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精品.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51839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精品.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精品6 第一单元 数一数 教材内容 数一数这一单元的内容很少也很简单,但却很重要,“数一数”是义务教材“准备课”中的内容,咱们都知道,义务教材的准备课中包括:数数、认数、分类、比多少和写字的准备等一些内容,由于课程标准中强调比一比和分类两部分内容,在实验教材中把它们作为单独的单元进行编写,那么数数、认数的内容也就独立成一个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材说明 1教科书的第23页,是这一单元的主题图“美丽的校园”。

2、 我们认为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有质的变化。作为开学的第一课,学生学习数学的第一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培养学生爱学校,爱集体的良好情操,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们还是选择了一幅校园情境的主题图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在学生观察图,描述图意时,老师可掌握其数数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为学生正式学习数学知识作准备。 2教材的第45页给出了110各数,并且配合出现了相应数量的人物和事物的集合圈,与义务教材不同的是,这些集合圈中的人和事物都是从主题图中抽取出来的,使学生看到知识前后的联系,将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教学

3、建议 那么老师不要急于让学生数,可以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说一说。在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老师再引导他们数一数。 另外,在充分利用了主题图以后,还让学生们数一数身边的事物,例如数一数教室里黑板、门窗、灯管的数量,文具盒里各种文具的数量等。 第二单元 比一比 教学内容 6 “比一比”这一单元主要有两部分内容:“比多少”和“比长短、比高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

4、数学的意识。 教材说明 1比多少。 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操作使学生直观看到“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使学生掌握比较物体多少的最基本的一一对应的方法。 教科书的第67页,是我们按照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的以童话故事为背景的主题图“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用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自然而然地进入数学学习活动中。 教材中运用两组有情节的素材:“小兔与它们所搬的砖的比较”、“小猪与它们所搬的木头的比较”,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也使学生看到了如何使用这种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而且教材中给出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一张石桌”、“三个苹

5、果”“四根萝卜”“四个小凳”“两条跳出水面张望的小鱼”等等,教材中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图中还可以比什么?”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任意地比较,充分地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 2.比长短、高矮。 比长短、高矮这一部分内容的编写主要是结合实际生活引出“长短、高矮”的概念;使学生直观看到“长短、高矮”的含义,通过操作使学生掌握比较长短、高矮的方法。咱们都知道长短、高矮的实质是一样的,都属于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置的物体长度的比较叫做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做比把高矮。在实际教学中比长短和比高矮可放在一节课内。 在这里教材介绍了比较长短的一般方法,“一端对齐”这种最基本的比长短的方法,与后面用尺子测量长度的方法是一样的,为教学测量作准备。 教学建议 6 这一单元内容的教学,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让学生通过参与大量实际活动和操作来理解“同样多、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例如:有一节课只讲比长短的内容,在学生明确了长短概念以后老师放开了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长”“短”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老师放开学生的活动以后,除了教材中给出的素材,学生还创造了许多老师意想不到的活动。比如有的在地上划一条线,比一比谁跳得远;有的比谁迈一步的步子大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