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数学知识点大.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51925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27 大小:89.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小学数学知识点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人教小学数学知识点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人教小学数学知识点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人教小学数学知识点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人教小学数学知识点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亲,该文档总共1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小学数学知识点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小学数学知识点大.docx(1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小学数学人教版课标教材知识要点及教学目标 为使广大小学生及家长针对孩子的数学学习内容有一个重点的把握。上海志诚教育辅导为您对十二册教材进行了知识要点及教学目标梳理,该文档供广大师生及家长教学参考或总复习使用。 志诚研训中心 一上册 撰稿人:高山流水 单元名称 小节标题 知识要点 目标要求 重点难点 一、数一数 数一数 数数、读数。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3、让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作与参与的意识。 乐,

2、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二、比一比 比多少 1、“同样多”和“多”“少”的含义。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2、比较两个事物之间的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较方法。 多少。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 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1、长短、高矮的含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义。 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

3、直接感比长短、高矮 2、比较两个事物的长短、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高矮。 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15的认识及书写 1、认、读、数、写15各数。 2、能按规律读、写出15各数。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数感。 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比大小

4、 第几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1、基数、序数的含义。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2、区分基数和序数。 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1、认识符号“

5、”“”“”的含义,知道用词語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运用符号“”“”“”填空。 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几和几 加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4和5的组成。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1、加法的意义。 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2、读、算5以内的加法法。 算式。 3、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3、看图列式。 加法的

6、计算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掌握4和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减法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1、减法的含义。 用减法来解决。 2、读、算5以内的减法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 算式。 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3、看图列式。 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

7、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0的认识 1、揭示0的含义。 2、书写0。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1、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四、认识物体和认识立体图形 形。 图形 2、能够辩认和区别这些图形,知道他们的名称。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

8、、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3、用这些图形拼简单的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图形。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

9、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1、通过学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 认识平面图形 2、辩认和区别这些图形,知道他们的名称。 3、用这些图形拼简单的图形。 分类 2、体验分类。 五、分类 分类 2、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互相学习、合作交流能力。并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如何尊重他人意见等与人合作交流的方法。 3

10、、采用小组之间互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审美观。 4、让学生体裁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分类,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 6和7的数概念,并根据数的组成介绍有关6和76,7的认识和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及用加减法 有关6、7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的内容。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8和9的数概念,并根据数的组成介绍有关8和98,9的认识和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及用加减法 有关8、9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的内容。 1、认识6、7,能正确地书写6、7 ,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2、知道6、7的组成,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

11、正确口算。 3、利用一图二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1、熟练数出8和9,会正确读写,并能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8、9的组成,会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能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1、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写数字,培养学生的数感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3、会正确地口述题意及列式计算。 1、正确读写8和9 2、掌握8和9的组成 3、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心算计数 3、亲历从生活中提炼出生活知识的过程 1.引导学生经历10认识的过程

12、,初步建立10的数感;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10的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2.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通过生动的画面帮助学1、掌握两步计算的正确计算方法 连加、连减、加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2、通过观察,理解计算顺序,初步减混合 混合的意义及其计算方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法 口算和计算能力 1、10的数的概念及组成,比大小 10的认识和有2、用有关10的加减法计关10的加减法 算解决用数学的内容。 3、填未知加数 1.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通过走迷宫,使学生经历多角度、多途径探索问题、

13、解决问题的过程 3.做游戏,感受与人合作探索的愉快 1、正确读写10 2、掌握10的组成 3、熟练计算10以内加减法算式 4、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心算计数 理解掌握计算顺序 数学乐园 数学乐园活动 巩固知识 复习所学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七、11-20各数数数,读数 的认识 1、数数 2、数的读法 3、数序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的,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 组成、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1、初

14、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正确书写写数 数的写法 11到20各数 2、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1、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口算,明10加几、十几理解20以内的数,会进白一图四式的关系,初步认识加加几和相应的行简单的计算 减法的名称。 减法 2、培养分析操作能力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八、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 认识钟面、整时、半时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辨析能力。 1让学生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九、20以内的9加几 1、

15、口算方法 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进位加法 2、用数学 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4、能运用9加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正确书写1120各数 熟练地口10加几,十几加几和响应的减法 重点:会看整时、半时。 难点:确定几时半。 重点:正确计算9加几 难点:理解“凑十法” 8、7、6加几 口算方法数学 5、4、3、2加口算方法及用数学 几 1、学习8、7、6加几的题,正确计算,理解“凑十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操作能力。 3、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训练学生用不同的

16、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利用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学习5、4、6、2加几的迁移能力 3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品质 重点:正确计算8、7、6加几。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掌握用“想大数加小数”的方法口算小数加大数 一下册 撰稿人:舞文弄墨 单元名称 小节标题 知识要点 目标要求 重点难点 一、位置 上下 前后 左右 位置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17、 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 2、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习惯 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3、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对性。 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认识“

18、左右”的位置关系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确确定“左右”。 问题。 难点:“左右”的相对性。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教学要求: 重点:根据行列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1、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位置。 的位置。 难点:能用语言去描述某一物体2、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3、培养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3、经历收集信息

19、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5、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的位置。 十几减九 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重点:1、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20以内的 退位减法 十几减几 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

20、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 用数学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重点: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好习惯。 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难点:计算方法及能力;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整理与复习 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

21、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重点: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三、图形的拼组 图形的拼组 平面图形的特征、关系,立体图形的关系 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点。 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 数的组成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

