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道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265234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4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山市道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黄山市道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黄山市道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黄山市道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黄山市道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山市道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山市道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1 概 述51.1 项目背景概述51.2 编制依据61.3 可行性研究范围62 现状概况及建设条件72.1 工程地点的自然条件72.1.1 工程地质72.1.2 气象水文72.1.3 地震72. 社会经济概况72.3 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的影响82.3.1 对项目实施方案的影响82.3.2 对项目施工条件的影响82.3.3 对工程造价的影响82.3.4 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价83建设的必要性103.1完善总体规划的需要103.2交通发展的需要103.3社会、经济均衡发展的需要103.4有效地提升黄山市的基础设施品位的需要103.5 进一步促进黄山市发展的需要104 交通运输的发展预测114.1

2、 道路交通设施现状114.1.1对外交通114.1.2道路网络114.1.3交通发展状况114.2现状路网评价114.3交通量发展预测124.3.1 非机动车道数分析124.3.2机动车道数分析144.4拟建道路在规划路网中的位置和作用185 设计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205.1 设计原则及设计标准205.1.1 设计原则205.1.2 设计规范及依据205.1.3 技术标准205.2 建设规模216 工 程 内 容246.1 道路工程246.1.1平面设计246.1.2纵断面设计266.1.3横断面设计276.1.4路面结构286.1.5交叉口286.2 排水、管线综合及其它296.2.1 排水

3、296.2.2 管线综合296.2.3 道路绿化306.2.4 绿化照明306.2.5 交通工程306.3 桥梁工程317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327.1 投资估算327.1.1编制依据327.1.2估算内容327.1.3材料、人工价格327.1.4其它工程费用337.2资金筹措337.3贷款偿还计划338 实施方案348.1 施工方案348.2 施工进度349 经济评价及综合评价389.1经济评价概述389.2国民经济评价参数389.2.1社会折现率389.2.2 影子价格389.2.3 物价上涨系数389.2.4 评价年限399.3 国民经济评价费用和效益计算399.3.1 投资调整399.

4、3.2 养护费用399.3.3 工程残值399.3.4 经济效益计算399.4 经济评价结果439.5 敏感性分析439.6社会环境影响评价449.7生态环境影响评价4410 问题与建议45附 表46附 图46附 件461 概 述1.1 项目背景概述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部,地处皖、浙、赣三省结合部,西南与江西省景德镇市、婺源县为邻,东南与浙江省开化、淳安、临安县交界,东北和西北分别与本省宣城、池州两市接壤,是一个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的集聚地,有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黄山、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而且有大量的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和保护街区,是国内乃至国际著名的自然与文化

5、资源遗产地。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中提出黄山市的城市性质为:国际性旅游城市、著名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地、皖南地区中心城市。近年来,黄山市坚持“以旅游立市,以工业强市”的指导方针,国民经济增长迅速,国民生产总值已连续4年保持增长12%以上。黄山市目前的城市规模还不大,机动化水平不高,交通系统问题尚不十分突出。但随着黄山市城市人口的成倍增长和城市机动化的快速发展,加上旅游吸引大量的客流,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建成将对屯溪城市交通格局、交通网络和交通流带来巨大影响。城市机动化发展带来的内外双重压力,要保持城市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转,满足日益增长的客货运需求,迫切需要黄山市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上一个

6、新台阶。目前,黄山市基本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周边延伸辐射的道路网络,城市道路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新安江以北的狭长片区内,西溪南、黎阳、新潭、阳湖、屯光等片区尚未形成功能完善的道路网系统。在已有的道路网系统中,路网结构不合理,道路等级普遍偏低,已不能满足黄山市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需求,对比一些发达城市的发展经验,在城市各片区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跨河流、铁路、高速公路的通道是城市交通的瓶颈,为满足黄山市经济发展的需求,应加密跨河通道,增加通道容量。本次可研范围内的道路也是针对黄山市目前这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提出的。在上述背景下,按照黄山市综合交通规划和黄山市路路网规划确定的的道路网骨架要求,黄山市

