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47612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人教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人教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人教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人教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九年级化学教案化学下册教案 第八单元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能力目标: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二,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五,实验

2、准备 药品:铁片、铜片、铝片、黄铜、铜 仪器: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内容 1,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得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的结论。 2, 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小知识 1.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青铜 2.现在应用最多的金属铁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世界上金属产量第二位铝 一、金属材料 纯金属 1、金属材料 合金 2、金属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有金属光泽。 大多数呈银白色 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

3、收、对环境的影像等等。 1 3、金属之最: 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 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 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锂 :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现在人们使用金属材料大多不是纯金属,而是合金。 二、合金 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

4、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铁的合金 铜合金 钛和钛合形状记忆金合金 焊锡 金 属 生铁 钢 黄铜 青铜: 含碳量 含碳量 铜锌 铜锡 铅锡 成分 钛镍合金 2%4.3% 0.03%2% 合金 合金 合金 不锈钢:含铬、镍的钢 备注 紫铜为纯铜 熔点低 具有抗腐蚀性能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熔点高、密度小 合金的优点 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抗腐蚀性能好 3, 八, 第八单元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 物理性质 1、金属的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2 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

5、教高。 2.性质决定用途 二、合金 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3.合金的优点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

6、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金属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四,教学准备 药品:镁条、铝片、铜片、酒精灯、砂纸、稀HCl、稀H2SO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钉、 仪器:砂纸、火柴、试管、坩埚钳、。 五,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内容 1, 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 2, 3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反应 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时,其表面生成一层致

7、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2MgO2=2MgO 2Al3O2=2Al2O3 铁铜在常温下很难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2Cu+O22CuO Fe+2O2Fe3O4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金属的活动性:MgAlFe,CuAu 2、金属 + 酸 盐 + H2 MgH2SO4=MgSO4H2 反应最剧烈,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ZnH2SO4=ZnSO4H2 反应剧烈,但比镁与硫酸的反应速率要慢 Fe2HCl=FeCl2H2 反应较慢 铁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时只生成+2价的铁,不生成+3价的铁。 Cu不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

8、 金属与稀硫酸或稀盐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反映金属的活动性。 金属的活动性:Mg Zn FeCu 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及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3、金属 + 盐 另一金属 + 另一盐 2Al3FeSO4=Al2(SO4)33Fe Cu2AgNO3=Cu(NO3)22Ag Fe + CuSO4 =Cu+FeSO4(“湿法冶金”原理) 铜丝插入硫酸铝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金属活动性:Al Fe Cu (二)、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

9、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 4 八,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反应 2、金属 + 酸 盐 + H2 3、金属 + 盐 另一金属 + 另一盐 二、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了解防止金属生锈的简单方法,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具体探究活动培养学

10、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1.了解从常见铁矿石中提炼铁的原理。 2.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和金属资源的保护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三,教学难点 1.冶炼铁的原理和含杂质等不纯量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如何使学生解决生活中金属锈蚀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 矿物标本,生锈的铁锁、几段生锈的铁丝等。 在一周前做好的铁钉锈蚀条件探究的对比实验。 五,教学方法 5 收集资料,指导阅读,动画演示,讨论交流,拓展探究,实验展示,自主评价。 六,课时安

11、排 2课时 七,教学内容 1, 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2, 一、金属资源概况 1.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 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少数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以单质形式存在。 普遍使用的金属如铝、铁与其在地壳中的含量有关。 2.几种常见的矿石 赤铁矿、磁铁矿、菱铁矿、黄铜矿、辉铜矿 二、铁的冶炼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 + Fe2O3高温2Fe + 3CO2 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3.设备:高炉 4.实验室还原氧化铁 现象:玻璃管内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先通CO再加热,反应后,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CO。

12、 尾气要做处理,以免污染空气。 三、原料或产物有杂质的计算 例题:P18 四、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铁的锈蚀 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O2、水接触 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 电镀、烤蓝等 制成不锈钢 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 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2、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6 防止金属腐蚀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合理开采矿物 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3

13、, 八,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金属资源概况 二、铁的冶炼 1.原理 3CO + Fe2O3高温2Fe + 3CO2 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3.设备:高炉 4.实验室还原氧化铁 三、原料或产物有杂质的计算 四、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铁的锈蚀 2、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能力目标: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二,教学

14、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四,实验准备 7 药品:蔗糖、食盐、高锰酸钾、碘单质、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食用油、乙醇、汽油、水、洗涤剂、硫酸铜溶液 仪器:烧杯、试管、玻璃棒、滴灌、温度计、钥匙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归纳总结 七,教学内容 , 从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引入 , 编号 加入水中的物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形成 质 1 蔗糖 固体消失,形成无色透明的液不分层 溶液 体 2 食盐 3 4 食用油 泥土 油、泥土不消失,形成浑浊、分层,油上乳浊液 不透明的液体 浮,土下沉 悬浊液 1.溶液一定是无色

