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车管所项目可研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26690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2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车管所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新建车管所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新建车管所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新建车管所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新建车管所项目可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建车管所项目可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车管所项目可研报告》.doc(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总论第二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第三章场址选择 第四章建筑方案选择 第五章节能节水措施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第七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第八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 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十一章社会评价 第十二章研究结论与建议附图、附表、附件1、项目总体规划方案图2、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文件3、拟建场地国有土地使用证4、保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市车管所建设选址协调会议纪要 5、 项目招标投标方案申请表 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背景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保定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新建车管所2、承办单位概况:承办单位:保定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组织机构代码:79138213-9法定

2、代表人:李振平保定市交警支队车管所隶属保定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现在全所共有220名职工,75名干警。车管所下设综合科、机动车辆管理科、驾驶员管理科和牌证档案管理科等部门。(1)、综合科,主要职责是:负责对县级车辆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承担车管所政务、内务、文秘、事务、调研等综合性管理和指导工作;处理机动车、 及涉嫌走私、盗窃、抢劫、非法拼组装车的调查处理;维护机动车、驾驶员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保证系统安全、正常运行,备份数据库;监督工作纪律;受理群众投诉。(2)、车辆管理科,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市机动车辆管理;办理各类机动车登记审核业务;负责机动车的查验和车辆的唯一性确认;负责办理机动车检验合

3、格证申请业务;指导和监督县级车管所的机动车业务工作;指导、监督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和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的工作。(3)、驾驶员管理科,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市机动车驾驶证的受理、换证、注销、审验及记分等日常业务;办理驾驶员考试的预约;负责全市驾驶员的考试工作;指导驾驶员培训学校(站)的培训工作。(4)、牌证档案管理科,主要职责是:编发、制发各类机动车牌证和驾驶证;负责号牌、证卡等物资的保管和领发;按规定复核各类机动车、驾驶员有关资料;建立机动车、驾驶员档案并妥善保管;对县级车管所的牌证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项目申请单位的委托协议书(2)车管所正规化建设标准(3)建设

4、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4)河北省2008年建筑、安装工程概算定额等(5)河北省建设项目概算其它费用定额(6)保定市建筑工程造价信息2008年第6期(7)人工工资、材料费、机械费按河北省有关规定计取(8)保定市人发政府办公厅关于市车管所建设选址协调会议纪要(2008保市府办169号)(9)保定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提供的有关资料和数据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保定市是区域中心城市,河北省省辖市。保定市人口已达1060万人,2008年各种上路机动车达到124万辆,驾驶员达130万人。近年来,保定市的国民经济和城市交通道路的发展。随着京石、津保、张石、保阜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以保定市区为中心枢纽

5、,通往周边大中城市公路等级的提高,保定市区域交通中心的地位被更大的强化,区域车辆管理的地位作用更加突出。现在的车管所于1995年投入使用,占地面积仅30亩,办公场地小、车辆检测线少,许多汽车、驾照等档案无地方保存,待检车辆无处停放,现在的办公场所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车辆和驾驶员管理业务的需要,且与先进地市差距明显,与保定人口大市的实际情况不协调。5、项目前期工程进度:(1)按保定市人发政府办公厅关于市车管所建设选址协调会议纪要(2008保市府办169号)精神,为支持我市中国电谷项目建设,市公安局、市交通局服从大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市公安局把高新区交警指挥中心建设用地转给高新区管委会,用于

6、英利三期建设用地。市交通局把绿化处的办公用地转让给车管所使用,支持市车管所建设。同意在现有的市车管所考试中心建设市车管所。(2)该项目项目建议书、环境影响登记表、项目节能报告已审批完成。现进入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审批阶段。(二)项目概况1、建设地点项目选址以交警支队考试中心位置,现有152.36亩为基础,再征用土地66.86亩;项目位于107国道以东、北三环以北、城市规划路以西,距保定市区8公里。2、建设规模与目标(1)本项目占地14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500平方米,容积率小于2,绿地率不低于35%。(2) 本项目以建设一个集车辆检测、调试、停放和驾驶员审验、体检、交通安全教育等为一

