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39614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88.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案.docx(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案 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案 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全班有学生46人,其中插班生一人。上学期期末考试A等16人,他们普遍阅读能力强,基础知识牢固,写作水平较高。B等24人,C等14人,D等1人,对于后两等学生需要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令我们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

2、言的艺术”这个单元,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这个单元,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 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全册还编排了

3、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二、教学措施 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每课识字量不超过14个,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高年段,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教学要更加放手。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以便在手边没有字典、词典的情况下,不妨碍阅读。 本册写字150个,每课写字量不超过14个,全部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教师可以就难写的、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

4、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和新词,教师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并及时听写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阅读教学 1 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朗读:高年段的朗读训练,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读好课文。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 默读: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为此,本册教材将默读与理解、思考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加强了“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等

5、方面的训练。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许多也是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为保证默读训练落到实处,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为学生留有充裕的默读时间,并提供相应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认真思考,并在默读之后检查学习效果,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读流于形式。 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教学时一般都不是单一地用朗读或默读,而是要根据读书的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此教师要妥善安排,做到每次读书的目的明确,方法得当,并能体现出对课文学习逐步深入的层次性。 2 在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 第一,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领会表达方法。教材中对领悟表达的引导,涉及多方面。

6、从句子的训练来说,有涉及句子表达的形象生动的,如草原课后练习二;有感受句子表达情感的效果的,如再见了,亲人;也有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的,如白杨课后第三题。从段的训练来说,有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段与篇的联系,并用适当的方式呈现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如将相和的课后练习:“默读课文,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并分别说说主要内容,再说说这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有抓段落表达效果的,如再见了,亲人,前三个自然段表达方式相同,都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语气,并且都运用了在叙事的基础上直接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落实到课后练习,要求是:“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再和同学交流”。从篇的训练来说,本册教材对篇的训

7、练要求明显加强,有体会选材和表达文章中心的关系的,如武松打虎一课安排的思考题是:“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有揣摩文章是怎样条理清楚地表达的,如草船借箭:“默读课文,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有揣摩语言表达的艺术的,如晏子使楚,引导学生体会晏子每次说的话妙在哪里。 第二,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除了凭借课后练习,课文中还有大量精彩的语言材料值得学习和品味。 第三,在“交流平台”中总结学习的收获。“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将一个单元或一个阶段的学习心得进行交流,如果把一组课文的教学看做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的认识

8、发展过程,交流平台就起着帮助学生把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再用来指导实践的作用。如,在“他们令我们感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再见了,亲人一课的学习,了解了在叙事的基础上抒发情感的方法;通过桥这一课的学习,揣摩把强烈的思想感情蕴含在对事情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之中的方法这些方法,在本组的“交流平台”中得到总结和提升。与此同时,还把以前学到的其他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在这里进行归纳、小结,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感受,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实用的读写方法。 3 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在教学过程中,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一是,体验文本与个性化感悟的关系。阅读就是与文本对话,

9、实现自我建构。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但是,不能走极端,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是必需的。二是,把握内涵与语言文字训练的关系。课文思想性强、人文内涵丰富,教师会特别关注人文精神的挖掘与落实,甚至只围绕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或直奔文章的主题,离开语言文字进行空洞的说教,使原本应该充满情趣的课堂死气沉沉、了无生趣。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课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必须通过语言的学习来实现。要警惕关注人文精神的挖掘,忽视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等语言能力的培养,防止工具性与人文性二者分离或偏向一端。要在正确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上下功夫,否则必然两败俱伤,导致阅读教学效率的低下

10、。 4 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教学过程、方法策略应灵活多样。 本册教材体裁广泛,文体的丰富给阅读教学提出了更多的研究课题。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教师要根据不同文体课文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文言文的教学要初步感知古汉语的形式,结合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还要了解少量文言词语的意思,能背诵短小的文言文。 剧本和相声,适宜于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主要人物或重点部分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可以分角色读一读,或者是演一演。这两类文体的教学都不适宜用集体朗读的方式。 作为略读课文的两篇近代白话文,要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文前的“

11、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学生不理解的词句,教师可以略作讲解,但不能逐字逐句地解释。作为精读课文的教学,也要抓住重点,不能平均用力。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人物服饰的大段描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不要去深究,大概知道穿的是什么就可以了,重点要把握的是这个片段中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是什么,课文的哪些语句突出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等等。 口语交际教学 1 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 教材在提出口语交际的话题前,都有几句激趣的话,大多是由课文的学习引导到交流的话题,教师要联系上述提示,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采用其他适合本班学生的方式来激趣。 2 要创设特定的情境。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

