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考土地资源管理.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31617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业单位招考土地资源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事业单位招考土地资源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事业单位招考土地资源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事业单位招考土地资源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事业单位招考土地资源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事业单位招考土地资源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招考土地资源管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事业单位招考土地资源管理土地管理学总论复习的重点内容 1土地的概念、特性和功能 概念:土地是指地球陆地和水面的总称,是有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和人类社会历史综合体。 特性:1.土地是自然产物,;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3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4它的质量差异的普遍性; 5土地利用的永续性。 功能:1负载功能,2养育功能,3仓储功能,4提供景观的功能,5储蓄和增值功能 2土地质量 土地质量是指土地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该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或生产力的大小或价格的高低。 土地质量评价:是针对某种特定用途,对土地的适宜性能或价值作出评估或判断 根据评价目的、对象、方

2、法和手段,可将土地评价分成各种类型: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对土地为农作物、牧草、林木正常生长以及建筑物所提供的生态环境条件的综合鉴定。 土地生产力评价 土地生产力评价是对土地在某种规定用途下可能达到的生产水平的鉴定。 土地经济评价 土地经济评价是指对土地在某种规定用途的条件下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的综合鉴定 3土地用途. 土地用途一般是指土地权利人依照规定对其权利范围内的土地的利用方式或功能 4土地征收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 土地征收的特征 1土地征收的公益性 2土地征收的强制性 3土地征收的有偿性 4土地征收程序的合法性 5土地定级管理

3、城镇土地定级的任务与目的: 城镇土地定级是根据城镇土地的经济和自然两方面属性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对城镇土地使用价值进行综合评定,并使评定结果级别化。城镇土地定级的目的是为全面掌握土地质量及利用状况,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城镇土地,以及为土地估价、征收土地税费和制订城镇土地利用规划、计划提供依据。 土地定级对象 土地定级的对象是城镇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范围内的所有土地。土地定级工作以城镇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整体为单位进行。城镇附近的独立工矿等用地也可一起进行评定。 土地定级原则 1.综合分析原则 . 2 主导因素原则 3 地域分异原则 4 土地收益差异原则 5 定量与定性结合原则 6 综合

4、定级与分类定级相结合的原则 土地定级工作内容 a.准备工作及外业调查; b.定级因素资料整理及定量化; c.单元分值计算及土地级别评定; d.编制土地级别总图及量算面积; e.土地级的边界落实及分宗整理; f.编写土地定级报告; g.土地定级成果验收; h.成果归档和资料更新。 2.6土地定级的程序 6土地统计管理 土地统计:利用数字、图表、及文字资料,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的记载、整理分析 一项管理措施。 土地统计的任务: 1将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及其动态变化信息按国家统一规范要求,准确、及时、全面、系统的载入地籍册薄和地籍

5、图 2不断更新充实、修正原有的统计资料,保持土地统计资料的现势性 3建立土地统计信息库,逐步实施土地统计数据处理和传输自动化 4进行土地统计分析提供统计信息开展统计咨询,实时统计监督。 7土地划拨和征用 划拨土地是指开发商在当初获得土地的时候是无偿获取的,没有向国家缴纳过土地出让金 土地征用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1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批准,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收归国有的行政行为。 8土地相邻关系 相邻关系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毗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在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时发生的相互权利义务关系。包括相邻的土地使用、

6、防险、排污、用水、流水、截水、排水、管线安设、光照、通风、声音、震动等关系。. 9土地评价的原则 1生产性原则. 2综合性原则 3主导因素原则 4针对性原则 5比较性原则 6动态性原则 10土地监察的特征 土地监察是指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单位和个人执行和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者实施法律制裁的行政执法活动。 1地监察的主体是依法享有土地行政管理职权的县级以上人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2土地监察的对象是管理相对人,即一切与土地发生法律关系的单位和个人,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包括地方各级人民*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这是土地监察的重要特点之一; 3土地监察的内容是对土地管理法律、

7、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者实施法律制裁。法律制裁包括给予违法者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4土地监察的目的是实现土地管理职能,保证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11土地产权 一、土地产权是指存在于土地之上的排他性完全权利。它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地役权等多项权利。其基本特性:具有排他性;土地产权客体必须具备可占用性和价值性;土地产权必须经过登记,才能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土地产权的相对性。 二、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核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是指土地所有者拥有的、受国家法律保护和限制的排他性的专有权利,它包括 1、土地占有权:对土地

