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教案第六单元.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49379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教案第六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人教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教案第六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人教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教案第六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人教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教案第六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人教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教案第六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教案第六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教案第六单元.docx(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教案第六单元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 1.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负数、比和比例、方程的基础知识;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能进行整数和小数加、减、乘、除的估算;会使用学过的简便运算,合理、灵活地进行简算;会解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常用计量单位的对象,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简单的改写。 3.掌握所学的几何图形的特征;能够比较熟悉地计算一些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的方法;能用数对,会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掌握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并能应用。 4.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认识,能够画出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根据数据做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会求一些简单事物的可能性,能够解决一些计算平均数的问题。 5.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掌握所学的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的全面性与系统性,查漏补缺。 教学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难点 第1 课时 数的认识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绿色圃1.使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自然数和整数的基础知识。 2.弄清概念间

3、的联系和区别。 教 学 过 程 复备课 1.教师:同学们,谁能说一说小学六年中我们都学过哪些数?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这些数的例子吗?说明每个数的具体含义。 2.教师用课件出示一组数,弥补学生的不足。 如:珠穆朗玛峰高达8844.43m。 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只有-25。 3今年我市空气质量达到良好的天数占全年的。 5这本词典有1722页。 一条围巾的成分:羊毛40%、化纤60%。) 3.把黑板上的数分一分类。 自然数和整数。 1.教师提问:什么样的数是自然数?0表示什么?有没有最小的自然数?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2.教师提问:谁知道我们学习的哪些数是整数? 教师向学生说明: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整数,除

4、了自然数,还学习了一些小于零的整数即负整数,这些负整数到中学要更深入的学习。 3.小组整理数的其他知识。提问:关于数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 a.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 b.你能说出哪些计数单位? c.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d.说一说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各自的含义。 教师说明:整数和小数都是按十进制计数法写出得数,其中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各个计数单位所站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4.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举例说明。 提问:非0自然数有几种常用的分类方法,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非零自然数根据是不是2的倍数,分成偶数和奇数;根据所含因数的个数,分成质数和合

5、数。 回答:什么是奇数、偶数?什么是质数、合数? 通过复习,请你们把自然数和整数的有关知识整理一下。 教学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难点 第 2课时 数的认识 使学生逐步学会整理的方法,不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问题。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自然数和整数的基础知识。 2.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 学 过 程 上一节课我们分析了自然数和整数,今天来我们回忆下数的另一个重要部分。 分数和小数。 1.组织学生分组活动,复习有关分数的知识。 2.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展示整理和复习的结果。 a分数和除法的关系:ab= b复备课 3.通过直观图形,导入对小数意义的整理和复习。出示下面各图形,要求

6、学生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图中阴影部。 4.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什么样的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小数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什么是循环小数?循环小数可以怎样写?小数是不是都小于1? 5.组织各小组对上面提出的问题发表看法,教师板书如下: 6.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关系?小数点移动位置,小数的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 分别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 板书:0.1=0.10=0.100= 110100= 101001000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关系? 做一做,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出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材7475

7、页练习十四第2、3、7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教师巡视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指导。 通过复习,请你们把分数和小数的有关知识整理一下并在小组中交流。 教学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难点 第 3 课时 数的认识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1.使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百分数的基础知识。 2.弄清数的认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 学 过 程 今天是数的认识的最后一节课,主要归纳一下有关百分数的知识。 百分数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板书: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 提问:我们已整理、复习了有关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谁能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几?

8、还有百分之几没有完成? 结合刚才的回答,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一节课的任务已经完成了80%”也可以说“已经完成了4”,我们能不能因此就说百分数和分数的意义完全相同呢? 5请同学们议一议: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百分数常用%来表示。百分数只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不表示具体的数量,百分数与分数的意义不完全相同。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教材73页“做一做”。 学生分小组交流,代表汇报。 通过复习,请你们把数的认识的有关知识整理一下并在小组中交流。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复备课 教学课题 教 学 目 标 第 4 课时 数的运算 1.

