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区教育现代化建设自评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252678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安区教育现代化建设自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淮安区教育现代化建设自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淮安区教育现代化建设自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淮安区教育现代化建设自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淮安区教育现代化建设自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淮安区教育现代化建设自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安区教育现代化建设自评报告.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淮安区教育现代化建设自评报告淮安市淮安区人民政府一、本地教育概况淮安区位于淮安市东南部,总面积1462平方公里,人口117.68万,辖21个镇、5个乡,是全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她集“名人、名著、名胜、名菜”于一身,素有“壮丽东南第一州”之美誉,曾与杭州、苏州、扬州并称为古运河线上的“四大都市”。全区现有中小学115所(普通高中6所、职业高中1所、初级中学2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7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学点23个,幼儿园42所。全区中小学教职工9686人,在校中小学生127647人;全区幼儿园教职工1705人,在园幼儿32220人。近年来,淮安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2、,紧紧围绕“振兴崛起、苏北争先”和“全面小康”总体目标,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创建教育现代化,教育的公平度、美誉度和满意度不断提升。三年来,我区先后被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表彰为“全国第三届亿万中小学冬季长跑运动优秀组织奖”;被省政府办公厅公布为首批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被省教育厅评为“规范收费示范区”、“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区”、“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教育审计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三年被市教育局评为“教育工作目标考评优胜单位”、“高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创新创优项目一等奖。二、创建主要措施 行政强势推动创建工作淮安区委、区政府将教育现代化创

3、建工程列为2012年重要的民生实事工程,对照创建指标,立足区域实际,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示范引路、有序推进”的原则,强责任,重投入,严督查,举全区之力,强势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2012年3月14日,区委书记吉子俊亲自主持召开区委常委扩大会议,决定成立以区委书记、区长共同担任组长、40个部门一把手和26个乡镇党委书记为成员的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决定采用多种方式筹集资金12.8亿元用于全区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3月24日,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全区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出台了淮安区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实施意见等6份重要文件,并将教育现代化建设纳入到乡镇和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范畴;7月4

4、日,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董国喜主持召开了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会办会,专题研究解决校舍建设规费减免和工程推进问题;8月3日,区委书记吉子俊主持召开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过堂会,听取区教育局、财政局等21个责任单位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并对下阶段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8月7日,区委副书记、区长徐子佳主持召开各乡镇党委书记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通报了上半年我区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并对学前教育、社区教育等难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明确区政府办负责对全区创建工作进行每周一督查,每周一会办;11月27日,区长徐子佳、常务副区长董国喜主持召开了教育现代化重点工程现场推进会,要求国土、住建、规划、建工、安监、

5、招管、人防、消防、等部门严格按照序时进度,无条件做好配合和服务工作。各乡镇和部门分工协作,合力推进创建工作。区财政、城投中心采用多种模式,积极筹措创建资金;区规划、住建、国土、招管办等部门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为创建工作开通“绿色通道”,保证我区所有学校的基建项目审批随到随办,最大限度缩短了项目规划、造价、评审、招投标等环节的周期;区公安、卫生、文化、工商、综治、环保、城管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了联合整治,确保创建工作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区宣传、广电等部门主动联系教育,宣传教育;教育系统建立了机关人员蹲点挂钩联系制度,制订了详实的创建工作序时进度表,先后召开了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

6、、会办会、迎评冲刺动员会等多种形式的会议,全力保障创建工作顺利实施。 全力实施教育十大工程1.优质教育资源整合放大工程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区委、区政府积极实施“实验小学东扩、新安小学西延、勺湖小学北上、楚州中学南进”战略,采用多种方式筹集资金7亿多元,高标准新建了周恩来红军小学等5所城区学校,其中,职教中心新校区征地326亩、投入3.2亿元、建筑面积近12万;淮安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勺湖小学分校、新安小学玖珑湾分校投入达2亿元。周恩来红军小学投入2.2亿元、征地近100亩,其建筑气势恢宏,内涵丰富,不仅建有可容纳800人的“红军娃”剧场、可承担国家级体育比赛的体育馆、3

7、000多平方米的书画创作区,还建有恩来园、长征园、科技园、文学园、国防园、艺术园等,被曹卫星副省长称赞为“全国一流小学”。另外,我区还将投入5000万元新建一座集活动、培训、实践等于一体的淮安市青少年活动中心。2.农村中小学校安工程为顺应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需求,我区对中小学布局作了科学规划和调整。在打造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又整体规划了4个乡镇的九年一贯制学校;通过财政配套、土地收入调拨、区乡共建、招商引资、BT模式、社会捐赠等多种形式,启动了26所农村学校的扩建或迁址新建工程。三年来,全区中小学校舍新建项目达272个,建筑面积54.07万,投入资金近10亿元,已超额完成校安工程三年规划

