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布置设计方案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60001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PPT 页数:137 大小: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车间布置设计方案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车间布置设计方案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车间布置设计方案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车间布置设计方案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7页
车间布置设计方案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间布置设计方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间布置设计方案课件.ppt(1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车间布置设计,目的:了解车间布置设计的程序,掌握车间布置、设备布置的设计,布置图的绘制。重点:车间平面布置与设备布置的原则和方法,设备布置图的绘制和阅读方法和步骤。难点:设备布置的绘制和阅读方法和步骤。,第一节 车间布置设计概述,第二节 车间设备布置设计,第三节 典型设备的布置方案,第四节 设备布置图,内 容,第五节 应用AUTOCAD绘制布置图,一、化工车间的组成,二、车间布置设计的依据,三、车间布置设计的内容及程序,四、装置(车间)平面布置方案,第一节 车间布置设计概述,第一节 车间布置设计概述,教学内容:理解化工车间的组成,车间布置设计的依据、内容及程序,以及车间(装置)平面布置

2、方案和工业建筑物的模数、敞开构筑物的结构尺寸。重点和难点:结合具体实例,重点应理解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车间布置设计的内容,掌握直通管廊长条布置、组合型布置,室内布置和露天布置的方案的要点。,一、化工车间的组成,1、生产设施:生产工段、原料和产品仓库、控制室、露天堆场或贮罐区等。2、生产辅助设施:除尘通风室、变电配电室、机修仪修室、化验室和贮藏室等。3、生活行政福利设施:车间办公室、工人休息、更衣室、浴室、厕所等。4、其它特殊用室:如劳动保护室、保健室等。,二、车间布置设计的依据,(一)应遵守的设计规范和规定(二)基础资料,(一)应遵守的设计规范和规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

3、87)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定(GB50160-99)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标准(HG20571-95)工业企业厂房噪声标准(GB2348-90)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定(GB50058-92)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试行)(1987)等。,(二)基础资料,对初步设计需要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对施工图设计需要管道仪表流程图;物料衡算数据及物料性质(包括原料、中间体、副产品、成品的数量及性质,三废的数据及处理方法);设备一览表(包括设备外形尺寸、重量、支撑形式及保温情况);公用系统耗用量,供排水、供电、供热、冷冻、压缩空气、外管资料;,(二)基础资料,车间定员表(除技术人员

4、、管理人员、车间化验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外,还包括最大班人数和男女比例的资料);厂区总平面布置图(包括本车间同其他生产车间、辅助车间、生活设施的相互联系,厂内人流物流的情况与数量)。,三、车间布置设计的内容及程序,(一)初步设计阶段的车间布置设计内容及程序(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车间布置设计内容及程序,(一)初步设计阶段的车间布置设计内容及程序,任务:1 确定生产、辅助生产及行政生活等区域的布局;2 确定车间场地及建(构)筑物的平面尺寸和立面尺寸;3 确定工艺设备的平面布置图和立面布置图;4 确定人流及物流通道;安排管道及电气仪表管线等;5 编制初步设计布置设计说明。主要成果:初步设计阶段的车间平

5、面布置图和立面布置图。,(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车间布置设计内容及程序,根据初步设计的审查意见,对初步设计进行修改、完善和深化。任务:1 确定设备管口、操作台、支架及仪表等的空间位置;2 确定设备的安装方案;3 确定与设备安装有关的建筑和结构尺寸;4 确定管道及电气仪表管线的走向等。主要成果:施工图阶段的车间平面布置图和立面布置图。,厂房的平面布置形式:长方形或直线形 形 形 形组合型,当厂房较长或受工艺、地形等条件所限,应充分考虑采光、通风、交通通道、进出口等问题。,最常用。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设备布置灵活、采光和通风效果好等优点,适用于中小型车间。,四、装置(车间)平面布置方案,(一)直通管

