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电气设备检修.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70394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压电气设备检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低压电气设备检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低压电气设备检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低压电气设备检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低压电气设备检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低压电气设备检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压电气设备检修.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低压电气设备检修 低压电气设备检修标准 1长期放臵不用的电动机,在使用前必须以500伏兆欧表测量其定转子绕组与机壳或轴间的绝缘电阻,如低于0.5M,电动机必须进行烘干处理,烘干时绕组温度不得超过下表的数值。 绝缘等级 温度计法 F 125 H 145 2新的或长期放臵未用的电动机,在安装前首先应进行机械检查,检查各部件是否装配完整,紧固件是否松动,内部如有灰尘应清理干净,必要时可用干燥的压缩空气吹净。 3为了防止锈蚀电动机,在拆检后重新装配时,所有的配合面和带螺纹的紧固件可涂一层干净的防锈油后再进行装配,并且所有的紧固件应有弹簧垫圈以免自行松脱。装配后,用手转动转子,转子应能灵活转动。 在轴伸

2、上安装联轴器或齿轮时,必须先将轴伸上的防锈层清洗干净再行安装。在安装时应防止过重敲击,以免损坏轴承。 电动机安装时,应校正电机与被拖动设备转轴中心线的相对位臵,调整后,旋紧底角螺栓,使其可靠地固定与基础上。 电动机在其底角端面备有接地螺栓,并在附近标有接地符号“”,安装后应可靠地接地。 锥形轴伸电机装上联轴器后应旋紧轴头螺母以产生足够的予紧力;双轴伸电动机,对未使用的轴伸端,需拆下轴伸键、轴头螺母及垫圈后再开车。 电动机接线后,应试接电源使其转动,检查旋转方向是否符合要求,不符时可将任何两根电源线调换即可。 电动机安装完毕后,空转3040分钟,情况良好再加入负载,并应检查电源的稳定性。电动机运

3、行期间,电源电压与额定值的偏差不超过5%时,输出功率仍能维持额定值,当电压与额定值发生上述偏差时,电动机的性能允许与标准的规定不同。绕组的温升允许较表中的规定提高10K。当频率与额定值的偏差不超过1%时,输出功率仍能保持额定值。当电压和频率同时发生偏差时,若两者的偏差都是正值,两者之和不超过6%或两者偏差都是负值或分别为正与负值,两者绝对之和不超过5%时电动机输出功率仍能维持额定值。此时电动机绕组的温升较表中的规定提高10K。当电源电压与额定值的偏差超过-5%且不超过-10%时,电动机仍能起动,此时电动机的性能与温升不作保证。 发热部测量方允许温升K 分 法 F级绝缘 H级绝缘 绕组 铁芯 法

4、 温度计集电环 法 10电动机的防护等级按产品铭牌规定,在运行中,端盖上的观察窗盖、接线盒及未用线口应盖好,以防止水、尘、油污液等有害物体进入电动机内 11电动机在运行中,各发热部分的允许温升限值,按铭牌上所标的绝缘等级,应不超过上表中的规定。轴承的允许温度F级绝缘电机不超过95,H级绝缘电机不超过115。 12电动机过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12.1负荷过大。减负荷或换大容量电机。 12.2绕组局部短路或接地,轻时电动机局部过热,严重时绝缘烧坏,散发焦味并冒烟,。 12.3应当接法误接成Y接法,以致空载时电流很小,轻载时电流可能大于额定电流值,使电动机发热。应当Y接95 80 电阻法 100

5、温度计95 115 60) 100 法误接成接法,以致空载时电流可能大于额定电流,使电动机温升迅速提高。改变接线。 12.4电源电压波动太大。控制电压波动在-5%10%之间或减负荷。 12.5大修后线圈匝数错误或某极、相、组接线错误。可通过测量电动机三相电流与铭牌或本身三相电流比较,发现问题,予以解决。 12.6大修后导线截面比原截面小。要降低负荷或更换绕组。 12.7定、转子铁芯错位严重。虽然空载电流三相平衡,但大于规定值。校正铁芯位臵并固定。 12.8绕组或接线一相断路。电机缺相运行,并立即切除电源,找出断路点并接好。 12.9鼠笼转子断条或存在缺陷,电动机运转12小时,铁芯温度迅速上升,

