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及实验.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37692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及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及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及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及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及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及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及实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及实验五年级科学知识点及实验 河北省沧县仵龙堂乡王官屯学校 勾兴波 第一单元巧妙的用力15课 1、怎样才能省力联系日常生活,对简单机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综合实验现象和生活经验,对简单机械的使用可以提高效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撬棍的学问认识杠杆,研究杠杆的作用。 3、轮子的妙用探究轮轴、滑轮、齿轮的作用。 4、斜坡的科学研究斜面的作用。 5、自行车认识机器是由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控制部分四部分组成,并能初步分析各种机器的组成部分。 第1课怎样才能省力 常规掌握: 1.使用简单机械可以。 2.常见的简单机械有。 3.生活中使用的等都属于简单机械。 注:能将工具和

2、所用到的简单机械对应。 拓展知识: 啄木鸟的喙相当于镊子和凿,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杠杆和斜面。 虎的齿和爪相当于凿,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斜面。 第2课撬棍的学问 常规掌握: 1.棍子作为一种简单机械,能绕一个支点旋转就成为。 2.天平是根据原理工作的,我们常用的天平可以分成天平和天平两种。 3.根据生活实例分析杠杆的三种类型:费力杠杆、省力杠杆、等臂杠杠。 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是费力杠杆; 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是省力杠杆; 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是等臂杠杆。 注:阻力点可以叫做“重点”,动力点可以叫做“力点”。 实验操作: 1.杠杆平衡实验。 杠杆

3、尺平衡规律: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 2.天平的使用方法. 第3课轮子的妙用 常规掌握: 1.像方向盘一样由一个和组成的机械,叫做轮轴。把圆轮的外缘部分做成小齿状,这个圆轮就成了。一个边缘有槽的轮,叫做。 2.滑轮的作用:滑轮有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 定滑轮的优点是可以改变用力方向,缺点是不省力也不费力; 动滑轮的优点是省力,缺点是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注:教师画出滑轮的简图更便于讲解和学生的理解。 3.轮轴的作用:传递力、改变力的方向、改变力的大小。 注:能比较轮轴的大小与省力多少的关系。 4.齿轮的作用:齿轮属于机械,齿轮

4、传动的主要作用是将动力机的传递给工作机,在传递的过程中传动机械可以改变运动的速度或改变运动的方向。 实验操作: 1.研究滑轮的作用。 2.测力计的使用。 第4课斜坡的科学 1.斜坡是一种简单机械,我们叫它。斜面有的作用。 2.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斜面越长越省力。 实验操作: 1.研究斜面的作用。 2.测力计的使用。 拓展知识: 螺丝钉与斜面的关系:螺纹细的螺丝钉比螺纹粗的螺丝钉拧起来更省力,因为 斜面高度相同时,斜面越长,坡度越小,越省力。螺纹细,表明斜面长,所以,螺纹细的螺丝钉更省力。 第5课自行车 1.大部分机器都是由部分、部分、部分、部分组成的。 2.自行车是一种以为动力的代步机器。是

5、对自行车设计的基本要求。 注:能分析某种机器以上四部分的结构。 第二单元生命的延续69课 6、小鸟和小猫通过对大量具体动物生殖方式、生殖行为的观察、比较和分类等探究活动,进一步明确生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7、落地生根整理有关植物各种生殖方式的资料,发现其不同生殖方式的异同点,感悟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8、相似与差异通过事实数据认识生物的很多特征是遗传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特征。 9、克隆羊多莉通过资料等多种方式去关注生物技术发展的新成果,认识克隆技术和基因工程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第6课小鸟和小猫 1.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叫。 2.生殖有两种方式: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有些生物可以由直接产生;而有

6、些生物需要靠和的共同参与,产生,形成新个体。 3.雌雄动物经过,和结合形成后,发育成新一代。 4.出芽生殖: 自身可以产生小宝宝,它是一种简单动物,当周围环境适宜时,它能长出与母体相似的,小芽长大后与脱离,形成一个新的、能独立生活的。 5. 鲤鱼、青蛙产卵,卵外无硬壳保护;海龟在上产卵,麻雀在上产卵,卵有硬壳保护;等在产生下一代时都需要“父母”共同参与,产生受精卵,形成新个体。鸟类动物是卵生,猫属于哺乳类动物,是胎生。 6.为了吸引雌蛙,雄蛙竭尽全力地;萤火虫利用发出的找到彼此;雌蛾分泌一种具有的物质,雄蛾通过触角能在数千米外的地方接收到;雄海马把卵产在雄海马体内,由海马怀孕生产;把卵生在其他

