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验设计与实施过程的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实验设计与实施过程的研究报告.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题实验设计与实施过程的研究报告一、 课题自然情况摘要1.课题总名称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的实践研究2.课题简介“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可以说,“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研究者在本课题中的角色丁丽君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承担了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在在平时
2、授课阶段一面通过不断地摸索掌握本学龄段学生的思维特征、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设计,实施研究使课堂教学目标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二、 本次试验研究目标总目标: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自觉积累和善于积累的习惯、能力,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感悟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具有良好的感悟力和深刻细腻的思维品质。阶段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编排内容以及三维目标,把小学阶段阅读教学按三级水平分解成研究目标。一级水平(第一学段):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默读,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3、感受语言美,对感兴趣的人物或事件有自己的感受或看法。学习积累成语、格言,每学年背诵优秀诗文30篇,二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 二级水平(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借助工具书和生活积累,感悟词义,能感悟文章内容、思想感情、初步感悟作品的生动形象和优美语言。自觉积累课内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能根据需要收集和处理信息。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级水平:能辨识词语的语境意义和感悟色彩以及表达效果,能勾点批画,自读自悟,抓住文章要点,想象情境。能感悟人物性格,思想感情和文章的基本写法、结构特点以及语言的运用之妙。默读每分钟不
4、少于300字。养成好读书看报,主动积累的习惯,并善于积累。背诵优秀诗文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研究的方法及原则1、研究方法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公正、平等、合理的基础之上,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研究。2、研究原则(1)整体性原则“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体现课程的整体功能,是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不同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上,都会有不同的情况。在教学中不能简单的把内容与目标一一对应,或者把“三维目标”理解为知识、技能再加上情感,机械得奖“三维目标”割裂开来,而是要在钻研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和社会的发展,科学的整合“三维目标”。(2)科学性原则“三维目标
5、”的定位应恰到好处、科学合理,根植于文本,注重学生的经验、社会的发展,不拔高,不牵强。(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正确理解“三维目标”的丰富内涵及内在联系,实现“三维目标”的科学整合,只是完成了目标达成的第一步,“三维目标”还仅仅是外显于教学设计中的一组静态文字。要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三维目标”,还需要我们有效地去实施完整的目标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凸现学生主体,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达成目标。三、研究的过程与结果(一)、优化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三维目标达成的基础,特别是创设真正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为什么要在前面加上“真正”两个字呢?这是因为在实践中有许多误解,片面化地理解民主与自
6、由。从教学交往的整体上看,一方面要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强调教学关系的优化;另一方面要缩短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强调学生与教材之间关系的优化。两者互为基础,协同发展,而一般的课堂仅有其一,更谈不上整合,因此课堂“乱”了,三维目标的达成自然也大打折扣。那么,如何整体优化学习环境呢?例如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苏珊的帽子的一教学环节:首先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当苏珊从医院里回来时,在校园,她碰到了同学们;然后教师设置角色,“我就是苏珊,你们是同学们”,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学生们畅所欲言,体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就这样在具体的情境中,缩短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学习环境得到了
7、整体优化,课堂是真诚的课堂,师生之间坦率地交换、分享彼此的真情实感,这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必要条件;课堂也是语文的课堂,学生与教材之间互动对话,在课文学习中学习语言的使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在两方面的优化中得到了落实。(二)、强化体验。情感体验是三维目标达成的有效抓手,原来以情优教的研究已经深刻地揭示了情感体验对认知发展的重要作用,再加上新课程实施以来,情感又成为了目标本身之一,情感体验在语文课程的课堂中得到了有效的强化。例如在三年级上册赠汪伦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读通诗文,启发思考,李白和汪伦是怎么分别的?看图、读诗、释词,接着说说李白与汪伦分别的情景。
