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总结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26257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总结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总结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总结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总结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总结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总结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总结报告.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总结报告项目名称: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编号:09-3-047)主 持 人:贺国权 申请学校:长江师范学院 结题时间:2011年7月 项目成员:贺国权、严文娟、杨增宝、彭厚德、夏锴、李金田、陶冶、王玉平等一项目研究的背景、内容、基本原则1.项目研究背景我校属于教学应用型大学,培养的是应用型本科人才。根据社会需求,教学应用型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如何结合行业、地方和学校等特点,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已成为教学型应用型大学必须研究的问题。该项目主要针对电子信息类技术本科特点,以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载体,对培养方案、实验课程体系、实验平台、

2、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网络资源等进行研究。项目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教学质量。2.项目研究内容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分解成如下几个方面:(1)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研究(2)课程(实验)体系与关联结构研究(3)实验教学体系和教材建设研究(4)实验教学平台研究(5)实验教学网络资源研究3.项目研究的基本原则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提出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几项基本原则:(1)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为指导。(2)本研究以教学应用型大学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研究与实践。(3)以研促教,以研促学,以研促改,通过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提

3、高实验教学质量。二项目研究情况1.研究计划和项目分工整个项目的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09年10月以前,项目开题,制订项目实施计划方案,邀请专家来校对实验教学进行指导;第二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3月,结合学校“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的“1+2+1” 培养模式,研究电子信息类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内容等);第三阶段:2010年4月8月,以现有实验条件,将专业课程群的实验有机地融合成若干模块式实验课程,充分发挥同类实验技术、相近实验方法对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遵循整合资源的原则,构建实验模块,组建实验平台

4、。同时建立集成化的实验网络管理系统(含课程群网络资源建设);第四阶段:2010年9月2011年6月,实验教学模式试运行阶段。为保证上述计划的顺利完成,提高项目组成员的工作效率,在课题组内部进行了项目分工。其中,贺国权同志为项目总负责人,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及对外考察、撰写材料、负责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平台建设等工作;严文娟负责资料收集、培养方案讨论、实验体系讨论、负责电子实训平台和高频与通信实验平台以及信号与系统实验平台建设并组织实施,彭厚德负责电子基础实验平台建设并组织实施,杨增宝负责中心网络资源建设、单片机、嵌入式、PCB/SMT技术实验平台建设并组织实施,夏锴负责电子技

5、术和虚拟仪器与电子测量平台建设并组织实施,李金田负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工电子基本技能实验实训平台建设并组织实施,陶冶、张可言、李泽涛等负责培养方案研究调整,王玉平负责计算机技术类实验平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平台建设并组织实施,朱兆虎负责电子技术实验平台建设并组织实施,孙艳菱负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DSP实验平台建设并组织实施,杨敏负责现代通信技术实验平台建设并组织实施,谭勇负责DSP实验平台、EDA技术实验平台、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平台、虚拟仪器实验平台建设并组织实施,朱清友负责资料收集、计算机技术类实验平台建设,黄仕建负责测控技术类实验平台建设并组织实施。黄江波收集资料。2.项目研

6、究过程该项目在立项批准以前作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工作,主要进行考察和有关的基础研究工作,详见项目研究情况剪辑。(1) 2009年9至10月,项目开题,制订项目实施计划方案。2009年9月7日项目负责人贺国权组织召开了课题组全体人员会议,根据课题要求作了具体的部署,要求在课题开题之前,收集资料,指定严文娟、黄江波、李金田、夏锴等负责查找资料,对电子信息类技术本科人才进行调研,为开题准备材料。2009年9月8日至2009年10月25日,研究培养方案和课题研究目的,准备开题材料。2009年10月26日课题开题。(2) 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结合学校“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的“1+2+

7、1” 培养模式,研究电子信息类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等)。 期间召开了4次课题组成员会议,课题组成员围绕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及实验室建设问题进行了讨论,根据我校学生情况,结合属地性、行业性、专业性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实现方式进行了讨论,确定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应培养技术本科人才,针对技术本科人才的培养特点,对课程体系、课程关联、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讨论中心实验网络问题以及准备网络资源材料。2010年1月派贺国权、李泽涛等人到重庆工学院、重庆工商大学对实验室进行了考察,与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

