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考试重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伤寒论考试重点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2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53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54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6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
2、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0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5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1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目閏 ,此为逆也 38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40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25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
3、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16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76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石膏甘草汤。 63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6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 34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64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
4、草汤主之。 67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之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163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61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目闰 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82伤寒脉结代,心悸动炙甘草汤主之。 177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71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5、。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它药下之,柴胡汤人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
6、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173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80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182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68若脉浮发热,渴
7、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223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2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24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208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260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少阳之为病,
8、口苦、咽干、目眩也。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
9、汤主之。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
10、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 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1、太阳伤寒与太阳中风:中风证为卫阳不固,营阴失守,以汗出脉浮缓为特点;伤寒证为卫阳被遏,营阴郁滞,以无汗脉浮紧为特点。 2、大青龙汤证与小青龙汤
11、证:大青龙汤为外寒里热,以不汗出而烦躁为要点;小青龙汤为表寒里饮,以咳喘、干呕为特征。 3、小青龙汤与太阳中风兼喘证:太阳中风有汗出而无水饮内停,是肺寒气逆。小青龙汤为太阳表实兼寒饮致喘,无汗而水饮内停,寒饮犯肺。 4、桃核承气汤证、抵当汤证、抵当丸证:桃核承气汤证为血热初结,热重瘀轻;抵当汤证病热较急,瘀结较甚,急当治里;抵当丸证病势和缓。 5、蓄水证与蓄血证:蓄水证是邪与水结,膀胱气化不利,证见小便不利、口渴而无神志证候;蓄血证是邪热与血结于下焦,证见如狂、发狂神志证候而小便自利。 6、三承气汤:调胃承气汤重在泻热,故燥热邪气偏盛者宜用;小承气汤重在通腑,故腑气不通为主的宜用;大承气汤泻热
12、与通腑之力俱重,故燥热内结、腑气不通皆重者宜用。 伤寒:伤寒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使之一切外感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之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直中: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直接进入三阴经的一种发病方式。凡直中者,病情一般较重 伤寒金匮张仲景 o4 I& m, C; R9 w弘扬仲景光大国医4 P8 % N* n% u* X. 胸胁苦满:苦,用作动词。即病人苦于胸胁满闷不适 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多声音高亢 合病:二经或二经症状同时出现者 并病:一经症状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者,谓之并病 坏病:指因误治使病情恶化,难以用六经正名者 热越:即热邪发泄于外之意 阳浮而阴竭:一指营卫,
13、卫气浮盛,故称阳浮;营阴不足,故称阴弱。一指脉象,轻按则浮,故称阳浮;重按见弱,故称阴弱 荣气和:荣气,即营气。和,平和,即正常。荣气和,即营气未受邪 口不仁:言语不利,食不知味,口中粘腻不清爽 口中合:指口中不苦、不燥、不渴 消渴:形容口渴太甚,急欲饮水,饮不解渴之状 水逆:宿水内停,新水不能受纳,以致渴欲饮水,水入即吐 虚烦:指无形热邪扰于胸膈而致的烦躁。虚,非正气虚,乃与有形实热相对而言,意指热邪之无形 协热而利:协,合也。热,指表热。协热而利,指表热不解而兼下利 目瞑:指闭目懒睁,有畏光感 恍惚心乱:神识昏惑模糊,心中慌乱不安 清谷:即泻下未消化的食物 心中懊憹:心中烦闷殊甚,莫可名状
