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1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概 述1.1前言 是四川东北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也是川、渝、鄂、陕四省市结合部的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老城区道路交通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从北外片区至西外片区,目前主要依赖通川北路、朝阳路来承担交通功能,交通压力极大,一直不堪重负。为了进一步缓解通川北路、朝阳路的通行压力,有效解决交通堵塞问题,根据委、市政府的指示,必须尽快启动山前道路建设,以打通北外至西外的快捷通道。1.2报告编制过程及结论受业主市政工程管理处的委托,我院承担该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工作。接受委托后,我院立即召集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组成项目组,于2008年6月25日
2、至28日到达州实地踏勘、调研并收集相关资料,在分析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基础上,对本项目的交通量进行了观测,对本项目的地位、功能和作用进行了分析,对采用的技术标准、设计速度、路基宽度进行了分析论证,对各路线方案及其桥梁和路基路面等内容进行了研究设计。本项目组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区域道路网布局,从交通量预测、技术标准、路线方案、工程规模、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等方面,对各方案进行了同精度比选论证,并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实施可能性等方面综合比较论证后提出推荐路线方案。本报告于2008年7月1日开始编制,2008年8月15日完成,现提供业主报有关部门审批。通
3、过此次可行性研究,我们得出结论如下:1、本项目是解决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完善城市基本功能的市级重点项目,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尽快起动。2、本项目是完善城市主团衔接功能,解决老城区过境交通问题的民心工程。项目的建成对于解决老城区交通堵塞,加强城市片区之间的联系,促进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味及居民生活质量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3、本项目建设条件具备,技术方案可行,资金来源可靠,项目组织科学合理,生产经营体系完善,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建设可行。1.3项目编制依据1、达州统计年鉴(2000年2005年),统计局;2、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3、国家发改委
4、、建设部计投资(2006)530号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考(第三版);4、交通部颁发的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6、规划建设局提供工程区域1:500地形图;7、市委、市发改委、市规划和建设局有关文件及指导意见;8、项目相关设计资料及勘察资料;9、国家现行有关城市道路、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1.4研究范围及内容1.4.1研究范围拟建项目直接影响区为通川区及达县。根据委托书,本次研究范围为山前道路,全长5597m。1.4.2研究内容1、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的现状与将来发展的分析预测;2、项目影响区交通系统和道路网的现状及发展规划的调查分
5、析;3、道路运输量和交通量的发展预测;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标准及规模;5、建设条件的调查分析;6、市政管线布置综合要求的调查分析;7、主体工程方案设计;8、雨水工程设计;9、道路附属工程设计;10、工程量及投资估算;11、工程实施方案及工期安排;12、资金筹措;13、经济评价;14、环境评价;15、综合评价。1.5交通量预测结果交通量预测采用四阶段预测法,交通量预测年限为建成后20年。本项目计划于2008年12月开工建设,2010年12月底建成。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1-1。1-1山前路交通量预测结果单位:pcu/d2011年2015年2020年2025年2030年811921818263703
6、0531349181.6建设规模山前路推荐线全长5.597公里,总投资为30596 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5790万元。设桥梁10座合计长1801.51米,隧道460米,涵洞9座,桥隧比达40.4%。主要工程量见表1-2。1-2 主要工程一览表指标名称单位推荐线比较线道路等级次干道二级次干道二级设计速度公里/小时3030路基宽度米9.59.5路线长度公里5.5974.708占用土地亩160134拆除建筑物平方米7679767197拆迁电力、电讯及管线公里路基土石方(挖方)土方立方米2909430733石方立方米116376122935路基填方立方米5426032104外运土方立方米9121012