8、在学生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紧扣“忽”字提问:既然李白与汪伦是老朋友,为什么李白将行、汪伦相送还感到突然呢?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一愣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1)李白没有想到汪伦会踏歌相送;(2)因为李白为人潇洒,他走的时候可能没有说,汪伦知道后不但没有怪罪还赶来踏歌相送;(3)告别时,汪伦可能已在村上送过了,李白没想到上船时汪伦又来踏歌相送等等。此后,引发思考,不管发生那一种情况,假如你是李白,你会想什么、会对汪伦说什么?再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融入诗境、品味细节、感悟送行这一细节的文化内涵。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课文的基本内容外,还体验了学习内容中隐含的语文学习方法与人物的情感、态度
9、甚至文化意义。教师如果能成分关注学生值得体验的内容,提供学生体验的时间与空间,那么他就能真正把握和落实三维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三)、经历过程。之所以原来的课堂只是一维的课堂,是因为教学太重结果太轻过程,经历学习的过程是三维目标达成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之一。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水乡歌,这是一篇介绍江南水乡美丽风光的课文。而我们却地处北方,大多数学生没有见过水乡,所以我先借助课件,演示水乡的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对江南水乡有了直观的感受,然后让学生说说小竹排顺水而流,如果坐在上面能够看到那些美丽的风光,在观察说话的过程中了解了课文
10、内容。像这样,学生情感目标的达成是在语文知识、语文技能的一体化的言语实践过程中达成的,经历学习的过程就是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经历策略与方法的形成过程,自然也有情感体验的过程。三、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1、思路从现实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入手,以教师为主体,立足解决本校在落实三维目标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行为研究、案例研究调查(问题、访谈、听课等)多种研究方法,坚持理论构建与实践相结合,实证与个案研究相结合。2、过程(1)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6年8月)主要工作: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及申报工作,组建课题组,做好研究成员分工工作,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
11、实施执行计划,对课题方案进一步进行论证。建立子课题研究小组,设计立子课题研究方案。(2)研究阶段(2006年9月2010年8月)根据实施计划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分期举办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广泛交流,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等。(3)总结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研究报告和课题总结报告,并将专题、论文汇编成集,为做好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3、方法1、文献资料法:借鉴与本课题相关的语言积累与感悟的实践研究,分析同一领域的研究要点和成果,进行整理、分析,进而拓展突破,研究出适合本校的语言积累与感悟的实践研究。2
12、、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根据语言积累与感悟的实际情况对两个子课题的内容、形式,不断进行分析总结,找出方案中未涉及而与本课题相关的有价值的问题,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与修改。在研究过程对各研究项目的时间分配、研究范围、内容、手段等相机作出合理的调整,使研究成果更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从而真正使我校中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较大的突破。3经验总结法:依据语言积累与感悟实践所提供的情况,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方法,揭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内在规律,并上升到教学理论高度,促进研究教师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4案例研究法。一是研究教师个案,二是研究一些能够体现师生协作或教师团队
13、协作的教学行为进行小课例,有结对性地积累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依据。3、预期研究成果1、实验报告,课题研究报告以及各阶段实验报告。2、阅读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模式及策略。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3、实验总结、阅读教学的有关论文。4、有关学生的积累数据的对比与阅读能力检测的资料。5、有关阅读教学的网络化教材、多媒体课件、声像资料等四、试验反思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课程目标体系,由总目标和四个阶段目标组成,每个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同时还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这一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4、三个维度设计的。这三个维度,既有纵向的整体性,又有横向的协调性,相互渗透而又相互交融为一体。交融性使课程目标充满了生命活力!正确解读和把握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对我们参与课程改革实验,转变教学方式以及对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学习课标的过程中,曾和许多老师交流过学习心得,发现一处现一下几种情况: 1.认为“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无法检测的东西,现行的考试无法关注到这两点要求,几乎所有的人都同意,作为课程目标,确确实实都应该关注“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而且也能认识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课堂教学仍然主要围绕着知识和技能
15、进行。 难道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可测量,我们就可以不给予关注吗? 我想,一个教育工作者之所以成为教育者,就在于他对社会的责任心,在于他能更多地关注人的发展更本质的东西。当然,关注“情感、态度、价值”的教育将使教育工作者面临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情感不能像知识和技能一样靠某一节课、某一周完成,而必须靠在一个比较长的阶段,通过教师利用课程资源去熏陶,由学生自己去体验,并通过潜在的积累而获得。但我们每一节课又必须体现这些目标。这正体现了问题的复杂性,也正是挑战教师的地方。因此,作为一位教师,要把对学生的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变成一种内在的教学品质和教学行为,在现行的没有具体测量标准的情况下
