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251063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XXXX电站(含XX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4.工程地质国家电力公司XX勘测设计研究院XX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附 图 目 录序号图 名比例尺图 号1XX水库水库区地质图 1:10000XKYD1012XX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图 1:1000XKYD1023XX水库上坝址坝轴线工程地质剖面图 1:1000XKYD1034XX水库下坝址坝轴线工程地质剖面图 1:1000XKYD1045XX水库坝址区河床工程地质纵剖面图 1:1000XKYD1056XX水库坝址区水文地质剖面图 1:1000XKYD1067XX水库下坝址左岸泄水闸轴线工程地质剖面图 1:1000XKYD1078雪卡电站水库区工

2、程地质图 1:2000XKYD2019雪卡电站坝址区工程地质图 1:1000XKYD20210雪卡电站上坝址坝轴线工程地质剖面图 1:1000XKYD20311雪卡电站下坝址坝轴线工程地质剖面图 1:1000XKYD20412雪卡电站坝址区河床工程地质纵剖面图 1:1000XKYD20513雪卡电站上坝址左岸泄水闸轴线工程地质剖面图 1:1000XKYD20614雪卡电站引水发电系统工程地质图 1:2000XKYD20715雪卡电站朱拉河厂房区工程地质图 1:1000XKYD20816雪卡电站巴河厂房区工程地质图 1:1000XKYD20917雪卡电站引水明渠(至巴河前池)工程地质剖面图 1:

3、2000XKYD21018雪卡电站引水明渠(至朱拉河前池)工程地质剖面图 1:2000XKYD21119雪卡电站引水明渠+引水洞工程地质剖面图 1:2000XKYD21220雪卡电站巴河前池#、#工程地质剖面图 1:500XKYD21321雪卡电站巴河厂房#、#工程地质剖面图 1:500XKYD21422雪卡电站巴河前池#、厂房#工程地质剖面图 1:500XKYD21523雪卡电站朱拉河前池#、#工程地质剖面图 1:500XKYD21624雪卡电站朱拉河厂房#、#工程地质剖面图 1:500XKYD21725雪卡电站(含XX水库)天然建筑材料产地分布图 1:200000XKYD30126朱拉河砂

4、砾石料产地综合勘察成果图 1:2000XKYD30227朱拉河砂砾石料产地#工程地质剖面图水平1:2000垂直1:1000XKYD30328朱拉河堆(块)石料产地综合勘察成果图 1:2000XKYD30429桑阿沟堆(块)石料产地综合勘察成果图 1:2000XKYD30530工布江达土料产地综合勘察成果图 1:2000XKYD306目 录0 前 言1 区域地质概况1.1 地形地貌1.2 地层岩性1.3 地质构造1.4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1.5 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2 XX水库工程地质条件2.1 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2.1.1 基本地质条件2.1.2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2.2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2.

5、2.1 基本工程地质条件2.2.2 冰碛坝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性2.2.3坝址比较及选择意见 2.2.4推荐坝址及左岸泄水闸的工程地质条件3 雪卡电站工程地质条件3.1 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3.1.1 基本地质条件3.1.2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3.2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3.2.1 基本工程地质条件3.2.2 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特性3.2.3 坝址比较及选择意见3.2.4 推荐坝址及右岸泄水闸的工程地质条件3.3 引水发电系统工程地质条件3.3.1 基本地质条件3.3.2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3.3.3 引水线路比较及选择意见3.3.4 前池、厂房工程地质条件4 天然建筑材料4.1 砂

6、砾石料4.2 堆(块)石料4.3 土料5 结论及建议0 前 言 雪卡电站(含XX水库)是XX巴河巴松湖以下河段水电规划中的第六个梯级电站(即原巴河规划阶段的雪卡级水电站)。位于XX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的雪卡乡、错高乡境内。西距拉萨市约400km,距工布江达县城约70km。东距林芝地区行署所在地八一镇约100km。川藏公路从巴河口经过,河口距工程区2040km,并有简易砂石路通向雪卡乡、XX村及错高乡和错高村。交通较便利(图01)。 该工程由雪卡电站和XX水库两部分组成,两者间河道距离约20km。XX水库为一年调节水库,兼顾下游防洪。枢纽建筑物由大坝、泄水闸等组成。本阶段比较坝型为砼面板堆石坝和浆