7、1564路基排水及防护工程立方米4882886572路面工程(面层)沥青砼(不含桥、隧)平方米3049228248特大桥米/座大 桥米/座1740/81000/5中 桥米/座66.451/2248.19/5小 桥米/座涵 洞米/道130/9100/6估算总投资万元3059626791平均每公里造价万元579056021.7道路征地拆迁本工程道路功能用地征地共160亩,房屋拆迁76797m2。依据业主意见,本次工程投资费用包括征地、拆迁补偿费,但在经济评价时不计入被征用土地使社会放弃的效益(即机会成本)。1.8投资估算本工程投资估算造价为30596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6311万元,其它基本建设费
8、用11349万元(含征地拆迁及安置补偿费),预备费用2936元,详见表1-3。表1-3 估算成果项目名称单 位山前道路里程长度公里5.597估算总投资万元30596每公里造价万元57901.9经济评价1.国民经济评价本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结果见表1-4表1-4 国民经济评价结果净现值ENPV(万元)效益费用比EBCR内部收益率EIRR投资回收期(年)4817.371.8914%18.192.评价结论(1)经济费用效益指标根据项目评价期内历年的效益、费用,编制项目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经济费用效益指标计算结果,本项目推荐方案的经济内部收益率高于12的社会折现率,说明从经济费用效益分析角度看本项目是可行
9、的。(2)敏感性分析建设项目在建设、运营过程中会受到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使建设费用、经济效益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项目的评价结果。报告考虑建设费用和运营效益未来变化幅度,对推荐方案进行经济效益的敏感性分析,在费用增加10同时效益下降10的不利情况下,推荐方案经济内部收益率仍高于8的社会折现率,表明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1.10资金筹措及建设进度本工程拟于2008年12月开工,2010年12月底竣工,工期25个月。本项目投资由政府自筹。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或拍卖道路两侧土地筹措资金。资金来源及具体实施计划,以上级主管部门最后审批意见为准。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背景地处川、渝、鄂、
10、陕四省市的结合部,北接陕西安康和湖北十堰,东邻万州直达三峡库区,南连嘉陵江与重庆临近,是中国西部四大名城重庆、成都、西安、武汉交汇辐射的中心地区,幅员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55万。现辖通川区、达县、大竹县、宣汉县、渠县、开江县,代管万源市。达州资源富集,交通便捷,发展势头良好,开发潜力巨大。目前正在按特大城市进行总体规划修编。交通便捷,商贸活跃,是四川通江达海的东通道和川渝鄂陕结合部的交通枢纽。河市机场直达成都、广州、武汉、西安、深圳、北京等地;襄渝铁路、达成铁路、国道210纵贯全境,达万铁路、国道318横穿全市,7个县(市、区)县县通铁路;达渝高速公路连接成渝,到重庆只需2小时,到
11、成都只需4小时,达陕高速公路也在建设之中。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向达州聚集,使达州成为了秦巴地区的商贸中心。资源富集,物产丰饶,特别是天然气储量高达3.8万亿m,是仅次于新疆、东海的全国第三大气田,其大规模的开发,不仅对达州经济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将对四川盆地的天然气利用乃至西气东送做出重大贡献。属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在旧城改造初期,由于经济困难,城市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致使长期以来过境公路从城中穿过,不但降低社会运输效率,造成城市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还严重影响城市形象,降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山前道路的建设是解决老城区交通拥堵,开辟老城区过境公路,连
12、接北外片区与西外片区的一条主要道路。该道路的建设将经济开发区与老城区及北外片区连成一片,有力的支持区域之间的日常经济交往,舒缓城市交通压力。为了配合达州经济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形成特大城市核心区道路骨架网络,完善经济开发区内部路网和周边道路的连接,改善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拟进行山前道路的建设。2.2 项目建设必要性2.2.1本项目的建设是完善城市基本功能的需要由于旧城区改造时城市规划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老城区一直无专用过境道路,国道210从老城区通过,三条过境路中有两条均在老城区交汇,许多过境客货车从城区道路通行,致使城区道路长期拥堵,交通事故频发,严重制约城市经济发展,影响城市交通正
