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257892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海东地区创建食品安全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海东药监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2009年4月20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全面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不断创新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方式,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知识、自我防范意识和维权意识,保障群众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主要任务。海东地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创新监管方式,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示范村创建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和宣传效果,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为进一步扩大示范作用,决定在全区开展创建食品安全村活动。通过对全区已经创建的6县20个食品安全宣传示范村的调研,对

2、几年来的监管,从理论上、监管体制、机制,存在的现实问题等方面的解析,提出了进一步搞好食品安全村创建的对策和措施。一、当前我区食品安全村创建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一)当前我区食品安全示范村创建工作的现状。我区各县食品安全示范村的示范重视程度各不相同,示范村的选定(门槛)参差不齐,示范工作的进展各有所长,有的停留在制度建设层面,有的在食品安全宣传贯彻上做了些工作,有的只做了一些大幅标语,有的只开开会,发发文件,有的的确抓出了成效,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水平、自我保护意识、食品安全意识得到加强。1、当前食品安全村开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2、领导重视程度不高。3、人员培训滞后。4、经费缺乏,有些工作无法开展

3、。5、工作处于应付状态,流于形式。(二)各级政府对农村食品安全工作认识不到位,农村食品安全隐患多。一是食品安全工作处于小、散、乱、差的作坊状态。生产规模小、布局分散、管理混乱、卫生状况、生产条件、产品质量较差。导致了以上问题。二是从事食品生产加工、营销的人员素质比较低,许多从业人员没有文化、不识字。三是食品生产加工和经销人员食品安全意识较差,眼睛盯着利润和业绩,忽视了食品安全。四是食品原料、辅料、添加剂的购进渠道混乱。由于人员素质、食品安全意识问题,从无证照、无资质、无授权的非法渠道购进“三五”食品(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无合格证)、(无证、无票、无资质)的情况比较严重。五是对农村食品从业人员

4、的培训教育缺乏。六是从业人员无健康证经营的情况屡见不鲜。(三)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不到位。一是识字力量缺乏。二是经费不到位。三是宣传教育形式单一,手段不多,渠道较少。四是宣传教育效果不理想。(四)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不到位,一是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不完善。存在执法权限、监管力量整合、政府重视等问题。二是基层政府重视程度不同。政府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三是食品安全监管经费缺乏。经费无安排、无来源、无着落四是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缺乏。实际上没有一支正规的监管队伍,人员在“兼职”,机构在“兼营”。二、对策与措施(一)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机制。机构改革,使当前的监管体制和机制面临进一步的调整

5、和改革。(二)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负总责、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三)提高思想认识,认清形势,明确责任,增强使命感、危机感、紧迫感。(四)加强监管队伍建设,进一步整合监管力量。包括县乡村各级监管队伍,通过政府的领导,进一步整合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分散的监管力量,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五)加强培训教育提高监管水平。加强对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以及对广大人民群众、学生、居民的宣传教育、培训。(六)加强宣传教育,增强食品安全意识。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和法规,包括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包括对广大群众、学生、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维权意识。(七)加大食品

6、安全的经费投入,保障工作开展。(八)不断的探索总结,创新工作方法,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监管部门和地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每年积极开展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逐步有了改善,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食品安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农村食品市场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食品生产经营条件简陋。主要表现为食品加工点、食品经营店和餐饮店规模小、散、乱、差,条件简陋,各经营单位大多从业人员只有一、二人,且90%的都是家庭小作坊,大多不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生产环境条件简陋、设施设备差、管理水平低、大多数为无证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合格,给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二是市

7、场流通的食品问题较多。由于农村居民收入远低于城市,农村市场对低价食品有着较大需求,购买渠道主要是自由集市和小卖部。农民购买食品既不查验相关证照,又不索要销售发票,致使一些“三无”食品、过期不合格食品以及被城市市场拒之门外的食品普遍流向农村市场。加上农民群众识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能力有限,自身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冒牌食品、假冒食品、劣质食品、三无食品、过期变质食品、缺斤短两食品充斥农村市场。有的食品以色素、糖精、酒精等勾兑而成;有些食品的某一些成份的含量严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尤其是儿童食品,色素、糖精、防腐剂等严重超标;有些食品制作相当简单、粗糙,并且这些食品包装简陋,包装物大多是有毒的塑制

8、品和劣质的纸张;有些食品包装上所标的数量与实际数量不符,缺斤短两。一些经营单位贪图私利,蓄意出售过期或变质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时常伪造标识、滥用标识,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从各级政府一致到各级监管部门,甚至广大人民群众认识还不到位。各级政府未把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尚未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主要监管力量还是主要集中在县城、乡镇等集镇地区。所以这几年我国各地和我区各县陆续发生了 红心鸭蛋、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等多起事件,我区也先后发生2006年3月26日平安县小峡镇王家庄村食物中毒事件、2006年5月26日化隆县德恒隆乡上呼拉村食物中毒事件、200

