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吐鲁番长城等四幅1∶5万区调项目可行性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243908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吐鲁番长城等四幅1∶5万区调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新疆吐鲁番长城等四幅1∶5万区调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新疆吐鲁番长城等四幅1∶5万区调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新疆吐鲁番长城等四幅1∶5万区调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新疆吐鲁番长城等四幅1∶5万区调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疆吐鲁番长城等四幅1∶5万区调项目可行性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吐鲁番长城等四幅1∶5万区调项目可行性报告.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开项目可行性报告工作项目名称:新疆吐鲁番长城等四幅15万区调工作项目负责人:承担单位名称:计划项目名称:实施单位名称:日 期:2010年4月20日新开工作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写一、 概况1、项目名称、承担单位2、项目所属的计划项目名称、实施单位二、项目起止时间 1、项目起止时间 2、项目所属计划项目的工作周期三、立项依据和背景四、以往工作研究程度五、目标任务及实现的可行性论述六、技术路线、技术方法七、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分年度工作安排建议八、预期成果九、主要实物工作量十、质量保证十一、组织管理十二、经费预算(按总概算和年度预算分别编制)十三、单位资质情况十四、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十五、附表和附图(附初

2、审意见书)一、概况1、 项目名称、承担单位项目名称:新疆吐鲁番长城等四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承担单位:长安大学2、 项目所属的计划项目名称、实施单位项目所属的计划项目名称:东天山成矿带基础地质综合研究实施单位:长安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二、项目起止时间 1、 项目起止时间:2010年5月2013年6月 2、 项目所属计划项目的工作周期三、立项依据和背景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大调查“十一五”规划 、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总体方案、相关计划项目总体方案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技术、预算论证与评估有关要求等。从库鲁克塔格陆缘地块经艾尔宾晚古生代残余盆地-中天山构造带-觉罗塔格构造带-大南湖晚古生代岛弧带到吐

3、哈地块的穿越东天山的南北向1:5万区域地质调查还没有完全完成,此项目填补了该带的空白。调查区位于古亚洲成矿域(级)之塔里木成矿区(级)内的艾尔宾-帕尔岗铁锰铜金多金属成矿带(级,包括在东天山成矿带内),其成矿亚带为干草湖金铁锡多金属成矿亚带(级)。在该成矿亚带上已有沙窝北山地区的两个中型金矿和一个小型金矿,在测区内有一个小型铁矿、锡矿,并有四个1:20万化探异常区域。本次工作是寻找这些矿产的有效方法。在本项目工作区东北的亚尔沙一带,项目工作人员在2006-2009年进行了四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新疆自治区项目),找到了花梁子金矿、沙尔德兰铜矿、石西萤石矿等多处矿产资源。调查区地质背景:测

4、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塔里木-华北板块之塔里木微板块内的艾尔宾晚古生代残余盆地内,南邻库鲁克塔格陆缘地块。测区南部受库鲁克塔格地块影响,区域构造线呈东西向展布,测区北部受中天山和那拉提带影响呈北西向展布。变形构造以断裂为主,次为褶皱,断裂以脆性逆断裂为主(图1)。图1 调查区地质背景调查区属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南天山地层分区艾尔宾地层小区。调查区地层主要有:中泥盆统阿拉塔格组,岩性主要为灰、灰绿色碎屑岩、灰岩、大理岩、斜长斑岩、霏细斑岩、凝灰岩、硅质岩、片岩;上泥盆统破城子组,岩性主要为灰、灰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凝灰砂岩、灰岩、大理岩、斜长斑岩、霏细岩、石英角斑岩;下石炭统干草湖组,岩性主要为砂

5、岩、粗砂岩、砂砾岩,偶夹火山碎屑岩;中下侏罗统克拉苏群,岩性为灰绿色粉砂岩、灰黑色炭质页岩、灰白色石英砂岩夹少量煤层,可细分为阿合组、阳霞组、克孜勒努尔组;另有少量古近系地层。在调查区中南部有大量更新统新疆群、乌苏群及全新统风积层分布。区内侵入岩较发育,主要为石炭纪花岗岩和闪长岩。呈岩基出露。四、以往工作研究程度解放前调查区内地质研究很少,仅有E诺林1921年在干沟进行了150万路线地质调查,E格鲁木1941年沿干沟进行了150万路线地质调查。另外,克兹洛夫(1893-1895)、敖勒斯坦因(1907-1915)等外国学者到测区相邻地区进行过旅行探险性质的地理调查工作。解放后,涉及调查区的系统

