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环保措施可行性分析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25520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环保措施可行性分析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环保措施可行性分析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环保措施可行性分析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环保措施可行性分析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环保措施可行性分析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环保措施可行性分析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环保措施可行性分析环评报告.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一章 环保措施可行性分析本章节主要根据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和环境影响预测结果,针对本工程建设施工期和运营期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提出以下污染防治措施和对策建议,将其可能出现的不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11.1水污染防治措施及建议11.1.1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施工废水主要是泥浆废水、施工车辆等清洗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1)泥浆废水与机械、施工车辆等清洗废水加强雨季截流沟、排水沟的建设,避免雨季施工废水到处溢留或雨水四周漫流等。配套相应的施工排水设施,设置沉沙池,使得泥浆水经沉砂池澄清后尽量循环使用。由于项目施工期生产废水量不是太大,考虑到沉淀池的蓄水功能,建议项目施工期生产废水沉淀池容积应

2、按一天的产生量设置,即约12m3,以满足沉淀与蓄水需要。沉淀池的位置建议设置在靠近施工临时设施附近,且应靠近车辆出入口,方便沉淀后的清水回用于进出车辆的冲洗。在设备检修、车辆清洗场地设置隔油池,冲洗废水经隔油处理再进入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浇洒等。施工废水如回用不完需外排,应经隔油沉淀后排入槟城道市政污水管道,最后进入前埔污水处理厂处理;禁止排入项目用地西侧的五缘湾海域。项目施工期生产废水处理流程大致如下:车辆、场地清洗废水沉淀池沉淀(附带隔油作用)清水回用于场地浇洒、冲洗车辆等 (2)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根据现场踏勘,目前项目东侧的槟城道污水管网可接通前埔污水处理厂;因此要求项目施工期施工人

3、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化粪池位置可安排在施工临时设施附近,按停留时间12h估算,则化粪池的容积应不小于14m3),排入槟城道市政污水管道,最后进入前埔污水处理厂处理,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采取上述措施后,本项目施工期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将大大减小,对周边水环境影响在可接受范围。11.1.2运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项目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项目所在片区的市政污水管网已完善,餐饮含油污水需先经隔油池处理后,再与其它生活污水一起进入三级化粪池(停留时间12h)处理达DB35/322-2011厦门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三级标准(CODCr400mg/L,BOD5250mg/L,SS350mg/L,NH

4、3-N35mg/L)的要求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后进入前埔污水处理厂处理,因此污水在排入污水管道之前必须经化粪池处理(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修订)要求,停留时间12h),才能满足三级排放标准的要求。项目外排废水均属于生活污水范畴,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等预处理后,其出水水质可达到DB35/322-2011厦门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三级标准要求,达到进入市政污水管网的排放标准,因此,项目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进行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纳入前埔污水处理厂处理,从环保角度考虑是可行的。针对上述要求,本评价提出运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如下:(1)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应

5、按“先地下、后地上”的建设顺序,配套完成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管网的建设,使产生的污水得到有效的收集和预处理。(2)污水收集管网接管率必须达100%,管网设计必须满足收集污水量、埋深和最小不淤流速的要求,并应注意及时接通小区与市政污水管网,确保项目区内污水的达标处理。(3)化粪池的容积应与使用人数相匹配,根据项目生活污水产生量约1049t/d,化粪池停留时间12h,项目设计化粪池有效容积应大于137m3,保证足够的停留时间以达到接管三级标准的要求,根据设计方案,本项目各地块化粪池总容积为225m3(化粪池位置见图2.2-2),可满足本项目总污水量停留时间的要求。清掏周期根据污水停留时间确定(第一级

6、的不能消化的残渣周期一般半年为宜),以确保粪便能充分厌氧分解、消化熟化,出水水质达DB35/322-2011中的三级排放标准。(4)化粪池应采用不透水材料做成,池盖必须严密合缝,池体、检查井、吸粪口等要有防雨水倾入措施。(5)项目餐饮废水应单独收集,设置隔油池进行隔油处理后,方可与其它生活污水一起汇入化粪池进行处理。11.1.3水污染防治建议1、施工期:(1)严格施工管理、文明施工,加强对机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防止发生漏油现象。(2)土石方开挖和管网布设应尽量避开雨天,开挖的泥沙应及时回填压实,避免沙土因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3)建筑材料应尽量采用仓库堆存。2、运营期:(1)为保证项目污水的

