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中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247948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4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某中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某某中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某某中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某某中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某某中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某中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某中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doc(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背景1.1.1 项目简介:1、项目名称:某某县中学建设工程2、承办单位:浙江省县发展投资有限公司3、项目地点:县天马镇外港大弄口北侧、320接线南侧。4、学校性质:国有公办普通高级中学1.1.2 承办单位及学校概况1、承办单位概况县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是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主要从事该县发展建设项目投资、后勤服务等。是整合资源,加快县域设施建设的主要实施单位。具有丰富的项目建设管理经验、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2、学校概况县紫港中学由县局根据该县新一轮的发展调整计划,撤消二中、四中、城关中学等高中部,将其33个班级的办学资源进行优化组合,由政

2、府投资建设一个具有60个班级办学规模的高级中学。 办学目标:浙江省一级重点高中标准,60个普通高中班级规模,学生规模3000人,教职员工240人。1.2 项目概况1.2.1 建设地点:县天马镇外港大弄口北侧、320接线南侧。1.2.2 建设规模和目标建设规模:根据浙江省示范性高级中学校舍配置标准和省教委(95)158号浙江省一级重点普通中学标准,结合县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县发展总体规划与实施纲要(2004-2020),根据县人民群众对高中段的需求,县紫港中学建设总规模为60个普通高中班,其中一期工程48个班。学校总占地146000m2(合219亩),其中代征村镇公共道路及公用工程29000m2(

3、合44亩),项目实际用地117000m2(合175亩)。学校建筑面积72400m2,其中一期工程53800m2,二期18600m2。项目总投资10805万元,其中一期工程8247万元,二期2558万元。建设目标:常校作为县普通高级中学,争取经过5-8年的努力建成省一级示范中学。1.2.3 主要建设条件 项目建设符合县发展总体规划,是县农村普通高中撤并建设的需要。学校的生源和师资力量有保证。项目建设得到省、市、县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支持。项目实施地的各项公共配套条件符合学校建设和教学的需要;项目选址合理;项目建设的各项技术方案切实可行;项目环保及安全设施措施合理;项目建设用地符合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4、、土地利用规划和浙江省学校建设用地控制指标;项目建设符合目前国家经济和投资政策;项目筹资方案切实可行;项目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主要建设条件具备。1.2.4 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 县紫港中学工程建设总投资10805万元,其中一期工程投资8247万元,二期投资2558万元。紫港中学项目建成后能较好地改变县普通高中阶段的整体布局,改变原有学校布置散乱、教学水平低、办学条件差、学校不能体现规模效应的局面,能较大地提高县普通高中的教学水平和学校管理水平,也为全县九年制义务的布局调整提供便利。项目建成后不但满足了县人民群众对高中段的需求,而且能在较长的一段时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普通高中办学的要求,因此

5、项目具有十分明显的社会效益。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和可行的。1.2.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县紫港中学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值其中备 注一期二期一建设用地指标1.1用地总面积m2146000合219亩1.2代征城市道路及公用工程用地面积m229000合44亩1.3实际用地面积117000合175亩1.4学校建筑总面积m27240053800186001.5建筑物占地面积m2192701464046301.6运动场面积m237000370001.7文化广场面积m2420042001.8绿化总面积m2446941.9容积率0.62-1.10建筑密度%16.471.1

6、1绿化率%38.21.12生均占地面积m2/人391.13生均绿化面积m2/人15二办学规模2.1班级数个6048122.2在校生总人数人30002400600三投资指标3.1项目总投资万元10805824725583.2固定资产投资万元10805824725583.3生均投资万元/人3.6四经济指标4.1项目资本金万元4805224725584.2项目资本金率%44.4727.251004.3贷款偿还期年4.974.4培养一名高中生社会需支付的费用万元0.732五建设期年2.51.2.6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关于基础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2、浙江省现代化建设纲要(200