6、地质工作始于1957年。40余年来,先后有众多地质单位相继投入工作,使本区的地质研究程度逐步提高。其中,上世纪50年代末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12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80年代的区域物化探扫面工作,90年代以寻找金、铜为主要目的而开展的区调、化探普查、矿产普查、异常检查及各类专项科研工作都为本次调查积累了重要的地质资料,对深入研究本区地质矿产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地质调查历史简表(表1)、地质研究程度图(图2)。(一) 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大规模的12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为本区的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的研究奠定基础。现按调查年代先后分述如下:1957-58年,新疆第二区

7、域地质测量大队一、二分队和地质部第十三大队四中队进行了1:20万奥图拉托格拉克布拉克幅(K-45-)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后经新疆区域地质测量大队七分队于1964年检查补课,于1966年出版了相应的成果。随后,新地质部十三大队于1958年在辛格尔幅(K-45-,1965年出版),疆第二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分别于1958年在底格尔幅(K-45-)、新疆地质局第一区调大队1960年在阿奇山幅(K-46-)进行了12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区工作,于1965年出版了地质图、矿产图和说明书。同时期,新疆地质局第二区调大队三分队于1959年完成了秋格明塔什幅(K-46-)、康古尔塔格幅(K-46-)120万区域

8、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但其地质、矿产图和说明书没有正式出版。上述成果初步系统地奠定了测区及东天山地区的地层、岩石、构造和矿产分布的基本格局。东天山地区的大部分地层单元名称、分布及时代归属均为此时代的成果。在这些成果中运用“槽-台”理论对东天山地区的大地构造进行了划分,称为天山地槽系。并划出了北天山地向斜褶皱带、中天山隆起带和南天山地向斜褶皱带等构造带。中天山南、北缘断裂(相当于今天所称的阿其克库都克断裂和中天山南缘断裂)的确定亦是这一时期的成果之一。同时,将该地区的侵入岩划分为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2)、晚古生代侵入岩。其中晚古生代侵入岩又分为早石炭世灰色中细粒闪长岩(42-1A)、次火山石英斑岩(

9、41-3D),中晚石炭世花岗岩(42-3C)黑云母钾长花岗岩(42-3D)及晚二叠世以后的小型斑岩、玢岩。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在测区附近进行了零星的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2003年以后,新疆自治区进行了大规模的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使测区周边的地区基本都进行了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这些工作在东天山的地质矿产研究中都取得了大量的重要成果,对测区的地质调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0032009年长安大学与新疆第一地质大队先后在工作区北东和北西地区开展了三个项目的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对东天山地区的地层、火山岩、侵入岩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同位素年龄样。(二) 物化

10、探工作1982年,新疆地矿局物化探大队对全疆进行了1200万布格重力测量,本次调查区位于东天山布格重力异常区,北西向横跨了库鲁克塔格重力高值带和阿拉塔格重力低值(负)带。区内处于由西向东的布格重力由低到高的递增梯度带内,布格重力值处于-260-12010-5m/s2之间。库米什庙尔沟黑鹰山重力高值带和阿奇山重力高值带之南。该带是东天山地区的主要铁矿和金矿分布区,这些类型的矿多分布在低重力、高重力区的边缘。1983年,地矿部航测大队完成了全疆1100万航磁测量。本次调查区位于张郭庄高磁异常区与群岭低负磁异常区的边界(过渡)的梯度带上。19911993年,新疆地矿局第十一地质大队在底坎儿幅、奥图拉

11、托格拉克布拉克幅进行了120万区域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在测区内有多处远景较好的成矿区。1978年地质部航空物探地质总队九二队对吐鲁番地区进行了15万航空磁测工作,圈定了151处磁异常,提出了六个找矿远景区。其中测区内有多处异常,两个找矿远景区通过本区。(三) 矿产普查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有记载的矿产普查工作主要集中在铁矿等黑色矿产上;到了七十年代在该区进行了大规模的铁矿普查;有计划的矿产地质调查始于上世纪80年代。国家305项目启动后,多家地质单位、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对工作区及周边的矿床、矿点进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维和技术方法,并在与工作区相同地质构造背景的东部沙窝北一带取得突破性进展。(四) 科

12、研成果1990年,张良臣等在新疆的宝藏一书中以板块构造理论对新疆的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文中将调查区归属于艾尔宾晚古生代残余盆地(级)。1976-2000年,新疆地矿局相继总结研究和编写了新疆区域地层表、新疆古生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志、新疆岩石地层等著作,均涉及到本次调查区地层的厘定,本次调查区地层单元划分以新疆岩石地层地层清理结果为主要参考标准。2002200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调院完成的天山北山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综合研究项目对天山地区的构造、地层、岩浆岩及成矿规律、成矿区划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性的综合研究,大大提高了天山地区及测区的研究程度,是本次工作的重点参考资料。五、目标任务及