8、建设任务。3.学前教育整体创优工程我区一是加大对无证园的清理力度,先后取缔了118所无证园,相继回收了21所乡镇中心民办园,实现了每个乡镇拥有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的目标。目前,全区共有公办幼儿园38所、民办园4所,形成了以公办园为主导、民办园为补充的办园格局。二是全力创建省优质园。近两年,我区投入资金1.1亿元,高标准新建了64所幼儿园和办园点;为所有村办幼儿园和办园点配备了软质活动场地、室外大型玩具和标准化课桌凳,彻底改变了城乡幼儿园的环境和面貌。在已拥有12所省优质园的基础上,我区今年又有15所幼儿园顺利接受省优质园的评估验收。4.教育装备全面提升工程我区在确保各中小学师机比、生机比、图书比

9、以及实验器材等全部达省标的基础上,又为乡镇两中心和区直中小学配备了集电脑、投影、数码展台、环保书写板等“四位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设备1174套;为所有村完小和教学点配备了电子白板362套、微光量子环保书写板1636块。自此,我区所有公办中小学可以自豪地宣布告别了“粉笔时代”。另外,我区在原有14片塑胶运动场地基础上,今年又在22所中心校启动了标准化塑胶运动场地建设,并为大部分村小和教学点铺设了80米塑胶化直道。到2013年底,我区所有中小学将全面实现运动场地塑胶化。5.师资队伍优质化工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区一是坚持“凡进必考”原则,每年定校、定学科公开招聘、择优录用一批新教师,并大多数分配到农

10、村边远地区或薄弱学校;二是建立教师校际交流制度,每年组织100名优秀教师到农村偏远中小学支教;三是建立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快速成长机制;四是实行农村教师优先机制,在学历进修、接受培训、评优晋级等方面尽可能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五是坚持每年一次的暑期考学活动,督促并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教干队伍培养方面,我区一是通过公开选拔方式建立校长后备干部人才库。目前,全区90%以上的中心初中、中心小学校长是从人才库中走出来的。二是建立了6个名校长(园长)工作室,通过校际结对帮扶、到名校挂职以及校长论坛等活动,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实践能力和管理水平。三是通过集中培训或脱产进修等方式,不断提升后备干

11、部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6.教育管理精细化工程从2010年开始,我们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了精细化管理推进活动,组建了5个教育教学协作片、10个教育集团,建立了中小学校长“片会”和“月例会”制度,出台了中小学精细化管理推进活动督查评价细则等四个文件,采取“学校落实行动总校指导推动片域共建联动全区督验促动”的工作策略,通过精细化管理研讨会、现场推进会、总结表彰会等多种活动,让学校达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人人用心管的境地,从而推动全区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7.高效课堂构建工程我区以建构“高效课堂”为抓手,建立健全了“校、镇、片、区”四级赛课、学科教师“半日教研”、校长“推门听课”和行政例

12、会点评课制度,通过多种形式的集体备课、教学开放以及“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等评比活动,逐步实现了“备课有效、课堂高效、训练实效”,形成了一批富有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2012年,我区“六步导学”、“三环三案”、“自探互教”同时入选淮安市“十佳课堂教学模式”,并得到了省教育厅、市教研室等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认可,也吸引了市内外同行陆续前来参观学习。8.红色德育品牌打造工程我区紧紧依靠区域内特有的周恩来纪念馆、新安旅行团历史陈列馆、新四军华东分局旧址等丰富的德育资源,积极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学新旅做新时代的小好汉”、“学习周总理、努力创三好”以及“少年军校”、“周恩来班”创建等

13、活动,并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周恩来红军小学的“红军娃重走长征路”活动和“沿着党的足迹前进”大型文艺汇演,先后被央视等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今年暑期,周恩来红军小学又作为全国唯一的红军小学代表,应邀参加了由文化部等7个单位联合举办的“文化中国澳大利亚行”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2011年,我区的红色德育活动被淮安市教育局评为创新创优项目一等奖。9.学校特色项目培植工程我区中小学以艺体教育为突破口,积极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全面实施“一校一特”、“一校一品”战略,努力构建地域特色文化,打造学校特色品牌。目前我区已连续三年开展学校“十佳特色项目”创建评比活动,以引领城乡学校打造地域、校本特色。目