7、体的高效、快捷的现代化车管所为目标。3、主要建设条件(1) 项目公共设施配套情况: 本项目附近有供电、自来水、排水、有线等线路,分别由保定市有关单位统一筹划,接入即可。(2)自然条件自然地理位置: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距北京120公里,距石家庄110公里,交通便捷。气象条件:保定地区属温暖带大陆性气候,为半干旱地区,春季降水少,空气干燥,夏季热而多雨,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宜人,冬季寒冷干燥,雨稀少。 (3)工程水文地质场地表面平坦,地质条件单一,地下水埋藏较深,位于16米以下。场地地质主要为第四系冲积物组成,沉积环境稳定,宜作建筑场地。建筑场地内海拔在17-18米之间。场地内无地表水。控坑内未见

8、地下水,地下水对本工程无影响。(4)抗震设防地震列度为七度。(5)交通及外部协作条件保定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全市通讯畅达迅捷,电话已全部实现程控自动化;电力充足,有较高的供电能力和配电可靠率;生活服务设施齐全,医疗保健机械完善,文化娱乐场所众多。4、项目投入总资金情况本项目全部投资共计13000万元,计划申请省财政专项资金5000万元,09年上级财政支持3000万元,土地置换解决3000万元,单位自筹配套资金1000万元,上级交管局支持1000万元。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总投资约1.3亿元,其中征地费用、地面附着物赔偿及需缴纳的相关税费约3780万元,建设投资约7695万元,装备配备投

9、资1600万元。(三)综合评价和结论本项目的实施,为提高当地车辆和驾驶人管理水平,增强车辆和驾驶人管理技术手段,保障车辆和驾驶人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早日实现车辆和驾驶人管理的标准化现代化建设具有关健的作用,具有重大意义。该项目投资方向正确,社会效益明显,成效十分可观,建议尽快实施。第二章 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一)需求分析保定市是区域中心城市,河北省省辖市。保定市人口已达1060万人,2008年各种上路机动车达到124万辆,驾驶员达130万人。近年来,保定市的国民经济和城市交通道路的发展。随着京石、津保、张石、保阜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以保定市区为中心枢纽,通往周边大中城市公路等级的提高,保定

10、市区域交通中心的地位被更大的强化,区域车辆管理的地位作用更加突出。现在的车管所于1995年投入使用,占地面积仅30亩,办公场地小、车辆检测线少,许多汽车、驾照等档案无地方保存,待检车辆无处停放,现在的办公场所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车辆和驾驶人管理业务需要,且与先进地市差距明显,与保定人口大市的实际情况不协调。具体表现在:1、 现在车管所共有两条检测线,其中一条还不能用。检测设备是十三年前购置的,其功能和速度比较落后。目前的设计检测能力每天200辆,假设两条线全上,每天检400辆车,只能满足新车上照的需求。原有机动车的年检时间按每年10个月计算,每天每条线最少也要检300辆,每天700辆左右的检测

11、要求,两条检测线根本无法满足。预计到2020年,每天需检测1200辆机动车。现在受检车辆每天在107国道上排队等候,既影响交通秩序,又增加了车主对车管机关的抱怨。2、 机动车档案保存存在着面积非常狭小的问题。现在的档案室共有三个,其中大车室一个,小车室两个,只有存放20万册档案的能力,按现在保存量和新增量的合计水平需要达到200万册档案存放能力的档案库。目前的车管所显然望尘莫及。3、 审验厅窗口严重不足。现车管所本身共三个大厅,150平方米,46个业务口,因无法满足审验要求,在外部设立了7个业务受理点,共35个窗口,按车辆和驾驶员增加速度,需要9000平方米的审验厅才能保证审验要求。4、 车辆