6、廊长条布置,图5-1 直通管廊长条布置方案,(二)组合型布置,聚 丙 烯 装 置 平 面 布 置 示 意 图,图5-2,露天布置优点:建筑投资少、用地少省,利于安装和检修,通风、防火、防燥等。化工厂的设备布置优 先考虑露天布置。缺点:操作条件差,自控要求高,受大气影响等。室内布置优点:气候影响小,劳动条件好,适应于小型化工 装置、间歇操作、操作频繁、在气温较低的 地区或有特殊要求的设备。缺点:建筑造价较高。,(三)室内布置和露天布置,一般情况可采用室内与露天联合布置。,露天或半露天布置:如大型贮罐、精馏塔、吸收塔、凉水塔、喷淋式冷却器等设备。非露天布置:如往复泵、空压机、冷冻机等机械传动设备以

7、及结晶器、釜式反应器等易受气温影响的设备。,(三)室内布置和露天布置,(一)建筑物模数建筑物的跨度、柱距和层高等均应符合建筑物模数的要求:1、跨度:6.0,7.5,9.0,10.5,12.0,15.0,18.0(m)。2、柱距:4.0,6.0,9.0,12.0(m)。钢筋混凝土结构厂房柱距多用6m。3、开间:3.0,3.3,3.6,4.0(m)。4、进深:4.2,4.8,5.4,6.0,6.6,7.2(m)。5、层高:2.40.3的倍数(m)。6、走廊宽度:单面1.2,1.5(m);双面2.4,3.0(m)。7、吊车轨顶:600mm的倍数(200mm)。8、吊车跨度:电动梁式和桥式吊车的跨度为

8、1.5m;手动吊车的跨度为1m。,五、建 筑 物,(二)敞开构筑物的结构尺寸 1、框架设备框架:可与管廊结合一起布置,也可独立布置。也可根据各类设备的要求设置独立的框架,如塔框架、反应器框架、冷换设备和容器框架等。框架的结构尺寸:取决于设备的要求,在管廊附近的框架,其柱距一般应与管廊柱距对齐,柱距常为6m。框架跨度:随架空设备要求而不同。框架高度:应满足设备安装检修、工艺操作及管道敷设的要求,框架的层高应按最大设备的要求而定。框架布置:尽可能将尺寸相近设备安排在同一层框架上以节省建筑费用。,五、建 筑 物,2、平台主要结构尺寸应满足下列要求:(1)平台宽度一般0.8m,平台上净空2.2m;(2

9、)相邻塔器的平台标高应尽量一样,并尽可能布置成联合平台;(3)为人孔、手孔设置的平台,与人孔底部的距离宜为0.61.2m,1.5m;(4)为设备加料口设置的平台,距加料口顶1.0m;(5)直接装设在设备上的平台,不应妨碍设备的检修,否则应做成可拆卸式的平台;(6)平台的防护栏杆高度为1.0m,标高20以上的平台的防护栏杆高度应为1.2m。,五、建 筑 物,3、梯子的主要尺寸(1)斜梯的角度一般为45,由于条件限制也可采用55,每段斜梯的高度5m,超过5m时应设梯间平台,分段设梯子。(2)斜梯的宽度0.7m,也1.0m。(3)直梯的宽度宜为0.40.6m。(4)设备上的直梯宜从侧面通向平台,每段

10、直梯的高度8m,超过8m时必须设梯间平台,分段设梯子,超过2m的直梯应设安全护笼。(5)甲、乙、丙类防火的塔区联合平台及其他工艺设备和大型容器或容器组的平台,均应设置不少于两个通往地面的梯子作为安全出口,各安全出口的距离25m。但平台长度不大于8m的甲类防火平台和 15m的乙、丙类平台,可只设一个梯子。,五、建 筑 物,一、车间设备布置设计的内容 二、车间设备布置的要求,第二节 车间设备布置设计,第二节 车间设备布置设计,教学内容:理解车间设备布置设计的内容,设备布置应满足生产工艺、安装检修、土建及安全、卫生的要求,以及工艺设备竖面布置的原则。重点和难点:重点应了解设备布置应满足生产工艺、安装

11、检修、土建及安全、卫生的要求及应对方案,以及工艺设备竖面布置的原则。,确定各个设备在车间平面与立面上的位置;确定场地与建、构筑物的尺寸;确定管道、电气仪表管线、采暖通风管道的走向和位置。主要包括:1、确定各个工艺设备在车间平面和立面的位置。2、确定某些在工艺流程图中一般不予表达的辅助设备或公用设备的位置。3、确定供安装、操作与维修所用的通道系统的位置与尺寸。4、在上述各项的基础上确定建筑物与场地的尺寸。5、其它。设备布置的最终成果:设备布置图。,一、车间设备布置设计的内容,(一)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二)满足安装和检修要求(三)满足土建要求(四)满足安全、卫生和环保要求,二、车间设备布置的要求,1