13、实现的可行性论证1、 目标任务(1) 目标:通过l5万区域地质填图,查明区内地层、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构造以及其它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以及与成矿的关系;对图区内前人圈定的重要化探异常进行查证;以新的成矿理论为指导,采用有效的找矿方法和手段,开展l5万区域矿产调查工作,充分应用地、物、化综合信息,采用有效的找矿方法和手段,开展找矿和新矿点的初步评价工作。以金、铁、锡等矿产为重点,兼顾一般矿产,了解其成矿地质背景、找矿标志、矿产颁布规律、矿(化)体特征,进行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和成矿预测,圈出找矿靶区,提出进一步找矿工作的建议。本项目调查的工作重点是:1)对测

14、区甘草湖组(C1g)和克拉苏群(J1-2K)进行祥细划分,并开展祥细的沉积相与沉积环境研究,综合分析其沉积时的大地构造背景;对测区破城子组(D3p)和阿拉塔格组(D2a)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其形成时代,合理划分地层单元,并对其中的火山岩进行深入研究。2)对区内各类侵入体,深入研究其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及成矿作用等特征,探讨其就位机制,确定其形成时代。3)加强褶皱、断裂等构造形迹和沉积、岩浆、变质等建造的研究,确定构造运动时期,探讨构造演化过程,总结大地构造分区与属性。4)在对矿(化)点、物化探异常进行全面踏勘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成矿条件,确定找矿、评价工作方案,运用成矿新理论,开展矿(化)点

15、预查、物化探异常查证。(2) 任务:完成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1545 km2,主攻矿种:火山变质型金矿、铁矿、锡矿。提供可进一步工作的矿化信息或矿产(地)12处。2、 实现的可行性论证长安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具有区域地质调查甲级资质,产学研技术力量雄厚,长期在在秦岭、扬子地块西北缘、祁连山、东昆仑、天山等造山带开展区域地质调查等项目,不仅培养了一批从事区调填图、区域地层和区域构造研究的人才,而且也获得了一大批有影响的优秀成果。近20年来,累计完成1:5万填图面积约4.4万平方公里,1:25万填图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曾在横穿秦岭的1:5万地质走廊研究中获得了最终验收五幅全优的成绩。1997年

16、在昆明全国图幅展评的7个1:5万特优图幅中我院独占3个,位居全国第一。有3幅1:5万区调图幅获1998年获国土资源部勘查成果二等奖,占当年度全国获奖图幅之首。近年来获得近40个图幅获得省部级优秀图幅奖。项目负责人苏春乾教授,从事地质教学和研究近三十年。在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长期讲授岩石学、沉积盆地分析、层序地层学、沉积相与沉积环境等课程。参与国土资源调查方法教材和国土资源调查方法实习指导书的编写和讲授。从1989年开始长期从事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曾先后主持完成了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累计10项,图幅达18个标准图幅,参与1:2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一项。其中1

17、2幅最终验收获优秀,一幅获全国优秀图幅。近7年来,连续在新疆天山造山带从事三个项目10个图幅的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在东天山基础地质和找矿方面有较大突破,2008年所主持完成的亚尔沙一带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最终评审在30多个项目中被评为第一。并在黑龙江省浅覆盖区主持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一项(两个图幅)。在岩石学报、岩石矿物杂志、中国地质、中国区域地质等刊物发表地学论文40余篇。六、技术路线、技术方法1、技术路线:调查区位于艾尔宾-帕尔岗铁锰铜金多金属成矿带(级)之干草湖金铁锡多金属成矿亚带(级)。区内侵入岩、沉积岩、火山岩都非常发育,构造演化史复杂,有许多潜在的地质找矿信息

18、,为确保任务书下达的找矿指标特提出以下技术路线。(1) 15万地质矿产调查技术路线1) 调查区地质填图以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沉积岩、变质岩、花岗岩类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方法指南(1991),火山岩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方法提南(198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技术与管理要求汇编为准则。矿产调查按中国地质调查局 DD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DD200002固体矿产普查暂行规定执行。2) 利用地、物、化、遥多技术手段综合调查,加强综合研究,广泛及时交流沟通成果信息,研究进一步工作部署,提高地质找矿效果。3) 广泛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提高地质调

19、查和找矿水平。调查区应广泛采用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4) 详细收集调查区150万编图、120万区调、15万邻区区调、120万化探、110万航磁、重力和该区域成矿带研究专题成果资料以及民间采矿信息,提出调查区主攻矿种和找矿方法,圈定重点找矿工作区,制定有针对性的找矿工作方法和合理的工作部署(方案)。根据调查区已收集到的地、物、化、遥综合资料分析,确定调查区主攻矿种为金、铁、锡等。 5) 在重点找矿靶区,着重研究和填绘对成矿作用有重要贡献的地质体,如接触带、复杂构造带(应细分出不同动力变质变形的构造岩相)、蚀变岩带、(细分出不同蚀变岩亚相)侵入岩相分异带、脉岩带、矿石矿物组合突变带等,