12、检测一次不能通过的,需对受检车辆进行调试或维修。现在车管所本身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受检车辆只能在露天场地进行,因露天场地有限,受检车主只好到外部进行调试修理,同时常常出现复检车主之间因占场地而发生争执,给车检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5、 目前,我省廊坊市车管所为把好驾驶证考试及发放工作的质量关,已实现了驾考全部在所内进行,而我市车管所现在根本无此条件。6、 现在车管所的驾驶员体检仍在比较简陋的200平米的房间里进行,按全市驾驶员三分之一的人数在车管所进行,现在每年要有43万人体检,所以急需增加体检中心的使用面积(说明:为保住驾照质量关,车管所有必要对部分驾驶员亲自组织体检)。7、 交通安全教育是公安

13、交通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责,而新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教育更为重要。新的驾驶员在获得驾驶照前后的教育培训是车管所的一项主要职能,却因为没有场地目前不能正规进行。8、预计到2010年,保定市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200万辆以上,驾驶员数量将达到300万以上。显然现在的车管所根本不可能应对将来机动车和驾驶员发展的需求,所以建设一个集车辆检测、调试、停放和驾驶员审验、体检、交通安全教育等为一体的高效、快捷的车管所为现代化车管之必须。(二)建设规模方案根据保定市城乡建筑设计院提供的保定市新建车管所规划设计平面图,主要建设规模方案如下表:表1-1 主要建(构)筑物建设规模序号名称面积()结构备注1车辆业务大厅4500

14、轻钢结构1层2驾驶员业务大厅4500轻钢结构1层3检测线大厅5000轻钢结构1层4业务楼12000剪力墙结构10层5业务辅楼2500框架结构4层6停车场、道路、绿化、附属构筑物合计28500第三章 场址选择(一)项目选址按保定市人发政府办公厅关于市车管所建设选址协调会议纪要(2008保市府办169号)精神,为支持我市中国电谷项目建设,市公安局、市交通局服从大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市公安局把高新区交警指挥中心建设用地转给高新区管委会,用于英利三期建设用地。市交通局把绿化处的办公用地转让给车管所使用,支持市车管所建设。同意在现有的市车管所考试中心建设市车管所。项目选址以交警支队现有土地152.

15、36亩为基础,再加上转让的土地66.86亩;项目位于107国道以东、北三环以北、城市规划路以西,距保定市区8公里。根据保定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关于交警支队车管所详细规划设计条件本项目选址为现保定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考试中心位置。车辆检测部分出入口沿107国道设置,办公区视使用要求,可沿北三环设置。用地内交通组织应清晰流畅,处理好车辆检测部分与办公部分的交通联系,尽量减小对107国道和北三环的交通的影响。(二)建设条件1 、建设规模 本项目占地14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500平方米,容积率小于2,绿地率不低于35%。2 、项目选地本项目拟建在北三环以外,毗临107国道,经过多年建设,区域内配套设

16、施较为完善。交通便利,通讯发达。3、 项目公共设施配套情况 本项目附近有供电、自来水、排水、有线等线路,分别由保定市有关单位统一筹划,接入即可。4 、自然条件4.1 自然地理位置保定市位于河北中部,西依太行山,东临白洋淀,为山麓平原向冲积平原的过渡地带,海拔在14-30米,地理位置为北纬3851,东经11531(以气象台所在地为准)。处在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地带,被列为大北京发展规划范围,具有较好的地理位置。4.2气象条件保定地区属温暖带大陆性气候,为半干旱地区,春季降水少,空气干燥,夏季热而多雨,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宜人,冬季寒冷干燥,雨稀少。1)、气温年平均气温:12.4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17、:42.7历年极端最低气温:-26.5气温最低时段:11月至次年3月气温最高时段:6月下旬至8月上旬2)、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62%3)、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549.9毫米日最大降雨量:200.2毫米年平均雷暴日数:31.2天4)、年平均风速:1.8m/s主导风向:夏季东南风 冬季西北风5)、冻土深度:54cm6)、历年平均蒸发量:1707.1mm7)、年平均大雾日数:25天8)、冬至日射角:28.5度4.3工程水文地质场地表面平坦,地质条件单一,地下水埋藏较深,位于16米以下。场地地质主要为第四系冲积物组成,沉积环境稳定,宜作建筑场地。建筑场地内海拔在17-18米之间。场地内无地表水。控坑内