7、砌石重力坝,设计正常蓄水位3476m,最大坝高20m左右,总库容约23108m3,其中调节库容2108m3,工程规模属大(2)型;雪卡电站以发电为主,枢纽建筑物由大坝、泄水闸、引水发电系统等组成。本阶段比较坝型为砼面板堆石坝和浆砌石重力坝,设计正常蓄水位3345m,最大坝高23m左右,总装机容量40MW,工程规模属小(1)型。1996年8月1997年8月国家电力公司XX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XX院)与XX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以下简称XX院)合作完成了巴河巴松湖以下河段规划阶段的地质勘测工作,并提交了规划阶段的工程地质报告。1998年7月通过审查。“审查会议记要”认为巴河巴松湖以下河段下

8、一步水电开发的方式,宜利用巴松湖天然湖泊(抬高水位)作为该河段的调节水库,在雪卡修建一引水式发电站作为该河段的近期开发方案。受XX自治区电力厅的委托,两院继续进行该工程的预可研及可研工作,并于1999年3月23日4月3日,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雪卡电站(含XX水库)进行了现场查勘,随即下达了勘测任务书,编制了勘测大纲。 1999年4月1999年7月,XX院和XX院对雪卡电站(含XX水库)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地质勘测工作。本阶段对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区域构造稳定性等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联合成都理工学院对XX冰碛坝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对雪卡及XX水库库区、坝址区、雪卡引水发电系

9、统的基本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勘察评价,并取得了初步的结论;对砂砾石料场、堆(块)石料场及土料场进行了初查。勘测深度能够满足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要求。截止1999年7月底,XX院和XX院完成的地质勘测实物工作量见表01所列。在本工程的地质勘测工作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了XX自治区电力厅、林芝地区行署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特此致谢! XX电站(含XX水库)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的主要勘测及试验工作量汇总表 表01 勘 察 项 目精 度及单 位雪 卡 电 站冲 久 水 库 区建 筑 材 料总 计备 注 坝 址 区引水发电系统水库区坝 址 区水库区砂 砾 石 料块石料土 料地 质测 绘平 面1:10

10、000;km25.0127.4132.41:2000;km26.30.6480.1320.0287.1081:1000;km21.01.01.53.51:500;km20.030.03剖 面1:2000;km/条6.3/36.3/31:1000;km/条3.02/43.37/56.39/91:500;km/条1.72/22.1/62.1/6勘探钻 孔m / 孔数207/497/2375/5679平 硐m / 硐数100/2100/2竖 井m/井数20/230/320/270/6140/11坑 槽m315030050350150200010004000物探测试平 硐 动 弹 测 试m / 硐数1

11、00/2100/2地 震 剖 面km/条1.5/22.2/72.7/36.4/12野外试验钻 孔 抽 水段数/孔数3/21/14/1现 场 渗 水 试 验组6612现 场 载 荷 试 验点336现场 砂砾石/砼 抗剪(断)组336土 、砂 砾 石 颗 分组55241145动 力 触 探点88室内试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组1010砂砾石物理力学性质组552434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组3710水 质 简 分 析组5491 区域地质概况1.1 地形地貌雪卡电站(含XX水库)工程区处在南念青唐古拉山中部的巴河中段。属构造剥蚀高山地貌及峡谷地貌。区内山峰高耸叠障,高程一般在5200m左右,相对高差达1500m2

12、000m。冰斗、冰围谷、冰川谷、“U”型冰槽谷、角峰、冰碛堆积等冰川地貌发育。巴河流域植被好,覆盖率约在80%以上。高程4200m以下为原始森林区及灌木丛区,高程42004500m为灌木丛草原,高程45005200m为高山草甸带,高程5200m以上为高山寒漠和冰雪带。工程区上自XX水库库尾的错高乡错高村,下至朱拉河河口一带。跨越巴河河段长约40km。该河段河谷呈典型的“U”型冰槽谷地形,谷底宽度一般0.71km。两岸自然边坡高陡,坡角4555,相对高差一般高达1200余m。河谷两岸与冰川活动有关的沟谷较发育(表11),而且一般切割深度大、延伸长,常年有冰雪消融水流。水流较清澈,含砂量少。工程区

