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而-其之”用法分析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70686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6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虚词“而-其之”用法分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虚词“而-其之”用法分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虚词“而-其之”用法分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虚词“而-其之”用法分析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虚词“而-其之”用法分析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虚词“而-其之”用法分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虚词“而-其之”用法分析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而1、代词,通“尔”、“你”。2、连词(1)表并列: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2)表递进:译为“并且”或“而且”。(3)表承接:译为“就”、“接着”、“然后”、“于是”,或不译。例图穷而匕首见(4)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5)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6)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或译为“地”。(7)表因果:可译为“因而”。3、复音虚词(不译)【而已】罢了;【而后】才,方才。【而况】即“何况”【既而】【俄而】不久,一会儿,1.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水为之,而寒于水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吾尝终日而思矣6.吾尝跂而望矣7.登高而招8.而见者远,

2、9.顺风而呼10.而闻者彰11.非利足也,而致千里12.非能水也,而绝江河1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14.锲而舍之15.锲而不舍16.蟹六跪而二螯,“而”字归纳,劝学,1.表示并列关系(不译或可译为”又“)(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6)蟹六跪而二螯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并且“)(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表示承接关系(不译或可译为”就、接着“)(1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1)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水为之,而寒于水(8)而见者远10.而闻者彰(11)非利足也,而致千里(12)非能水也,而绝江河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可不译)(5)吾尝终

3、日而思矣(6)吾尝跂而望矣(7)登高而招(9)顺风而呼6.表示因果(相当于“因而”)7.表示假设(“如果、假如”)(15)锲而不舍(14)锲而舍之,以大王之威而先割五十城于赵,立奉璧来,辨析下列“而”的用法。(1)民困而不知救(2)敏而好学(3)面山而居(4)温故而知新(5)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6)诸人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慑恐(7)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8)一人、一桌、一椅而已。,表承接,译为“就”、“接着”、“然后”,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或译为“地”。,表并列,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表假设:可译为“如果”。,表因果,“因而”。,第二人称代词,“罢了”。,下列句中

4、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B.C.D.,C(转折连词 修饰连词 顺承连词 递进连词),二、其1、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的”(2)第一人称代词,译为“自己的”(3)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其中”2、语气副词(一般放在句首或名词代词后)(1)表推测语气:大概、恐怕(2)表反问语气:难道(3)表祈使语气:命令 请求3、语气助词(不译)4、连词(1)表假设(通常放在句

5、首)可译为“如果”;(2)表选择,其其。可译为“是还是”。,18个虚词常见用法:,辨析句中“其”的用法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其皆出于此乎?4、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5、则或咎其欲出者。6、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7、其孰能讥之乎?8、尔其无忘乃父之志!9、吾其还也!,他的,他们的,大概、恐怕,表推测语气,表反问,难道。,表期望,一定。,表祈使,还是。,自己的,指示代词,那些,指示代词,其中的,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意义判定正确的一组是(),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则或咎其欲出者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其闻

6、道也固先乎吾 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 C.相同,相同D.不同,相同,B(他的 其中的 那 那 其中的 他,他们 我,自己 他,他们)大概,三、之1、代词:2、助词:3、动词:,18个虚词常见用法:,(1)代人、事、物,相当于“他、她、它”,(2)用作指示代词,相当于“这”,(4)调整音节或表停顿(音节助词),无实义,(1)结构助词,的;,(2)用在主谓短语中,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3)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到、往(后面大都是表地点性的名词),解释曾子杀彘中“之”的用法,曾子之

7、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辨析句中“之”的用法,(1)驱之别院(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3)操蛇之神闻之(4)虽我之死,有子存焉(5)宋何罪之有(6)公将驰之(7)杜少府之任蜀州,代词,代虫,这样,的,代这件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标志,无义,音节助词,无义,动词,到、往,二、下列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句读之不知,惑之

8、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C.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E.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F.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BF(A这 B助词,提前宾语 C往,到去 D助词,不译 E取独 F助词,提前宾语),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暨美术一模颁奖仪式,1.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历时_年。A.8B.10C.14,2.1933年6月,国民党爱国将领_等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掀起了察哈尔抗战。A.冯玉祥B.傅作义C.周保中,3.1935年1月,_确定了毛泽东在中共

9、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洛川会议,4.电影风云儿女以宣传抗日救亡为主题,其主题歌_,后被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A.大刀进行曲B.游击队歌C.义勇军进行曲,5.1935年,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_,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A.抗日宣言B.救国宣言C.八一宣言,6.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_,旨在把中国华北地区变为第二个“满洲国”。A.八一三事变B.华北事变C.七七事变,7.“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在民

10、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历史关头,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下,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青年学生爱国运动,这次运动是_。A.五四运动B.五卅运动C.一二九运动,8.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这次会议是_。A.瓦窑堡会议B.古田会议C.遵义会议,9.1936年5月,宋庆龄、沈钧儒、邹韬奋、陶行知、章乃器等爱国民主人士发起成立_,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阵线。A.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B.中国民权保障同盟C.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0.“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这是一位

11、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的东北抗联女英雄给儿子留下的遗书里的一段话,她的名字叫_。A.刘胡兰B.赵一曼C.江姐,11.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对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共中央派遣_到达西安,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A.董必武B.周恩来C.朱德,12.1937年7月7日的_,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八一三事变,13.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改编为_,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

12、英任参谋长。在南方八省边界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外,改编为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A.八路军B.抗日联军C.志愿军,14.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_,翌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A.塘沽停战协定B.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C.淞沪停战协定,15.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晋东北取得_。这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A.台儿庄战役B.雁门关战役C.平型关大捷,16.1937年秋,八路军115师

13、一部在聂荣臻率领下挺进华北,建立了华北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_。A.晋察冀抗日根据地B.湘鄂赣抗日根据地C.东江抗日根据地,17.1937年12月,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死难中国同胞达_万人以上。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A.3B.10C.30,18.1938年五六月间,毛泽东发表_的演讲,针对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才能取得最后胜利,强调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A.论持久战B.矛盾论C.实践论,19.1938年10月,_的冷云等8名女战士,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集体沉入乌斯浑河,壮烈殉国。“八女投江”的壮举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A.东北抗日联军B.八路军C.新四军,20.1938年12月,以国民党副总裁_为首的国民党亲日派公开投敌,并拼凑伪中央政权,组织伪军,在其辖区内实行恐怖统治捕杀抗日爱国人士。A.蒋介石B.汪精卫C.何应钦,美术模考,一等奖施雯瑜 梁丹 高雨 陈星姸二等奖邱弈轩 陈添翼 戴佳佳 钱若如 朱佳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