7、处理效果,本项目的化粪池设计总容量要满足最大允许实际使用人数的排放量要求,保证污水在化粪池的停留时间达到12h以上。化粪池设置应按照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要求:与周边饮用水管道距离不小于10m;化粪池距离地下取水构筑物不得小于30m。离建筑物净距不宜小于5m。化粪池设置的位置应便于清掏。污水在化粪池内停留时间,根据污水量多少,宜采用12-24h。污泥清挖周期,根据污水温度高低和当地气候条件,宜采用4个月。清除污泥时遗留的污泥量,应为20%。矩形化粪池的长度与深度、宽度的比例,应根据污水中悬浮物的沉降条件及其积存数量以水力计算确定。但化粪池的深度不得小于1.3m,宽度不得

8、小于0.75m,长度不得小于1.0m。圆形化粪井的直径不得小于1.0m。双格化粪池第一格容积应占总容积的75%。三格化粪池第一格容积应占总容积的60%;第二、三格应各占总容积的20%。化粪池进口处应设置导流装置,格与格之间和化粪池出口处应设置拦截污泥浮渣的措施。化粪池格与格之间和化粪池与连接井之间应设通气孔洞。(3)餐饮废水:项目餐饮废水应按照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554-2010规范要求:采取隔油措施、隔油设施不应设在厨房、饮食制作间及其他有卫生要求的空间内;隔油池设置应符合:水力停留时间不小于0.5h,池内水流流速不宜小于0.005m/s,池内分格宜取二档三格,人工除油的隔油池内存油部

9、分容积不宜小于该池有效容积的25%,隔油池出水管管底至池底的浓度,不宜小于0.6m,与隔油池相连的管道均应防酸碱、耐高温。(4)倡导爱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认真落实节约用水和综合利用水资源的措施,杜绝用水设施的跑、冒、滴、漏现象,减少水资源的浪费。(5)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06年8月4日公布了厦门市城市供水节水条例,并于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建设项目应做好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城市污水资源化,减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11.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及建议11.2.1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文明施工。本项目地块场平后,已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高度

10、约4.5m的围挡,对减少扬尘对环境的污染有明显作用,当风速为2.5m/s时可使影响距离缩短40%。根据厦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方案,针对房屋建筑工程工地应做到以下几方面措施要求:施工现场应当严格按厦门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围挡图集设置封闭围挡,确保坚固、稳定、整洁、美观。脚手架外侧应当设置密目式安全网封闭,网间连接应当严密。施工现场出入口处应当采取保证车辆清洁的措施,设置洗车台、沉淀池和车辆清污设施;洗车台安排专人负责,明确责任,落实到人;运输车辆必须在除泥、冲洗干净,经检查、登记后方可出场;工地的排水系统应当定时清理,做到排水通畅,杜绝随意排放。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的细颗

11、粒建筑材料应当在库房或密闭容器内存放或采取覆盖等措施。因场地、项目规模、条件限制等特殊情形确需现场搅拌的,应当采取封闭式搅拌,并做好降尘防尘工作。 清理楼层内以及脚手架作业平台的垃圾,应当使用密闭式串筒或者采用容器清运,严禁凌空抛掷。建筑垃圾应及时分类归堆,如无法当天清运,需进行覆盖。主体结构施工进度达到六层以上时,必须安装施工升降机,便于施工现场作业人员上下班和及时清运垃圾。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垃圾等各类废弃物。停工日期超过三个月以上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自行或督促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裸露地面进行网膜覆盖。裸置3个月以上的土方,应当采取草籽播种、草坪种植等临时绿化措施;裸置3个月以下的土方,应当