12、、设备排列顺序2、设备排列方法3、操作间距4、安全距离,(一)满足生产工艺要求,1按照工艺流程的顺序进行布置;2保证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连续性;3避免物料的交叉往返;4充分利用厂房的垂直空间布置设备。计量罐、高位槽、回流冷凝器等设备:较高层反应设备:较低层过滤设备、贮罐等设备:最底层。多层厂房内的设备:既保证垂直方向的连续性,又要减少操作人员在不同楼层间的往返次数。,1、设备排列顺序,设备排列方法 根据厂房宽度和设备尺寸确定。宽度不超过9m的车间:一边为设备 另一边作为操作位置和通道,设备在厂房内的排列方法,2、设备排列方法,中等宽度(1215m)的车间:布置两排设备。集中布置在厂房中间,两边

13、留出操作位置和通道。分别布置在厂房两边,中间留出操作位置和通道。,设备在厂房内的排列方法,2、设备排列方法,宽度超过18m的车间:厂房中间留出3m左右的通道 两边分别布置两排设备(每排设备各留出1.52m的操作位置),2、设备排列方法,操作间距 考虑相应的操作位置和运输通道。考虑堆放一定数量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和包装材料所需的面积和空间。,3、操作间距,3、操作间距,安全距离 设备与设备之间 设备与建筑物之间安全距离的大小:设备的种类和大小 设备上连接管线的多少、管径的大小 检修的频繁程度,4、安全距离,表5-1 设备之间或设备与建、构筑物之间的净距,表5-1 设备之间或设备与建、构筑物之间的

14、净距,表5-1 设备之间或设备与建、构筑物之间的净距,表5-2 道路、铁路、通道和操作平台上方的净空高度或垂直距离,表5-2 道路、铁路、通道和操作平台上方的净空高度或垂直距离,凡通过楼层的设备应在楼面的适当位置设置吊装孔。厂房较短:吊装孔可设在厂房的一端;厂房较长(36m):吊装孔设在厂房的中央。,吊装孔及设备运输通道,(二)满足安装和检修要求,多层楼面的吊装孔:在每一楼层相同的平面位置设置,并在底层吊装孔附近设一大门,以便需吊装的设备顺利进出。,(二)满足安装和检修要求,釜式反应器、塔器、蒸发器等:直接悬挂在楼面或操作台上 相应位置预留设备孔设备孔 正方形 圆形,吊装孔及 设备运输通道,(

15、二)满足安装和检修要求,(1)考虑设备按装、检修所需的空间和面积。(2)要考虑设备能顺利进出车间。(3)对楼上设备要考虑设置吊装孔。(4)考虑设备检修、拆卸以及运送物料所需的起重运输设备。,(二)满足安装和检修要求,设备的起吊高度,(二)满足安装和检修要求,(三)满足土建要求,(1)笨重设备和会产生很大振动的设备应设置在底层。(2)布置设备应避开建筑物的柱子和主梁。(3)设备不应布置在建筑物的沉降缝和伸缩缝。(4)设备不应布置在楼梯、大门和窗前。,采光 形状各异的屋顶结构,厂房的屋顶结构,(四)满足安全、卫生和环保要求,使操作人员位于设备和窗之间,背光操作。特别高大的设备要避免靠窗布置,背光操

16、作示意图,(四)满足安全、卫生和环保要求,通风,有中央通风孔的厂房,(四)满足安全、卫生和环保要求,一、反应器的布置二、塔和立式容器的布置三、换热器的布置四、卧式容器的布置五、泵的布置六、压缩机的布置,第三节 典型设备的布置方案,第三节 典型设备的布置方案,教学内容:理解反应器、塔和立式容器、换热器、卧式容器、泵及压缩机的布置方案和布置要点。重点和难点:重点应理解反应器、塔和立式容器、换热器、卧式容器和泵的布置要点。,塔式反应器:按塔来布置;固定床催化反应器:与容器差不多;火焰加热的反应器:近似于工业炉;搅拌釜式反应器:加大搅拌与传热夹套的立式容器,反应器,可按类似设备布置,一、反应器的布置,

