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常见的流程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常见的流程问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企业常见的流程问题企业常见的流程问题 一、对流程理解认识不足 人们一般对流程的认识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流程就是对工作过程的描述,即描述工作的做法; 第二,流程是对现有工作的规范性描述,用规范的语言、规范的方式把事情固化; 第三,流程管理是促进管理提升的一种工具和方法; 第四,流程管理是对现有管理的运作体系的重新设计和优化; 第五,流程管理是从思想上、组织运作上甚至企业文化方面对整个能力和运行机制的重新塑造。 这五种观点本身没有错误,但是仅片面地使用一种观点就是错误的。所以说,流程管理是这一系列观点的总和。 部门间的冲突 一家出国留学中介服务企业,专门从事投资移民与出国留学的相关业务。该企业
2、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帮助客户选择学校、申请学校、翻译资料等。该企业的业务部称为咨询部,此外还有一些二线部门,如财务部、行政部、人力资源部等。 过去,该企业做业务时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客户想留学,会咨询很多公司之后再确定自己或子女适合哪个国家,但是客户在每次咨询的时候都会带着很强的意向、认真地谈,咨询顾问为了得到这个客户,就会通知二线部门帮客户做详细的方案,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把方案做好之后,客户很可能却选择了别家企业,大量工作变成了无效劳动。 后来,该企业做了流程优化,要求客户支付款项后再通知二线部门做方案,之后咨询部要求二线部门做的事情变少了,但是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每确定一个客户,财务部就要去银
3、行对一次账。为了提高财务部的工作效率、增加资源的使用效率,财务部要求每周二和周五下午两次集中到银行对账。但是办理留学的周期是很短的,客户要求不能耽误时间、尽快办理。业务部很着急,财务部却不着急。 在这个案例中,财务部和业务部都没有错,但是在总体上却不能让客户满意,这就在于执行没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即没有进行流程管理。 二、流程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原有的流程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关键流程缺乏一致的设计思想,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种: 1.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使用流程 把流程设计比喻为修建高速公路,有人认为堵车源于车道太窄,将8车道拓展至16车道就不会堵车了。这种说法不一定成立,如果司机看到风景好的地
4、方就慢慢开,有事着急时就把车速提升到200迈,累了就停下来在路边休息一会儿,一会儿从左边开,一会儿从右边开,甚至到应急车道开如果路上都是一些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司机,即使拓宽了车道,还是一样会堵车。所以说,如果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使用流程,流程就很难充分发挥功能。 2.没有制度和规范的支撑 高速公路上有很多匝道口,开往不同的方向和地区,每个出口都应该有限速和指示方向的指示牌。如果一个匝道口没有指示牌,就会有很多车排队现翻地图,这样就会造成流程拥堵,因此,流程需要制度、规范的支撑。 3.没有负责人指挥调节 小区门口居民进出频繁,经常会有交通堵塞的情况出现,如果双方互不示弱,就很容易出现矛盾。这时
5、就需要流程拥有者进行指挥、调节。通常而言,流程负责人的基本责任有两项: 现场疏通 流程负责人不负责解决高速公路的问题,也没有将司机安全送到家的义务,他的责任就是疏通现场交通,处罚现场犯错的人。 发现梗阻点 如果一个司机开车撞了路上的电线杆,这很可能是司机的责任,流程负责人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但如果有10辆车经过这一路段时都撞了这根电线杆,那就是电线杆的设置问题,而不是司机的责任,流程负责人要发现这个问题并将电线杆重新放置甚至移走。 图1 某鞋业企业研发与生产流程的目标冲突 图1为某纺织服装企业运作的基本流程,首先进行的是概念设计,这一阶段不需要考虑产品的具体形状;概念设计完成后进行企划案评审