8、进行实际支配和控制的权利。 2、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者依法对土地进行实际利用和取得收益的权利。 3、土地收益权:依据法律和契约取得土地所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权利。 4、土地处分权:土地所有人依法处置土地的权利。 三、我国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我国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1、惟一主体是国家,法律规定由国务院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对国有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客体是一切属于国家所有的土地,包括:城市市区土地;依照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依照法律规定国家征收的土地;依照宪法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荒山、荒地、林地、草地、滩涂及其他土地; 3、内容是指依照法律规

9、定,国家在行使土地所有权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1、主体是农民集体; 2、客体是指属于上述农民集体所有的一切土地,主要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原则上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 3、内容指农民集体在行使土地所有权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 四、土地使用权是指是有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依法交由其使用的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以及依法部分处分的权利。土地使用权是我国土地使用制度在法律上的具体表现。 12。土地使用权转让 土地使用权出让工作程序 概念: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

10、土地试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出让金的行为 程序: 1市县土地管理部门根据土地出让计划会同有关部门拟定的地块的征地、拆迁安置方案、土地使用条件报同级人民*审查 2按照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权限,经由批准权的人民*土地管理部门审查后,报人民*批准 3经人民*批准后,由市县土地管理部门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正式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依法办理使用权登记手续,核发土地使用证 13土地利用程度 土地利用程度:人类对土地的利用与改造程度以及土地受人为影响的变化程度。 14*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 1保障土地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2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

11、公共服务 3消除土地利用的外部性 4协调各土地利用者之间的利益,保障土地配置的公平与效益 15土地调查程序 1准备工作 包括方案制定、人员培训、资料收集、仪器设备准备以及调查地图纸 2外业调查 土地权属调查、利用调查、城镇地籍测量 3基本农田上图 4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立 5统计汇总 6成果整理 7检查验收 16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目的,任务、内容和意义 目的:全面查清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意义: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12、,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土地调控、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农民权益、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和严格管理土地资源的重要支撑。 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是满足土地管理方式和管理职能转变的重要措施。 主要任务 1开展农村土地调查,查清全国农村各类土地的利用状况; 2开展城镇土地调查,掌握城市建成区、县城所在地建制镇的城镇土地状况; 3开展基

13、本农田状况调查,查清全国基本农田状况; 4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实现调查信息的互联共享。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主要内容:在全国范围内利用遥感等先进技术,以正摄影像图为基础,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和面积,掌握全国耕地、园地、林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开发园区、房地产以及未利用土地等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逐地块调查全国城乡各类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掌握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调查全国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对每一块基本农田上图、登记、造册;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集影像、图形、地类、

14、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17.土地地价的特点 1土地价格是土地的权益价格 2土地价格不是土地成本的货币表现,不依赖生产成本定价 3土地价格由土地的供给和需求决定,而土地的需求影响最大 4土地价格总体呈上升趋势 5土地价格具有强烈的区域性 18土地利用的自然资源观 土地是人类可利用的一切自然资源中最基本、最宝贵的资源, 首先,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地,只有它的存在人类才能有立足之地,人类凭借着土地栖息繁衍,土地是人类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第二,在人类生活中,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人们在土地上从事生产,直接或间接地获取大量的财富,土地

15、成为财富之母; 第三,土地是为人类提供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的重要源泉,一切动植物繁殖滋生的营养物质皆取自土地,由而产生出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各类生活资料,土地养育着人类。 在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中、由于土地作为自然过程的产物,具有面积有限,不可创造的特点,因此,人们必须十分珍惜土地,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必须重视土地的自然属性,遵循土地的自然规律 19.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指标体系 概念;是指人民*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要,确定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用地布局的总体规划 指标体系 1直接控制指标,直接控制指标包括新增建设用地

16、量,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有量 2间接控制指标: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人均城镇建设用地 20土地利用结构设计依据、设计程序、设计方法 土地利用结构就是一定的用地类型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在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该用地结构是由哪些用地类型所组成;第二层含义是指这些用地类型是按照怎样的构成方式组合在一起的。 设计依据: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要求 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1、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2、原有的生产经营方针 3、原有用地的组成与比例 4、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设计程序:1、现状结构评价 2、明确系统目标 3、因果关系分析 4、确定用地结构 5、方案综合评审 6、布

