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输电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248874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2.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某输电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某某输电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某某输电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某某输电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某某输电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某输电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某输电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工程名称】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可研报告 云南天辰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二0一二年一月批 准:审 核: 校 核: 编 写: 说明书目录1 概述3 线路路径方案选择4 设计气象条件5 机电部分6铁塔及基础7 通信保护8 节能措施9 线路抗灾措施10 生物多样性附件1:【客户名称】:设计委托书附图1:【工程名称】平面布置图附图2:路径平面示意图附图3:铁塔型式一览图附图4:基础型式一览图1、概述1.1 设计依据1、【项目名称】方案设计报告编制委托书;2、【项目名称】可行性研究报告;3、【项目所在地的当前年份】电网发展规划;4、【项目所在地的当前年份】配电网规划。1.2可研范围根据设计委托书要求

2、及我公司系统提资,可研内容为【项目名称】送电线路路径方案选择研究、设计构想及工程投资估算。1.3 可研执行标准(1)本可研报告编制按照云南电网公司文件云南电网公司110kV-220kV输变电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修订)(QG/YW-JH-04-2010) 的要求进行。(2)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3)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 5154-2002)(4)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L/T5219-2005)1.4 工作情况简介云南天辰电力设计有限公司于2011年10月12日10月23日开展了本工程的可研设计并到现场进行

3、踏勘及收资工作。在踏勘阶段共对东、西两个路径方案进行现场查看, 了解线路沿线情况并适时修改路径,还向沿线所经县的有关部门汇报线路走向情况及征求意见,综合各专业的情况并结合政府部门意见,本阶段推荐东方案作为线路推荐方案。1.5 送电线路概况1.5.1 路径及特点【线路走向概述】。本可研阶段共有东、西两个路径方案,其中东方案全长约7.4km,西方案全长约7km。推荐方案为东方案。推荐方案路径均在【市县名称,最好能具体到乡、村】境内,沿线海拔在400600m之间,沿线具有地形起伏不大、地处山洼坝子、靠城区近等特点。1.5.2 推荐方案主要技术特性:(1)线路名称:【项目名称】线路;(2)起迄点:线路

4、起于【地点】,“T”接在【线路名称,最好具体到某个杆号】线路上,全长约 km,曲折系数 。(3)回路数:单回合架设。“T”接点至 线路导线截面120mm2改换为240mm2 。(4)设计气象条件:全线划分为云南气象区级气象区(C=5mm,V=27m/s)。(5)地形情况:沿线地形较为平坦。最低处为【地名】,海拔约400m;最高处为【地名】,海拔约500m。全线地形比例为:丘陵占100%。(6)导线型号:导线均选用JL/G1A-120/25型钢芯铝绞线(7)地线型号:一根地线为24芯OPGW复合光缆,型号暂定为OPGW-50;另一根分流线暂定为LBGJ-50-20AC铝包钢绞线. (8)绝缘水平

5、:根据沿线海拔情况,1000m以下,悬垂串和跳线串采用8片,耐张串采用9片。(9)绝缘子及金具串型:悬垂串采用70kN级单、双联。耐张串采用70kN级双联、70kN级单联(龙门档)。跳线串采用70kN级单、双联。(10)导、地线换位:导、地线均不换位。(11)导线排列方式:导线采用三角形排列方式。(12)铁塔:铁塔采用呈三角排列的猫头塔和羊角塔。全线预估共用杆塔21基(承力塔7基,占33%,直线塔14基,占67%)。(13)基础:全线拟采用现浇斜柱式基础,铁塔与基础的连接采用地脚螺栓的连接方式。施工基面较大的塔位采用长短腿与高低基础相结合的形式,以减少塔位处对环境的破坏。1.5.3 推荐方案主

