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课内阅读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课内阅读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课内阅读全走遍天下书为侣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1、我会划去文中不正确的字词。 2、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欣
2、赏 忽略 思考 3、读下面的句子,再根据自己读书的感受仿写句子。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 , 也是 。 4、文中用了表示顺序的词语“首先然后最后”,请用上这些词语写一段话。 。 5、“我”是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把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方式的句子画上“”。 6、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 答: 7、“我”为什么觉得一遍又一遍地读书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答: 。 8、我会按要求改写句子。 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缩句: 9、他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 。 10、写出三句关于读书的名言: 11、
3、请概括选取段落的主要内容: 。 12、在截取段落中找出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意思相同的句子,并且抄写在横线上。 。 ) 14、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 钓鱼的启示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
4、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13、第二段中作者把书比作和。因为 2、理解句子的意思填空。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这句话含有两层意思,一是这条鲈鱼很大很漂亮,父亲_,二是父亲_。 从“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这句话中看出“我”_的心情。 3、按课文的内容填空。 的月光 的目光 的声音 地知道 4、按要求改写句子。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 _ 5、对“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 A、父亲对“我”严格的道德教育,是对“我”
5、真正的爱。 B、父亲态度那么坚决,是不懂人情,不爱“我”。 6、对于父亲的决定,“我”的表现是怎样的?分别用三个词语填入括号里。 “我” 7、“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请你展开想象,父亲当时可能在想些什么? _ 8、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 _ 文段二钓鱼的启示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了不少水花。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
6、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戒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我会选择文段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小心翼翼:_ 3、我会写出下列的近义词。 沮丧 严格 抉择
7、告诫 4、“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句中的“鱼”在文中指的是 A、这里的“鱼”是指除了鲈鱼之外的鱼,比如:鲤鱼、带鱼、金鱼等 B、这里的“鱼”是指比这条鲈鱼还要大、还要漂亮的鲈鱼 C、这里的“鱼”是指诱惑人的财物、名利 D 、这里的“鱼”是指美味的鲈鱼 5、缩句。 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6、当我钓到大鲈鱼的时候,我想什么? _ 7、从这段话中找出我不想放掉鲈鱼的原因:_ 。 8、为什么说:“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_ 9、父亲让我放掉鱼和我后来成为建筑设计师有什
8、么关系?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筋疲力尽:_ _ _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 。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 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 。”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 在我的耳际:“精彩极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 在横线上按原文内容填空。 2.写出近义词 体会 慈祥 幸运 敬仰 3.写出反义词 全面 提醒 谨慎 精彩 慈祥 幸运 4.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极端 。 鼓舞
9、 。 5这两种声音指什么?你喜欢哪种声音?为什么? 。 6.这两种声音对“我”产生怎样的影响? 7.“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的原因是什么? 8.为什么说“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9.画“ ”的句子你是怎样理解的,请写一写。 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中,有 的殿堂,也有 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 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 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 建造的,如,海宁 ,苏州的 ,杭州西湖的 、 ;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 的 建造的,如 , 。园中不仅有 ,还有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 ,饱览着 ;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 。 圆明园不
10、但 ,还收藏着 。上自 的青铜礼器,下至 历代的 和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 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 仿写句子 有也有有也有 不但还 3、用“ ”画出第一段 中起总结作用的句子。 4、画横线句子是个什么句?起什么作用? 5、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2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6、从哪里看出历史文物的珍贵? 。 7、课文是从 、 和 、 三个方面来描写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其中 个方面写得最详细。 8、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介绍了 代圆明园的位置、构造和它的珍贵之处及其毁灭。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 ,建筑艺术的 ,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它的毁灭是祖国