9、归纳整理整数、小数、分数计算法则的异同点,进一步总结计算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及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2.培养学生运用法则熟练计算的能力和对学过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比较异同、形成知识结构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本质。 1.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教学重难点 2.对四则运算法则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教 学 过 程 复备课 创设情境。 出示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 如下所示: 同学们折了37颗红星,23颗蓝星,一共折了多少颗星? 同学们买了40瓶矿泉水,每瓶0.9元,一共要付多少钱? 1有24m的彩带,用做蝴蝶结,做蝴蝶结用去了多少米? 13有24米的彩带,用做中国结

10、。做中国结用去了多少米? 2教师:在解决问题中,你们使用了哪些运算? 1.复习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 学生自己编题并列式回答。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求小组同学互相补充纠正编题和列式出现的错误。说出运用了哪种运算,这种运算的意义是什么? 小组汇报,其他同学注意补充纠正。说说用到的每种运算的意义是什么? 教师板书 28+36= 36-28= 3628= 2836= 0.940= 400.9= 11112412= 1224= 24+24= 24-24= 3223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指名说说整数、小数、分数的哪些运算的意义相同?哪些意义有扩展? 你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出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吗? 师生总结: 2

11、.整理四则运算的法则。 复习加法和减法的法则。 出示三道题,请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并改正。 学生观察后回答,指出错误分别是:相同数位没有对齐,小数点没有对齐,没有通分。 三条法则分别是怎样的? 前两条法则的要求反映了一条什么样的共同规律?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复习整数乘法和除法的法则。 出示两道题:对照下面两道题,口述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把上面两道题改编成小数乘除法。 1.422.3,4.2821.23,让学生在整数计算的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教师:通过上面的计算,你们发现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复习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法则。 出示 16213177= = 37339

12、377指名说一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分数乘法和除法在计算方法上又有什么相似点和不同点? 3.完成教材第76页的“做一做”。 计算后说一说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73.05-3.96 27.51.4 3.1215+4.71 12.528-19.3 42131-+ 5 54107+ 6933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 教学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第 5 课时 数的运算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能正确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3.通过探索运算定律的应用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

13、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经历四则混合运算的简便过程,体验迁移的学习方法。 5.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的优化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1.整理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 2.能够准确灵活地选择简便方法。 教 学 过 程 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六年,已经学习了几级运算?几种运算?还记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系统的复习一下吧。 1.复习四则运算的顺序: 5400-29402827 8371 94164复备课 教师:这是两道四则混合运算的题,说说这两道计算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谁能说说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

14、么? 2.复习简便运算: 3.87+2.99 75.2-19.8 10.47-5.68-1.32 5.39-2.88-1.39 174.37+0.63+ 1.2572 38564438 94101 88提问:把简算的式题进行分类,怎么分? 学生分类后汇报,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分? 加上或减去接近整数、整十数的运算。 3.87+2.99=3.87+3-0.01 75.2-19.8=75.2-20+0.2 先让学生说出简便方法,教师再总结:像这类题目简算的时候一般先加上或减去整数,多加了几就减几,多减了几就加几。 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运算简便。 指名说出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内容并用字母表示。 板书:

15、ab=ba c=a 根据减法性质,使运算简便。让学生说出减法的性质内容并用字母表示。 板书:a-b-c=a- a-b-c=a-c-b 根据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使运算简便。让学生说说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内容并用字母表示。 板书:ab=ba abc=a c=ac+bc 教师:我们已经回顾了加法、减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除法又有哪些运算性质呢? 学生回答,教师整理。 除法的运算性质: 板书:a=abc a=abc 3.出示。 25例1:计算:4+4 77让学生观察这道题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提问: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在计算时用到了哪些运算定律? 让学生独立完成。 1.完成教

16、材第77页下面的“做一做”的题。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难点 第 6 课时 数的运算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运用分数乘、除法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教 学 过 程 复习简单应用题。 算一算。 复备课 下面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六年级学生为灾区捐款,六年级班捐款105元,六年级班捐款98元。两个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学校图书馆买来150本故事书,借给五年级班48本,还剩多少本? 农具厂每

17、天能够生产56件农具,7天能够生产多少件农具? 水果店有24筐苹果,要6天卖完,平均每天要卖多少筐苹果? 成绩展览会上要展出48本大字本,每张桌子上放8本,需要几张桌子? 五年级有学生136人,其中5/8是女生,女生有多少人? 教师:逐一指名列式,并要求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它表示的是什么意义? 教师小结:这些都是一些简单的应用题,从以上的应用题可以看出,简单应用题都是由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而且问题与两个已知条件都是直接相关的。也就是说,都是可以由已知条件经过一步计算直接求出答案。如果是一道复合应用题我们又该怎样入手呢?怎样熟练地掌握解题技巧呢? 教材78页“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