12、采取覆盖、压实、洒水等压尘措施。施工现场进行基坑开挖、砂浆搅拌以及切割、抹灰、钻孔、凿槽等易产生粉尘的作业,应当采取喷雾等方式进行降尘。建筑垃圾处置应当经过核准,运输车辆进出工地应逐车登记,运输应当采用密闭式运输车辆,并按照指定的运输路线和时间行驶,倾卸至符合要求的消纳场所,严禁“滴撒漏”、乱倾倒等行为。施工现场根据工程占地面积每5000平方米至少配备一台移动式喷雾机,建筑施工主体结构高度每超过10层要在外脚手架上设置喷淋系统,并适时喷雾、喷淋降尘(2)本项目工地的施工现场要按规定设置实体围挡,包括工地围墙、大门两部分。围挡材质可采用定型装配式或砌体材料,要有基础和墙帽,围挡外侧与道路衔接处要

13、采用绿化或者硬化铺装措施。围挡高度不得低于2.5m。工地大门外两侧的围挡外墙面应预留不少于1/3 面积作为质量安全公益宣传;工地大门设置应当符合消防要求,其宽度不得小于6m。大门应当采用封闭门扇,大门内侧应设置门卫室,“一图五牌”应设置于大门外的两侧。(3)定期洒水抑尘。在施工场地安排员工定期对施工场地洒水以减少扬尘量,洒水次数根据天气状况而定,一般每天洒水24次,若遇到大风或干燥天气可适当增加洒水次数。施工场地洒水与否对扬尘的影响较大,场地洒水后,扬尘量将减低2875%,大大减少了其对环境的影响。(4)对运输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的车辆加盖蓬布减少洒落。同时,在施工现场出口设置车辆冲洗池,对车辆

14、轮胎夹带的泥土冲洗干净防止带出污染道路引起扬尘。尽量选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运输路线,并应限制运输车辆的速度,将卡车在施工场地的车速控制在8km/h内。(5)在施工场地上设置专人负责弃土、建筑垃圾、建筑材料的处置、清运和堆放,堆放场地加盖蓬布或洒水,防止二次扬尘。(6)对建筑垃圾及弃土应及时处理、清运、以减少占地,防止扬尘污染,改善施工场地的环境。(7)在源头上对有机溶剂进行污染控制。室内装修材料应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环保型装修材料,防止装修材料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挥发导致室内空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总之,只要加强管理、切实落实好这些措施,施工期对周围大气环境及敏感点的影响将会大大降低

15、,同时其对大气环境及敏感点的影响也将随施工的结束而消失。11.2.2运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建设单位拟在A1#楼三层设置一个员工厨房(面积约277.8m2),拟在C7#楼(整栋)、C8#楼(整栋)及B4#楼一层设置集中式餐饮区(面积约14000m2)。因此,应在拟设餐饮等楼房内设置预设油烟废气排烟专用烟道,将厨房产生的油烟经过油烟分离装置处理后排入专用烟道引至建筑物顶楼屋面有组织排放。根据设计方案可知,建设单位拟在A1#楼、C7#楼、C8#楼及B4#楼预留专用油烟管道,将产生的油烟废气经过预留的油烟管道引至顶层屋面排放,具体排气口位置见图2.2-2。根据平面布局可知,A1#楼员工厨房油烟废

16、气排气筒出口距离东侧新景缘53m(大于10m)、C7#楼及C8#楼各油烟废气排气筒出口距离东侧办公楼最近距离分别为12m、14m(均大于10m)、B4#楼油烟废气排气筒出口距离东侧晴园50m(大于10m);同时,项目所在区域对景观要求较高,因此本项目在油烟排气管道设计时应注意与项目总体景观设计相协调,避免油烟排放口对项目总体景观产生突兀感的破坏影响,且排烟竖井应高出屋面1.5m以上,且排气筒高度不低于15m。 同时,烟油废气的净化与排放设计应按照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554-2010中的要求进行设计建设。同时根据“厦环联【2014】14号”的规定,属于大型餐饮项目(标准灶台数量6个)的则需

