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验课设计与实施过程的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269453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实验课设计与实施过程的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题实验课设计与实施过程的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题实验课设计与实施过程的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题实验课设计与实施过程的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题实验课设计与实施过程的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实验课设计与实施过程的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实验课设计与实施过程的研究报告.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题实验课设计与实施过程的研究报告陶罐和铁罐一课的设计与实施一、课题自然情况摘要1. 课题总名称类别黑龙江省“十一五”期间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注音识字提前读写”与新课程对接的实验研究子课题:“新课程下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内容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是根据学科性质、语言特点,凭借教材和其他教学媒体,在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开掘学生创新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学实践活动。仅从学生认知的角度,教师的教学水平划分为记忆水平的教学、思考水平的教学和创新水平的教学,这是三个相互联

2、系、相互渗透、依次递进的教学水平。教学当然要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这是认知活动的基础,头脑里没有表象和概念的积累,脑子空空,缺乏思维活动的基本材料,怎么可能达到思考水平的教学!如果只停留在记忆水平上,那学生只不过是知识的容器和书本的奴隶。因此必须使教学达到思考的水平,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知识是爆炸性的,老师教得再多也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所以我们更注重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现在人类进入了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信息日新月异。作为民族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更不容

3、质疑地摆在教育的重要位置,它要求我们渗透到各项活动中、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在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正不断地深入。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耗时多,效果低的问题。小学生学习语文主要靠教师传授,学生缺乏自己的习得和体验,思维的习得和语文能力的提高均受压抑。而在当前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研究,有利于改变教学中转变教师和学生传统的教学行为,纠正种种不良倾向,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2.研究者在本课题中的角色我参与“十一五”国家重点课题实验的工作。在教学实践中从整体上实现创新能力培养来设计展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摸索掌握本学龄段学生的思

4、维特征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不断深入研究和探讨创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二、本次实验研究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年段教学目标、本册教学目标和本专题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形成的。(一)培养学生自觉,独立的阅读能力。(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一部分一部份地细读课文,把每部份的内容读懂,从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三)联系学过的课文或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本寓言故事的道理,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的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对于本文的教学,我将采取以下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策略一:引导学生通

5、过大胆质疑,然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 策略二: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抓住重点词句,运用多媒体课件等,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不软弱。策略三: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深刻道理。策略四: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理解。我把本次实验研究的目标确定为:创设学习情境地,触发情感共鸣,追求语文教学中的最大绩效,引领学生将写作技巧与情感体验完美结合,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

6、审美情趣。本节课是一堂立足于捕捉生活细节的写作指导课。通过本节课的语文课学习与作文教学的整合实践让学生学会了解并掌握细节描写方法,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细节,在写作中放大细节,力求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本课题课的具体目标是:1、 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为中心,强调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向“会学”转化。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的创新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创新个性。(这里的创新是指小学生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在新异情况下或困难面前采取对策,独特地、新颖地且有价值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新方法以及精神、品质。)观察点

7、详 细 记 录学生学习状态 学生学习效果观察点1情感触发捕捉细节(电影片段)学生注意力学生情感学生细节捕捉分散一般集中一般较好深受感染一般较好准确观察点2生活细节作文展示(实物展台)学生参与性生活细节捕捉学生习作内容展示一般主动积极一般较好准确生动空洞生动精彩观察点3师生共研透视细节(媒体展示)学生参与性学生诊断能力学生提出修改建议一般主动积极一般较好良好无价值有价值具体准确观察点4真情再续师生试笔(配乐朗诵)(实物展台)学生写作方法运用(第二次作文)学生修改能力师生作文质量一种两种多种一般较好优秀一般较好优秀 填表说明:本节课参与数据采集的教师共有4人,每名教师根据不同的观察点进行有针对性地

8、采集和记录。要求数据采集教师在相应的空格中填写人数,以便于最终计算百分比。同时,要求教师在收集定量数据的基础上,留心观察课堂中的现象并加以描述,形成定性数据。作为数据分析整理过程中的佐证材料。三、实验研究过程1. 学情分析小学中年级学生思维敏锐,但生活阅历浅、情感体验不够深刻,对生活细节中蕴含的真情体会不足。结合上述特点,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侧重选择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细节,最能拨动心弦的细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以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可以主动发现、主动感知、主动体验、主动表达。2、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在课题理念指导下的写作指导实践课,教者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捕捉、再现、创设生活中的感人细

9、节,引领学生发现真情、感受真情、体验真情、抒发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3、学习方法分析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注重思维引领、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4. 学习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认6个生字,理解奚落、傲慢、轻蔑、恼怒等词。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一部份一部份地细读课文,把每部份的内容读懂,从而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4、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全面地看待事物的方法。5感悟文章寓意,并将所感悟的寓意融入到“对文章的补白”以及各种特点的陶罐与铁罐的对话中过程与方法。1、读一读,整体感知。2、议一议,了解内容。3、品