17、大型的搅拌釜式反应器:大多数露天布置,用支脚直接支承在地面上。反应器的搅拌与密封系统需要经常维修,要考虑它们的拆卸与吊装。,反应器,一、反应器的布置,大型搅拌釜的三种安装方式,中小型的间歇反应器或操作频繁的反应器布置在室内用罐耳悬挂在楼板的设备孔中呈双排布置,一、反应器的布置,釜式反应器,(a)立面布置图,一、反应器的布置,(b)平面布置图 釜式反应器布置示意图,一、反应器的布置,立式贮罐平台示意图,(a)联合平台(b)独立平台,二、塔和立式容器的布置,二、塔和立式容器的布置,塔设备,(1)大型塔设备:室外布置,用裙座直接安装于基础上。小型塔设备:室内布置,支承于楼板或操作台上;室外布置,用框

18、架支承。(2)多个塔设备:按工艺流程的顺序成排布置,尽可能按塔筒中心线取齐。(3)塔附属设备的框架和接管:一侧 塔:另一侧,二、塔和立式容器的布置,塔设备的布置形式,(1)独立布置(2)成列布置(3)成组布置(4)沿建筑物或框架布置,二、塔和立式容器的布置,(1)独立布置,塔身设操作平台:供进出人孔、操作、维修仪表及阀门之用。塔或塔群:在设备区外侧操作侧面对道路,配管侧面对管廊,便于施工安装、维修与配管塔顶部设有吊杆,用以吊装塔盘等到零件。填料塔常在装料人孔的上空设吊梁,供吊装填料。,单塔或特别高大的塔,二、塔和立式容器的布置,(2)成列布置,将几个塔的中心排成一条直线将高度相近的塔相邻布置联

19、合平台优点:方便操作 省投资,二、塔和立式容器的布置,(3)成组布置 数量不多、结构与大小相似的塔,优点:1增加了塔群的刚度2塔的壁厚就可以降低塔高不同:第一层操作平台取齐其他各层另行考虑,二、塔和立式容器的布置,(4)沿建筑物或框架布置,高位换热器的和容器的建筑物或框架旁。容器或换热器的平台:作塔的人孔,仪表和阀门的操作与维修的通道。将细而高的或负压塔的侧面固定在建筑或框架的适当高度:增加刚度 减少壁厚,二、塔和立式容器的布置,(5)室内或框架内布置,较小的塔平台和管道都支承在建筑物上,冷凝器可装在屋顶上或吊在屋顶梁下,利用位差重力回流。,二、塔和立式容器的布置,三、换热器的布置,(1)布置

20、原则:顺应流程和缩短管道长度,其位置取决于与之密切联系的设备的位置。如塔的换热器近塔布置,再沸器及冷凝器则与塔以大口径的管道连接,应取近塔布置,通常将它们分别布置在塔的两侧。,(2)布置空间受限制时 如原来设计的换热器显得太长,可以换成一个短粗的换热器以适应布置空间的要求。传热:细而长的换热器较有利。卧式换热器:换成立式的以节约面积;立式换热器:换成卧式的以降低高度。,三、换热器的布置,(3)采用成组布置水平的换热器(串联的、非串联的相同的或大小不同的换器):重叠布置优点:节约面积可合用上下水管,三、换热器的布置,容器(罐、槽),中间贮存容器(中间罐):按流程顺序布置在有关设备附近或在厂房邻近

21、原料及成品贮罐:集中在贮罐区仅讨论中间贮罐。长度与直径相同的容器:成组布置和设置共用平台、通道与支承。,四、卧式容器的布置,减少承重横粱跨度减小钢架的尺寸,吊在框架或楼板上,钢筋混凝土支柱,合并支在一跨上,组合支架,容器(罐、槽),贮罐(槽),贮罐的立面布置示意图,四、卧式容器的布置,卧式贮罐平台示意图,(a)联合平台(b)联合平台(c)独立平台,四、卧式容器的布置,五、泵的布置,集中成一直线,单排或双排基础高于地面150mm,四周考虑排液沟和冲洗排水沟重量较大的泵和电机应设检修的起吊设备,一般置于室内,五、泵的布置,应尽量靠近供料设备以保证良好的吸入条件。集中布置在室外、建筑底层或泵房小功率

