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51912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8.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docx(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有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 量的计量,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二、本册教材的学习目标 1、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4、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

2、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的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部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部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本册教材重点、难点内容分析 这一册内容都很重要,但是重点在第一、二、四、五单元。 1、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的一个重点。这单元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

3、它的特点是未知量随着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连乘和连除应用题集中在一起教学,加强彼此的联系,有助于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并能进行相互检验,在这一单元增加简单的统计内容,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趋势,学生及早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方法,可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三步文字题列成综合算式的思考方法和掌握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学策略:熟记含有一级运算、两级运算或有小括号的运算的运算顺序。通过认真审题并借助线段图表示题目的已知条件的问题,掌握从问题入手的分析方法,思考要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4、?并要把三步应用题与以前学过的两步应用题联系起来 2、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是在前面所学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以及四则运算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以及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教学策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在数的读、写训练中,要加强每级中间或未尾有“0”的数的读、写训练。加强“改写”与“求一个数近数

5、”的区别,乘法分配律的实际应用经常出错,因此,教学时要结合实例使学生切实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算理,并要经过反复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安排一定量的口算、笔算练习提高熟练程度,为学习小数四则运算切实打好基础。 3、量的计量: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各种计量单位的基础上,对各种常用的计量单位的系统整理和总结。这部分教材先讲计量的产生,接下来讲常用的计量单位,最后才是名数的改写。总之,本单元新知识不多,教学时应以复习、整理为主。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重量、和时间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单名数变换成复名数变换成单名数。 教学策略:重视计量单位的感性认识,形成明确的计量单位大小的表现,防止死

6、硬背通过计量单位的直观表示,牢固掌握常用计量单位间的进率教给学生进行名数改写的一般方法。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在学习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它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六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教学策略: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这一内容需要综合运用计量单位的进率,名数的改写、小数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等知识,学生容易发现错误,是教学难点,教学应由易到难

7、,善于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和注意的地方,并要经过反复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 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小数加减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再教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由于小数加减法有密切联系,计算法则基本相同,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便于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的计算方法。这单元同整数计算一样,注意教给学生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位数不相同的加、减法;小数加减法的简单算法。 教学策略:(1)教学小数加减时,要讲清只有在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道理。(2)把整数加、减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加、减法。 6、三

8、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材先讲角的概念和角的度量,随后出现垂直和平行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初步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接着学习平行四边形,理解它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最后学习梯形特征,以及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直线、线段、射线以及平行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按给定度数画角和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教学策略:这部分内容注意加强动手操作,加强作图,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继续运用七巧板,活动角等工具和手段,以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同时加强变式图形的练习。还注意加强联系实际,如提出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平行四

9、边形的不稳定性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1适当补充一些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降低小数集中学习的难度。 第四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其内容是小数中最基础的知识,是学习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所以,本单元是整个小数教学的重点。学生对小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现在把小数内容集中教学,增加了不少难度,特别是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难理解。因此,在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现实的素材,使学生能比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通过实际事例和直观教具,配合插图先简要地说明小数是由于实际测量和计算的需要而产生的。然后说明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可以用分母是10、

10、100、1000的分数表示,也可以分别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来表示。从而揭示小数的实际意义,说明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在此基础上再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并说明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的性质要通过学生熟悉的十进复名数和直观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小数加、减法的知识基础是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其计算法则是整数加、减法的扩展和延伸,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由于教材删去了小数一、二位加减法,直接进行小数三位数的加减法,为了适当降低难度,建议在小数加、减法中,可以补充一些来自现实生活的、学生熟悉的内容。如,可要求学生到商店看看一些商品的单价,与妈妈一起到

11、商店购买两件自己喜欢的东西,把买的东西的名称、单价及应付的钱记下。上课时,让大家来汇报、交流和计算。如:妈妈和小英到超市购物,选了一箱定价为52.35元的伊利纯牛奶和一盒椰丝饼干,定价8.60元。请你帮助妈妈算一算,一共要多少元钱?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重点讨论:为什么所列竖式的小数点要对齐?相信大部分学生能从熟悉的元、角、分的角度来表述和说明。从而归纳出小数加减法同整数加减法一样,首先要把相同的数位对齐,而在小数加减法中,只要把小数点对齐了,就能做到相同数位对齐了。学生有真实的体验和熟悉的生活,学习知识的难度降低了。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理念,应当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2要舍得花时间