18、未见地下水,地下水对本工程无影响。4.4 抗震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2001)附录A,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根据保定市人民政府抗震防灾办公室规定,县、市区规划区内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地震烈度值一律按七度设防。4.5 交通及外部协作条件保定市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备。京广铁路、京广公路、京深高速公路纵穿全境,津同公路横贯东西,是京南保北的交通枢纽。保定市拥有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变电站,是华北地区供电能力最强地市之一,电力供应稳定可靠。保定市拥有程控电话、无线通讯网络健全,宽带信息网络开通。保定市金融保险机构健全

19、,医疗保健水平较高,文化娱乐场所众多,市政基础设施齐备。第四章 建筑方案选择4.1项目建设内容该项目拟建车辆业务大厅4500平米、驾驶员业务大厅4500平米、检测线5000平米、业务楼12000平米、业务辅楼2500平米,建筑面积共约28500平方米。另有停车、道路、绿化场地约800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46000平方米。4.2工程技术设计方案4.2.1规划设计原则 功能、外观及主体色彩符合车辆管理及服务的要求,体现服务个人和企业,造福社会的特点。做到功能齐全、设备配套、流程合理、安全可靠。4.2.2总图 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方便车辆及驾驶人的场所。4.2.3建筑结构 设计

20、依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B50079-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1)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50083-97)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3年4月)4.2.4空间布局建筑形式错落有致,形成多层空间。建筑色彩醒目,打破沉闷

21、的建筑风格。将担负起城市空间和城市意象重塑的历史重任,使之成为著名的的中心区。每个功能分区,分享公共领域中的设计要素,并通过相互交织的步行与景观联系,相得益彰,异彩分呈;创造与众不同的文化特性,加强了资源节约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整个建筑形式气度雍容开阔,与项目的核心地位相符。4.2.5交通、绿化在周边加入机动车和人行环道,做到人流、车流合理分配。同时,加大了采光,又解决了交通及消防疏散问题。建筑内部的交通,按照放火疏散要求布置楼梯,各部分疏散距离相对均匀,易于满足平面的不同分隔形式,整个交通组织顺畅合理。总平面布置见附图。 4.2.6立面设计在体现现代服务型建筑简洁活泼风格的同时,强化自身的性格

22、特点,并与广场大环境相融合。建筑立面设计简洁,合理,经济,实用。建筑物色彩丰富、外观明快。 4.2.7结构设计建筑结构采用框架剪力墙全现浇结构,有效增加建筑使用面积,空间上利于分隔。抗震烈度为七度。 4.2.8建筑消防建筑消防设计严格遵循现行高层工业与民用建筑防火规范(GB500459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及有关消防规范设计。本项目按一类耐火等级设计。在总体设计上,车道大于6.0米,建筑物均有一长边落地并面临消防车道,供消防扑救使用。消防控制室建于本项目中部,方便监控各区域建筑防火。场区按规范布置消防管网,可随时向室内

23、、外消防栓提供足够的消防用水。同时,消防车可从消防水池取水作为补充水源。室外消防栓采用地上置式消防栓,并沿场区规范布置。室内设火灾自动报警及喷淋系统,同时设置消防疏散楼梯。 4.2.9供电供电系统及设备严格按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J5483)。场内设置中心变电站一座,设计2台1250KVA变压器,即可满足项目供电需求。 (1)电源由电力网接引10KV电源,用地下电缆引至配变电站,双路电源同时供电。配电室将10KV电源电压降至380V/220V的使用电压。下面用电主要空调、电梯、给水、供热、送风、排风等设备用电及室内外照明和电器设备用电。 (2)供电负荷计算(详见电力负荷计算表)。 4