17、要安装餐饮业油烟在线监控系统。饮食油烟废气排放应按照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554-2010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厨房的炉灶、蒸箱、烤炉(箱)等加工设施上方应主设置集气罩,油烟气与热蒸汽的排风管道宜分别设置;油烟集气罩罩口投影面应大于灶台面,罩口下沿离地高度宜取1.81.9m,罩口面风速不应小于0.6m/s;油烟气排风水平管道宜设坡度,坡向集油、放油或排凝水处,且与楼板的间距不应小于0.1m,管道应密封无渗漏;放置油烟净化设备的专用空间净高不宜低于1.5m,设备需要维护的一侧与其相邻的设备、墙壁、柱、板顶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45m;油烟净化装置应置于油烟排风机之前;按要求设置油烟排放监测口及监测

18、平台,油烟排放符合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要求;经油烟净化后的油烟排放口与周边环境敏感目标距离不应小于20m;经油烟净化和除异味后的油烟排放口与周边环境敏感目标的距离不应10m。(2)停车库内排风设备完善,地下车库排气管道设置应注意避开地上楼宇的窗户和行人通道,排气口应朝向绿化带,且应高于地面2.0m(人群呼吸带)以上排放。排风管朝向主导风向的下风向,避免气体倒灌;且排风口应避开人流车流量多的地方。(3)项目区中备用的柴油发电机房设置于地下室柴油发电机房中,地下室中设置机械排风,备用柴油发电机采用0#轻柴油(含硫率0.2%以下)为燃料,产生的燃油废气经内置管道竖井至顶楼屋面排放

19、,烟色林格曼黑度1级。11.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及建议11.3.1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1)从声源上控制: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例如选液压机械取代燃油机械。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设专人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并负责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按操作规范使用各类机械。(2)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施工机械设备组合:施工现场周边围墙高度不低于2.5m,避免在中午12:3014:30和晚上22:00凌晨6:00禁止施工,把噪声的影响减到最低限度,尽量减少在同一时间内集中使用大量的动力机械设备;合理选择大型设备放置场地,尽量安置在场地西侧,同时对场地内固定声源较大的设备应采取声屏障等措施,严格控制和尽量

20、避免或减少夜间施工,确因工序需要必须连续施工的,必须取得有关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向周围民众公告后方可施工。(3)施工场地高噪声机械设备的施工作业尽量布置在远离敏感点的方向;在结构施工阶段和装修阶段,对建筑物的外部也应采用围挡,以减轻设备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4)使用商品混凝土,避免混凝土搅拌机等噪声的影响。(5)施工场地的施工车辆出入地点应尽量远离敏感点,根据项目现场情况,车辆出入现场时应尽量低速、禁鸣,尽量避开居民的休息时间,减小噪声对其的影响。(6)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施工监理。严格执行国家或地方对施工噪声的管制条例,施工场地场界执行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21、,控制施工期噪声的影响,避免因施工噪声产生纠纷。采取上述措施后可以削减施工期噪声的影响。 11.3.2运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项目所在地块及四周用地规划为办公楼、商业、居住及道路等,项目区域声环境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2类区噪声控制标准。运营期项目周界噪声排放执行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商业场所部分执行GB22337-200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的2类标准(昼间60dB (A),夜间50dB (A))。要加强区域周边及内部交通管理,控制交通噪声和社会噪声影响,应做到: (1)项目投入使用后应加强物业管理,通过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商业

22、操作,应禁止用音响招徕生意,有噪声影响的商业场所应严格按要求配套墙体吸声材料、隔声门、隔声窗等隔音设施,将商业噪声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2)设备布局要合理,产噪高的设备如:柴油发电机、空调、排风机等布设应与项目办公区有一定的防护距离。本项目在设计时要求发电机组设降噪减震装置,机房设吸音消音措施,排烟管及进、排风道设消音器等响;生活水泵基础设振器隔振,水泵进出水管设金属软接头,弹性吊架减振措施等。另外高噪声设备还采取了隔声、降噪、消声等治理措施,如对水泵房、发电机房等室内墙面、天棚采用矿棉隔声,使噪声低于50dB(A),可满足相关要求。11.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及建议11.4.1施工期固体