6、要经济指标见下表表1-1 送电线路主要经济指标表项目指标【项目名称】1线路长度(km)2导线(t/km)3地线(t/km)4绝缘子片/km5金具(t/km)6钢材(t/km)7混凝土(m3/km)8基础钢材(t/km)9接地(t/km)10本体投资11动态投资12光缆总投资3、线路路径方案选择3.1 两端变电站进出线【起点情况、线路情况及导线选择、终点情况的描述】图3-1 站址地形情况110kV变电站:主变为120000kVA,110kV部分为单母线分段接线,最终出线4回,备用2回,已建2回,分别至 变,110kV 变。本期“T”接点至110kV 线路导线截面120mm2改换为240mm2。图

7、3-2 “T”接塔现状图3.2 路径方案拟定原则(1)根据电力系统规划要求,综合考虑施工、运行、交通条件和线路长度等因素,进行多方案比较,使线路走向安全可靠,经济合理。(2)尽量靠近现有国道、省道、县道及乡村公路,改善线路交通条件。(3)尽量靠近航空线附近寻找线路路径。(4)尽量避让险恶地形、洪水淹没区及不良地质地段。(5)尽量避开森林密集区、水源林区、珍稀树种地区,减少森林砍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6)避让军事设施、开采的矿产及石场、油库及重要通信设施。(7)尽量避让严重覆冰地段,以提高线路可靠性。(8)尽量避免跨越民房。(9)综合协调本线路路径与沿线已建线路(包括规划路径)及其他设施的矛盾

8、。3.3路径方案说明根据沿线踏勘及收资情况,结合两端变电站位置、线路经过地区地形、交通、障碍物等情况,本工程路径拟定了东、西两个方案做比较,推荐方案为东方案。线路起于【地名】,“T”接点至【地名】线路,总长度约 km,总体呈东南走向。线路路径叙述如下:东方案:线路从升压站出线后直接跨过 路,向在坝子内农田走,跨越 ,最终绕开民房到T接塔,海拔近510m,相对高差达50m内。该方案线路长度约 km。西方案:线路从升压站出线后沿 路绿化带走,跨越 河,最终绕开民房到T接塔,海拔近510m,相对高差50m内。该方案线路长度约 km。因此该方案需用较多的钢管杆,造价较高详见路径平面示意图。3.4路径方

9、案比较路径方案比较见表3-1。表3-1 路径方案比较表序号方案内容西方案(推荐方案)东方案(比较方案)1线路长度(km)77.42曲折系数1.271.353 海拔高程(m)480-550480-5504地形概述丘陵占100%,地形较好,进线困难。丘陵占100%,地形较好,进线相对容易。5地质情况线路沿线地貌分为丘陵地貌。岩溶地貌分布广泛。不良地质作用主要为软弱夹层、滑坡、蹦塌等。同西方案6地震烈度VIII度同西方案7交通情况交通条件较好。位于农田内交通条件稍差,其余较好8重要的交叉跨越35kV线路2次、10kV线路3次、二级路2次、河流1次、通信线3条。110kV线路1次、35kV线路1次、1

10、0kV线路4次、二级路2次、河流1次、通信线3条。9对规划影响对规划无影响。同西方案10森林分布情况该方案未经过森林 ,耕地地1公里,耕地地5公里,香蕉地4公里11沿线矿产及设施情况沿线无矿产沿线无矿产12通信保护对电信线路无危险和干扰影响对电信线路无危险和干扰影响13气象条件1级气象区(C=5mm、V=25m/s)I级气象区(C=5mm、V=25m/s)14优点(1)线路长度比东方案短0.4km;(2)交通更便利。(1)造价较低。 15缺点(1)由于沿路边走,只能使用钢管杆,造价较高。(1)线路长度比西方案长0.4km;(2)占用耕地协调难度大;15政府意见同意同意17设计推荐意见不推荐推荐