13、常营运。根据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达州中心城区发展空间规划为“以西城为城市中心,以南城、老城、东乡为城市副中心,沿洲河发展轴展开的组团式布局结构”。规划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为“一城五区”,分别为“西城区、老城区、南城区、能源化工产业区、东乡城区。按照的城市发展思路,必须解决城市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问题,优先考虑的就是建设能够衔接各组团的城市次干道,解决老城区行车环境,提高道路服务水平。本项目的建成将促进西外新区、老城区及北外片区连成一个有机整体,将从宣汉县、万源市、通江县及达县罗江镇经北外与西外通行车辆从城区主干道分流出来,避免过境车辆从城区道路穿行,有效缓解通川北路、朝阳路的交通压力
14、,大大改善城区交通状况,净化城市环境,减少交通事故,改善开发区及老城区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推进城市化建设,更快形成特大城市核心区道路框架。2.2.2本项目的建设是城市建设跨越式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已开始对宣汉县境内的天然气资源进行大规模开发,适时调整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坚持“融入成渝,联动秦巴,强工重农,兴城活商,追赶跨越,富民强市”的发展思路,逐步建成为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川渝鄂陕结合部特大城市、秦巴地区经济文化强市,努力构建活力、开放、和谐的新达州。根据四川省交通厅国家公路运输总体规划,已列为全国179个公路交通枢纽之一,西客站已批准为国家一级客运站,本项目的建设
15、完善了城市核心区道路骨架,是全面推进“努力发展,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2.2.3本项目是加快和保障达州经济开发区建设的需要西外开发区位于城乡结合部,是新的城市中心,该项目的建设不但有利于改善老城区道路交通状况,还有利于加快达州西外经济开发区的建设,改善城乡结合部的落后交通面貌,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尽快形成一个经济繁荣、道路畅通的良好城市格局和发展空间态势。工程建成后,将为开发区经济产业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为的外延拓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对于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发展区域社会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三章 社会经济及交通运输3.1 项目影响区域
16、社会经济现状本项目是通川区老城区北部过境道路,是连接北外片区与西外片区的重要通道,其直接影响区为通川区、达县。其中通川区、达县幅员面积3139km2,占达州全市总面积的18.91,2005年末总人口165.1万人,占全市人口的25.68,地区生产总值114.16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3.33。3.1.11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北接陕西,南依重庆,西邻南充,东连三峡库区,历来是川东北出川的咽喉和秦巴物质集散地。襄渝、达成、达万铁路在这里交汇,已实现县县通铁路;国道G210、G318、达渝高速公路、渠江航道、河市机场等基础设施,织就了达州的立体交通网络。达州地势北高南
17、低,由大巴山中山地貌区、平行岭谷区及西部低山丘陵区三种地貌单元组成。大巴山中山地貌内山峦叠嶂,群山起伏,分布有花萼山,巴台山,百里峡等峡谷地貌景观;平行岭谷区多岩溶峰丛、溶洞、奇峰,如真佛山、雷音铺、五峰山竹海、铁山等。拟建的山前道路位于南麓,处于山前缓坡地带,地形总体北高南低,局部岭脊与谷地相间,道路两侧大多为缓坡,局部稍陡峻。本地区域地质构造主要以川东新华夏系构造为主,地层以侏罗系出露为主,多为泥岩和砂岩交互产出,局部有第四系堆积物覆盖,区内出露地层单一,产状稳定,多为单斜层,倾向北西,倾角15。道路经过区域地质构造简单,岩体稳定,无大规模滑坡、溶洞、泥石流等重大不良地质现象,仅局部在暴雨
18、期间出现浅表土体滑塌,因而场地稳定,适于本工程建设。地震设防烈度为度,大地构造上处于稳定地块,历史上未发生过级以上地震。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雨量充沛、冬暖、春旱、夏热、秋高绵雨的特点。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7.25,极端最高气温42.3(1953年1月9日),多年平均降雨量1174.9mm,最大降雨量出现于1974年,达1549.2mm,最小降雨量出现于1955年,为829.7mm,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8.4%,相对湿度80%。受大巴山影响,多为东北风向,平均风力1.62.1级,最大达8级。2人口及行政区划幅员面积1.66万平方公里,2005年末总人口6
19、42.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6.73万人,人口密度387人/平方公里,城镇化率25.5。3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有38种,其中尤以优质煤炭、天然气和特色农产品、中药材等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达州是四川省三大煤田之一,煤炭总储量达5.3亿吨,其中工业储量2.7亿吨,是我国南方煤炭资源较为富集的区域。境内天然气资源富集,以达州为主的川东北气田天然气资源地质储量达3.8万亿立方米,其中探明储量5000亿立方米。渠江、洲河、巴河纵贯全境,水力蕴藏量达112万千瓦,可开发量44万千瓦。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特色农产品和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动植物资源约6000余
