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与父母关系的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268189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大学生与父母关系的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关于大学生与父母关系的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关于大学生与父母关系的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关于大学生与父母关系的调查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关于大学生与父母关系的调查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大学生与父母关系的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大学生与父母关系的调查报告.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大学生与父母关系的调查报告调查小组组长:许沛楠 学号:201203014218调查小组成员:张小莉 学号:201203014214调查小组成员:姚路萍 学号:201203014217调查小组成员:李康颖 学号:201203014213调查小组成员:欧阳睿珊 学号:201203034220执笔者:许沛楠 学号:201203014218指导老师:滕芳目录内容摘要3Abstract4一、论亲子关系与当代大学生群体概况5二、社会实践主要过程6(一)活动时间6(二)活动方式6(三)活动对象6(四)活动内容7(五)活动目的或意义7(六)具体过程7三、问卷结果及调查分析7(一)大学生与父母之间存在代沟7

2、(二)大学生选择离家远学校就读7(三)大学生较于父亲更亲近母亲8(四)大学生与父母联系频率适中10(五)大学生关心父母但不懂表达11四、大学生与父母沟通困难成因剖析12(一)大学生与父母之间存在代沟思想观念、价值观的不同12(二)大学生较于父亲更亲近母亲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13五、改善大学生与父母关系的可行性方案13(一)从父母角度改善双方关系13 1.提高自身的素质,紧跟时代的步伐14 2.巧用平等态度,注重沟通技巧14(二)从子女角度改善双方关系14 1.理解父母,尊重父母14 2.正确认识自己,改变自身行为15参考文献15心得体会17 欧阳睿珊.16 张小莉.20 姚路萍.22 李康颖.2

3、3附录.25内容摘要:在今天,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新世纪美好未来的创造者。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的社会观、生活观、世界观、恋爱观等都深受我们父母的影响。但是据我们所知,当代的大多数大学生与父母亲的关系并不乐观,甚至有些紧张,究其根源除了双方的沟通不足,年龄上的代沟之外还有诸多原因,以下是通过对大学生所进行的不记名调查,针对大学生与父母关系的调查问卷,经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后,得出90后大学生与父母关系并不和善的缘由。由于所进行的问卷涵盖了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等方面,使得调查问卷更具全面性和覆盖性,因此将其推广到我国大部分大学生去,并详细剖析我国当代大学生与父母关系不友好的主要成因

4、。从根源出发,为我国当代大学生与父母关系不友善寻找解决方法,并提出改善大学生与父母关系除了需要双方加强沟通之外,作为父母应该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而作为孩子更应该多站在父母的角度看问题。只有大学生与父母共同努力,才能构建家庭的和谐,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和谐,有利于大学生的发展,为其构造一个更美好的明天!关键词: 大学生;家庭;父母;关系AbstractToday,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hope of the motherland in the future, is the creator of the new century a better future. As a

5、college student, our society, life, world outlook, love, and so on all i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our parents. But as far as we know, most of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parents relationship is not optimistic, even a little nervous, investigate its root in addition to the lack of commun

6、ic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the generation gap age and a number of reasons, the bearer of the survey is based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questionnaire, through the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after 90 the

7、caus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is not kind. Due to the questionnaire covers different schools, different professional, different grade, etc., makes,Make the questionnair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coverage, so to promote it to our country most of the college studen

8、ts, and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in detail the causes of unfriendly. Starting from the root, for the relationship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in unfriendly looking for solutions, and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

9、ween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in addition to the need to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 on both sides, as parents should be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ir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and as a child should stand in the parents more perspective. Only college students and parents work to

10、gether to build the harmony of families, to promote the harmony of the societ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better tomorrow!Keywords:collage students,family,parents,relationship古语有云,齐家、治国、平先下,在大力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构建家庭关系的和谐也成为了最基本的工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得以

11、走进大学,大学生已经成为影响社会意识形态和道德风貌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大学生与父母产生意见不一致或产生矛盾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和同学、老师的关系相处不错,在家里和父母却缺少共同语言。父母对他的言行看不惯,他对父母的管教也听不进去,甚至和父母顶顶撞撞,争得不欢而散。有的虽然不敢当面顶撞父母,但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因此十分冷淡。家庭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不仅给大学生精神上带来很多苦恼,而且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受到了影响。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更应该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前端,对社会的

