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表格式教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49335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8.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表格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表格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表格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表格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表格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表格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表格式教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表格式教案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时间: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流程 创新设计 第一课时 一、明确学习目的。 1、默看导读,明确要求 2、导入课题。 3、简介背景。 二、初读课文,思考: 1、自读课文,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

2、么事?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自学生字词,有不会的地方查字典。1、读准字音。2、记清字形。3、理解词语。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被捕前部分。 1、轻声读这一部分: 2、讨论:“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 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 二、学习被捕时部分。 1、说说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李大钊被捕经过的。 2、思考: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3、? 3、小结 三、学习被捕后部分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 2、思考讨论:“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子的?他说明了什么?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四、巩固练习。1、说说每一部分都讲了哪些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四部分。轻声读。语言练习。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三段

4、与开头有和关系? 二、总结课文。 1、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时的表现是怎样的? 2、通过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a)对亲人充满慈爱。b)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c)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3、读完课文,你受到哪些教育?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完成未完成的事业,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三、巩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局势严重 工作紧张 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不慌不忙 保持严峻 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教学反思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11灯 光 教学时间: 1、学习本课生字

5、新词。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加珍惜。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搜集关于革命先烈的动人故事 教学流程 创新设计 一、导语: 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精读

6、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相讨论。 、学生质疑: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学生质疑: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4、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2 五、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一部分内容。 11、灯 光 板书设计 广场 灯光 一声赞叹 幸福生活 阵地 火光 憧憬未来 生命换取 教学反思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7、 12.为人民服务 教学时间: 1、学会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彻底、司马迁、鸿毛、兴旺、目标、炊事员、送葬、哀思。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这类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教学流程 创新设计 一、板书课题,简介背景。 二、朗读课文,以读悟情。 、教师范读,请学生注意朗读的技巧。 、小组内读,各小组可自由采取自己喜欢的形式,但是要求每一个人都参与进去,都有锻炼的机会。 、指名

8、读,检验评价。 三、小组讨论,自学质疑。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同学们自愿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最本篇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各小组将问题汇总。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着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在这句话中,“完全、彻底”两词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怎样理解?司马迁是谁? 3、“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个“目标”是什么? 4、毛主席借追悼会发表演讲,讲了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四、抓住问题,深入理解。 1、划分层次,理清脉络。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什么?

9、师生通过讨论,拟出层次提纲: 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死的意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2、逐层分析,深入理解。 这一层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请同学们划出表示中心的句子。 这一层引用司马迁的话来说明生命的价值,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3 指出为人民服务就要正视缺点,改正错误。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这段是整个演讲词的总结语,再次号召人民要团结起来,抱成一个整体。 五、再读成诵,以情激情。 让学生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给组内同学听。 12、为

10、人民服务 宗 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死的意义:重于泰山 为人民服务 板书设计 轻于鸿毛 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教学反思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13 一夜的工作 教学时间: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辞辛劳忘我工作的高尚品质和简朴的生活作风。2、体会课文透露出对周总理崇敬爱戴的思想感情;学习课文用词确切,说话得体,记叙真实生动感人。3、学会生字、新词,体会课后第三题三个重点句的意思,用“简单、简朴”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具体分析,进而感受到

11、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忘我工作的高尚品质 教学流程 创新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师谈话,揭示课题。 二、播放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周总理这一夜的工作怎么样?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一个重要句子来回答。 三、根据思考线路加深理解。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周总理这一夜的工作,可用文中哪句话来概括? 3再细细读读课文,想想总理工作劳苦表现在什么地方?生活简朴又表现在什么地方? 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生各自细读课文,思考上述问题。 2、重点细读“工作劳苦”方面的内容。 3、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反映了总理工作劳苦? 4、周总理工作劳苦,你还从什么地方也可以

12、看出来? 六、作业:1、抄写文中新词、生字二遍。2、摘录课文中写总理工作劳苦方面的句子。 4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一句话概括文章中心 2、周总理工作劳苦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深究总理生活简朴方面的内容。 1、过渡:是的,他辛辛苦苦通夜末眠整整工作了一夜了,然而他在生活上又享受到了什么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总理生活简朴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3、还从课文的什么地方找到了这种明显对比的内容? 6、总结我们了解了总理他不论从工作量上来看,还是从生活简朴上来看,都不像一个国家总理的,你们看到外国总统吗? 7、周总理就是这样把自己的一切奉献了党和人民,作者目睹了这一夜的工作,他在回