15、透明的吗? 2.一种物质仅能溶解一种物质吗? 由上面的实验可以得出溶液的定义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 混合物,叫做溶液。 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扩散方式: 离子:离子化合物溶于水后以离子的形式扩散,如NaCl 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溶于水后以分子形式扩散,如蔗糖 组成:溶质和溶剂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 FeSO4溶液为浅绿色 Fe2(SO4)3溶液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乙醇等物质也可以做溶剂。 溶剂也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16、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 溶质的溶剂溶液 若溶剂是水,一般简称某溶质溶液,如氯化钠溶液 8 2,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同种溶剂溶解不同溶质的能力也不同。 水和乙醇能以任意比例互溶 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溶液形式 溶质 溶剂 固液 固体 液体 气液 气体 液体 液液 量少的液体 量多的液体 注: 1.液液形成溶液时,其中一种是水时,不论水的量为多少,水为溶剂。2.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为溶剂。 3.溶剂是固体、气体的,初高中不考虑。 4,乳浊液和悬浊液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

17、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乳化:洗涤剂能将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注意:汽油和洗涤剂都能去除衣物上的油污,但它们的原理是不同的。, 七,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一课时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概念 基本特征 扩散方式 组成 2,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同种溶剂溶解不同溶质的能力也不同。 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4,乳浊液和悬浊液 第二课时 , 复习溶液形成的相关知识 , 9 实验方案: 将温度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温度并记录;向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待固体溶解后读出温度计的刻度并记录;对另外两种固体做同样的实验。 实验现象:

18、溶解吸热: 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 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 NaCl溶解 同样是溶解过程,为什么有的吸收热量,有的却放出热量呢? 二、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想水中扩散时,吸收热量 溶解过程 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时,放出热量 若:Q扩散 Q水合 , 则总体表现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若没有温度计,如何来设计实验方案? 用手去触摸烧杯外壁,来感受温度的变化 1. 2. 烧杯中出现气泡:溶解时放热 弯管中左边水柱升高:溶解时放热 导管中有一段水柱:溶解时吸热 弯管中右边水柱升高:溶解时吸热 课题2 溶

19、解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2.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 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三,教学难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四,实验准备 药品:5 g NaCl、5 g KNO3 4包 仪器:烧杯2个、玻璃棒1根、酒精灯、铁

20、架台、石棉网、火柴、量筒、胶头滴管。 10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1, 复习溶液的形成及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2,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无限溶解某种溶质。 加入溶剂或升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 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注: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对其他溶质并非饱和。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升温、加溶剂 注: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

21、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二、溶解度 固体的溶解度 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条件:一定温度标准:100g溶剂状态: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 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A.溶质、溶剂的性质 B

22、.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11 溶解度曲线 B t3时A的溶解度为 80g 80 A S P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N C N点为 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P 0 t1 t2 t3 t 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蒸发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t2 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

23、体的有A和B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CB 除去A中的泥沙用 过滤 法;分离A与B的混合物,用 结晶 法 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 气体的性质 温度 压强 混合物的分离 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 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 蒸发溶剂,如NaCl-溶质受温度影响较小 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溶质受温度影响大 3, 三. 课题2 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2.判断方法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4.浓、稀溶液与饱

24、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二、溶解度 固体的溶解度 溶解度的定义 溶解度的含义: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溶解度曲线 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 12 2.影响因素 混合物的分离 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 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观。 二,教学重点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 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四,实验准备

25、 仪器:烧杯,试管,药匙,玻璃棒,量筒 药品:水,食盐,硫酸铜固体。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七,教学内容 1, 复习溶解度相关知识。 2, 一,溶液的质量分数 1、公式: 溶质的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100% 溶液的质量 2、在饱和溶液中: S 溶质质量分数C% = 100% 100+S 将中三种溶液的质量分数填入表中。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用固体配制: 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13 用浓溶液稀释 步骤:计算、量取、稀释 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3, 八,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溶液的

26、质量分数 1、公式: 溶质的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100% 溶液的质量 2、在饱和溶液中: S 溶质质量分数C% = 100% 100+S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用固体配制 用浓溶液稀释 第十单元 酸和碱 一,物质的导电性与电离 1,演示实验:物质的导电性 干燥的NaCl、NaOH、蔗糖;C2H5OH、蒸馏水 不导电 NaCl 溶液、稀HCl (H2SO4)、NaOH溶液 导电 2,为什么有的物质如NaCl 在干燥时不导电,溶于水后却能够导电呢? 复习物理里关于电流的定义 电流是由带电粒子按一定方向移动而形成的。 故 能导电的物质必须具有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 NaCl干燥时无能