12、种种现象进行剖析。这其中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就是我们与父母关系对我们成长的影响,因此,我们小组选择了研究大学生与父母关系,从自身的根本情况出发,站在时代大的前提背景下去研究分析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种种情况。一、论亲子关系及当代大学生群体概况亲子关系是指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的好坏决定了孩子的性格和孩子的未来。如果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并且有很好的成就,就需要孩子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但是健全的人格取决于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因此正确处理好当代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我们性格的形成,品质的培养,意志的磨练。大学生群体是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如农民群体、工人群体而言,特指大学生这一群体在整个社会系统的

13、分类。当代大学生群体主要是以上世纪90年代后出生的孩子为主,也就是社会上普遍说的“90后”。每一个时代的大学生群体特征都会有那个时代的烙印,“90后”大学生也有着不同于“70后”、“80后”的群体特征。由90后组成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富有热情,敢拼敢闯,讲义气,但是也普遍存在着对时事政治缺乏一定的敏感性,过分逞能等问题。在论述当代大学生与父母关系之前,我们小组认为应该对90后大学生群体的特征加以分析,了解90后大学生群体的共性和特性,方便我们更全面剖析当代大学生群体对父母的心理。在我们小组看来,90后大学生群体有以下几个特征:一、对父母的依赖性比较强,生活缺乏独立,虽然当代大学生群体已经是成年人

14、,但在经济上仍接受着来自与父母的支持,勤工俭学的仍占少数,尽管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是啃老族,让父母们受累,但往往没有有效的途径养活自己。大学生一方面想独立,另一方面在经济上还要依靠父母,这种矛盾的心理困扰着大学生们,也引发着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从而影响着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二、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对网络的依赖性强、抗挫能力弱,90后大学生出生于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猛、遍布网络的时代,衣食不愁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社会竞争的压力不断增大,90后大学生承担了更多的压力,学习压力、升学压力、结婚压力等等,这与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相矛盾,也使得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变得僵硬,更加剧

15、了双方的矛盾。三、勇于担当但功利意识过强,在前面我们已经提过,90后大学生普遍家庭生活条件好,因此攀比现象也较之前的大学生群体更为严重,当代大学生群体经常因为父母无法在金钱、物质等方面给予满足而与父母发生矛盾,而其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如果任由其发展也将毒害社会。因此,在了解了当代大学生群体存在以上种种特征之后,使我们开展研究调查有了一定的前提了解,更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刻地了解大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并且为我们改善双方关系有了新的认识。二、社会实践的主要过程(一)活动时间:2013年7月12号 - 2013年8月5号(二)活动方式:通过在问卷调查星制作在线问卷以及发放纸质问卷等两种形式进行调查,最终

16、回收共80份调查问卷。(三)活动对象:广东省内外各大高校的大学生。(四)活动内容:本次调查主要对包括广东省内及周边省市各大高校大学生对关于“大学生与父母关系”所进行的社会调研,以小见大,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折射出我国当代大学生与父母关系在现阶段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普遍大学生与母亲关系好,而与父亲关系并不亲密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小组将运用所学知识和借助他人力量,进一步地了解大学生与父母之间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我们小组的认真思考,分析出现该问题的成因,尽可能为改善大学生与父母关系提出解决方法和可行性的建议,从而达到缓解大学生与父母关系紧张的目的,进一步推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五)活动目的或意义

17、第一,通过开展此次社会调研活动,对于大学生而言,使在校大学生身体力行,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上,并且由于调查主体为大学生,使得在校大学生能更好的了解到自己与父母之间认识不足,不仅缺乏沟通,更缺乏沟通的技术和技巧,因此通过此次社会调研活动,能够更好地加强与父母的沟通,谅解并关心父母。第二,通过开展此次社会调研活动,对于家庭而言,让广大大学生更加关心家庭,关注父母,从而达到家庭和睦的目的。第三,通过开展此次社会调研活动,对于中国当代如此大人数的大学生群体来说,能够更加清楚了解与父母之间存在问题的根本缘由,从而根据调查的结果去做出一些改变,努力地去改善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家庭和谐,更有利于自己的发