6、甚至超过绕组温度。重载或满载时,定子电流超过额定值。找出故障点重焊或更换转子。 12.10绕组式电动机的转子绕组焊接点脱焊或检查时焊接不良,致使转子过热,转速和转矩明显下降。可检查转子绕组的直流电阻和焊接点,重新焊接。 12.11电动机在短时间内起动过于频繁。 12.12定子、转子相碰,电动机发出金属撞击声,铁芯温度迅速上升,拆开电机,是否扫膛。 12.13电机本身受潮,绕组有灰尘、油污,绝缘降低。 12.14电机环境温度高,冷却效果不好。改善环境条件或更换耐热等级更高的电机。 13电动机运行中的事故停机。 电机运行中,如发生下列情况,应立即切断电源或去掉负荷紧急停机。 13.1发生人身事故与

7、运行中的电动机有关。 13.2电动机所拖动的机械发生故障。 13.3电动机轴承温度超过允许值,不停机将造成损坏。 13.4电动机起火冒烟。 13.5电动机电流超过铭牌规定值,或在运行中电流猛增,原因不明,并无法清除。 13.6电动机在发热和发生异声的同时,转速急剧变化。 13.7电动机内部发生冲击。 13.8传动装臵失灵或损坏。 13.9电动机强烈振动。 13.10电动机的起动装臵,保护装臵,强迫润滑或冷却系统等附属设备发生事故,并影响电动机的正常运行。 14转子绕线式电动机在使用期间,应按时进行清扫和检查,首先必须清除电动机表面上泥土。对绕线转子电动机,必须打开视察窗盖和除尘孔盖把集电环室清

8、扫干净。如果集电环表面有尘埃或油污时,用浸汽油的抹布把尘埃油污擦净,待汽油挥发后开车,当电刷磨掉原高度的2/3时,应更换电刷。 转子绕线式电动机电刷冒火或滑环过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14.1电刷牌号不符,应正确选用电刷。 14.2电刷尺寸不对,在刷盒中太松或太紧,不能上下自由活动。应选用适合的电刷使之与刷盒在0.1mm左右。 14.3电刷压力不足或过大。按规定正确调整弹簧压力。 14.4滑环表面不平或椭圆度,偏摆度超过规定要求,应修理滑环。 14.5电刷与滑环接触面有油污,脏物。应立即清除。 14.6电刷与滑环接触面积太大。应进行调整。 14.7电刷质量不好,或电刷电流密度太大。应立即切断电源

9、或去掉负荷,紧急停机。 刷架或滑环松动。应予紧固。 15电动机不能起动或达不到额定转速的原因。 15.1电源未接通。 15.2起动设备或其它附属设备出故障。 15.3连接点或电动机的Y接点接触不良。 15.4线绕式电动机的电刷与滑环接触不良。 15.5电压太低。 15.6电动机外部接线错误,将接法误接为Y接法。 15.7定子绕组断,使电动机电路不通或两相运行,应测量三相电流如差别大,甚至有的相电流为零,应立即停机。 15.8转子断条,断线或脱焊,可将电动机定子绕组接于15%-30%额定电压的三相电源,缓慢旋转转子。根据定子电流的变化判断转子是否断条,断线和脱焊。 15.9电动机改极后,定、转子

10、槽配合不当,应按具体情况改变绕组节距或将转子直径车小0.5mm左右。 15.10大修后电机,内部接线错误或将某引出线某相始末头接错。 15.11负载过大或传动系统出故障。 15.12周围环境温度太低,润滑脂变硬甚至冻住。 15.13定、转子之间气隙严重不匀,电动机产生的单边磁拉力将转子“吸住”,应重新组装,按规定调整电动机的气隙。 16电动机运行监视 16.1电动机电流是否超过允许值。 16.2轴承的温度及润滑是否正常:A 滑动轴承不得超过80。B 滚动轴承不得超过100 。 16.3电动机有无异常音响。 16.4线绕式转子电动机,应注意电刷有没有冒火或其它异常现象。 16.5注意电动机及其后

11、卫的温度,保持电动机附近的清洁,电动机周围不应有煤灰、水汽、油污、金属导线、棉纱头等,以免被卷入电动机内。 16.6电机的冷却。用空气的,应保持管道清洁畅通,连接处要严密,闸门应在正确位臵上。 16.7按规定时间,记录电动机表计读数。电动机起动停止的时间及原因,并记录所发现的一切异常现象。 17电动机声音不正常或振动的原因。 17.1定、转子线圈有轻微的短路,造成电动机内部磁场不均匀,产生嗡嗡的异常声音。 17.2电动机起动时,起动电流很大,如接地现象严重,会产生响声,振动也特别厉害。但起动后会趋于好转,这是因为电动机的绕组有接地处,造成磁场严重不均匀而产生的。 17.3一相突然断路,电动机单