20、种,经济作物近1000个品种,尤以药用植物、苎麻、烟叶、油桐、黄花、富硒茶等著名。其中苎麻产量占全省的80以上,黄花产量占全省的70左右,还是全省和全国的油桐、白肋烟生产基地之一。达州山川秀美,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巴山渠水特色旅游资源,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集巴人文化、红军文化、三国文化、民俗文化于一身,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发展后劲。全市现有国家AA级旅游区3处(达县真佛山、宣汉百里峡、渠县龙潭),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大竹五峰山),省级风景名胜区4处(达县真佛山、宣汉百里峡、万源八台山龙潭河、渠县龙潭汉阙),省级自然保护区2处(宣汉百里峡、万源花萼山),省级森林公园4处(达县铁山和雷音铺
21、、渠县大坡岭、宣汉观音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渠县汉阙和宣汉巴人文化遗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处(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4社会经济发展概况近年来,在“融入成渝,联动秦巴,强工重农,兴城活商,追赶跨越,富民强市”的指导思想下,积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不断优化结构,抓好龙头,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构建秦巴地区的商贸中心。农业形成了粮食、畜牧、茶叶、水果、苎麻五大农产基地;工业形成了冶金机电、化工医药、纺织丝绸、食品饮料、建筑建材五大支柱产业,正在实现由农业大市向经济强市的转变。“十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1.5。2007年
22、,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历年社会经济主要指标分别见图3-1、图3-2和表3-1所示。表3-1 历年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年份总人口(万人)GDP(亿元)其中:人均GDP(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95602.43119.9053.1339.7627.02199636.661996606.49146.7764.0950.0132.67243243.521997610.45166.1771.3356.9337.91273750.411998612.98173.6372.6963.3637.58280655.671999615.70176.62
23、72.5763.1940.86286957.412000620.10187.8473.1467.6247.08304063.612001622.70205.4075.3874.2055.82330871.962002624.80225.0479.0083.5462.50360881.922003637.81255.1485.9087.8781.37400994.392004637.10321.86112.10111.1598.625720110.672005642.90342.56116.70115.68110.186068128.802006646.3400.4125.78149.64120
24、.977052148.8年均增长()199620000.587.74.79.511.77.111.7200120060.7211.54.918.211.511.015.2注:经济指标为当年价,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数据来源于四川统计年鉴、2005年统计公报。图3-1 历年GDP增长情况图3-2 历年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情况3.1.2通川区1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通川区是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川陕鄂渝结合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质集散中心。河市机场可直飞成都、西安、武汉、重庆等地。通川区境内地形以低山浅丘宽谷为主,地势四周高,中部较低。2幅员面积及人口通川区全区幅员面积451平方公里,2005年总人
25、口39.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6万人,占57.7。3自然资源现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有煤、天然气、铁、页岩、矿泉水、岩盐等20余种,其中尤以煤、天然气储量较大。境内河流以洲河为主要干流,其中较大支流有明月江、双龙河,另有38条溪流分布于沿河流域。水能资源蕴藏量达9.6万千瓦,可开发量达83%以上。通川区地处大巴山南麓的中部,主要旅游资源有、莲花湖、大中坝翠屏山、仙女洞、小河嘴温泉、烈士陵园、傣家楼、元九登高等。4社会经济发展概况通川区区位优势显著,具有明显的都市经济特征,居民消费增长较快,以旧城区为中心的零售商业网络已经形成,批发商业中心正在构筑。2005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