12、,让学生观察、操作、探索和体验。 第六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直线、线段和角、直角,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系统的教学,使学生对平面图形中一些最基本的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本单元概念比较集中,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亲身感受,为学生创设一种动手操作、独立观察、引起思考的实际活动,激起学生自主地钻研的热情,探索和认识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如教学平行四边形时,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尽相同。首先组织学生利用事先准备的图形或材料,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实际操作,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体验和探索。在独立观察、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地

13、与同学进行合作与交流,让每一位学生都说出自己想法、看法和发现的图形特点,比如有的经过测量得出对边相等,有的通过对折也能发现对边相等,有的用侧重探究边的关系,有的重点研究角的特点,尽管不同的学生对图形特点有不同的描述,策略也不尽相同,但经历这样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经历这样的过程,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不断提高思维水平。再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同样要舍得时间让学生真正的实验、操作和探索。倡导学生通过折一折、量一量、说一说的活动,从不同的角度,用多种方法实验,然后再比较结果,使学生明确地得出结论: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这样的

14、教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在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这样经过亲身体验得到的知识是最牢固的。 3实践活动要让学生亲身实践、让学生体验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际背景,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又蕴含着数学问题的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和非常突出的特点之一。“小管家”这个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收集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数据,来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建议让全体学生都要用一周多的时间,真实记录自己家庭每一天吃的、用的等开支情况,把统计结果先给爸爸和妈妈作交流,然后再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交流的内

15、容可以扩展一些。如:这些开支合理吗?哪些项目可以节省、取消或增加?如果让我当家,可以怎么开支?通过一周的调查,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等等。通过交流,充分体会到用所学数学知识,可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通过参与收集数据过程的体验,更加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不同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发挥。 4适当增加一些开放性的应用问题。 人教版绝大部分的数学问题都是必要条件的问题,没有多余条件的问题,也很少安排开放式的问题。为了弥补教材的不足,可以适当地补充一些有多余条件的和开放性的问题。如,学习了小数加、减法这部分知识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新华书店门口贴了一则广告:今天新到以下书籍

16、,欢迎购买。 谈谈新的学习方式5.35元;新十万个为什么10.9元; 童话大王3.85元;我们爱科学8.00元; 脑筋急转弯11.1元;趣味数学6.9元。 请问:看到这则广告,你首先想到什么?你最喜欢的两本书是什么?需要多少钱?哪种书最贵,哪种书最便宜?比一比相差多少?你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通过一张普普通通的售书广告,可以让学生联想到很多有关数量关系的内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既巩固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技能,也培养了学生从较复杂的信息中如何选择有用的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的开放性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5准确把

17、握数学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小数的加、减法运算中对计算位数的限制和整数运算相同。标准中规定:笔算加减法以三位数为主。教材中小数加减法计算位数超过这一要求的例题、习题,数据可以进行修改。 标准中规定整数笔算只要求:三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教材中未删去的乘、除数是三位数的习题,如第99页的第13题;第134页的第6题等等,应当删去,或者改用计算器计算。 学生较难理解的几何术语、名词等概念的解释,如线段、射线、直线等,教学要求不要太高。 各位老师们:大家好!感谢区教研室组织这次教材培训,同时也给了我一个向大家学习交流的机会。 我想,今天我的任务就是把老师们平时没时间学习的

18、内容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大家念叨念叨,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学习。下面的时间,我就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方面的内容。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交流:(一)本册内容整体框架,新课程标准对这一学段的要求。z重点单元的教材说明 和教学建议。 一、理清知识体系,把握教学目标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人教版一至六年级教材目录 二、本册内容整体框架 、教学内容: 1、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与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2、知识体系分布情况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

19、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

20、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3、重点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