20、图面上应以非正式填图单元标注或扩大示意性的标注,以指导地质找矿和研究。(2) 异常查证、矿产检查技术路线在充分分析和利用已有地质、物、化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地质异常理论及其他新的成矿理论,分析其特征、找矿方向和前景,确定适当的工作手段和方法,对异常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查证与评价工作。矿产检查主要是从设计任务书确定的主攻找矿方向入手,结合本区实际,开展适当的矿产检查与评价工作。已有矿点的检查主要以路线观察形式进行;新发现的则在综合分析基础上,通过适当合理安排地、物、化、工程等综合手段,加强、加快其检查评价工作。2 、技术方法本次地质矿产调查以实测为主,充分利用遥感解译成果资料,从15万基础地质调查

21、填图入手,重点收集矿产信息。重点找矿靶区首先是充分收集调查区及邻区相同成矿带上已发现的典型矿产资料及120万区域化探、矿产资料,通过对已知典型矿床成矿条件的对比分析,建立金、铁、锡等矿床的找矿标志,优选重点找矿靶区。15万地质矿产调查的具体工作方法按照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地质剖面测制和地质填图,但把工作重心放在矿产信息的收集和成矿规律的研究上,具体工作方法如下:(1) 地质矿产综合路线调查原则上地质找矿路线调查包括填图和找矿工作任务,分为穿越地质找矿路线与追索地质找矿路线。路线布设根据调查区地层、构造展布特征、遥感解译程度、地质研究程度和复杂程度、通行状况因地而宜。总体上以穿

22、越地质找矿路线为主,辅以追索地质找矿路线。追索地质找矿路线安排于重要的地质界线和矿化带及有利的矿化线索地段,所以更具针对性、地段性、灵活性,不按常规路线受密度、岩层走向等因素控制。野外矿产地质观察记录,格式应统一,点位准确。路线记录采用前进法,每一观察点,采用GPS定位,详细记录点性(界线点、岩相点、岩性点、断层点、矿化类型等)、露头类型、点及两侧地质现象、矿化特征,并对点间地质、矿化特征如实归纳和概括描述。对重要地质及矿化地段应有地质素描图或摄影图,对矿产路线调查发现的含矿层、蚀变带、矿化层(带)、矿(化)体要进行认真追索,圈定并定点控制。并根据情况采集必要的样品,初步确定矿(化)体规模及含

23、矿性。(2) 、剖面测制1)、剖面测制的目的和基本要求、测制沉积岩地层剖面的目的是了解沉积序列的岩石组成和结构、划分地层、建立填图单位、进行沉积相与沉积环境研究。要求进行详细分层、描述,收集沉积序列资料,系统采取岩矿、粒度分析、古生物、岩石地球化学等样品,必要时采集人工重砂样品进行重矿物组合特征研究,有宏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地层的各种地质特征、划分岩石地层单位,为路线地质调查和填图以及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打下基础。、在划分侵入体的基础上,测制侵入岩剖面,其目的是确定侵入时代及其顺序,研究同源岩浆演化序列和侵入体的就位机制。在剖面上应详细研究侵入体的各种基本特征并系统采集岩矿、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样品

24、。选择代表性侵入体采集同位素年龄测试样品。、测制火山岩剖面的目的是划分火山地层、建立火山岩填图单位,研究火山构造。在剖面上应详细研究火山岩石、地层、岩相、岩石组合与序列、喷发旋回及喷发韵律等基本特征,并系统采集岩矿、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样品,有选择地采集同位素年龄测试样品。2)、剖面布设的原则沉积岩剖面位置应分别尽量选择在地层(或单元、岩石组合)出露较全,露头连续性好,接触关系和标志层、相带清晰,构造相对简单的地段;侵入岩剖面应选择在同源岩浆序列中各种地质体出露较齐全的地段;火山岩剖面应选择在岩相较全地区,并尽可能通过机构中心。剖面总体方位原则上与区域构造线夹角应60,在综合考虑地形、地层、区域

25、构造线走向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尽可能保持剖面与地层、地质体、构造走向的垂直。对每一岩石地层单位都要有23剖面控制,同时考虑到最终编写单幅说明书的要求,尽量做到每幅图的填图单元都有12条剖面控制。对浮土覆盖或露头不清楚的关键地段(如接触关系或矿化地段)应布置工程揭露或在剖面两侧用短剖面进行补充,但要有标志层控制(此原则也适用于侵入岩和火山岩),对露头孤立无法连续,或者地形复杂人员难以通行的地段,可采用短剖面拼接的方式,但要注意层位及拼接的准确性,防止遗漏或重复地层,为确保剖面精度,凡剖面线上浮土掩盖较多,且又难以短剖面平衡拼接时,应使用必要的工程予以揭露。剖面比例尺不小于15000。3)、测制剖

