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4442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09级检验班复习资料 人体寄生虫学 总论 一、定义 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二、主要概念 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 2、片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5、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6、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

2、,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7、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10、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1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12、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13、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14、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 1 09级检验班复习资料 A掠夺营养;B、机械性损伤;C、毒性反应;D、超敏反应。

3、、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 1、先天性免疫 2获得性免疫:1)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2)消除性免疫 三、寄生虫的流行与防治 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寄生虫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2、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 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生物,社会。 寄生虫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寄生虫病的特点: 1、异位寄生;2、幼虫移行症:幼内脏虫移行症;皮肤幼虫移行症; 3、慢性感染和急性感染 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者 医学蠕虫学 第一章 线虫 第一节 似蚓蛔线虫 一、形态 1、成虫:长圆柱形,形似蚯蚓 雌虫:较大

4、,长20-35cm,尾直 雄虫: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 2、虫卵: 受精卵:短椭圆形,棕黄色,卵壳厚,外被波浪状的蛋白质膜,卵壳内有一个椭圆形的卵细胞。 未受精卵:长椭圆形,卵壳蛋白质膜较薄,卵壳内含大小不等的卵黄颗粒,也称屈光颗粒。 感染期虫卵:受精卵细胞不断分裂而形成幼虫盘曲在壳2 09级检验班复习资料 内 二、生活史 成虫虫卵感染性虫卵幼虫成虫 寄生部位:人小肠; 感染阶段:感染性虫卵; 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三、致病 幼虫:蛔蚴性肺炎 成虫:掠夺营养;损伤肠粘膜,并发症 四、实验诊断 1、直接涂片法:检出率一张80%,三张95% 2、试验驱虫法 五、流行因素: 1、生活史

5、简单,产卵量大 2、虫卵抵抗力强 六、防治原则: 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加强预防工作;2、加强粪便管理;3、普查普治。 第二节 钩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一、形态 1、成虫:A、虫体细长,10mm 雌虫:尾端呈圆锥状 雄虫:尾端膨大成交合伞 B、头部具头腺,可分泌抗凝素 C、口囊发达:十二指肠钩虫:两对钩齿 3 09级检验班复习资料 美洲钩虫:一对板齿 2、虫卵:椭圆形,无色透明,卵壳薄,刚排出虫体的的虫卵内含28细胞 二、生活史 成虫虫卵杆状蚴丝状蚴真皮的血管、淋巴管右心肺气管咽喉部胃小肠成虫 寄生部位:小肠上段 感染阶段:丝状蚴 感染方式:丝状蚴从皮肤钻入人体 三、致病 幼虫:

6、:钩蚴性皮炎 呼吸道症状:肺部炎症 成虫:贫血:成虫吸血,且边吸边排 分泌抗凝素,是伤口血流不止 不断更换吸血部位,是新旧伤口同时流血 十二指肠钩虫:0、25ml/天 美洲钩虫:0、05ml/天 消化道症状; 异嗜症。 四、实验诊断 1、直接涂片法;2、饱和盐水漂浮法;3、钩蚴培养法 五、流行 世界性分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为广泛。 4 09级检验班复习资料 因素:有传染源存在;病人粪便污染土壤;人与土壤接触。 第三节 蛲虫 一、形态 1、成虫:细小,乳白色 雌性:8-13cm,尾端长而尖细 雄性:2-5cm,尾端向腹面曲 2、虫卵:无色透明,椭圆形,两侧不对称,卵内有一卷曲幼虫 二、生活史:

7、 成虫虫卵感染性虫卵幼虫成虫 寄生部位:回盲部 感染阶段:感染性虫卵 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成虫寿命 :2-4周 三 致病: 1、肛周及会阴皮肤瘙痒、炎症;2、异位寄生及损害。 四、实验诊断: 1、查虫卵,清晨便前;肛周拭子法 :透明胶纸法和棉签拭子法。 2、查成虫:宿主入睡后2-3小时 五、流行 5 09级检验班复习资料 分布于世界各地,感染率城市高于农村,儿童高于成人 因素:1、传染源:病人与带虫者;2、生活史简单;3、感染方式简单,机会多 2、自体感染:肛门手口 3、间接感染 4、虫卵抵抗力强 第四节 丝虫 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 一、形态 1、成虫:丝线状,乳白色 雌性:58、5-1

