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三课走遍天下书为侣.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48123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三课走遍天下书为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三课走遍天下书为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三课走遍天下书为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三课走遍天下书为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三课走遍天下书为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三课走遍天下书为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三课走遍天下书为侣.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三课 走遍天下书为侣3 走遍天下书为侣 品读课文,脑海中逐渐浮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人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在苍茫的大海上以书为侣,享受着阅读的乐趣。面对漫长孤寂的旅程,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带一本书上路。书如友,书似家,每读一遍都像故地重游,会有新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反复地读一本喜爱的书,真像与一个朋友同船而行。 见多了博览群书的高论,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将一本书读精“一遍又一遍地读”。作者以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选择带一样东西娱乐的假设开始,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新鲜的比喻,即反复地读一本书,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游,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惊喜,来说明

2、选择的理由。然后继续假设,列举了“一遍又一遍地读”的方式和方法,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读,就会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精致,语言浅显易懂,角度新颖,表达独特。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和设问、反问,灵动鲜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层层剥笋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走遍天下书为侣的原因和方法,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并受到启发;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明观点的,体会其说明方法及表达方式,体会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的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三是进一步开展综合性学习。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体

3、会作者的情感。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走遍天下书为侣”中的“侣”的意思是,课题的意思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是。 作者选择书为自己走遍天下的伴侣。 书像自己的朋友,像故乡,像家。 反复读书,就像老友重逢,就像每天回家,就像故地重游,总有新的发现,惊喜,收获。 预习要求 1、认读4个生字:侣、娱、趟、诵; 在书上预习9个“我会写”生字。 2、审题:“侣”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3、读通读顺课文3遍,紧扣题目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4、默读思考第5自然段,作者为什么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你从中体会到作者对读书的感情。 5、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就叫精读,也叫细读深思。

4、请细读深思6、7、8自然段,作者精读的方法是什么? 6、联系自己的实际想一想,你是怎样精读经典文章的? 1 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 似乎很难作出选择。 如果你问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一本书!我听到有人感叹了: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背诵下来。 2 3 4 作者是如何说明自己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的?你有什么感受?作者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哪些比喻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本

5、好书不仅能给人带来快乐,还有慰藉;不仅能让你深思,还能给你启示。好书,是智者,是良师,是诤友,也是伴侣。 正是这些贴切的比喻,充分地表达出作者的爱书之情,读书之法。其实关于书的比喻有很多,高尔基也曾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鲁迅说“书是营养面包”。 生: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生: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 生:读一本书,有时是一次秘密的旅行。 生:读书,就是自由的梦。 生:读书,是精神上的补钙。 5 对此,我回答是: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背诵的程度。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

6、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作者将书喻为朋友和家,的确是一种妙喻。朋友和家,人人皆有,而且感情深挚,充分表达出了对书的喜爱。更重要的是朋友间次次相见,家日日都回,却不会生厌,反而有新的感觉,新的收获。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你喜爱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6 7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这真像与

7、另一个人同船而行。这句话是作者在列举了“一遍遍地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后的由衷感叹。从不同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读,无论是理解故事内容,揣摩写作目的,续编故事,品味写法,还是积累所得,都能读得津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津有味,收获颇丰。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这句话也与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相呼应,相对照。 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断,并问问自己为什 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

8、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8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由前面的“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到现在的“就是”“也是”,愈加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

9、读同一本书。“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指读者因阅历、体验不同而感受不同。作者指的是每个人都有个性化的读书方式、方法,收获也是独特的。以自己的方式阅读,对书有独到的见解,才能使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本文是一篇说理性的散文,“形散神不散”是本文的特点。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步骤:初读全文,重点交流对主要内容的把握,作者走遍天下以书为侣的理由和方法。然后再交流印象深刻的地方,还可提出不懂的问题。“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这一观点,作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反复地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教学时,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对阅读的热爱。教师要以作

10、者的假设为线索,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开始作者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然后又进一步假设别人感叹,自己的回答是愿意读上一百遍,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表明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最后假设自己坐在船里,如何反复地读书,如有人为伴。在层层递进的假设中,一步步表明观点。还可以让学生在本文中学习一些读书方法,用于指导课外阅读。 要注重有感情的朗读。文中虽没有人物对话,在作者的假设中却有着人物间充满情感色彩的问答甚至辩论,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书的热爱之情,要指导学生读好。第一自然段假设的提问,所罗列的事物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作者的两