18、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于解决问题的困惑解除了吗?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难点 第 7 课时 数的运算 1.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 教会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的两种方法。 教 学 过 程 复习复合应用题。 1. 出示教材第78页第10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下,然后在小组之间讨论交流。 教师讲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2.教师:同学们,我们就按刚才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来解决例2吧! 教师:同学

19、们,你们经常是怎样分析题意的?你知道应用题分析数量关系有几种方法吗? 教师板书:解决问题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两种: 综合法:从已知信息入手,利用已知信息看能解决什么问题,直到求出未知数。 分析法:从所求的问题出发,逐步找出解答问题所需要的条件,依次推导,直到问题解决。 3.教师:请你用喜欢的方法来分析这道题吧。 教师:如果这道题用分析法来分析题意应怎样思考呢? 要求六班交了多少件作品,就要找到六班的作品与什么有关系? 学生回答:通过分析发现,得到六班的作品与六班有关系。同学们画出线段图吧。 复备课 教师:六班作品是六班的几分之几? 1班的作品是六班的“1+”。) 4教师:求六班交了多少件作品,实际

20、是求什么? 1班的“1+”是多少,也就是求32件作品14的“1+”是多少件。) 4教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请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 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解答并检验。 教师: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为了方便我们分析题意,还应该记住一些常用的数量关系。你能说出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难点 第8课时 式与方程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及其作用,能正确的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 能正确的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等。 教 学 过 程 1.看到这些字母,你能立刻想到什么? BTV SOS kg

21、NBA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式与方程。 复习字母表示数 1.结合谈话导入说说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优越性? 教师:用字母能简明的表达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 2.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练习。 填空。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那么s=。 b乘5.6可以写作,还可以写作;a乘h可以写作,还可以写作。 a、b、c、d表示非0自然数,那么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可以用字母表示。 订正后提问:在写含有字母的式子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3.师生共同总结在写含有字母的式子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

22、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省略乘号时,应当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加号、减号、除号都不能省略。 4.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81页的第一个“做一做”。 根据题意写出各式表示的意思。 一种滚筒式洗衣机,单价a元,商城第一天卖出m台,第二天卖出9台。 m-9表示 m+9表示 ma表示 9a表示a表示 (m-9)a表示 教材第82页练习十六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检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复备课 教学课题 第9 课时 式与方程 1.使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及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知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能根据题意正确的列出

23、方程解答教 两、三步计算的问题。 学 2.使学生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答。进一步培养学生目 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 标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检查、验算的习惯。 4.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能根据题意正确的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 学 过 程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字母表示数,今天继续学习剩下的内容。 1.复习方程: 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为什么? 复备课 教师:你知道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吗?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区别? 学生讨论后回答,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 2.复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

24、题。 出示案例:学校组织远足活动。原计划每小时走3.8km,3小时到达目的地。实际2.5小时走完了原定的路程,平均每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下列问题。 指名说思路。 算术法:3.832.54.56 方程法:解:设平均每小时走x千米。 2.5x=3.83 x=11.42.5 x=4.56 答:平均每小时走了4.56km。 提问:根据上题的解答,谁能说一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教师小结。 审题,用x表示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解方程;检验,写答案。 指出:列方程解决问题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因为方程是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来的,只有等量关系找正确,对照等量关系列

25、出的方程才正确,计算结果不写单位名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教学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难点 第 10 课时 比和比例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含义及性质,会化简比和求比值,会解比例。 2.经历比和比例的复习,体验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理解比和比例、求比值及化简比等知识。 教 学 过 程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你知道比和比例的哪些知识? 1.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出示表格,通过提问进行填空。 复备课 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 指名学生回答。 2.复习比、分数、除法的关系。 3.复习求比值和化简比。 化简比与求比值的

26、不同之处 4.复习比例尺。 (1)什么叫做比例尺? 指名回答后,教师板书:图上距离 =比例尺 实际距离(2)说出下面各比例尺的具体意义。 比例尺1:3000000表示 比例尺20:1表示 比例尺巩固练习。 求比例尺。 一条绿化带长350m,在平面图上用7cm的线段表示。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求实际距离。 在比例尺是1的地图上,量得A地到B地的距离是8000000表示 5cm。求AB两地的实际距离。 学生独立作业后再集体订正。 教材85页练习十七第1题。 学生独立作业,然后再集体订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比和比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吧。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教学课题 教