7、市委、市政府本着抓住建设重点、完善道路网络功能的原则,提出了黄山市道路改造项目的建设计划。黄山市建委委托上海陆家嘴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对黄山市道路改造项目的建设进行可行性研究。抓住建设重点、完善道路功能是本期建设的指导思想。根据黄山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要求,并参考了大量的资料,编制了本可行性研究报告。1.2 编制依据1、 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2、 黄山市综合交通规划(20042020)3、 黄山市路网规划(20042020)4、 黄山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5、 2007年黄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6、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7、 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8、 政府部门

8、的有关文件。1.3 可行性研究范围根据黄山市建委出具的关于委托“编制黄山市道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函,本次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包括:齐云大道、翰林大道、霞塘路、长林路、仙和路、和兴路、金鸡路、槐源路、新一路、新二路、新四路、新八路、横江一路、横江三路、翰林路、九龙一号路、九龙二号路、九龙三号路、九龙四号路、九龙六号路、西区一号路、西区二号路、西区三号路、岩休路、横江路、屯光大道、新园西路、码头路、仙人洞南路、滨湖东路、红星路、阳湖一号路、环城南路、佩琅河路、洽河路、麒麟路道路工程,道路总长约115.7Km。工程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排水工程、管线综合、道路景观以及绿化照明工程。2

9、 现状概况及建设条件2.1 工程地点的自然条件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是皖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黄山市以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在国际上享有相当的知名度,是正在快速发展中的国际旅游城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2,北纬2924。2.1.1 工程地质黄山市处于黄山余脉与白际山脉之间,属于扬子江地层。岩土层种类比较单一、均匀,性质变化不大,上覆河流冲积物,下伏中生代白垩系下统徽州组河湖相沉积韵律层。土壤以红壤、黄壤、黄棕壤、黑色石灰土、紫色土为主,无特殊土、无滑坡、崩塌、断裂等地质灾害,地基稳定性良好。2.1.2 气象水文黄山市地处北亚热带,属于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温和多雨,四季分明的特征。年平

10、均气温15C16C,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无霜期236天。平均年降水量1670毫米,最高达2708毫米。降水多集中于58月,水热资源十分丰富,适宜多种林木、茶叶、果树及农作物生长。一月份黄山以南区域主导风向为东北风,黄山以北为西北风,七月份全市以偏南风为主,全年风速较小。新安江、横江、率水交会于中心城区,其中,新安江穿城而过,流入新安江水库。区内地下水资源丰富,属于冲积层潜水,水位受季节变化,并受新安江水位所控。2.1.3 地震根据1978年中国地震区划,未来100年内,区内地震基本烈度在6度以下,属不设防地区。2. 社会经济概况黄山市紧靠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质量良好,自然环境优美

11、、独特,森林覆盖率高,气候宜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徽派文化底蕴。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已基本形成公路、水运、铁路、航空全面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 根据2007年黄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5.1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5%,2007年全市总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535.16万人次,同比增长23.7%。全年旅游总收入110.6亿元,增长31.2%,其中:创汇1.75亿美元,增长60.3%。2007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59.5亿元,增长24.0%,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27.7%。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黄山市的旅游业和工业发展迅速。2

12、.3 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的影响2.3.1 对项目实施方案的影响本项目实施方案应结合自然条件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结合黄山市总体规划的规划布局及发展的需要,根据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及技术标准,确定合理的开发步骤、路线走向及横断面型式,尽可能避免大填大挖对植被和环境的破坏。(2)应实现雨污分流。(3)沿线各类市政管线均应下地,并应做好管线综合。(4)处理好统一设计、近远结合、分期建设的关系。2.3.2 对项目施工条件的影响黄山市水源丰富且雨量集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自然条件总体来说有利于施工,部分年季有水灾、旱涝、冬季轻冻现象,对工程施工略有影响。2.3.3 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总的来说,黄