26、面的一般方法剖面线选定后,应先沿线踏勘,确定剖面的总方位,起点以及终点,剖面平移位置,对需进行拼接的剖面,则要确定拼接的层位。沿剖面线用定地质点的方法控制剖面的起点,终点、转折点、重要的地质界线、接触关系、构造和矿化有利地段,各类特殊样品采集地,化石采集地,都要标绘在手图或航片上。导线号和分层号应用红漆在露头上标写清楚,以便在检查和补充工作时准确地查找。导线方位和地形坡度角的测量采用半仪器法。实测剖面图的编绘采用展开法,图式以区域地质图图例为准。对产状的测量以能控制地质构造形态的变化为原则。剖面上应视需要采集各类样品。4)、剖面文字记录格式(以数字填图格式进行)(略)5)、剖面观察研究内容沉积

27、岩区剖面观察研究内容以岩石地层法测剖面,采用多重划分方法作为综合研究内容。野外观察以基本程序作为细胞,做到详细分层、描述、丈量厚度并采集各类样品,用宏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岩石地层单位的各种地质特征,特别是基本层序的研究,为划分岩石地层单位和路线地质调查和填图打下基础。具体地:a、野外分层标志为垂向上岩性的任何差异都可以做为分层标志;b、分层岩性可用颜色结构成分命名;c、详细地描述每一单层岩石的颜色(原生色、次生色)结构、构造(原生构造,次生构造)沉积物的成分、粒度、形态、磨圆度、分选性、单层厚度及变化、产状等。原生构造包括各类层理(如粒序层理、交错层理等)和层面构造(如泥裂、槽模、生物遗迹等)

28、。原生构造要对其形态规模进行描述,如交错层理要描述系层的大小和系层的交角,波痕要描述类型,波长和波高等,同时要作素描和拍摄照片;d、当数种岩性韵律性或旋回性变化且各自的厚度较小时,可将旋回或同一韵律结构的岩层作为一个复合层,但旋回或韵律层的组成与结构数据必须描述清楚;e、注意鉴别地层序列中特殊成分和成因的夹层,如生物化石富集层、地球化学异常层、含矿层、古风化壳、古土壤碳酸盐岩系列中的石英砂岩或粘土岩夹层、陆相沉积中的海相夹层、风暴沉积夹层、火山灰夹层等,有时可利用它们对地层剖面进行定量的时间对比;f、对含矿层、矿化异常体以及地球化学异常层要重点分出、详细观察描述、系统采集标本样、光薄片样、基岩

29、光谱样、常规化学样、硅酸盐样等,并沿走向进行追索观察、记录描述;g、对于岩层间的接触关系,要查清其具体特征,对于连续沉积的岩层,要注意岩性如何渐变过渡;对不连续的沉积界面,应注意其形态(平整、起伏、有印模或印痕等),上下岩层是否交切,有无底砾岩或古风化壳,是否存在不同的构造变化及变质现象,并查不连续沉积的原因。怀疑有不整合时,除了接触关系特征外,还要注意在临近界面上下寻找时代依据,遇有重要地质界线,除点上观察,还应沿界面进行适当追索。h、第四系不进行专门的剖面测制,但选择较好断面依据第四系沉积韵律特征,结合成因类型、地貌单元形态特征等进行不同层位的物质成分、相互关系及其厚度的观察和记录。针对本

30、调查区内沉积地层主要为碎屑岩类这一特征,剖面测量及地质填图中,要突出以下具体方法与手段:首先,实测剖面时,要尽量识别和划分出碎屑岩中的特殊夹层(如灰岩和砾岩夹层、火山熔夹层),以此来作为细分地层和建立地质填图中的区内对比标志层。第二,进行详细的基本层序调查,以此积累碎屑岩的沉积相资料,原则上主要分层中都要有基本层序的数据量测、记录与统计分析资料,并要在野外记录本上要对主要基本层序进行量测和绘图,不仅要详细标明各基本层序的总厚度、而且要对各小层厚度详细量测和标明,同时要有与图对应的数码照片(数码照片中尽量要有钢卷尺或是其他显示准确小层厚度的尺度标志)。在更重要的是在基本层序的数据量测与统计分析中