21、的重点教学内容。 4、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数位顺序表 :在教学小数的意义、读写法时使用。 2.各种三角形 ,米尺,量角器等。 、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

22、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材的编写特点。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

23、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各单元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

24、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三步计算文字题是在两步计算文字题的基础的扩展,以提高学生理解数学语言并用算式表达的能力和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运算顺序。计算三步文字题时,要着重从分析文字叙述人手,先确定最后一步是什么运算,再根据数量关系向前推导,确定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一部分在前,哪一部分在后,以及括号怎样使用等,直到列出综合算式。 应用题是本单元的重点,其中两步计算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与第六册学习过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有所不同,特点是未

25、知量可以随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教学时,要从求未知量与两个已知量的联系人手,分析数量关系,得出两种解题思路,进而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从解题思路上是互逆的,教学时,应加强两种类型题的联系,通过对比练习强化数量关系,并要求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能列综合算式解答。 应用题部分还安排了比较容易解答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这是原来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发展。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近,数量关系简单,学生利用两步应用题的基础,通过类推,可以比较容易掌握三步应用题的分析解答方法。 、关于本单元一些问题的思考: 1、课标教材为什么改变了“混合运算”的编排方式?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对“混合运算”的编排采用的是与应

26、用题结合成独立单元并进行多次循环的编排方式。即在低年级逐步引入混合运算、直观描述运算顺序,中年级再系统出现整数四则三步混合运算的各种情况,之后在高年级“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单元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以整理和概括出现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的概念,为学生初中时学习第三级运算做准备。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逐步形成列综合算式的能力。 本套实验教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改进了混合运算和运算顺序的编排方式。首先,在低年级没有单独安排“混合运算”单元,而是结合现实的素材逐步引入混合运算,如一年级上册和二年级

27、上册出现的“加减混合”,二年级上册出现的乘加、乘减,二年级下册出现的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等等。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在中年级时,再结合解决现实问题,较为系统的介绍四则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这样的编排通过较丰富的现实素材,使学生逐步体会、理解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同时,在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四年级出现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规律,并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2、在后面的教材中还会安排“混合运算”的单元吗? 在本套课标教材中,我们只在本册安排了“四则运算”这个单元,来教学和梳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在后面的教材中不会再安排“

28、混合运算”的单元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也都是在此单元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因此,教师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应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规定的必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3、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第八册“整数四则运算”单元对四则运算的意义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在课标教材这一相应的单元“四则运算”中,为什么没有?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数学大纲中“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这一教学要求编排了相应的内容。在课标教材

29、的编写过程中,我们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要求,没有对四则的意义进行概括。本册这一单元主要是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4、为什么在四则混合运算中,要规定先乘除后加减呢? 先乘除后加减,这是运算的一种规定,如果在一个算式里含有几种运算,只有规定先后运算顺序才能求得一致的结果,这可从两个方面说明:一是在客观实践中,先乘除后加减的问题多一些,先加减后乘除的问题少一些,为了运算时方便,规定“先乘除后加减”,多种情况可以不使用小括号;二是从四则运算的意义看,规定先乘除后加减也是合理的。加、减是最基本的运算,在同数连加或同数连减的基础上产生了乘除法。这说明乘、除法是同数连

30、加或连减的简便算法,其计算效率比加减法提高了一步。因此,为了计算简便,规定先乘除后加减是合理的。 5、四则运算新教材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从出发点来说,编者希望把运算顺序结合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进行理解,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是很难兼顾。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如何进行教学呢? 一、以新的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应用题型的训练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因此从教材出发,找准题型的新点就很重要。比如说,教材的例1是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学生已经有了简单的两

31、步运算的知识基础,明白了加减法运算的算理,因此例题的重点可以放在列综合算式和运算顺序上。再如例4,是加减法两边是乘除的运算。从应用题本身来说,又是新题型,学生把握起来比较困难。两难的情况,都去突破,是不现实的。因此可以分成两个课时进行教学,逐个突破,各有侧重。当然,不能割裂教材本意,用题意帮助理解运算顺序,帮助突破重难点,就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二、以趣促算,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从单元内容来看,这个单元的教材没有趣味性,一味枯燥的运算学生不感兴趣,当然也不利于教学。因此,教材的练习可以这么安排: 1、添括号练习:添括号练习也要学生进行计算,但形式上只需要学生添加括号,对学生来说兴趣比较大。