11、比较结论:两方案总体上在交通、地形条件上都较好,东方案线路长度比西方案长0.4km,经过农田,所以总体投资上优于西方案。两方案交叉跨越差不多,西方案有利于线路施工协调及长期运行安全,但沿公路绿化带走只限于使用钢管杆,故造价将高于东方案较多,所以设计推荐东方案作为本阶段的推荐方案。3.5 推荐路径方案描述3.5.1沿线地形及地质情况本工程在【地名】地区,【该地区地理情况描述】。本工程区碳酸盐岩分布广泛,侵蚀和溶蚀作用是该地区地貌形成的主要营力。近代和现代的侵蚀作用以河流迅速下切、溯源侵蚀为主要特征,因而高原面受到强烈破坏残存无几。侵蚀作用则受新构造运动间隙性上升的影响,表现为多期性、呈现出复杂多

12、变岩溶地貌景观。根据成因与形态相结合的原则,该区域地貌分为构造侵蚀地貌,岩溶地貌,溶蚀构造地貌等类型。3.5.2 地层岩性该段线路地层岩性主要为三叠系砂岩、页岩;二叠系玄武岩;局部为三叠系灰岩、白云岩,夹角砾状白云岩。覆盖层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坡残积、坡洪积成因,以黏性土、碎石、角砾等为主,局部为砾石、块石。多分布于山麓斜坡地带,黏性土一般呈硬塑状态,碎石土多为松散稍密状。覆盖层厚度一般1.06.0m不等。基岩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多破碎呈碎石状、块石状,完整性差,强风化。3.5.3 地质构造及地震1. 地质构造简介【项目名称】属滇西横断系切割山地峡谷区南段的深切割中、低山地形地貌。主要由两大类地

13、貌类型构成,即中下游区为浅深切割构造剥蚀低中山残丘地形地貌,多分布表层风化剥蚀破碎的石灰岩,分布有溶洞、暗河、漏斗、泉水等。电站工程附近,山高坡陡,河深谷窄,河床下切侵蚀强烈,多呈V型河谷2.地震基本烈度与地震动参数【详细的地震信息】3.5.4 地下水根据线路路径沿线地下水的贮存条件和特点,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碳酸盐岩岩溶水、裂隙水及孔隙水。碳酸盐岩分布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岩溶水,受岩溶发育规律控制,具有水量分布不均、蕴藏丰富、水位埋藏较深和分布规律不易掌握的特点。在基坑开挖深度内很难见到,可不考虑碳酸盐岩岩溶水对线路杆塔基础的影响。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基岩节理裂隙中,受大气降水及上覆松散堆积物中孔

14、隙水补给,沿各类节理所组成的裂隙网络运动,向附近冲沟、山间盆地排泄。埋藏较深,在基坑开挖深度内很难见到,可不考虑基岩裂隙水对线路杆塔基础的影响。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具有埋藏浅、随季节性变化大等特点。山麓斜坡地带常以泉水形式出露,一般流量较小,水量有限,位置与含水层的分布有关。对杆塔基础的影响,视具体情况而定。3.5.5 矿产及砂石料1. 矿产经向【地名】县国土资源局矿产股了解,新建线路未压覆已经探明具有开采价值或者正在开采的矿产资源。2. 砂石料经沿线踏勘及调查,该线路上无砂料厂。3.5.6 不良地质现象沿线不良地质作用,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

15、地下水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发育的不良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岩溶、高陡边坡、冲沟、采矿区、软弱夹层、滑坡、蹦塌等。1)岩溶岩溶为线路沿线最主要的不良地质作用。在碳酸盐岩分布区广泛发育,主要表现形式有溶沟、溶槽、石芽、溶蚀漏斗、溶洞、落水洞等。对于溶沟、石芽发育地段,杆塔基础应考虑岩土组合地基的不均匀性。另外,高耸、尖锐的岩溶孤峰,其周围边坡陡峻,不宜设置塔位,应尽量避让。线路所经地段未发现发育有地下大型连通式、影响杆塔稳定的溶洞、溶蚀漏斗等。2)浅表层滑坡局部地形陡峭,岩性软弱,岩体破碎,覆盖层深厚、松散,在自重应力作用下,岩土体发生滑塌,形成浅表层滑坡。但其发育规模有限,对线路路径方案不构成颠覆性威