24、.2.10通信本项目可根据需求情况与相关通信部门协商,由通信公司作电话等通信设施的接引方案。配线方式采用每栋楼设一条电缆的配电方式,入口采用光纤接口。电话电缆采用穿管埋地敷设,数据传输干线采用光纤线路穿钢管埋地敷设。 4.2.11有线、电视本项目采用智能网线布置,以LAN方式接入城域网,实现宽带网进入各办公窗口。由电信运营商负责光纤到本项目,光纤入户。为车主提供语音通信、视频广播、宽带数据等通信服务。4.2.12给排水(1)给水(1.1)水源项目每天最大用水量为300m3/d,年用水量约为10万m3。给水水源拟由市政自来水管网引入DN400进水管。 (1.2)用水量计算项目用水主要为各办公人员

25、、物业管理工作人员、绿地浇灌浇洒等项用水. (2)排水(2.1)设单立管排水系统,立管采用硬聚氯乙烯螺旋管,管径为DN160。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2.2)雨水a、雨水量雨水采用保定市暴雨强度公式:935(1+0.871g)Q=_(升/公顷。秒)t0.6P:设计重现期,取P=1年T:降雨历时,T=T1+MT2T1:汇流时间,T1取8分钟b.雨水量公式Q=q.w.fw:综合径流系数0.6F:汇水面积m2 全部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网回收利用.4.2.13供热制冷本项目采用地源热泵供供热制冷.4.2.14防雷措施与接地本项目高层建筑物需按国家规定标准安装防雷保护设施。本项目变(配)电站采用变压器低压

26、侧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设计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欧姆。 4.2.15环卫规划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垃圾采用定点收集,规划沿本地块内主要道路上设置若干垃圾分类收集点,收集的垃圾经压缩处理后由环卫机构负责清运。4.2.16环境保护规划本项目建设前应编制环境影响登记表,对项目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做出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报环保局审批,本地块的生活污水机关内处理后定期抽取,本地块的声环境质量应满足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要求。4.2.17无障碍设计1、符合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2、外部的道路、绿地民公共服务设施等闲地内,建设无障碍通路。保证老年

27、人、体弱人、残疾人、轮椅及童车的无障碍通行。4.2.18监控报警设施监控是依法采用音响、电子等手段对需要而且可能的场所进行监视、监听、监管;报警是利用被动式红外探测、现场发声或无线遥控设备,对不法侵入实施的告知。监控报警技术的使用,对遏制犯罪,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必将发挥巨大作用。因此要在环境中大力推广周界报警系统和电视监控系统,全面提升防控能力,从而达到震慑犯罪分子,强化安全防范的目的。 第五章 节能节水措施5.1设备节能措施5.1.1主要耗能设备的效率提高措施(1)水源热泵空调系统节能措施减少冷热负荷:冷热负荷是空调系统最基础的数据,制冷机、冷热水循环泵以及给房间送冷、送热的空调箱、风机盘管等

28、规格型号的选择都是以冷热负荷为依据的。如果能减少建筑的冷热负荷,不仅可以减小制冷机、冷热水循环泵、空调箱、风机盘管等的型号,降低空调系统的初投资,而且这些设备型号减小后,所需的配电功率也会减少,这会造成变配电设备初投资减少以及上述空调设备日常运行耗电量减少,运行费用降低。所以减少冷热负荷是建筑节能最根本的措施。提高冷源效率:评价冷源制冷效率的性能指标是制冷系数(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是指单位功耗所能获得的冷量。制冷系数与制冷剂的性质无关,仅取决于被冷却物的温度T0 和冷却剂温度Tk, T0越高,Tk越低,制冷系数越高。所以空调系统冷机的实际运行过程中

