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学会爱爱的艺术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零开始学会爱爱的艺术读后感.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零开始学会爱爱的艺术读后感从零开始学会爱 读弗洛姆爱的艺术 柏拉图说:“爱情就是匮乏。” 舒婷说:“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三毛说:“爱情犹如佛家的禅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 莎士比亚说:“爱情里要是掺杂了和它本身无关的算计,那就不是真正的爱情。” 圣经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是包容” 中国幸福学研究认为:人的本性是不满足。感情也是人的不满足本性之一,是人们渴求为某人或某事物无偿付出一些或全部自己所有的思想。 爱情的心理学解释是:一种男女之间
2、的激情。 弗洛姆说:“爱不是一种可以任人纵情享用的、与此人所达到的成熟程度无关的东西,如果不尽自己最大的能动性去发展自己的整个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性倾向,那么所有爱的努力都注定要失败;如果没有爱自己邻人的能力,如果没有的真正谦恭、真正的勇敢、真正的信心和真正的自制的话,那么人们在个人的爱中也就永远得不到成功。” 我们一直渴求爱情,但是弗洛姆却告诉我们:我们却一直错误地理解了爱情,错误的理解导致错误的爱的方式,从而导致我们爱情的失败。我们一直认为,爱仅仅是一种令人心神荡漾的情感,体验爱全靠偶然并且只有幸运儿才能“坠入”爱的情网,殊不知,爱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我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相应的努力。那
3、么,究竟应该如何去爱呢?我们需要从头学起。 首先,改变思想。 一、我们要将爱情问题看做去爱和有没有能力去爱的问题,而不是一个被爱的问题;爱情问题是一个能力问题,而不是对象问题。 其实在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下,我们很难改变原来的想法,我们整个文化以购买欲以及互利互换的观念为基础,这使得我们的爱情关系也同样遵循统治着商品和劳力市场的交换模式,它只是受欢迎和拥有性的吸引力这两种倾向的混合物,并非真正的爱情。 在传统的婚姻中,门当户对被认为是择偶最重要的标准,即使如今人们寻求“浪漫的爱情”,寻求个人的会导向婚姻的爱情经历,传统的考虑因素仍旧占有重要地位。弗洛姆认为爱情中的新的自由概念会大大提高爱之对象的
4、重要性,而不是爱情之功能的重要性。 对此我有些不同意见。电视里的白马王子与灰姑娘让人很向往,但他们毕竟不是真实的存在,那只不过反映了现实生活中情感荒凉的人们,对爱情的一种“遐想”。由两个世界中走出却完美结合的“巨大差异性情侣”,请问诸位,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多少?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再美的爱情也敌不过生活的步步紧逼。这个道理我们应时刻谨记。在我看来,门当户对是和谐婚姻必备的因素,这不是拜金,而是现实,不相配的两个人,他们的爱情最终会变成两个世界的交锋:生活背景、习惯、圈子、性格。 因此,我们需要按照弗洛姆所说,把爱情问题看作能力问题,但同时也不能一味强调对象,忽视爱情的功能。 二、我们
5、需要分清“坠入情网”和“身在爱中”的区别。 “坠入情网”是种突如其来的感情奇迹,它之所以发生,往往与性的吸引力以及媾合紧密结合在一起,或者直白地说,正是它们促成的,但是这种爱情不可能持久。当熟识代替陌生,厌倦代替亲昵,失望代替愉悦,奇迹就烟消云散,不复存在了。也许有人说:我们爱得多么轰轰烈烈!但在弗洛姆看来,这“只不过表明了这些男女先前是多么地孤单、寂寞、无聊而已”。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向往爱情、期待爱情,以无比巨大的希望和期待开始,却又以无比高比例的失败而告终那只是“坠入情网”,而不是“身在爱中”。 三、必须认识到: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 当我们年幼时,最先从母亲
6、身上体会到爱,但是那时我们的爱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生理的需要,是低级、幼稚的。我们还不会爱,只是感激地、满怀欣喜地对被爱做出响应。当我们第一次要给母亲某个东西时,爱的观念第一次由被爱转变为去爱,转变为创造爱,并随着我们心智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一个不成熟的人认为:“我爱因为我被爱”,“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一个成熟的人则会说:“我被爱因为我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一个成熟的人,应当同时保留父亲和母亲的形象,把母亲的良知建立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立在自己的理性和判断力上。这是一个从对母亲为中心的依恋到对以父亲为中心的依恋的发展过程,并最终完成二者的综合。 其次,改变方式,即爱的技