6、;再形成产品策划案,设计企业生产产品的系列种类;产品策划案做好之后就要开始设计图样,做出大概形状然后进行评审;图样评审通过后,做出小样进行展销,由于图样和小样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请营销部门、代理商进行评审;展销样评审通过后,需要进行产品工艺设计,保证模具、工装、供应路线等;工艺设计完成后,需要召开订货会、制定生产计划、制定作业计划,最后生产交付,整个流程结束。 在这个案例中,企业存在一个问题:企划部认为制定企划案时需要产品信息做依据,需要先提供产品信息才能做企划;研发部要以市场为导向,需要先了解客户需求再研发产品。两个部门就在先有产品还是先有市场信息的问题上产生分歧,这是典型的认识不
7、统一、设计思路不一致,导致流程在功能上无法继续实施。 图2 某企业设备采购流程 图2为某企业设备采购流程,需要进行设备采购时,需求单位首先要向采购部提出申请,由采购部进行审核。例如需要采购20台电脑,采购部会把相关信息传递至设备部,由设备部确定采购的型号。通过设备部审核后,采购部开始询价,通过供应商的报价后还盘,进入合同谈判阶段。合同谈判阶段要经过业务部门、专业部门、分管副总经理、经理的审核,全部审核通过后才能确认20台电脑可以购买,然后进入合同会签阶段。合同会签阶段要经过设备部门、分管副总经理、财务部门、法务部门、经理五次审批,审批通过后正式签订合同。如果签订合同有预付款,还要所有的审批部门
8、各审批一次,结算完成后,各部门审批还要进行一次。 在这个案例中,该企业采购流程至少要经过13次审批,决策环节过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实际上,每次审批都代表了一定的责任,而且每个审批人的责任是有区别的。 第一,事项符合性审核。该项审核决定事情该不该做。例如,公司员工申请购买一台苹果电脑、提出要到上海出差、要到广州参加广交会,该员工的直接上级需要对这些事项该不该做进行审核。 第二,财务符合性审核。该项审核决定财务支出的标准。例如,公司规定报销单据中的出租车票不允许连号;经理及副总级别人员出差应该坐飞机的经济舱、酒店应住四星级的,如果经理出差坐头等舱、住五星级酒店,财务部只能按照经济舱和四星级酒店的
9、标准进行报销,或者不予报销;如果超出部门预算,财务部也可以按照规定不予审批新的费用申请。该项审核是由财务部作出和决定的。 第三,专业符合性审核。该项审核是从专业的角度衡量员工及企业的申请、需求是否合理或必要。例如,员工申请购买一台苹果电脑,IT部门要核实购买这台电脑的用途,如果只是运行ERP系统、录入数据,IT部门会认为没有必要,一台3000元的电脑足以满足需求,甚至可以用财务部淘汰的电脑;生产部申请购买一台设备,专业部门认为这台设备加工能力太强,如果提升上去,其他设备无法配套,原有的自动化设备完全可以符合产能的需求。该项审核是由专业部门作出和决定的。 第四,法务符合性审核。该项审核是由律师、
10、法律顾问等确认合同是否存在漏洞及风险大小,合同存在漏洞或风险太大则不能通过审核。该项审核是由法务部门作出和决定的。 每个人签字审批代表的意义及责任是不同的,签字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不是让本人签的,一定不要签;第二,必须让本人签的才签;第三,签字代表用人,如果出现问题,在于本人没有用对人,被用的人没有把好关。企业强调“一事不二签”,如果同一件事情,要审核很多次,无疑浪费了时间、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效率,没有任何价值。 三、标准的管理流程不健全 流程的标准化设计不足、概念不清晰,没有书面成文的流程,流程的责任人不明确,部分关键工作没有明确规范,与流程相关的制度和标准没有建立,这些都是标准的管理流程
11、不健全的表现。 某纺织机械企业主生产计划 某生产纺织机械的企业中有一个做计划的流程,这个流程要求销售部接到订单后把订单及需求传递至计划部,计划部的主计划员对销售计划进行分类,如需要订单的、需要调整的等,然后做成计划传递至生产部,生产部再根据生产计划做成作业计划传递至不同班组。主计划员做一个计划的平均时间是一周,但实际上有效的时间仅仅是两个半小时,因为他中间会中断,然后再重新理清思路。 经过一段时间,发现主计划员做计划的时间很长是因为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下单、翻译。销售下单的时候说的是“上次供应给XX客户的XX产品要XX量”,由于生产系统与销售系统使用的语言不同,主计划员需要根据这些信息重新翻
12、查发货记录,翻译货品名称、型号,又担心会出错,所以需要反复进行电话、邮件、传真的再沟通、确认。 第二,其他事务。在做计划的时候,电话响了,有紧急事务需要处理,处理之后再回来重新整理思路、重新查看资料,继续做相关计划。 第三,物料清单。物料清单的标识型号出现一对多或多对一的情形较多,即同一编号对应多种产品或原材料,同一产品有多种名称。 后来,该企业做了流程优化,将物料编码进行重新整理,统一了生产系统、销售系统级计划系统的使用语言。流程优化后将原来一周的时间缩短至半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个企业或组织往往有不同的部门,如果对同一产品的称呼与理解不同,就会造成工作的重复。因此,统一企业内部用语是
