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运动训练第六章 运动员体能及训练题库.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54103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运动训练第六章 运动员体能及训练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运动训练第六章 运动员体能及训练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运动训练第六章 运动员体能及训练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运动训练第六章 运动员体能及训练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运动训练第六章 运动员体能及训练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运动训练第六章 运动员体能及训练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运动训练第六章 运动员体能及训练题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运动训练 第六章 运动员体能及训练题库第六章 运动员体能及训练 第一节 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 1.运动员体能及其构成: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构成体能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个因素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作用,又存在着密切联系,彼此制约,相互影响,三个构成因素之中,运动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所以,在运动训练中多以发展各种运动素质为身体训练的内容。 2. 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 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和智能训练有着密切的联系:1、良好的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

2、的基础;2、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基础;3、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基础;4、良好的体能训练有助于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体能训练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一般体能训练是专项体能训练的基础。 3.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1合理地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可全面地发展运动员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和柔韧等运动素质,提高运动员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并使运动员身体各个部位得到均衡的发展。2体能训练应与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训练有机结合选择体能训练手段应力求与专项技术动作形式和生物力学特征相近似。3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

3、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的确定,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4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素质训练。5在体能训练中运动员常常会感到非常疲劳,有些体能训练的手段又比较单调枯燥,因此要在体能训练中应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对身体训练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具有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教练员也应采用有效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培养运动员对训练的兴趣,使运动员减少对训练的枯燥和无味感。 第二节 身体形态及其训练 1.身体形态在运动体能中的重要意义:1一定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相应的生长发育水平,机能水平和竞技能力水平。2不同项目对身体形态的要求是不同的。3不同的身体形态在一定程

4、度上影响着运动素质的发展。 2.身体形态训练的基本要求:1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安排身体形态训练;2根据不同专项的特点安排身体形态训练;3身体形态训练应注意遗传因素的影响;4采用多种方法手段改善身体形态。 第三节 力量素质及其训练 1.简述力量素质的分类?答:力量素质分类:依力量素质与运动专项的关系,可分为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依力量素质与运动员体重的关系,可分为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依完成不同体育活动所需力量素质的不同特点,可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 2.最大力量的评定及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1最大力量评定:在评定伸肌最大力量时,还有重视对屈肌最大力量的评定;既要重视对局部主要环

5、节的最大力量的评定,又要重视对整体最大用力效果的评定,后者对运动成绩有更大的影响。2.最大力量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基本训练方法负荷量度的确定:A负荷强度:发展运动员最大力量的训练强度一般可控制在75%左右。第一,力量训练必须有一个准备性的渐进过程,如对少儿训练,先是从40%左右的负荷强度开始,然后再逐渐加大负荷强度。第二,每周应穿插一些更大强度,如90%95%的负荷强度的训练。B负荷数量:练习的重复次数与负荷的强度有很大关系,通常,以50%的负荷强度做20次为宜,每减少5%的强度,重复次数可增加两次;每增加5%的强度,重复次数则要减少两次。C组间间歇时间:间歇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练习的持续时间和负

6、荷强度的大小,持续时间越长,负荷强度越大,间歇时间就应越长。此外,间歇时间的长短与参与工作的肌肉数量有关,局部肌肉参与工作,间歇时间可短些,参与工作的肌肉越多,间歇时间也应越长。其他方法负荷的确定:第一,大强度法:按大强度法训练时,要求逐渐达到用力的极限,以后继续用中上强度训练,直到对这种刺激产生劣性的反应为止。负荷强度:85%以上;负荷数量:每组一般做1-3次,安排6-10组;间歇时间:由于训练强度大,体能消耗较多,休息时间可长一些。第二,极限强度法:极限强度法的突出特点是负荷强度达到极限值。负荷强度:先采用接近本人的最大强度进行练习,然后递增。以抓举为例,暂定第一阶段训练强度为100公斤,