12、养及文明修养的养成需要创设情境来实现。创设情境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情境的创设要真实、有意义,体现学生实际交际的需要,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围绕不同的目的,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二是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情境的创设还要注意趣味性,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三是要创设多个情境,在逐渐深入的互动中,体现学生由交际得比较简单、表面,到交际得比较丰富、深入的训练过程。 3 要体现双向互动。 交际的过程并不是一个一个挨着说的过程,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在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教材中多次出现“商量一下”“和同学分享”“小组交流”“评一评”“讨论”等提示,第五组“让名著中

13、的人物走上舞台”提出:“先商量选哪篇课文或课文的哪一部分演课本剧,然后商量怎么演商量好后,就可以分角色进行排练。最后,在班上表演,互相观摩、评议。”这些提示,强调了在交流中的双向互动,也提供了一些在双向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的方法。教师可以参考这些提示来设计安排具体的教学过程。 4 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第三学段口语交际的训练重点是:听人说话能抓住要点;表达要有中心;有条理;讨论中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些目标要在学生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加以落实。此外,还要加强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如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说话要使用礼貌用语;要针对不同对象,文明地进行交际。 习作教学 1 进一

14、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习作。作文并不神秘,“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是生活本身的表现。作文“如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它能够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不会要求过高、急于求成,就不会让所有学生的习作向“优秀作文”看齐,揠苗助长。 2 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 作文指导一定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一上来就大讲写法或用范文、例文开路

15、,容易束缚学生。开始时宜“放”,使学生感到想写的内容很多,教师指导学生从中选择最有趣、有益的、最熟悉的内容来写。至于“怎么写”的问题,可在打开思路、选择要写的内容的过程中渗透,在习作中、在交流草稿的过程中指导,其中涉及的问题不外乎习作目的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具体,顺序是否清楚,选词用语是否合适,是否表达真情实感等几个方面。 习作讲评重在激励。讲评的时候,既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又要充分肯定大多数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通过讲评,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更真切地懂得应当怎样写,激起对下一次习作的渴望。 3 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习作首先要有内容

16、。习作素材的获得,往往来自作者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及独特的感受,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乃至家庭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习作素材,可是由于缺乏敏锐的观察和感受生活的能力,表达的内容常常是一般化的、缺少个性的。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睁大”自己的眼睛,“伸长”自己的耳朵,留心周围的一切,从生活中发现新事物,获得新感受。 有了内容,要想写好作文,还要合理地安排、组织材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都要想清楚。心里有了“谱”,要想最终写成一篇好作文,还要看语言表达的功夫。因此,平时进行作文教学,观察、思维、表达都不能忽视,三者要结合起来进行训练。 4 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一方面,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经常

17、写写感受、启示,仿写句、段,续写结尾自自然然地体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本册教材安排了四次小练笔,一次在白杨课后,仿照课文句式夸夸祖国的建设者或保卫者;一次是在古诗词三首后,从课文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一次在再见了,亲人课后,想象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再写下来;一次在威尼斯的小艇课后,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某个物。教材的安排是有限的,关键的是教师要形成这样的意识,特别是在高年级,读写结合的形式应该更加丰富,可以写段、写篇,可以缩写、扩写、续写、改写;可以在典型处仿写、在简略处扩写、在可变处改写。例如,可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也可以进行由简到繁或者由繁到简的语言转换练习。 另

18、一方面,把练笔延伸到日常生活中,针对生活需要练笔,为了实际需要习作。习作是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他人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应帮助学生认识到习作是学习、生活的需要,是倾诉、表达的需要。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比较强调作文的社会意义,而比较忽视作文对于学生自己的作用。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总之,生活有多么广阔,读写的用武之地就有多么广阔。教师要引导、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服务生活的同时,提高读写能力。 综合性学习 就本册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信息传递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来说,目的是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方式发生的变化,活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充

19、分利用阅读材料中的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等文章,了解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和不同;另一方面通过自己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亲身操作体验等形式,了解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及它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对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阅读材料,在教学中可以灵活使用。 1 阅读两篇阅读材料,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这两篇研究报告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在这两篇研究报告中,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2 师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而后,确定一些值得研究的主题,比如,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的调查和分析;菜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自己家节约用水的调查;校门口交