13、巴河两岸典型冲沟调查汇总表表11沟 名位置沟长(km)距坝址距离(km)备 注孜木中沟右岸23雪卡库尾,1.5常年流水,水量较大、较清澈。杀木沟左岸4雪卡坝址下游,0.5间歇流水,水流较清澈。嘎拉沟左岸6雪卡六0六电站坝前间歇流水,水流较清澈。木坝沟左岸8/常年流水,水量较大、较清澈。桑阿沟右岸20/常年流水,水量较大、较清澈。XX沟左岸9XX坝后,1.5间歇流水,水流较清澈。布朵沟左岸12XX库区,6间歇流水,水流较清澈。罗结曲左岸25XX库区,7常年流水,水量较大、较清澈。布热沟右岸2.5XX库区,4常年流水,水量较小、较清澈。沙阿沟右岸5XX库区,8常年流水,水量较小、较清澈。曲角普榜曲

14、右岸30XX库尾,13常年流水,水量较大、较清澈。钟错沟左岸15XX库尾,16常年流水,水量较大、较清澈。巴河两岸高阶地不发育。沿河仅发育、级侵蚀堆积阶地(表12),拔河高度分别为25m、1020m和3050m。其中级阶地阶面较平坦,两岸均有发育。、级阶地阶面高低不平,纵、横比降较大。其中级阶地受河流侧蚀作用影响,右岸较左岸发育、宽广,宽度一般在7001000m之间;两岸基岩边坡坡脚多被冰碛物、冰水冲积物、崩坡积物等覆盖。沟谷出口冲洪积扇、冰水冲积低丘和冰碛堆积地貌均较发育。基岩边坡上冰斗、冰围谷、冰川谷、冰槽谷、角峰等冰川地貌发育较为普遍,滑坡、松动岩体、风化卸荷等物理地质现象亦较发育。工程

15、区巴河两岸阶地发育特征表 表12阶地级数拔河高度(km)阶地面高程(km)纵坡降()分布位置353225344545整个河段16233240345859整个河段25503270347569整个河段雪卡乡XX村上游约700m发育一天然湖泊巴松湖。湖长约15km,宽约1.52km,湖泊面积约26km2,湖水面高程3473m左右,最大水深120m左右。其成因是第四纪晚更新世末冰川活动时期,冰川刨蚀形成的“U”型冰槽谷,在随后的冰川后退过程中形成的终碛堤,堵塞冰槽谷、阻滞冰融水外流而成的冰碛湖泊。目前在湖泊两岸还能清晰的看到三次冰川活动所形成的侧碛垄。1.2 地层岩性 本区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主要有:1

16、.2.1 时代不明的混合岩(H) 广泛出露在工程区东南部,工程区XX角亦有零星出露。其时代比较古老。岩性主要为混合岩类。1.2.2 上古生界(Pz2) (1)、前石炭系(AnC1):出露在工程区东南的都登以南一带。由一套区域变质岩组成,岩性主要为二云母片麻岩。 (2)、石炭系旁多群(Cpn):广泛出露在工程区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朱拉错高断裂以北)。由一套区域变质岩组成,岩性主要为变质石英砂岩、板岩、泥岩等。 (3)、二叠系上统(P2):广泛出露在工程区中部(朱拉错高断裂以南)及西南部。为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石英砂岩、板岩、云母石英片岩、白云岩、结晶灰岩等。与石炭系旁多群地层呈断层接触。1.2.