7、经过一个阶段训练以后当运动员对此强度已经适应,并能用该强度连续举起两次时,便可增加重量,如增加到102.5公斤,便开始了第二阶段的训练,这样增加强度,从而不断提高运动员对高强度负荷的适应能力,使力量素质得到发展。负荷数量:练习的重复次数和练习组数均很少;组间间歇时间:组间间歇时间相对要长一些。第三,极限次数法:极限次数法是以某一个强度达到极限练习次数的训练方法;训练强度不大,要求每组的重复次数达到极限次数,直到不能再做为止。第四,静力练习法:静力练习法用于提高运动员的最大力量有较好的作用。负荷强度:负荷强度可略大一些;练习的持续时间:与负荷强度有关,负荷强度为40%-50%时,持续时间可为15

8、-20秒;负荷强度为60%-70%时,持续时间可为6-10秒;负荷强度为80%-90%时,持续时间可为4-6秒;负荷强度为95%以上时,持续时间可为2-3秒;练习组数:不宜太多;间歇时间:相对长一些,以利于运动员的恢复。 3.快速力量的评定及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1快速力量的评定:快速力量指数=力量的极值/达到力量极值的时间。2快速力量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负荷强度:发展快度力量的负荷强度的变化区间很大,从30%-100%都可。很多情况下采取不负重的练习方法,如各种单双脚跳,蛙跳,跳深等下肢练习。这些超等长练习由于速度快,其实际负荷是相当大的。也可以体重为依据确定负荷强度,半蹲练习为体重的50%;

9、深蹲练习为体重的30-40%;负荷数量:负荷的次数和组数的确定,应以不降低练习的速度为原则。负荷数量与负荷强度关系密切,负荷重量大,则重复次数少;负荷重量小,则重复次数多,一般每组练习重复次数为1-5次。练习的组数应以不降低每次练习的速度及不减少重复次数为原则,组数也不宜安排过多。由于此类练习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要求很高,因此,练习持续时间一般不宜过长,通常在15-20分钟之间;间歇时间:一方面要保证运动员完全恢复,另一方面又要避免运动员兴奋性明显降低,同时考虑到运动员的恢复能力,一般安排1-3分钟为宜。休息时应采用积极性的休息手段,一方面促进恢复,另一方面保持神经系统良好的兴奋状态。 4.爆

10、发力的评定及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1爆发力的评定:爆发力指数=最大力量/用力时间2爆发力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负荷强度:负荷强度依需要而定。有时以30%的强度负重练习,也有时不负重,仅克服自身体重练习。负荷数量:在安排重复次数与组数时,注意应以不降低速度为原则,同时要求中枢神经系统保持良好的兴奋状态。应注意并不是练习重复次数与组数越多越好。重复次数与负荷强度关系密切。负荷量度大,强度高。重复次数就要少;负荷重量小,强度低,重复次数相对就高些,一般以1-5次为好。组数不宜过多,以不减少每组重复次数.不降低每次练习速度为原则,不宜过多。发展爆发力训练,应用极限或接近极限的速度来完成每一次的重复练习。间

11、歇时间:间歇时间应以保证运动员工作能力完全恢复为原则,但也不宜过长,否则会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明显下降,不利于下一组的训练。具体的间歇时间与工作量大小、运动员恢复能力有关,一般的说,可安排1-3分钟或3-5分钟。间歇时刻做一些放松的小强度练习,以有利于强化恢复过程,使必要的休息时间缩短 5.相对力量的评定与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1相对力量的评定:运动员的体重去除最大力量便可以计算出该运动员的相对力量。2相对力量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负荷强度:发展相对力量要求动作快,所以不管负荷重量大小,实际负荷强度都是大的。负荷数量:发展相对力量由于负荷强度高,总负荷量则小,因而产生的超量恢复就少,使运动员体重

12、得到控制 6.力量耐力的评定与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1力量耐力的评定:力量耐力指数=练习阻力*重复次数。2力量耐力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负荷强度:发展肌肉的力量耐力,一般采用25%-40%的负荷强度。负荷数量:发展肌肉耐力练习的重复次数最为重要,一般要求多次重复,甚至达到极限。具体次数因负荷强度不同而异。重复组数视运动员而定,一般组数不宜过多。企图用组数去弥补练习的重复次数不足,是不会收到良好训练效果的。间歇时间:可以从30秒到90秒或更多,这取决于练习的持续时间和参加工作肌肉的多少。若用心率控制间歇时间,可在心率恢复到110-120次/分 7.力量训练的基本方法:03简)1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人