7、0-2020)浙委(2002)8号3、浙江省等级重点普通高中评估操作标准浙教督(2003)148号4、衢州市发展规划与实施纲要2003年-2010年5、县发展总体规划与实施纲要(2004-2020)(初稿)6、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7、财政资金承诺书8、银行意向书9、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抄告单10、环评意见11、用地预审意见12、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建设县紫港中学项目建议的批复1.3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1.3.1 项目提出的理由实施科教强国战略,优发展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国家在未来世界科技经济发展上处于有利地位的需要。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科技兴省”战略

8、,要求在2010年全面普及高中段。衢州市委、市政府要求加强名市建设,到2010年基本普及高中段,将全市文化基础水平底线从初中拉到高中。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省、市发展规划的需要。项目建设是县“十一五”期间发展的龙头项目,是县“强县”关键之举,也是县调整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高中段办学能力和办学质量,满足县人民群众对高中段的需要。1.3.2 项目提出的过程 新建县紫港高级中学,是县局根据县发展总体规划与实施纲要提出的。是县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校规划布局调整中投资规模最大的一个项目,经县政府批准已列入县重大前期项目。实施本项目对优化整合县普高资源,缓解日益严重的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难的矛盾,加快普及高中

9、段进程,具有重大意义。项目选址和资金筹措已初步落实,并进入项目前期准备阶段。1.3.3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论与建议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浙江省、衢州市的发展规划,适应县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通过优化整合普高资源,对提高高中段质量,普及高中段,缓解初中升高中“升学难”矛盾,具有积极意义。本项目经县政府批准,已列为县重大前期项目,项目选址在县天马镇大弄口村,建设资金已初步落实,场址自然环境,社会条件优越,公共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三校”撤离整合,师资条件基本具备,生员充足,项目建设条件具备,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建议项目业主抓紧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做好项目审批,土地征用,设计,工程施工,资金筹措,

10、学校撤并工作。严格按照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和国有资产管理要求,加强组织管理,争取早日开工,早日建成使用,发挥作用。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用“第七篇”的篇幅阐述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力强国战略”突出的战略位置。要求优先发展,全民实施素质,着力完成“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深化体制改革,加大投入,加快科技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本强国和学习型社会。国务院启动实施新一轮振兴行动计划,要求各级政府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逐步建立起现代化的国民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将我国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

11、源优势,为现代化建设开发人力资源,积累后劲。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投资方向。浙江省委、省政府为争取在2020年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深入实施“科技兴省”战略,大力发展事业,加快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能力。浙江省现代化纲要提出加快发展高中段,巩固提高“两基”成果,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要求在2005年基本实现高标准“普九”,基本普及高中段。2010年全面普及高中段。衢州市属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在积极争取2020年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事业摆在重要位置。在衢州市发展规划与实施纲要(2003-2010年)明确提出:到2010年衢州市基本普及高中,高

12、等入学率达到40%的目标。到2010年高中发展总体目标是:加快普及高中阶段,进一步扩大现有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尤其是优质高中办学规模,将全市文化基础水平底线从初中拉到高中。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求学需要。要重点办好一批省、市级重点中学,加强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综合高中建设。衢州市普通高中发展指标目 标指 标2005年2010年提高初中升学率,基本普及高中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 (%)9098促进普通高中与职业协调发展普、职招生人数比5:5与省同步调整扩大高中整体规模,提供充足资源校均规模(人)班均规模(人)150050200045提高高中办学水平,提供优质资源省级重点高中(所)全

13、国示范性普高(所)12218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学历合格率 (%)高学历率 (%)90599152.2 项目提出的必要性项目建设是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县地处浙江西部,钱塘江上游,交通便利,“山海协作”工程启动较早,发展较快,引进项目较多,签约率和履约率较高。国民经济连续几年保持13%左右的增长速度。县域总面积1099.1平方里,人口32.2万人,人口密度293.1人/平方公里。人口压力较大,事业发展比较快。但其发展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据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总人口1.77%,高中(含中专)占8.85%,初中占30.03%,小学占44.48%,文盲占