13、山市的自然条件对工程造价影响不大,建材资源丰富,主要材料自给自足,大量的统料为道路建设提供了廉价的基层材料。2.3.4 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价本期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工程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施工期间噪音、污水、粉尘的影响;营运时产生的大气污染、噪音、震动等公害。3建设的必要性3.1完善路网规划的需要本可研涵盖的道路工程是黄山市道路交通网络基本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逐步完善城市道路框架、改善黄山市的交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3.2交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徽杭高速公路、合铜黄高速公路的建设,为黄山市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黄山市的区位优势也进一步得到体现,但现阶段黄山市道路等级较低,成网率差

14、,已无法满足黄山市发展的需要,故此,黄山市道路工程改造项目的建设不但可以完善路网功能,改善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压力,同时也对确保黄山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3社会、经济均衡发展的需要 道路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通过道路改造工程项目的建设,尤其是跨江通道的建设,不仅可以加强黄山市地区经济、文化联系,同时也提高了黄山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了交通环境,为黄山市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奠定基础。3.4有效地提升黄山市的基础设施品位的需要黄山市具有巨大的旅游资源和区域优势,其建设的重点就是要提高道路基础设施的品位。将其营造成为新的旅游热点,打造与黄山风景相媲美的基础设施环境和是当前黄山市建设的首要任务

15、。3.5 进一步促进黄山市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将能有效改善黄山市与外界的交通联系,这也将进一步优化黄山市旅游资源,带动周边优质景点的开发,对于将黄山市建成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全国著名旅游目的地具有极为重要意义。4 交通运输的发展预测4.1 道路交通设施现状4.1.1对外交通黄山市依托徽杭高速公路、合铜黄高速公路,皖赣铁路与205国道穿境而过,位于黄山市中心城区的国际机场为国内外游客提供的了快捷的交通服务,对外交通便捷。4.1.2道路网络黄山市道路网已初具规模,但道路等级较低,道路网还不成系统,目前已根据黄山市路网规划对区域内的道路网络用地进行了控制和预留。4.1.3交通发

16、展状况有关资料表明,近几年来黄山市的机动车总量平均以每年22的速度增长,但道路基础设施增长缓慢,道路增长与交通量的发展不平衡。现状道路设施水平较低,交通管理组织手段单一,技术手段落后,难以支撑机动车的高速发展需要;同时,黄山市的出行结构落后,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混流,是导致交通阻塞和事故的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道路基础设施改造、加强交通管理,可使交通状况有效好转。4.2现状路网评价通过对黄山市路网交通状况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可知目前路网存在以下的问题:1)路网框架建设有待完善路网骨架尚未为真正形成,造成多处断头路“丁”字形交叉口,使交通极为不畅。2)道路等级较低区内建成道路中,道路窄、机非混行,

17、不能满足交通量的要求。3)断头路、丁字路口多,成网率低区内主要干道及交通性支路中,断头路或丁字路口多,使路成网率低,交通无法顺畅得分流出去。4.3交通量发展预测4.3.1 非机动车道数分析根据黄山市路网规划以及同类地区的交通量资料,通过类比道路等级以及在路网中的位置,预测黄山市道路2026年的非机动车高峰小时非机动车流量如下:2026年非机动车交通量预测汇总表 表4-1路 名非机动车交通量(辆/小时)路 名非机动车交通量(辆/小时)齐云大道4260九龙四号路4650翰林大道1600九龙六号路2010霞塘路4310西区一号路3700长林路4290西区二号路4300仙和路4310西区三号路4100

18、和兴路770岩休路3800金鸡路4600横江路2040槐源路1800屯光大道4650新一路1030新园西路1790新二路920码头路3400新四路970仙人洞南路4300新八路930滨江东路940横江一路2000红星路2020横江三路2010阳湖一号路4500翰林路4700环城南路4200九龙一号路4250佩琅河路4300九龙二号路4700洽河路2000九龙三号路1990麒麟路3500根据城市道路设计手册,其推荐一条自行车道线的设计通行能力为:用分车线与机动车分隔的非机动车道为850辆/小时;用分车带与机动车分隔的非机动车道为1100辆/小时。下面仅对规划中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分离的非机动车道

