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37874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18.将相和19.草船借箭20.景阳冈21.猴王出世 口语交际*习作五 回顾*拓展五 单元分析:: 悠悠中华,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

2、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这也是本组教学的重点。 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本组4篇课文在这两个方面比较突出,学生对这两个方面也比较感兴趣。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其次要注意适度拓展,举一反三。 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在

3、。名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仅通过一组教材的学习和阅读几篇课文,要让学生全面感受名著的魅力,是远远不够的。本组教材无非是引子和例子,主要目的还是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本组教材的教学可安排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2课时。 单元目标: 知识与能力:1.按要求掌握本单元生字词,并能正确读写,同时积累课文中出现的新词。2.通过自学,读懂课文,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名著的魅力。2.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和其他教学辅助手段,

4、体会文章的情感。2.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交流、探究性学习,解决学习中的疑问。 单元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单元生字词,并能正确读写。2通过自学,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 单元难点:1.感受名著的魅力,感受人物的形象。2.弄清故事的原因和结果,及因果之间的学会联系。 教学手段:教学挂图、课文中的相关资料、故事,利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4篇课文在这两个方面都比较突出,学生对这两个方面也较感兴趣,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其次要注意适度拓展。 本组课文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人物

5、的形象与品质并通过读把体验到的特点展现出来;以了解人物为切入点,重点研读课文中的关键人物,正是教学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在读中悟,悟后读,读悟相辅相成,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读、悟中领略人物形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8.将相和故事完璧归赵。 课 型:精读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2.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过程

6、与方法:1.采用读、议、辩、演等有机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2.采用讲述三个故事,给故事加小标题,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感受情节,感受感受情节的曲折生动,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三个故事各自的原因和结果以及这三个故事之间的相互因果联系。 教 法:讲练结合,质疑探究。 学 法:读、议、辩、演有机结合。 教学手段:史记中的其他精彩故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走进古典名著,了解名著内容 1.导入: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唐僧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它们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中国古代

7、的四大名著是什么? 我国的文学、历史名著浩如烟海,除了四大名著,你还知道哪些名著?名著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在我国汉代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叫司马迁,他出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史记,请同学们翻开教材,读一读资料袋。 2.破题、解题。题目中将指谁?相又是指谁?和的意思呢? 二、走进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中心 1.听课文配音朗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故事?指名说后再让学生上台板书。 2.学生自读课文,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当场交流解决。 3.指名接力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讲完璧归赵?哪些自然段讲渑池之会?哪些自然段讲负荆请罪? 读后反馈、明确:

8、第110自然段讲完璧归赵;第1114自然段讲渑池之会;第1518自然段讲负荆请罪。) 4.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 指名读课文第110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再提出几个感兴趣或不理解的问题。 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再指名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解决。 以下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及,可以由教师提问,重点讨论: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导秦国去。 蔺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会儿? 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理直气壮的理解。 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 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就一块

9、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 读这句话,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来。 到了举行典礼那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 蔺相如为什么能大大方方?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时候蔺相如的心理状态? 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从只得客客气气中你读懂了什么? 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完成练笔: 蔺相如是一个_的人朗读课文第110自然段。 三、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四、布臵作业:1.抄写生词。2.朗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对蔺相如有了哪些了解? 六、板书设计: 18. 将 和 相 廉颇 蔺相如 机智勇敢 完璧归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8.将相和渑

10、池之会、负荆请罪。 课 型:精读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两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继续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我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2.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1.采用读、议、辩、演等有机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 2.采用讲述两个故事,给故事加小标题,说说两个故事之间的联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感受情节,感受感受情节的曲折生动,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两个故事各自的原因和结果以及这两个故事之间的相互因果联系。

11、教 法:讲练结合,质疑探究。 学 法:读、议、辩、演有机结合。 教学手段:史记中的其他精彩故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继续走进课文,理解内容 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完璧归赵的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内容。 1.学习渑池之会的故事。 生默读课文第11至14自然段。提出几个感兴趣的或不理解的问题进行交流。如蔺相如为何拼命地坚持要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为何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提问: 在课文的这个部分中,你对哪些词句感受最深刻? 这场斗争,赵国和秦国是打个平手,还是赵国占了上风? 你能用一些词语和句子来形容秦王的失败吗?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负荆请罪的故事。 指名读课文第15至18

12、自然段。 说廉颇负荆请罪,同学们认为廉颇有罪吗?廉颇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是个怎样的人? 通过这个故事,你对蔺相如又有哪些认识? 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二、回归全文,总结提高 1.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成语的含义。 2.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前面两个故事,写廉颇与蔺相如的和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证了国家的安全。后面一个故事,廉颇与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由不和到和。全文围绕和字来写。 3.说说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三、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四、布臵作业: 1.按要求改写句子。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成陈述句: 钱塘江大潮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改成陈述句: 复述负荆