14、 藏结:证候名。藏亦作脏。指由脏气虚衰,阴寒凝结,气血阻滞而形成的病证 痞:证候名,指痞证,以心下痞塞不舒,按之柔软不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 剂颈而还:剂通齐。剂颈而还,指头部汗出,到颈部而止,颈部以下无汗 脾约:脾之转输功能为胃热所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致肠燥便结者 汗出濈濈然:濈,水外流;汗出濈濈然,是汗出连绵不断的意思 心愦愦:愦,糊涂,昏乱。心愦愦,即形容心中烦乱不安之状 目中不了了:视物不清 不了了:了,完结.结束,清楚之意。不了了,指病症基本已,但仍有不舒适的觉 潦水:指地面流动的雨水 郑声:语言重复,声音低微,见于虚证 自利:指自发性下利,非误治所致 脾家实:实,此处指正气充
15、实,非邪实,即脾阳恢复之义 胃家实:胃肠燥热亢盛。胃家,泛胃肠而言;实,是指病证的性质,即邪气盛 但欲寐:精神萎靡,呈似睡非睡状态 下厥上竭:因阳气虚于下而厥逆,故称下厥;因阴血出于上而耗竭,故称上竭 气上撞心:心,泛指心胸部位。气上撞心,即病人自觉有气上冲心胸部位 寒格:指下寒与上热相格拒 息高:息指呼吸,息高是指吸气不能下达,呼吸浅表,为肾不纳气的表现 除中:证候名,中气败绝之症候。表现为证情危殆而反思饮食 戴阳:因阴寒内盛,虚阳上浮而出现两颧潮红,乃假热之像 脐上筑:筑者捣也,形容脐上跳动不安如有物捶捣 郁冒:头昏目眩如物覆蒙 下虚:指下焦虚寒,是言微厥的原因 客气:即邪气,因从外来,故
16、称客气 奔豚:气上冲犹如豚之奔 藏结:指由脏气虚,阴寒凝结,气血阻滞而形成的病证 瘛疭:瘛指收缩,松弛之意。瘛疭指手足抽搐 怵惕:指恐惧不安状 喘冒:即气喘而头昏目眩 郁冒:心胸烦闷,头晕目眩 恍惚心乱:指神志惑模糊,心中慌乱不安 霍乱:又吐又泻挥霍撩乱 将息:调理休息,服药后护理之法 结胸:有形之邪结于胸膈心下,以胸脘部硬痛为主症的一种病症 筋惕肉瞤:指筋肉动 旧微溏:指病人平大便稀溏 口父咀:指将药物成小块 脉浮缓:脉象松驰宽缓 脉阴阳俱紧:阴阳,此言尺.寸。脉阴阳俱紧,意为寸.关.尺三部脉呈脉紧象 面垢:面部如蒙油垢。胃热熏蒸,循经上泛于面 面色缘缘正赤:缘缘,持续不断之意。满面持续发红
17、 目瞑:指闭目懒睁有畏光感 清便欲自可:指大便尚属正常 叉手自冒心:两手叉按压于心胸部位。冒,覆盖,按压之意 潮热:是一种热型,指发热如潮水之起落,定时而发,或定时高 失溲:指二便失禁 遂漏不止:遂,因,于是。漏,渗泻不止。遂漏不止指不间的汗出 头项强痛:颈项痛拘急,转动不柔顺貌;言头痛而兼项痛 往来寒热:即发热恶寒交替出现 淅淅恶风:形容恶风之状;淅淅:冷水洒身之感 翕翕发热:形容热轻浅 下重:即里急后重 日晡所:指申时前,即15-18时左右;下午3-5点,傍晚时分 周时:指一日一夜,即24小时 桂枝汤证病机: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营卫失调 治则:解肌祛风,调和营卫组成:桂枝 芍药 甘草 生姜
18、 大枣 麻黄汤证病机: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治则: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组成:麻黄 桂枝 甘草 杏仁 大青龙汤证病机:太阳伤寒兼里热证治法:辛温解表,内清郁热组成:麻黄 桂枝 甘草 杏仁 生姜 大枣 石膏 小青龙汤证病机:太阳伤寒兼里停水饮证治法:辛温解表,温化水饮,表里双解 组成:麻黄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 桂枝 五味子 半夏 五苓散 治法:外散风寒,内化水饮 桃核承气汤证病机:太阳蓄血证热重瘀轻治法:泻热化瘀 方药:桃核承气汤 抵当汤证病机:太阳蓄血证瘀重热敛治法:破血逐瘀 方药:抵当丸证病机:太阳蓄血瘀缓热微治法:化瘀缓消 方药:抵当丸 白虎汤证病机:阳明表里俱热治法:辛寒折热方药:知母 石膏