29、不要使冷冻水温度太低、冷却水温度太高,否则制冷系数就会较低,产生单位冷量所需消耗的功量多,耗电量高,增加建筑的能耗,即提高冷源效率是非常有必要的。变频水泵的使用:室外空气温度、湿度参数在整个供冷季和供暖季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空调系统的冷热负荷在一年中也在不断变化,并不保持一成不变。空调的冷热负荷一年中变很大,全年大部分时间的负荷只有最大负荷的50左右。如果通过使用变频调速水泵使水量随冷热负荷变化,那么全年平均的水量只有最大水流量的50左右,水泵能耗只有定水量系统水泵能耗的12.5,节能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减少风机电耗:空调系统中风机电耗所占比例最大,风机节能的潜力也就最大,风机的节能也应引起最大

30、的重视。减少风机能耗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定期清洗过滤、定期检修、检查皮带是否太松、工作点是否偏移、送风状态是否合适。改善空调系统控制:目前很多建筑的空调系统未设空调自控,也有很多建筑的空调自控系统因年久失修而无法使用,这使得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很不方便。特别是对于面积较大的建筑,可能有上百台空调箱、新风机组,运行管理人员连每天启停空调箱都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实现,更不用说适时地调整空调箱的运行参数,让其节能运行。因此很多商业建筑的空调箱、新风机在空调季节只得让它们全天24小时运行。如果为空调系统加装自控系统,即使是最简单的启停控制,也可以极大节省空调能耗。(2)照明工程绿色照明工程是国家 “十一

31、五”期间推广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选用细管荧光灯加电子整流器可比传统照明灯具节约40%以上的耗电量,该产品(技术)目前在我国已大面积推广,其灯具的使用寿命亦已达到了较为理想的程度。5.1.2供、变电系统节电措施,通用机械设备的节能措施供、变电系统采用国家有关部门推广使用的节能型设备,变配电采用节能型变压器和功率因数补偿装置。生产工艺中尽量采用仪表自动控制、检测、调节各工艺参数,保证参数稳定,以提高收率,降低消耗。电机、风机、空调、制冷设备等通用机械设备力求设备能力的匹配,设备选型原则是必须在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易于操作、便于检修、造价低廉。充分结合生产特点进行设备设计。5

32、.1.3其他节能措施1、所有用水器具都应选用节水型产品,严格控制各用水点的水压和水量,安装计量仪表,以免管网跑、冒、滴、漏和流速过大或静压过高而造成水资源浪费。2、加强废水回收利用。生活污水用于厂区浇洒道路、绿化等。3、加大雨水利用。雨水通过雨水管网收集到消防水池,用于平时浇洒道路及绿化用,节约清水用量。4、公共建筑内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摄氏度5、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制度,加强节能管理。 5.2 建筑节能5.2.1建筑节能面临新形势目前我省建筑正处于营造高峰期,2007年全省城镇现有建筑6.6亿平方米,其中住宅5.5亿平方米,而节能建筑仅为600

33、0万平方米,约占住宅建筑面积的11%。这些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源,约占全社会总能耗近30%。按照我省城市化率每年11.5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农村人口年均向城市转移100万人左右,则每年需新增住宅2400万平方米,到2020年住宅面积累计达到8.2亿平方米,城镇建筑总面积达到10.6亿平方米。如果不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不加强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与监督,不推进供热体制改革,高耗能的建筑必然越来越多,未来建筑节能改造的任务将会越来越重。5.2.2节能措施该项目地处冬冷夏热地区,夏季要求隔热通风,冬季要求保温节能,商贸中心应采取相应的建筑节能措施,以降低能耗。国家要求,“十一五”期间新建建

34、筑严格执行节能65%的设计标准。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复合的外墙和屋面等一系列技术措施,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在建筑节能方面,本项目按照建筑用途和所处气候、区域的不同,做好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及采光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复合的外墙和屋面;以粘贴、钉挂、喷抹和浇入方法复合的多种外墙外保温技术;节能窗技术,控制窗墙面积比,改善窗户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采用中空玻璃;断桥、复合、加设空腔等技术,降低窗框的传热;严格窗框与窗扇、窗框与墙体间的密封;能耗较低的高效保温建筑材料和制品。本项目为了优化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和设计标准而采用节能降耗措施。节能符合国家有关建设标准、技术标准和中国