22、的泵(7kw以下):布置在楼面或框架上。室外布置的泵:在路旁或管廊下面排成一行或二行,电机对齐排在中心通道的两侧,吸入与排出端对着工艺罐。,五、泵的布置,当面积受限或泵较小时可成对布置使两台泵共用一只基础,在一根支柱上装两只开关。,五、泵的布置,六、压缩机的布置,应靠近相关工艺设备,进出口管线尽可能短、直应布置在专用的压缩机厂房内,厂房内应设吊车基础应考虑隔振,与厂房的墙、基础脱开,离心压缩机:布置原理与离心泵相似 一些附属设备(如润滑油、密封油、泵、控制台、冷却器等)要占据很大有空间。,往复压缩机:作用原理与往复泵相似 结构复杂,拆修时间长,在压缩机室内并配有起重装置,其周围要留有足够大的空

23、地。,第四节 设备布置图,一、设备布置图的内容二、绘制设备布置图的一般规定三、设备布置图的视图四、各设计阶段设备布置图的内容五、设备布置图的绘制方法和程序六、设备布置图的阅读方法和步骤,第四节 设备布置图,教学内容:结合具体实例,理解设备布置图的内容、一般规定,设备布置图的图幅、比例、尺寸单位、图面安排和视图要求,设备布置图标注内容和要求,基础工程设计阶段和详细工程设计阶段的设备布置图的内容,设备布置图的绘制与阅读的方法和步骤。重点和难点:重点应掌握建筑物及其构件和设备的图示方法,设备的标注内容和标注方法,设备布置图的绘制与阅读的方法和步骤。难点是设备位号的标注内容和标注方法,标注设备定位尺寸

24、的基准与标注方法,设备布置图的绘制方法和阅读方法。,一、设备布置图的内容,1、一组视图 2、尺寸及标注 3、安装方位标 4、说明与附注(1)通用附注 设备布置图中都应附注如下内容:立面图见图号。地面设计标高为EL.。图例简化画法见。(2)其它附注 5、设备一览表6、标题栏,二、绘制设备布置图的一般规定,(1)线型及线宽 设备轮廓采用粗线(0.91.2mm);设备支架与设备基础采用中粗线(0.50.7mm);对于动设备(机泵等)如只绘出设备基础,图线宽度用0.9mm;除此之外均采用细线(0.150.3mm)。(2)图例及简化画法 见表5-3。(3)设备布置图常用的缩写词 见表5-4。(4)图名

25、分成两行,上行写“设备布置图”,下行写“EL平面”或“剖视”等。,三、设备布置图的视图,(一)绘图比例、图幅及尺寸单位(二)图面安排及视图要求(三)图示方法 1、建筑物及其构件 2、设备(四)设备布置图的标注,图5-13 穿过楼层的设备剖视图,(a)立式槽或塔(b)卧式换热器(c)电机驱动的泵,图5-15 典型设备在设备布置图中的画法及标注方法,三、设备布置图的视图,(五)典型设备的画法及标注,(e)电机驱动的压缩机,(d)蒸汽透平驱动的鼓风机,(f)蒸汽透平驱动的压缩机,图5-15 典型设备在设备布置图中的画法及标注方法,三、设备布置图的视图,(五)典型设备的画法及标注,(g)电机驱动的压缩

26、机(h)蒸汽透平驱动的压缩机,图5-15 典型设备在设备布置图中的画法及标注方法,三、设备布置图的视图,(五)典型设备的画法及标注,(i)电机驱动的螺旋压缩机(j)带电动搅拌立式设备,图5-15 典型设备在设备布置图中的画法及标注方法,三、设备布置图的视图,(五)典型设备的画法及标注,(k)立式罐或换热器(l)卧式容器,图5-15 典型设备在设备布置图中的画法及标注方法,三、设备布置图的视图,(五)典型设备的画法及标注,四、各设计阶段设备布置图的内容,(一)基础工程设计阶段的设备布置图 共编制四版设备布置图。1、初版设备布置图(简称“A”版)2、内部审查版设备布置图(简称“B”版)3、用户审查