9、8年6月22日乐都县瞿昙镇角营村食物中毒等事件。这些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充分说明了我们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认识不到位,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二)对农村食品安全知识宣传不到位。农村消费者、经营者的安全消费意识欠缺。农村消费者,尤其是“603861”部队(即老人、妇女、儿童),基本上没有食品消费方面的安全意识,没有查看经营者证照是否齐全的意识,也没有向经营者索要所购买商品发票的习惯,认为能用能吃、看起来还可以就行了,不管它是哪里来的,是合法还是非法生产的,还是生产出来有多长时间了等,忽视了假劣食品会损害身心健康的问题,一旦发现问题,给执法部门取证带来难度,不能及时有效维权。造成这

10、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农村食品安全宣传方式单一。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利用节假日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但由于宣传方式单一,宣传效果不佳。宣传活动主要集中在县城地区,未进村入户进行全面宣传。宣传资料很少,都是各县、各部门自己制印一些本部门职能或法律法规内容等资料,很少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资料,所以宣传成效较低。二是农村地区食品安全信息传播途径较少。农民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加上信息传播途径少,使农民对食品法律法规和食品知识知之不多或一无所知,更谈不上辨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能力,认识不到假冒伪劣食品给自己身心带来的危害,这是广大农民自觉抵制假冒伪劣食品最大的障碍。三是农民防范食品安全意识较差。农民收入低

11、下而且缺少对食品质量危害性的认识,所以购买食品往往只图便宜,不求质量,致使质量差、价格低的食品在农村很有市场,就像有些食品经营者说的那样“真的卖不出去,假的卖的很快”。(三)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到位。由于当前我区的食品经营单位的规模一般较小、经营效益较差,且大多在农村,经营者大多都是妇女、老人、病残人员等,法律意识相对淡薄,证照不全问题普遍存在。同时农村地理位置偏远、商业网点较分散,交通不便,商品进货渠道多样,且越是假冒伪劣商品,进货渠道越隐密。为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市场检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监管成本较高,检查的时间、次数不够,削弱了打击力度,对农村食品市场中的假冒伪劣销售活动没有形

12、成强有力的打击势头,给假冒伪劣商品提供了可乘之机。各部门相互之间缺乏联动。目前,至少有包括工商、质检、农业、卫生、经贸、畜牧、药监等部门和机构直接介入食品安全。各部门之间协调力度不够、缺乏联动、各自为政、信息不畅,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管、组织协调、牵头查处很难落到实处。食品安全部门监管手段单一不能有效地解决假劣食品。有关部门对假劣食品的源头生产环节的监控力度欠缺,给流通环节的食品监管带来很大压力。监管部门没有有效的监测假劣食品的手段,严把食品“入市关”往往流于形式,如对于带有包装袋的小食品,只能表面上的看看超不超期、是不是“三无”商品,是否冒用商标等,不能从跟本上杜绝假劣食品“上市”。(四)农村

13、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缺乏。我区大多数农村因地理位置偏僻,地域广阔,交通不便,小商店、小卖部零散分布,山高路远,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执法力量薄弱,执法成本过高。同时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思想意识中的“重城区、轻农村”监管思想,也导致了农村食品市场监管严重缺失。部门职能交叉,配合不力,大大降低了执法效率。由于我国食品安全多部门管理的体制,不同部门仅负责食品链的不同环节,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难以形成执法合力,在农村由于人力不足、条件不济、食品安全监管处理机制缺位。 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义务协管员和信息员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为弥补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不足的问题,全区各县各乡镇和各行政村都聘请了食品安全协管

14、员和信息员,每年也对他们进行专门培训,但由于对他们没有任何报酬,加之在本村的信息员面对乡里乡亲即使经营不合格食品,他们也碍于面子无法积极的去举报或反映。(五)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经费严重缺乏。海东地区辖平安、乐都、互助、民和、化隆、循化6个县,1.3万平方公里, 104个乡镇、1062村,154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为134万,全地区主要为农业区,山大沟深,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由于历史的原因,交通比较闭塞,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全省经济发展较滞后,海东地区又无财政,各县财政收入又特别少,因此全区各级食品安全监管经费严重不足。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任务安排的多,监管工作经费安排的少。财政经费保障很有限,除维