18、展。(六)具体过程过程时间主要工作事情2013年7月12日7月14日制作调查问卷2013年7月15日7月20日发送电子版调查问卷链接;分发纸质版调查问卷。2013年7月21日7月25日回收纸质版调查问卷。统计问卷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2013年7月26日7月31日整理调查资料,参考相关文献,撰写社会实践报告。 2013年 8月1日 8月5日将调查报告发给指导老师,让老师指导,对调查报告进行后期的修改完善。 三、问卷结果及调查分析(一)大学生与父母之间存在代沟图1 大学生觉得与父母有代沟比例从问卷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78.75%的大学生都觉得与父母之间存在代沟。其中更有3.75%的同学觉得与父母有很

19、大代沟。而认为与父母之间没有代沟的仅占21.25%。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普遍与父母之间存在着代沟,归其原因应在于父母与我们生活的时代的不同,以及接受的教育背景的不同。(二) 大学生选择离家较远读书图2 大学生选择读书城市比例从问卷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在我们所回收的80份问卷中,78.75%的大学生在选择大学的学校时,均选择离家较远的城市,而仅有21.25%的大学生会选择在同一城市读大学。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大学生选择离家较远的学校,一方面是想要脱离父母的约束,追求自由,这与90后的群体的特征是相符合的,他们追求自由,个性独立。而另一方面,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锻炼自己,增加社会经验,希望能通过

20、增长自己的见识,以便毕业后更好地在社会立足,但是由于他们刚走出家门,在社会上尚无法立足,一遇到困难就会想到父母的关心,因此,随着与父母距离的拉远,与父母关系也有日渐缓和的趋势。(三) 大学生于父亲更亲近母亲图3大学生与父母关系更好比例关于大学生与父母之间,谁的关系更好。从图3可以看出,78.75%的大学生认为与母亲的关系好过与父亲的关系,而仅有21.25%的同学认为自己与父亲的关系更好。从以下图4可以看出,相比于打电话给父亲,打电话给母亲的约占41.25%,超过打电话给父亲的30%。而打电话给兄弟姐妹的占少数,仅有2.5%。接近二分之一的同学表示打给父母亲或兄弟姐妹的都有。图4为大学生打给父母

21、的比例根据这些数据和圆状图我们可以推知,如今大部分的大学生与父亲的关系并没有与母亲的关系那样友好亲密,对于打电话的对象也均是以母亲为主,并没有很好地发挥通讯工具的作用与父亲好好交流沟通,从而使得绝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承认与母亲的关系好过与父亲的关系。甚至于有一些同学反映说与父亲的交流沟通是建立在母亲当“传声筒”的情况下进行的。 (四)大学生与父母联系频率适中,通话时长适中从图5所示的条形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有12.5%的同学表示每天都打电话给父母,37.5%的同学表示每星期打一次电话,我们也可以认为,在打电话回家与父母沟通中,大学生是比较主动的。从图6中,绝大多数的同学与父母的通话时长均超过一分钟,

22、其中5-10分钟最多,占37.5%,说多不多,说少也不算少,其次是五分钟以内和通话时长超过十分钟,均为28.75%。图5大学生与父母联系频率图6大学生与父母通话时长因此,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显示,我们小组分析通话时长主要集中在5-10分钟,主要通话频率集中在一星期一次可能原因是为了向父母报个平安,类似于汇报工作,让家人知道自己的近况,不会有太多的寒暄,因此不会有太多的言语。(五)大学生关心了解父母但不懂表达图7 大学生是否记得父母生日及会否送礼物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62.5%的大学生记得父母的生日但并不会送礼物,而仅有18.75%的大学生会送礼物给父母亲,而更有18.75%的大学生不记得父母的生

23、日。总体显示,当代大学生是懂得关心了解父母,体贴父母的,但并不善于表达,没有过多的礼物或者言语去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四、剖析大学生与父母沟通困难感情疏远成因据我们所回收的这80份问卷中显示,大多数的大学生与父母亲之间都存在沟通困难,甚至有一部分同学与父母感情并不深厚,时有争吵和矛盾,我们也可以相信在现如今大部分的大学生随着年岁的不断增长,与父母之间的隔阂也明显变深,不少人都萌发了远离父母独自在外打拼的念头和想法,因此不断努力地改善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有利于我们帮助建设大学生健康心理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帮助改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构建小康社会,逐步走向大同社会。以下仅通过两