22、00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以内的物体个数。 体个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重点:弄清数的组成 难点:理解计数单位 读数 写数 重点:读数与写数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数的顺序 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激发学

23、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数数。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 2、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

24、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重点: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 难点:相对性的理解并能进行正确地表述。 重点: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学会能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口算。 重点:通过摆一摆进一步理解数位、100以内数的组成 难点: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比多少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 实践活动:摆一摆 理解数位、100以内

25、数的组成 想一想 五、认识人民币 认识人民币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的进率。 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以及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难点:能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取币。 简单的计算 1、人民币的单位间的换算。 2、认识用小数表示的物品的单价。 3、元、角、分的加法计算。 4、元、角、分的减法计算。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3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4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 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

26、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决问题的能力。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知道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1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3、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初步分析和推理能力。 重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难点: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口算 2、整十数减

27、整十数的口算 重点:正确掌握口算方法。 难点 :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1、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进位加法。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重点:计算方法的正确掌握。 难点: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的减法。 2、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重点:计算方法的正确掌握。 难点:求两数相差的应用题的正确解答方法。 认识时间 七、认识时间 1知道大格刻度对应分时表示几分,会正确读出、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根据时间拨出时针和分针。 2让学生自己探索看时间的方法,

28、掌握时1、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分针走过几小格知道1时=60分。 就是几分。 2、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 3通过观察时针和分针走的关系,知道1时60分,理解几时半就是几时30分。 4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思想感情。 1通过“角色扮演”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4通过本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或下一个数字。

29、 2通过观察、摆学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正确读出、写出几时几分,会拨几时几分。 难点:读出接近整时的时间,比较快速地说出几分。 小小商店 八、找规律 找规律 1、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2、稍复杂的图形变化规律。 3、图形与数字变化规律。 4、数字变化规律。 重难点: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发现事物的规律。 九、统计 统计 1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活动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掌握数据

30、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经历统计的过程,初步感知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及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重点:了解统计的含义。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 难点:进行简单的统计。 二上册 撰稿人:小河 单元名称 小节标题 1、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量较短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的物体的长度,一般都用厘米作单位。 2、用直尺量整厘米长的物体的方法。 作用。 2、 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知识要点 目标要求 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重点难点 在具体活动中

31、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 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 4、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5、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1、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做认识米、用米量 单位。 2、米和厘米的关系。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1、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它有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2、线段的认识 2、画线段的方法。 “直”的特征。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理解并掌握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能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1、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把两位数加两位数 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1、不退位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退位的两位

33、数减两位数的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法则。 3、用减法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应用题。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5、培养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 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以内两位数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

34、算法的多样性。 发现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的多种计算方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加减混合:加减混合试题的运算顺序和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 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初步

35、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法;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能结合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并说明估算的思路,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 认识角及角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画角。 认识角 三、角的初步认识 认识直角和直角的符号,知道直认识直角 角是一种特殊的角,学会辨识直角。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3、在学生获

36、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观察、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掌握角各部分的名称并学会画角的方法。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掌握判断直角的方法和画直角。 2、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乘法运算的意义;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1、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掌握乘法算名称及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会口述乘乘法的初步认识 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4、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5、能用加法和

37、乘法表示同一内容。加强学生四、表内乘法 1、口诀间的关系。 2、用口诀写乘法算式。 26的乘法口诀 对乘法的认识。 1、 使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熟记乘法口诀,学会运乘法口诀求积。 2、 通过观察、操作、尝试、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3、 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一道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减乘加、乘减试题 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1、使学生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让学生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 理解并掌握运算顺序。 掌握口诀的结构和规律理解口诀的来源,掌握推导口诀的方法。 式所表示的意

38、思。 3、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根据乘法的意义,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用数学 数的和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五、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 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能辨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2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展空间观念。 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 初

39、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欣赏图片,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 通过“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能辨别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中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经历探索、掌握镜面对称现象基本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学会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方法。 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 1.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2.进一步提高学生

40、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镜面对称 六、表内乘法 7的乘法口诀 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3、使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得的较大的发展。 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倍的意义及应用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利用操作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并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的计算方法。 能利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41、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学生动手、动脑、和动口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 3、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并能够正确进行解答。 4、初步学会分析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的联系,学会看线图。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并能够正确进行解答。 3、初步学会分析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之间的联系,学会看线段图。 8的乘法口诀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8的乘法口诀。 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

42、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3、通过乘法口诀的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9的乘法口诀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1、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能根据乘法的编制并掌握9的乘法口诀。 意义正确推导出9的乘法口诀。 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2、能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熟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练的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综题。 合的能力。 1、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

43、乘法口诀表,使学生1、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洁、清楚,懂得合理整理乘法口诀表,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简洁、清楚。 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2、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 2、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能熟练的利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3、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的基本方法。 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利用主题图复习第3、4、5、6单元的相关知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的价值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1、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

44、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巩固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图形变化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使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9的乘法口诀的推导。 整理乘法口诀是重点。掌握乘法口诀表示难点 乘法口诀表 看一看摆一摆 1、学会正确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重点。 2、培养学生使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和思维能力是难点。 七、统计 1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1、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和统计集和整理数据。 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进一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

45、出统计图,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样本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容量、比较信息,描述信息等),并让学生尝试作出简单的决策。 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让学生经历摆学具、画图示、列图表等过程,逐步抽象出全面的、有序的排列和组合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具体过渡到抽象。 能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在活动中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1) 经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 能借助“做标记”、“列图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方法进行推理。 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1、使学生学会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准确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组合数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简单的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