13、来的路上又是怎样的呢? 三、深究课文结尾一段。 1、齐读。 2、问:读这一段话时应读出怎样的语气来? 3、有感情地朗读。(个别、齐读、轮读) 4、写总理的一夜工作,为什么要写“我”的感受呢?这段可删去吗?为什么? 5、课文不写第一节可以吗?为什么? 6、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总结全文。 1、教师总结. 2、学生畅谈学后之感。 工作劳苦 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 每天都是这样工作的 一夜的工作 享受少 吃:一杯绿茶 一小碟花生米 板书设计 生活简朴 用:一张 一盏 两把 住:高大 陈设简单 教学反思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三 教学时间: 1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际能

14、力,同时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感受习作的快乐。 3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 组织学生收集以“理想”为主题的名言警句等,帮助其积淀文化底蕴 5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交际情境 1故事感染激发。郝副营长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理想火种,点燃着郝副营长勇往直前的心。我们没有理由不说,郝副营长的理想是崇高的。 2激发交流愿望。a

15、交流关于理想的名言。b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慕已久的理想,你有什么理想呢? 二、提升交际能力。 1自我倾诉,组织语言。说说看,你的理想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理想的种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准备怎样做,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 2指名交流,了解情况。 3师生交流,学习技巧。a 教师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自己儿时的理想,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如何有中心、有条理的讲述的。b 学生倾听、评价教师的发言。听:做到全神贯注,用神态做出反应。想: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说:在理解、尊重对方的基础上积极应对,与教师交流。 4生生交流,运用技巧。a 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对个别在组内交流有困

16、难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或同桌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b 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C 推荐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全班互动交流。 1指名倾诉自己的理想。 2师生倾听、评价。 小结:今天,我们倾诉了自己的理想。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这颗理想的火种化成我们人生成长的精神翅膀,让它伴随我们飞向生命的每一天。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大家畅谈理想,发言各有见地,颇为精彩。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同学们敞开心扉,让自己心中的理想流淌于笔端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我的理

17、想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习作评改。 1自改自评。a 教师出示下水文,留下修改的痕迹。说一说:老师修改了什么?老师是怎么修改的?b 细读自己的习作,修改写错的字、用错的词,写得不通顺或不完整的句子、加错的标点等。c 用符号划出自己认为闪光的地方,并向全班展示读,其它同学倾听、评价。 2互评互改。a 交换作文:用赞赏的符号划出你欣赏的词句,并评评好在哪儿,为什么好?你认为他的作文哪一部分还不够清楚、不够具体,提出中肯的建议。b 再读作6 创新设计 文,全面检查与润色。

18、 3全班交流。a 指名朗读作文。b 师生评议。 五、誊抄作文,汇编成册。 今天,我们用笔播种了希望。每个同学的理想都是一粒种子、一个渴望。这次习作我们就以“种子”为序,将大家的习作汇编成册。拜读它们,我们仿佛在触摸着一颗颗萌动着的心。祝愿大家的理想能够早日变为现实。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回顾拓展三 教学时间: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 2积累革命诗歌。 3推荐好书,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教学流程 创新设计 一、回顾“词语盘点”。 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积累本组词语,进行听写或抄写。 二、交流平台。 1读一读对

19、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在交流什么? 2再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体会“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 3课外阅读中,你留意到哪些文章也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读给大家听。 4把有这个特点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三、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革命战争时期,许多爱国志士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与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之情。阅读这些诗歌,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会在作者精炼的语言中看到他们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2朗读囚歌,读懂主要内容。a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b 交流: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3背诵囚歌。 4课外再搜集一首革命诗词,练习朗读、背诵。 四、课外书屋。 1阅读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目。 2

20、课外找其中一两本读一读。 3召开“缅怀先烈、继承遗志”读书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7 课题 教学目标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时间: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创新设计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

21、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下面我们就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世界。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说一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样的,在文中空白处写一写。 3结合具体的语句汇报。 4找生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请同学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评价,并提建议。再自由读这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可怜。 5指名朗读。 6

22、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 第二课时 一、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 1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 3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 二、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提出问题。 2品读: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三、感情朗读,体会“

23、幸福” 1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使她感到幸福,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画出来。 2学生汇报 找生朗读,感受女孩虚幻的幸福。 8 4选择你认为女孩看到会感觉最幸福的部分,练习朗读,把它的美丽与美好读出来。 四、感情朗读,体会现实。 1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现实的残酷,女孩命运的悲惨。 3比较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段。 五、总结写法与读法。 1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我们与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走进这个童话世界的。 2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 六、拓展延伸。 1读完这个感人的童