15、持日常办公的人头经费以外,几乎无市场专项整治的专项经费,干部职工的差旅费等补助无法落实,直接造成了影响各监管部门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积极性,各级监管部门基础设施较为简陋,技术装备落后,交通工具不足,执法监管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难于及时培训提高,难以满足实施全方位的食品监管需要。二、对策与措施(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开展创建食品安全宣传村建设活动,努力提高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知识、自我防范意识和维权意识,防范农村食品安全事故具有重要意义。食品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与稳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

16、到国家形象和政府威望,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愿望、要求和呼声越来越高,食品安全已成为群众当前最关注的热点之一。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深对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为此,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平安海东”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这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时刻放在心上、牢牢抓在手上,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切实把它作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

17、利益的具体行动,贯彻到整个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去。(二)加大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努力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要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明确县(市)政府、乡镇(街道)以及社区居委会、农村村委会等基层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各县(市)人民政府要及时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大力支持有关监管部门开展工作,结合食品安全法的实施,要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明确各有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各监管部门内部要实行纵向分级落实和横向分片定责。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要落实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片区责任制,按照目标责任考核体系、食品安全工作责

18、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加强对有关部门内部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督察。加强综合监管,严厉打击生产假劣食品行为。加强食品经营者的规范管理,需要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工商部门应切实加强与各部门协调配合,建立信息互享机制,严格控制生产加工、流通、运输和消费各个环节。并把食品安全管理力量与力度向农民、农村倾斜,把监管执法重心向农村下移,联合开展农产品源头污染、农村屠宰场(点)、食品生产经营小企业、小作坊、小饭店、熟食摊和企业、肉制品、豆制品的专项整治活动;逐步建立“各级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创新监管理念,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氛围;加强农村监管执法队伍,在现有基础上增加

19、监管人员数量,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宣传示范村”的典型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实行三个到位,即:人员到位、设施到位、资金到位,建立三项机制,即:责任机制、督查机制、奖惩机制,从而强化三个力度,即:宣传力度、监督力度、保护力度,力争构建一个和谐、规范的农村消费维权监督网。分兵把口,密切配合。各食品监管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正确领会国务院、省政府及海东行署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精神。按照以“以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部门联动和定期联系工作制度,加强协调,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做好工作。要在州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及时通报情况,交流经验,研究对策,协调解决

20、问题。地区食品药品监管局要切实担负起地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发挥协调和参谋作用,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加强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和日常监管的机制与措施;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资源共享机制,降低行政成本,避免重复检测,减少多头重复执法。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做好各自监管环节的食品安全工作,确保不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鼓励引导全社会参与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维护农村食品安全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工作,需要进行长效管理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和监督。除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外,还应当充分借用社会的力量,进行问题食品的有效监督,使问题食品无处藏身。要加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

21、,建立典型案件和农村食品投诉情况定期披露制度,对严重违章违法的行为要公开曝光;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充分利用各自的法规优势、手段优势和工作优势,实现职能互补,不断把农村及边、散、远地区食品安全科学监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三)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顺利开展。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村建设工作,除点多、面广、任务重外,需要印制大量的宣传教育培训资料,制作宣传标牌,制定工作制度,长期进村入户,且时间跨度较长,需要很大的经费投入。因此各级政府要从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关心食品安全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加大经费投入,保证工作顺利开展。每年财政要将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22、并按时划拨专项经费予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逐步改善执法装备和检验监测技术条件,保障食品安全综合监督、执法检查、监督抽检等经费,使工作开展有物资保障,便于拓展市场监管的领域,不断更新执法设备,切实履行职能,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同时各食品监管单位也要拿出一定的工作经费,保证正常工作开展。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执法人员力量,加强执法队伍的思想、业务和作风建设,将优秀人才充实到食品安全监管第一线。 利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四配套建设,加大政府财政补贴力度,改善农村食品经营店的基础设施和基本配置,利用全国开展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探索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农村新型营销体系,鼓励和引导有一定实力的诚信企

23、业和超市到农村开设食品等商品连锁经营店,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网络,由设立连锁经营店的相关企业统一配送价格适中的食品,在农村形成优越的、舒适的、上档次的消费环境;加大对非法“送货下乡”车辆的查处力度,消除假冒伪劣食品危害农村食品安全的的隐患,真正确保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坚持以培育、引导、规范为手段,积极推进超市进村,引导现代消费理念、流通方式、市场机制“三下乡”,促使农村消费环境发生根本变化。大力发展食品连锁经营,促进农村食品市场的规范化。重点扶持1-3家规模大、实力强的流通企业,在每个自然村和乡镇驻地大力发展食品店连锁经营,统一进货、统一管理模式,最