13、体相应环节运动,肌肉张力不变,改变长度产生收缩力克服阻力的训练为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包括:动力性向心克制性工作;动力性离心退让性工作。2静力性等长收缩训练。在身体固定姿态下肢体环节固定,肌肉长度不变,改变张力克服阻力的练习方法,称之为静立性等长收缩训练。肌肉做静力性收缩时,可以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与工作,表现出的力量大,力量增长也快,并节省训练时间。但是由于肌肉紧张,血管封闭,肌肉中血液循环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暂时终端,因而工作不能持久。3等动收缩训练。等动力量训练再特质的等动练习器上进行,练习时,肢体动作速度保持不变,肌肉始终发挥较大张力完成练习,等动练习集等长和等张之所长于一身,有利于最大力量的

14、增长。4超等长收缩训练。超等长练习时先使肌肉做离心收缩,然后接着做向心收缩。利用肌肉的弹性,通过牵张反射,加大肌肉收缩的力量。肌肉被拉长速度的快慢比被拉长的长度更为重要。5循环训练法。发展力量耐力训练可将几个训练手段编组循环进行。 8.试述发展力量训练的主要手段:1、负重抗阻练习如运用杠铃、哑铃等训练器械。2对抗性练习如双人顶、推、拉等,依靠对抗双方以暂短的静立作用发展力量素质。3克服弹性物体的练习如使用拉力器,拉响皮带等,依靠弹性物体变形而产生的阻力发展力量素质。4、利用力量训练器械练习利用力量训练器械,可以使身体处在各种不同的姿势进行练习,可直接发展运动员所需要的肌肉力量,时训练更有针对性

15、。使用力量训练器,还可以减轻运动员的心理负担,避免上海事故的发生。5、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的练习如沙地和草地跑、跳练习等。做这种练习往往在动作结束阶段所用的力量较大,每次练习要求不用全力,动作要轻快。6、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如引体向上、倒立推起、纵跳等。这类练习均由四肢的远端支撑完成,迫使机体局部承受体重,使机体局部部位I力量得到发展。7、电刺激用电刺激发展力量能力,将点电极置于肌肉的起止端,电流是以人体不感痛苦为宜。经刺激后,肌肉体积没有明显增大,脂肪减少,力量得到提高。 9.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注意不同肌群的对应发展;根据专项竞技的需要,在主要发展运动员大肌肉群和主要肌肉群力量的同时,也要十分重

16、视小肌肉群,远端肌肉群,深部肌肉群的力量训练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要根据完成训练任务的需要,正确的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规范并明确正确的动作要求。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1、 在一个训练阶段中,负荷安排应大中小结合,循序渐进的提高负荷量度。2、 在小周期训练中,应使各种不同性质的力量训练交替进行。3、 在每组重复练习中,注意组间的休息。一般来讲,训练水平低的运动员组间休息要长些。4、 力量训练后,要特别注意使肌肉放松。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在运动训练中应注意有意识的提高运动员练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以求提高力量训练的效应。进行爆发力训练对神经系统兴奋性要求更高。儿童少年力量训练时应注意的事项:1、掌握儿

17、少力量发育的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力量训练。2、儿少骨骼系统中软组织多,骨组织内的水分和有机物较多,无机盐少,骨骼弹性好,不易折断;但坚固性差,易弯曲,因此儿少不可进行大强度力量训练。3、儿少力量训练应以动力练习为主,少用或不用静力性练习,特别要尽量避免出现憋气动作,以免因胸内压的突然变化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发育。4、儿童力量训练,不要过早强调与专项运动技术相结合,应着重身体全面发展的力量训练。 第四节 速度素质及其训练 1.简述速度素质及其分类?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能力。包括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对外界信号刺激快速反映的能力,以及快速位移的能力。速度素质包括:反映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