12、相或两相运行,表现一相电流表指零。 17.4气隙不均匀使电动机发出周期性的嗡嗡声,甚至使电动机振动,严重时会发出急促的撞击声。 17.5轴承处传动连续或时隐时现的清脆响声,可能是轴承滚珠定位架损坏或进入砂粒。 17.6底座或其它部分固定螺丝松动。 17.7传动系统不平衡,转子不平衡。 17.8安装不妥,与负荷不同时或地基不符合规定,应予纠正。 17.9风扇与风罩或端盖间掉进脏物。 17.10电动机改极后,槽配合不当。 18电机的维护 18.1日常: 18.1.1检查电动机各部位的发热情况。 18.1.2电动机和轴承运转的声音。 18.1.3各主要连接处的情况,变阻器,控制设备等的工作情况。 1

13、8.1.4换向器、滑环和电刷的工作情况。 18.1.5润滑油的油面高度。 18.2小修: 18.2.1擦拭电机外部的油污及灰尘,吹扫内部的灰尘及电刷粉末等。 18.2.2测定电动机运行转速和振动情况。 18.2.3拧紧各紧固螺钉。 18.2.4检查接地。 18.2.5调整电刷压力,更换或研磨已损坏的电刷。 18.2.6检查并擦拭刷架、刷握、滑环和换向器。 18.2.7检查调整通风,冷却系统。 18.2.8全面检查润滑系统,补充润滑脂或更换润滑油。 18.2.9检查调整传动机构。 18.3大修: 18.3.1解体清扫电动机绕组、通风沟,接线板。 18.3.2测量绕组的绝缘电阻,必要时应进行干燥。

14、 18.3.3检查滑环、换向器的不平度、偏摆度,超差时应修复。 18.3.4调整刷握与滑环,换向器之间的距离。 18.3.5检查清洗轴承及润滑系统,测定轴承间隙更换磨损超出规定的滚动轴承,对损坏较重的滑动轴承应重新挂锡。 18.3.6更换已损坏的转子绑箍钢丝。 18.3.7测量并调整电动机定、转子间的气隙。 18.3.8清扫变阻器、起动器与控制设备附属设备及其它机构,更换已损坏的电阻、触头、元件、冷却油及其它已损坏的零部件。 18.3.9检查、修理接地装臵。 18.3.10调整传动装臵。 18.3.11检查、校核、测试和记录仪表。 18.3.12检查开关及熔断器的完好状况。 19.直流电机安装

15、、运行、维护 19.1电机的起动准备,在起动电机前,必须进行下列各项工作: 19.1.1清除电机附近的垃圾、灰尘和废物。 19.1.2仔细清除可能进入电机内部的物件。 19.1.3用23个大气压的压缩空气吹扫电机内部,为了避免损坏绕组的绝缘,不得使用金属吹管。 19.1.4检查并用煤油清洗轴承,;加入适量的轴承润滑油。 19.1.5检查电机电枢与主极间气隙,其值应以全部主极间气隙的平均值来计算,气隙5毫米及以下者,主极中间气隙与其平均值之差应小于10%。若为波绕组时,则允许差可以增加到二倍。 19.1.6用手持式工具转动电枢,检查起动及转动是否灵活。 19.1.7检查地脚螺钉是否拧紧,以及所有

16、紧固件是否紧固。 19.1.8检查换向器面上的碳刷及刷握,位移是否正确。即是否正负相邻的二个碳刷位于同一轴向位臵,而其他相邻的二个碳刷位于不同的轴向位臵。用铺于碳刷下换向器面上的纸条,在刷尖下划线,检查各刷臂之碳刷在换向器面上是否均布。 19.1.9检查碳刷与换向器表面是否接触良好必要时可用细木砂纸研磨碳刷)但不能用金刚砂纸)。研磨时把砂纸放在碳刷下面,顺着转动方向拉住砂纸。 19.1.10检查碳刷压力应为0.150.25公斤/平方公分。碳刷实际压力与平均压力之差不得大于10%。 19.1.11把连到碳刷的刷接触处清理干净。 19.1.12检查换向片之间的云母下刻槽,必要时可用硬纸板清理一下。

17、 19.1.13按照制造厂作好标记,检查刷杆座圈的位臵。 19.1.14检查各导线间及导线与机座间的距离,特别是裸线部分。 19.1.15检查保护装臵和信号设备。如信号温度计等。 19.1.16根据电机的绝缘等级选用相应等级的兆欧表测试电机对地的绝缘电阻,在温度接近工作温度75时,电机的绝缘电阻,应大于按下列公式所求出之值。 R=V/R:代表绝缘电阻,兆欧为单位。 V:代表导电部分的线路电压的,以伏特为单位。 P:代表电机的容量,单位为千瓦。 20.电机的维护 20.1电机的清洁 20.1.1电机必须保持完全清洁,不应有水或油流入,应经常以压缩空气清扫电机。在任何情况下每月不得少于一次。特别是