14、14.87%,其中劳动力年龄总人数平均受年限仅6.31年。总人口平均文化水平状况不容乐观。项目建设是调整县学校布局,改变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的需要。据2003年县局年度统计资料表明,县全县现有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7所,办学规模107个班级,容纳5350名学生,而县全县共有初中学校23所,办学规模291个班级,可容纳14550名学生,相比之下高中资源严重不足,存在着初、高中办学规模失调,初中升高中升学难的社会问题。若不采取有力措施改变这一状况,势必影响省、市在2005年2010年基本普及高中段目标的实现。从县高级中学的分布、规模、结构上分析,存在较多的不科学和不合理的现象。在四所高级中学中,县第

15、一中学是比较规范的省级重点中学,其余三所中学一是办学规模偏小(二中13个班,四中6个班,城关中学14个班,三个学校合计只有33个班);二是布局分散,分别分布在招贤、白石、天马三个镇;三是初、高中混合型学校,不利于高标准九年义务的建设;四是办学力量分散,师资匮乏。为了改变不合理的现状,必须按照国务院提出“以县为主”建立现代化的国民体系要求,按照省、市发展规划、纲要目标,撤并上述三所学校的高中部,重新选择场址建设具有60个班级规模,符合浙江省一级重点高级中学评估操作标准的县紫港中学,适应县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项目建设是满足县人民对高中段的需要县目前有人口32.22万,初中在校学生13704人,按基本

16、普及高中段和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1:1的招生比例,每年基本上有2284名初中毕业需要进入普通高中。2005年度初中毕业生实际数4532人,需要进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为2266人。目前县现有的常一中、常二中,常四中和城关中学普通高中段年招生能力27个班,只可招收1350人。目前的县普通高中的招生能力已不能满足县初中毕业生接受普通高中的需要。为了适应和加快县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目前常一中争取在48个班的基础上投资扩大招生能力,达到60个班的办学规模,同时根据国家和省、市政府的高中段向县城集中的原则,再新建一个60个班级规模的普通高中势在必行。为此,将目前的二中、四中、城关中学三个高中进行合并,按省

17、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办学标准建设一所高标准的普通高中,这样一方面使高中集中在县城所在地,便于师资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提高,降低办学成本,同时合理整合现有教学资源,使乡镇的九年制义务和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第三章 生源分析与建设规模3.1 生源分析3.1.1 学生生源生成环境条件分析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状况,县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资金投入逐年增加,社会不断进步,有利于事业发展。详见下表:十年来县国民生产总值、资金投入变化情况统计表单位:万元序号年 份国民生产总值(万元)资金投入(万元)资金投入占GDB值 %备 注11993年7377136850521998年1584452344314832003年2

18、54197762630042004年310000961035052005年36700011263312学龄人口自然变化趋势分析: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014岁学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21.44%,1990年014岁学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23.32%,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该县总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约为5.4。因此县学龄人口数由于计划生育宏观政策调控,基本上是一个变化不太明显的常数。未来10年县学龄人口变化趋势预测:设定条件:县2002年总人口为32.22万人,总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4;县学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21.44%,按1990年2000年总体下降1.88推算,年均下降1.88。未来10年总人

19、口和学龄人口数预测序号项目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1县人口数(万人)32.3632.5132.6632.8132.9633.1133.2633.4133.5633.2133.8734.022学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21.2521.0620.8820.6720.5020.3120.1219.9419.7519.5619.3719.183学龄人口数(万人)6.8776.8476.8196.7826.7576.7256.6926.6626.6286.55946.5616.525家庭人口数和人均收入发展趋势分析:2005年城镇在