31、,注意判断基本层序总体向上的变化规律、变化幅度,要有定量的数据统计,记录中要更多的反映最粗级、最细级这两个基本层序的主要小层向上的绝对厚度数据、最粗级/最细级的比值及变化(相对基本层序变化),以此在较连续的露头尺度做出向上变粗或是变细的基本规律认识,判断是海进(或是海退序列)等。第三,注意杂基及岩屑的成分、含量(可结合基本层序调查中的向上变化中的相对量变化镜下配套统计)等信息调查,这是确定区内碎屑岩成熟度、成因类型和分析沉积环境的稳定性等研究的主要手段与方法。希贝库拉斯组中火山岩屑的成分相对较多,调查中要有针对性进行代表性薄片的采样与镜下统计分析。第四,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样品的采集,如在细碎

32、屑岩中注意孢粉等微体样品采集,对硅质岩夹层加强放射虫等微体样品采集。对碎屑岩中的粒序变化敏感层、明显的小韵律层中要取准粒度分析样品(注意粒度分析样品与基本层序的调查相结合与配套)。在火山岩夹层中一定要取全取准全岩、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电子探针及稳定同位素(如O18、Nd),同时要选代表性的火山岩夹层采足量的人工重砂样,进行重矿物研究和设法分离出锆石,用以进行锆石UPb测年。视具体情况进行生物地层、事件地层、旋回地层、化学地层等特殊地层的识别与控制,加强多重地层划分对比研究。火山岩区剖面观察与研究内容针对本调查区内的火山岩主要见于破城子组和阿一塔格组,且多呈厚度较小的夹层出现,本次调查要针对小夹

33、层这一产出特征,注意夹层内火山岩向上的岩性变化以及各夹层总体向上的成分变化研究,因此各小夹层、各成分层中要取全代表性的样品,如薄片、全岩、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电子探针及等样品,同时对区内相对分布稳定、延伸相对远的火山岩要采足量的人工重砂样,进行重矿物研究和设法分离出锆石,用以进行锆石UPb测年。侵入岩区剖面观察与研究内容测制侵入岩剖面的目的是查明侵入体岩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组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划分侵入体,确定侵入时代及其顺序,研究同源岩浆演化序列及与成矿的关系。侵入体剖面采取实测剖面和路线剖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工作区采用垂直于长轴方向测一条主干线剖面,在接触界线附近补充实测剖面的方法

34、。剖面测制工作对较复杂的岩体可考虑首先填图后测制剖面的方式,根据填图结果,选择岩性变化大、接触关系清楚的方向为剖面总体方向,以尽可能地控制全所有侵入体。观察内容如下:a、要详细描述侵入岩岩石的颜色(风化色、原生色),矿物成分及矿物特征(矿物种类、含量、颜色、形态。粒度大小变化、各粒度的比例,如为斑状结构则应分别对斑晶和基质接上述内容描述)结构、构造、包括特征、脉岩特征、围岩蚀变及矿化特征等。b、分层岩性可用颜色结构成分命名。c、确定不同类型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侵入、沉积的或断裂的)和接触面性质(平直波状、锯齿状、枝叉状、还是顺层贯入)。d、重点划分接触变质带,查明接触变质晕的规模、范围、性质

35、及矿化蚀变特征。e、划分侵入体,并总结其特点和变化规律。f、统计、测量叶理和线理,以研究深成岩体的就位机制。g、观察与侵入体或序列有成因联系的脉状岩体。h、查明深成岩体形成后的构造变动及其特征。i、加强岩体与岩体之间接触关系研究。测制侵入岩剖面时,对侵入体系统采集薄片、光谱、硅酸盐、稀土、微量、同位素等样品。构造观察与研究内容构造剖面着重研究构造的特征、类型、规模、产状、力学性质、生成序次、组合及复合关系及其与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之间的联系。a、可以利用沉积岩、侵入岩、火山岩地层剖面;b、对区内典型的构造(褶皱、断裂)测制一定数量的剖面;c、在构造复杂地段测制一些构造剖面,以研究构造之

36、间、构造与地层、侵入岩、火山岩及成矿的关系。3、地质填图原则上地质找矿路线调查包括填图和找矿工作任务,分为穿越地质找矿路线与追索地质找矿路线。路线布设根据调查区地层、构造展布特征、遥感解译程度、地质研究程度和复杂程度、通行状况因地而宜,不平均使用工作量。穿越路线布置在垂直于地层走向,构造线方向及花岗岩体长轴方向上;追索路线布置应针对矿化异常层、重要的地质界线、构造带、接触带、矿化蚀变带等现象的收集,所以更具针对性、地段性、灵活性,不按常规路线受密度、岩层走向等因素控制;观察点定在岩性分界点;构造、矿化带等处。在每一条地质矿产调查路线上,要求着重于宏观成矿条件、地质环境观察与微观的蚀变特征、矿化