13、请罪这个故事并表演。 课外阅读史记中的其他故事。开展一次故事会活动,把你读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五、课堂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六、板书设计: 18. 将 和 相 廉颇 蔺相如 知错就改 机智勇敢 不为强暴 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19.草船借箭。 课 型:精读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亲近、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梗概,.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

14、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教学重点 1.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前因后果。 教 法:导读法。 学 法:自主、合作、交流、探究归纳法。 教学手段: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学生课外了解三国演义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感悟精彩 1.创设意境,渲染气氛。课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和主题曲。 2.调动积累。你们熟悉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3.尝试交流,整体感知。 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

15、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老师相信,许多同学都熟悉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 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二、切入中心,领悟神妙 1.划出课文的中心句。请同学认真阅读全文,划出课文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品读感悟,周瑜临终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3.学生自主学习。边读边画边体会。 4.交流、对话: 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品读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角色换位,对比体会:这场大雾,诸葛亮、

16、鲁肃都看到了。他们各自心情会怎样?心理会怎么想的? 角色扮读。 联系课文上下文来体会。课文中这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事先算准了这场大雾。如,第二自然段的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搬箭。 第四自然段的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个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

17、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 第七自然段的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5.小组自学交流诸葛亮懂地利的情节。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默读课文,圈画相关的句子或重点词语。 交流体会。 三、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四、布臵作业: 1.阅读三国演义第40回、46回、90回。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重点品读诸葛亮识人心的课文内容。 五、课堂小结:.通过初读课文,试着说说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六、板书设计: 19.草船借箭 起因 经过 结果 周瑜 妒忌 大雾漫天 知天文 诸葛亮 才干 顺风顺水 知地理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19.草船借箭。 课 型:精读文 教学目标: 知识

18、与能力: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亲近、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梗概,.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从文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 法:导读法。 学 法:自主、合作、交流、探究归纳法。 教学手段:教师准备相关三国演义的图片及文字资料,相关课件。

19、 教学过程: 一、欣赏名著,品读经典 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老师知道了同学们特别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的同学说,诸葛亮通晓天文,有的说他懂得地利,还有的说诸葛亮之所以能借到箭,最重要的是因为他知人心。的确,课文精彩描述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重点。如果老师让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或最能展现自己才华的学习方式来欣赏、探究课文描述诸葛亮知人心的内容,你会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探究? 2.学生片刻沉思后汇报,老师梳理、概括出以下几种学习方式: 读:有感情地朗读。 说:选择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的想像,有声有色地说一说。 演:邀请几个同学或

20、者老师,分角色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评:评说诸葛亮神机妙算知人心。 写:根据看过的电视剧,展开想象,扩充、编写诸葛亮知人心的某些场景。 3.学生讨论确定各自的学习方式,可以个体学习,也可以合作学习。 4.师生互动交流,及时指导,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式、学习策略。例 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如果选择的是有感情朗读这种学习方式,请按照自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进行个性化朗读,以求达到声情并茂、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效果。 说:采用说一说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你准备怎样说? 演:如果选择演一演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帝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该怎样演呢? 5.请同学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根据

21、不同的要求,选择学习伙伴,欣赏名著,品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 6.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自由欣赏、品读: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知人心进行汇报,教师参与、互动。 以第七自然段为例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针对这个片段,如果是采用表演探究的学习策略的同学,教学情境可以这样创设: 师: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演演看,诸葛亮他这时怎么笑?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朗读把笑的不同内涵读出来。 二、营造对话,塑造人格 1.同学们能不能用恰当的成语或四字词语来概括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2

22、.用关联词说话训练。 提供几组关联词: 因为所以 如果就 只有才 虽然但是 一就 谈话:老师提供几组关联词,同学们尽量多地选用这几组关联词,结合刚才你们概括出来的表示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把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的前因后果介绍完整。 3.汇编诗歌,体味经典。 师:把故事编成了文字: 草船借箭 不寻常, 要论成败 有文章。 都督周瑜 欲陷害, 孔明先生 巧应对。 妙算天文 雾漫天, 通晓地利 蒙曹操。 洞悉人心 妙计成, 箭如雨下 满载归。 神机妙算 诸葛亮, 世世代代 美名扬。 喜欢的同学读一读,也可以背诵下来。 三、链接名著,拓展文本 请同学们自由畅谈读三国演义的原著后的体会,如空城计;第五十回