8、050、2-0、3mm,尾端略向腹面弯曲 雄性:28、2-420、1-0、15mm,尾端向腹面弯曲2-3圈 2、微丝蚴:卵胎生幼虫,状如小蛇,头端钝圆,尾端尖细,外被鞘膜,体内有体核,头端无核区为头间隙 二、生活史 幼虫:蚊体内,成虫:人体内。 成虫微丝蚴腊肠期幼虫丝状蚴成虫 蚊胃蚊子胸肌蚊下唇 成虫寄生部位:淋巴系统 马来丝虫: 6 09级检验班复习资料 班氏丝虫: 2、终宿主:人 中间宿主:蚊 3感染阶段:丝状蚴 4、感染方式:间接经皮肤感染 5、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 三、致病:主要为成虫对淋巴系统的损害 1、急性炎症和过敏应用期 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管炎、丹毒样皮炎 班氏丝虫:急性精索炎、

9、附睾炎、睾丸炎 2、慢性阻塞期 A、象皮肿:局部皮肤和皮下结缔组织增生 班氏丝虫: 马来丝虫: B、乳糜尿、睾丸鞘膜积液 四、实验诊断 血液检查:厚血膜法,鲜血片法 采血时间:晚上9时至次日清晨2时 五、流行: 1、流行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 班氏丝虫:世界性分布,以亚洲较为严重 马来丝虫:仅限于亚洲 2、传播媒介:班氏丝虫:库蚊 7 09级检验班复习资料 马来丝虫:按蚊 六;防治原则 1、普查普治 首选药物:海群生 2、灭蚊防蚊 第二章 吸虫 一、形态特点: 1、多数体形为叶片状或长舌状 2、具口、腹吸盘 3、多数雌雄同体 4、生殖系统发达 5、虫卵多有卵盖 二、生活史特点:1、吸虫的生活史复杂

10、,幼虫阶段进行无性生殖 2、生活史发育过程中需要12个中间宿主 3、生活史均需经过水域环境发育,首选中间宿主为淡水螺 第一节 肝吸虫 一、形态: 1、成虫:a、 体形狭长,背腹扁平,似葵花籽仁 b、具口、腹吸盘 c、雌雄同体:两个分支状的睾丸,子宫管状,8 09级检验班复习资料 弯曲 2、虫卵:寄生人体的最小寄生虫卵,黄褐色,前窄后宽,前端有明显卵盖,具肩峰,小疣,卵内含毛蚴 二、生活史: 成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 寄生部位:肝胆管 终宿主:人 保虫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 第二中间宿主: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方式:生食或半生食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 三、致病:阻塞性黄疸;胆管炎、胆囊炎;消化

11、功能紊乱;肝硬化;胆石症 四、实验诊断:a、粪检虫卵:沉淀集卵法,b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五、流行:主要流行在东亚及东南亚各国,广东珠江三角洲为世界性高发区,不良饮食习惯为本病流行的最主要因素 六、防治原则: 1、治疗药物:吡喹酮 2、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 3、加强粪管,改善养鱼办法 9 09级检验班复习资料 第二节 布氏姜片吸虫 一、形态 1、成虫:a、长椭圆形,虫体肥厚,形似姜片,是寄生人体的最大吸虫; b具口、腹吸盘;c、雌雄同体。 2、虫卵:椭圆形,淡黄色,寄生人体最大的寄生虫卵,卵壳薄,卵盖小,卵内含一个卵细胞和2040个卵黄细胞。 二、生活史 成虫虫卵毛蚴胞蚴两代雷蚴尾蚴

12、囊蚴成虫 成虫寄生部位:小肠 终宿主:人 保虫宿主:猪 中间宿主:扁卷螺 传播媒介:水生植物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方式:吃入生或未熟的含活囊蚴的水生植物 三、致病:消化道症状;肠梗阻;重度感染 四、实验诊断 1、粪检虫卵:a、直接涂片法:连检三张检查率90%;b、沉淀集卵法。 2、由粪便或呕吐物查成虫 五、流行:流行于亚洲,主要与当地种植可供生食的水生植物有关,还有饮用水 10 09级检验班复习资料 六、防治原则: 1、加强粪便管理,防止人或猪的粪便污染水源 2、关键在于不生食水生植物,提倡用熟饲料喂猪 3、治疗病人,常用药物是吡喹酮和槟榔 第三节 日本裂体吸虫 一、形态 1、成虫:圆柱形,具

