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寓言两则教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47528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寓言两则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寓言两则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寓言两则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寓言两则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寓言两则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寓言两则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寓言两则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寓言两则教案9、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 设计理念 寓言常常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的。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两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弄清故事的情节,也就是要弄清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要在掌握故事情节的同时,引导学生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想象、深入思考,一步步加深对寓言里形象的认识,体会蕴含的道理。 按以下两个步骤教学:先让学生弄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教学时要注重朗读指导,启发学生把故事中表达的不同意思读出来。启发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简要地说说寓意。在学生弄懂了寓意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寓

2、言亡羊补牢。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准备:投影 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 4.今天我们先学习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认真看老师写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 二、理解题意 1

3、、“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设计意图:教材在亡羊补牢课题的旁边,编排了学习伙伴的一句话:通过查字典和 联系课文,我知道亡和牢的意思。这既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同时也是落实 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要引导学生平时读书能运用这样的方法,弄懂课文中其他这样的词 语。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弄清故事的情节,也就是要弄清故 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四、学习生字 认读生字,记忆生字字型,并说说字是怎样记住的 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 铺的 窟窿:“窟窿”就是。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设计意图:本课要求认识的5个生字也同时要求会写。因此,在让学生记住这些字音 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识记字形,要根据认写中的难点给予重点指导。 五、精

5、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羊圈破了个窟窿。 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齐读这句话。 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街坊劝告,他不听。 “街坊”就是,注意“坊”读轻声。 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引导评议,齐读。 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 他心里会怎样想? 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指名读,评议。 老师说提示语

6、,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指名读第4节,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齐读第4节。 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 设计意图: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即兴表演,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教师要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 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

7、悔之情。 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 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 “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己去发 现问题,互相讨论、解答。 六、体会寓意 总结全文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 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3、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6、总结

8、学习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设计意图:学生读文悟出寓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大胆表达,说说生活中与 这个寓言故事相类似的事,以及自己的感受。这也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同 时,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 七、板书设计: 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八、课堂检测: 附 答案: 1、叼走 后悔 寓言 两则 街坊 窟窿 羊圈 劝告 2、z dio ji chn yng lng 附答案: 一、jun zh qun zh zun ho zun ho 二、1、养牲畜的圈 2、坚固、牢固 3、监狱 9寓言二

9、则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二、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二课时 南辕北辙 教材分析: 南辕北辙编写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是一篇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这样的故事现实生活中可能没有,但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这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的。是学生懂得“做了错事不要坚持要及时改正 : 1、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学

10、习特点,把重点放在朗读和理解上:目标明确,方法多样,注重朗读,朗读要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和体验,在阅读实践中学生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自主读书,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培养语感,丰富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2、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在学习中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3、注重

11、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环节都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读书实践时引导学生组内分角色朗读等等,都有意识让学生全面参与学习活动,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体验学习的乐趣,并且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这是良好的习惯,要在教学过程逐渐培养。 教学目标 1能力训练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有感情这则寓言。 2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 3情感目标:理解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了错事不要坚持要及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12、一、齐读亡羊补牢。 设计意图:回顾内容掌握寓意。 二、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读自悟,掌握课文内容。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人物语言讲明白。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在

13、学习中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五、创设情景 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面对那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开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 设计意图:以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为题练习口语交际,从而达到“懂得做了错事不要坚持要及时纠正。”的目的 六、课堂检测 1、听本课写生字 2、听写词语 寓言 窟窿 劝告 软硬 狼群 法则 后悔 盘缠 叼走 街坊 3用“劝告”“后悔”各说一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