32、 2、算24点。二十四点作为比较经典的数学游戏,除了动脑外,也可以考察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 三、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正确率: 四则运算的前提是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只有保证这些基本运算的正确性,才能在递等式计算的时候保证计算正确率。因此在教学本单元的同时,可以抽取早自习等时间,进行四至五道基本运算的练习,时间短,教师便于控制,学生正确与否能得到及时的反馈。 新教材对于运算的难度已经有所下降,比如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都在教材中不设例题了。但是却在课程标准中规定了学生由两位数乘除法推导三位数除法和三位数乘法的方法。光掌握方法,怎么考察呢?星星点点有练习在作业中出现,因此在教

33、材外教师可以适当补充相关习题,布置学生演算,以达到一定的成熟度。回头看以住教学“四则运算”,一般是直奔主题,告诉学生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机械训练,使学生达到计算的准确、熟练。但练习中忘记运算顺序的情况常会出现。单纯的机械训练,学生只会觉得数学枯燥无趣,感受不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教学内容 p17-26:本单元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34、,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2)教学建议 “位置与方向”是人教版实验教材新增的一个内容,在每一学年都有设一单元集中学习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就是“位置与方向”,内容与低段相比要难的多,主要体现在:要准确把握方向,要量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还要确定单位长度标出距离。 在进行本单元教学的时候,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内外的景物,借助自身的前后左右、周围的建筑物或其他景物的的辨别,了解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使学生知道位置随着参照物的变化而不同,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是不会变化的。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位置和平面图上方向之

35、间的转化关系。 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动手画一画,进一步深入了解以自己为标准位置,周围景物的方向。在学生确立东南西北方向的基础上,学习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借助直观形象性,深化对8个方向地辨别,建立正确的方向感。在学生具备8个方向的辨别能力之后,让学生进一步运用量角器量出景物与一个方向之间的夹角,试着怎样说出来更加准确一些,互相讨论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再进一步确定正确的说法。在学生学会辨别8个方向以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教室里门窗的方向,画一画建筑物的大概方向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主题图。p17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图及“公园定向运动图”,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注意:在课前,教

36、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有关“定向运动”的资料,教师也需要做相应的准备。教参45页有相应资料。 注意:在确定物体的位置时可能会出现两种答案:东偏北30或北偏东60,教师应告诉学生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的方位,例如,本例题中1号检查点的方向,一般说成“东偏北30。同时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注意: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要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关于本单元一些问题的思考: 1、怎样突破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是这个难点? 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是这个单元的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的作图能力普遍比较薄弱。从学生的

37、作业来看,学生画示意图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方向角没有找准,不能熟练地区分东偏北和北偏东的不同;距离的表示,没有按单位长度换算;中心点的位置没有找准,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响;物体的具体位置没有明显的表示出来,或者没有标出名字,让人看不清楚;也有学生方向找错了。根据这些情况,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更应该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如果要补救也只能个别辅导了,集体辅导多了容易让那些掌握好了的同学产生厌烦心理,掌握不好的同学也不一定马上改正过来。 2、图上方位要确定标准 这一单元的另一个难点就是关于位置的相对性,给定两个位置,个别学生不能很好的区分以谁为标准,所以说出来的方向刚好相反。这一

38、点跟学生的空间观念强弱有关,需要多加训练。在确定某一建筑物的方位时,以某一建筑物为标准,它是一个方位,而以另一个建筑物为标准,它又是另一个方位。以花坛为标准是在花坛的北面,而以大门为标准,则在大门的东北角上。所以,确定标准是关键。另外要指导学生逐步明确:要在图上标出建筑物的位置,需要先确定方向,再确定距离。 3、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图上方位与实际方位的联系区别 在引导学生认识实际方位的基础上,要求每位学生以教室中的实物为中心,画一幅教室的平面图,这样既巩固了实际方位,又引申出了图上方位,同时学生由于所定方位不同,实物也就不同,所以图的画法多种多样。这样教师便可以引出图上方位,并且编成口诀