19、宽进行分析,其余道路的非机动车道宽将于下一节进行分析。翰林大道、槐源路:非机动车道数n(1700/1100)1.5个(单向)取整为2个,则非机动车道宽单向应取2.5米。金鸡路、西区二号路、屯光大道、仙人洞南路、环城南路、翰林路、九龙二号路、九龙四号路:非机动车道数n(4700/1100)4.3个(单向)取整为4个,考虑实际有三轮车的混入,地下管线的埋设,偶然的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的停靠,以及自行车道线距道牙的安全距离,则非机动车道宽单向应取5.0米。码头路、西区一号路、岩休路、麒麟路:非机动车道数n(3500/1100)3.2个(单向)取整为3个,考虑实际有三轮车的混入,地下管线的埋设,偶然的

20、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的停靠,以及自行车道线距道牙的安全距离,则非机动车道宽单向应取4.0米。齐云大道、霞塘路、长林路、仙和路、阳湖一号路、九龙一号路、西区三号路、佩朗河路、洽河路:非机动车道数n(4300/1100)3.9个(单向)取整为4个,考虑实际有三轮车的混入,地下管线的埋设,以及自行车道线距道牙的安全距离,则非机动车道宽单向应取4.5米。4.3.2机动车道数分析由历年的统计资料看,影响交通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人口、国民生产总值、旅游旺季外来车流的突增及车辆拥有辆,对于黄山市来说旅游旺季外来车流与交通量增长的关系最为密切。本报告根据上述各种因素的发展趋势,同时考虑过境车辆对黄山市的影响。预

21、测将来交通量的增长情况: 2012年2018年的年增长率为8,2018年之后的年增长率为5。下表为根据黄山市及同类黄山市中相似道路的高峰小时交通量调查,预测本次可研范围内的各条道路高峰小时交通量。2026年各条道路高峰小时交通量统计表单位:pcu/h 表4-2路 名2012年2018年2026年齐云大道141020724102翰林大道139520504058霞塘路101814962962长林路102215022973仙和路100814812932和兴路81211932362金鸡路98014402851槐源路139020424044新一路81812022380新二路6439451871新四路84

22、012342444新八路80611842345横江一路99814662903横江三路100314742918翰林路101714942959九龙一号路97614342839九龙二号路102415052979九龙三号路100014692909九龙四号路102014992967九龙六号路99114562883西区一号路137520204000西区二号路101214872944西区三号路101714942959岩休路138220314020路 名2012年2018年2026年横江路102615082985屯光大道143021014160新园西路68110011981码头路138020284015仙人洞

23、南路143021014160滨湖东路99414612892红星路98214432857阳湖一号路97814372845环城南路102415052979佩琅河路97014252822洽河路98314442860麒麟路138020284015下面将对各条道路的车道数进行分析,均按2020年各条道路的交通预测量进行分析。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路段通行能力为(单向):NngkfN:车道单向设计通行能力(辆/小时);n:一条车道可能通行能力,设计时速为30km/h时为1550pcu/h,设计时速为50km/h时为1690pcu/h; g:机动车道等级系数,主干道取g0.8,次干道取g0.85,支路取g0

24、.90;k:车道折减系数,单向一车道取k1.0,单向双车道取k1.8,单向三车道取k2.55;:交叉口影响折减系数,0.9;f:大型车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f0.8。当道路为主干道,设计时速为50km/h时,单向一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N=973pcu/h,单向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N=1752pcu/h,单向三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N=2482pcu/h;当道路为次干道,设计时速为30km/h时,单向一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N=949pcu/h,单向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N=1707pcu/h,单向三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N=2419pcu/h;不均匀系数为0.55。槐源路、翰林大道:槐源路、翰林大

25、道、齐云大道、屯光大道为主干道,2026年主要方向交通量约为40500.552228 pcu/h,大于单向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1752pcu/h小于单向三车道的通行能力2482pcu/h,故机动车道单向车道数取3个。西区二号路、环城南路、仙人洞南路、翰林路、九龙二号路、九龙四号路:上述各路为主干道,2026年主要方向交通量约为29500.551622pcu/h,大于单向一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973pcu/h,小于单向双车道的通行能力1752pcu/h,故机动车道单向车道数取2个。码头路、西区一号路、岩休路、麒麟路:上述各路为主干道,2026年主要方向交通量为40100.552205 pcu/h,