11、上 的损失。 9、看着辉煌的圆明园,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10、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文化艺术价值很高,课文是怎么评价它的?如果选两个词来讲,是哪两个词? 片段十五 远离故土的人总是四年家乡,王安石用“ , ”。表现他对家乡的思念;张籍对家人的牵挂更是说也说不完,“ , 。”身在异国他乡的老华侨则用王维的“ , ”抒发自己对祖国、对家乡的眷恋。卢纶用“ , ?”表达戊边将士对家乡的渴望;杜甫用“ , 。”表达了思友之情;刘著用“ , 。”表达了对家乡江南的思念之情。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反以也叫圆
12、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我会选择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景观 仿照 仿佛 3、用“”划出文中的排比句。 4、在括
13、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殿堂 的亭台楼阁 的乡村田野 的民族建筑 5、缩写句子。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6、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风景名胜:A、超过 B、优美的地方 C、能担任,能承受 举世闻名:A、用鼻子嗅 B、知道 C、有名望 武陵春色:A、情景,景象 B、颜色 C、脸上表现的神情 7、本文是从_ 、_ 和_ 三个方面来描写圆明园的,其中 梅花魂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
14、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 外公哭了 外公哭了 老人总是摇摇头 长长地叹一口气 说 莺儿 你还小呢 不懂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那一幅墨梅图,他分 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
15、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1、在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我会画出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 3、我会写出下面的近义词。 稀罕 顿时 分外 爱惜 4、从画“”的句子可以体会到:_。 5、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飘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_ 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_ 6、“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A、外祖父认为这么白的梅花图不应该弄脏。 B、外祖父认为这幅梅花图价值连城,不应该弄脏。 C、外祖父认为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祖国是不容玷污的。 7、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
16、又害怕又奇怪。 我害怕,是因为_ 我奇怪,是因为 _ 8、外祖父为什拉下脸来? _ 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的其他两句是_ _ _,_ 10、第二自然段中运用的古诗都表达了_ 的感情。 11、外祖父认为“我“小,不懂什么? 梅花魂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
17、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_ 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在怎样的境遇里,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我会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我会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梅花的秉性是怎么样的?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梅花秉性的句子 5、查字典。 “灵魂”的“魂”字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再查音节;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画;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旧时迷信的说法,指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人的精神、思想。事物的最精粹最主要的部分。 6、用“”在文中画出外祖父喜欢梅花的句子,并再体会这个句子对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有什么好处,请写在横
18、线上。 7、第二段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点明题意点明结构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文段中“她”指的是妈妈 作者 梅花 作者不仅仅在赞颂梅花,更重要的是通过梅花的精神品质来赞颂 中国人的气节 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中华民族的精神 8、读了这段话,你想到了什么? _ 落花生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 让它荒着怪可惜的 你们那么爱吃花生 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 买种 翻地 播种 浇水 没过几个月 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1、给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 2、给下列词语排
19、列顺序。 浇水 收获 翻地 播种 买种 _ 中秋 清明 除夕 元旦 国庆 _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可惜 开辟 居然 吩咐 4、从“居然”的意思是什么?你从这一词你体会到什么?请用“居然”造一个句子。 _ 5、妈妈让孩子们开荒地种花生是为了_ 落花生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 它虽然不好看 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
20、,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我会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和字。 2、给画线的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我会按要求写词语。 写出反义词:爱慕 有用 好处 写出近义词:可贵 体面 爱慕 4、父亲对“我”的希望是什么?请用横线画出来。 5、用“要不要”写一句话。 _ 6、父亲把花生和、 、相比,说明花生没有 ,却具有。 7、下面对父亲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认为它们比不上花生的果实好吃。 B、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只是外表好看,
21、而没有实际用处。 C、父亲认为花生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新鲜、美丽的外表露在外面,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的确可贵。 8、画横线的句子是父亲说的话,是教育子女要学习花生的的精神。 的人。 10、按要求改写句子。 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11、对“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你是怎么理解的? _ 12、我们身边还有像花生这样的人吗?他们是谁? _ 13、在当今竞争的社会里,你是想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呢?还是想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 _ 9、作者在父亲的启发下,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是人要,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