13、口、腹吸盘,雌雄同体。 雌虫:较细长,20mm,暗褐色,常处于雄虫的抱雌沟内,成合抱状态 雄虫:较粗短,16mm,乳白色,腹吸盘后两侧体壁向腹面卷曲成抱雌沟 2、虫卵:椭圆形,淡黄色,无卵盖,卵壳薄,卵壳一侧有一小棘,壳表面常附有宿主坏死组织残留物,卵内含一毛蚴 二、生活史 1、成虫虫卵毛蚴两代胞蚴尾蚴童虫成虫 2、终宿主:人 3、保虫宿主:牛 中间宿主:钉螺 2、感染阶段:尾蚴 3、感染方式:人与疫水接触:人喝入含尾蚴的生水 4、虫卵的去路:a、一部分虫卵穿过肠壁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 11 09级检验班复习资料 b、一部分虫卵随血流回肝,在肝脏沉着,死亡钙化 c、一部分虫卵在肠壁沉积钙化死亡

14、 三、致病:1、尾蚴性皮炎:仅见于重复感染者 2、童虫:肺部炎症 3、成虫:静脉内膜炎,静脉周围炎 4、虫卵:a、急性血吸虫病:虫卵周围形成嗜酸性小脓肿 b、慢性吸血虫病:肝脏及结肠壁纤维化 c、晚期血吸虫病:三大症状:肝脾肿大、腹水;门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 5、异位寄生:肺,脑部 四、实验诊断: 1、粪检虫卵:直接涂片法;沉淀集卵法 2、检幼虫:毛蚴孵化法 3、直肠镜组织检查 4免疫学诊断 五、流行:流行于长江流域及以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 因素:a、粪中血吸虫卵污染水源 b、水中有钉螺存在 c、人与疫水接触 12 09级检验班复习资料 六、防治原则:治疗药物:吡喹酮 普查普治;消灭钉螺;

15、加强粪管;个人防护 第三章 绦虫 形态特点:1、体扁平,带状,分节 a、 头颈节 b、链体;2、生殖系统发达,雌雄同体;3、无消化系统。 第一节 链状带绦虫 一、形态 1、成虫:乳白色,带状分节,长24m,有节片7001000个 头节:圆球形,直径1mm,有四个吸盘,有顶突,顶突上有小沟 颈节:窄而短,长约510mm,宽0、5mm,有分生作用 链体:幼节:短而宽,内部生殖器官不明显 成节:近方形,有成熟的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 孕节:长形,仅余子宫,子宫分支数每侧为713支 2、虫卵:球形,外具有放射状条纹的棕黄色胚膜,内有六钩蚴 囊尾蚴:又称囊虫,乳白色半透明囊状物,黄豆粒大小,囊内充满液体,头

16、节卷曲在囊内 二、生活史 13 09级检验班复习资料 虫卵,孕节六钩蚴囊尾蚴成虫 1、成虫寄生部位:小肠 2、终宿主:人 中间宿主:猪,人 3、感染阶段:囊尾蚴,虫卵 4、感染方式:a、吃入生或不熟的含活囊尾蚴的猪肉,感染猪带绦虫病 b、吃入虫卵感染囊虫病 具体方式:异体感染 体外自体感染:肛门手口 体内自体感染 三、致病 1、成虫引起猪带绦虫病 a、消化道症状 b、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失眠 2、囊尾蚴寄生引起囊虫病 a、皮下及肌肉囊虫病:皮下结节 b、脑囊虫病:癫痫,颅内压增高和精神症状是本病三大主要症状 c、眼囊虫病:视力下降 四、实验诊断 1、猪带绦虫病:a、肛周拭子法查虫卵;b、确诊:

17、孕节。 2、囊虫病:a、手术摘除 14 09级检验班复习资料 b、X线及CT检查 c、免疫学诊断 五、流行:地方性流行,与饮食习惯有关 六、防治:1、普查普治:a、患绦虫病要及时排虫,以免并发囊虫病;b、排虫时注意有无呕吐现象;c、排虫后检查头颈节是否排出以确定疗效。2、加强粪便管理及肉管; 3、注意卫生。 医学原虫学 一、形态: 1、细胞膜 2、 细胞质:外质,内质 3、细胞核 滋养体:具有运动,设施和生殖能力的原虫在生活史中泛称为滋养体 包囊或卵囊:许多原虫的滋养体可在一定条件下分泌外壁,形成不活动的的包囊。 二、生殖 1、无性生殖:分裂生殖:二分裂,多分裂,出芽生殖 2、有性生殖:配子生