27、版设备布置图(简称“C”版,如图5-16所示)4、确认版设备布置图简称“D”版,如图5-16所示),四、各设计阶段设备布置图的内容,(二)详细工程设计阶段的设备布置图 共编制三版设备布置图。1、研究版或详 1版设备布置图2、设计版或详2版设备布置图(简称“F”版)3、施工版设备布置图(简称“G”版,如图5-11所示)。,五、设备布置图的绘制方法和程序,(1)考虑设备布置图的视图配置。(2)选定绘图比例。(3)确定图纸幅面。(4)绘制平面图。(5)绘制剖视图。绘制步骤同平面图。(6)绘制方位标。(7)编制设备一览表,注写有关说明,填写标题栏。(8)检查、校核,最后完成图样。,六、设备布置图的阅读

28、方法和步骤,1、了解概况。2、了解建筑基本结构。3、了解设备布置情况。,图5-17 蒸馏系统设备布置图,第五节 设备安装图,一、设备安装图的内容与作用二、设备安装图的画法,第五节 设备安装图,教学内容:结合具体实例,了解设备安装图的内容、作用,及设备安装图的画法。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设备安装图的画法。,第五节 设备安装图,一、设备安装图的内容与作用作用:表达安装、固定设备的非定型支架、支座、操作平台及附属的栈桥、钢梯、传动设备等。作为制造和安装的依据。内容:(1)一组视图(2)尺寸标注(3)说明和附注(4)明细栏和标题栏二、设备安装图的画法,图5-18 设备安装图,第六节 应用AUTOCAD绘

29、制设备布置图,一、绘图前的准备工作二、设备布置图的绘制,第六节 应用AUTOCAD绘制设备布置图,教学内容:应通过采用AutoCAD绘制一个简单过程的设备布置图的实例或作业,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绘图的设置、绘图、编辑、标注及对象选择和捕捉等常用操作的用途和方法,学会用AutoCAD绘制化工工艺图纸。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设置绘图界限、文字样式、图层与线型线宽及尺寸标注样式,线和几何图形的绘制,对象选择和捕捉,复制、移动、修剪、打断、缩放、镜像、阵列、延伸、拉伸、偏移、旋转等编辑操作,文字标注及编辑,尺寸标注及编辑。难点是绘图和编辑操作中对话框或提问句的回答与输入,文字标注样式及编辑,尺寸标注样式及编

30、辑。,图5-19 空压站设备布置图,一、绘图前的准备工作,(一)AutoCAD的启动(二)设置图形界限命令:_limits重新设置模型空间界限:指定左下角点或 开(ON)/关(OFF):0,0指定右上角点:400,600,(三)设置图层及图层的颜色、线型和线宽,图5-20 设置图层,一、绘图前的准备工作,(三)设置图层及图层的颜色、线型和线宽,图5-21 设置图层线型,一、绘图前的准备工作,二、设备布置图的绘制,(一)设置比例、图纸大小及图框(二)画建筑轴线和设备中心线(三)画主体结构(四)标注(五)注写有关说明及绘制设备一览表、标题栏等表格,(一)设置比例、图纸大小及图框,图框由两个矩形组成

31、外框:用细实线绘制,420.00mm297.00mm,线宽为0.13mm;内框:400.00mm277.00mm,用粗实线绘制,粗实线和主结构图层线可在同一图层(线宽均为0.4mm)。,1、绘制外图框 进入“1图纸框图层”后点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绘图工具图标,按照下面命令中的具体操作绘制。,命令:_rectang指定第一个角点或 倒角(C)/标高(E)/圆角(F)/厚度(T)/宽度(W):(鼠标在屏幕左下角适当位置点击)指定另一个角点或 面积(A)/尺寸(D)/旋转(R):d指定矩形的长度:420指定矩形的宽度:297指定另一个角点或 面积(A)/尺寸(D)/旋转(R):(鼠标在屏幕右上角点击