16、,自觉地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2.把三维目标隔裂开来,认为三维目标就是三个板块,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分别完成这三个不同的目标任务,从而忽视了它是一个整体。 可能正是因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无法像知识与能力那样以量化的形式显现出来,所以在实现方式上也显得比较难把握。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课堂教学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味地用多媒体,一方面是为了直观、真实、生动地再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扩大课堂容量。素不知,这样一来,就有可能把有些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为了强调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有人便在某个教学环节强加进思想教育的内容,或者专门留出一个环节进
17、行价值观的教育。这其实是忽视了三维目标的交融性!三维目标不是三个板块,而是一个整体。不是要在完成知识、技能的教学基础之上加上情感教育的环节。实际上无论在什么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只不过我们过去没关注而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态度,有情感倾向的,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有相当多的学生是带着消极的情感在学习。我们现在课程改革的任务就是要把它变成积极的,让学生热爱学习,甚至有意识地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化。 作为课程研究,我们可以把三维目标拆开来分析,但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三维目标必须是三位一体,因为实践面对的是完整的人,绝对不能把它人为地分开。不能把一节课分
18、成三大环节,分别完成三个目标。 3.认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可以像知识和技能一样,可以分别通过讲授而实现。 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然而许多教师对到底如何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教学目标显得有些困惑,不知道该如何有机地体现三者,所以出现了教师在一些课堂上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人为地、机械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说教。实际上,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可以直接或独立讲授的,而是只有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力的,只能通过创造情境、创造氛围,通过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 课程功能变化了,相应的教学方法也应
19、该变化。越是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越不是能通过讲授来达到,比如,要让学生产生“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情感,不是靠老师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为什么要帮助残疾人,如何帮助,而是让学生坐在轮椅上,或者把眼睛蒙起来,应付生活中的各种情况。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残疾人的种种感受,自然就会在情感上、价值观上发生变化,不再会嘲笑残疾人,而是从内心里产生帮助残疾人的愿望。 总之,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所以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认为为了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需要彻底打破原来接受式的
20、学习方式,所有的知识都必须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选择,去体验,只要是教师告诉学生的都不行。这种认识,其实就是把接受式学习方式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立起来。课程目标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排除接受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让学生通过探究来获取所有的知识。探究活动需要以花费较多的时间为代价,这也是大多数教师热衷于讲授法的原因之一,因为讲授式的教学可最迅捷地将重要事实、概念和相关的思路呈现给学生,效率有时是很高的。其实,如果这节课我就是以让学生获得某个知识为学习目标,那么就直接告诉他们好了,比如“+”怎么写,告诉学生就行了。越是知识、技能的东西,越是可以通过
21、讲授获得。而且,学生对任意一个课题自由地或自发地进行探究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这种可能性通常是不太大的,不是所有的自由探究活动都能达到预期效果。如果教师希望学生开展真正的探究并有所收获,就要为学生设计有利的情境和过程,并把探究活动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一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当然,我们应当看到培养一个学生探究的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都需要我们从原来的接受式框框中跳出来,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要为了取得一时的高分,在教学过程中就包办代替。要想到越包办代替,学生就越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越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就越是包办代替。这样以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相互交融,很难将它们分开,如果将它们分解开来,反而不能反映语文教学的本质。三个维度的交融,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体现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使日常的语文教育上升到追求真善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