10、一品,理解品味。4、演一演,加深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的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5. 教学过程预设教学过程预设与课题研究的结合点教学反思第一部分感悟角色一、课前幽默谈话,让学生领会语文学习要多读书。二、观看录像,通过猜想表情、模仿、赛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陶罐与铁罐的对话部分。1播放执教者有滋有味朗读课文的录像(没有声音)。师:你都没听到他的声音,为什么就觉得他读得好呢?师:既然你们讲到了表情,那你看到了课文当中描写的哪些表情?(随机巩固字词)师:下面,就请你们带着丰富

11、的表情有滋有味地练读课文。2播放执教者有滋有味朗读课文的录像(有声音)。师:他到底读得好不好呢?请你们听一听。你觉得他哪一句读得最好?为什么?你能学一学吗?师:既然他读得不错,那么你们就吸取他的优点,再练一练。3播放执教者骄傲地夸耀自己朗读水平高的录像。(执教者在录像中说:“怎么样,我的朗读水平很高吧?你们根本没法跟我比。如果你们有足够的胆量,那就跟我比一比,只要有一句读得比我好,我就认输。怎么样?你敢吗?”)师:同学们,他刚才是因为看不起我们而在奚落我们啊!你们能形容他刚才的表情和说话的语气吗?(随机巩固字词)师:你能读整段话和他来比一比吗?大家做裁判来评价。第二部分选择角色三、进入具体语境

12、,在探究性阅读中体会陶罐优点,初步感悟寓意。师:读了课文之后,你们对陶罐和铁罐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可以变化,你愿意变化成陶罐,还是愿意变化成铁罐?师:(对选择陶罐的学生)我也喜欢变化成陶罐,我从这篇文章中看到了陶罐的两个优点,你喜欢变化成陶罐,是否也是因为看到了陶罐的这两个优点呢?理由1陶罐可以长生不老。原因: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尘土,擦洗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理由2陶罐有文物价值。原因:“一只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万别把它损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师:那你是因为什么选择陶罐?你看到了陶罐身上的哪些优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理由1原因_理由2原因_理由

13、3原因_预设答案:“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谦虚)“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的任务是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撞碰的。在完成我们的本职任务方面,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能同时看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好,吵什么呢!”(友好)“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身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善良)第三部分角色对话四、师生、生生角色对话,随机补白,在言语实践深入领会课文寓意。1、师生角色对话:(谦虚的陶罐骄傲的铁罐)师:“你敢碰我吗,陶罐子?”生:“不敢,铁罐兄弟。”师:“我就知道你不敢,

14、懦弱的东西!”生:“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撞碰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师:再说什么?你说啊,难道你身上还有什么可取之处吗?难道你还敢跟我比吗?你说啊生:再说()。师:“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师:“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把你碰成碎片!”2、生生角色对话:(谦虚的陶罐和谦虚的铁罐)(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架) 曲调未成先有情,感悟角色三步曲,步步以情为链,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观老

15、师的“哑读”中感受情。实现了一举三得。引导探究,目标明确;探究的展开,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个性要求和本质特点。老师把重点引向了陶罐的优点探究,既把握住了文本的客观价值趋向,又导向了对文本的深入阅读。在教学中,设计了“角色朗读”、“对文章补白”、“想像对话”等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朗读”的过程中,在“对文章补白”的过程中,在“想像对话”的过程中,即在种种“听、说、读、写”等等言语实践活动中,领悟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自尊,获得认知和情感体验: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等。在听老师范读中体会情;在师生挑战朗读中表达情。同时,将字词教学,读正确、读通顺课文贯穿其中

16、。言语实践是语文教学的个性要求,也是其本质内涵,展开探究做到了以言语实践为载体,通过“理由”和“原因”的言语实践,使学生的理解和表达相得益彰,同时在实践中实现了人文熏陶。角色对话目的是什么?该设计给了我们一个直观的诠释,那就是为了感悟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自尊,获得认知和情感体验: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等;为了领悟语言特点和规律,促进学生言语的生成和思维以读为本,学生在多读中认字解词,体验感悟,凸现语文的可感性和整体性。做到多感受,少分析,入情入境,进行角色体验,用读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在超越文本的心灵对话和“补白”实践中,使学生得到“智”开发和“理”的感

17、悟,使阅读成为学生一段难忘的经历。的发展。 四、实验数据分析及结论1.本节课数据采集结果分析及反思:观察点详 细 记 录学生学习状态 学生学习效果观察点1情感触发捕捉细节(读中感悟)学生注意力学生情感学生细节捕捉分散一般集中一般较好深受感染一般较好准确05%95%3%10%87%6%20%74%观察点2生活细节作文展示(实物展台)学生参与性生活细节捕捉学生习作内容展示一般主动积极一般较好准确生动空洞生动精彩4%9%87%5%15%80%2%80%18%观察点3师生共研透视细节(媒体展示)学生参与性学生诊断能力学生提出修改建议一般主动积极一般较好良好无价值有价值具体准确013%87%5%10%85%030%70%观察点4真情再续师生试笔(配乐朗诵)(实物展台)学生写作方法运用(第二次作文)学生修改能力师生作文质量一种两种多种一般较好优秀一般较好优秀03%97%4%7%89%2%11%87%五、实验结论从以上的实验中可以看出,本课题的实验是成功的,达到了开始提出的各项预期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