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思想品德与社会《四通达的交通》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37175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思想品德与社会《四通达的交通》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思想品德与社会《四通达的交通》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思想品德与社会《四通达的交通》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思想品德与社会《四通达的交通》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思想品德与社会《四通达的交通》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思想品德与社会《四通达的交通》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思想品德与社会 四通达的交通教学设计四通八达的交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交通运输与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的紧密关系,感受我国建国以来交通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感受交通运输行业人们的辛勤劳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关注交通发展中带来的问题。 2.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工具的应用和选择能力,收集和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3.了解古代交通工具,现代各种交通工具运输设施的特点、简要发展的过程,知道交通运输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懂得怎样使用和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爱护交通设施。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受交通运输与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的紧密关系,感受我国建国以

2、来交通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感受交通运输行业人们的辛勤劳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 同学们,你们今天上学都是怎么来的? 同学们的家住在学校附近,我家住的比较远,同学们猜猜我是怎么来的? 对,我就是乘坐汽车这种交通运输工具来的。今天我们大家就一块聊聊“交通运输”这个话题。 二、指导学生了解古人怎样出行 1.让学生看图,想象古人出行的情况。 2.结合教材中的几幅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了解古代交通工具,并且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自己知道的古代交通运输方式。 3.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分析古代各种交通工具的利与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交流、形

3、成自己的观点并发表见解。 三、说说现代交通工具及发展情况 1.先让学生结合生活说说自己知道的交通工具。指名说,别的学生补充。 1.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65页。 提问:飞机是什么时候哪国的谁发明的?火车先后经历了哪几个发展过程?磁悬浮列车的时速可达多少千米以上?现代大型豪华客轮可谓是水上什么?什么交通工具已成为现代交通运输的主力军? 四、指导学生了解我国的主要交通线路 1.铁路交通。 让学生看p68页中国铁路分布图,了解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 小组交流:我们家乡经过的铁路是什么线路? 2.公路交通。 让学生看中国公路分布图,了解主要公路线路。 小组交流家乡经过的两条主要公路线路。 3.水上交通和航空

4、交通。 让学生阅读教材p70页,了解我国的水上交通和航空交通。 提问:水上交通有什么特点? 小组内交流:从家乡去北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为什么? 4.介绍特殊的运输方式管道运输和传统的运输方式。 教师:现在交通运输十分发达,除了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外,还有一种特殊的运输方式,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这种特殊的运输方式就是管道运输。用课件展示管道运输,介绍什么是管道运输,应用在哪些方面,并配有管道运输插图。 教师:在生活和生产中,人们主要选择现代的运输方式,但是,在一些地区,一些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并没有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退出历史舞台,相反它们在当地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

5、东北的狗拉雪撬、江南水乡的摇撸等。感兴趣的同学课下上网查查,还有哪些传统的运输方式在当地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认识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 1.谈话:交通业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你们知道会带来哪些问题?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交流后指名说一说。 参考认识:交通拥挤,尾气污染,江河污染,铁路垃圾,交通事故多,死亡率高。 3.举例说一说你身边由于交通带来的问题,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这些问题? 六、深化理解、解决问题 学了交通知识,我可得请大家帮帮老师,今年暑假的时候,我想自助去北京玩几天,我可以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呢?请大家帮我选择最合适的交通方式。 去过的同学们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教老师。 我需要提前准备好什么呢?出行时,我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吗? 七、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