8、副院长李山、电子系主任万文略和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主任陈新岗和杨奕、重庆工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学院副院长唐亮贵、中心主任谈学就实验室建设等问题进行了交流。2010年4月17日至22日主持人贺国权参加了中国教育服务中心举办的“全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与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暨北京高校实验中心观摩考察”,考察了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实验教学情况。2010年4月26日,项目主持人贺国权教授对全院师生作了“电子信息学科的发展与人才培养”的专题报告会,会后课题组进行了讨论。(3)2010年5月至8月,以现有实验条件,充分发挥同类实验技术、相近实验方法对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素

9、质的培养,遵循整合资源的原则,构建实验模块,组建实验平台。同时初步建立了中心网站、网络资源、实验网络管理系统、课程群网络资源建设。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加强了实验平台建设,课题组申报了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电子信息技术实验中心建设”,2010年获得中央财政400万元资助。项目负责人贺国权和夏锴老师2010年6月19日在成都参加了全国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4)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实验教学模式的试运行阶段。在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中试行。同时补充了网络资源,2011年3月19日至20日,长江师范学院物电学院、重庆三峡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和重庆文理学院电子电气

10、工程学院,在重庆文理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共同举办了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讨论交流会,同时考察了重庆文理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三项目研究的主要观点及结论根据课题研究任务和要求,课题组成员积极、认真地开展研究工作。在较广泛、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1.教学应用型大学电子信息类实验教学模式应以技术本科教育为主,兼顾工程学科和职业教育学科的实践教学。课题组对生源、社会需求、高校教育现状,采取调查研究、个案研究等方法,经过多次讨论,课题组认为: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是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灵魂,课程是构建培养方案的核心。不同类型的大学应有最适合它专业办学目标的课程

11、体系。按照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我校处于5A2层次,属于教学型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应用型人才有工程型(设计型、规划型、决策型)人才、技术型(工艺型、执行型、中间型)人才、技能型(技艺型、操作型)人才。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研究型人才,教学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工程型人才,教学型院校主要培养技术型人才,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工科性质的专业培养定位是与时俱进的,为此,根据教学应用型大学实际情况,教学应用型大学实验教学模式应以技术本科教育为主,兼顾工程学科和职业教育学科的实践教学。2.教学应用型大学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原则培养方案制定原则:培养方案应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12、目录中专业培养要求,结合属地性、行业性、专业性等制定。由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构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素质体系。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知识体系主要由电路与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测控技术、电磁学知识领域组成。根据知识、能力和素质体系要求构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程体系。3.教学应用型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应采用“I”型课程体系研究表明:教学应用型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与传统大学差异不大,基本上采用“A”型课程体系,即通识基础、学科基础和专业课三种课程中比例依次约为5:3:1(少数为3:2:1),这种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的基础,是以通识课为主的本科教育,该课程体系适合于综合性

13、研究型大学。对于教学应用型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应采用“I”型结构,即通识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三者的比重相差无几,“I”型课程体系加强了专业课的比例,基础则以够用为度,这更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4.教学应用型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制定顺序及原则课程教学大纲制定顺序是专业课学科基础课通识基础课。根据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具体要求制定专业课教学大纲;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及专业课的需要制定专业基础课教学大纲;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及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对公共基础课的要求制定公共基础课教学大纲。专业基础课教学大纲参照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类基础课程教委会对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培养方案

14、制订。5. 按照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和实验特点,兼顾到非电类专业对的要求,研究了我校电子信息类的课程(实验)体系与关联结构根据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和实验特点,兼顾到非电类专业对电工电子课程的不同需求,将实验课程整合为四个模块, 其中电工电子技术类课程、信号与信息处理类课程、测控技术类课程主要面向电类专业。另一个模块面向非电类,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材、课时和实验内容。整个课程体系(实验)体系见图1。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课程关联见图2。另有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28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16学时、大学物理实验32学时由计算机中心和物理中心开课。非电类课程检测技术PLC传感器技术微机原理与

15、应用电路与电子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类课程信号与信息处理类课程测控技术类课程系列课程设计电视原理DSP原理与应用通信原理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系列课程设计EDA技术电子电路CAD技术高频电子线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工电路基础电工电子基本技能系列课程设计检测技术传感器技术虚拟仪器自动控制原理PLC电子测量图1 课程(实验)体系图2 专业课程关联图6.确立了教学应用型大学电子信息类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理念实验教学理念:确立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基本实验

16、能力培养为基础,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验教学理念。7. 遵循能力培养循序渐进原则,建立了我校电子信息类技术本科层次化、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确定实验项目确定实验课程构建实验模块构建层次结构确定能力要求构建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体系的层次结构见图3,遵循能力培养循序渐进原则,基本实验技能层和基础层培养学生基本实验能力,提高层和综合应用层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层培养学生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基本实验能力培养学生技术创新能力图3 实验教学体系的层次结构及能力培养基本实验技能层基础层提高层综合应用层创新层(1)基本实验技能层实验课程模块:以电工