26、6.93亿元,假日经济、旅游经济、餐饮经济等已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亮点。全区具有典型的城郊农业特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蔬菜、养殖、林果三大农业支柱产业已具雏形,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初步形成。2005年农林牧渔总产值达9.38亿元,比上年增长7.5%,工业总产值47.3亿元,初步建立起了以轻化、食品、建材为支撑的工业生产体系。“十五”期间,通川区紧紧围绕“强商兴工调农”的经济发展思路和建成为及川东地区的商贸大区、经济强区、文明新区的奋斗目标,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更大范围地改革开放,更大规模地招商引资,更大力度地发展民营经济和开发城乡结合部,努力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
27、济,培育区域核心竞争力,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0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49.15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7,增速较“九五”时期提高3.7个百分点,经济总量位居全市第五,增速排名全市第一;人均GDP达到11295元,位居全市第一,“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0.7%,增速较“九五”时期提高5.5个百分点。经济结构日趋合理,产业结构为12:50:38,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增速最快,对地方财政增收和劳动力就业做出了积极贡献。通川区历年社会经济主要指标分别如表3-2和图3-3所示。表3-2 通川区历年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年份总人口
28、(万人)GDP(亿元)其中:人均GDP(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9533.915.472.246.906.3346568.22199635.019.062.758.647.67553510.00199735.121.073.158.849.09601611.37199835.722.893.3610.219.31646713.02199936.423.403.4010.469.54649411.37200038.325.723.6610.0512.00679913.18200138.528.313.8211.3613.12740214.64200238.531
29、.194.0012.7114.48811616.77200338.835.384.2614.7916.33916719.42200439.142.815.2019.0218.591099122.87200539.249.156.0624.8118.271129526.93年均增长()199620002.488.06.36.910.35.210.6200120050.4711.74.616.59.710.715.4注:经济指标为当年价,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数据来源于四川统计年鉴、2005年统计公报。图3-3 通川区历年GDP增长情况3.1.3达县1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达县是川东北交通枢纽和川陕鄂渝
30、结合部物质集散中心。水上运输四季畅通,河市机场沟通省内外空中航线,织就了达县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网络。2人口及行政区划2005年末总人口125.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8万人,人口密度468人/平方公里。幅员面积2688平方公里,现辖64个乡镇,城镇化率15.7%。3自然资源达县物华天宝、资源富饶。煤、天然气、铁、石油、硫磺等矿产资源储量大,开采开发价值高。其中煤、天然气、岩盐等矿产储量分别达2.4亿吨、5000亿立方米(探明储量)、2.1亿吨。境内气候温和,热量充沛,是全国商品粮、油桐、苎麻基地县和四川省瘦肉型商品猪、商品牛生产基地,粮食和肉类生产已跨入全国百强大县行列。安仁柚、龙会红桔、
31、麻柳藤编等特产享誉全国。州河、巴河贯穿县境,水能蕴藏量16.05万千瓦,可开发量达5.1万千瓦。达县旅游资源丰富。“三教合一”的国家AA级旅游区真佛山古木参天,庙宇楼阁,雕梁画栋,诗书楹联,堪称一绝。铁山和雷音铺两大省级森林公园,峰峦叠翠、林海莽莽。有着优美传说的九龙湖,湖光山色,翠竹农舍,是丰韵独具的“江南水乡”。洲河的生态旅游、巴河的漂流探险、仙女山的保健温泉,让人回归自然、赏心悦目。4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十五”期间,达县紧紧围绕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狠抓能源化工,煤炭冶金。建筑建材、绿色食品等支柱产业,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建设优质苎麻、优质水稻、无公害蔬
