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地理年级上册气候教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5051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地理年级上册气候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地理年级上册气候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地理年级上册气候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地理年级上册气候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地理年级上册气候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地理年级上册气候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地理年级上册气候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地理年级上册气候教案 新版人教八年级地理气候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了解我国主要的温度带以及划分的标准。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关重要的。 1. 2. 1. 2. 德育目标 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 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教学难点 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像带以及有关图片。 绘制有关复合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 导入新课 展示

2、学生收集到的图片,北国冰城哈尔滨的自然景观 (冰天雪地)和人文景观(“冰灯游园会”):在冰灯游园会上人们冒着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严寒,观赏那正在开屏的冰孔雀、竞相开放的冰荷花、展翅待飞的冰天鹅,还有那昂首欲鸣的冰公鸡、活泼可爱的冰小猫?,晶莹剔透,色彩缤纷,像是步入神话中的水晶宫。南国的广州,在一年一度的春节迎春花市上,数不清的奇花异卉、争妍斗丽,竞放芳香。穿着花花绿绿的人们,有的抱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有的手捧金灿灿的盆栽柑橘,?,喜气盈盈,流连忘返。”使学生获得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感性认识。 (教师小结)可见,同是冬季、同是春节期间,我国南北的气温和景观差别很大。 (板书)第二节 气候 一、南

3、北气温的差异 1.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讲授新课 (提问)我国冬季南北气温为什么会有很大差异呢? 看书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 (读图观察)下面同学们仔细阅读一下代表北半球我国冬季的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怎样读懂这幅图呢? 搞清图例和气温数值,仔细观察气温递变有什么规律?(学生答后,教师小结: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即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教师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0等温线,用彩笔描出来,观察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等,在哪些地形区发生突然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学生答后,教师小结:从图中

4、可看出,0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地形地势的影响) 观察1月份0等温线以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学生:在0以上或0);0等温线以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学生:在0以下或0)再观察一下等温线的疏密和空间变化的幅度。想一想,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了什么?(学生:气温的差异较大)在图上找出我国最南、最北的气温极端数值(学生:最南16、最北32多)计算一下我国南北1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多少摄氏度?(学生:近50)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板书) (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样大呢?

5、(投影) 冬至日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概况 生:冬至日,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越长,反之,白昼时间越短) (2)想一想,在冬至日,为什么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也比南方短?(学生:因为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愈往北去,太阳高度角愈小,白昼时间愈短) (3)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越长,反之,白昼时间越短。这往往意味着什么?(学生:白昼时间越长往往意味着接受太阳光热越多,气温越高;反之,气温越低) (教师小结)可见,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与南北纬度位置高低不同很有关系。 教师强调:冬季风也是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

6、布的另一因素 2.夏季普遍高温 (过渡)刚才,我们搞清了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 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 与1月气温分布特点相比,7月等温线分布的疏密程度如何?我国七月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这说明了什么?等温线在何处出现明显弯曲?什么地形区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七月南北气温的极值是多少?南北平均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问题阅读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并总结7月气温分布特点。 (教师小结)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教师小结: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7月等温线分布比1月等温线分布稀疏

7、,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20以上,说明我国夏季气温的南北差值较小,全国普遍高温;等温线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出现明显向南的弯曲,并且青藏高原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的地势很高造成的。我国最北的黑龙江省北部七月平均气温在16,最南的海南省七月平均气温在28,七月南北平均气温相差12。由此可见,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夏季南北温差不大,全国(除青藏高原等地区)普遍高温。 (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小字材料,扩大其知识面。 (课堂活动)我国气温冬夏季分布特点的形成,与地势有没有关系?说说你的理由。 (分组讨论)分a、b两大组(若干四人小组)讨论,

8、a组结合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讨论,b组结合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讨论。各大组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小结)从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上可看出,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较大。特别是1月0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线,之所以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受青藏高原地势高的影响。从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上可看出,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说明我国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但等温线在四川盆地西部(即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向南出现明显的弯曲,并且青藏高原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的地势很高造成的,因为地形地势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3.