20、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767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6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9%和9%。全县总人口32.22万人,共有98047户家庭,平均3.29人/户,与十年前的平均3.59人/户相比,日益显现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三口之家的明显特征。这种家庭模式,非常重视子女,消费必将成为家庭消费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学生生源生成的环境条件分析,县学生生源总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将保持稳定,甚至略有下降,但必将成为家庭的第一需要,消费将成为家庭消费的重要内容,学生生源生成的环境条件将越来越好,必将出现振兴和发展事业良好时期。3.1.2 高级中学生源总量分析 按照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014岁人口总数

21、占总人口的21.44%,平均每年从初中升入高中段学习的毛人数约为4931人,按照普职比例5:5测算,升入普高生源2466人。按照县局2003-2005年度统计资料分析,2003年初中毕业生4568人,2004年初中毕业生4919人,2005年初中毕业生4532人,平均每年由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学习的生源为4673人,其中升入普高的2337人。按照85%的升学率,每班按50人计算,应有80个班3972人的招生能力,才能满足高中段就学的要求,其中普高须40个班。3.1.3 县高中段办学能力现状分析:县现有高中办学能力一览表序号学校校名校 址规模(班级)平均每年招生数备 注1一中天马镇36600普通高

22、中2二中招贤镇13550普通高中3四中白石镇6普通高中4城关中学天马镇14普通高中5实验中学园区23400职业高中6定阳中学天马镇6100职业高中7浙西计算机学校天马镇9150职业高中8合 计-1071800其中普高1150人现有招生能力每学年最多只可招收1800名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段学习,其中普高招生能力为1150人,差距很大。3.1.4 县实施发展总体规划后,高中段扩招能力预测:根据县发展总体规划,高中段学校全部集中到县城区。撤销二中、四中高中部,分离城关中学高中部,建设紫港中学。对其他各学校进行扩招改造,扩大招生能力:一中实施第三期工程,将规模扩大到60个班;紫港中学60个班,第一期48

23、个班;职业中等专业学校36个班,定阳中学12个班,浙西计算机学校18个班。扩招改造后,2007年后高中段办学能力和招生能力预测:县扩招改造高中段招生能力预测序号学校校名规模(班级)每学年平均招生数备 注1一中6010002紫港中学6010003职业中专366004定阳中学122005计算机学校183006合 计1863100其中普高合计12020003.1.5 县高中段学校经过整合,扩招改造后,办学能力达186个班级,每个学年招收新生能力62个班级,计3100人,其中普高办学能力120个班,招生能力2000人。和社会需求相比,差距872人,考虑省、市等重点学校的招生名额约为200人,初中毕业生

24、升高中段的压力得到较大缓解,但生源还是充裕的。3.2 建设规模3.2.1 前提条件: 根据县发展总体规划与实施纲要,经过学生生源预测分析,为确保县高中段普高在2020年之前,集中在县城关区,集中在县一中和紫港中学二所省一级重点高级中学完成,确保基本普及高中段和将文化水平底线从初中段提高到高中段水平,基本与全省、全市同步完成的前提条件,设定紫港中学的建设规模和等级,确保县2004年2020年总体规划设定的目标和任务如期完成。3.2.2 建设规模根据浙江省示范性高级中学校舍配置标准和浙江省等级重点普通高中评估操作标准,结合浙江省、衢州市、县发展规划和发展需要,参照当前有关同类学校的建设情况,县紫港

25、中学建设规模第一期建48个班,第二期建12个班。每班额定人数50人。建设等级标准:浙江省一级重点普通高级中学。规划用地总面积146000m2(合219亩),其中代征村镇公共道路和公共工程面积29000m2,实际规划用地117000m2(合175亩)。总建筑面积72400m2,其中第一期建筑面积53800m2,第二期18600m2。投资总额10805万元,其中第一期投资8247万元,二期2558万元。设400米环形跑道,建篮(排)球场15个。生均单位用地面积39m2/生。容积率0.62。学校建成后每年招收新生1000名,生源有保证。师资队伍来源三个方面:一是常二中、四中、城关中学撤并高中部后,全