19、 甘草 粳米 白虎加人参汤证病机:胃热弥漫,津气两伤治法:清热、益气、生津 组成:知母 石膏 甘草 人参 粳米 调胃承气汤证病机:阳明燥热 治法:泻热和胃,润燥软坚 组成:炙甘草 芒硝 大黄 小承气汤证病机:阳明燥结治法:通便导滞组成:大黄 厚朴 枳实 大承气汤证病机:燥热实邪内结治法:攻下实热,荡涤燥结组成:大黄 芒硝 厚朴 枳实 小柴胡汤证病机: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治法:和解少阳 调达枢机组成:柴胡 黄芩 人参 半夏 甘草 生姜 大枣 大柴胡汤证病机:小阳胆腑热实证 治法:和解少阳枢机,清泻胆腑实热组成:柴胡 黄芩 芍药 半夏 生姜 枳实 大枣 大黄 太阴病病机:太阴脾脏虚寒治法:温中补
20、虚止利 方剂:轻:理中汤、理中丸;重:理中汤加附子;极重:四逆汤 四逆汤证病机:脾肾阳虚、阴寒内盛治法:温补脾肾,回阳散寒组成:甘草 干姜 附子 真武汤证病机:肾阳虚衰,水邪泛滥治法:温阳利水 组成:茯苓 芍药 白术 生姜 附子 伤寒金匮张仲景5 J* ?6 3 ) Q( f% O- m+ W) b o5 3 I% a |伤寒金匮张仲景# ( I7 h! x2 Z%仲景论坛4 a H* X/ ; Q3 6 伤寒金匮张仲景5 ! D4 L6 R$ W e6 R, d 张仲景学术研究* |9 x/ z; + V伤寒金匮张仲景 V7 f/ V7 r0 M- p2 j: W4 a) H9 M5 o弘扬
21、仲景张仲景学术研究7 j% A$ Y- V% W T1 D3 I2 c4 V6 nZ j # 仲景论坛& V/ k0 L2 |! f弘扬仲景光大国医( T0 B9 H; e6 h1 M; T7 g: 张仲景学术研究2 b* x4 0 R/ f张仲景学术仲景论坛/ m* B. c0 I. G) M8 t5 S7 O v8 8 T! l. x& h: e: J3 5 I; ?# j f( h g3 Z( _) v5 P( F# T5 _4 : R* . X; E3 h$ d+ 伤寒金匮张仲景 a % u+ I7 g7 i+ _+ 2伤* C& $ C7 a( b9 A黄连阿胶汤证病机:少阴阴虚火旺
22、,心肾不交 治法:滋阴清火,交通心肾组成:黄连 黄芩 芍药 鸡子黄 阿胶、 四逆散证病机:少阴阳郁治法:疏畅气机,透达郁阳组成:甘草 枳实 柴胡 芍药 乌梅丸证病机:阴寒极盛,真阳极衰治法:清上温下,安蛔止痛组成:乌梅 细辛 干姜 黄连 当归 附子 蜀椒 桂枝 人参 黄柏、 当归四逆汤证病机:血虚寒厥治法:养血通脉,温经散寒 组成:当归 桂枝 芍药 细辛 甘草 通草 大枣 吴茱萸汤证病机:肝寒犯胃,浊阴上逆 治法:暖肝、温胃、降浊组成:吴茱萸 生姜 人参 大枣 大陷胸汤与大陷胸丸药物组成,功效,主治有何异同?两方皆用大黄、芒硝泻热破结以荡实邪,用甘遂峻逐水邪,皆有泻热逐水破结之功。但大陷胸丸并
23、用葶苈子、杏仁泻肺利气,白蜜甘缓和中,改汤为丸,又制小其服,峻药缓攻。两者都可治疗热实结胸证,前者治疗大结胸证,后者治疗大结胸证之偏上型 为何半夏泻心汤与旋覆代赭汤的组成中均用人参,大枣,甘草?在半夏泻心汤中用人参、甘草、大枣是取其补益脾胃,复其升降之职,与他药合用共奏辛开苦降,祛湿和胃,消痞散结之功。而旋复代赭石汤中用之则可补中益气,以助运化。前者体现以补为消,后者体现以补达降的组方旨义。 葛根汤证与葛根芩连汤证均有下利,应如何区别?二者辨证关键是什么?.葛根汤证与葛根芩连汤证均有下利,但两者病机、主要脉症、治则、方药则有差别。前者为太阳与阳明合病,表邪不得外越,内迫大肠而自下利,并见发热、
24、恶寒、无汗,脉浮等脉症,证同表里同病,但以风寒表实为主,故治宜发汗解表,表解利自止,方用葛根汤。后者为表病误下,邪气内陷,里热挟表邪而下利,可见发热、下利、脉促,汗出而喘,证同表里同病,但以大肠热盛为主,故治宜表里两解,清热止利,方用葛根芩连汤。 葛根芩连汤、麻杏甘石汤、麻黄汤三者方皆治喘,应如何区别?.三方所治之喘症,因其病因病机各不相同,故其证治亦有区别。葛根芩连汤所治之喘为误下邪陷,肠热迫肺,肺气上逆所致,故以下利为主,伴见发热、汗出等症,治宜清热止利,表里两解。麻杏甘石汤所治之喘为或汗或下后,邪热壅肺,肺失清肃所致,症见发热,汗出而喘等,治宜清热宣肺,降气平喘。麻黄汤所治之喘为风寒外束