23、废物污染防治措施(1)将建筑施工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物中可循环利用、可再生利用的建筑材料分离回收和再利用。施工时优先使用再加工材料。严格制定建筑垃圾处置、利用计划,不能利用的建筑垃圾必须运送到有关主管部门指定的处置场所处理,不得随意堆放。本工程外弃土方约为43.6万m3,拟运至翔安区厦门新机场临时运输专用通道及水电配套工程回填利用。 (2)施工时产生的建筑垃圾中无毒的废碴土、废砖头等,可利用填地,但必须统一规划安排,指定专人负责这项工作,严禁随意倾倒堆放。建筑碴土填地平整后再铺上泥土进行植树、栽草种花。建筑垃圾统一负责装运到指定地点进行填埋处理。(3)建筑垃圾中废钢筋、包装水泥袋、塑料袋、

24、废纸箱、废油漆桶等有用的东西可以收集回收利用,避免资源浪费。(4)本项目的生活垃圾应由环卫部门及时负责清理外运。(5)装修期间产生的废油漆桶属危险废物(HW12),应集中存放于指定地点,并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清理处置,不得混在建筑碴土中填地,防止污染环境。11.4.2运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项目在投入使用后要防治固体废物的污染问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1)各类包装材料均具有一定的回收利用价值,因此,项目店铺经营过程中该部分固体废物绝大部分集中收集并定期由相关企业回收利用。(2)实行生活垃圾袋装化,推广垃圾分类收集,即按照可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和有害物质三类设置垃圾收集容器。由物业保洁员每

25、日收集清运。(3)项目主要道路、楼内走道、各楼梯口比较显眼位置应按一定距离设置废物箱,方便来往人员丢弃垃圾,以保持项目内的环境卫生。(4)项目内餐饮厨房的垃圾应分类收集,包装纸、玻璃瓶等可回收垃圾应专人进行回收;废油脂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泔水废渣应配备微生物有机垃圾处理装置自行处理或者委托污染治理专业运营单位进行承包式治理,实现达标排放。(5)化粪池定期清挖的污泥属于危险废物,应委托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处理。(6)建议项目区内的每栋楼下设置可以移动的垃圾收集箱,以方便垃圾的收集处理,并相应的设置一定数量的保洁桶、配置密封式的小型垃圾收集车收集袋装垃圾。(7)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置,设置可回收标

26、识或图案的保洁桶收集饮料灌、纸张、包装、玻璃瓶、电池等可回收物,并在群众中做宣传;对于项目中产生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如打印机墨盒、废旧电池、废荧光灯管等)应进行分类处理,并统一集中清运,委托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处理,以避免其对环境产生污染。11.5水土保持措施为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建议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根据需要增设必要的临时雨水排水沟道,夯实裸露地面,尽量减缓雨水对泥土的冲刷和水土流失;(2)建筑垃圾和施工废料、废土及时清运;(3)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路面硬化和空地绿化,搞好植被的恢复、再造,做到边坡稳定,岩石、表土不裸露;(4)控制施工作业时间,合理安排施工时段,尽量避免在暴雨季节进行大规模的土

27、石方开挖工作。采取以上措施后可使施工期水土流失降低到最小程度。11.6生态保护措施及建议(1)重视区内的绿化建设,按照“见缝插绿”的原则,对项目四周及空地进行绿化建设。(2)优化项目区内生态绿化规划建设:重视优化项目区的生态绿化规划和建设,以补偿因本项目的开发建设对区位植被资源的损失以及生态绿色景观的破坏,确保项目绿化率达到设计要求,即25%。(3)加强项目区人群的教育管理:运营期应充分重视保护项目区绿地景观,加强项目区人群的环境教育和绿地管理。11.7环保措施评述小结根据以上对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环境污染治理措施的分析可看出,只要真正落实以上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并结合有效的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则本项目建设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将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