17、电子基本技能实训、电子技术兴趣实验、工程软件使用(Protel和Multisim)、PCB制作、SMT实验等课程模块为主。实验教学目标:重点训练学生电工电子实践方面的基本技能,以实训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安全用电,元器件的辨识与使用,PCB制作,SMT技术,一些基本电工电子设备的安装、调试,测试仪器的操作及软件平台的使用方法等。实验教学方法:采取 “教师指导+学生实训”的方法。(2)基础层实验课程模块:以电工电路基础实验、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信号与系统实验等为主,是各门课程的基础性实验。实验教学目标: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实验能力、科学

18、思维方式、数据处理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Pspice和Matlab等软件使用。为后续的提高层实验教学打下基础。实验教学方法:采取教师“指导为主+辅导为辅”的方法。(3)提高层实验课程模块:以单片机实验、EDA技术实验、传感器与检测实验、DSP技术实验、高频与通信实验、PLC实验、虚拟仪器与电子测量实验、嵌入式系统等实验为主,是各门课程内单元模块设计和课程内的综合性实验。实验教学目标:掌握单片机技术、EDA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相应的软硬件使用。通过该层次的实验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掌握工程和系统的理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操作技能和初步设计能力。进一步提高分

19、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进行仿真分析和设计,然后进行实物实验。实验教学方法:采取教师“辅导为主+指导为辅”的方法。 (4)综合应用层实验课程模块:主要以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为主。实验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术,结合实际的工程应用课题进行设计开发、技术应用研究,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系统集成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设计、独立操作,提高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注重实验设计思想、方法、技术路线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实验教学方法:采取教师“督导为主+辅导为辅”的方法。(5)创新层实验课程模块:面向电子竞赛、挑战杯、学生科研

20、立项、课外科技活动、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等。实验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热情,把综合理论知识和技术融入到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研究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开拓学生的个性和潜力,为优秀学生的培养创造条件。面向对象为电类部分学生。实验教学方法:采取“学生实训为主+教师督导为辅”的方法。建议对于专业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及应用等)最好把理论课搬到实验室上课,将理论与实验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8. 重新构建了适应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平台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位于学术型与技能型人才之间,其本质特征是具有鲜明

21、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为此,确立了以技术学科教育为主体,兼顾工程学科和职业教育学科的实践教学理念。为了适应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按专业课程群的知识体系为主线优化实验模块。将专业课程群的实验有机地融合成若干模块式实验课程,充分发挥同类实验技术、相近实验方法对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遵循整合资源的原则,构建了实验模块,组建了个实验室和实训室,建立了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平台,模块化的实验课程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实现实验教学特有的功能,使得实验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实验教学平台见图4。图4 实验平台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9.建立了开放的集成化网络管理系统,提高了实验教学管理效率利用先

22、进的网络教学、管理手段,建立实验教学网络信息平台,包括“实验预约、网络教学、设备管理、元件查询、物业报修、教学评价、专业课程群、教学资源”等功能,建成实验中心的集成化网络管理平台,使实验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多样,达到开放式教学和管理的目的。电子信息技术实验中心界面如图5。中心网址:图5 电子信息技术实验中心网络实验教学资源:包括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仿真软件、实验视频、元器件资料查询、动画演示、虚拟实验、课程群等网络资源。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对实验课程学习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集成化的网络管理系统:集“实验预约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教学评价系统、课程群资源、元件查询系统、物业报修系

23、统”于一体,实现了实验教学、人员、设备等管理的信息化。网上交流:学生可以与每位教师单独在网上讨论、交流学习及实验中的一些问题。实验室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及应用:介绍实验教学中心概况、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教学计划等,在网上发布中心相关信息,并为学生提供实验预约。学生可按实验室排出的实验内容,根据自身的水平、兴趣和爱好,通过网络自由选择实验项目及安排实验时间。通过网络教学、虚拟实验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形成多元化的、开放的实验教学环境。网络信息平台的使用实现了资源共享,教学信息和资源的及时更新,使网络平台成为了一个促进教和学的重要渠道,更好地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中心资源与学校资源融为一体,为学

24、习、交流、管理、教学、监督、反馈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管理循环系统。10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技术本科教育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双师型”教师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素质与能力。不只是高职高专教育需要“双师型”教师,普通本科教育也需要“双师型”教师,这种需求来自于普通本科高校办学理念的调整与变革、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迈向大众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行业性、应用性、社会性及其培养目标。因此,我校应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实验教师不但要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实践运用技能和经验。因此,我们将从四个方面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第一,将实验条件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有机结合,互