35、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中的节能要求,主要节能措施有:一、墙体节能工程墙体节能工程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围护结构隔热水平: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屋顶0.6;外墙0.55;地板0.5。 (2)、保温隔热材料的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3)、保温板材与基层及各构造层之间的粘结或连接必须牢固。粘结强度与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保温板材与基层的粘结强度应做现场拉拔试验。(4)、保温浆料应分层施工。当采用保温浆料做外保温时,保温层与基层之间及各层之间的粘结必须牢固,不应脱层、空鼓和开裂。(5)、当墙体工程的保温层采用预埋或后置锚固件固定时,锚固件数量、位置、锚固深度和拉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后置锚固件应进行锚

36、固力现场拉拔试验。(6)、严寒和寒冷地区外墙热桥部位,应按设计要求采取节能保温等隔断热桥措施。(7)、幕墙节能工程使用的保温隔热材料,其导热系数、密度、燃烧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幕墙玻璃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中空玻璃露点应符合设计要求。二、门窗节能工程门窗采用节能门窗的保温隔热和密闭技术,外窗全部采用塑钢中空玻璃。门窗密封性指标:不低于国标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级水平,相当于窗户每米缝长的空气渗透量:QL2.5m3/(mh)。建筑外墙窗的气密性、保温性能、中空玻璃露点、玻璃遮阳系数和可见光透射比应符合设计要求。三、屋面节能工程(1)、屋面节能工程

37、使用的保温隔热材料,其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燃烧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2)、屋面保温隔热层的敷设方式、厚度、缝隙填充质量及屋面热桥部位的保温隔热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3)、屋面通风隔热架空层,其架空高度、安装方式、通风口位置及尺寸应符合设计及有关标准要求。(4)、采光屋面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气密性应符合设计要求。节点的构造做法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要求。(5)、屋面的隔汽层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隔汽层应完整、严密。四、地面节能工程(1)、地面节能工程使用的保温材料,其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燃烧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2)、地面保温层、

38、隔离层、保护层等各层的设置和构造做法以及保温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按施工方案施工。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保温板与基层之间、各构造层之间的粘结应牢固,缝隙应严密。保温浆料应分层施工。穿越地面直接接触空气的各种金属管道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隔热断桥的保温措施。(3)、严寒、寒冷地区的建筑首层直接与土壤接触的地面、采暖地下室与土壤接触的外墙、毗邻不采暖空间的地面以及底面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地面应按设计要求采取保暖措施。五、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1)、配电与照明方面:低压配电系统选择的电缆、电线截面不得低于设计值,进场时应对其截面和每芯导体电阻值进行见证取样送检。每芯导体电阻值应符合规定。(

39、2)、高低压配电系统采用国家推荐节能产品。选择节能变压器,并设电容补偿柜,提高功率因数。建筑公共部分的照明控制应采用节能自熄开关,照明灯应采取高效光源、高效节能灯具和节能控制措施,避免常明灯,亮度适宜。建筑公共部分和套内的照明功率密度(LPD)值应符合国家标准。照明用的荧光灯(含节能灯)应配用节能型镇流器;镇流器应符合国家标准。六、建筑装修节能工程建筑装修工程的节能同样要注意节能设计、施工管理和材料、产品选购等3个环节。(1)、进行装修的节能设计。和建筑工程节能实施一样,装饰装修的节能也要注意从设计开始。注意在装饰装修设计时,就注意根据房屋本身的节能效果和业主的使用要求,进行节能装饰装修工程的