17、局实施应用 设计方法:一、 土宜法 土宜法建筑在土地质量评价的基础上,依据评价成果资料,并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对农、林、牧产品和建设用地的需要和土宜性特点,借以确定农业生产用地结构的方法。 二、 模型法 土地利用结构的设计涉及多因素,因而错综复杂,可以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建立系统模型,通过定量分析研究,选择其中最优方案。 三、 综合法 综合法是以国家、地区和个人对农产品的需要量为依据,结合考虑其他社会经济条件、土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农作物单产指标,在单项用地计算的基础上采取逐项逼近总面积的方法来确定农业生产用地结构。 21土地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 22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一、概念 1、人口:

18、生活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不断运动的社会群体。 2、可持续发展: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永续;二是社会、经济发展赖以支撑的资源、环境的持久永续。 二、如何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由于人口急剧增长、资源不断消耗、环境日益恶化,经济发展受阻,因此要处理好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土地管理视角看,应采取以下对策: 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我们首先要树立土地是一种稀缺自然资源的观念,其次树立土地、人口、环境、

19、经济发展的系统观,改变就人口论人口、就土地论土地、就环境论环境、就经济论经济的倾向。 2、实现土地、人口、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 3、选择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人口、环境、经济组合运作模式; 要使经济增长与恶化环境的土地投入脱钩; 实行以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 将土地资源利用的外部性内在化;将破坏土地资源与环境的代价由责任人承担,从而使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与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实行有控制的人口转变; 消除贫困;贫困是人类环境系统恶化的重要动力 23土地生态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24地价概念 土地是一种特殊商品,没有价值存在价格,其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 25土地产权的构成 .是一切土地财产额总

20、和,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地役权等多项权利 26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任务、目的、原则 一、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任务与目的 城镇土地分等是通过对影响城镇土地利用效益的经济、社会、自然等各项因素的综合分析,揭示城镇之间土地利用效益的地域差异,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城镇进行分类排队,评定城镇土地等。 城镇土地定级是根据城镇土地的经济、自然两方面属性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对城镇土地使用价值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城镇内部土地利用效益的地域差异,评定城镇土地级。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目的是为全面掌握城镇土地质量及利用状况,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城镇土地,提高土

21、地使用效率,为国家和各级*制定各项土地政策和调控措施、为土地估价、征收土地税费和制订城镇土地利用规划、计划、发挥级差地租的经济杠杆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原则: 1 综合分析原则 2 主导因素原则 3 地域分异原则 4 土地收益差异原则 5 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原 27农用地土地分等定级的任务、目的、原则 .农用地分等定级的主要目的是: a)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农用地进行科学、合理、统一、严格管理,提高农用地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b) 为科学量化农用地数量、质量和分布,实施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提供依据; c) 为理顺土地价格体系、培育完善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产合理配

22、置,开展土地整理、土地征用补偿、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等工作提供依据; d) 为实行农业税制改革,公平合理配赋征收农业税提供依据。 农用地分等定级的任务: 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 原则 1主导因素原则 2土地收益差异原则 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4综合分析原则 5分层控制原则 28土地利用的类型 土地利用类型: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是根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差异划分的,是反映土地用途、性质及其分布规律的基本地域单位。是人类在改造利用土地进行生产和建设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具有不同利用方向和特点的土地利用类别。土地利用现

23、状分类:其中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 土地利用类型特点:是一定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布规律,但不一定连片而可重复出现,同一类型必然具有相似的特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或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而呈动态变化;是根据土地利用现状的地域差异划分的,反映土地利用方式、性质、特点及其分布的基本地域单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29土地开发系数. 30土地集约经营程度 土地经营集约度是指生产过程中,

24、单位面积土地上投放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集约度的高低与投入量的多少成正比。 反映集约经营程度或水平的指标有: 单项指标 :包括单位面积耕地或农业用地摊得的农具和机器的台数、电费、肥料费、种子费、农药费、牲畜头数和人工费等。 综合指标 :包括单位面积耕地或农用地摊得的占用资金额、固定资产额、生产成本费、生产资料费等。反映集约经营经济效果的指标有:单位面积耕地或农用地上所获得的产量、产值、增加值和纯收入,以及单位投资所获得的产量、产值、增加值或纯收入等 31土地利用效果 最大经济效果原则;合理的土地利用就是用尽量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有以下三种情况;1,当取得等量的劳动成果