26、部高中部师资调入紫港;二是向社会招聘、引进优秀教师;三是接纳大学应聘应届毕业生。不断对在职教师进行进修,专修和培训,形成一支240人左右的科研型、学者型的师资队伍,其中30-40岁的中、青年教师和中、高级资质的教师比例保持在60-70%左右。第四章 项目选址和主要建设条件4.1 场址现状1、场址地点:县外港天马镇大弄口北侧、320国道南侧。2、地理位置:项目场址在县城北郊,离县城中心区3公里。场址北侧紧靠205国道,东面和杭金衢高速公路连线邻近,南面即为通向县城的道路,既与喧闹的城市商贸区和人口稠密的居民区保持了一定距离,又紧靠城市,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3、土地权属类别:土地权属为乡镇集体

27、用地。根据县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为学校建设用地。项目批准立项后由县国土资源局依法征用。4、场址占地面积:146000m2(合219亩),其中代征乡镇公共道路和公用工程29000m2,项目建设用地117000m2,合175亩。4.2 场址主要建设条件4.2.1 地形地貌县位于钱塘江上游。地处浙江西部,与江西玉山交界、杭金衢高速公路、320和205国道穿境而过,对外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本项目建设用地规划在天马镇外港大弄口村,场址地势平坦,地形规则,呈长方形,环境清幽,交通便利,场址内有二个天然水塘可作规划保留,对美化校园,美化环境,具良好的作用。4.2.2 气象水文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28、,温暖湿润,四季分明,主要气象水文资料如下:年平均温度:17.8年极端最高气温:39.5年极端最低气温:-10.4年平均降水量:1661.4mm年无霜期:254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主导风向:东北风年平均风速:1.8米/秒最大风压值:0.4KN/m2最大雪压值:0.5KN/m2最大地震烈度:6度场址土壤类别:类海拔高程86-87m(黄海高程)无洪涝资料记载4.2.3 工程地质 县地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高程为52-64m(黄海高程),县域全境横跨北东西南向的江山绍兴深断裂,分属扬子准地台和华南褶皱系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地质环境复杂,构造形态多样,地层及岩浆发育良好。项目区域属河套冲击层,地

29、基承载力可达15-20吨/平方米,是较为理想的项目建设用地。4.3 基础设施配套条件4.3.1 供水 目前,县市政给排水管网已铺入城北,通过主干道供水管道和排水管道分别快速接县紫港中学的供水管支管和排水支管,能满足项目建设需要及项目建成后学生教师的用水需要和学校生活污水排放要求。4.3.2 供电 一中供电由城区变电所供电,由35KV供电所与10KV供电专线向学校供电,学校设变配电房,能满足项目施工需要和学校教学用电需要。4.3.3 交通 县城北大道从学校门口通过,城市交通极为方便,205、320国道及“杭金衢”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构通县境内外,学校与境外的交通十分便捷。4.4 社会经济条件县总

30、面积1099.1平方公里,人口为32.22万人,改革开放以来,县社会经济发展较快,2005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10亿元,城镇职工人均收入2767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69元。县是浙江西部的主要门户,当地有比较厚重的文化传统,改革开放之后,县委、县政府在制订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规划时,把科教兴县战略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非常重视事业的发展,县政府把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政策,资金等的多方支持,县政府非常重视高中段的发展,把建设县紫港中学作为政府2004年重点前期工程项目,现已对项目建议书进行了批复。4.5 土地使用条件 项目建设用地已通过县国土资源局预审,符合县土地利

31、用总体规划。学校规划建设方案各项指标符合省政府学校建设用地“双控”指标。4.6 政策法律条件: 县紫港中学建设项目是社会公共事业建设项目,符合国家投资政策;符合省、市、县发展规划;符合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符合建设用地各项要求。 本项目的建设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配套设施条件,政府部门重视、支持,资金有保障、技术有依托,项目的各项建设条件具备。同时,县紫港中学建设在县城北,与县城南的一中遥相呼应,分布合理,故本项目场址选择不作多方案比选。第五章 建设方案5.1 设计依据1、场址规划红线图2、浙江省一级重点普通中学标准3、浙江省示范性高级中学校舍配置标准4、砼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5、