7、鸟的巢中,靠其他鸟来孵化喂养。 7.XX年x月x日,中国独生了首例试管婴儿,试管婴儿技术在研究人类等方面意义重大,在解决等方面,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第7课落地生根 1.多数绿色开花植物可以通过进行繁殖。 2.有性生殖: 植物经过等过程,形成。又称种子生殖,如桃。 3.实际已经是下一代了。 4.动物的生殖方式与植物的繁殖方式 相同点:大多数要通过授粉或受精,才可以繁殖; 不同点:植物有营养生殖、种子生殖、孢子生殖;动物有出芽生殖、卵生、胎生、卵胎生。 5.无性生殖:人们利用植物的根、茎或叶等某一部分营养器官直接产生新植株的性质,帮助它们繁殖,又称营养生殖。如:草莓是分根生殖。 人工对植物进行

8、营养生殖的三种方式:扦插、压条、嫁接。 扦插:把枝条剪成小段,插入土中,生根发芽后形成新植株,这种方法叫。代表植物有:葡萄、夹竹桃、柳树、杨树等。 压条:将枝条的一部分用埋起来,促使其,然后与母体分开,成为新植株,这种方法叫。代表植物有:石榴、桂花等。 嫁接:把一株植物的枝条接到另一株植物的枝干上,长成新的植株,这种方法叫。代表植物有:苹果、梨、桃、杏等。 6.有一种特殊的植物营养繁殖方式叫。 第8课相似和差异 1.我们把人、其他动物或植物所拥有的与各自一代相似的现象,称为;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在形态和生理特征上存在的现象,叫做。 2.生物在形态和生理上的特征是由控制的,基因是由父母遗传给我们的

9、,基因能决定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 3.通过繁殖,基因由生物的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 4.科学家能够运用X射线、紫外线照射,药物处理,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火箭搭载等手段使植物的种子等发生变异。 5.遗传现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自己和父母的体形、举止、音容笑貌有一些相似之处。 6.变异现象:世界上没有长得一模一样的人。花丛中飞舞的蝴蝶,它们的颜色、形态不完全一样;玉米颗粒的颜色不都一样;公鸡的鸡冠长得不完全一样;同一品种的金鱼也有不同的特征。 第9课克隆羊多莉 1.XX年2月,国胚胎学家伊斯.威尔莫特和他的同事们向世人宣布,世界上第一只通过获得的诞生了,叫做。 2.克隆通过的方法而产生的一系列

10、后代。 3.克隆动物是在没有的参与下,由的经过人工处理改造并发育到一定时期后,被移植到妈妈的子宫内,正常发育后产下的动物。除了克隆羊外,克隆牛、克隆鼠、克隆猪也相继培养成功。 4.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 5.我国在转基因的研究和开发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6.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 7.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 第三单元生物的进化1012课 10、生命从哪里来通过收集、阅读、整理、分析资料等方法探究生命起源的问题,体会科技在探究人类未解之谜的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11、寻找进化的证据通过观察、模拟制作、解释和推测等开放性较强的活动,关注生物进化的问题。 12、生物进化的秘密通过具体事

11、实,体会到生物与环境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简单解释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 第10课生命从哪里来 1.地球上的每个角落几乎生命的存在。 2.月球是地球的近邻,人类登上后,发现生命。 3.美国号飞船的着陆器登上后,也发现任何形态的生命。 4.20世纪XX年代,在美国发射的上,携带了一张名为地球之声的镀金唱片。 5.关于生命起源各阶段的不同认识。 第11课寻找进化的证据 1.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 2.多年前,地球上生活着大量各种各样的恐龙,这是恐龙家族最为的时期。 3.大约在年前,爬行动物恐龙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了。 4.是研究恐龙的主要证据。科学家根据化石推断恐龙生活的、等。 5.是世界上

12、少有的几个恐龙化石丰富的国家之一,世界上发现的恐龙约有个属,其中中国就有个左右,约占总数的%。 6.我国四川省自贡市的恐龙化石遗址,称为“”。 7.化石的用途:确定地层的地质年代;揭开生命起源之谜,是生命进行曲的实录和大陆漂移说的旁观者;见证古地理、古气候的变化;找矿、找水的好助手。 实验操作:模拟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第12课生物进化的秘密 1.达尔文经过20多年研究写成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 2.英国的曼彻斯特,有一种被称作华尺蠖的昆虫,有和两种类型。 3.自然选择: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 4.是鱼类中的佼佼者。 5.金鱼起源于我国普通的。 6.人们普遍栽培的,饲养的大

13、多数都经过了的过程。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知识点及实验 第十三课 一、知识点: 1、解释“老年山脉”和“幼年山脉”的含义。 2、通过模拟实验的结果推测出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 3、用自己的话说出风化作用。 4、通过模拟实验了解风吹是蘑菇石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实验: 1、模拟冷热变化对岩石的作用。 实验目的:探究冷热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实验材料:玻璃、酒精灯、试管夹、护目镜、一盆冷水。 实验步骤:1、取一块玻璃,仔细观察玻璃的表面,并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2、用试管夹夹住玻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3、加热一段时间后,把玻璃迅速放在冷水中。 4、重复以上过程3次,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注意事项:

14、将玻璃完整、快速的放入冷水中,小心不要被破碎的玻璃伤着。 实验结果:玻璃出现裂缝,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玻璃破裂开。 实验结论:冷热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实验现象记录表: 实验前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模拟结冰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实验目的:探究结冰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实验材料:气球、纸盒、熟石膏、水、小木棒。 实验步骤:1、用水填充一个小气球,直到像乒乓球一样大,扎紧后,把它放在纸盒中。 2、往纸盒里倒一些糊状的熟石膏,用小木棒把充满水气球推到熟石膏下1厘米处,取出木棒。 3、放置一段时间,待熟石膏变时,从盒中取出,观察熟石膏的变化。 4、把熟石膏模型放置在冰箱的冷冻室,24小时后取出,仔细

15、观察其变化。 5、待冷冻的熟石膏恢复到室温时,看看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注意事项:充水的气球推入石膏下面时不易过深。 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熟石膏出现裂缝。 实验结论:结冰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3、模拟风吹是蘑菇石形成的主要原因。 实验目的:验证风吹是蘑菇石形成的主要原因 实验材料:托盘、玉米面、不规则石块。 实验步骤:1、在托盘内铺一层约1厘米厚的粗糙玉米面,用手拍平拍实。 2、将不规则石块摆放在玉米面上方。 3、用嘴对着玉米面轻轻吹气。 4、重复以上过程3次,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注意事项: 吹气均匀、注意不要眯眼。 实验结果:没压石块部分的玉米面被“风”吹走了,压石块部分的玉米面没被吹走。 关

16、于蘑菇石的形成,我的解释是:沙漠中的岩石松软程度不同,当有风吹向岩石时,松软的部分被吹走了,坚硬的部分被留下了,于是就形成了形态各异的蘑菇石。 第十四课 一、 知识点: 1、通过模拟实验分析出沙洲形成的过程。 2、通过模拟实验证实鹅卵石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3、水、冰川、风有冲刷和搬运的作用。 二、实验 1、模拟水流是沙洲的形成的主要原因 实验目的:验证水流是沙洲形成主要原因 实验材料:喷壶、沙土、名种大小的石子、2个托盘、报纸 实验步骤:1、把报纸平铺在桌面上。 2、先在1个托盘里用沙土、石子制作一个带有丘陵的自然景观。 3、把托盘的一端抬高,使托盘成倾斜角度。 4、把第2个托盘放在第1个托盘

17、的底部。 5、用喷水壶模拟“下雨”的场景。 6、仔细观察沙土和石子的变化。 7、用图画记录下喷水前后的现象。 注意事项:水流不易过大。 实验结果:沙土和石子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被“雨水”冲到了下面去了。 实验结论:水流有冲刷和搬运的作用。 关于沙洲的形成的解释是:沙洲是由上游被水带来的泥沙、石子等堆而成的。 2、模拟鹅卵石形成的原因。 实验目的:探究鹅卵石 实验材料:透明的玻璃瓶、沙、水、2-3块有棱角的小砖块。 实验步骤:1、找到2-3块有棱角的小砖块,将其形状记录下来。 2、将小砖块放入玻璃瓶中,并加入适量沙和水,拧紧瓶盖。 3、快速用力摇动玻璃瓶1分钟,观察摇动后小砖块的变化,并把观察结果

18、记录下来。 4、每位同学依次重复以上过程3次,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注意事项:小砖块不易过硬。 实验结果:随着摇动次数的增加,小砖块的棱角明显的磨损了。 实验结论:河水的搬运和磨擦是鹅卵石形成的原因。 实验结果记录表: 放入玻璃瓶前 第1位同学摇动的结果 第2位同学摇动的结果 第3位同学摇动的结果 小砖块的形状 第十五课 一、知识点: 1、通过查找资料、小实验猜测钟乳石的形成。 2、通过模拟实验推测出钟乳石的形成的原因与过程。 3、能用条形图记录实验数据。 二、实验: 1、钟乳石的形成与酸有关 实验目的:酸与石灰石发生反应 实验材料:稀释的盐酸、滴管、含有石灰岩的岩石 实验步骤:1、选择一块石