16、胁,杆塔位宜进行避让或跨越。3)高陡边坡一般情况下,在中山地貌分布的部分地段,高陡边坡较多,不利于杆塔位的设置。对高陡边坡,宜采取避让措施,路径尽量考虑选择山脊、山顶、台地穿越,然受陡峻地形的控制,部分塔位仍不得不设置在陡坡上,视其塔位具体岩石的坚硬程度及岩体的完整程度,可采取桩基础等岩土工程措施进行处理。本线路沿线无高陡边坡。4)冲沟冲沟一般发育在岩性软弱、覆盖层厚、地表植被欠发育,易受雨水冲刷的地段。在雨水的冲刷下,地表形成了多条中小型冲沟。杆塔位应注意避让、跨越或者采取有效的工程处理措施,可保证杆塔的稳定。本线路地处坝区农田内,冲沟不对线路路径方案够成威胁。5)采矿区通过现场勘察及对【地

17、名】县国土资源局矿管股的收资情况看,本线路沿线无采矿区。表3-2 岩土物理力学指标表岩土名称重度(kN/m3)粘聚力C(kPa)内摩擦力 ()承载力特征值fak (kPa)砂岩、 砾岩全强风化19.022.0/2030250350中等风化20.022.0/3040500600泥岩全强风化18.020.0/1525190250中等风化20.022.0/2030250300灰岩强风化20.022.0/2030300350中等风化21.023.0/3040500700粘性土硬塑坚硬状态17.019.030401416180200粘性土可塑状态16.018.020301014140160粘性土软塑状态

18、16.017.01825575070淤泥流塑状态15.016.012153530503.5.7 沿线植被分布情况本线路沿线多为农田,作物主要以香蕉为主。沿线植被情况见图3-3所示。图3-3 沿线植被情况3.5.8 沿线交通条件本线路可利用的公路有 线(某地-某地)、城区道路(路名),沿线交通情况较好。3.5.9 交叉跨越情况110kV线路1次、35kV线路1次、10kV线路4次、二级路2次、河流1次、通信线3条。3.5.10 路径原则协议线路路径方案已向沿线规划、林业、国土、政府等部门收资并同意路径走向。县政府书面路径协议已办理。4、设计气象条件4.1 遵循标准根据国家标准110kV750kV

19、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确定本线路工程设计基本冰厚和基本风速均按10m高30年一遇考虑。4.2 导线覆冰4.2.1 覆冰成因本工程线路所经地区位于滇西南地区,导线覆冰现象主要由入侵云南东部和东北部的冷空气造成。冷空气从云南东部和东北部入侵云南境内,沿途受山脉重重阻挡,到达线路区域时一般已经大大减弱,但当遇强冷空气时,冷空气不断得到补充,即能推进到线路区域,与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造成降雪天气,并在本工程区域海拔较高山区地区形成导线覆冰。根据调查资料、气象站观测资料及覆冰成因分析,线路区域导线覆冰性质主要以湿雪为主的雪、雾凇混合冻结。4.2.2 覆冰调查概况本次覆冰调查,主要对线路所经地区的电力公

20、司、气象局、县志办等单位进行收资调查,对沿线乡镇居民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都一样,无覆冰。4.2.3 区域内已建线路设计及运行情况通过对【该地区已建并运行1年以上的线路名称】的调查,未发生过冰、风灾害事故。已建线路的设计及运行情况见表4-1。表4-1序号线路名称海拔高程(m)覆冰厚度(mm)设计风速(m/s)设计完成或投运时间运行情况12000年1月未发生过冰、风灾害事故22007年12月未发生过冰、风灾害事故32000年1月未发生过冰、风灾害事故42000年1月未发生过冰、风灾害事故4.2.4 设计冰厚的取值【工程名称】工程本阶段拟定了二个路径方案,分别为东方案(推荐方案)和西方案(比较方案)