27、学 目 标 教学重难点 第11课时 比和比例 1.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并进行判断。 2.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掌握正反比例的概念、判断及应用。 教 学 过 程 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叫正比例,什么叫反比例? 你能用字母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吗? y板书:正比例:=k (一定) 反比例:xy=k(一定) x举例说明。 牛奶的袋数与质量的变化情况如下。 复备课 说一说: a.这里两种量的变化情况。b.什么量是一定的? c.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d.写一个等量关系式。 教师逐一指名说。 每袋面包的个数与所装袋数。 说一说: a.这里两种量的变化

28、情况。b.什么量是一定的? c.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d.写一个等量关系式。 教师逐一指名回答。 用比例知识解题: 大家回忆一下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是什么样的? 教学举例。 修一条公路,全长12km,开工3天修了1.5km。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一共需要多少天? 全部工作量全部时间=3天工作量3天 由学生列出比例式,教师指名回答: 解:设未知数x,解比例。 解完比例要求学生注意检验。 师生共同完成教材第84页例4。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课题 第 12课时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1.通过分类、比较、辨析,使学生巩固直线、射线、线段和各种角教 以及垂线和平行线的有关知识,进一

29、步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学 画出相应的图形。 目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自主整理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标 好数学的信心。 将分类、比较、辨析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突出概念之间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与区别。 教 学 过 程 复备课 教师:从今天起,我们复习图形与几何初步知识。这节课先复习线与角及平面图形的知识。 1.复习直线、射线、线段。 出示问题1: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用直尺把两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线段;把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直线。 直线、射

30、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组织学生做教材第86页第2题第小题。 2.复习角。 展示问题2:我们学过的角有哪几种?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所画出的长短没有联系。 3.复习三角形、四边形、圆。 出示问题3: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和四边形?圆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名学生说出每种图形的特征。 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表示三角形、四边形的分类吗?指名学生把写的过程予以汇报。 教师加以总结,展示教材第86页第1题的图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课题 教 学 目 标 第13 课时 图形的

31、认识与测量 1.使学生掌握周长和面积的含义,知道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2.经历回顾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3.加深对公式推导的认识,培养学生借助直观图进行合理推理的能力。 1.掌握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公式。 教学重难点 2.理解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不同含义;根据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 学 过 程 复备课 教师: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对于我们来说是不陌生的,怎样系统地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呢?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回顾与整合。) 1.周长和面积的含义。

32、周长 周长: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周长的单位: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等。由于周长是计量物体周围长度的总和,故采用长度单位。 面积 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围成平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常用的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 比较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师:半径为1的圆的周长比面积大,这种说法对吗? 综合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确:周长和面积的意义不同,单位不同,不能比较大小。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C=2 S=ab 正方形C=4a S=ab 平行四边形S=ah 1三角形S三角形=ab 21梯形S梯形=(a+b)h 2圆:C=2r S=r2。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

33、获?学生畅所欲言。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难点 第 14课时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知道它们的特点。 2.使学生会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3.经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体验直观观察,实践操作等学习方法。 4.加强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理解三视图及正方体、长方体的特点。 教 学 过 程 立体图形的认识 1.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第4题的一组图形,让学生观察。 2.指名学生说说各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3.指名学生说一说图中各个字母表示的是什么。 4.长方体与正方体。 长方体与

34、正方体的特点 复备课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 6.圆柱和圆锥。 教师: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呢?你能说一说吗? 组织学生观察,书面写一写,小组议一议。 指名学生汇报,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并板书: 圆柱:三个面,上下两个圆是底面,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锥:两个面,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做教材第90页练习十八第9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说一说,再进行集体评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难点 第 15 课时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

35、进一步系统化和概括化。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分析、归纳各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 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 学 过 程 1.复习表面积的计算 复习表面积的定义。 复习圆柱的侧面积。 展开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提问:什么样的圆柱沿高展开的侧面是正方形? 归纳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字母公式:S长=2 S正=6a2 S圆柱=2rh+2r2 2.复习体积的计算。 后面我们一起复习有关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 围绕

36、目标自主复习。学生在教材第88页用字母表示出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边写边思考这些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汇报。教师重点引导出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归纳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 教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这样一些形体的体积,都用底面积乘高计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复备课 教学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难点 第16课时 图形的运动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旋转的认识,并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 2.通过实际

