乡镇镇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内容及要求.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30257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镇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内容及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乡镇镇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内容及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乡镇镇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内容及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乡镇镇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内容及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乡镇镇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内容及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乡镇镇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内容及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镇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内容及要求.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乡镇镇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内容及要求乡镇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内容及要求 一、社会面流动犯罪防范体系 1、加强以公安派出所24小时值班为龙头的快速反应机制建设,健全和完善专兼职治保人员、治安巡逻队伍及其工作制度,将村镇规划、工商、文化、卫生等行政执法队伍纳入整体联动防范体系,明确和落实各自在维护治安稳定的责任、任务。综合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有效预防、控制和打击街面犯罪。 2、建立动态防控网络。充分发挥公安机关主力军作用,以公安派出所和群防群治组织为依托,健全警民联动的快速反应体系,强化社会面治安防控。 3、以南北公路、东西公路、进村主公路为线,以村为面,重点要害部位为点,开展治安巡逻。形成步巡与车巡相交

2、叉,点、线、面结合的治安巡逻防控网络。 二、重点部位治安防范体系 1、根据省州和公安系统规定,准确界定重点部位单位、区段、设施,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步实现重点部位、派出所、警务区、门卫值班室相互联网。 2、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金融储蓄网点等钱、财、物集中的重要部位,都要安装防盗门、防护栏等防范设施。有条件的要安装技术报警设施。 3、抓好重点部位的安全防范工作,特别是维护好集贸市场、公共场所的治安秩序。建立保卫机构,配备专职治安员和义务治安员。健全防范管理制度,落实责任,从严管理。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开展安全检查,消除隐患,防止发生重大治安事故,努力减少刑事和治安案件。 三、社

3、区治安防范体系 1、全面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加强社区警务建设,建立社区警务室。派出所要根据社区规模、人口数量、治安状况因素合理调整警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保证民警深入到社区、警务贴近群众。 2、加强社区防范队伍建设。设在派出所的治安联防队,要在公安派出所的组织领导下,按社区划分责任区,实行昼夜巡逻看护。村镇规划所应视情况参与村镇治安巡逻。 3、加强外来人员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对外来人员管理工作的领导,形成工作合力。镇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专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镇外来人员管理工作;派出所抓好外来人员的治安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所抓好外来职工劳动就业管理和服务;工商二分局要严把工商执照申领关

4、,坚持各证齐全方可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制度。 4、加强对暂住人口和租房户的管理。对用工单位的外来人员,按照“谁用工、谁管理”的原则,由用工单位负责日常管理;对租住房屋的外来人员,坚持“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房主的治安责任;对散居公共场所、建筑工地内的外来人员,要在登记发证的基础上,由社区民警和专职户口协管员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 5、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违法青少年和其他治安危险分子的教育、监督、管理和控制,同时逐一建立帮教小组,做到人员、制度、措施三落实,帮教率要达到100%,避免漏管失控,减少重新犯罪,重新犯罪率要逐年下降。 6、全面推行商业店铺、柜台联户联防活动。 四、内部单位治安防范体

5、系 1、各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主动承担起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责任。 2、建立健全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各部门要确定综合治理联络员。结合行业管理,要将综合治理纳入本部门的工作规划,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 3、各企事业单位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自觉服从镇党委、*的统一领导,接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的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要建立专职或兼职的安全保卫人员,建立门卫和夜间值班制度,落实财会室、仓库等重要部位的安全防范措施。 五、农村“四级”治安防范体系 1、提高对全镇社会面

6、的控制能力。公安派出所要把治安联防队的主要力量放在全镇的治安防控上,增加街面的巡逻密度。镇城管监察人员要实行“一岗双责”,参与街面的治安巡逻。 2、扎实开展基层创安活动。镇创安工作覆盖面要达到100%,创安达标率不低于总户数的85%。 3、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建立健全基层综治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强化对治安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镇综治委组织协调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指导治保委员会、调解委员会的工作。 4、配齐配强村治保主任和调解主任。在党支部、村委会领导下,治保会、调委会具体负责本村的治安防范、民事调解和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治保会、调委会做到组织、制度、工作、报酬四落实。 5、建立健全村级治安联防网