9、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 (过渡)前面,我们搞清了我国冬夏季南北气温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下面再来了解一下我国的温度带。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 (读图观察)同学们读图2.17,观察一下我国自北向南划分为哪5个温度带?在我国西南部还有一个什么气候区?(学生: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还有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我国的温度带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呢?(学生: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实际)这里的农业生产实际指的是什么?(学生阅读书中资料回答后,教师补充:这里的农业生产实际主要指一个地方气候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那么,我国的各温度带都包括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仔细阅图。 教师引导学生阅

10、读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图,并将温度带的分布与地形区、省级行政区等有关地图相对应,尤其应着重指导学生观察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并将其与0等温线相对应,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同时使学生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它既是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教师小结)学生观察判断后,教师归纳小结:寒温带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中温带位于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暖温带位于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亚热带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热带位于滇、粤、台南部和海南省。 (课堂活动)阅读下面的资料,再补充有关资料,说说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11、有什么影响? (1)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着不同的果树。如暖温带内适合种苹果、梨,柑橘只能在亚热带生长,芒果、香蕉主要分布在热带。 (2)在不同的温度带内,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如中温带内一般只能一年一熟,到了热带就可一年三熟。 (3)南北气温的差异在传统民居的建筑上也有一定反映。如北方的房屋大多数坐北朝南,密闭程度较高,墙体较厚,尤其是东北地区的房屋多有双层窗户,房内或以炕代床,或有地炉、火墙,利于取暖保暖;南方的房屋则高大宽敞,比较注重通风透气。 (4)不同的温度带内,同一种粮食作物(如小麦)选择的播种时间也不同。暖温带适合于秋季播种小麦,收获的是冬小麦;中温带只适合于春季播种小麦,收

12、获的是春小麦。 上述资料说明了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了解南北方不同温度带内生长的不同水果树及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 (分组讨论)分a、b、c、d四大组(若干四人小组)讨论,每大组讨论一个问题,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 (教师小结)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小结如下: (1)不同的温度带,地面的植被不同,因而生长的水果也不同; (2)不同的温度带,农作物生长期内的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不同,因而农作物的作物熟制也不同; (3)不同的温度带,冬、夏的气温高低差异很大,因而居民的建筑特色很不相同; (4)不同的温度带,所处的纬度位置高低不同,接受的太阳光热多少不同,气温高低不同,因

13、而农作物(小麦)播种时间也不同。 结合实际:谈一谈我们这里属于什么温度带?有什么特点?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着重了解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南北气温的差异和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明白了冬夏气温的分布与纬度位置高低不同有关,也与地形的地势影响有关,不同的温度带有不同的地面植被,有不同的作物熟制和农作物,民居的建筑特色也不同,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活动与探究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它与纬度位置的影响有什么关系?想一想,我国气温分布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地形、地势的高低,冬季气温分布还受冬季风的影响) 2.我国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南部和黄河中下游大部分

14、地区、海南岛各属于什么温度带?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呢?(寒温带、中温带、亚热带、热带和高原气候区;中温带、暖温带、热带;暖温带、亚热带、高原气候区) 反思:这节课所学内容,结合当地实际,兴趣较高,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分析问题较准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和原因。 2.记住几条特殊的等降水量线。 3.知道我国的主要干湿地区。 能力目标:学会分析阅读等降水量图。 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 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教学难点 1.有关降水图的分析判读。 2.干湿地区与人们

15、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录像带以及有关图片。 2.绘制有关复合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搞清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这节课,再来看看我国东西干湿的差异(板书)。 讲授新课 看图: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我国地形分布图和中国行政区划图。 (读图观察)引导学生按照阅读等值线地图的步骤和方法阅读上述图,从中找出并观察判断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和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形区、省级行政区? (学生活动) 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江南丘陵、两广

16、丘陵、云贵高原东南和西部、青藏高原东南部;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山东丘陵、黄淮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大兴安岭西侧、东南侧,内蒙古高原南部、黄土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部;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高原中部、青藏高原东北部、中部。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的省区有浙、赣、闽、台、粤、桂、云、藏、琼等;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鲁、皖、豫、陕、甘、川、云、藏等省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黑、吉、辽、冀、晋、陕、宁、甘、青、藏等省区;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宁、甘、青、藏等省区。在上述基础上,

17、引导学生将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用彩色笔描出,并对照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观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其东部穿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和什么东西流向的河流?(0,秦岭、淮河)以加深对秦岭淮河这条我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的印象。 (提问)从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可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或规律? (教师小结)学生答后,教师补充: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各地区的降水差别很大,既有南北向的差异(南多北少),又有东西向的差异(东多西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板书)1.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总趋势是