24、个方面对调查所显示的结果的成因进行剖析:(一) 大学生与父母之间存在代沟思想观念与价值观的不同在中国父母的传统观念中,子女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身为父母,总是愿意为子女牺牲奉献一切、省吃俭用,一定留给子女最好的,凡事总是由父母一手包办,又一会儿担心这,一会操心那,每天的心思都花在子女身上。然而就在父母无微不至的照料下,却也限制了子女的活动空间。子女觉得父母好烦、很霸道、从来不和自己商量等问题,导致从心里面排斥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 很多同学都不愿意与父母分享心事,因为觉得说了父母也不会懂,我觉得这是由于当代大学生与我们的父母之间所生活的生活背景和所经历的文化教育的不同所导致的。在前面我们已经提过

25、,当代大学生主要都是由90后群体所组成的,90后所生活的环境是在一个经济迅速腾飞,和平友好的小康社会,他们大都没有吃过什么苦,不曾经历过大饥荒也不曾经历过战争的残酷,可以说他们是在一个健康安全且物质条件非常好的年代生活着,因此也养成了他们特有的思想,简单来说,就是个性。个性就是与众不同,他们追求个性,享受个性。而我们父母所生活的年代大部分是在于60、70年代,他们知道生活的艰辛,见证过改革开放前的饥荒,经历过改革开放的努力奋斗,才有了现今的小康生活,所以我们父母辈更懂得了珍惜,而我们90后大多是在于挥霍,因此也造成了我们和他们之间的不同,也使得了很多大学生不愿意接受老一辈的想法,造成了我们和他

26、们之间的隔阂。总的来说,由于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知识和价值观念更新的速度也随之加快,年轻人与自己父母之间的观念差异比过去更大。作为父母,往往对子女的一些观念和行为感到不可理解,更接受不了;作为子女,会感觉到父母的许多观念和生活知识已经落后于时代,父母在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上的经验传递已经失去了它原来的魅力,父母在子女心目中的地位也随之下降。父母希望自己依然是家庭中的权威,而子女却希望自己能独立,摆脱父母的控制,于是便产生了代沟。 (二) 大学生较于父亲更亲近母亲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中,一直以男耕女织为主,强调男主外,女主内。因此,从孩子呱呱坠地时起,接

27、触更多的便是在家中的母亲。多数母亲在家庭生活承担了主要责任,做家务,加强亲朋好友间的联络,照顾好家人。她在各方面的全面参与,自然而然成为孩子从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小社会集体的代表,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而母亲身上有女性独有的细腻、敏感,能更注意到孩子的发展变化,当孩子想与父母交流时,母亲相对于父亲,更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在处理问题上更耐心,更能注重细节。据不完全的研究表明,父亲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影响远大于母亲,缺少与父亲沟通或者是父母离异,从小生活在母亲身边的孩子,患精神疾病或者心理不健康的因素远大于那些由父亲抚养长大的孩子。特别是对于男孩子来说,在父亲身边长大的孩子更具有男子气概,更懂得担当和负

28、责任,因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孩子与父亲的沟通交流,重视父亲在一个家庭,在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才能给孩子一个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而对于一个已经是成年人的大学生来说,父亲除了影响其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健康发展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恋爱、生活等方面,作为父亲能更好的地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为其进行分析。因此,如果能进一步改善父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将十分有利于大学生价值观、恋爱观、世界观的形成。五、 改善大学生与父母关系的可行性方案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分析,我们知道改善大学生与父母关系的重要性,也明白为什么大学生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改善大学生与父母关系,不论是对于父母来说,还是对

29、于我们来说,都应该付出一定的努力,因此以下从父母以及从子女这两个角度来改善双方的关系。(一) 从父母的角度 1.提升自我素质,紧跟时代步伐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逐渐步入一个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科技产品进入了我们的视野,QQ、微博、微信变成了当代大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作为父母,如果能够善用交通软件去和孩子们沟通和交流,更能够走入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区别于在父母的另一面。而通过这些高科技产品,也能使父母不在局限于生活的小小区域,了解更多的外面的事物,增加与孩子之间的共同话题。当代大学生的父母普遍是4、50岁的农民,并没有接受过过多的教育,如果父母能够有一颗热爱学习的心,不断提升自我的素质,与孩子