37、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并能按要求画出图形。 教 学 过 程 出示图案 教师:这些美丽的图案采用了什么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回顾相关的知识。 1.课件展示教材第92页的轴对称图案。 教师:这位少先队员剪出的图案采用了什么方法? 教师:教材第93页第1题中的四个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各有几条对称轴?剪纸的对称轴又是什么? 组织学生想一想、议一议:我们学过了哪些轴对称图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圆。 2.展示教材第92页旋转设计图案。 教师:出示

38、 复备课 组织学生议一议,正方形的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了多少度。 通过上面的图形,你知道什么叫旋转吗? 在旋转方向上有几种情况? 教师小结: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一条轴运动时,可以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的同时再旋转不同的角度。 3.展示教材第92页平移设计的图案。 教师:这位少先队员采用了什么方法设计图案? 指名学生回答:这是第三种几何变换平移。 教师:由平移变换出来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呢? 指名学生汇报,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平移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 4.你会按照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吗? 提问:图形怎样放大?怎样缩小?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39、教学课题 教 学 目 标 第17课时 图形与位置 1.使学生能够辨认方向、确定位置,能够看懂和描述路线图。能根据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2.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距离感。 3.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能够辨认方向、确定位置,能够看懂和描述路线图。 教学重难点 2.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 学 过 程 复备课 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表示方位的词?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用数对、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1.课件出示教材上的街区平面图。 提问:仔细观察街区平面图,从图中你都知道哪些内容? 提问:

40、街区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20000表示什么意思? 2.根据比例尺提出求实际距离的问题。 如果从学校到公园大约需要走多少米的路? 学生讨论路线。 教师:这几条路线就是要走的路程,那怎样求出实际行进的路程呢? 学生:先量出图上距离再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路程。 学生测量,汇报图上距离。 在练习本上计算出学校到公园大约需要走多少米的路。集体订正。 提问:你们还想知道哪些距离? 3.复习用数对表示位置。 出示图。 回答下列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走?分别是哪几条?哪条路最近? 请你写出图上的七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银行在小明家的什么位置?小明家在邮局的什么位置? 提问: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 小结:先

41、横着看,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对当中的第一个数。再竖着看,看在第几行,这个数就是数对中的第二个数,两个数用“,”隔开。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难点 教 学 过 程 1.揭示课题 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为什么要做统计工作? 2.引入课题 收集数据,制作统计表。 教师: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六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学介绍哪些情况? 学生可能回答: 身高、体重姓名、性别兴趣爱好 为了清楚记录你的情况,同学们设计了一个个人情况调查表。 第18课时 统计与概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

42、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学会进行简单统计。 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复备课 为了帮助和分析全班的数据,同学们又设计了一种统计表。 六班学生最喜欢的学科统计表 组织学生完善调查表,怎样调查?怎样记录数据?调查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指名学生汇报,再集体评议。 组织学生在全班范围内以小组形式展开调查,先由每个小组整理数据,再由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填好统计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难点 第19课时 统计与概率 1.使学生初步掌握把原始数据分类整理的统计方法 2.渗透统计意识。 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

43、,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教 学 过 程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如何设计调查表,今天我们来一起整理一下制作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统计图 1.你学过几种统计图?分别叫什么统计图?各有什么特征?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教师:结合刚才的数据例子,议一议什么类型的数据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 2.教学例4 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例4。 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小组交流。 重点汇报。 如:从扇形统计图可以看出,男、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率; 从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男、女生分别喜欢的运动项目的人数; 从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自己的综合表现满意人数的情况变化

44、趋势。 还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收集数据?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如: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实验活动等。 做一项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订正,使学生明确并板书: a.确定调查的主题及需要调查的数据; b.设计调查表或统计表; c.确定调查的方法; d.进行调查,予以记录; e.整理和描述数据; f.根据统计图表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和决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复备课 教学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难点 第20课时 统计与概率 1.使学生加深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认识。体会三个统计量的不同特征和使用范围。 2.使学生经历解

45、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和综合应用意识。 3.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体会三个统计量的不同特征和使用范围。 教 学 过 程 教师:CCTV-3举行青年歌手大奖赛,一歌手评委亮出的分数是:9.87,9.65,9.84,9.78,9.75,9.72,9.90,9.83,要求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那么该选手的最后得分是多少? 由此引出课题: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1.复习平均数 教师:什么是平均数?它有什么用处?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并组织学生集体评议。使学生明确:平均数能直观、简明地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用它可以进行不同数据的比较,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 展示教材第97页例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