25、,营阴郁滞,肺气不宣所致,症见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治宜辛温发汗,宣肺平喘。 试比较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证在病机、主症、治法及药物组成方面的异同。 2.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三证均以心下痞硬为主症,均可兼见呕吐、下利、肠鸣等症,均以脾胃受损,痰湿中阻,升降失职,气机痞塞为其病机。半夏泻心汤证以胃气上逆为主,故以心下痞、呕逆为主要表现。生姜泻心汤证以夹有水饮食滞为特点,故以心下痞硬、干噫食臭为主要表现;甘草泻心汤证脾胃虚弱较为突出,故以心下痞硬,下利频多,水谷不化为主要表现。三方都具有具有和胃消痞之功,均体现辛开苦降,和胃消痞的治法。半夏泻心汤,侧重于降
26、逆止呕;生姜泻心汤侧重于温胃散水;甘草泻心汤侧重补益脾胃。三方均用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大枣、炙甘草等七味药。半夏泻心汤由以上七味组成,生姜泻心汤由半夏泻心汤减干姜用量加生姜而成,甘草泻心汤组成与半夏泻心汤药味相同,但重用炙甘草。 葛根芩连汤之“喘而汗出”与麻杏甘石汤证之“汗出而喘”,文字相同,是否有别?为什么? “喘而汗出”与“汗出而喘”文字虽然没有明显的区别,但实则大异,二者应严格区别。麻杏甘石汤证之“汗出而喘”,是指虽汗出,但喘仍不止,故知其非表郁所致,而是肺热壅盛所致,故必喘咳较甚;葛根芩连汤证之“喘而汗出”,喘是肠热迫肺,肺气不利而作喘,故其喘必不甚,汗出是热邪逼迫津液外出。
27、所以两者的区别,一为肺热为主,喘咳是主症;一为肠热为主,下利是主症。 阳明蓄血的辨证要点是什么?.阳明蓄血由阳明热证与蓄血证组成,辨证要点是发热,消谷喜饥,健忘,黑便,脉数。 原文100条中的“阳脉涩,阴脉弦”,一般应如何理解?原文100条以脉象言病机。一般理解为阳部脉主阳,“涩”示不足,说明阳气虚少;阴部脉主阴,“弦”示有余,说明阴寒较盛。 309条吴茱萸汤证与296条症状相似,为什么预后不同?二条虽症状相似,但病机完全不同,故预后不同。309条吴茱萸汤证是少阴病类似证,虽见四逆,但主要以呕吐为主,下利不甚,烦较明显,乃由肝胃虚寒,浊阴上逆,邪正剧争所致,病未至少阴,故预后较好;而296条则
28、吐利交作,下利较甚,四逆重,以躁扰为主,但欲寐,乃阴盛阳脱,神不守舍,故预后不良。 当归四逆汤证的辨证关键是什么? 当归四逆汤证辨证关键为“脉细欲绝”。因为本证病机核心为平素肝血虚少,复感寒邪,寒凝经脉,血行不畅,导致四末失于温养,见手足厥寒,脉象上反映为脉细欲绝。 从证候、机理、治法、方药等方面鉴别说明白虎加人参汤和竹叶石膏汤证的异同。.白虎加人参汤证,病机气津两伤已彰,而燥热炽盛之势犹不少衰,病位以阳明为中心。症见身热,汗自出,大烦渴不解,时时恶风或者背微恶寒,脉洪伤寒金匮张仲景9 j9 n3 Z. Q3 5 弘扬仲景光; v0 s; F4 Q/ p9 O+ / z$ 伤寒金匮张仲景仲景论
29、坛& l* r* |* _; K1 e; c7 E& J. o- / p+ u7大而芤。治法益气生津已不可少,辛寒清热亦不能减,以故二者并重。方药在石膏、知母、粳米、炙草之中更加人参。竹叶石膏汤证,病机中的热邪系病后遗留,其热已远不如白虎加人参汤证炽盛;病程较长,因此气津耗伤程度则又过之,且气机上逆,病位又关系肺胃。证见虚赢少气,气逆欲吐,发热,烦渴心烦不眠,舌红苔干少,脉虚数等。治以清热和胃,益气生津,看似与白虎加人参汤宗旨未尝大变,其实重心主次已有区分。竹叶石膏汤因减去苦寒的知母加用麦冬、竹叶之甘寒,全方功用已由白虎加人参汤的泄热生津转化为育阴而清虚热。此外,由于参草佐以半夏,故益气之中还