21、。根据本工程线路沿线覆冰调查资料,重点参考线路附近已建线路的设计冰厚及其运行情况,并结合线路所经地区形成覆冰的条件、地形条件、水汽来源、地理环境及海拔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本工程线路冰区划分如下设计冰厚按5mm设计。4.3 设计风速4.3.1 气象站概况及代表性分析本工程线路区域附近【地名】县和【地名】县两个气象站,沿线各气象站基本情况见表4-2。沿线气象站基本情况表表4-2站 名东 经北 纬观测场海拔高程(m)【地名】99231120【地名】23459904.3.2 气象站设计风速根据沿线气象站多年最大风速资料,经时距和高度订正后,统一换算为离地10m高10min平均风速系列,采用极值I型进行

22、频率计算,得到离地10m高30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风速,计算结果见表4-3。沿线各气象站设计风速成果表表4-3 气象站10m高30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风速(m/s)【地名】21.2【地名】25.5由于沿线各气象站均位于县城附近,受人类活动影响大,而线路路径均位于海拔较高的山上。因此,气象站最大风速资料仅供分析参考,不宜直接采用。4.3.3 风压反算设计风速由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查算得线路区域30年一遇基本风压,并推算得出该区域离地10m高30年一遇设计风速,计算成果见表4-4。利用风压计算沿线地区设计风速成果表表4-4 气象站10m高30年一遇设计风速(m/s)

23、【地名】22.6【地名】27.04.3.4 大风调查概况【地名】县县志记载:通常西北风,8级大风日数年平均4天,有时会出现8级以上大风。一般规律是:春季多偏西大风,并拌有冰雹、雷电出现,山区、半山区由于地形影响,常出现旋涡风,虽强度大,但出现时间短,范围小,危害较小;夏季受热带低气压或台风外围影响,多东北大风,对农作物危害较大,使玉米、水稻倒伏。根据沿线大风调查以及大风史料,初步分析,坝区地带最大风力在九十级之间,相应风速为21.827m/s。4.3.5 设计基本风速根据本工程线路附近地区气象站设计风速、地区风压等值线图反算的风速成果、沿线大风调查及地方大风史料,重点参考沿线已建送电线路设计风

24、速的取值及运行情况,并考虑到本工程线路大多位于开阔山头上,而气象站建在城区附近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本线路工程离地10m高30年一遇设计基本风速取25m/s,但部分风口、垭口等地段需加强抗风措施;线路从升压站出线后大档距跨越红河,根据规范要求,大跨越线路需适当提高设计基本风速以提高线路的抗风能力,因此,确定跨越【地名】段离地10m高30年一遇设计基本风速取27m/s。4.4 气象特征值4.4.1 沿线各气象站多年气象特征值见表4-5。沿线各气象站多年气象特征值统计表表4-5项 目【地名】【地名】气 压平均气压( hPa )气 温平均气温( )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最冷月的平均气温(

25、 )湿 度平均相对湿度( % )7881平均水汽压( hPa)170176风 速平均风速( m/s )911主导风向及频率NW,7.52%SSW,9.5%降雨量平均降雨量( mm )11151358最大日降雨量( mm )1188(1982.6.13)989(2000.5.18)雷 暴年平均雷暴日数( d )69.371.8年最多雷暴日数( d )9993其 它年平均晴天日数(d)35.617.7年平均阴天日数(d)111.9128.1年平均雨日(d)年平均雾日(d)72.3101年平均大风日数(d)4.12.8年平均冰雹日数(d)0.751.44.4.2 大风同时气温本线路工程大风同时气温采

26、用沿线气象站多年最大风速发生月的月平均气温,统计结果见表4-6。大风同时气温表表4-6站名最大风速(m/s)相应年月相应月平均气温()4.5 水文4.5.1河流概况【线路经过区域中所流经的河流情况】。4.5.2水文条件【简要描述该地区的水文情况】4.6 设计气象条件本阶段所推荐的设计气象条件及组合见表4-7。设计气象条件一览表表4-7气 象 条 件气 象 区轻冰区2大气温度最 高+40最 低-5覆 冰-5最 大 风+10安 装0雷电过电压+15操作过电压年平均气温+15风速m/s基 本 风27覆 冰-5安 装10雷电过电压10操作过电压15覆冰厚度(mm)5冰的密度(g/cm3)0.9年平均雷