7、络。农村村民小组要建立义务治安联防队或季节性义务联防队。自然村或村民小组,要广泛开展义务治安巡逻值勤活动,根据自然村或村民小组的实际情况,采取“排班轮值”、“自愿组合”等多种形式进行看护自防。 六、行政区域和边际协作治安防范体系 1、在镇整体联动领导小组领导下,在行政区域和边际协作治安防范体系领导小组指导下开展工作。 2、建立毗邻县乡治安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签订边际治安共防协议,实现资源共享、情报信息互通,建立合作机制,定期分析、研究毗邻区域治安工作,采取协作共防行动,促进边际地区治安状况明显好转,不留死角。 3、对结合部治安混乱地区及突出治安问题,适时协商联合开展专项整治。 4、对边际、交界间

8、发生的重大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双方要加强情报信息反馈,根据需要可协商设立临时性检查站点,及时参与共同打击。 5、建立纠纷联排联调机制,跨区域的矛盾纠纷,司法所间要紧密配合,维护好地 区间的稳定和团结。 6、加强周边相邻县乡的合作与交流,带动多方面深层次的睦邻友好,全面推进社会稳定,共同发展。 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 1、在镇整体联动领导小组领导下,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小组具体指导下开展工作。 2、以乡镇司法所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保卫组织为依托,认真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负责、归口调处的制度。 3、严格执行矛盾排查调处工作

9、制度,落实各村委会、各单位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的责任,使各种社会矛盾在基层得到及时化解,调处在萌芽状态。 4、充分发挥镇社会矛盾调处中心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处复杂矛盾纠纷,指导村、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开展工作,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5、司法所和镇调处中心切实发挥指导作用,使基层调委会的调解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使调解制度和诉讼制度相衔接。 六、司法所切实担当主力军的作用,并将调处工作与行政区域边际协作体系建设相结合,负责好联排联调工作。 八、信息反馈体系 1、在镇整体联动领导小组领导下,在信息反馈体系领导小组指导下开展工作。 2、加强维稳情报信息网络体系建设。镇分管政法、综治工作的副书

10、记、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维稳办主任或副主任及村民委员会治安员为特定的维稳情报信息员。并按照自下而上,逐级汇报的原则反馈维稳情报作息,定期汇报维稳工作情况,及时反映重要情况和紧急情况。 3、以镇维稳办为中心,以派出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所、镇综合办、各村组为信息网络骨干成员,并逐步把网络建设延伸到村组,合理布建信息情报员,保证情报信息传输及通讯畅通。 4、对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情报信息,要在第一时限内上报,可逐级上报,也可直接向镇维稳办上报,也可书面材料上报,也可用电话简明扼要上报后再作书面汇报。如隐瞒不报、贻误处置将追究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5、情报信息员要广交基层群众,广辟线索,辨别真伪

11、,注意保密。 九、公路护路联防体系 1、在镇整体联动领导小组领导下,在公路护路联防体系小组具体指导下开展工作。 2、以“平安大道”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公路护路专项整治及爱路护路、交通安全宣传活动。 3、积极组织广大群众参与护路和维修乡村道路活动,增强群众爱路护路意识。 4、确保全镇交通畅通有序,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采取有效措施,整治交通秩序。 5、继续完善公路护路联防各项工作措施,各相关部门相互支持配合,切实提高护路联防工作水平。 6、开展集中整治和平时路检路查工作相结合,严禁黑车非驾和取缔非营运车载客,确保全镇道路交通安全。 十、健全和完善处置突发事件体系 1、建立和完善处置

12、突发事件预案。针对重特大自然灾害、交通安全及安全事故,以及因人民内部矛盾引起的群体性越级上访、聚众闹事等突发性事件的不同特点,研究和制定相应的处置预案,明确有关领导及部门、单位的职责任务,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处置有力。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立即顺利话中有话启动预案,有序有效进行处置。 2、加强对紧急突发事件的分析预测及报告工作。要定期对各种特大自然灾害及不稳定因素进行分析排查,加强监测、监控及信息情况的收集上报。紧急突发事件发生后,当地领导、治安保卫等有关人员要在第一线时限内按照规定程序、渠道,如实报告事件情况,并及时控制事态局势,积极做好维护稳定工作。 3、强化统筹协调,提高处置能力。要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协调,各部门、单位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维护社会稳定和处理突发事件工作机制。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分级负责,归口调处的责任制。紧急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当地及上级的党政领导干部和主管部门负责人要及时赶赴现场,指挥协调处置,并根据事件原因、性质、程序,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对因领导重视不够,敷衍了事、贻误战机,或处置失当,千万恶劣影响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