7、巧。 一、伴侣不等于伙伴,两人间适当的冲突和矛盾是正常且必须的,只要处理得当,反而可以促进爱情。 正像上文提到的那样,我们的性格是跟交换与接受、交易与消费等市场行为相适应的。所有的一切精神的和物质的东西都成为交换和消费的对象。我们的爱情也完全符合我们的性格它体现的是“团队思想”。一对夫妻如果能够无摩擦地相互配合,那么他们就会被奉为最理想的形式,但这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夫妻二人终其一生都是陌生人,他们之间的关系像涂了油一样润滑,但他们之间绝不会达到“心与心的关系”。他们总是彬彬有礼,互相迎合,皆大欢喜。 何谓婚姻?我们要找的是一个能和自己相濡以沫,互相扶持到老的人,并非一个合作伙伴。试问如果两人之间
8、只是彬彬有礼、互相迎合,他们如何能走进对方的内心?而不能了解对方,又如何能与对方相濡以沫、互相扶持?所以,遇到冲突和矛盾时,不妨采用科学的“吵架”方式,借此机会了解对方尽量冷静、不急着澄清、理清彼此的需求、不拿对方的“缺陷”做文章、旧事不究、不“恨屋及乌”。 二、试着给予,而不是索取。 给予不是放弃、被剥夺或做出牺牲,而是潜能的最高表达。通过“给予”,我们才能体会自己的力量、富足和能力。它比“索取”更能让我愉悦,不是因为这是一种剥夺,而是因为在给予的行为中,有我们生命力的表达。 但是我想强调的是,“给予”最重要的领域并非物质领域,而在于特殊的人文领域。我们可以给别人我们的快乐、兴趣、理解、知识
9、、幽默甚至悲伤,可以给别人我们身上一切有生命力的东西。在给予中,我们丰富了他人,同时也从对方身上接受东西,双方的生命感都得到了提高。 三、同时修炼对他人的关心、负责、尊重和了解。 弗洛姆说:“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生长的积极关心。”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积极的关心,那就没有爱。例如母爱,就完全体现为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对一个不给孩子喂食,不给孩子洗澡,不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的母亲,我们很怀疑她是否爱自己的孩子;而对于一位对孩子异常关心,每日悉心照料的母亲,我们则会被她对孩子的爱感动。 有责任感是女性在择偶时常常提出的一个要求,我们不能将责任理解为义务,因为它是一个完全自愿的行为,而非外部强加而来的东西。
10、书中也明确地指出:责任就其真正的意义来说,是我对另一个生命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需要的响应。“负责任”就意味着有能力并准备对这些需求予以响应。 尊重是制约责任的重要因素,因为一旦没有尊重,责任就很容易沦为支配和占有。是的,我们需要对他人“负责”,但这不等于要他成为我的样子,以便于我们利用。每个人都有发展自己独立人格和意志的权利,尊重既是要看到对方的独特个性,不是去改变他,而是从正确的方向去支持他的发展。 最后一点是了解。就如同尊重是责任的制约,了解则是尊重的前提。想要尊重对方,那么就必须首先了解对方,即超越自己的关注点,从对方的立场出发。如果不以了解为指导,关心和责任都会是盲目的,因为我们不
11、知道对方的感受如何,不知道对方究竟需要什么。 可见,想要去科学地爱一个人,关心、负责、尊重和了解这四方面的修炼缺一不可。 其实以上所有的赘述,都是纸上谈兵,只是我个人关于本书的一些体会和领悟。如果要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来说明我对这本书的浅薄理解,那么我想说,爱情是生命的一次救赎。 如果没有爱情,世界将会怎样?生命会不会枯萎,人心会不会荒芜成沙漠?当我们咬着牙接受生活给我们的一切时,我们总会隐隐渴望着有一种全新的、激烈的情感,给我们疲惫的生命带来一次彻底的救赎。生命本身已太过残酷,掺杂着太多算计、阴谋、争斗、灾难的日子,像是一杯毒药,慢慢腐蚀着生活的欲望。在无边的苦海中,除了真正的爱情,人们还能依凭什么呢? 但可悲的是,我们一方面深切渴望爱情,另一方面却把几乎所有其他的东西:如成功、金钱、名望和权力看得都重于爱情。我们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于努力求得这些东西,却很少用来学会爱这门艺术。 弗洛姆的理论虽然有些不足,例如他把人的心理因素的作用完全凌驾于社会的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之上,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中学习如何去爱。透过世故织成的网,用另一个视角欣赏网眼之外的世界,了解真正的爱情,并付诸实践,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心灵的成长和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