32、,完成操作,结果见图5-22中的外框),(一)设置比例、图纸大小及图框,2、绘制内图框 方法一:首先进入主结构线图层,然后利用辅助直线确定内框的第一个点,再捕捉该点绘制大小为400.00mm277.00mm的矩形,具体命令及操作过程如下。,(一)设置比例、图纸大小及图框,(1)绘辅助线,确定内框左下角点命令:_line 指定第一点:(点击外框的左下点)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10,10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回车,绘制好辅助线,见图5-23),图5-22绘制内外图框,(一)设置比例、图纸大小及图框,图5-23 绘制辅助线,(一)设置比例、图纸大小及图框,(2)绘制内框命令:_rectan

33、g指定第一个角点或 倒角(C)/标高(E)/圆角(F)/厚度(T)/宽度(W):(捕捉辅助线的上端点,鼠标点击)指定另一个角点或 面积(A)/尺寸(D)/旋转(R):d指定矩形的长度:400指定矩形的宽度:277指定另一个角点或 面积(A)/尺寸(D)/旋转(R):(鼠标在屏幕右上角点击)命令:(选择辅助线)命令:_erase 找到 1 个(点击“删除”键,删除辅助线,结果见图5-21中的内框),(一)设置比例、图纸大小及图框,绘制内框方法二:1 在主结构线图层中,绘制长度为400mm、宽度为277mm的内框;2 以10作为偏移距离,以内框为偏移基准,向外偏移,得到外框,外框大小为420.00

34、mm297.00mm;3 选中外框,将外框的图层转换成图框图层,结果见图5-21中的内外框。,(二)画建筑轴线和设备中心线,首先进入中心线图层,根据设备的具体尺寸及绘图比例和图幅布置情况,绘制中心线。在绘制前必须对中心线进行定位,需要确定设备中心线的第一点。,图5-24 全图中心线布置,(1)绘制P1P2所在直线命令:_line 指定第一点:56,212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190,212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二)画建筑轴线和设备中心线,1、厂房建筑轴线 采用中心线图层绘制。,图5-25 厂房建筑中心线,(二)画建筑轴线和设备中心线,(2)绘制P3P4所在直线命令:_line指定第

35、一点:56,145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190,145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3)绘制P1P3所在直线命令:_line指定第一点:82,216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82,112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二)画建筑轴线和设备中心线,(4)绘制P2P4所在直线 命令:_line指定第一点:181,112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181,216 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5)绘制P5所在的垂直直线 命令:_line 指定第一点:141,214 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141,203 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二)画建筑轴线和设备中心线,(6)绘制P6所在的垂直直线命令:_li

36、ne指定第一点:136,138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136,161指定第一点:136,138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136,161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二)画建筑轴线和设备中心线,2、室内各设备中心线 采用中心线图层绘制。P1、P3:换热器中心点,P5、P6、P7:空气压缩机中心点P2、P4:储罐中心点。,图5-26 室内各设备中心线,(二)画建筑轴线和设备中心线,3、剖视图中设备中心线 采用中心线图层绘制。剖视图为图纸下方的A-A剖视图。,图5-27 剖视图中心线,(三)画主体结构,1、厂房建筑平面图的绘制 采用建筑物轮廓线图层绘制。具体绘制过程:命令:_offset(选中图5

37、-25中的P1P2直线段)当前设置:删除源=否 图层=源 OFFSETGAPTYPE=0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T)/删除(E)/图层(L):4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点击P1P2直线段下方)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选中P1P2直线段),(三)画主体结构,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点击P1P2直线段上方)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选中P3P4直线段)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点击P3P4直线段下方)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

38、(E)/放弃(U):(选中P3P4直线段)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点击P3P4直线段上方),(三)画主体结构,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选中P1P3直线段)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点击P1P3直线段左方)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选中P1P3直线段)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点击P1P3直线段右方)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选中P2P4直线段),(三)画主体结构,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

39、)/多个(M)/放弃(U):(点击P1P3直线段左方)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选中P2P4直线段)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点击P2P4直线段右方)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回车确定),(三)画主体结构,然后通过把厂房主体结构线转换到建筑线图层,并通过菜单中“修改”“修剪”命令把主体结构线修剪成矩形,再通过“直线”命令绘制出门窗,最终得图5-28。,图5-28厂房主体结构,(三)画主体结构,2、厂内主要设备绘制 采用设备主结构线图层绘制。以塔为例。塔的主体是由一个矩形筒体和两个封头组成,具体命令及操作步骤如