17、3 中生界(Mz) (1)、三叠系中统(T2d)和上统(T3l):出露在工程区西南部,东南的墨脱一带亦有零星出露。由一套碎屑岩组成。其中中统(T2d)岩性主要为砂岩、灰岩、板岩等,上统(T3l)岩性主要为页岩、砂岩、灰岩等。 (2)侏罗系上统(J3lg):出露在工程区东北角及北部边缘。岩性主要为页岩、砂岩、板岩等。 (3)白垩系下统(K1d)和上统(K2m):仅在工程区东北角零星出露。由一套碎屑岩组成。下统(K1d)岩性主要为泥岩、砂岩等,上统(K2m)岩性主要为砾岩、砂岩等。1.2.4 新生界(Kz)第四系(Q) 广泛分布于雅江、尼洋河、巴河、朱拉河等河谷及山麓地带。成因类型主要有冰碛、冲积

18、(河流、冰水)、湖相沉积、洪积及崩坡积等。 (1)、上更新统(Q3):为晚更新世末期冰川活动形成的各类冰碛物(Q3gl)及冰水冲积物(Q3fgl)。冰碛物(Q3gl)多为漂石、块石、碎石、中粗砂层、砂卵砾石及碎石土,总厚度3080m不等,较密实。主要分布在冰围谷、冰川谷和冰槽谷中;冰水冲积物(Q3fgl)多为含漂石砂卵砾石,厚度80余m,较密实。主要构成巴河及其支流两岸的级阶地。冲积层(Q3al)主要构成巴河朱拉河口以下河段、尼洋河等河流的级阶地。多为磨园度良好的砂卵砾石及漂石。厚度80余m。 (2)、全新统(Q4):冲积层(Q4al)主要分布在巴河、朱拉河等河流的河床及两岸高漫滩。多为磨园度

19、良好的砂卵砾石及漂石。厚度310m不等;湖相沉积(Q4l)主要分布在XX冰碛坝临湖缓坡上及坝前湖底。为深灰淡黄色粉砂、粉土及泥质条带,总厚度1520m厚(局部达40余m),具明显的沉积韵律和层理,较密实,透水性小;洪积层(Q4pl)为松散的砂、砾、碎石及碎石土;崩、坡积层(Q4col+dl)为松散的块石、碎石及碎石土。1.2.5 侵入岩 本区岩浆侵入活动主要有两期: (1)、燕山晚期侵入岩(53、g 53):零星出露于工程区内。岩性主要为闪长岩类(53)和花岗岩类(g 53)。多呈岩基状产出。 (2)、喜山期侵入岩(g 6):主要出露于工程区北部,东南部亦有零星出露。岩性主要为花岗岩类(g 5

20、3)。多呈岩基状产出。1.3 地质构造 工程区在大地构造部位上隶属于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断块隆起区之南念青唐古拉弧背褶皱中部的林芝波密褶皱带范围内、雅江断裂带与阿扎易贡断裂带所夹持的断块内。构造形迹以弧背逆冲、断块隆升和走滑断层为基本特征。构造线总体呈NWW向及NNE向展布,并构成区内基本构造格架(图11)。1.3.1 褶皱工程区30km范围内主要发育工布江达、雪卡XX两个较大的背斜褶皱(图11)。(1)、工布江达复式背斜:展布于工布江达县以南百巴以北一带,延伸长度约85km。呈紧闭状。轴面走向NE80左右,两翼地层基本对称,岩层倾角一般6575,由一套二叠系区域变质岩组成。(2)、雪卡XX背

21、斜:展布于雪卡乡以北XX村一带,延伸长度20余km。呈紧闭线状,轴面近直立。走向NW275左右,两翼基本对称。北翼由二叠系云母石英片岩、板岩、结晶灰岩夹大理岩等组成,岩层产状为:走向NW275、倾向NE、倾角70左右。南翼由二叠系变质石英砂岩、云母石英片岩、板岩等组成,岩层产状为:走向近EW、倾向S、倾角77左右。1.3.2 主要断裂特征 工程区断裂构造的发育特点是:NWW向近EW向断裂规模较大、延伸较长,NNE向近SN向断裂规模较小,但较发育(图11)。 (1)、雅江断裂带:展布于雪卡、XX以南约90km,大致沿雅江河谷发育。为欧亚板块内部的缝合线构造,具挤压逆断性质。该带以分布广泛的上三叠