20、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 3 分头搜集资料,在组内交流,汇总。 4 阅读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明白搜集到的信息可以按照信息的内容进行分类,对搜集到的信息还要进行筛选。 5 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和筛选,形成初步观点。 6 研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 周次 内容 1 12课 2 3回顾拓展1 3 5 7课 4 8回顾拓展2 5 1011课 6 12-13课 7 回顾拓展3第14课 8 1517课 9 回顾拓展418课 10 1821课 11 回顾拓展5 12 综合性学习 13 2223课 14 24回顾拓展7 16 2526课 17 27回顾拓展8 18 补充阅读 19

21、 期末复习 20 考试 二八年二月二十九日 第一组教学设计 改编之后的新语文教材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按照专题组织单元。在教材整合的优势下,单元内部各部分之间联系更紧密,导语、课例、练习、资料链接、回顾、口语、习作一气呵成,为师生整体驾驭把握材料,独立学习思考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因为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的因素,普遍缺乏语文积累,阅读量小,知识面窄,严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在课堂上常常处于人云亦云的状态,这对他们语文素养的提高非常不利。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借助于新教材的得力编排方式,我尝试以单元合并的方法进行教学,不再一篇篇文章单独讲解,而是围绕一个大主题阅读学习,把单篇课

22、文放在专题的大环境里领悟, 以导语为依据,提高整体感知能力。在围绕主题的阅读过程中,学会取舍,加强对重点内容的提取处理能力,给了学生对课文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的机会,也因此为学生提供了更充分的独立思考作业的空间和时间。这样的办法比常规分篇教学节省了时间,这些时间又可以还给学生进行阅读和积累,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最大信息量。 具体操作一般分为四次不同层次的阅读和一次自我反思回顾,细节上可根据学情适当调整。 、第一读: 通读整个单元课文,初步认识生字,读准字音,能把课文读下来,基本读通句段,大致了解每课内容。可以自由朗读和默读训练交错进行。 、第二读: 读导语,体会导语中指出的重点,抓住核心词汇,明确单元

23、主题。教师根据主题确定阅读提纲。 学生根据阅读提纲读课文、选读课文、资料袋等内容,提炼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整理,在笔记本上做记录。 通读过程中,你还对哪些话题、内容感兴趣?简要列出,教师协助做适当删减,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借助图书馆、校园网进行查阅,查阅以大量浏览为主,可做提要式记录。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同时融合口语交际内容。 、第三读: 精读品析与跳跃阅读,品析精读课文中的重要段落,结合课后练习进行指导,进行朗读训练。 、第四读: 处理略读课文,结合主题解决1-2个问题。 、回顾: 自我小结本单元学习收获,在笔记本上整理列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点以及每课应把握的重点问题。 、

24、简要交流: 通过单元学习你对本专题有了哪些了解? 、穿插: 字词听写、精品段落背诵检查、同步训练知识性辅助练习、同步训练阅读内容。 这种方法省时省力,利于学生开展自学,但是小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利用早午读及有限的自习时间,凭借辅助练习册加以巩固。目前我正在尝试进一步完善这种方法。匆忙成文,恳请指教。 附: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通过阅读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了解西部的过去与今天,历史与发展。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品味语言的优美,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时。 一、自由阅读导语和课,课后资料袋以及补充阅读材料拉萨古城 、认识生字,自己勾画喜欢的词语。 、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明确关于西

25、部的话题。 、聊一聊: 通过四篇课文,你对祖国的西部有了哪些了解?地貌,气候,风俗,历史,发展 二、提问 关于西部,你还有哪些话题愿意和大家交流?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内容? 在笔记本上进行罗列: 草原风景 蒙古族的生活 丝绸之路 匈奴族的迁徙 张骞出使西域 西域部落 新疆建设兵团 青藏铁路 拉萨 藏教寺庙 三、网上查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及图片,重要的在笔记本上做简要记录,同学之间做交流 四、处理精读课文 、草原: 明确: 课文从两部分内容入手,草原的景色迷人;草原人热情好客。 体会: 静态的景物描写;动态的迎客场面。 、白杨: 生存环境茫茫戈壁,渺无人烟 明确: 白杨的形象 外型高大挺秀,笔直 个性