26、大于单向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1752pcu/h小于单向三车道的通行能力2482pcu/h,故机动车道单向车道数取3个。霞塘路、长林路、仙和路:上述各路为次干道,2026年主要方向交通量约为29500.551622pcu/h,大于单向一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949pcu/h,小于单向双车道的通行能力1707pcu/h,故机动车道单向车道数取2个。横江一路、横江三路、九龙三号路、横江路、红星路、洽河路、九龙六号路:上述各路为次干道,2026年主要方向交通量约为28800.551584pcu/h,大于单向一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949pcu/h,小于单向双车道的通行能力1707pcu/h,采用机非混行,非机

27、动车高峰流量接近为2020辆/小时,需2020/850=2.4取整为2个非机动车道宽,考虑到有三轮车的混入,所以取车道宽为22m(双向)。金鸡路、阳湖一号路、洽阳路、佩琅河路、九龙一号路、西区三号路:上述各路为次干道,2026年主要方向交通量约为28200.551551pcu/h,大于单向一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949pcu/h,小于单向双车道的通行能力1707pcu/h,故机动车道单向车道数取2个。滨湖东路、新四路、和兴路、新八路、新一路:上述各路为次干道,2026年主要方向交通量约为23600.551298pcu/h,大于单向一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949pcu/h,小于单向双车道的通行能力170

28、7pcu/h,采用机非混行,非机动车高峰流量接近为920辆/小时,需920/850=1.1取整为1个非机动车道宽,考虑到有三轮车的混入,所以取车道宽为9m(单向)。新园西路:新园西路为次干道路,2026年主要方向交通量约为19810.551089pcu/h,大于单向一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949pcu/h,小于单向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1707pcu /h,采用机非混行,非机动车高峰流量接近为1790辆/小时,需1790/850=2.1取整为2个非机动车道宽,所以取车道宽为7.5m(单向)。新二路:新二路为次干道,2026年主要方向交通量约为18710.551028pcu/h,略大于单向一车道的设计

29、通行能力949pcu /h,采用机非混行,非机动车高峰流量接近为920辆/小时,需920/850=1.1取整为1个非机动车道宽,考虑到有三轮车的混入,所以取车道宽为6m(单向)。4.4拟建道路在规划路网中的位置和作用道路是黄山市城市建设的骨架,在承担黄山市客货运输的同时还为电力、通讯、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提供路径,是黄山市现代化的主要体现之一。齐云大道是黄山市西侧的交通性主干道,也是确保黄山市东西向的对外交通可以快速汇入区域高速公路运输网络的主要通道。 翰林大道、仙和路为黄山市西北侧路网中贯通南北的主要通道,对实现黄山市与徽州区之间快速交通联系有着重要意义。槐源路是黄山市西北侧路网中贯穿东西的

30、快速通道,是实现黄山市与休宁县和岩寺镇之间快速联系的主要通道。霞塘路、长林路、金鸡路、和兴路为黄山市西北侧路网中次干道,主要为黄山市组团间的短距离交通联系,不仅可以增加道路交通的可达性,同时分流主干道交通,对道路骨架起补充作用。新二路位于黄山市西侧,沿横江采取自由布局,是黄山市西侧形成滨水景观核心区和精华区的关键。新一路、新八路、横江一路、横江三路为黄山市西侧路网中的次干道,主要为黄山市西侧组团之间交通联系服务。翰林路、九龙二号路连接横江四桥,岩休路连接横江三桥,新四路、横江路连接横江二桥,以上各路均为黄山市西侧路网中的跨江通道,对黄山市西侧,横江两岸的快速交通联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西区一号路