25、时,劳动消耗越少,经济效果越大。2当消耗等量劳动时,劳动成果越大,则经济效果越大。因而提高经济效果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和其他资源消耗的转化率,争取收益极大化。3,在劳动消耗与劳动成果均为变量的条件下,当消耗的增量小于成果的增量时,则经济效果上升,相反则经济效果下降。 32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所谓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是指调整国家与国有土地使用者之间经济关系的一系列制度的总称。它实质表现为国家在国有土地使用者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或者在使用国有土地的过程中从土地使用者那里所获得的土地经济收益。 目前,我国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土地使用权出让,即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国有土地使用

26、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使用,由土地使用者按照出让合同的约定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出让的最高年限按不同的土地用途确定;出让的方式有协议、招标、拍卖三种。 土地使用权出租,即国家将土地出租给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向国家缴纳租金的行为。这种方式,出租的年限一般较短,每年缴纳的租金较少,承租人承受能力较强,容易被承租人接受。目前,有的地方已普遍实行了这一有偿使用方式;有的地方正在进行试点。 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即国家将土地使用权作价,作为出资投入企业,形成国家股,国家从企业生产利润中取得相应的股息。这种方式,实质上是国家向企业的一种投资行为。 4)土地使用权授权经营,即国家以一定年期的

27、土地使用权作价后授权给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控股公司、作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的国有独资公司和集团公司经营管理。被授权的公司和投资机构负责该土地的保值、增值,并可以凭*主管部门发给的授权委托书向其他企业以作价出资或者租赁方式配置土地。 收缴土地使用费或者场地使用费,外商投资者与中国企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法等法律,在我国取得土地使用权,中方企业或者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向中国*缴纳土地使用费或者场地使用费。 33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制度 土地使用权划拨,是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费用后,将该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

28、用者使用的行为。这种方式具有无偿性、无期限性和不可转让性的特点。 下列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划拨: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项目用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 34国有土地范围 .城市市区土地; 城市郊区或农村被依法征收、征购、没收为国有土地的; 国家依法征用的土地; 依法不属于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荒地、滩涂或者其他土地;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户口的,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 因国家组织移民、自然灾害等原因,农民成建制的转移后而不再使用的原属于迁移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35土地使用权特征 土地使用权具有的特征:

29、一是土地使用权是基于法律的规定而产生的,如果没有法律的规定,也就不会有土地使用权的合法存在; 二是土地使用权是在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之上派生出来的一种权利,也就是说这一权利是依据土地所有权的存在而存在,没有土地所有权也就没有土地使用权; 三是土地使用权是一种对土地的直接占有支配权; 四是土地使用权的目的是获得土地的使用价值,从土地利用活动中获得经济利益和为其他活动提供空间场所; 五是土地使用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六是土地使用权一般仅仅限于地面。 36地籍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地籍管理是指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的基本情况的册簿 内容:1土地调查 是以查清土地位置的

30、位置,利用类型,质量和权属状况为内容的调查 2土地分等定级 是在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分类的基础上以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为主要依据的各类土地等级 3土地登记 是指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的登记 4土地统计 是对土地数量、质量等级、权属,利用类型和分布的统计及汇报分析 5地籍档案管理 是对度低调查,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的图文、数据图册资料的归档,管理与利用等工作 原则;1地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 2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3保证地籍工作的连续性 4保证地籍资料的完整性 37.建设用地利用的特点 1建设用地利用的非生态性 2建设用地的区位重要性 3建设用地的高度集约性 4建设用地的稳定性 5建设用地的扩张性 38.耕地利用的特点 1利用周期短 2对自然条件要求严格 3集约利用程度高 4具有永续利用性能 林地地利用的特点 1利用周期长 2森林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3对自然条件要求不严格,利用方式粗放 4多为综合性利用 39.土地利用分区 土地利用分区是一个综合的地域概念,即在一定地区内,根据不同区域发展战略、现状和潜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土地利用适宜性,将区域划分为若干地域,并针对不同地域提出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和措施,实行差别化管理。因此,土地利用分区具有综合性、层次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