22、统修康群、白垩系日喀则群复理石混合杂岩带和保存完好的蛇绿岩套为特征,具有比较完整的碰撞缝合结构。 (2)、阿扎易贡断裂带:发育于石炭系旁多群地层中。具挤压逆断性质。展布于雪卡、XX以北约60km的阿扎易贡一带,走向NWW、倾向NE、倾角70左右。延伸长度大于200km。 (3)、朱拉错高断裂:具挤压逆断性质。展布于朱拉乡、错高村以北,延伸长度约190km。走向NW280、倾向NE、倾角70左右。上盘为石炭系旁多群地层,下盘为二叠系上统地层。 (4)、NNE向断裂:属于与NWW向大断裂相伴生的次一级构造,多具挤压逆冲性质。1.4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1.4.1 新构造运动特征 工程区与整个XX高原的

23、新构造运动特点基本一致。即主要表现为强烈的整体性隆升、差异性隆升和间歇性隆升运动。并伴有明显的断裂和褶皱活动。 (1)、整体性隆升:XX高原在上新世晚期平均高程在1000m左右。目前平均高程45005000m的巨大高原是第四纪以来地壳隆升的结果。工程区最大高程一般在5200m左右,与沟谷底部相对高差达1500m2000m。 (2)、差异性隆升:从构造和地貌上,新构造运动以各种断块山和断陷带相间发育为特征。如念青唐古拉断块隆起区明显高于其以南的雅江断陷谷地和以北的丁青断陷谷地。同时,南念青唐古拉山雅江断陷谷地地势逐渐降低。(3)、隆升的间歇性:巴河“U”型冰槽谷自第四纪发育以来,由于地壳不断隆升

24、、河流下切,形成了相对高差达1200余m的“U”型谷。目前在巴松湖、罗结曲两岸均能清晰的看到多次冰川活动的痕迹。如在高程3800m以上有三次冰川活动形成的基岩平台,高程分别为3900m、4100m(左岸罗结曲上游侧)和4600m(巴松湖右岸)。在巴松湖两岸34723550m高程间有三次冰川活动形成的侧碛垄;更新世早中期,由于地壳差异性下降或相对稳定,在“U”型冰槽谷谷底沉积有厚度达80余m的漂石砂卵砾石层,并在巴河水冲蚀下形成了、级侵蚀阶地,其拔河高度分别为35m、1623m和2550m。由此反映出新构造活动间歇性上升及持续隆升的特点。 (4)、活动断裂:工程区60 km范围内未见有活动性断裂

25、。外围的活动断裂以NNE向近SN向张性断层和剪切断层为主。同时,NWW向近EW向断裂主要为逆冲活动,并且相对具有南强北弱的特点。1.4.2 地震活动及地震基本烈度 (1)、地震活动 工程区无系统的历史地震观测记载。根据现代地震台网观测结果,区内地震活动频繁,小震、微震常有发生。属中等偏强的地震活动水平;据XX自治区19291977年的地震记录资料(表13),共记录到M5.0级的地震7次,其中6.06.9级1次,7.07.9级1次。最大的为1950年8月15日墨脱察隅8.6级地震。据工程区当地居民反映,此次地震波及到本区时人站立不稳,室内悬挂物下掉,湖源牧场发现长约数十米、宽达1.5m的地裂缝,

26、房屋有倒塌现象。这些地震、特别是强震多发生在区域性活动构造带上或附近,距工程场地的距离一般为130210km,最近的为80km左右,最远达300km以远。除1950年8月15日的墨脱察隅8.6级地震对工程场地的影响烈度为度外,其余外围地震对工程场地的影响烈度均小于度。 (2)、地震基本烈度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资料(图12),该工程工程场地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1.5 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 雪卡电站(含XX水库)工程场地距区域性主干活动断裂较远,区内次级断裂的活动性较弱;工程区属中等偏强的地震活动水平,80km范围内无M7.0级中强震发生的记录,中强震多发生在外围区域