30、同步成长,那样对于改善双方的关系有很好的作用。 2.巧用平等态度,注重沟通技巧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父母与子女的矛盾产生,往往是在于父母的绝对权威与子女追求自由相违背而产生的,那么对于父母来说,用平等的态度与子女对话,尊重子女意愿,注意与子女沟通的技巧,无疑可以改善双方的关系。父母在于子女沟通时,应该注意一下几点:一、要用实际合理的言辞,不要夸张事实,也不要损伤子女的自尊心及降低其对父母的责任感;二、不要用情绪化的言辞,演变成恶言的争吵。避免出现亲子关系不可收拾的僵局;三、要用清楚具体的言辞,不要模棱两可或含混不清,徒增亲子之间的误解误会;四、不要说重话,也不要言之无物,前者破坏亲子交谈

31、的气氛,增加彼此相谈的火药味,后者促成疲劳轰炸,易失亲子交谈的耐性;五、要擅用幽默的表达,言谈轻松风趣,以提高及分享亲子之间谈话的兴趣;六、不要各说各话,无益于亲子相谈的沟通的效能;七、要擅用肢体语言,力求言行一致,这样能增加亲子沟通的效果;八、不要陈词滥调或僵硬粗俗,以免引起子女心中不悦感受及其沉默无言以对。 (二)从子女的角度 1.尊重父母,理解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在父母眼里,不论多少岁,他们始终认为我们长不大。孩子再大也是孩子,是绝大多数父母的想法,即使对孩子可以处理好的事情有时也总是怀着不要的心情,生怕他们处理不当。但是对于我们看来也许是多余的担心,甚至会嫌他们啰嗦、麻烦。但出于父

32、母的责任感和对子女的疼爱之情,做子女的应该理解父母的这种由衷之爱。特别是现在大学生的父母一般都在40、50岁,他们这一代人都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从他们自己的切身体验中,他们都深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趁着今天安定的局面,他们不仅自己勤奋工作,补偿失去了的年华,而且总希望自己的子女在人生道路上不再有那么多的坎坷、曲折。 作为子女,在与父母发生意见分歧时,采取回避、疏远、顶撞,甚至“逆反”的态度都是不对的。最起码,对父母的意见应该采取尊重的态度。如果一听到父母的不同意见就反感,就觉得“烦死了”,那怎么谈的上进一步去寻找共同的语言呢?有人觉得,父母讲来讲去都是“过去”的老一套。其实,“现在”总是

33、从“过去”发展而来的,不了解过去就难从深刻地认识现在。俗话说“家有一老,黄金活宝”,这就是因为人不能事事直接体验,许多知识都是从前人那里间接获得的。父母讲的“老一套”,正是他们自己在长期生活中的经验结晶,对子女具有“温故而知新”的宝贵作用。大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还刚刚起步,尽管独立意向的产生使他们不想事事依赖父母,但毕竟社会阅历少,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他们虽然思想敏捷,接受新事物,但往往存有表面性和片面性,容易偏激,这种动荡不定的心理发展时期,就更需要父母的教诲和指点。 2.正确认识自己,改变自身行为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逆反心理,往往父母让你往东,你偏偏要往西,这很有可能就是逆反心理在作祟。有时候

34、我们总是嫌父母过于啰嗦,总是重复着同一件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进行自我反思,想想父母为什么会经常这么说,是否自己真的有做的不足的地方,不能一味地去埋怨父母,嫌弃父母。如果我们与父母发生分歧或者产生矛盾,能够第一时间先从自身想问题,那么可以减少与父母之间的摩擦,更能够及时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进一步地改善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成为更好的人,而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两全其美。3.加强主动性,改善与父母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很微妙的,一旦产生隔阂就会破坏彼此原本亲密的关系,如果距离越拉越大,就会变得难以修复。所以,在我们发觉自己与父母的的交流越来越少,沟通变得困难,

35、想法差异很大,就要想办法改变这种局面。要改善关系,必须在相处中逐渐磨合,总有一方向另一方低头、示好。在亲子关系中,身为大学生的我们要主动承担起这个责任,主动找父母沟通交流,用实际行动关爱父母,从朋友聚会里挤出一点时间陪父母吃一顿简单的晚餐,用大游戏、上网的时间给父母打一个电话,多点陪伴父母,从这些最简单最基本的事做起,让父母更多的了解自己,从而肯定自己,改善双方关系。参考文献:1张文霞、朱东亮著家庭社会工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第251页2王连生著亲子沟通的理论基础之分析,台北:师大书苑,1992年3李燕妮著隔代抚养下的亲子关系分析、学理论下,2010年第3期关于大学生与父母关系调查