31、为黄山市西南侧路网中的环路,为黄山市内中距离交通及大流量运输服务的综合性道路。西区二号路为黄山市西南侧东西向主干道,是黄山市西南侧通往机场的主要道路之一。九龙一号路、九龙三号路、九龙六号路、西区三号路、红星路是黄山市南侧路网中东西向次干道,要为黄山市西南侧的中远距离交通服务,同时可以有效的分流主干道交通。屯光一号路连接花山一号路,是黄山市内进入花山迷窟景区的主要交通通道,也是黄山市实现与徽州区之间快速联系的主要道路。阳湖一号路为黄山市东南侧的环路,主要为黄山市东南侧的中、远距离交通服务,其中阳湖一号路沿率水河段与佩朗河路、洽河路、均为黄山市东侧滨江景观道路,沿江采取自由布局,是形成黄山市滨水景

32、观核心和精华区的关键。环城南路是黄山市东南侧的东西向主干道,对黄山市东南侧实现东西向间快速交通联系的主要通道。麒麟路、码头路、仙人洞路均横跨新安江,是黄山市东侧实现新安江两岸快速交通联系的主要通道。5 设计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5.1 设计原则及设计标准5.1.1 设计原则工程设计本着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原则,在满足道路整体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力求技术先进、结构轻盈、突出景观、造价经济、车辆行驶安全流畅。此外,道路设计还应依据以下原则:根据路段的交通量和用地条件,确定各段道路路幅宽度和型式,尽量少拆迁和少占地,节省造价;适应黄山市交通发展的远景规划,为黄山市的建设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在满足

33、交通功能的同时,尽量提高道路的绿化指标,以美化黄山市的环境。5.1.2 设计规范及依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5.1.3 技术标准道路等级齐云大道、吞光大道、翰林大道、槐源路、翰林路、屯光大道、九龙二号路、九龙四号路、码头路、仙人洞南路、西区一号路、西区二号路、岩休路、麒麟路、环城南路按主干道设计,计算行车速度为50 km/h。霞塘路、长林路、仙和路、金鸡路、和兴路、新一路、新八路、新二路、新四路、横江一路、横江三路、红星路、新园西路、九龙一号路、九龙三号路、九龙六号路、滨湖东路、西区三号路、横江路、阳湖一

34、号路、红星路、佩琅河路、洽河路、按次干道设计,计算行车速度为30 km/h。设计使用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15年道路:快车道标准轴载BZZ-100KN;慢车道标准轴载BZZ-60KN;抗震标准地震烈度6度,不设防。纵坡道路:0.3%i3.5%5.2 建设规模本期工程建设规模详见下表5-1:工程规模一览表 表5-1序号项目名称道路总长(m)路幅宽度(m)道路面积 (万m2)2009年计划投资(万元)2010年计划投资(万元)2011年计划投资(万元)静态投资(万元)1齐云大道36505118.62 7000.0 4000.0 939.6 11939.6 2翰林大道35574014.23 5000.0

35、 5296.5 0.0 10296.5 3霞塘路36403010.92 3000.0 3000.0 2478.6 8478.6 4长林路2576307.73 0.0 2000.0 4002.4 6002.4 5仙和路64903019.47 5000.0 9611.6 0.0 14611.6 6和兴路60432414.50 0.0 6000.0 5728.6 11728.6 7金鸡路1952407.81 2000.0 2000.0 976.1 4976.1 8槐源路2066408.26 2995.2 3000.0 0.0 5995.2 9新一路47682411.44 1000.0 1000.0

36、7869.9 9869.9 10新二路2354245.65 2000.0 1000.0 1200.8 4200.8 11新四路85320402.73 0.0 800.0 938.6 1738.6 12新八路474241.14 0.0 1005.3 0.0 1005.3 13横江一路50433015.13 2000.0 3000.0 7733.0 12733.0 14横江三路36173010.85 3000.0 3000.0 2952.8 8952.8 15翰林路940403.76 2000.0 2909.8 0.0 4909.8 16九龙一号路2678359.37 5000.0 1471.3

37、0.0 6471.3 17九龙二号路48994019.60 8000.0 3819.5 0.0 11819.5 18九龙三号路1525304.58 2000.0 2000.0 3334.7 7334.7 19九龙四号路45374018.15 4000.0 4000.0 4715.5 12715.5 20九龙六号路37113011.13 3000.0 4000.0 1994.2 8994.2 21西区一号路83214033.28 8000.0 5000.0 14148.3 27148.3 22西区二号路37284014.91 2000.0 2000.0 5332.8 9332.8 23西区三号路