27、性活动构造带上或附近,波及到工程场地的地震烈度均小于度;工程场地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故工程区属于区域构造基本稳定区。 工 程 区 部 分 地 震 资 料 汇 总 表 表13序号发 震时 间位 置震 级对工程场地的影响烈度经 纬 度发 震 地 区年、月、日北纬东经级度11932.8.1419059405林芝7.2521942.7.2429089503林芝、密波5.53194529059403林芝6.7541950.8.1529309530墨 脱察 隅8.651950.8.2230009402林芝、密波5.461950.9.130009505林芝、密波5.071950.9.230

28、009505林芝、密波5.081962.7.2430009500林芝、排龙4.791962.7.2430009500林芝、排龙4.7101962.9.2930009500林芝、排龙4.7111965.6.1530079551林芝、密波、倾多5.6121968.7.1330339515林芝、密波、塔鲁4.7131968.7.1530259510林芝、密波、塔鲁4.7141968.7.2030279425林芝、密波、塔鲁4.8151968.7.2430279538林芝、密波、易贡4.7161968.8.2030079527林芝县以东4.9171977.8.2330289524林芝、密波、易贡4.7

29、181977.8.2630309526林芝、密波、易贡4.9191977.8.2830269534林芝、密波XX4.92 XX水库工程地质条件2.1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2.1.1基本地质条件2.1.1.1 地形地貌XX水库区位于雪卡水库上游约18km的错高乡巴松湖湖区,水库将在巴松湖天然湖水位的基础上抬高水位至3476m高程。巴松湖为一冰碛成因的天然湖泊,湖长约15km,宽约1.52km,湖泊面积约26km2,湖水面高程3473m左右,最大水深120m左右,湖尾为沼泽地;在湖泊出口上游约2.5km、距离左岸岸边约100m处有一湖心岛名莲花寺,周长约450m,高程3480.653482.65m,

30、高出湖水面810m,是当地藏族群众从事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库区两岸山峰高耸,植被茂密,高程一般45005200m,与湖水面相对高差达12001730m,两岸岸坡坡角一般4555,坡上植被茂密,覆盖率达80%以上。两岸分水岭高程均在5200m以上;库区冰斗、冰围谷、冰川谷、“U”型冰槽谷、角峰、冰碛堆积等冰川地貌发育。在高程3850m以上有三次早期冰川活动成因的基岩平台,高程分别为3900m、4100m(左岸罗结曲上游侧)和4600m(巴松湖右岸)。在巴松湖沿岸34703550m高程间,有在巴松湖XX冰碛坝形成过程中三次冰川活动形成的侧碛垄,高程分别为3472m、3507m、3541m左右。

31、在整个左岸及右岸沙阿沟、布热沟等沟口一带均有由于冰川活动形成的冰碛垄地貌,相对高差分别为426m和128m。在两岸坡脚一带、大小冲沟沟口分布有崩坡积、冰水冲积、洪积扇等堆积地貌景观。库区两岸共发育大小二十余条冲沟,但除左岸的罗结曲、布朵沟、XX沟和钟错曲,右岸的布热沟、沙阿沟和曲角普榜曲(见表11)规模较大、常年有水外,其余规模均较小,常年无水。调查结果表明,这些规模较大的冲沟,水流均较清澈,含沙量小。冲沟两岸植被覆盖率较高,约在80%以上,植被以密集生长的青冈树灌木丛及原始森林为主。2.1.1.2 地层岩性 库盘主要由二叠系上统(P2)变质岩及第四系(Q)地层组成: (1)、二叠系上统(P2

32、)变质岩:从库首至库尾出露岩性依次为云母石英片岩、板岩、结晶灰岩夹大理岩、板岩、结晶灰岩夹大理岩、云母石英片岩、砂岩夹板岩。岩石致密、坚硬,变晶或变余结构,中厚层厚层状构造。 (2)、第四系(Q):按成因类型主要有冰碛、冲积、湖相沉积、洪积和崩坡积。 、上更新统冰水冲积层(Q3fgl)及冰碛层(Q3gl):a、冰水冲积层(Q3fgl)多为含漂石的砂卵砾石,密实,厚度80余m。主要分布在XX冰碛坝下部。b、冰碛层(Q3gl)多为漂石、大块石及碎石等,粘粒含量高,约大于10%。块径一般2050cm,最大达23m,厚度3080m不等。表层有2050cm厚的块碎石砂壤土。较密实,局部有架空现象。主要构