40、下。方法一:筒体主结构线的绘制:在绘制时首先利用筒体中心线和封头与直边交界线(上面那条)的交点作为基点,向下作一条垂直直线,利用该直线的下端点作为绘制筒体主结构线的起点,利用相对坐标、偏移、镜像等工具完成最后的绘制工作。,(三)画主体结构,方法二:筒体的绘制命令:_rectang指定第一个角点或 倒角(C)/标高(E)/圆角(F)/厚度(T)/宽度(W):(以定位点为矩形的一个定点)指定另一个角点或 面积(A)/尺寸(D)/旋转(R):d(选中输入尺寸)指定矩形的长度:2.8(输入所要矩形长度)指定矩形的宽度:60(输入所要矩形宽度)指定另一个角点或 面积(A)/尺寸(D)/旋转(R):(回车

41、确定),(三)画主体结构,封头的绘制(以圆形封头为例)命令:_explode选择对象:找到 1 个(点击矩形)选择对象:(回车确定,将矩形炸开,以便于后续操作)命令:_arc(绘制上封头)指定圆弧的起点或 圆心(C):_endp 于(捕捉P2点)指定圆弧的第二个点或 圆心(C)/端点(E):c指定圆弧的圆心:_mid 于(捕捉P1P2线段中点作半圆形封头圆心)指定圆弧的端点或 角度(A)/弦长(L):_endp 于(捕捉P1点,回车确定,得到上封头。),(三)画主体结构,图5-29 塔设备,下封头的绘制方法相似,也可利用“镜像”命令绘制下封头,结果见图5-29。,(三)画主体结构,多个设备成阵

42、列排列,具体绘制步骤如下。1法:点击工具栏中的阵列工具图标,弹出阵列设置对话框,点击“选择对象”按钮,选取前面已绘好的塔设备,再点击鼠标右键返回对话框设置相关参数,如图5-30所示,设置完毕后点击“确定”,结果如图5-31所示。2法:从下拉菜单“修改”中点击“阵列”,得到阵列设置对话框。,(三)画主体结构,图5-30 阵列设置对话框,(三)画主体结构,当相同设备不是等距排列,但是都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时可以使用“带基点复制”命令来完成其绘制,操作过程如下。命令:_copy选择对象:指定对角点:找到 6 个选择对象:指定基点或 位移(D):(启动“带基点复制”命令,并确定基点)指定第二个点或:30

43、,0指定第二个点或 退出(E)/放弃(U):90,0指定第二个点或 退出(E)/放弃(U):(回车确定,结果见图5-32),(三)画主体结构,图5-31 成阵列排列,图5-32 非等距排列,(三)画主体结构,3、剖面图的绘制剖面图的绘制方法与平面图的绘制方法相似。完成后可得图5-33。,图5-33 剖视图,(三)画主体结构,图5-34 设备及厂房主体结构示意图,(四)标注,1、标注建筑轴线编号(1)绘制定位园(2)在定位园内标注轴线编号(3)将已编号的定位园复制到各轴线末端,然后 通过“修改”命令将轴线编号改至正确编号 2、标注设备位号 3、标注平面尺寸(1)设置标注样式(2)标注平面定位尺寸 4、标注高度尺寸,(五)注写有关说明及绘制设备一览表、标题栏等表格,标题栏可以先在Word文档中以表格形式编制完毕后再插入到AutoCAD图中;也可以直接应用AutoCAD进行绘制,其主要步骤为:绘制标题栏的外框尺寸;通过偏移产生内部线条;通过修剪、打断生成其基本框架;通过图层置换,改变所需要改变的线条。经过以上4个步骤,就可以完成标题栏线条的绘制,然后根据具体内容,利用文字输入工具输入有关文字。,本章思考题,1.车间设备布置要考虑哪些问题?2.工艺对设备布置有哪些要求?3.设备布置图的图样有几种?4.在设备布置图中标注设备定位尺寸,以什么为基准?(以平面图、立面图分别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