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亨利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亨利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亨利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有一则发生在美国的故事,有一位叫亨利的青年,30多岁了仍一事无成,他整天在唉声叹气中度日。一天,他的一位好友告诉他:“我看到一份杂志里面讲拿破仑有一个私生子流落到美国,这个私生子又生了一个儿子,他的全部特点跟你一样:个子很矮,讲的也是一口带法国口音的英语”亨利半信半疑。但当他拿起那本杂志琢磨半天后,终于相信自己就是拿破仑的孙子。此后,亨利完全改变了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从前,他以自己个子矮小而自卑;如今他欣赏自己的正是这一点,“矮个子真好!我爷爷就是靠这个形象指挥千军万马的。”以前,他觉得自己英语讲得不好;而今他以讲带有法国口音的英语而自豪!当遇到困难
2、时,他会认为“在拿破仑的字典里没有“难字”。就这样,凭着他是拿破仑孙子的信念,”三年后,他成了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后来,他请人调查他的身世,才知道他并不是拿破仑的孙子,但他说:“现在我是不是拿破仑的孙子已经无关紧要了。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一个成功的秘诀:当我相信时,它就会发生。”亨利的成功对我们的家庭教育有着很多启示,笔者觉得主要有三个方面: 启示之一:自信的建立应从改变对自己的认识开始,需要形成积极的能力定位 在生活中,人对自己能力的评价是在他人评价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评价对他们自我认识的形成至关重要,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尔所说的:“人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按照标签所
3、标定的去塑造自己。” 但是,由于不少家长受到固有观念的影响,总习惯于将孩子的标准定得太高、太单一,太习惯于以学习的成败来看待孩子的价值。这样,绝大多数青少年在生活中逐渐形成了“我不行”“我没有能力”等观念,这种不良的能力定位一旦形成往往就会根深蒂固,难以改变。而值得注意的是人在成长过程中还会常用自己的行为和结果来证明和强化这种观念、看法,因此当这些孩子在面对竞争或需要参与的活动时往往不敢去尝试。非参与不可时,由于他们已认为自己不会成功,再努力也徒劳无益,多不能尽力而为,应付的成分较大,其结果还是失败。这样,他们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原来的定位,自己确实能力差、脑子笨,以至于陷入一种恶性循
4、环之中。这种结局对人的打击无疑是惨重的,甚至是致命的。 而那些常常成功的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定位很积极,做任何事情都觉得自己能行,都能成功,因此无论参与任何活动,无论遇到的困难有多大,他们从不轻易放弃,或想方设法找到解决困难的条件,或恰当地求助于别人,最后成功居多,这反过来又强化了这些孩子的自信定位,在一种良性循环中不断地强化和认可自己的能力。 亨利成功的关键在于杂志中关于他“身世”的消息改变了其以往不良的能力定位,然后在积极的信念支持下竭尽所能,从而获得了成功。正如亨利自己说的:“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将所有的自卑全都抛到九霄云外,我认为这就是成功最重要的前提。”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不少家长总是
5、乐于在在比较中确定孩子的价值定位,虽然适度的比较能让孩子看到不足,但是家长与孩子养成的比较方式就是拿自己的短处与最有长处的人比,与张三比物理、与李四比化学、与王五比英语,结果是那一科都不如别人,可是我们的家长就是没能看到王五的物理和化学比自己的孩子差很多,结果孩子常会陷入苦恼和自卑之中,人们常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 因此,家长首先应该做的是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创建宽松的教育环境,让孩子抛弃已有的不良观念,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成才的潜能,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能力定位,这样孩子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就能敢于尝试,在一次次的参与和一种良性循环中不断品味成功、体验愉悦,逐步培植起自