36、心得姓名:欧阳睿珊 学号:201203034220本小组利用暑假时间对大一至大四学生进行了大学生与父母关系的社会调查,经过以往的观察发现,许多大学生与朋友、同学的关系不错,但这并不代表与父母双方的关系融洽。 现在大学生大多数希望与父母成为朋友,并分担父母的心事,但在沟通中常发生冲突。作为子女,要理解父母、尊重父母,作为父母在与子女沟通时应注意一定技巧。为了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小组决定通过在线发放问卷,了解大学生与父母关系存在的问题,寻找改善大学生与父母关系的途径。一、概述:该问卷一共有32道选择题,主要包括了大学生的基本情况、与家人联系的紧密程度、改善与父母关系的态度等等。调查发现,多

37、数大学生离家不远,与父母联系还算密切,在校时间与母亲沟通较多。另外,多数大学生承认与父母有代沟,因为生活琐事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几率比较高,但是普遍有改善与父母关系的意愿。而父母方面,普遍对子女的期望较高,导致不少大学生认为有一定压力,其中父母最关心的是子女学业、就业问题。综合该问卷,我发现大学生与父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原因是缺乏契机和没有相互倾诉心声的习惯。二、意义:通过本次调查,我了解到,当今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已经不像旧时代那样,父母高高在上,子女对双亲言听计从,而是双方都迫切地想要进行良好的亲子互动。所以,收集各项数据,可以对改善大学生与父母关系有所帮助。三、措施:(一)从大学生的角度 1

38、、理解父母。天下父母都有一颗爱孩子的心,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善意的,只是可能方式上不能完全被接受,有些担心在孩子看来是多余,但是这是出于父母的责任心和对子女的关心。特别是现在大学生的父母一般都在4050岁,他们这一代人都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从他们自己的切身体验中,他们都深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趁着今天安定的局面,他们不仅自己勤奋工作,补偿失去了的年华,而且总希望自己的子女在人生道路上不再有那么多的坎坷、曲折。2、尊重父母。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到现代社会还是依然适用的。尊重父母,就是一种孝的体现。作为子女,当与父母发生冲突时,采取回避、顶撞、逆反的方式是不对的。最起码,对

39、父母的意见应该采取尊重的态度。如果一听到父母的不同意见就反感,就觉得“烦死了”,那怎么谈的上进一步去寻找共同的语言呢?但是,尊重不代表是“愚孝”,不是要对父母的意见言听计从,如果遇到与父母意见相左是,应当采取积极措施,而不是逆来顺受,子女应该勇敢而恭敬地向父母提出自己的观点,争取得到父母的支持。3、认识自我,相信自己。已经是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对自身有个正确的认识,了解自己的不足,在这些方面更多地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虚心接受父母的建议。但是,父母生活的年代不同,有些观念也不一定适用于今天,所以我们要正确判断,当遇到应该相信自己的时候,可以委婉地向父母提出。(二)从父母的角度1、注重与子女的沟通技

40、巧。现代的父母已不像传统的父母那么专制且具有权威。父母首先把子女当成朋友看待,因为大学生已经有基本的是非判断能力,其次通过循循善诱而不是通过呵斥、强迫等方式是子女接受自己的观点。要用清楚具体的言辞,不要模棱两可或含混不清,徒增亲子之间的误解误会。不要说重话,也不要言之无物,前者破坏亲子交谈的气氛,增加彼此相谈的火药味,后者促成疲劳轰炸,易失亲子交谈的耐性。2、多站在子女的角度看待问题。现在的大学生有个性、见解独特,但是人生阅历并不丰富,对事情的理解未必深刻,还可能因为血气方刚,处世态度不够圆滑。父母应更关心子女的感受,站在子女的角度思考,就事论事,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四、总结:亲子之间