30、兼有和胃降逆之功。 详细分析厥阴病提纲证。.厥阴病提纲证是:“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厥阴病反映了阴尽阳生,阴阳转化的病机特点,若邪入厥阴,一方面相火炽盛,横逆上冲,另一方面乘犯脾土,使脾虚肠寒,结果出现上热下寒证。肝火炽盛,消灼津液,可见消渴;肝失疏泄,气郁化火,横逆上冲,则气上撞心,心中疼热;肝火犯胃,热则消谷,故嘈杂似饥;但木邪乘土,脾气虚寒,运化失职,故不欲食。若强与食,脾胃不能受纳运化,往往随食吐出,或可吐蛔。若误用攻下,使脾胃虚寒加重,寒湿下注,则下利不止。 什么是脾约证,其治法方药组成即剂型、服法如何?所谓脾约证,是指由于胃中津液
31、不足,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不能布,而从前阴下渗,证见趺阳脉浮而涩,小便数,大便硬,不更衣十余日无所苦,饮食如常的一类证候。治法润肠滋燥、缓下大便。以小承气汤加麻仁、杏仁、芍药、蜂蜜组成。以麻子仁润肠滋燥通利大便,杏仁润肠通便,又能肃降肺气,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下行,利于传导,芍药、蜂蜜滋阴养血,滋燥润肠,以治脾约,辅以小承气汤泄热导滞,以治胃强。剂型为蜜丸,服法渐加,以知为度,都体现了缓缓润下之义。 三阳病都有发热,各有何特征?太阳病恶寒发热并存,少阳病往来寒热,阳明病但热不寒。怎样辨治太阳、少阳、厥阴病头痛太阳头痛主要反映为头项强痛,与发热恶寒并见,其脉多浮,治用麻黄汤、桂枝汤类;少阳头痛
32、主要反映为头两侧痛,多见往来寒热,其脉多弦细,治用小柴胡汤类;厥阴头痛主要反映为头巅顶痛,多见干呕吐涎沫,其脉多弦,治用吴茱萸汤。 简述太阳蓄水证与太阳蓄血证的区别 太阳蓄水证与蓄血证皆为太阳表邪不解,邪气入里所致。其病位均在下焦,主证均可见 少腹急结。不同点在于:太阳蓄水证为邪气与水结在膀胱气分,影响了膀胱的气化功能, 故见小便不利;太阳蓄血证为邪热与血结于下焦血分,热与血结,故见神志方面的症状, 如其人如狂或发狂。因邪结于血分,不关气分,故小便自利。由此可见两者的鉴别要点为:小便利与不利,有无神志症状 五苓散猪苓汤病机及治法特点比较 脉浮:表未解,阳浮而阴弱,其脉必浮而无力里热外蒸,必浮而
33、有力。发热:汗随热泄,其热较轻,只是微热里热外蒸,其热较重。渴:三焦膀胱功能失职而正津不布,故见消渴、水逆热结水停,较五苓散之渴程度轻,饮后可缓解,无吐。小便不利:三焦阳虚,气化失司,小便必清下焦水热郁结,小便必赤。治疗:泽泻配茯苓猪苓利水通阳,白术健脾散水,桂枝温阳化气行水,表里同治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水,滑石阿胶清热利窍,育阴行水使湿热下泄 白虎汤与白虎加人参汤证得鉴别要点是什么?加人参的作用 两汤证均可见发热、汗出、口渴、心烦谵语等症,病机均为无形热邪亢盛,充斥表里,属阳明热证,治法均以辛寒清热。白虎汤为基本方,亦可因里热郁结气机不利见腹满身重,难以转便,口不仁面垢,肢厥,脉浮滑。白虎加人
34、参汤证因里热炽盛,气津两伤,故见时时恶风,无大热,背微恶寒,口舌干燥而烦,脉洪大,治法上兼益气生津,即为人参之作用 伤寒的涵义 广义: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言凡感受外邪如风、寒、暑、湿、燥、火引起发热的疾病狭义:单纯指感受六淫邪气中的“寒”邪而发的外感热病 简述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证的主要脉证、病机和治法 太阳中风主症:发热风邪犯表,卫阳浮盛,抗邪于外汗出卫阳不固,营阴失护,弱而不守恶风寒邪扰卫阳,卫阳失其温煦鼻鸣肺合皮毛,开窍于鼻,皮毛受邪,肺窍不利干呕胃为卫之源,表气失和,卫病干胃,胃气上逆。病机:风邪束表,营卫不和,卫强营弱。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太阳伤寒主症:头痛、发热、恶风寒邪伤于肌表