32、菜、优质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大力实施“新村富县”战略。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基本完成“十五”计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65.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7,增速较“九五”时期提高3.7个百分点,经济总量位居全市第五,增速排名全市第一;人均GDP达到11295元,位居全市第一,“十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比“九五”时期高出4.1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5827元,比上年增长12%,“十五”时期比“九五”时期高出4个百分点。达县历年社会经济主要指标
33、分别如表3-3和图3-4所示。表3-3 达县历年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年份总人口(万人)GDP(亿元)其中:人均GDP(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95122.525.1512.827.734.6020485.591996123.029.8815.698.815.3824656.851997123.934.0017.4210.386.1927897.721998123.934.8617.5711.186.1128427.781999124.735.2517.4111.226.6228718.412000124.436.8817.5911.437.8629779.2420
34、01125.340.3017.1612.2910.85322810.412002125.744.3818.2513.7512.38353711.842003126.349.9217.8816.3815.66396213.592004124.461.3323.1319.5618.64489216.072005125.965.0124.7321.6818.59582720.84年均增长()199620000.317.46.37.210.56.99.3200120050.2411.55.916.514.110.917.8注:经济指标为当年价,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数据来源于四川统计年鉴、2005年统计
35、公报。图3-4 达县历年GDP增长情况3.2社会经济发展3.2.1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评述1发展优势(1)明显的经济区位优势是成渝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省重点培育的大城市之一,是四川省规划的川东北城市群的主要依托城市之一。达州地处川渝鄂陕结合部,位于成都、重庆、西安、武汉四大都市交汇的中间地带,达州将成为服务腹地承接辐射的重要辐射点,具有广阔的区域市场空间和较好的发展前景。(2)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达州已探明可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28种,天然气资源尤为丰富;优势粮油、特色农产品和中药材资源富足;巴人文化、红军文化、巴渠山水风光等旅游资源独具特色。(3)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34
36、2.56亿元,列四川省第五位;工业增加值居川东北地区首位,能源化工、纺织、机械等产业不断壮大,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达州工业基础和配套能力较好,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较好基础和条件。2存在问题(1)经济总量偏小,实力不强主要经济指标与四川省平均水平对比如表3-4、图3-5所示。表3-4 主要经济指标与四川省对比人均GDP(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农民纯收入(元)城镇化率()四川省906034128386280333.0606820086541294325.5图3-5 主要指标对比(2)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关联度有待提高产业结构中农业占34.06,比重较大,农产
37、品增加值低,农村经济落后等问题依然突出;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不强,产业门类关联度小,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没有形成集群效应;传统服务业不发达,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发育还不充分。3.2.2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各地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如下:发展定位:坚持“融入成渝,联动秦巴,强工重农,兴城活商,追赶跨越,富民强市”的发展思路,初步建成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川渝鄂陕结合部大城市、秦巴地区经济文化强市,努力构建活力、开放、和谐达州。通川区发展定位:围绕独特的地理和自然生态优势,立足丰富的资源优势,打造及川东地区的工业商贸大区,经济文化强区,文明和谐新区。达县发
