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的造句训练.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70581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年级的造句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低年级的造句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低年级的造句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低年级的造句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年级的造句训练.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低年级的造句训练浅谈低年级的造句训练 训练学生造句,如果只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句义,读一读书上含有这个词语的句子,然后模仿造句,常常会出现句式单一,内容单调,人云亦云的情况。这样训练学生造句,不但达不到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目的,而且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创新。在造句训练中,运用迁移,学生可以造出具有自己的创新和特色的句子。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内容。小学低年级的造句训练,正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发展思维,学会创新的良好时机。运用迁移策略,能使学生活学活用,举一反三,从而完成学习语文的一般过程:模仿-变化-创造。 1 抓句子成份,促进思

2、维迁移 如,教师让学生用“关心”一词造句。甲生说:“妈妈关心我。”乙生说:“爸爸关心我。”丙生说;“奶奶关心我。”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除了家里人以外,还有什么人关心你们?”学生马上说:“老师关心我们。”“党关心我们。”教师进一步引导:“谁关心你们什么?”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造出了:“家长非常关心我们的学习”的句子。紧接着教师问:“你们光等着别人关心吗?”学生马上回答:“我们不能光等着别人关心,我们也要关心别人,多替别人着想。”“大家都要关心班集体。”教师再换一个角度加以引导:“关心”一词能用在动物身上和其他方面吗?这下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开阔,争先恐后地回答:“小狗很关心它的孩子。”

3、“动物们都很关心它们的小宝宝。”“人人都要关心保护大自然。”通过一步步的诱导,学生造出的句子也越来越具体、生动。 2 抓句子的语气,促进思维迁移 通常低年级儿童造的句子,都是陈述句,句式单一,不利于语言的发展,教师在指导造句时,应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除去陈述句以外,可要求学生造感叹句、疑问句等等。如,教师教学生用“精彩”一词造句时,可要求学生分别造出三种类型的句子:“六一儿童节,同学们表演的节目很精彩”。“六一儿童节,同学们表演的节目多精彩啊!”“六一儿童节,同学们表演的节目精彩吗?”同一内容分别造出了三种语气的句子。在教师的启发下同学们造出了许多好句子。运用精彩一词造句,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

4、比较困难,但通过教师运用迁移策略,使同学们开阔了思维,丰富了造句的内容,也减缓了这一难题的坡度。 3 抓词语位置的变换,促进思维迁移 有些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是可以变换的。所以教师在指导造句时,要让学生把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加以变换。如用“漂亮”一词造句,一位同学说:“我的花裙子很漂亮。”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谁能造一句话,把漂亮一词用在句子的开始?”接着学生造出了:“漂亮的花裙子女孩子都喜欢。”“漂亮的文具盒里装着我的学习用具。”紧接着教师要求学生把“漂亮”一词放在句中,学生造出了“:多么漂亮的小花猫呀!”“我有一件漂亮的上衣。”等等。 4 创设情境,促进思维迁移 学生的创新精神,主要表现在善于

5、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在教学生用“纷纷”一词造句时,教师就可以创设如下情境。先让学生读书上的句子,并结合同学们上课回答问题时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词义,纷纷指的是很多人,接二连三地怎么样,学生很快就造出了:“老师提出问题时,同学们纷纷举手来回答。”“下课了,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上课铃响了,同学们纷纷走进教室。”“我们捐献的救灾物资纷纷运往灾区。”这时教师抓了一把碎纸片向空中一抛,纸片纷纷落地,使学生理解了“纷纷”的又一层意思:东西落下来,很多,很杂乱,紧接着教师加以启发:“还有什么东西是纷纷落下来的呢?”同学们踊跃举手:“雪花纷纷从空中飘落下来。”“秋天到了,树上的黄叶纷纷

6、落下来。”接着老师拿着几个气球一放,同学们立刻举起了小手。“国庆节那天,一颗颗气球纷纷飞向天空。”“天黑了,一只只小鸟纷纷回到自己的家里。”教师抓住时机,加以总结:“纷纷一词不但能用在落下来的物体上,还能用在飞起来的物体上面。”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造句的选材不在局限于树上的范例,而是领会了同一词语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以上种种做法,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地迁移到新的语言环境中去,从而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学成果,使用最先进最科学的教学方法。自觉地,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对学生加以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