19、灰岩 2、用滴管将稀盐酸滴在石灰岩上。 3、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注意事项:1、一定要用稀释的盐酸。 2、不要将盐酸滴在皮肤上,注意安全。 3、观察岩石滴酸后的变化时,不要用手去摸。 实验结果:有气泡冒出;岩石表面被腐蚀。 实验结论:酸能侵蚀石灰岩,钟乳石的形成与酸有关。 2、自制钟乳石。 实验目的:探究钟乳石形成的过程。 实验材料:曲别针、线绳、两只烧杯或玻璃瓶、一个碟子、苏打晶体、蒸馏水。 实验步骤:1、分别向两中烧杯中注入半杯蒸馏水。然后逐渐倒入尽可能多的苏打晶体,直至溶液不能再溶解晶体为止。 2、在线绳两端各系一个曲别针。 3、在线绳中间打一个结,然后将线绳放在溶液中浸泡。 4、将系有曲

20、别针的线绳两端分别浸在两个烧杯中,把碟子放在两中烧杯中间,用曲别针把线绳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上。 5、坚持观察4天,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注意事项:苏打晶体在蒸馏水中要充分溶解,直至饱和状态。 实验结果:碟子里会堆积苏打晶体。 实验结论:带有石灰岩的水体,在流动的过程中水份蒸发,石灰岩堆积形成钟乳条图 2 高度 5 4 3 石。 形1 0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十六课 一、知识点: 1、总结出:引起地表缓慢变化的自然力量有:地壳运动、温度、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多种自然力量。 2、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人类改变地表的活动方式,如:平整土地、修路架桥、毁林开荒、修造梯田、拦河筑坝等等。 3、

21、通过将人类改变地表的分类和辩论会,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十七课 一、知识点: 1、能从多种角度描述矿石的特点、性质。 2、能科学地对矿石进行分类。 3、了解“摩氏硬度计”,能用多种方法比较两种矿石的相对硬度。 4、能举例说明矿物在人类生活中的用途。 第十八课 一、知识点: 1、了解大多数常见金属的共同特性及用途。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不同金属是从不同金属矿物中提炼出来的。 3、我国储量最高的金属矿是黑钨矿。 二、实验: 1、开采一个“矿” 实验目的:模拟开采金属矿的过程。 实验材料:几种矿物、天平、信封、熟石膏混合物、锤子、棉布、泡沫塑料杯。 实验步骤:1、选取2-3种不同的矿物,各取一

22、小块,分别称量其质量,并将矿物名称和质量记录在纸条上。 2、在泡沫塑料杯里倒入一层熟石膏混合物,加入一种矿物,再加一层熟石膏,在熟石膏上再放另一种矿物,做成“矿石体”。 3、把“矿石体”放置24小时,使它坚固。并从杯中取出。在“矿石体”上写下本组矿业公司的名字,与其他小组的“矿石体”放在一起。 4、想办法把“矿物”开采出来,并称量其质量。 注意事项:在活动中要戴护目镜,使用工具要注意安全。 实验结论:采矿是一件非常艰苦的工作。 第十九课 一、知识点: 1、煤、石油可获取哪些提炼物及它们的用途。 2、了解煤、石油形成的时间、过程,以及它们开采的过程。 3、知道能源矿物是不可再生的,树立珍惜能源矿

23、物的意识。 4、掌握中国的第一大油田-大庆油田。 5、通过实验知道煤在加热的过程中产生煤气、煤焦油和焦炭。 第二十课 一、知识点: 1、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紧缺性,并能举例说明我国矿产资源浪费的现象。 2、掌握大多数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3、能设计一种简洁清晰的方式把调查结果公布于众。 4、设计保护矿产资源的建议书。 二、实验: 1、煤的燃烧 实验目的:探究煤燃烧产生什么? 实验材料:酒精灯、试管、带玻璃管的试管塞、棉花、煤。 实验步骤:1、在试管内装入一定量的纯净煤,在试管口放点棉花,用带玻璃的试管塞将试管口塞住。 2、在酒精灯上加热试管,直到试管里的煤发红。 3、把点燃的火柴放在玻璃管口处,

24、观察发生的现象。 注意事项:加热试管要均匀,要用工具夹试管,不要用手触摸,注意安全。 实验结果:1、把点燃的火柴放在玻璃管口处时产生蓝色火焰。 2、试管里的棉花上则有黑色的黏稠状的油状物产生。 3、试管里的煤粉燃烧后产生了黑色的炭状物。 实验结论:煤在燃烧的过程中产生煤气、煤焦油和焦炭。 第二十一课 一、知识点: 1、工具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2、能制订标准对工具进行分类,并设计记录卡,记录分类结果。 3、了解工具的发展趋势: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化、功能由单一到综合化。 4、能针对某一种工具的不足进行改造,创新工具。 第二十二课 一、知识点: 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机器人都有什么用途。 2、掌握机器人的三个特征。 3、机器人的发明使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哪些积极方面的作用。 4、了解智能机器人的用途和发展方向,并能设计自己想像中的机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