27、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所以不能导电。 溶于水后,产生了能自由移动的离子Na+、Cl-,所以能够导电。 蔗糖、乙醇中没有离子存在,溶于水后仍以分子的形式存在,所以不能导电。 3,电离:物质溶于水后,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电离方程式:写 拆 平 NaCl = Na+Cl- 14 Na+向阴极移动,Cl-向阳极移动 即形成电流 练习看P56,图10,写出HCl NaOH 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 注意事项: 电离发生在正负元素的原子之间,分别形成了阳离子、阴离子。 在电离过程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不变,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等于它在化学式中所显示的化合价。 原子团在电离过程中不变。 在化学式中

28、除原子团本身所含有的右下角数字外,其余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应改写成离子符号前的化学计量数。 检查时,= 两边的原子种类、个数守恒,电荷守恒。 二,酸碱盐的定义 HCl =H+ Cl- H2SO4 =2H+ SO42- HNO3 =H+ NO3- 1,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都是H+ 的化合物叫酸。 盐酸、硫酸、硝酸、醋酸、碳酸、柠檬酸等等都是常见的酸 NaOH = Na+ + OH- KOH = K+ + OH- Ca(OH)2 = Ca+ + 2OH- NH3.H2O = NH4+ +OH- 2,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OH-的化合物叫碱。 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氨水等等都是常见的碱 NaC

29、l = Na+Cl- Na2CO3 =Na+ + CO32- MgSO4 = Mg+ + SO42- 3,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氯化钠、碳酸钠等是常见的盐。 三,物质的分类 金属单质 单质 非金属单质 酸 碱 纯净物 无机物 盐 物质 化合物 氧化物 有机物 混合物 15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了解几种常见的酸; 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2.能力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

30、用它们。 二,教学重点 指示剂、浓硫酸的腐蚀性。 三,教学难点 指示剂、浓硫酸的腐蚀性。 四,教学准备 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玻璃导管、烧杯、玻璃棒、试管、研钵、纱布、玻璃棒、小木棍、小块布、石蕊、酚酞、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浓硫酸 五,教学方法 复习实验探究联系实际巩固练习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内容 1.复习引入 复习酸碱的定义; 通过对第六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那么,还有哪些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呢? 2一,酸碱指示剂 演示实验10-1 变色规律: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酸红碱蓝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

31、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酸无碱红 3,二,常见的酸 演示实验10-2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浓盐酸 浓硫酸 “纯净”:无色液体 颜色、状态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工业用盐酸:黄色 打开瓶盖后的现瓶口有白雾 无明显现象 16 象 气味 特性 用途 有刺激性气味 挥发性 (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 金属除锈 制造药物 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 无 吸水性 脱水性 强氧化性 腐蚀性 金属除锈 浓硫酸作干燥剂 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2,其他常见酸:硝酸(HNO3)、醋酸、磷酸、柠檬酸等等 4,2.浓硫酸的特性 吸水性:把浓硫酸露天放置,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变稀。 演示

32、实验10-3 脱水性、腐蚀性:能把纸张、木材、布料、皮肤等含碳、氢、氧元素的化合物里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 演示实验10-4 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故浓硫酸的稀释要非常小心: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诸如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 演示实验10-5 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的处置方法: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稀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是否需要这样处理?为什么? 三、酸的分类 1.按酸分子中有无氧原子 含氧酸:H2SO4 、HNO3 无氧酸:HCl 、H2S 2.按酸分子电离时生成的H+个数 一元酸:HCl、HNO3 二元酸:

33、H2SO4 、H2S 三元酸:H3PO4 四、酸的命名 含氧酸:根据分子里除H、O元素以外的另一种元素名称而命名为:某酸 无氧酸:氢+另一元素名称:氢某酸 5, 6, 五.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一, 酸碱指示剂 1, 常见酸碱指示剂: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17 2, 变色规律: 酚酞溶液:酸无碱红 石蕊溶液:酸红碱蓝 二,常见的酸 1, 盐酸,硫酸 2, 浓硫酸的特性 脱水性、腐蚀性 吸水性 浓硫酸的稀释 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的处置方法 课题 1常见的酸和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酸的通性及原理,能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能力目标: 通过对酸和碱性物质的梳理,学习归纳方法;感

34、悟对比、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化学与人类有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同时提高实验过程中的“规则意识”。 二,教学重点 酸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 酸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准备 试管、滴管、稀盐酸、稀硫酸、稀醋酸、稀硝酸、NaCl溶液、Na2SO4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洁净紫甘蓝叶片、剪刀、镁、锌、铁、铜、生锈严重的铁钉、粗铜丝、试管夹、酒精灯。 五,教学方法 复习实验探究联系实际巩固练习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内容 1, 复习酸碱指示剂及浓硫酸的特性 2,三,酸的化学性质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