33、成XX冰碛坝及库区两岸的侧碛垄。 、全新统(Q4):冲积层(Q4al)主要构成罗结曲、曲角普榜曲河床及两岸高漫滩。多为磨园度良好的砂卵砾石及漂石和砂壤土。较密实,厚度1050m不等;湖相沉积(Q4l):主要分布在XX冰碛坝临湖缓坡上及坝前湖底,为深灰淡黄色粉砂土、粉质粘土及泥质条带,厚度1520m厚(局部达40m),具明显的沉积韵律和层理,较密实,透水性小;洪积层(Q4pl)主要为块石、碎石、砂卵砾石等,块径一般1030cm,最大达12m,表层有2050cm厚的块碎石、砾石土。较密实,局部有架空现象。厚度1020m左右,主要分布在较大冲沟的沟口;崩坡积层(Q4col+dl)主要为块石、碎石等,

34、块径一般2050cm,最大达23m,厚度1030m。表层有2050cm厚的块碎石砂壤土。较密实,局部有架空现象。广泛分布于库坝区两岸坡脚一带及小冲沟内。2.1.1.3 地质构造水库区位于雪卡XX背斜的北翼,地层整体呈单斜构造。岩层产状总体为:走向近EW或NW280300、倾向NE、倾角一般5770。层理面(或片理面)不甚发育,而且层面结合较好。库区两岸基岩露头少。植被覆盖率高,灌木丛、原始森林茂密,分布位置高。同时两岸36003800m以下被冰碛物、崩坡积物、洪积物等广泛覆盖。因此水库区断裂构造出露较少。(1)、断层经调查,水库区除库尾错高村以北约5km发育一条规模较大的朱拉错高断裂外,未发现

35、有其它规模较大的断层横穿库区。库区主要发育NNE组和NWW组两组规模较小的断层。 朱拉错高断裂:具挤压逆断性质,展布于朱拉乡、错高村以北,延伸长度约190km。走向NW280、倾向NE、倾角70左右。上盘为石炭系旁多群变质石英砂岩、板岩、泥岩等,下盘为二叠系上统砂岩夹板岩。NNE组断层:走向NE525、倾向SE、倾角5565,为切层逆断层。破碎带宽度一般0.10.3m,构造岩主要为碎裂岩、角砾岩和糜棱岩等,未胶结。延伸长度大于1km。如F1。NWW组断层:走向NW275290、倾向SW、倾角6070,为切层逆断层。破碎带宽度一般0.20.5m,构造岩主要为碎裂岩、角砾岩和糜棱岩等,未胶结。延伸

36、长度大于1km。如F2、F3等。(2)、裂隙 库区构造裂隙较发育,按其主要产状可分为四组。NNE组:走向NE525、倾向NW、倾角6076,剪性,多呈闭合状。发育间距一般1.52m,面平直较光滑。延伸长度一般35m;NE组:走向NE3444、倾向NW、倾角4967,剪性,宽度0.10.3cm,充填岩屑及钙质等,未胶结。发育间距一般12m,面平直较光滑。延伸长度一般25m;NNW组:走向NW330354、倾向NE、倾角5163,剪性,宽度0.010.02cm,充填岩粉、岩屑等,未胶结。发育间距一般23m,面波状起伏。延伸长度一般小于5m;NWW组:走向NW275283、倾向NE、倾角6070,剪

37、性,宽度0.010.03cm,充填岩粉、岩屑等,未胶结。发育间距一般0.51.5m,面波状起伏。延伸长度一般大于5m2.1.1.4 水文地质条件 库区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地下水类型有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潜水。 孔隙潜水赋存于两岸透水性较好的冰碛层、崩坡积层、洪积层和冲积层中,接受降水、冰雪融水或山体中基岩裂隙水补给,水量较丰富,排泄于湖中、沟谷中或两岸斜坡下部。如错高村山前洪积扇一带、错高乡(区)东南一带及左岸简易公路和右岸人行便道上下一带。多数为下降泉或形成溢出带,少数为上升泉。 基岩裂隙潜水赋存运移于两岸基岩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排泄于巴松湖及沟谷或山前孔隙潜水中。由于

