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学困生个案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学困生个案分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年级学困生个案分析二年级学困生个案分析 -柯玉坤 一、基本情况 方电是一位二年级的学生,他是个很腼腆的小男生,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数学成绩在班上是垫底的,特别是数学作业,课堂上的作业拖拉,总是要老师提醒才交,而且没有质量。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的嘲笑他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乏。一提考试就没精神。如何帮助他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 二、案例分析 1.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他性格内向,在人
2、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他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该学生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他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
3、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成绩差的学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
4、生。老师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都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为了去除方某的畏惧心理,老师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让他帮老师抱作业本、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他,还经常对同学说:“看,方电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方电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老师们听得清楚。”“方某同学”有针对性的给他布置作业,根据学困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别,设计合适的练习。作业面批面改,在评价中以“期望”、“激励”的方式,如:“你真棒!”“加油!”“进步真大!”等评语。肯定他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他的不足,指导他下次应该怎么做。通过近一学年的努力
5、,他的进步是很大的。渐渐的,方某开始喜欢和老师接近了。他还敢于主动和老师交流。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3.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方某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老师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方某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并马上夸奖他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在评价中,方某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四、辅导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方某现在有了很大
6、的变化,特别是在数学作业完成的态度和质量上有很好的转变,能及时并且较好的完成练习。单元检测成绩也明显上升,他的学习成绩在不断提高。上课能专心听讲,敢于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课堂发言比以往更加积极,课堂作业更加认真。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喜欢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五、结论 通过实施了分层作业,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学生基本上能够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得到不同的发展。以往的时候看到作业就感到头痛,万不得已不愿去做,现在有了分层作业学生感觉对自己的作业有了明显的兴趣,愿意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的探索,不同
7、层次的学生因为有了不同层次的作业,也避免了抄作业的现象;作业自然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它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服务于课堂教学。因为有了分层布置作业的研究和实践,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知识领域都得到了有效的补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尤其是落后生,课堂发言比以往更加积极,课堂作业更加认真。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老师们要及时的给予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面对方某的改变,让我们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因而,针对类似方某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放大孩子的优点,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的心绪,正确的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感受老师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各项活动的参与,使其自信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