35、变色 2.金属 + 酸 盐 + 氢气 3.碱性氧化物 + 酸 盐 + 水 18 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4.盐 + 酸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 3,三种离子的检验 试剂 Cl- AgNO3 及HNO3 SO42- Ba(NO3)2及HNO3HCl 及BaCl2 CO32- HCl 及石灰水 4, 5, 三,酸的化学性质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2.金属 + 酸 盐 + 氢气 3.碱性氧化物 + 酸 盐 + 水 4.盐 + 酸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其用途。 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36、的化学性质,归纳碱相似化学性质及其原因。 2.能力目标: 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 碱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准备 药品:NaOH固体、20%NaOH溶液、CaO固体、澄清的石灰水、盐酸、硫酸、蒸馏水、乙醇、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洗净的鸡爪、去壳的熟鸡蛋。 器材:导线、灯泡、烧杯、试管、软塑料瓶、表面皿、滴管、点滴板。 五,教学方法 复习实验探究联系实际巩固练习 19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内容

37、 复习酸的通性 一,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 NaOH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 俗称:苛性钠、火碱、烧碱 强烈的腐蚀性碱液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的处理方法: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吸水性,易潮解可做干燥剂 保存方法:密封保存 用途: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 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 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 制法:Ca(OH)2+Na2CO3= CaCO3+2NaOH 2,氢氧化钙Ca(OH)2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腐蚀性 制法:CaO +H2O= Ca(OH)2 CaO溶于水与水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Ca(OH)2 溶液即为常用的石灰水溶液。 用途:工业:制漂白粉 农业

38、: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 建筑:石灰乳用来粉刷墙壁 3,其他常见的碱 氢氧化钾 KOH 性质与NaOH 相似;氨水 NH3H2O 等 八. 一,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 NaOH 2,氢氧化钙Ca(OH)2 俗称 俗称 强烈的腐蚀性 腐蚀性 吸水性 制法 用途 用途 3,其他常见的碱 20 第四课时 二,碱的化学性质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 酸性氧化物+碱 盐+水 CO2 +Ca(OH)2 = CaCO3+ H2O CO2 +2NaOH = Na2CO3 + H2O SO2 +2NaOH = Na2SO3+ H2O SO32NaOH=N

39、a2SO4H2O 3. 酸+碱 盐+水 具有通性的原因: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注: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 如Cu(OH)2 CuO +H2O 2Fe(OH)3 Fe2O3+3H2O 三,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凡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凡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氧化物 的氧化物 定 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义 氧化物 氧化物 大多数酸性氧化物是非金属所有碱性氧化物是金属氧氧化物 化物 大多数可与水反应生成少数可与水反应生成酸 碱 CO2+H2O= H2CO3 Na2O +H2O= 2NaOH SO2+H2O= H2SO3 K2O +H2O= 2K

40、OH 化 SO3+H2O= H2SO4 BaO +H2O= Ba(OH)2 学 CaO +H2O= Ca(OH)2 性 (2) 酸性氧化物+碱 盐+(2) 碱性氧化物+酸 盐质 水 +水 Fe2O3+6HCl= CO2 +Ca(OH)2= CaCO32FeCl3+3H2O +H2O (不是复分解反应) 四,酸和碱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物质的导电性实验 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等能导电的原因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 不同的酸中都有H+酸有一些相同的化学性质 不同的碱中都有OH-碱有一些相同的化学性质 21 二,碱的化学性质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2. 酸性氧化物+碱 盐+水 3. 酸+碱

41、 盐+水 三,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 四,酸和碱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测试一些物质的pH。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各种操作的比较及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建立正确的测试和读数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自主测试,拓展活动的空间,培养尊重事实的观念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 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 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三,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四,教学准备 药品:稀硫酸、稀盐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pH试纸、醋、食盐水、NaC

42、l溶液、CuSO4 溶液、NaCO3溶液 仪器:烧杯、玻璃棒、点滴板、胶头滴管 五,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我们学习了酸碱的化学性质,知道它们能与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果我们把酸和碱放在一起,它们会发生化学反应吗? 在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盐酸 NaOH 和HCl 发生了化学反应 NaOH + HCl =NaCl + H2O 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如: NaOH + HNO3 =NaNO3 + H2O Ca(OH)2 + 2HCl =CaCl2 +H2O 22 一,中和反应 1.定义: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实质:H+和OH-反应生成水。 2.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2.用于医药 板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一,中和反应 1.定义 2.盐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2.用于医药 第二课时 酸碱指示剂-可知溶液的酸碱性。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知道某溶液酸性或碱性到底有多强,那就需要用到酸碱度的概念。 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