18、 2.反应速度训练应注意的问题,训练常用的方法手段?反应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因素,通过训练可使运动员注意力潜在的反应速度能力表现出来并稳定下来。要求运动员注意力集中。反应速度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对信号应答反应的动作熟练程度上。二信号刺激法。运动感觉法。移动目标练习。选择性练习。 3.动作速度的评定:因为动作速度寓于某一个技术动作之中,如抓举的动作速度、跳跃起跳的动作速度、游泳转身的动作速度等等,所以动作速度的测量是与技术参数测定联系在一起的,如测出手速度、起跳速度、角速度等。此外,通过连续多次完成同一动作,亦可求出平均的动作速度。 4.动作速度训练应注意的问题:提高动作速度应与掌

19、握和保持正确的技术动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专门性的动作速度训练与专项比赛动作要求相一致。在使用反复做某一个规定动作为手段发展运动员的动作速度时,应合理地变换练习的速度。动作速度训练中,练习的持续时间一般不宜过长。练习与练习之间的间歇是由练习的强度所决定的,练习强度大,需要的间歇时间就应长些。 5.发展提高动作速度的常用的方法和手段: 利用外界助力控制运动员的动作速度。 减少外界自然条件的阻力。 利用动作加速度或利用器械重量变化而获得的后效作用发展动作速度。 借助信号刺激提高动作速度。 缩小完成练习的空间和时间界限。 6.提高移动速度的常用的方法和手段有哪些?发展最高移动速度每次练习的持续时间不能

20、过长,应以使每次练习均以高能磷酸原代谢的主要供能途径,一般讲应保持在20秒内。多采用85%95%的负荷强度,练习的重复次数不应过多,以免训练强度下降。确定间歇时间长短,应能使运动员机体相对得到较充分的恢复,以保证下一次练习。休息时,可采用放松慢跑,做伸展练习。各种爆发力练习。高效率的专门性练习。如径赛运动员做高抬腿跑、小步跑、后蹬跑、车轮跑等。利用特定的场地器材进行加速练习。如斜坡跑和骑固定自行车等。 7.速度训练的基本要求: 1)速度素质训练结合运动员所从事的专项运动进行。如对短跑运动员的反映速度训练,应着重提高他们听觉的反应能力,对足球运动员则应着重提高视觉的反应能力。2)速度素质训练应在

21、运动员兴奋性高,情绪饱满运动欲望强的情况下进行,一般应在安排在训练课的前半部。3)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常用出现进展停滞,难以提高的现象,称速度障碍。产生速度障碍的客观原因是,由于技能动力定型的形成,运动员技术动作的空间时间特征都趋于稳定;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员神经过程灵活性的改进和肌肉收缩所需要能量的提供会遇到更大的困难,而运动员向前移动所需克服的阻力也更大。产生速度障碍的主观原因是:过早地片面发展绝对速度;基础训练不够;技术动作不合理;训练手段单调、片面,引不起新异刺激;负荷过度、恢复不好等等。出现速度障碍时,可采用牵引跑、变速跑、下坡跑、带领跑、顺风跑等手段予以克服。4)儿少速度训练

22、的注意事项:1、 掌握儿少速度自然发展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速度训练,反应速度:612岁反应速度提高幅度较大,912岁提高的更为显著。跑的速度:712岁男女孩跑的最高速度的差别不大,到13岁以后,男孩逐渐超过女孩。2、 由于移动速度具有多素质综合利用的特点,移动速度的发展与力量、耐力等其他身体素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儿少进行速度训练的同时,要十分重视全面身体素质的训练。 第五节 耐力素质及其训练 1.简述耐力素质及其分类?耐力力素质:是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许多项目的运动径赛都要坚持较长或很长的时间。运动员要在竞赛全过程保持特定的也难懂强度,或动作质量,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耐力素质

23、,就必须具备能与在持续运动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加深的疲劳作斗争的能力。对于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目来说,耐力素质的发展水平对运动员的专项竞技水平起着主导的作用;对其他项目来说,良好的耐力素质则有助于运动员更好地克服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疲劳,承受更大的训练负荷,提高训练效果,并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耐力素质的分类:按人体的生理系统分类,耐力素质可分为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肌肉耐力也称为力量耐力。心血管耐力又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有氧耐力是指机体在氧气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能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有氧耐力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机体吸收、输送和利用氧气的能力,促进有机体的新陈代谢。无氧耐力也叫速度耐力,

