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下地理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下地理书.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下地理书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你了解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吗? 你知道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是如何划分的吗? 秦岭太白山 地理差异显著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如果作一次穿越 我国之旅,无论选择哪个方向,不仅能欣赏丰富多彩的地理景观,而且能感受 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 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南部的海南岛长夏无冬,四季 鲜花盛开、瓜果飘香;北部的黑龙江长冬短夏,一年中有近半年天寒地冻,银 装素裹。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东南沿海地区湿 润的环境下山清水秀;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环境下沙漠、戈壁广布。 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
2、布,逐级下降。位于西部第一级阶梯上的 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位于东部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 平,温暖湿润。 从图 5.1 可以看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 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2 图 5.1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 1 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 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 异。例如,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 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 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各地形 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 我们一般午后要休息 一会,晚上 9 点
3、以后喜 欢 走 上 大 街, 很 晚 才 回家。 我 们 一 般 午 后 不 休 息, 一年中除夏季外,晚上 8 点以后,大街上就很少 有行人了。 广州人 哈尔滨人 这种作息时间差 异是什么原因造 成的呢? 图 5.2 广州人和哈尔滨人的对话 阅读材料 我国饮食习俗的地方差异 我国的饮食习俗地区差异很大。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是很有名的, 糖是他们做菜必不可少的原料。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 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居民多喜辣。山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人们饮食口味差异的形成,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地区的人们交往频繁
4、,带动了烹饪技术和饮食文化的交流 和融合,作为辣味菜代表的川菜火爆全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有些自然地理事物,尤其是山脉,由于其两侧的地理 差异明显,往往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秦岭淮河一 线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比较图 5.3 和图 5.4 可 以看出,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村落在自然景 观和人类活动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 3 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 主,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 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汽车、马车是 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 你还能说出北方人有 哪些生活和文化等方 面的特点? 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图 5.3 秦岭淮
5、河以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 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农田多为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 一年收获二至三次。 你还能说出南方人有哪 些生活和文化等方面的 特点? 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图 5.4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 4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 活动 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 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并填写表 5.1。 表5.1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1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河流冬季结冰 农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2. 秦岭淮河一线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中,相当于哪两个区的分界线?在温度带的划分 3. 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以北
6、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中,相当于哪两个带的分界线? 植被类型 有什么不同? 北方: 南方: 为什么不同? 主要原因: 共同的影响因素: 河流流量 有什么不同? 北方: 南方: 归纳 为什么不同? 主要原因: 四大地理区域 我国的地理差异很大,为了方便认识,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 成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例如,根据气候特 征,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区;根据干湿程度,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干 湿地区;根据气温差异,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温度带。 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 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7、每个大的地理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 5 区域都有显著的地理特征,但区域内地理差异仍然明显,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 同的地区。 图 5.5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活动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 观察图 5.5 中的界线 A,并与图 5.1 中的等降水量线相比较: 界线 A 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确定界线 A 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2. 观察图 5.5 中的界线 B,并与图 5.1 中的等降水量线、1 月等温线相比较: 界线 B 大致与 1 月哪条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界线 B 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确定界线 B 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界线 B 与秦岭淮河一线是否接近? 3. 观察图 5.5 中的界线 C,并与图 5.1 中的三级阶梯分界线相比较: 界线 C 与哪级地势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 确定界线 C 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6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