18、殖:雌雄配子结合产生合子 接合生殖 三、分类:阿米巴,鞭毛虫,孢子虫,纤毛虫 第一节 溶组织内阿米巴 15 09级检验班复习资料 一、形态 1、滋养体:基本生活型,可活动、摄食及增殖,在适宜的温度下活动活泼,内质中常可见被吞噬的红细胞 2、包囊:传播阶段,不活动,不摄食,球形,外有透明囊壁,胞质内含14个核 二、生活史 包囊滋养体包囊四核包囊滋养体包囊 寄生部位:结肠 感染阶段:四核成熟包囊 感染方式:吃入被四核成熟包囊污染的水或食物 三、致病 1、肠阿米巴病 特征:形成口小底大,烧瓶样溃疡 急性:脓血稀便,粪便呈褐果酱样,奇臭, 慢性:间歇性腹泻,腹胀,消瘦,贫血等 2、肠外阿米巴病:肝、肺

19、、脑脓肿 四、实验诊断 1、粪便检查: A、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查滋养体 急性病人:粘液脓血便中查滋养体 注意:标本务必新鲜,送检及时,寒冷季节注意保温 B、碘液染色法查包囊:慢性病人及带虫者成形粪便 16 09级检验班复习资料 五、流行 因素:a、传染源:慢性病人和带虫者。其中带虫者为最重要的传染源 b、粪便中的包囊污染水和食物 c、蝇类和蟑螂为重要的传播媒介 六、防治:首选药物:甲硝锉 第三节 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 一、形态 按蚊:有性生殖 人:无性生殖 肝细胞:红细胞外期 红细胞:红细胞内期 早期滋养体;晚期滋养体 裂殖体:未成熟裂殖体,成熟裂殖体 配子体

20、:雌配子体,雄配子体 制成薄血膜片后,用姬姆萨或瑞氏染液染色,镜检 疟原虫形态特征:寄生在红细胞内 具有蓝色的细胞质和红色细胞核 除环状体时期外,多有棕色疟色素二、生活史 A、虫体内发育 17 09级检验班复习资料 1、蚊胃腔内:雌雄配子体雌雄配子合子动合子 2、蚊胃壁:动合子卵囊子孢子进入人体 B、人体内 1、红外期裂体增殖:子孢子裂殖体裂殖子 2、红内期:a、红内期裂体增殖 红外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环状体大滋养体裂殖体 b、配子体形成 3、在人体内寄生部位:肝细胞,红细胞 4、终宿主:蚊子 中间宿主:人 5、感染阶段:子孢子 6、感染方式:蚊虫叮咬,输血感染,经胎盘感染 三、致病:潜伏期=红

21、外期+几代红内期发育时间 1、疟疾发作 典型发作过程:寒战,发热,出汗退热 再燃:由血内残留的疟原虫引起 复发:休眠后的迟发型子孢子发育增殖所致 2、贫血:原因:a、直接破坏红细胞 b、免疫溶血 c、脾功能亢进 18 09级检验班复习资料 d、红细胞生成障碍 3、脾肿大 4凶险型疟疾:主要见于恶性虐患者 5、疟性肾病 四、实验诊断 1、厚薄血膜法 采血时间:a、恶性疟:发作时;b、其他疟疾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的效果为佳 2、免疫学诊断; 3、生物分子学技术 五、流行:疟原虫分布遍及全球,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环节:传染源:病人和带虫者; 传播媒介:按蚊。 节肢动物学 1、变态:节肢动物从卵发育至成虫,要经历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活习性等的一系列变化,这一过程的总和称为变态 2、危害 直接危害:骚扰、吸血;刺蛰,毒害;超敏反应;寄生 间接危害: a、机械性传播:医学节肢动物对病原体仅起着携带、输送的作用,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或体表不发育或不繁殖,其形态和数量均无明显变化 19 09级检验班复习资料 b、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在传播过程中,其在节肢动物体内进行生长、发育与繁殖,达到一定数量或发育为感染阶段后才能传播给人。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