38、34793512.18 3000.0 2000.0 3471.0 8471.0 24岩休路55524022.21 2500.0 2500.0 13024.5 18024.5 25横江路1410304.23 2000.0 2000.0 4562.6 8562.6 26屯光大道30524513.73 8000.0 1359.8 0.0 9359.8 27新园西路768241.84 0.0 1565.3 0.0 1565.3 28码头路869403.48 2500.0 1000.0 3200.6 6700.6 序号项目名称道路总长(m)路幅宽度(m)道路面积 (万m2)2009年计划投资(万元)20

39、10年计划投资(万元)2011年计划投资(万元)静态总投资(万元)29仙人洞南路1056404.22 1000.0 1765.4 0.0 2765.4 30滨江东路1385243.32 1600.0 1237.9 0.0 2837.9 31红星路1606304.82 0.0 2000.0 1965.2 3965.2 32阳湖一号路86983530.44 8000.0 5000.0 6747.3 19747.3 33环城南路47164018.86 6000.0 5000.0 15755.3 26755.3 34佩琅河路30443510.65 5078.0 5000.0 1746.0 11824.

40、0 35洽河路2230306.69 3000.0 2524.5 0.0 5524.5 36麒麟路446401.78 0.0 5298.7 0.0 5298.7 37合计1157331200401.73 109673.2 108165.6 114818.3 332657.1 6 工 程 内 容6.1 道路工程6.1.1平面设计齐云大道西起合铜黄,东至梅林大道,全长3650米,设计车速50 km/h,规划红线宽度51.0m,是黄山市西侧连接合铜黄高速公路的主要通道;翰林大道(北起长林路,南至槐源路、北起霞塘路,南至齐云大道)共长3557米,设计车速50 km/h,规划红线宽度40.0m,是黄山市西

41、北侧南北向快速通道;徽光大道西起合铜黄,东至霞塘西路,全长1200米,设计车速50 km/h,规划红线宽度40.0m,是黄山市西北侧贯穿东西的主要通道;霞塘路北起长林路,南至槐源路,全长3640米,设计车速30 km/h,规划红线宽度30.0m,为黄山市西北侧的西环路;长林路西起霞塘路,东至仙和路,全长2576米,设计车速30 km/h,规划红线宽度30.0m,是黄山市西北侧的东西次干道;仙和路南起仙林路,北至长林路,全长6490米,设计车速30 km/h,规划红线宽度30.0m,是黄山市西南侧贯穿南北的主要通道;和兴路北起徽光大道,南至长林路,全长2553米,设计车速20 km/h,规划红线

42、宽度15.0m,是黄山市西北侧的南北向次干道;金鸡路西起枫树路,东至和兴路,全长1952米,设计车速30 km/h,规划红线宽度40.0m,是黄山市西北侧的东西向次干道;槐源路西起梅林大道,东至和兴路,全长2066米,设计车速50 km/h,规划红线宽度40.0m,是黄山市西北侧的东西向快速通道;新一路西起梅林十二号路,东至齐云大道,全长4768米,设计车速30 km/h,规划红线宽度24.0m,是黄山市西侧的东西向次路;新二路北起新一路,东至新齐云大道,全长2354米,设计车速30 km/h,规划红线宽度24.0m,为黄山市滨江景观道路;新四路北起新一路,南至新二路,全长853米,设计车速30 km/h,其中新四路(新一路区间路)规划红线宽度24.0m,新四路(区间路新二路)段规划红线宽度40.0m,为黄山市西侧主要的跨江通道之一;新八路北起新一路,南至新齐云大道,全长474米,设计车速30 km/h,规划红线宽度24.0m,为黄山市西侧南北向支路; 横江一路西起横江四路,东至齐云大道,全长5043米,设计车速30 km/h,规划红线宽度30.0m,为梅林镇东西向次干道;横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