41、通常会为了日常的生活作息而意见不合,所以有时让亲子关系起了冲突。如果为了日常生活中琐碎的小事,而引起了亲子间的冲突,反而更容易让亲子关系渐走下坡,且失去了亲子间原有的那份甜蜜的感觉。如果父母和子女能多花点时间聆听彼此的内心感,利用时间相互沟通,必定能提升亲子之间的良好关系。关于大学生与父母关系调查心得姓名:张小莉 学号:201203014214我们从上学期期末开始研究社会实践的主题,最后一致通过决定调查大学生与父母关系。我们主要从大学生的角度来了解两者的关系。我们的问卷主要是以网上形式进行的,我们调查的安排是在7月15日到20日之间发送填写并回收好问卷,收到的回复有80份。我们组总共有五个人完

42、成这项工作,两个人制作调查问卷并发送电子版调查问卷链接和分发纸质版调查问卷;一个人统计问卷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两个人整理调查资料,参考相关文献,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是发放纸质版的问卷调查,在这问卷调查工作中,我觉得想要赢得别人的积极配合,我们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注意讲礼貌。礼貌的行为不管对方是否驻足配合我们问卷,都要客气礼貌的说声抱歉或者谢谢,由于礼貌的行为,会收获在这个陌生被调查者身后行走的人,并且会让一些人主动上前来询问你是在做什么;如果在对方没有驻足后,你是恶意的表情和烦躁的行为只会吓跑别人。第二、要注意面带微笑。罗曼罗兰曾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

43、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 有人将微笑称做是“世界语”,这是不无道理的。微笑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深入沟通与交往创造温馨和谐的氛围。微笑最自然大方,最真诚友善。自然的微笑可以让被调查者感觉到亲切,并乐意配合我们工作。第三、要注意带有诚恳的眼神。在上前请被调查者配合问卷的时候,要有非常诚恳的眼神,并且大胆的注视着对方的眼神,传递你的诚恳,这时被调查者会被你的真诚打动,也许就会留下来帮助填写问卷。第四、在发放问卷时要为被调查者着想。注意自己的语速,尽量快,感觉是希望不耽误被调查的时间,尽快地完成问卷,并且尽量口语化,像是和被调查者交谈,拉进彼此关系,这样被调查

44、者反而会愿意很好的配合。尤其重要的是要要注意个人形象。个人形象是非常重要的,是被调查者对我们的第一印象,这个第一印象会导致他到底是留下配合我们还是绕道离开,穿着得体大方、干净整洁会让被调查者感到入眼舒服。如果我们奇装怪服,穿着邋遢,这样只会吓走被调查者。以上几点是我觉得做好发放问卷的关键,当然并不是说做好以上几点就可以使发放问卷工作做的完美无阻碍。当然也会遇到好话说尽,礼貌待人,却无法得到人们的合作,美好的希望被一次次的打碎,自信心被极大地挫伤,在一次次的碰壁后,自己要找诀窍,慢慢地自己的使心境变得镇定、平和,没有烦躁。人需要在不断的失败后开始觉悟,需要在压力下开始改变,人只有在锻炼中才能找得

45、到真正的自我,找到生活中的真谛和道理。进步,需要从失败和成功中取得,机会的到来并不是必然的,是自己努力去争取的,擦亮你的眼睛,用心去观察每一个人,用自己的毅力、智慧去对待事情,你将发现很多与众不同的亮点,这些亮点将会带领你走向成功。虽然这次才是我第一次发放问卷,但仍让我学到不少,我想在我的今后人生中可能还会有很多次此项工作,或类似的工作。我会做好以上要注意的问题,并用心发现新的问题,让工作更顺利的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在对调查频率调查中,发现女生主动性强,男生的主动性较差,孩子都有些偏向与母亲沟通。较少的学生会主动与父母联系,在主动性上通常是父母比较主动,孩子较为别动。孩子普遍认为父母很能唠叨,打电话自己想表达的都被父母忽略,孩子并不够关心父母,对父母不够细心。只有近一半的学生知道父母的生日,但对于自己的生日那天给父母打电话的很少。在中国父母的传统观念中,子女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身为父母,总是愿意为子女牺牲奉献一切、省吃俭用,一定留给子女最好的,凡事总是由父母一手包办,又一会担心这,一会操心那,每天的心思都花在子女身上,但是子女的心却没有放在父母身上。在沟通内容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人与父母打电话时有过争执,孩子在与家长沟通时,多多少少难免会出现争吵。虽然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料,却也限制了子女的思维空间。父母一向可以理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