38、展定位:紧紧围绕“建好半个达州城,勇当跨越式发展排头兵”奋斗目标,努力把达县建成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城、秦巴地区商贸物流集散中心、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川东北最佳人居环境、巴蜀经济文化强县。“十一五”期间各地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如表3-5所示。表3-5 项目影响区域“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区域GDP(亿元)人口(万人)2005年2010年年均增长()2005年至2010年均增长()342.5661012.0642.903.1通川区49.158313.039.205.0达县65.0112312.0125.901.5注:数据来源于各地“十一五”规划。33 城市发展规划 达州城市规划区包括达州
39、老城区、北外、西外、魏兴、蒲家、东岳、复兴、双龙、罗江、南外、河市、盘石、君塘、斌郎、石板、东乡等乡镇,面积约884平方公里,将建成“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川、渝、鄂、陕结合部大城市,秦巴地区经济文化强市”。3.3.1城市组团功能布局(1)西城区西城区北至莲花湖、双龙,南至达钢、阁溪桥,西至复兴、河市,东至文家梁。包括西外、复兴和河市组团。规划建成区面积22.0平方公里,规划城市人口28.0万人。功能定位:“全市政治中心和交通枢纽,以商贸、金融、居住、文化、教育为主的城市综合发展区。”(2)老城区老城区(包括北外组团),南起州河,北至罗江;东起韩家坝,西至文家梁。规划建成区面积12.0平
40、方公里,人口规模18.0万人(老城区建成区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0.0万人;北外组团建成区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8.0万人)。功能定位:“与西城共同承担商贸、金融中心职能;区级行政中心,以居住、科研、教育、旅游为主的综合区。”(3)南城区南城区西起州河,东至达渝高速,南至堰坝,北抵小河嘴,由新坝、杨柳垭、南坝、翠屏山等组团组成,规划建成区面积12.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4万人。功能定位:“城市副中心;重点发展城区以南为能源化工产业配套的居住区用地;提升现有办公、商贸、居住功能的档次。”(4)能源化工产业区能源化工产业区地处州河以东、火峰山以南的丘陵地区。北起造纸厂,南迄石板;东起
41、达渝高速,西至州河岸边,规划区面积30.0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成区面积27.0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中国西部能源化工产业基地。”(5)东乡城区该片位于现宣汉县城东乡镇,南至笔架山脚,东到前河出口,北临粮食储备库,西至黄金槽,规划建成区面积15.0平方公里,规划城市人口20万人。功能定位:“区级行政中心,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生态旅游主导产业,为天然气开采提供服务的综合性城区。”3.3. 发展布局城镇空间结构以点轴型沿襄渝铁路和达渝、达陕高速公路为主轴线、以达万铁路、达万高速公路为副轴线展开。到2020年域内形成以区为中心,万源市区、渠县县城、大竹县城为次中心,带动城乡一体发展,最终形成整个市域内
42、的“一纵三横”点轴式城镇空间发展格局。城市空间结构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采取“北抑、南拓、西移、东调”的发展战略。以西城区为中心,以南城和老城区为城市副中心,沿州河发展轴展开组团式布局形态,局部为集中紧凑式布局。市域产业发展采取集中布局原则和“点轴”发展模式。即“依托中心,开发两线,南北展开,带动全局。”重点建设沿襄渝铁路、达万铁路、达万高速、达渝高速公路等交通主轴线发展产业密集带,发挥中心城市带动和辐射作用,依托各县市城区形成布局合理、各县特色的经济区。3.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3.1 预测基本思路与内容交通运输需求是社会经济发展引起的派生需求,因而社会经济发展指标预测是交通量发展预测的重要依据
43、。项目社会经济预测就是通过对研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历史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预测社会经济的 历史发展趋势和规律,结合项目影响区的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城市发展规划等变化情况,参照各地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预测各影响区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本项目选用的 指标包括:人口和GDP两项。山前道路工程计划2008年12月开工,于2010年9月全部竣工,社会经济发展预测的基年为2005年,特征年分别为2011年、2016年、2021年和2030年。预测区域包括:(含通川区、达县)。3.2主要经济指标预测人口预测区域人口的 增长在很大程度上由政策及本地区人口年龄结构、育龄妇女比例来决定,因而人口预测主要是依据项目各影响区域的人口 规划和“十一五”规划,分析预测未来的 人口发展速度。通过对各影响区域历年人口资料,采用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预测。各地区人口预测模型及相关检验如表3-6所示。表3-6 项目影响区人口预测模型及相关检验影响区域多项式模型相关系数对数模型相关系数y=0.3198x2+2.2997x+600.99R2=0.9771y=16.374lnx+595.17R2=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