23、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 四、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五、布臵作业 1.接龙复述故事。 2.把文本演绎成课本剧。 六、课堂小结:1.通过学习课文,请你谈谈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原因。 2.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 19.草船借箭 起因 经过 结果 周瑜 妒忌 长叹不如 大雾漫天 知天文 诸葛亮 才干 顺风顺水 晓地理 擂鼓呐喊 善知人 神机妙算 十天造十万支箭 三天造十万支箭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20*景阳冈 课 型:略读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24、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2朗读课文,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体会其豪放、勇敢、机智的性格。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学习中疑惑。 教学重点: 1.领悟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这部分内容。2.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教学难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教 法:导引法。 学 法: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探究质疑相结合。 教学手段:好汉歌的磁带及与课文相关的课件,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水浒传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

25、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文章。 1.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学习方法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 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段与段的联系。 通过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由于课文一些语句的意思或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适当做一些

26、提示。如,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学习汇报: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2.抽查四人小组读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 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

27、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 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 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 比比看,谁最像武松。 4.打虎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认为前面的内容与打虎内容有关吗?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通过对武松的语言描写,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点。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体会出武松倔强、豪爽。 就有大虫

28、,我也不怕体会到武松很勇敢。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能够体会出武松的勇敢。 通过对武松心里的描写,感受武松的内心变化,感受他的英雄气概。如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当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也很真实可信。所以这些内容看似与打虎无关,实际上与打虎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5.武松在这些段落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小结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神威、武艺高强、江湖阅历丰富 四、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本单元我们共

29、学习了三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你能说说对三部名著的初步印象吗? 2.小结:水浒传就写了108条梁山好汉,就武松还有很多章节很多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五、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六、课外拓展 1.阅读水浒传。 2.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七、布臵作业:1.在括号里填适当的量词。 (1).一榜文 一性命 一( )狂风 一红日 (2).解释带点的字。 1.一饮儿尽.2.请勿自误.3.枉送性命4.拿酒来吃 5.别把大虫吓唬我. 1.同桌或小组交流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2.学完这篇课文后

30、,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九、板书设计: 20*景阳冈 施耐庵水浒传 喝酒 上冈 豪放无谓 打虎 机智勇敢 下冈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21*猴王出世 课 型:略读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 过程与方法: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感受其形象 。 教学难点:读通、读懂句子,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并读懂课文内容。2.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小说

31、的语感。 教 法:导引阅读法。 学 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交流体验相结合。 教学手段:西游记主题歌的磁带,多媒体课件、西游记影视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揭题,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 2.谈谈你对人物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感知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交流自学情况。 三、了解石猴的由来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了解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2.交流。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

32、通之意。 理解盖自、即久、遂 提示:这一句交代顽石生成的环境。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朗读并感受作者运用了排比句,语言简练,初步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提示: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勇敢。写出了石猴出世后自由自在的生活,为后文石猴敢于进洞埋下了伏笔。 四、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原因 1.自由读读24自然段,画出并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相关句子。 2.交流。 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他

33、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3.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五、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六、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七、布臵作业: 1.将错别字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 树支 桥粱( )抓耳挠鳃避署疲卷伸头缩劲( ) 2.我会填. .我知道西游记里的四个主要人物是: . 我知

34、道西游记里一些有意思的故事,如: 、 . 八、课堂小结:1.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评一评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 2.试着说一说西游记让你喜欢的原因。 九、板书设计: 21*猴王出世 出世:一块仙石迸裂产生石猴 勇敢顽皮 探涧 无私无畏 成王 称王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习作五口语交际 课 型: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编排课本剧,学习运用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展现人物特点。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展现人物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2.提高学生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35、教学重点: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编排课本剧,学习运用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展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 法:引导点拨,评议结合。 学 法:合作、交流、探究、实践操作相结合。 教学手段:1.查找资料,拓宽了解与将相和草船借箭猴王出世景阳冈等故事相关的内容。两篇优秀口语交际例文。 2.准备人物形象的服饰、道具。 3.多媒体课件三国演义猴王出世的精彩片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角色形象 1.播放草船借箭,观前布臵思考问题。 你最喜欢哪个演员的出色表演,为什么? 你认为导演最成功的地方在哪里? 2.学生自由讨论。 可以从人物的语言或动作是否体现人物的

36、个性特点谈;可以从故事情节的安排谈;可以从服饰道具的使用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中体验,在欣赏中学习,由此激发学生编排课本剧的兴趣。 二、赏析课文,体味角色形象 1.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四篇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猴王出世景阳冈,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2.作者是怎样将这些人物的特点体现出来的?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故事情节的合理安排等方面理解。 三、探究编排,表演角色形象 1.老师以草船借箭为例引导学生如何编排课本剧。 请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主要人物并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的相关语句。 学生简要交流。 课文中有些人物神情并没有直接提供,作为编导该怎么办?引导学生根据人物特点以及课文中人