27、暴日71.85、机电部分5.1导、地线选型及其防振5.1.1 导线选型 根据系统提资,本工程每相导线截面积为120mm2。导线按国家标准GB/T 1179-2008选择,该标准在同样标准截面下,其铝钢比不同,机械性能、单位长度和重量各异。我省目前设计的110kV线路,对标称截面为120mm的导线,在5mm覆冰段,一般在JL/G1A -120/20、 JL/G1A-120/25中进行比较选取。由于受山区地形及气象等因素的限制,JL/G1A-120/20在我省设计的线路工程中较少使用,而JL/G1A-120/25导线在我省各地区各电压等级线路中均被普遍使用,具有长期的运行经验,且运行反映良好。5.

28、1.2 地线选型根据系统提资,本工程采用双地线架设,一根两根均为24芯OPGW-50架空地线复合光缆;另一根为LBGJ-50-20AC铝包钢绞线, 由于OPGW光缆的结构性能因厂家的不同而各有不同,现阶段暂推荐与LBGJ-50-20AC型铝包钢绞线相匹配的24芯OPGW-50光缆,具体型号及参数待下阶段工作再进一步论述。导、地线机械物理特性见下表:表5-1 导、地线机械物理特性表导线型号项目JL/G1A-120/25-12/7LBGJ-50-20AC结 构根数/直径铝7/4.72钢7/4.727/3.0计算截面(mm2)铝12.4812.37钢24.2537.11总计146.7349.48外径

29、(mm)15.79计算重量(kg/km)525.7329.3拉断力(N)47.9659670弹性模量(10MPa)770014720线膨胀系数(1/0C)1.89E-51.3E-5200C直流电阻(/km)0.23461.7315.1.3 导、地线防振措施导线、地线的振动容易引起金属疲劳而发生断股,振动的烈度与气流的稳定性和档距大小有关。山区送电线路,由于地形起伏、地面粗糙度较大,稳定气流不易产生,运行经验证明,过去使用的防振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根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定(GB 50545-2010)的规定,本工程导、地线的平均运行应力控制在不超过其瞬时破坏应力的25,一般档距

30、采用各档安装防振锤的措施,对档距、高差较大采用悬垂双串的杆塔,除采用防振锤保护外,还在悬垂线夹处加装预绞丝护线条进行加强,防止导线因振动发生的断股和磨损。5.2 绝缘配合5.2.1 污区划分本工程所经地段,没有工矿污染企业,污染较轻。根据实际调查和云南省电瓷外绝缘污秽等级划分图,本工程线路的污区划分主要为级。又根据电气设备装备技术原则,线路按级污秽区设计,级污区爬电比距取2.15cm/kV。5.2.2 绝缘子型式根据导线张力计算,本工程耐张串选用70N级绝缘子,悬垂串选用70级绝缘子,跳线串选用70kN绝缘子可满足要求。根据云南的实际情况及我省多条110kV运行经验, 玻璃绝缘子具有爬距大、耐

31、腐蚀及零值自爆的特点,运行情况良好,本工程推荐采用玻璃绝缘子。机械电气特性如下表:表5-2 绝缘子技术特性参数表型号高度(mm)盘径(mm)爬距(mm)连接型式标记雷电全波冲击耐受电压(kV)不小于工频干闪(kV)工频湿闪(kV)工频击穿(kV)额定机电破坏负荷 (KN) 重量 (kg)U70B146255320161307040130704.05.2.3 绝缘子片数本线路最高海拔为1400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定(GB 50545-2010)的规定,采用爬电比距法计算绝缘子片数,并依据海拔修正公式,按下式计算:nH=*U*e0.1215m1(H-1)/Ke*L01式中:nH高