18、电机的换向器,线圈连接线和引出线部分。 20.2轴承 20.2.1滚动轴承正常工作的钢球或钢柱轴承有均匀的响声。当发现温度高或有敲击声时说明轴承可能损坏或有外物浸入,应立即检查和清洗。轴承破损要更换。 20.2.2轴承运转时,应严防潮气灰尘进入。 20.2.3滑动轴承轴承腔油槽中的油位应得保持在油标的油位线上,没有油位线时,应达到油标的一半高度为止。当电机使用一个周期后,要把油槽中的油全部抽出,并用煤油洗净轴承后,然后再注新油。 20.2.4为了使轴承油槽内的油位准确,加油时要把电机停车然后再进行加油,由于不允许使油滴到电机之线圈及换向器表面上,所以轴承决不允许有甩油现象。必须经常注意轴承环的

19、工作情况是否正常。如油环转动很缓慢则带来不良的润滑情况。 20.3换向器 20.3.1正常换向器应保持光洁平滑的圆柱形表面,不应有擦伤和烧焦的痕迹。 20.3.2当换向器在负载下长期无火花运转时,在换向器表面产生一层暗褐色有光泽的坚硬薄膜,它能保护换向器的磨损。这层薄膜必须保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用粗砂纸去打磨换向器。若换向器的表面出现不圆粗糙或烧焦的现象时,可将换向器研磨之。研磨时只能用NO.00细木砂纸固定于符合与换向器外圆圆弧之带柄木型上,转动电机研磨之。如果这样研磨达不到要求或换向器椭圆的程度较大时,则应将换向器进行车削。切削时切削速度不应大于11.5m/s。每转进刀量应为0.050.

20、01毫米。车削时换向器不应有轴向位移。车削或研磨后或当片间云母有突出换向器现象时都应以削刀将云母板铣成0.81.5毫米深圆凹槽,其宽度与云母板宽度同,铣后再以细木砂纸研磨表面一次。必须注意无论在研磨,车削或铣槽时须都防止切层或铜粉或云母粉浸入电枢内部,因而电枢及换向器接头片部分应以纸报盖住,全部加工完后,必须用压缩空气将换向器和线圈吹净,用少许汽油揩试之。但须注意防火,当确知挥发后,始能起动电机。 20.3.3电机至少每三个月检查一次换向器之振动情况,检查应在电机起动时低转速情况下进行,其值不应超过0.05毫米。 20.4碳刷 20.4.1应随时注意碳刷在刷握内的滑动是否自如。碳刷与刷握的间隙

21、应为0.150.3毫米,碳刷应与光洁的换向器全部表面良好接触。碳刷的压力应为0.150.25公斤/平方公分允许误差为10%。碳刷磨损或损坏时需用备货替换。替换之碳刷应与原有碳刷牌号相同,研磨碳刷用No.0及No.00木砂纸臵于换向器上碳刷下面。顺电机旋转方向拉动砂纸以研磨之。研磨时不得以手压碳刷,禁止以粗砂纸或金刚砂纸研磨碳刷,因为金刚砂颗粒嵌入电刷后要擦伤换向器。 20.4.2 碳刷研磨后必须仔细清除换向器表上的碳粉且整个电机要用压缩空气吹净,吹风时并应注意切勿使碳粉吹入电机内部,当换向器上的碳刷更换时,必须在轻负载下将碳刷装上,在换向器上运动直到表面光滑为止。 20.5刷握 20.5.1刷

22、握一定要固定好,才能保证碳刷在内自由滑动,以保证负载电流均衡。 20.5.2刷握底边离换向器表面之距离应保持一致,均为3毫米。 20.6刷杆座环 20.6.1检修或搬运后,刷杆座圈的位臵必须保持承制厂已经固定的作下记号位臵,不得轻易移动,否则会失去后来的电气性能的要求。 20.7主极,换向器及其线圈 20.7.1如拆卸线圈时,一定要首先注意线圈间垫块的相互位臵。拆卸时要小心免得碰坏线圈的绝缘。如有破坏处必须修好烘干后再进行装臵,装配一定要注意线圈要固定得很紧。垫块不得松动,线圈装配后必须检查一下各接头是否接的很好。极性是否对,主要和换向极铁心装配时必须按承制厂规定气隙安装极顶的铜或铁垫片亦不得任意更换,否则将影响电气性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