25、相促进,通过实验条件建设,促进教师的成长,通过课程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提升教师的敬业精神。第二,以先进设备促使教师成长,以教师的成长带动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更新教学内容,以教学内容更新带动实验室建设,形成良性循环的教师成长环境。第三,指派骨干教师外出进行学习(到高校、企业等)。第四, 从生产企业单位聘请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实践教学教师的指导者,或者从生产企业单位聘请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实践教学教师进行培训。四项目研究成果为适应教学应用型大学对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的需要, 通过四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以下成果:1.教学应用型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

26、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应以技术学科的实践教学为主,兼顾工程学科和职业教育学科的实践教学。制订了培养方案制定原则,修订了培养方案。2.教学应用型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应采用“I”型课程体系。即通识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三者的比重相差无几,“I”型课程体系加强了专业课的比例,基础则以够用为度,这更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制定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制定顺序及原则。3.重新搭建了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框架,课程(实验)体系与关联结构。 4.确立了教学应用型大学电子信息类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理念。其核心是以基本实验能力培养为基础,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为目

27、标的实验教学理念。5.建立了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技术本科层次化、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6.按专业课程群优化了实验室,建立了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平台,按新的体系修订了教学大纲。7.建立了开放的实验教学网络资源和网络管理系统,提高了实验教学管理水平。8.初步建立了电子技术兴趣实验室。根据教学应用型大学学生实际情况,学生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来自农村,缺乏对专业技术应用的了解。利用电子积木,让学生搭建各种趣味电路和实用电路,并能马上听到或看到声、光、电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9.加强了电子信息类网络课程群的建设。已经建成11门网络课程资源(含实验),其中模拟电路是重庆市精品课程(学校唯一的工

28、科精品课程)。10.为了适应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强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已经编写了三本教材初稿(电工电路实验与仿真西南交大出版社、基于OrCAD的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教程西南交大出版社、电工电子技术基本技能实训教程),其中二门在2011年9月由西南交大出版社出版。11. 撰写论文1篇,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已被电子电气教学学报录用。五项目研究与实践的自我评价项目总体执行情况基本上按任务书要求进行。本项目的研究以教学应用型大学为基础,紧扣电子信息类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将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平台、课程建设、网络资源、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结合起来;将

29、理论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将改革研究与改革实践结合起来,突出改革实践,改革了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特色1提出了技术本科实验教学模式应以技术学科的实践教学为主,兼顾工程学科和职业教育学科的实践教学。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对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重新进行了定位,教学应用型大学电子信息类主要应培养技术本科人才。特色2确立了电子信息类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理念根据教学应用型大学电子信息类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特点,确立了以基本实验能力培养为基础,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验教学理念。特色3创建了适应电子信息类技术本科的实验教学体系。特色4

30、丰富的网络资源,集成的网络管理,营造了良好的网络实验教学及管理环境。六项目推广价值及进一步研究、实践的思路等。本项目成果可在教学应用型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推广,改革思路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参考。项目虽然已经完成,但仍有许多不足和改革的难点。实验教学硬件设施缺乏与工程技术紧密结合的实验设备,实验师资队伍专业水平不高、数量不足,项目经费投入不足是限制教学改革的瓶颈。我们将继续进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建好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和实践基地。本项目组的成员将继续活跃在教学改革的第一线,致力于推广本项目的教学改革成果,并不断深化改革。尤其在对教学内容、实验项目、实验手段、与工程技术结合(含新技术

31、的发展)等方面有很大的研究、改革空间。电子信息产业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国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已成为事关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任务,我校是师范院校,缺乏工科办学经验,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需要得到各级领导的大力扶持和引导,因为未来的社会需要大量的电子信息类技术本科人才,该课题自立项研究启动以来,课题参与者按照工作计划积极参与研究,课题进展顺利,项目研究已经形成研究成果,完成了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但由于本课题所涉及的内容较广泛,涉及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的各个方面,难度大,加之投入的经费支持力度不够。该课题结题后,我们将加强实践,充实成果内容,提升成果水平,为全面提高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质量而努力。课题组建议:对不同的教改项目,资助经费应有所不同,不能一刀切。有的教改项目牵涉面比较广,没有经费无法开展,如果纯粹是写教改文章那就没有落到实处,没有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感谢重庆市教委对本项目的立项!感谢各级领导的支持!感谢各位评审专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