26、坚强、不动摇、适应力强 明确: 写白杨是为了突出像白杨一样坚强勇敢扎根边疆的建设者,结合阅读链接内容明确借物喻人的写法。 、学生解决课后练习,教师做适当指点。 、背诵描写草原和白杨的有关段落。 五、处理略读课文 、丝绸之路: 借助标志性词句进行分段训练。明确作者以回想的笔触描写了发生在公元前XX年的东西方交流的一个场面。 借助相关词语了解课文中的照应。 开头:仿佛看到了仿佛听到了 结尾:每当凝望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学生分析: 地质条件复杂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天气情况恶劣 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极度缺氧 西方媒体预言 讨论: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

27、句反复出现的作用,注意标点的变化,体会工人们高昂的斗志,澎湃的激情和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 六、自我回顾 要求学生通过回忆在笔记本上列出学习本单元之后了解到的内容和每课应掌握的重点问题,对整个单元进行链接和梳理,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字词或句段进行归纳整理,出一份小试卷交换完成。 1草原教学设计 、学会个生字,会认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

28、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 、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 出示课题: 草原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与实践阅历相结合,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

29、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内容归纳,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绍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及民族间的团结友爱。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

30、细细品读。 、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 “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天的特点。在这样的天空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作者的感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读中评价,体味美感。 、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自然段。 、齐读感悟、练习背诵。 四、品味练

31、笔 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景。 交流展示。 五、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美景、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 二、朗读理解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 、行车在草原上所见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骑马几十里欢迎远到而来的我们的情景。 、请同学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中评议: 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交流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

32、三、读中体会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 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 ”线标出、交流: 引导学生从词句中体会。 自由读思考: 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有什么话要说,你又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验。 学习第五段: 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 四、总结感悟 、总结全文谈谈你的感受。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

33、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齐唱爱我中华。 五、练笔拓展 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 2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认识“矗 凹”等九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为祖国腾飞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及思

34、想感情,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丝绸之路的价值。 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表现当年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的图画或影像。 、预习课文。 、鼓励学生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一、谈话引入 、导语: 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出示“丝绸之路”路线图,大致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同桌检查生字词。 、和同学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

35、一听,最好能说说理由。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师: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 、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出示表现“丝绸之路”繁荣景象的图画或影像。 重点抓住“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这句话。 、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安息国与中国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 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 、交

36、流资料,深入理解: 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相机介绍: 张骞、班超、玄奘与丝绸之路。 自由读自然段,讨论: 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再读全文,谈感受。 3白杨教学设计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认识本课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课时。 第一

37、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 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看课题激疑: 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二读: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波浪线标出。 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三读: 默读课

38、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 、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 、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 、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抓住“沉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文,请找一

39、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号标出,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 二、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 、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 默读小节: 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 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 出示课件:画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情景,老师画外音:看!这就是车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这就是铁路沿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就在这时,兄妹俩的一番对话打断了他的沉思。 学习文章的小节,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

40、 提出读书要求: 请同学们分角色把兄妹俩的对话读一读。男同学扮演哥哥,女同学扮演妹妹,老师就读爸爸说的话和叙述部分。注意要把兄妹俩争论时那份天真、固执的语气读出来。 学生分角色朗读。 学习文章第小节,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 过渡: 哥哥最后一个问话: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出示课件: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提出读书要求: 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话,运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一想你从每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学生抓关键

41、词品读这三句话: 、学生品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一句后,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从来”一词后,老师启发学生:你从中读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 你能读出白杨高大挺秀的特点吗? 、学生品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一句后,老师更进一步引导理解,老师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又能读懂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 你能把白杨生命力如此顽强的特点读出来吗? 学生品读“不管遇到风沙还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启发学生: 从这一句话里你还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 你能读出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吗? 、当堂完成课

42、堂小练笔: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悟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咱们来做一个小练习。 风沙刮来,白杨树 雨雪打来,白杨树 面对干旱,白杨树 面对洪水,白杨树 有感情朗读第1小节。 学习第1小节,抓三个“只知道”体会爸爸的心: 过渡: 爸爸的这番话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出示课件: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发学生: 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

43、去工作。你们知道吗?请把爸爸的经历和白杨联系起来考虑,谈谈自己的看法。 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 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爸爸为什么要把孩子带到艰苦的地方去呢? 小结: 看来,你们都知道了兄妹俩的三个“不知道”,那么,你们是不是已经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学。 、学习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内容: 出示课件: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鼓励学生针对这段话大胆质疑。 归纳学生的质疑难点并让学生自读自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