37、现象及微细构造特征观察相结合,及时采集快速分析、光薄片及手标本、化学分析及光谱分析等样品;一旦发现有矿化现象、矿化线索,及时部署加密填图路线进行复查。必要时转入矿点检查评价,对矿(化)脉测制大比例尺地质草图,适时布置轻型山地工程揭露,系统采样评价,为进一步工作提供依据。(1)野外手图标绘1)地质点的标定采用点。2)分别以绿色和紫色勾绘实际穿越和追索路线。3)点间连续观察,以目测法将观察内容表示在手图及野外记录本上,满足定量化要求;4)产状测量位置、样品采集点标绘在手图上;5)地质界线在野外应参考遥感图片用目测法勾绘;6)野外手图上的岩性用区域地质图图例规定的符号或花纹标出。对矿化层或矿化异常体

38、,无论规模大小均要在野外手图上标出并作详细记录。(2)填图路线记录格式(按数字填图格式进行,略)(3)填图方法、研究内容及路线布置针对调查区不同的地质体采用不同的填图方法和研究内容。本调查区主要出露地层单元有:中泥盆统阿拉塔格组为一套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夹少量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组合,上泥盆统破城子组为一套不均匀浅变质的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夹少量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组合。下石炭甘草湖组为一套浅滨海相碎屑岩沉积组合,岩性为砂岩、粗砂岩、砂砾岩。早中侏罗统克拉苏群为一套陆相碎屑岩+煤系地层组合,岩性为灰绿色粉砂岩、灰黑色炭质页岩、灰白色石英砂岩夹少量煤层。第四系中更新统乌苏群和上更新统(新疆群Qp3x

39、)、全新统主要分布于调查区的中部,主要为冲积、洪积和冰碛堆积。侵入岩主要侵位于泥盆-石炭纪以前的地层单元内。主要构造形迹为断裂构造。据上述本调查区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构造的基本特征,确定如下针对各不同单元的工作方法和研究内容。并依据前文中关于调查区地质调查重点区的相关说明,开展和拓展相关地质调查工作。1)填图方法和研究内容、沉积岩区的填图方法和研究内容主要采用多重地层单位划分、岩石地层方法填图。合理划分、归并沉积地层的地层单位,加强生物地层、层序地层、事件地层调查和研究,进行地层多重划分对比;要求查明岩石地层单位的岩性、主要物质成分、基本层序、化石内容、沉积特征(结构、构造及组构特征)、厚

40、度、产状、成因、含矿性、接触关系、时空分布变化规律以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岩石地层方法填图,特别是矿化异常层要单独划分填图。正确建立地层层序,合理划分正式(即正式命名的)和非正式(即不必正式命名的)岩石地层单位,研究它们与生物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的关系,进行多重地层单位的划分和研究对比。进行沉积环境、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岩层形成和发展演化历史的研究。第四系填图方法和研究内容:采用成因类型填图方法和岩石地层单位填图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查明区内第四纪沉积物种类、物质成分、厚度、成因类型、接触关系和分布范围;调查研究第四纪沉积物与地貌条件的关系,根据物质成分及其所处的地貌部位划分地层单位,建立地层层

41、序;调查第四系可能赋存的矿产、古风化层、古土壤层等,研究各类第四纪沉积物形成时期及其与年代地层单位的对应关系。、火山岩区的填图方法据前人资料,调查区火山岩不太发育, 主要是在泥盆系破城子组和阿拉塔格组地层中夹有少量火山岩。但这些火山岩的描述为斜长斑岩、霏细斑岩、石英角斑岩。主要采用沉积岩区的填图方法,仅需注意对火山岩夹层进行野外描述(成分、与上下接触关系、变化趋势), 注意对火山岩夹层在走向上的岩性变化和成分变化的研究,在成分较纯火山岩层中采集各类岩石化学样品作室内研究,必要时可设法进行锆石UPb测年,以校对、验证邻幅测年成果,丰富本区地层时代依据。、侵入岩区填图方法调查区侵入岩较发育,分布与

42、形状完全受控于区域性断裂。调查区侵入岩时代为石炭纪,以酸性岩类为主,中酸性岩类次之。同源花岗岩类按单元、超单元划分填图单位;在研究侵入体的侵入顺序,区分异源(壳源或幔源)和混源岩类的基础上,划分并填绘不同时代、不同岩浆源的花岗岩类序列,并以岩性+时代+岩浆类型的方式标注侵入体的代号。查明各类侵入体的形态与规模、矿物成分、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类型、结构构造、组构特征(流动构造和变形构造)、包体特征(捕虏体、残留体和深源暗色包体)、脉体(派生脉岩和区域性脉岩)的规模、产状和组分等。查明各类岩体内外接触带的交代蚀变作用,同化混染作用以及分异作用的特征。研究花岗岩复式岩体内部的脉动、涌动和跃动接触关