32、海拔绝缘子片数 爬电比距(cm/kV) U系统标称电压(kV) m1盐密特征指数 H海拔高度(km) Ke绝缘子爬电距离有效系数 L01单片悬式绝缘子几何爬电距离(cm/kV)按上式计算,绝缘子串片数取值见下表:表5-3 海拔高度(m)悬垂串(片)跳线串(片)耐张串(片)1000以下889按照7片子计算的泄漏比距为2.33/kV,满足级污区单位泄漏距离的要求。5.2.4 空气间隙值根据本工程的额定电压和沿线海拔高度,按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定(GB 50545-2010)中的方法进行修正确定本工程的基本空气间隙如下表:表5-4 海拔高度(m)工频电压间隙(m)操作过电压间隙(m

33、)雷电过电压间隙(m)带电检修间隙(m)1500以下0.260.791.21.4带电作业时,对操作人员需停留的工作部位,还应考虑人体活动范围0.5m。括号内数值为双回路间隙值。5.3防雷与接地 根据沿线气象站的记录资料,线路经过地区年平均雷电日数为71.8,为重雷区。为了尽量减少雷击跳闸,全线采用双避雷线架设,避雷线对边导线保护角控制在15度以下。 全线杆塔地线采取逐基接地,接地装置在一般地区用水平放射型接地体,水田及居民区用闭合环形接地装置。接地引下线采用12圆钢及扁钢,接地体用48根10圆钢敷设,接地体埋设深度耕地为0.8m,非耕地为0.6m。对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塔位,接地装置采用降阻剂,尽

34、量降低接地电阻,以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 根据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1997)的规定,杆塔接地装置在雷季干燥时,不连地线的工频接地电阻值,不应超过下表的数值。表5-5 工频接地电阻表土壤电阻率()100及以下100以上至500500以上至10001000以上至20002000以上工频接地电阻值()10152025305.4 绝缘子串和金具5.4.1 绝缘子串组合型式根据本工程的冰区、档距、高差及导线张力等特点,绝缘子串的组合如下:悬垂串:18U70(用于一般档); 28U70(用于重要交叉跨越档和大荷载杆塔);耐张串:19U7B(用于龙门架和一般档); 29U70B(于重要交叉跨

35、越和大荷载杆塔);跳线串:18U70B(用于一般塔) 2816U70B(用于塔身较宽塔)5.4.2 金具本工程金具均采用国家标准电力金具,按规程规定,其强度在最大使用荷载情况安全系数不小于2.5,断线、断联、验算情况不小于1.5。主要金具配置如下表。表5-6 主要金具配置表 适用型号金具名称JL/G1A-120/25LBGJ-50-20AC悬垂线夹单串 XCS-5双串 XCS-6XGU-2耐张线夹NY-120/25NY-50BG接续金具JYD-240/30JY-50BG防振锤FD-4FG-505.5导线换位本工程线路全长不超过 km,导线无需换位。6、铁塔和基础6.1 铁塔6.1.1 遵循的规

36、范、规程和规定110kV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 5154-2002);输电线路铁塔制图和构造规定(DL/T 5442-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2006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其他有关规程、规范、技术规定和参考资料。6.1.2 铁塔型式选择本工程起于【地名】,“T”接在【地名】线路上,单回路架设,线路全长约 m。设计气象条件按5mm覆冰,27m/s风速设计。通过对比云南省内已投入运行的220kV及110kV

37、送电线路工程中所采用的塔型,结合工程特点,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本工程塔型拟全部采用自立式铁塔,所有铁塔均按全方位长短腿设计,配合高低基础使用,可以更为科学灵活地适应塔位地形变化和高差变化,减少施工的土石方量,最大程度地避免对自然地貌及植被的破坏,从而更有利于保证塔基的稳定和环境保护。本工程拟采用塔型共6种,塔型代号为ZM181、ZM182、JY181、JY182、DY181等,全部铁塔导线均为三角形排列方式。 本工程根据现场踏勘及室内预排杆塔位情况,拟采用铁塔共21基:直线塔14基,占67%,耐张塔7基,占33%。6.1.3 材料及防卸防腐(1)铁塔全部为螺栓连接结构,所用钢材为Q235B及Q