13、流程标准化的基础。 一个设计院讨论业务流程优化时发现企业内部有很多词汇,当若干部门在一起开会时就会出现“项目设计计划”“项目里程碑计划”“专业计划”“专业室计划”“专业设计计划”“月度计划”“月进度计划”“月进度工作计划”“一级网络计划”“卷册计划”“卷册任务书”等各种各样的名词。如果是部门内部会议,这些词不会造成理解困难,但整个设计院的人开会时,就会使大部分人无法理解。因为这些人参加工作的时间不同,从事的工作也不同,虽然做的都是计划,但是概念完全不同。因此,企业内部甚至行业内部应该将所有概念进行统一。例如,详细说明“初级阶段项目计划”的具体内容,之后做成唯一的表单,再次讨论问题的时候,这个词
14、的含义就会一清二楚。 总而言之,企业推行计划管理、流程规划工作的时候,必须要做的先导性工作就是明确概念,形成企业的标准名称词典。 四、管理流程缺乏执行策略 在企业中经常会发现,流程规划没有问题,功能设计很完整,标准制度已经形成,最后还是无法顺利执行。这主要是因为企业把流程设计为很多步,执行时发现岗位、活动缺失,要么没人做,要么做的人能力不足。 商家在“五一”“十一”时都会举行一些促销活动,手机、数码相机、液晶电视等IT产品占据的比例加大。有经验的人都不会在活动第一天的早上去购买商品,因为各公司在节日之前都在自己做准备,都不清楚竞争对手的策略,往往是活动开始第一天后才能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然后迅
15、速调整自己的策略。例如,A企业决定“十一”促销期间空调直降600元,但是活动第一天发现B企业空调直降800元,自己在价格方面处于劣势,就需要进行调整。 图3 某IT企业现行价格调整流程 图3是某企业调整现行价格的流程。先由大区经理发现问题,然后制定调价方案,调价方案汇总至产品经理,产品经理进行分类、汇总后上报营销中心总监,营销中心总监审核后报企业销售会议进行讨论,确定具体的方案。具体的调价由价格领导小组组织会议作出决定,如液晶电视降300元,冰箱在华南地区降500元、东北地区降300元等。价格领导小组作出决议后通知制定调价方案并经销售经理签字,下达执行。 案例中的流程貌似责任清晰、逻辑清楚,流
16、程环节也没有问题,但是流程却无法顺利执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价格领导小组的成员一般都是销售总监、财务负责人、产品负责人等,他们每天事务繁忙,凑在一起开会总要等待几天,方案确定时“小长假”很可能都已经结束了。 其实,这个流程是可以进行优化的。方法是不再采用领导小组会议进程决策,而是采用分级授权制,如授予省区经理200元权力、大区经理500元权力、营销副总800元权力、总经理1000元权力等。再遇到产品价格处于劣势的情形时,200元的差距直接由省区经理决定、500元的差距立刻上报大区经理决定,以此类推,调价在半天之内即可完成。 1.决策落空 决策落空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下级将资料提交上级审核,上级暂
17、时搁置且长时间不给回复;二是上级由于出差、出国考察、参加学习等原因,离开岗位较长时间,错过了最佳的决策时机。 面对这两种情况,企业应该实行AB角替代方案,如总经理不在岗期间,相应职责由常务副总替代履行。这就要求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经理及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及任务。为了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内部活动需要按照相应的流程执行,领导和员工在每件事情、每个步骤、每个流程的任务是不同的。员工经常陷入的误区就是下级不能要求上级,更不能跨部门要求上级。实际上,员工应该树立一种观念,就是如果个人的职责未履行、工作任务未完成,前面所有人的工作就都是无效的,之前所有的资源都浪费了。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可以要求上级在一个
18、具体的时间内给予答复。 2.决策的真实效率弱化 在企业中,经常因为一张会审单、一条负面意见就将整个流程中断,这是由于不必要的审核、审批环节过多造成的,也是不可取的。例如,人力资源部起草的培训管理办法,经过行政部、各专业部门、老总的签字之后,要求行政部秘书发文,结果秘书因为文字字号不符合公司发文要求而退回,如果重新更改字号再次进行会签,纯粹是浪费时间。 面对这种情况,企业管理者应该学会区分“审核”与“会审”这两个概念。“审核”是履行决策批准权,“会审”是履行注意、提醒、建议权。例如,企业开发供应商,财务部、质量部、技术部、生产部都参加了,财务部不可以因为供应商价格较高就决定不与此供应商合作,他们只能将自己的意见附在提案后,如“此供应商的价格比其他供应商价格高出15%,建议不采用此供应商”,这是会审;最后决策人说“虽然价格高出15%,但是质量及交货期均有保障,接受此供应商”,这是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