14、前,我区已有48所中小学分别在科技、体育、诗教、书法、绘画、绿色环保等方面获得省、市级特色学校称号。其中,城北小学的“空竹”文化、博里中学的农民画教学、博里中心小学的诗词教育、泾口二小的“诗书画”、季桥中心小学的经典诵读、淮安曙光双语学校的“课程超市”等特色项目已走出淮安,甚至在全省有影响、全国有名气。10.“蓝天校园”建设工程我区大力实施以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涉法家庭在校生帮教、留守儿童关爱和校园法治理念培养等为内容的“蓝天校园工程”,通过开展法治专题讲座、印发宣传资料以及环境整治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关爱和帮扶,为青少年的安全、健康和成长创造了和谐的校园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正视困难、挫折和问题

15、,努力让自己成为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建立健全了“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捐助为辅”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确保每一位困难家庭子女不会因贫失学、辍学,让他们充分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三、指标达成情况指标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5.1%。指标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巩固率达100%,初中达99.99%。指标三: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6%。指标四:19周岁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达50.21%。指标五:全区27个乡镇场均建有社区教育中心,且分别有30台计算机、8000册以上图书、独立授课教室和健身器材等,已基本满足社区群众的学习需求。我区2011年从业人员培训率达54.84%;2012年从业人员培训率达53.

16、13%.指标六:我区建立健全了义务教育资助体系,能充分满足困难群体享受平等教育的需求。三年来,我区为符合资助条件的20675名中小学生发放困难补助金累计1938.67万元。我区盲聋哑及智障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7.5%;外来务工农民的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指标七:我区现有整建制幼儿园42所,其中12所已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省优质园,又有15所于今年顺利接受省厅组织的优质园现场考察验收。自此,我区优质园总数达27所,优质园比例达64.3%。指标八:我区在加大中小学建设力度的同时,对学校布局作了科学规划和调整;对全区各中小学教学设备进行了全面更新,添置了40000套课桌凳,新购了1000万

17、元图书,配备了近6000万元多媒体教学系统。目前,全区各校专用教室齐全,教育装备配置到位,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已全部达到省标准化建设要求,并在全省公办中小学率先宣布告别了“粉笔时代”;同时,我区通过实施师资队伍优质化工程,让全区中小学师资队伍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并已初步建立了教育思想先进、管理水平较高、办学质量优良的义务教育体系。指标九:我区现有普通高中6所,其中已被认定为四星级高中1所淮安中学;三星级高中4所楚州中学、车桥中学、范集中学、吴承恩中学;原二星级高中钦工中学已于今年11月上旬顺利通过省三星级高中现场评估验收。指标十: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我区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通过“教

18、育咨询进社区”、“家庭教育大讲堂”、“心理健康讲师团”等活动,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创建 “周恩来班”为契机,以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法制教育宣传月”、“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等活动为抓手,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依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德育”品牌,全市有位置,全省有亮点,全国有影响;认真贯彻国家课程方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在确保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时间和体质健康达标率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工程。指标十一:我区在岗教师全部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

19、达86.04%,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85.98%,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5.11%,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0.79%,均已达到省教育现代化相关指标要求。指标十二: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达标。现代教育技术覆盖率、校园网建设完成率均达100%;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生机比达10:1.18,师机比达2:1.72;各学校的多媒体覆盖率达100%,已远远超过省多媒体教室比率;投入近4000万元的教育城域网已经建成,一套完善的学科资源库、素材库、教育教学视频库、电子图书等系统已全面启用。指标十三:自实行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以来,我区义务教育经费实行单列,并全额列入区财政预算。

20、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2012年我区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为144345万元,比2011年的107220万元增加了37125万元,增长34.63%;2012年财政经常性收入为182527万元,比2011年138123万元增加了44404万元,增长32.15%。2012年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比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高2.48个百分点。2011年我区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107220万元,比2010年66551万元增加了40669万元,增长61.11%;2011年财政经常性收入138123万元,比2010年90142万元增加了47981万元,增长53.23%。2011

21、年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比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高8个百分点。学生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达到省定标准。2010年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370元、610元,2011年分别为550元、750元,2012年分别为600元、800元。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2011年全区教师月平均工资4381元,公务员月平均工资为4287元;2012年全区教师月平均工资4562元,公务员月平均工资为4461元。今年11月起,我区教职工绩效工资已从人均3.8万元提升到4万元。指标十四:我区中小学布局合理,密度适中,小学施教人口平均1.49万人,初中施教人口平