24、它是指机体以无氧代谢为主要供能形式,坚持较长时间工作的能力。无氧耐力又分为磷酸原供能无氧耐力和糖酵解供能无氧耐力。依耐力素质对专项的影响,耐力素质又可分为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一般耐力是指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起间接作用的基础性耐力;专项耐力是指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有直接关系耐力,具体地讲是指持续完成专项动作或接近比赛的耐力。 2.耐力训练的基本要求?答:重视运动员呼吸能力的培养。耐力训练中要十分注意呼吸问题。机体是通过提高呼吸频率和加深呼吸深度来吸取氧气的,高水平运动员则主要以加大呼吸的深度来改善对体内氧气的供给。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在耐力训练中所起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意志坚强者比意志

25、薄弱者耐力表现好得多,在耐力素质训练中必须注意对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少儿耐力训练的注意事项。1、掌握二少耐力自然发展的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耐力训练。一般地讲,女孩9岁时,耐力提高的速度较快;12岁时,耐力再次提高,当她们进入性成熟后第二年耐力水平将逐年下降。到1516岁时,耐力水平下降得最多。男孩在10岁、13岁和16岁时,耐力素质又大幅度的提高。二少耐力训练必须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过早地进行无氧耐力训练,会严重地影响到她们的循环系统未来的供能水平。二少进行耐力训练的内容手段应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只局限于长跑的练习,可选用活动性游戏、球类运动、骑自行车、滑冰等。二少进行耐力训练的基本方法为持续

26、训练法,此外还可用发特莱克的变速跑等。 3.柔韧训练的方法及其基本要求?柔韧训练的方法:柔韧训练方法一般采用拉伸法,分为动力拉伸法和静立拉伸法。在这两种方法中又都有主动拉伸和被动拉伸两种不同的训练方法。动力拉伸:是指有节奏地、通过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的练习使软组织逐渐地拉长的练习方法。静力拉伸练习时,先通过动力拉伸缓慢的动作将肌肉等软组织拉长,当拉伸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暂时静止不动,使这些软组织得到一个持续被拉长的机会。在训练中,常常把这两种发发结合起来,即在做拉伸练习时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柔韧训练的基本要求:1、发展柔韧素质与力量素质相结合;发展柔韧素质与力量素质相结合,不仅可以避免或消除两者之间

27、不良转移,而且有助于两种素质的协调发展。2、注意柔韧性训练与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外界温度过高或过低时都会影响肌肉的状态,影响肌肉的伸展能力。当外界温度在18摄氏度时有利于柔韧性的表现。3柔韧性训练应保持经常;柔韧性发展快,易见效,可是消失也快,停止训练时间稍长一些,就会消失,因此,柔韧性训练要保持经常。4、采用多种手段发展柔韧性;5、儿少柔韧性训练的注意事项:1、发展少儿柔韧性训练较为容易。一般地说,要抓紧7岁以前进行柔韧性练习,力争在12岁之前使柔韧性得到较好的发展。2、少儿肉柔韧性练习,应多用缓慢式和主动活动。3、少年在1316岁之间生长发育较快但柔韧性下降。因此要防止过分扭转肌肉骨骼的活动

28、,16岁以后可逐渐加大柔韧性练习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 第七节 灵敏素质及其训练 1.灵敏素质的分类:灵敏素质可分为一般灵敏素质和专门灵敏素质两类。一般灵敏素质:指在完成各种复杂动作时所表现出来的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专门灵敏素质:指根据各专项所需要的,与专项技术有密切关系的,以及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 2.灵敏训练的主要手段:让运动员在跑、跳当中迅速、准确、协调地做出各种动作。各种调整身体方位的练习。专门设计的各种复杂多变的练习。 各种改变方向的追逐游戏和对各种信号作出复杂应答的游戏等。 3.灵敏训练的基本要求:1灵敏素质要从儿少开始训练。 2灵敏训练的安排,一般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运动员体力充沛,精神饱满时进行,采用各种手段,清除运动员的恐惧心理或紧张状态,以保证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