18、从 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阅读材料)同学们从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上可看出: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年降水量较多,超过1600毫米,而西北大片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那么,我国降水最多和降水最少的地方在哪里呢?同学们阅读并勾画一下课本p34小字资料就明白了。 (过渡)前面我们了解了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特点)和总趋势,下面再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干湿地区。 (板书)2.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 (1)引导学生观看我国不同干湿地区的植被录像,并出示有关图片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尝试着说明这个地区气候的特点,特别是降水的特点。 (2)引导学生阅读年降水量分布图,验证自己的想象与图像中反映的降水量特点是否吻合。

19、(3)引导学生阅读干湿地区分布图,将植被与干湿地区相对应,进一步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与干湿地区的划分相吻合,是否有不吻合的地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可能对东北地区的湿润区产生疑问,教师可针对这一疑惑,解释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板书),而非单纯用降水量多少进行衡量。 (讲解)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若降水量远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湿润地区;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半湿润地区;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干旱地区;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半干旱地区。 (提问)从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上可看出,我国分为哪四类干湿地区?(学生:湿润、半湿

20、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其中,什么干湿气候区面积广大,主要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区?(学生: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引导学生阅读、观察、对照复合投影图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这个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及我国行政区划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提问) 1.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哪条等降水量线?(学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哪条等温线?(学生:0等温线)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学生:暖温带和亚热带)大致通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和什么东西流向河流?(学生:秦岭、淮河)什么自然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2.为什么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

21、以东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学生答后,教师小结:东北地区纬度位置较高,气温相对较低,蒸发量小,降水量相对较大,因此气候较为湿润,属于湿润气候区) 3.地跨三个以上温度带或干湿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各有哪些?(学生:内蒙古、陕、甘、新、云;内蒙古、陕、甘、藏) 4.我国四类干湿地区分布在什么地区?各以什么植被为主?各干湿地区年降水量有什么特点?(学生读图回答后,教师小结) (学生答后,教师小结:400 mm等降水量线,将我国大致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是我国主要农业区;西部为半干旱、干旱地区,是我国主要草原放牧业地区)哪一条等降水量线又将我国东部地区划分为南方和北方,南北方各为什么干湿

22、气候区和农业区?(学生答后,教师小结:800 mm等降水量线;南方为湿润地区,是我国主要水田农业区;北方为半湿润地区,是我国主要旱地农业区) (课堂活动)1.降水量的不同,会影响到建筑、饮食、民俗等许多方面。比较图2.23中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的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 两种不同特色的民居(图2.23)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和这个干湿地区的划分图。并引导学生观看图,将不同的民居景观图、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干湿地区分布图联系起来,在年降水量和干湿地区分布图上找出活动题中提到的四个地区,对应年降水量的多少和干湿状况比较、讨论后,说明民居的不同风格与当地降水情况的关系。 (教师小结)学生比较、讨论

23、和发言后,教师补充:甘肃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年降水量较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房屋修建成平顶,可以用来晾晒粮食或其他农作物;吐鲁番年降水量很少,蒸发量很大,房屋通风效果很好,通风可以加速水分的蒸发,利于水果的晾晒;绍兴位于我国东南部地区,年降水量较大,斜顶房利于排水;黄土高原年降水量较少,气候较为干旱,因此人们利用黄土的直立性修建了窑洞,窑洞冬暖夏凉,防风避雨,很适合北方黄土高原人民的生活。 (课堂活动)2.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不同的影响,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加以补充,说明干湿地区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气候湿润程度,直接影响到植被的生长。因而湿润地区林木繁茂,干旱地区主要适合于草木植物生长。 (2)气候干湿程度不同,会影响到农业类型,如东部地区以耕作业为主;西北干旱地区以畜牧业为主。此外,还会影响到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如南方湿润地区主要以水田种植为主,北方地区主要以旱作为主。 (3)气候湿润程度影响了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进而影响到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如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喜食面。 (4)气候干湿程度不同,对人们的身体也有很大影响。如南方降水多,人们易患风湿病、关节痛,因而爱吃辣椒、爱喝麻辣汤;北方降水少,气候干,人们易上火,体力消耗大,因而爱吃菠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