3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8、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J140-905.2 基本要求1、建筑等级:二级,耐用年限50年;2、结构形式:框架结构;3、耐火等级:二级;4、用电安全等级:二级;5、寄宿生比例:100%。5.3 功能分区: 县紫港中学为寄宿制高级中学,其校舍建筑工程按三个功能区即教学科研区、生活区、运动区进行布置。5.4 建筑工程方案5.4.1 教学科研区:教学科研区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科研场所,是学校的主体,核心建筑。主要建筑物有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图书馆、行政办公大楼。其功能构

33、成如下:1、教学大楼教学大楼包括普通教室65个,专用教室16个组成。建筑面积10100m2,其中一期7800m2,二期2300m2。框架结构,四幢(四层)。教学楼功能建筑面积构成表 单位:m2项目普通教室专用教室辅助用房公共面积合计数量(个)651632单位面积909042合计面积585014401344146610100 2、实验大楼由理化实验室、语言教室、电化教室、史地教室、阶梯教室、计算机教室、天文、天象馆及辅助用房组成。框架结构,3幢(5层)。总建筑面积10400m2,其中一期7300m2,二期3100m2。实验大楼功能建筑面积构成表单位:m2内 容理化生实验室语言教室计算机教室史地教

34、室阶梯教室电化教室劳动技能教室公共设施面积合计建筑面积数量(个)40662122建筑面积435054654620228620861258112610400说明:理、化、生实验室由18个实验室、3个实验演示室、3个生物标本室、18个储藏室组成。电化教室由2个大型阶梯教室和电教器材储藏室(兼放映室、演播室、监控室、附属用房(兼讲师休息室、编辑室)组成。劳动技术教室包括教室、教具室、科技活动室组成。3、图书馆根据浙江省示范性高级中学校舍配置标准,图书馆藏书按学生人数每生50册计算,学校藏书量为16.5万册,其中闭架书占30%,开架书占70%。学生阅览室座位数按学生数的20%配置,座位为600个。教师

35、阅览室座位数按教师数的40%配置,座位为100个。另外再设声像阅览室座位100个。图书馆内设藏书库、声像阅览室,普通阅览室,教师阅览室,分类陈列室,配置计算机多媒体信息网络,有线电视网络等。按学生总规模3000人,教师240人的标准建设,1幢(3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800m2,一期建成。4、艺术楼21世纪的将是人才和素质。艺术楼是全校师生的第二课堂,满足学生学习唱、跳、演、奏、弹的需要,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素质,陶冶情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是学生活动中心和综合艺术场所。包括音乐教室,乐器演奏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和舞蹈房等,一幢(3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500m

36、2,二期建成。5、行政办公楼行政办公楼包括行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会议接待室,校史德育室,社团办公室,广播室,卫生保健室,办公用品贮藏室。一幢(4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300 m2,一期建成。行政办公楼建筑面积构成表单位:m2序号用房名称间数每间面积建筑面积备 注1行政办公室25307502教师办公室6030-6020003会议接待室32004校史德育室11505社团办公室230606广播室120207卫生保健室230608办公用品贮藏室230609合 计33005.4.2 生活区生活服务用房包括教师宿舍,学生宿舍,食堂及附属用房。1、学生宿舍:充分考虑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居住空间

37、,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每幢宿舍安装磁卡公用电话,设公共厕所和盥洗间。学生宿舍按生均6m2指标,4幢(4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8000m2,一期建成。2、教师宿舍教师宿舍按教师总数的20%住校和10%的值班教师配备,人均为12m2,1幢(4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100m2。一期建成。3、食堂及附属用房学生食堂就餐容纳能力3000人,设固定就餐座位2000个。教师食堂就餐能力为240人。生活附属用房包括商店、书店、洗衣店、浴室、邮政、储蓄、电脑房和其他服务用房。食堂及附属用房1幢(3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0500m2,其中一期建8000m2,二期建2500m2。5.4.