24、话,我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说。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15 凡卡 教学时间: 1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25、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按要求自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画出文中出现的人名及人物的身份。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记出来。准备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读准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 按写信过程将课文分成三段。 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三、感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1快速默读课文,从凡卡的信里找出哪些段落是写他的学徒生活的。 2轻声读第815自然段,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画一画有关的词句。 9 卖火柴的小女孩 美好的幻觉 残酷的现实 运悲惨 教学目标

26、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创新设计 3结合词句,汇报交流。 4自由读,说说你从感叹号和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如: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还可能怎样请求爷爷? 5练习把凡卡的悲惨的生活和对爷爷倾诉的情绪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6快速浏览第11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 第二课时 一、感受凡卡“美好”的乡村生活。 1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 2快速默读,找到与乡村生活有关的段落,作出标记。 3读一读,说说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有感情朗读45自然段。 5结合具体语段,来说说乡村生活给凡卡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6仔细探究,乡村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的吗? 二

27、、讨论写法的作用。 1加入插叙部分,更加衬托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和他迫切要回到爷爷身边的心情。 2小说除了运用插叙,还采取了哪些方法,使我们如此感动?在文中找到几处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来体会其真实具体,给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自学结尾,体会表达的特点。 1找找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2讨论:凡卡的梦会实现吗,为什么? 4回顾全文,进行总结会。 四、拓展阅读。 建议同学们课外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凡卡 学徒生活悲惨 乡村生活“美好” 渴望得到关爱 心愿无法实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16 鲁滨孙漂流记 教学时间: 1培

28、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10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仔细观察这个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他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 2简介作品,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下面,我们就来快速默读梗概部

29、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 2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 三、浅显探讨小说。 1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四、阅读精彩片段。 1浏览精彩片段,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2快速默读,了解主要内容。 3感悟精神光辉。 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孙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这种精神。 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来说一句话。 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

30、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五、拓展延伸。 1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2摘录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或者写一写读书体会,为班级读书会作好准备。 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板书设计 安全防御。 孤独救助“星期五”。 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 教学反思 课题 创新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汤姆索亚历险记 教学时间: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1、3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11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用较快的速度浏览梗概,说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 2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 三、浅显探讨小说。 1你觉得这部小说值得一读吗,为什么? 2在梗概中,汤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阅读精彩片段。 1快速浏览精彩片段,具体描写的是梗概中的哪部分内容。 2一目十行地阅读,画出文中共出现了几个人物,

32、与梗概相对照,哪些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3在这段历险中,你对汤姆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4说说这个片段中你感觉精彩的地方。引导学生关注表达的特点:如,细节描写传神;语言描写生动;侧面烘托;幽默等。 5摘抄你认为精彩的语段。 五、拓展延伸 1课下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2要求:查找资料,了解作家马克吐温;阅读小说,写一篇心得体会,或摘录精彩句段。 目睹凶杀案 过“海盗生活” 板书设计 鬼屋寻宝 山洞迷路 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反感 教学反思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四 教学时间: 创新设计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能把自己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

33、己的看法。 2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3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并与同学互改习作。 教学流程 创新设计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第一课时 一、打开思路,引出话题。 “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倡的一个概念。国际教育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说:人们再不能一劳永逸获取知识了,而要终身学习如何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说说由这四个字你想到些什么。 12 二、畅所欲言聊话题。 1教师读一则报道14岁少女勇斗歹徒惹争议:该不该见义勇为?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2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北京市教育局主持制定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正式出台,“敢于斗争

34、”在新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被删掉,“见义勇为”也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消失。“主动报告”、“遇有侵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会自救自护”等有效保护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内容则首次出现。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要珍视生命,就要学会生存,学会自我保护。 3小组内交流。交流内容:自己遇到、听到或从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等媒体了解到的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讲了什么,你从中了解到哪些自我的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见解。然后共同讨论: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该如何应对;小组总结后推选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自我保护”座谈会。 1请各组代表到主席台就座;推荐一名主持人与老师共

35、同主持。 2确定座谈会有关要求:发言人须将发布的内容或事情讲清楚。在发言过程中说说自己学到了哪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在座的各位同学可以和发言人共同讨论同一个自我保护故事或方法进行提问。同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各位代表分别发言,每次发言完毕,主持人组织发言人与同学们共同讨论话题,或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4评选“最佳发言人”和“最佳自我保护办法”,并说明评选理由。 5引导大家总结,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如何应对?在家中的自我保护:防火及时关闭电源、煤气灶阀门, 同时打开门窗, 呼唤邻居、行人帮助灭火。家里或近处有电话, 应迅速拔119报警;防水知道家里水源的总开关在哪里, 一旦发生跑水情况,