11、次回答要读得肯定、坚决,给人以毋庸置疑的感觉。“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要读出反问的语气。作者设想的“你”的语言,要读出感叹与惊奇,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感受融进去。 对于读书之乐、爱书之情,作者的表达很独特,要引导学生体会。除通篇都用的假设外,作者还善于运用设问、反问、列举等修辞方法,尤其是一些灵动鲜活的比喻,增强了文字的表达效果。“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走遍天下书为侣”等,将书喻为家、

12、故地、人、朋友、伴侣这些美好亲切的事物,显得活泼而又形象,简单而又深刻。生动地传达了爱书人与书之间的关系亲密,阅读所带给人的丰硕收获和精神享受。 “阅读链接”中的诗歌神奇的书,以对比、夸张和想象,写出书的神奇:能开阔眼界,领略人生真谛,是人类文明与精神的传递。诗歌是对课文学习的拓展。可以让学生边读边画一画书都神奇在哪里,体会作者的写法,然后结合实际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愿意背诵的还可以背诵下来。 片段: 领悟表达方法 师:作者是如何说明自己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的?你有什么感受? 生:作者说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看过多少遍。我一本书读两遍的时候都很少,也应该像作者一样从不

13、同角度反复读书,有新的收获。 生:我感到作者特别喜爱书,而且会阅读。 师:正像同学们说的,作者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生:我觉得作者通过一个假设的情境,而且用了非常确切的比喻,把自己爱书的情感表达了出来。 师:那么哪些比喻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生:作者把书比喻为家。提到家总让人感到温馨和留恋,而且家每天都回,谁也离不开,写出了对书的喜爱犹如爱家一样。读自己喜爱的书,就像回到自己温暖的家。 生:作者将书比喻为家,不仅表达喜爱之情,还说明家从不同角度去看,会发现不同的美,来说明一本书值得反复去读。 师:看来同学们体会到了这个比喻的生动与贴切。正是“旧

14、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还有哪些比喻让你印象深刻呢? 生:作者还将书比喻为朋友。朋友,是孤单寂寞时的陪伴,在你难过时总能给你安慰,还能给你快乐,给你许多新鲜的东西。谁不愿意与朋友在一起呢。这个比喻太好了! 生:作者还将书比喻为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这种比喻还是我第一次读到。随时想去就去,也就是打开自己喜爱的书就开始阅读,那么简单地就开始了故地重游。这个比喻真形象。 师:体会得不错。希望大家别冷落了自己喜爱的书,经常故地重游。 生:还有,作者将书看作伴侣。走遍天下书为侣,也就是在生命中时刻陪伴,能够共担风雨,分享喜怒哀乐,特别亲密。更能表达出作者对书的喜爱。 师:的确,一本好书不仅能给

15、人带来快乐,还有慰藉;不仅能让你深思,还能给你启示。好书,是智者,是良师,是诤友,也是伴侣。 正是这些贴切的比喻,充分地表达出作者的爱书之情,读书之法。其实关于书的比喻有很多,高尔基也曾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你读过这样的句子吗?或者结合你自己的体验,也试着来说一说这样的句子。 生:鲁迅说“书是营养面包”。 生: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生: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 生:读一本书,有时是一次秘密的旅行。 生:读书,就是自由的梦。 生:读书,是精神上的补钙。 师:老师也送大家一句,“爱书吧,它是你飞翔的翅膀”。下面就让我

16、们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并抄写下来。 五、相关链接 读书笔记的几种写法 一、摘录式。读书时,把书报上精彩的、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语句、重要的片段摘抄下来。摘录词语,可以按人物类、景物类、状物类、警句类等分类抄下来。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写作文需要时,就可以从“词语仓库”里搬出来,参考使用。 二、体会式。读书之后,有自己的收获、心得、体会或认识、感想等,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下来,这叫读书体会或读后感。这种体会式的笔记,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适当引用原文作例证,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写出真情实感来。 三、提纲式。读一篇文章,要逐段地把作者隐含的提纲找出来,记下来,弄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编

17、提纲可以采用文中语句和自己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写,提纲的语言要简明扼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提纲式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中心,记住要点,理清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批注式。在阅读时,为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边读边圈圈画画,把书中的重点词句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标记勾画出来,或在空白处写上批语、心得体会、意见。如,毛泽东读书就经常采用批注法,有时整篇文章画满了符号,空白处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和意见。有的文章内容写得有出入,不符合实际,他就写上批语,提出修改意见。 五、书签式。平时读书时,遇到需要背诵的内容,可以记在书签上。把书签夹在课本里、放在口袋里或插在房间专放书签的袋子里,一有空就读一读、念一念、背一背。这种书签式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 六、卡片式。读书时,可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分门别类地摘记在卡片上,分类存放。还可以按类别编上号码,写上标题,以便使用时查找。卡片还有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