6、信。 启示之二:自信的建立应以成功为基础,需要不断积累成功的体验 从亨利的成功来看,改变人的不良能力定位只是建立自信的第一步,要想使孩子真正地建立起自信,不能仅靠说服教育,使孩子明白建立自信的重要性就可以实现,还需要为他们创设更多的成功机会,引导孩子更多地体验到成功。 值得反思的是,我们的家长常以“失败是成功之母”来教育孩子,似乎孩子经历失败多了自然就能建立起自信,列举了很多科学家、发明家的例子来说明这一道理的正确,如爱迪生在发明白炽灯的过程中曾试验了上千种材料,失败过上千次,可他坚持不懈,终于取得了成功。但如果能静下来想一想,爱迪生在失败了上千次后还能坚持研究,主要的是因为爱迪生在此之前有过
7、成千上万次的成功,积累了厚实的自信家底,即使他失败了上千次,他的自信也不会出现透支,这样,他就不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到研究方法或实验条件上,他有继续研究下去的动力。 可是,在平时我们不少家长总是将孩子的成功标准定得太高,虽然也有不少孩子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体验到的成功并不多,自信的“家底”显得很单薄,一旦遇到失败,很容易出现自信的透支。笔者认为,成功更多的是一种体验与认可,它只能相对而言,一个人,无论曾经多么辉煌过,在这个世界上总能找到强于他的人,如果以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作为成功的标准,恐怕大部分人只能是失败者,甚至一辈子也不能成功。这样,人就会自卑,很多可以成功的机会都会放弃
8、,其结果是缺乏成功,也就无法建立自信。 而从亨利的成功过程可以看出,首先的是让孩子能获得成功,在此基础上让青少年体验到愉快、满足,得到认可和肯定,这样的成功才有价值,没有对成功的体验,成功也流于形式。而体验的越深刻,这一成功事件对培养自信心的贡献就越大,因此,孩子取得成功后老师和家长要及时采取奖励手段来强化他们的体验,从而提高成功的价值。从人的发展来看,自信的建立还需要成功体验的累积,一个人在同一件事上取得的成功越多,对自信的贡献也就越大,例如在某一件事上第一次取得成功后,我们还会认为是偶然的,假设它可能的价值为1,那么在这件事上取得的第二次、第三次成功的价值就是4和10,在孩子自信心不是太强
9、的时候,可以重复地让孩子体验到同一事件上的成功,以积累其自信。 所以,家长在评价孩子时应多作纵向的比较,使他们在自我比较中看到进步,从而使孩子更多地体验到成功时的愉快、认可和满足,为最终建立起自信心奠定基础。 启示之三:自信的建立需要多角度地看待孩子,引导孩子从不同途径获得成功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与能力,只有依照不同的标准去衡量和评价,所有的孩子才能都显示出各自的价值,这如购花者选购花木一样,或着眼于花的美丽、或钟情于叶的多姿、或欣赏于形的奇特,因为购花的标准不同,或花或形或叶,才使得众多花草都有着存在的价值,世界也因此变得多彩和美丽。 可是,我们的家长缺少的就是赏花者的标准和心态,总是太
10、习惯于用学习成绩的优劣这惟一的标准去看待和评价孩子,其结果不仅制约了孩子的个性发展,也致使许多孩子成为“差生”或“后进生”。奥托瓦拉赫的成功足以说明这种现象,这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才。”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于是引导他学习化学,最终瓦拉赫获得了成功。瓦拉赫的成功表明:人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强点
11、和弱点,换一个角度和标准去看待他们,找到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 亨利和瓦拉赫的成功经历无疑应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的周围不是没有成功的孩子,原因在于我们的家长缺少发现,在于评价的标准太单一。因此,在看待和评价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确立不同的评价标准,让孩子多一点自由发展的空间,他们就会多一次成功的机遇,也许世界上就会多出几个亨利、多几个瓦拉赫。 无论是现代的理论研究成果,还是现实生活中的事实都清晰地证明了这一点:自信心在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但愿我们的家长能从亨利的成功中受到启示,注意培养起孩子的自信心,从改变孩子的不良观念入手,给孩子以更多的成功机会和体验,借助于孩子在某一方面建立的自信,最终泛化到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从而使孩子全面地认可自己的能力,最终建立起自信,这对孩子的成长无疑是积极的和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