40、设计。包括房屋的围护结构设计、节能节电节水材料和产品的设计等等;(2)、推广使用节能材料和产品。在装饰装修工程中推广使用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限制使用或者禁止使用能源消耗高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在建筑装饰装修时设计、安装节电节水型器具。(3)、施工管理环节。一方面装饰装修的施工单位注意保护已有节能建筑的节能结构和设施,在装修中不破坏。另一方面,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和照明设备进行查验。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保证节能施工的节能效果。另外,在施工中还要注意在装修工程中节约材料,减少浪费。日前,我国的节能环保装饰装修认证工作已经开始,相信通过建筑节能工程施工

41、质量验收规范的贯彻,会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室内装饰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把节能减排落实到每个装修家庭和装饰装修工程。 七、其它节能措施(1)广泛采用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及设备。(2)在建筑设备设计中,进一步强化了供热系统的计量及调控措施,特别强调在设计中应分别按照定流量系统和变流量系统的不同要求进行设计,实现系统的水力平衡,以保证系统的供热均衡和相互协调。 (3)采取了加强屋面、单元式建筑山墙等边端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尽量减少这些部位的散热量,缩小不同位置住户之间采暖耗热量的差别;在现有技术条件和可承受的经费增加幅度范围内,给出分户墙和分户楼板的传热系数限值以控制户间传热量,减少热费计算中的修正和分摊

42、,提高建筑节能水平。 (4)设计太阳能热水系统,做到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与建筑工程同时投入使用。(5)各种卫生陶瓷、器材全部采用节水型新型产品。卫生间内的卫生洁具及其配件应选用节水型和节能型产品,水嘴应为符合产品要求的陶瓷密封水嘴、坐便器为一次冲洗水量6L。地漏选用水封深度不小于50mm,构造内无存水弯的卫生器具所配存水弯的深度不小于50mm。(6)监测与控制系统施工质量的验收应执行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5.2.3节能效果分析 该项目地处冬冷夏热地区,夏季要求隔热通风,冬季要求保温节能,采取不同的建筑节能措施,以降低能耗。拟建项目通过采取主要节能措施,完全可以

43、达到实施节能50的标准。5.2.4节水措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全面节水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是关系到我国实现资源利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备任务。该项目设置中水系统,中水系统对于节约用水,减少水环境污染具有明显的效益。采用中水系统后预计用水量可节省30%40%,排水量可减少35%50%,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各种卫生洁具及其配件应选用节水型和节能型产品,公共洗手池采用红外水龙头;加强雨水的间接利用,如工程建设需要硬化地表的,宜采用透水砖等人造透水材料,使雨水就地入渗,补充涵养地下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6.1总体概况6.1.1建设地点环境本项目附近水文化

44、质条件良好,交通便捷,电力设施配套完善,周围的环境幽雅,空气质量优良,市政生活配套设施齐全,具备开工条件。6.1.2 环保方案设计原则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历年来我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不仅为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也为环境保护方案设计提供了政策依据。主要有: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1998年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9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年国家主席江泽民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6.1.3 主要污染及防护措施新建、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一切可能对

45、环境造成污染的项目,必须坚持“三同时”原则,即环境治理设施应与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6.1.4 环境保护标准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323-90的规定。大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种的二级标准。6.2 环境污染防治对策本项目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包括两个阶段,即施工期间的影响和运营期间的影响。主要污染及防护措施包括施工期和使用后产生污染及防护。施工期的污染及防护措施项目建设在施工过程中需使用车辆及施工机械,产生噪声、扬尘、固体废渣和废水等污染,这样势必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影响居民生活。因此在施工期间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施工期间噪声防治对策施工期间的主要噪声污染为混凝土搅拌机、装载机等施工机械以及施工现场的运输车辆等。施工期间受噪声影响较大的为附近的居民区,为减少施工噪声影响,需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施工用场地等管理措施,包括:高噪声设备如混凝土搅拌机、装载车等的施工时间安排在昼间(06:00-22:00);施工设备选型上采用低噪声设备,以降低噪声生源声压级;在施工过程中对动力机械设备定期进行维修、养护。扬尘影响防治对策本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