24、大限度的提高经营户规范经营的能力。发展连锁也更利于各执法部门的监管,只要抓住批发环节这一“牛鼻子”,就能最大限度的保证经营食品的高质量。通过导入连锁经营这种优质高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引导或迫使不规范的食品经营户逐步走向正轨。(四)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县乡村食品安全网络组织的作用。要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和工商12315以及消费者协会组织,不断推进维权网络向边远农村延伸;对不积极履行职责的协管员、信息员要及时调整,把有积极性、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补充担任农村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扩充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同时要强化培训,进一步增强村级食品安全信息员的责任意识。农村食品安全

25、基层网络建立后,要切实加强对“两员”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主要是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政策文件、食品安全知识、食品安全现状、食物安全事故处理等,通过培训,更加明确乡镇食品安全协管员和村级食品安全信息员的工作职责,真正发挥食品安全基层网络的作用。此外,特别加强“两员”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使其掌握并熟练运用海东地区重大食品事故应急预案和海东地区农村食物中毒事件村委会报告制度,针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建立分工明确的防范和处理机制,及时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可以采取组织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模拟事故处理程序的方法,让“两员”通过观摩或是学习观看“应急演练宣传光盘”,达到增强处理应急事故能力的

26、目的。各级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要调整工作中心,要把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作为今后各自监管工作的重点。因地制宜,扩大监管面,对农村食品市场里的小作坊、小卖部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全方位监督,形成一个长延伸、广覆盖的监管网络,用以弥补监管力量不足的难题。加大诚信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自律意识。食品行业事关民生,是个特殊行业,而农村食品工业主要是小而散的生产个体和小手工业者,因此,职业道德和企业信用显得尤为重要。大力开展食品行业道德教育、进行社会舆论引导、提高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道德标准,以社会舆论呼唤人的良知、抨击丑恶现象,以群体的力量指引和迫使企业规范自己的行为。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从业人员牢

27、固树立产品法人意识,增强其食品安全法律意识、诚信意识、服务意识。(五)加大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开展广泛宣传,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采取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的集中宣传方式,在本村中小学生开设食品安全知识和科学健康饮食知识课,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展板、印发宣传材料、提供咨询、展示假劣食品等,本着“贴近生活、有效管用”的原则,结合农村实际,食品安全宣传村的建设活动应突出“四个重点”,即重点对象是知识程度相对较低的老年群体和识别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小学生;重点内容是食品安全知识、科学健康饮食消费习惯、不合格食品危害、食用盐常识、简单的食品质量识别方法、食品营养知识、家庭食品安全和部分食品

28、安全法律法规;重点时段是重大节庆、体育赛事期间、农村赶集、穆斯林群众礼拜以及村委会召集村民会议时间。促进“五进”教育,即宣传教育进村庄、进农户、进课堂、进经营店(包括食品店和餐馆)、进企业。开展好“七个一”活动,即每个村有一个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栏,每个食品安全信息员有一个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培训手册,每个农户备有一本饮食安全常识小册子,每个店有一块食品安全温馨提示牌,每个农村学校每学期开辟一堂食品安全知识课,每个村的交通要道两侧、村边街头刷制一处醒目的食品安全宣传、警世标语,每年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或作坊开展一次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诚信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群众辨别假冒伪劣食品、过期三无

29、食品的能力, 增强农民的食品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揭露、曝光农村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在全社会倡导人人关心食品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树立宣传也是一种监管的理念。食品安全宣传工作要贯穿食品安全监管的全过程,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的组织协调机制,拓宽和丰富食品宣传教育内容,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联合定期向社会发布市场食品质量监督检查信息、检测信息,扩大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参与权、知情权,营造人人知晓、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食品安全社会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海东创造良好的饮食环境

30、。(六)总结经验,大胆创新。各县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各自实际,及时总结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同时要大胆创新,充分利用工青团妇、宗教人员、县普法办、县综治办、县精神文明办、乡镇住村干部、聘请社会支援者、聘请农村能人加入到村食品安全村建设领导小组,动员农村能人、农村富裕户为本村食品安全村捐款捐物等大力促进食品安全村建设活动。(七)实行目标责任,开展考核督导。对全区创建食品安全村要实行目标责任考核,由地区行署、各县政府以及乡镇和各村层层签订目标责任制,地区和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组成建设食品安全宣传村考核督导组,每年年中和年终两次对各县各乡镇开展的创建食品安全宣传村进行督导,督导结果作为年终食品安全目标责任制考核依据。加强督查,务求实效。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督察督办,坚持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做到及时、准确了解全区食品安全真实情况。同时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对创建工作突出的县、乡镇、村和个人由海东行署办给予大力的表彰奖励,并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媒体大力宣传报道先进事迹,对落后者给予通报批评,并按照海东地区食品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进行责任追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