22、均3.46万人口。我们坚持与中小学布局调整相结合、与改造薄弱学校相结合、与整合放大优质资源相结合,累计投入近10亿元,新建校舍54万多,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通过实施城乡交流和支教工程、教育教学协作片、教育集团等,构建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有效地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十五:我区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和省“五严”规定,规范教育行政行为;实行政务公开、校务公开机制,着力营造良好的依法治校氛围;严格办学许可,建立健全了民办教育机构年检制度,依法取缔无证办学(园)现象;严格执行各项收费政策,全面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坚决杜绝乱摊派、乱罚款、搭车收费和以办教育为名向学生集资、借资现象;严格

23、规范招生行为,优质民办学校划拨名额到校,城区公办学校一律按片招生。指标十六:我区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建立健全了学校安全保障机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一是建立了校舍定期检查、维修制度,近三年来累计投入10亿多元打造校安工程,以确保校舍安全。二是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确保做到无污染,无不健康、不安定因素。三是制定了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层层落实了安全、卫生应急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已建立A级标准的学校食堂达19个,A级食堂比例数为26。四是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为学生学习和生活营造“安全、健康、和谐”的环境。四、创建成效1.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理念近年来,我区确立了“抓教育就是抓根本、抓教育就是抓

24、民生、抓教育就是抓未来”的发展理念,优先决策教育,优先投入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区委书记吉子俊在全区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动员大会上掷地有声地说:“我要做一任教育书记!”这既是对人民群众的庄重承诺,同时也契合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区四套班子领导亲力亲为,每人挂钩1个乡镇,联系1所学校;各乡镇、各部门通力合作,将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抓手,想教育所想,急教育所急;教育系统上下同心,群策群力,有效地推动了全区教育跨入黄金发展期,并向更高水平现代化迈进。2.加快了教育均衡发展步伐我区以创建省优质园为抓手,夯实教育基础工程,努力提升办园水平,使我区学前教育发展更

25、加迅速;以校安工程建设为重点,高品位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彻底改变了我区中小学基础建设投入不足的状况,让每一所学校的校容校貌都焕然一新。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装备不仅使我区所有公办中小学在全省率先告别了“粉笔时代”,而且为我区教育现代化的提升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扎实有效的师资队伍建设让我区城乡学校的师资更加均衡;高中的星级创建和优质提升工程让我区普高、职高的内涵发展更加有力。今年,我区还将社区教育纳入全区“十大亲民工程”,足额划拨社区教育专项经费,为全区27个社区教育中心配备了标准化的教学设备。3.拓宽了教育内涵发展空间我区始终坚持以“学校有特色、校长有思想、教师有风格、学生有特长”的办学

26、愿景为导向,持之以恒地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一是红色德育主题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且效果显著;二是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不断创新;三是实施高效课堂构建策略,逐步实现备课有效、课堂高效、训练实效。四是通过“一校一特”、“一校一品”战略的实施,涌现了一大批特色课程或特色亮点。4.造浓了教育和谐发展氛围我区通过全面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和省“五严”规定,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每所学校均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并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区中小学杜绝了设置重点班及有偿家教等违规现象,办学思想端正,办学行为规范;建立健全了困难群体资助体系,不让一位困难家庭子女因贫失学、辍学;教育、综治、妇联等部门联

27、手实施“蓝天校园工程”,切实关爱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让每一位青少年儿童都能充分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全区万名教职工中开展“感恩教育”签名承诺活动,让每一位教师时刻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和职责;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氛围,让每一位公民都来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目前,我区教育的公平度和社会满意度在不断提升,区教育系统已连续3年在区软环境建设“十佳”评比活动中位列全区三甲。我区教育现代化建设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先后被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江苏教育报、江苏教育电视台等媒体报道。2012年5月,曹卫星副省长来淮调研时评价我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新思路,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有新成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新举措,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有新进展”;6月,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对我区教育工作给予了“精神感人、形势喜人、成绩骄人”的综合评价;9月,省教育评估院陆岳新院长认为“淮安区教育现代化建设能在基本实现的目标下,兼顾高水平,发展有特点,创建有亮点,建设成效十分显著。”教育现代化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巩固创建成果,努力发挥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效益,进一步实现教育均衡,提升全区中小学的办学品位,为实现更高层次的教育现代化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