43、系,充分解体侵入岩,但不归并单元、超单元。据侵入体的相互关系和同位素年龄资料确定侵入体的侵入顺序并讨论它们的时空分布规律,在区分异源(壳源或幔源)和混源岩类的基础上,划分并填绘不同时代、不同岩浆源的花岗岩类序列,序列的命名以时代+岩浆源为准,并以岩性+时代+岩浆类型的方法标注侵入体的代号。还要结合大地构造动力学先进理论来研究,通过大陆层圈动力学特征,研究探讨岩浆来源、发生、上升及就位机制,探讨造山带演化过程中岩浆作用的演化规律。、构造调查方法必须详实可信,图面结构合理,规律清楚。主要构造形迹应有一定的点、线控制,各种地质构造要素、构造形迹野外记录中均应有详实记录,并附有路线信手剖面及必要的素描

44、和照片,各种产状要素和所需参数齐全,判别运动学特征的现象和必要的数据清楚,所述现象定性基本准确。构造叠加改造和交切关系,必须要有点、线控制。凡反映区域构造运动存在的重要接触关系,一般均应有专门的点、线控制,记录内容应包括界面产状、性质、界面特征,是否具有古风化壳等;界面上下地层、岩性、产状、变质变形差异。上覆地层是否存在底砾岩,若有,则应收集其物质成份、磨圆情况、砾径大小以及胶结情况等。对于上、下地层的时代必须有古生物化石或同位素年龄资料为依据,并附有必要的素描图或照片,采集必要的标本。、矿产调查方法详细观察含矿层、蚀变带、矿化带、矿体以及成矿有关的侵入体、接触蚀变带、构造带以及矿化转石等的种

45、类、规模、展布范围、产状、形态及其空间变化,并采取化学样品和标本等。观察研究矿石质量、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结构构造等。七、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分年度工作安排建议根据项目任务书要求,项目周期为三年,根据项目工作周期进行工作安排,项目分三个阶段实施:1、2010年,全面收集测区地、物、化、遥等各类资料,进行综合研究,编写项目总体设计和面积性工作的野外实施,完成全部的1:5万遥感地质解译和遥感异常提取,进行40 km的实测地质剖面;完成500km2的1:5万地质矿产填图(见工作部署图);对前人化探异常区进行调查,完成2公里的化探剖面和100 m3的探槽工作。2、2011年,对上一年度的野

46、外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和研究,依据所取得的地质、化探成果详细部署本年度的野外工作;完成剩余80 km地质剖面的测制;完成剩余的1045km2的1:5万地质矿产填图;全面开展概略矿产检查,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可供进一步工作的矿点,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开展重点矿产检查,并完成900 m3的探槽工作,进行初步评价。3、2012年上半年,综合研究项目所取得的各类资料和成果,6月底完成地质调查报告、矿产远景调查报告及分幅说明书编写工作,并提交最终成果验收。(一)、年度工作安排1、2010年工作安排(1)5月全面收集与测区有关的“地、物、化、遥”资料,进行综合研究,确定技术路线,遥感技术人员完成初步遥感地质解

47、译和遥感异常提取,完成测区1545km21:5万影像制图和遥感地质解译工作,5月底完成项目初步设计编写工作。组织项目全体技术人员进行新技术、新方法学习,特别要强化培训“数字填图”技术,保证项目“野外数据采集”的顺利进行。(2)6月对测区进行野外踏勘,了解测区自然地理、经济地理特征,选择工作基地和野外工作时间,做好技术装备和物资的配备。6月中旬根据踏勘结果,对设计书进行修改和补充,完成项目总体设计编写。(3)6-7月,利用数字剖面系统,完成地质矿产剖面40km,并2公里的11万实测地质剖面测制,研究测区地层、构造、岩浆活动、矿化蚀变等特征,划分地质矿产填图单元,确定地质矿产填图单元。(4)8-9月完成1:5万地质矿产填图500Km2,并对1: 5万遥感地质矿产解译标志进行验证。(5)10月对前人化探异常区进行调查,完成3公里的化探剖面和100 m3的探槽工作,并对1: 5万遥感地质矿产解译标志进行验证。(6)11-12月,进行室内资料综合整理,提交已完成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12月底提交年度工作总结。2、2011年工作安排(1)1-4月,进行资料的整理和综合研究工作,编制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图、1:5万地质矿产图及各类相关图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本次工作成果,圈定找矿靶区,编写本年度工作计划,对矿产检查和异常查证工作进行周密细致的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