38、3 运动区运动区建设体育馆1座(3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5700m2,一期建4500m2,二期建1200m2。建设室外游泳池,健身房,乒乓球房,体操房,体育器材贮藏房。建筑面积5700m2,其中一期4500m2。建设室外400米塑胶跑道标准田径场,内设标准足球场,单双杠、跳远、跳高场地和投掷类的田径场地,以及篮、排球场15个。运动场总面积37000 m2体育用房建筑面积构成表单位:m2序号用房名称一期二期合 计备 注1体育馆430043002健身房3003003乒乓球房1004005004体操房3003005体育器材储藏房1002003006合 计4500120057005.4.4 建设教学

39、辅助用房2幢(4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6000m2,二期建成。5.5 建筑工程特征 建筑工程特征一览表单位:m2.m序号建筑物名 称建筑面积合 计建筑占地面积合计建筑特征一期二期一期二期结构幢数层数1教学楼780023001010019505752525框架442实验楼730031001040014606202080框架353图书馆3800-38001267-1267框架134艺术楼-35003500-11671167框架135行政办公楼3300-3300825-825框架146学生宿舍 180006000240004500-4500框架447教师宿舍 1100-1100375-375框架1

40、48食堂及附属用房800025001050026678333500框架139体育用房45001200570015004001900框架1310教学辅助用房60006000-15001500框架2411合 计53800186007240014640463017739-第六章 总图布置与公共工程6.1 总图布置6.1.1 总图布置原则严格执行浙江省示范性高级中学校舍配置标准。严格贯彻执行浙江省学校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节约用地。总图布置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地貌,适度超前。学校主要出入口位置不宜紧靠城市主干道,便于学生就学和人流迅速疏散。校园内各建筑之间,校园内建筑与校园外相邻建筑之间的间距应符合

41、城市规划,卫生防护,日照、防火等规定。校园布局应整体性强,建筑组合应紧凑、集中,力求具时代特色。校园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各区之间联系既方便又互不干扰。水、燃气、电力、通讯等敷设地下管线,按防火规范设置室外消防栓供水接口。校园绿化、美化应和建筑物协调统一。6.1.2 总体规划构思县紫港中学的总图布置,在总体规划设计上要充分体现现代化、生态化、人性化,充分体现尊师重教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学生好好学习,知荣耻,树新风,德、智、体全面发展氛围,力求建设一个优良的集文化素质,道德观念,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成长于一体的校园环境。6.1.3 总体布局设想县紫港中学按照一次总体规划,一次性征用土地,分期建

42、设实施的原则,学校总体建设规模60个班,分二期建设,其中一期48个班,二期12个班。校园总体布局,按功能分区布置;教学区、运动场地区、生活服务区三个区块,形成校园内功能清晰,布局合理,整齐划一,安全整洁的基本格调。6.1.4 总平面布置县紫港中学校址北面临205国道,西临城市规划道路,均为城市主要干道,人流车流密集,不宜设置学校大门。学校的主出入口和次出入口设在地块的南侧的次干道上。主、次出入口设置缓冲带。学校四周设置透式格栅围墙,良好的通透格调,给城市街道营造了良好的街景环境。透式格栅围墙的基本色调与街面建筑一致,与街景协调统一。学校临205国道,设置40多米宽绿化隔离带,保证校园环境安静。校园规划区原有水塘2个,规划保留并修建荷塘,砌筑假山、石径,栽绿树,形成小桥、流水的优美校园环境。学校主入口处设置醒目、精致的校名牌;由主入口进入,为校园文化广场;校园主干道贯穿教学区、运动场、生活服务区;主次出入口均安装不锈钢伸缩门。在学校标志性的主题建筑文化广场上建设旗台和旗杆。教学区设在校园中部,沿文化广场三侧分布。文化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