38、345B钢,其质量标准应分别符合碳素结构钢(GB/T 7002006)、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2008)、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条钢技术条件(GB 142921993)的要求。(2)连接螺栓M16为4.8级,M20为6.8级,M24为6.8级,其质量标准应符合紧固件机械性能(GB3098.1GB3098.22000)的要求,均为粗制螺栓。(3)所有铁塔构件、螺栓(含防松罩、防卸螺栓)、垫片、垫圈均需热浸镀锌防腐。对运输、施工过程中擦伤部位需按验收规定处理。(4)铁塔最短腿基础顶面以上9.0m范围内的螺栓均采用防卸螺栓,当9.0m处遇有接头包钢或有横隔面时,接头包钢、横隔面

39、上的塔材均采用防卸螺栓。防卸螺栓要求防卸性能良好、质量上乘、经过有关部门的技术鉴定、并有一定的施工、运行维护经验。其余单帽螺栓采取防松罩防松措施。防卸螺栓级别与其设计图纸中表明的螺栓级别一致。6.2基础6.2.1 遵循的规范、规程和规定110kV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L/T 5219200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其他有关规程、规范、技术规定和参考资料。6.2.2 地质概况【本地区的地质情况描述,必须有根据

40、的描述】根据有关规程规定,本工程铁塔和基础勿需做抗震验算。6.2.3 基础型式选择根据本工程沿线地质和水文实际状况,综合比较各常用基础型式的优缺点,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因地制宜的原则,本工程决定全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斜柱式基础。1、斜柱式基础该型基础其特点是基础主柱坡度与塔腿主材坡度一致,基础的轴力直接沿主柱轴线传至基底中心,可有效减小由水平力对主柱、底板产生的弯矩,使地基应力分布较均匀,受力更合理,从而缩小基础的外型尺寸,减少主柱和底板的配筋,降低材料消耗量。与直柱式钢筋混凝土基础相比,在相同条件下,每基基础可节约混凝土约15%,钢材约25%。该型基础对节约工程投资具有重要的意

41、义。该型基础在施工可开挖成型的情况下,可以以坑壁代替底板侧向模板,使基础底板嵌入原状土中,从而减少了土石方量,利用了原状土的凝聚力和内摩擦角,提高了基础承载能力,也减少了对地表的破坏,保护了塔基环境。该型基础适用条件广泛,是本工程主要采用的型式之一。6.2.4 铁塔与基础的连接方式:铁塔与基础的连接方式采用地脚螺栓与基础连接。6.2.5 基础防护采用塔脚板与地脚螺栓连接的铁塔基础需设置C10素混凝土保护帽。所有埋入土中的铁构件,除需热浸镀锌外,还要辅以涂刷环氧锌黄底漆和沥青面漆防腐。6.2.6 基础材料基础用钢筋为HPB235、HRB335,插入角钢为Q345B钢,地脚螺栓为35#钢,质量标准

42、应分别符合碳素结构钢(GB/T 7002006),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2008)、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的要求。基础用混凝土强度等级C10和C20,其质量标准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中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6.2.7 塔基环境保护根据国家环保要求,本线路在通过林区时,设计已不再考虑砍伐线路运行通道,而是采用高塔跨越的方式,仅砍伐局部不能跨越和塔位附近的树木。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塔基场地平整、开挖基坑、会引起自然地表的破坏,造成土壤疏松,原有的植被和蓄水保土作用遭到破坏,使塔四周环境失去原有状态,引发水土流失。因此,工程建设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防治和预防水土流失措施,减少因工程建设所带来的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1)为了保持自然地形、地貌。铁塔应最大限度地适应现场变化地形的需要,使塔基避免大开挖,维持山坡原有的地形、地貌。2)基坑开挖应尽可能减少开挖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