39、告诉学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西南、西北、东南、东北的区别认识 由动物园图认识全部八个方向后,为了帮助学生区别和认识其他4个方位,可以将八个方位写成米字型,以米字型中间的一竖区分左边为西,所以分别是西南、西北。右边是东南、东北。并且告诉学生由于西和东,北和南相对,所以西北对东南,西南对东北,再以米字一横划分,上方是北,即西北、东北;下方是南,即西南、东南。 三、图上方位要确定标准 在确定某一建筑物的方位时,以某一建筑物为标准,它是一个方位,而以另一个建筑物为标准,它又是另一个方位。以花坛为标准是在花坛的北面,而以大门为标准,则在大门的东北角上。所以,确定标准是关键。 总之第四单元

40、虽然内容不多,但要让学生真正把握住其中的几个重要环节,还需要教师教学设计中多动脑筋,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学会辨别方向的知识。 4、有关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的教学问题 .教材中为什么要安排这一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空间与图形”内容标准中规定,“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线路图。”并给出了解释说明这一目标的例题“例5:假设大门在教室的正南方向50米处,图书馆在教室北偏东60?方向的100米处。试画出示意图”“例6:画出从学校到家的路线示意图,并注明方向及主要参照物。”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规定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位置与方向”这个单元。 例

41、2中要求“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学生还没有学习比例尺的知识,如何进行教学? 首先,这一题目的重点是要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明确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探索、交流,使学生明确要在图上标出建筑物的位置,需要先确定什么,再确定什么。其次,考虑到学生没有学习比例尺的知识,在确定图上距离时有一定难度,教材在例1的“做一做”和相应练习的设计上都做了一些准备。例如,在例1的“做一做”中,将小明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平均分成了四段,并标注了实际距离为400米。其他几个地点到小明家的图上距离也都分成了同样长度的若干段,并让学生填出实际距离。练习三的第2题中,还进一步

42、给出了“用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表示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形式。最后,待学生完成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班内集体展示和交流各自的绘制方法,比较各种方法并说一说怎样画更简便、更清楚。再向学生介绍平面示意图的一般画法。根据教科书第19页下半部给出的示范性的示意图,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绘制平面示意图的时候,可以用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表示地面上相对应的距离,并引导学生按通常所用的方式绘制示意图。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教学内容 p27-47 (2)编排特点 本单元把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放在了一起,学生在学习了加法运算定律后,随后学习了乘法运算定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学生能够形成比

43、较完整的认知结构,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在简便计算这一部分中,除了应用“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以外,还安排了减法和除法的简便计算。可以说简便计算的方法,在这一册中全部出现了。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系统的学习和掌握知识,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本单元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不再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同时,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

44、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 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第三小节,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教学建议 1、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好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搞好本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

45、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规律性的理性认识。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如前分析,本单元教材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从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愿望。因此,领会教材的这一意图,用好教材,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运算定律,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进而,凭借知识意义的理解,也有利于所学运算定律的运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

46、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相应地,教师也应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的算法,让其他同学也能明白。 4、 在“简便计算”的习题中有这样几道练习题,42页第题的67236+64和25+75-25+75,经常会与前面所写简便方法混淆,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数的特点和算式的特点,找到简便方法,即:带着符号搬家。 5、乘法分配律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a、既要注重它的外形结构,也要

47、注重从乘法意义的角度理解。 20=3 20+4 20 b、要重视区分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多进行对比练习。 25 25 25 1258 25125+258 c、教材安排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例题少,而类型多。教学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 1、173+177 2、4a+a5 3、25105-255 4、172+173+175 5、2825-225-625 6、128+612-124 7、599+5 8、25 9、88125 10、 10312 d、多进行一题多练练习,才能形成技能,真正达到正确、合理和 灵活 4425 4425 =11 = 441004 4425 4425 =25 = = 40 25 + 4 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