38、本区降水和冰雪融水丰富,地下水量较丰沛,埋深不大。推测两岸地下水位埋深1030m。 库区岩体多为弱风化变质石英砂岩、云母石英片岩及板岩等。岩体坚硬、较完整。两岸除卸荷带中等弱透水外,微风化、新鲜岩体透水性微弱。但两岸冰碛层(Q3gl)及崩坡积层(Q4col+dl)等透水性较好,渗透系数约在5070m/d左右。2.1.1.5 物理地质现象 虽然水库区两岸基岩岸坡高陡,但岩石坚硬完整,物理地质现象不发育。仅零星表现为浅表层岩体的蠕滑或轻微倾倒松动变形及岩体受寒冻风化而形成的危石。 2.1.2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3.1.2.1 水库淹没及浸没XX水库库水位在原巴松湖水位的基础上抬高3m后,库区可能涉

39、及到淹没和浸没问题的地段有XX坝临湖缓坡上的青年度假村、错高乡结巴村湖边的部分贫脊耕地及库尾错高村荒滩。同时淹没至错高区、错高村的简易公路35km及两岸沿湖岸边的灌木丛和少量森林。除此之外,库区无草场和具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1)、青年度假村浸没区位于XX坝临湖缓坡的一级、二级平台上。现为林芝地区团委经营的青年旅游度假村。主要为房屋建筑(平房)及少量风景树木。一级平台地面高程3477.93481.3m,地面坡度35,后缘为2545的斜坡地形。二级平台地面高程34823483.5m,地面坡度35,后缘为2545的斜坡地形。从地层结构上看,两台地上部均为深灰淡黄色湖相粉砂土、粉质粘土及泥质条带,厚

40、度1520m厚(局部达40m),具明显的沉积韵律和层理,较密实,透水性小。其下为冰碛大块石、漂石和块碎石层(Q3gl)及冰水冲积砂卵砾石层(Q3fgl);取本区湖相层的毛细水上升高度1.4m(经验值),取房屋基础安全超高0.5m(实地调查结果),则地下水位临界深度为1.9m。取上部湖相层及冰碛大块石、漂石和块碎石层的渗透系数K1=4.7410-46.2410-5cm/s,下部冰水冲积砂卵砾石层的渗透系数K2=2.6810-23.1110-2cm/s。地下水位浸润曲线可按图21模式及公式:H32=H12(H12H22)/(1+L1 K2/K1L2 )计算。当正常蓄水位为3476m时,一级平台(地

41、面高程3477.93484m)及二级平台(地面高程34823483.5m)均基本不存在浸没问题。(2)、结巴村湖边浸没区位于库中左岸罗结曲以上的错高乡结巴村湖边。为新近几年开恳的、属冲洪积成因的劣质耕地。地面高程34743492m,地面坡度35(大致以3477m高程为界前缓后陡)。从耕地的地层结构看,表层为1525cm厚(局部达3040cm厚)的砾石砂壤土,耕植土层较薄。其下为冲洪积块碎石和砂卵砾石及冰碛大块石、漂石和块碎石等。故本区浸没问题甚微。当正常蓄水位为3476m时,浸没耕地面积约0.007km2(10.5亩)。(3)、库尾错高村浸没区位于库尾错高村湖边。无耕地,均为荒滩或沼泽地。该区地面高程34733482m,地形平缓,地面坡度小于3。表层为1.52m厚(局部达2.5m厚)的砂壤土,其下为冲积砂卵砾石层。天然条件下,汛期巴松湖水位至村庄、农舍一带,并产生沼泽地。水位抬升成库后,该区的淹没及沼泽化将加剧。2.1.2.2 水库渗漏库区两岸山体高陡雄厚,两岸山顶高程均在45005200m以上,分水岭高程均在5200m以上,远高于正常蓄水位3476m高程,地形封闭条件好。库区两岸基岩由相对隔水的岩层组成,虽然水库中段有结晶灰岩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