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课课练第七组 .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34553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下课课练第七组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二年级语文下课课练第七组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二年级语文下课课练第七组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二年级语文下课课练第七组 .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下课课练第七组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下课课练第七组 .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年级语文下课课练第七组 25 玲玲的画 一、看拼音写词语 l b ln lin xio hu u zo o lu t kn dn ( ) ( ) ( ) ( ) ( ) ( ) no jn ( ) 二、反光镜 笑- 下- 坏- 难过- 恶- 轻- 慢- 贫穷- 三、填上合适的词 _地哭 _ 地看 _地笑 _地说 _ 地想 _地摸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 ),只要( ),( )往往能变成( )。 三、小练笔 小朋友,这样的事你遇到过吗,写一个小例子。 26 蜜蜂引路 一、看拼音写词语 jn y tn tin pi q yn l li nng m fn ( ) ( ) (

2、) ( ) ( ) ( ) qio mn f jn ( ) ( ) 二、填一填,做一做 1、列宁一边_,一边_,发现路边的_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_的一个_里,园子旁边有一所_。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1)这一段第一句是写列宁发现_。第二句是写列宁看到了_。第三句是写列宁找到了_。 (2)第三句话里的果然表明了什么?对的打。 列宁出乎意料找到了养蜂人。( ) 列宁所想的完全正确。( ) 2、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在这句话中,列宁说的向导就是( )。您指的是( )。 三、读一读,选一选 用惊讶的语气

3、读 用热情、高兴的语气读 1、您好,列宁同志。( ) 2、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 ) 四、看下图,动脑筋想想,再在图中填上莫斯科、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的位置。 答案:三1、(1)蜜蜂 小房子 养蜂的人(2) 2、蜜蜂 养蜂 27 寓言两则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u h di xi jio j bi fi b wn zng sun ( ) ( ) ( ) ( ) ( ) ( ) cng c sh zhun yu fi yu d ( ) ( ) (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一天,两天,三天,禾苗( )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 )地转来转去。 2、读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我

4、想对这个人说:你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但禾苗却全都枯死了。因为你做事太( )了,违反禾苗的生长规律。 3、读了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我想对种田人说:你要( )才行,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 )。 三、品味探究,选择正确的打上 1、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若这个句子去掉好像一词,就是禾苗(没有 有)长高的意思,而原来表达的意思是说禾苗实际是(长高 没长高)的,只是由于长得慢,那个人感觉(到 不到)禾苗在长。 2、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若这个句子去掉焦急地一词后,那个人在田边怎样地转来转去就不具体了,就不能表达出他( )的心情。 3、种田人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这个句子中整天是说种田人一天到晚地

5、等着,可见他十分( )。去掉这个词以后,种田人什么时候坐在树桩旁等着就不清楚了。 答案:二 2、急于求成 3、努力做事 侥幸心理 三2、非常急切 3、愚蠢 28 丑小鸭 一、看拼音写词语 hu s to yn ji bn dn k y zi q f ( ) ( ) ( ) ( ) ( ) ( ) tin ch bn ( ) (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刚出生的丑小鸭:毛( )的,嘴巴( )的,身子( )的。后来,它变成了白天鹅:( )的羽毛,( )的脖子,( )极了。 2、丑小鸭这篇文章是( )国着名童话作家( )写的,我还知道他写的另外有名的童话作品: 、 和 。 三、品味探究 1、谁都欺负他中的谁指的是 、 、 、 。 2、当丑小鸭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时,它会怎样想? 语文园地七 一、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 )心( )力,众志成( ) 万众( )( ),战无不( ) 人外有( ),天外有( ) 博采( )( ),多多( )( ) 贪小失( ),舍本逐( ) 本( )倒置,小题( )( ) 勤学好( ),( )学不倦 读书( )遍,其义( )( ) 二、填一填 1、寓言是借( )来说明( )的一种文章。我还知道 、 、 这些寓言故事。 答案:故事 道理 自相矛盾 杞人忧天 少见多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