37、物的语言、动作想象他们的神情。如: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你们认为他们的表情可能是怎样的? 课文中有些人物语言是运用专署的形式出现,并没有直接引用,作为编导该怎么办出示一段话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如果你是编导,遇到这种转述的句子,怎么办? 教师小结:编排课本剧不能仅仅停留于课本,为了更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还要进行必要的改编,形象地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展现给观众。有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外阅读进行拓展创编。 2.自主选择,分组创编。 按照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分成四大组,推选出一个责任

38、编导,负责执笔、汇总大家的意见。 每个人选择一个角色,将自己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情了解透彻。 交流讨论各自的角色体验,小组内进行整体性创编。 分小组的讨论、发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讨论探究,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品味成功。 3.欣赏表演,评价表演。 讨论欣赏要求,评价方法,准备推选出最佳创编奖,最佳演员、最佳评论员。 分组表演。先由编导简要介绍表演篇目、演员阵容、服饰道具,再进行表演。 评价表演。 4.评选最佳创编奖,最佳演员、最佳评论员。 四、拓展延伸,丰富角色形象 1.鼓励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外阅读,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特点,为进一步创编奠定坚实

39、的基础。 2.融合大家的合理性建议,尝试做一回编导,并与同学合作进行二次创编。 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真正体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五、布臵作业。学生在课后找出自己喜欢的文章,编排成课本剧。 六、课堂小结:出示优秀口语交际例文,供学生赏析,让学生畅谈感受。 七、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编排表演课本剧 1.选好自己喜欢的内容 叙述性语言改编成人物对话 2.怎么演 加上那些表情动作 需要准备那些简单的服装、道具 怎样上场、下场 3.进行排练 4.班上表演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习作五习作与指导 课 型:习作与指

40、导 习作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缩写的一般写法,能按要求缩写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习缩写方法,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做到意思准确、完整、语句连贯通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教 法:引导、点拨、。 学 法:合作、讨论、交流。 习作重点:学习缩写方法。 习作难点:能按要求进行缩写。 教学手段:1.复习本单元课文。2.缩写的方法和要求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下周班队课我们班要进行一次读书交流会,这次交流会要求每位同学抓住要点将自己喜欢的篇幅较长的文章,简要地介绍给大家。要介绍得好,首先要学会缩写。什么是缩写,怎样缩

41、写呢? 二、揭题,了解要求 看习作要求,读一读,说说你明白了什么?画出来,并标出序号。 A.什么叫缩写 B.缩写的具体要求 C.缩写后的字数要求。 三、结合景阳冈缩写,掌握缩写的要领 1.读景阳冈原文与缩写稿,自学思考。 说一说景阳冈一文有哪些要点。 比较一下,缩写以后保留了哪些内容,删除了哪些内容。 保留的部分是怎样连接成文章的? 朗读缩写文章,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意思是否比较准确完整,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2.全班交流讨论,初步掌握缩写的方法。 四、选出自己准备缩写的课文,交流讨论怎样缩写 1.每位同学将准备缩写的文章多读几遍,理出要点。 2.小组讨论交流。 所选的文章分为几部分,哪些部

42、分可以删掉?哪些部分可以一带而过?哪些部分应重点写,为什么? 保留的部分怎样改写,怎样连缀成文。 3.全班交流,教师总结点拔。 4.试写初稿,教师指导点拔。 五、布臵作业:在本组课文中任意选一篇课文,尝试缩写全文,不超过400字。 六、课堂小结:学生归纳交流这节课所得的收获,积累习作知识,通过习作水平。 七、板书设计: 习作与指导 1.明白什么是缩写 2.应该如何缩写 3.缩写时要注意什么 4.练习缩写全文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讲评习作缩写草船借箭或金色的鱼钩。 讲评目标:点评交流材料,指导学生修改习作,并点评。 讲评重点:发现问题,取长补短,修改习作。 讲评难点: 修改习作 讲评过程: 一、谈话导入,拟出故事会评比标准 1.我们的读书交流会马上要开始,我们将评出最佳缩写故事奖6名,你们说说,评选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2.师生共同拟出评比标准 二、进行读书交流 小组内交流,全体组员共同评议。 全班交流 1.教师根据课前浏览初稿的情况,选择数名同学上台介绍自己喜欢的文章。 2.其他同学边听边对照评比标准,看看这篇文章好在哪里?有没有不足之处?如果有,可以怎样修改? 3.每一位同学讲完后,全体同学都可以当评委进行点评。教师予以补充。 评出最佳缩写故事奖6名。 三、全体学生根据修改意见进行习作修改 四、课堂小结:学生畅谈本次习作的体会和收获。 五、板书设计: 习作评讲 草船借箭 缩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