36、先把总开关关闭。如果拧不动, 要赶快请邻居帮忙。迅速拨打维修电话。防煤气要知道预防煤气中毒的常识和使用炉火和煤气灶的方法。屋里要经常通风换气。防盗一人在家, 把屋门、防盗门从里反锁上, 钥匙放在固定位置等。在外边的自我保护:上学下学尽量走大路, 少走僻静小路最好结伴而行。如遇坏人打劫, 尽快避开, 跑向人多的地方, 同时大声呼救;如发现火灾, 有人溺水等要大声喊人, 不要自己去救火, 不会游泳, 不会救护, 千万不能下水救人;不进网吧,不与网络聊天中认识的陌生人见面或留下联系方式等。 四、总结。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1你最想写的什么事情? 2谁来告诉大

37、家你最难忘的自我保护的故事? 3通过这件事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4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些惊险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能够写得很精彩。 三、回顾写作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写作方13 法:细节描写使人如临其境;生动的语言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心理描写让人了解事情背后的变化;侧面烘托将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使文章条理清楚等。 2谈谈你准备用哪些写作方法。 四、指导学生自由习作。 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 一、评改作文。 1自我修改:写完后,自己通过轻声朗读的方法来进行修改,注意字、词、句和标点等,同时对自己不满意的段落也可以在旁边重新写。 2同学互

38、改:与同桌或自己的好朋友交换,互相用修改符号改一改细节地方,对文章整体可以在后面写一写修改建议或简单的评价。 二、全班评议 1教师选择自己在巡视中发现的典型作文或由学生推荐,作为讲评作文。 2评议的重点:事情是否完整,有条理,记叙得是否具体生动。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是否恰当。哪些部分写得最精彩。 3接受同学们的合理化建议,再次修改完善习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教学目标 回顾拓展四 教学时间: 1引导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二是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 2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从中悟到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积累的读书方法。 3了解几个外国作家的故事,体会他们语言的幽默和

39、巧妙。 教学流程 创新设计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交流平台 一、导语: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比较深入地阅读了外国文学名著,了解了名著中的性格鲜明的人物,今天我们就开一个小型读书交流会,好不好? 二、从四个方面交流: 1交流外国名著及名著中的人物,可以说说读了什么名著,简介名著内容,交流读后感受,可以介绍名著中印象深刻的人物。 2交流读中国名著和外国名著不同的感受。 3交流阅读外国名著和长篇的方法、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困难的方法。 4交流怎样做读书笔记。 日积月累 一、自读文学大师智慧的话语。边读边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二、说说打动自己的句子,并试着说说自己的感悟。 三、背诵句子。 四、

40、交流自己阅读外国作品积累的值得记忆的句子。 五、简要介绍几部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的内容,鼓励学生阅读这些作品。 14 趣味语文 一、读几则小故事,想想趣在哪里? 二、分别就三则小故事交流。 1巧问巧答巧在什么地方?你能把问号和感叹号变成语言吗? 2一个逗号说明了什么? 3文豪和蚊子马克吐温的话巧妙在哪?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

41、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资料。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创新设计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围绕题目质疑。 1板书“美丽”,请同学们谈谈对美丽的理解,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很美丽? 2板书“跨越百年的”,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

42、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指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4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默读课文,解决课初提出的问题: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5再读课文,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资料,认识居里夫人。 1学生交流搜集的居里夫人的资料。 2教师对居里夫人进行简单介绍和补充。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听写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围绕着题目和课文相关问题,探讨这些问题。 二、品读感悟,全班研讨。 关于“美丽”的探讨。 A、巨大贡献

43、是美。 15 B、勇于探索、忘我献身是美。 C、淡泊名利是美。 三、回归整体,提升认识。 1回读全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照应问题: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百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2总结收获,拓展阅读。 说说居里夫人的美丽给以我们的启迪;读读课后“阅读连接”中的资料,课下读一读介绍居里夫人或其他科学家的书,做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执著追求 板书设计 勇于献身 淡泊名利 教学反思 课题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

44、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通过研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教学流程 创新设计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二、初读课文,自定目标。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结合本单元学习重点和课文前的提示,自己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全班交流,确定本节课的共同学习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