35、身疼体痛骨节疼痛寒凝经脉,经气不利无汗寒性收引,卫气合而不开,汗孔闭塞喘肺合皮毛,表闭则肺气不宣。病机:寒邪外束,卫阳郁遏,营阳涩滞。治法:开腠发汗,固肺平喘 何为坏病?其治疗原则 坏病指因为失治误治使病情恶化,难以用六经正名者。治疗原则是:观其脉症,知其何犯,随证治之 何为“蓄血证”伤寒论中见于什么病证? 即瘀血证,大多是素体下焦血行不畅,内有瘀滞,当太阳病不解表热内陷,则热邪与瘀滞相搏,从而形成“热结膀胱”的下焦蓄血证。见于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 桂枝去芍药汤中为何去掉芍药?桂枝加芍药汤中为何加入芍药? 桂枝去芍药汤用于太阳病误下,胸阳不振的证治,方中芍药抑阳助阴非胸阳被遏所宜,故去之,更
36、利于桂枝汤通阳.桂枝加芍药汤倍用芍药乃取其苦泄之力以除血痹,通脾络,止腹痛用于太阳误下,邪陷太阳的证治. 试分别举例说明桂枝、大黄在伤寒论方中的三种不同功效 桂枝:在太阳中风证中用其辛温之性,解肌祛风,在心阳虚、奔豚证中取其温通心阳,平冲降逆之功,在脾胃阳虚证中取其温阳化气而藏利水之功,在桂枝附子汤中取其祛风、文通经络之功大黄:在三承气汤中泻热去实,推陈致新,在桃核承气汤中取其活血化瘀之功,在茵陈蒿汤中除瘀热,在大黄黄连泻心汤中邪热和胃开结 比较三承气汤的病机、主症、治法与方药组成 里热但不甚实,虽有结滞,大便常未至坚硬者,用调胃承气汤,以泻热和胃,如实热在胃,心烦者胃气不和谵语者,胃实燥热腹
37、胀满者,蒸蒸发热者,方用大黄泻热开结推陈致新,重用芒硝意在泻热,炙甘草甘平和中,顾护胃气。里热不甚但也成实,大便硬未至潮热者,用小承气汤以泻热通便,行气导滞。如大便硬而微烦,谵语,下后大便复硬而少者,方用大黄泻热去实推陈致新以荡涤肠胃,厚朴行气陈满,枳实行气破结。热甚而实,大便硬,发潮热者,或燥屎已成者,用大承气汤攻下热实,荡涤燥屎,可见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谵语,方中大黄泻热荡实,芒硝泻热软坚润燥,厚朴枳实行气破滞开结 从病机、主症及治法上比较阳明湿热发黄三方的异同 茵陈蒿汤病机:湿热发黄偏于里主证:头汗出身无汗,一身俱黄,腹微满治法:清热利湿退黄方药:茵陈蒿、栀子、大黄。麻黄连轺赤小
38、豆汤病机:湿热发黄偏于表主证:发黄伴发热无汗身痒治法:邪郁偏表,宜因势利导,开鬼门以发汗散热祛湿方药:连轺、生梓、白皮、赤小豆、甘草、大枣。栀子柏皮汤病机:湿热发黄热重于湿主证:发热为主,且身、目、小便色黄治法:清热为主,兼以燥湿方药:柏皮、栀子、甘草 小柴胡汤的使用原则是什么?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试举例说明 使用原则是“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但这一“证”必须是能反映出其病理是少火被郁,或邪结胁下,方可运用小柴胡汤,否则便不可用之。可见这一证并非毫无准则,如“往来寒热,胸胁若满,呕而发热,伤寒脉弦细”等都是。期临床意义辨证论治抓主语 大柴胡汤的病机、证候表现、治法、方药组成、方解 病机:邪
39、入少阳,枢机不利,邪结偏重,偏于半里。证候表现:呕下止,心下急,郁郁微烦治法:枢转少阳,兼开结气方药:柴胡宣透,外散少阳之邪,黄芩清热,内清少阳之火,柴芩合用,解半表半里之邪,半夏开结气,与生姜降逆上呕,枳实芍药开心下结气寒厥四逆汤蛔厥乌梅丸痰厥瓜蒂散水厥证茯苓甘草汤。 乌梅丸:乌梅以酸治蛔,细辛、干姜、桂枝、附子、蜀椒一者辛以刮蛔,一者兼温下寒,黄连黄柏一者苦以驱蛔,一者兼清上热,当归、人参、白蜜、米粉调补气血。 炙甘草汤:炙甘草大埔中州,以资代源,配以人参大枣补气血,麦门冬、生地、麻仁、阿胶滋阴养血,桂枝生姜温补心阳,清酒温通脉道 厥的病理及主要症候表现是什么 病机是阴阳气不相顺接,表现为手足逆冷 桃花汤与白头翁汤均可治疗下利便脓血,其症候特点、病因、病机有何不同 桃花汤病机为脾肾阳虚,下焦不固。证见下利脓血腥而不臭,白多红少,甚则纯下白冻,且伴腹痛绵绵,喜暖,喜按,舌淡苔白,脉沉弱等,治以温涩固下白头翁汤机理为肝失疏泄,热盛气滞,下迫大肠,湿热火毒,郁滞肠道,损伤肠络,证见下利脓血,红多白少或纯下鲜血,伴腹痛里急后重明显发热口渴,尿赤苔黄,肛门灼热,脉弦数等,治以清肝泄热,解毒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