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并网电站项目建议书.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27152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伏并网电站项目建议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光伏并网电站项目建议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光伏并网电站项目建议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光伏并网电站项目建议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光伏并网电站项目建议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伏并网电站项目建议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伏并网电站项目建议书.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山东邹城市 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 项目建议 书 审 核:校 核:编 制:公司 2011年4月 目 录 一 项目概述 . 1 - 1.1 项目概况 . - 1 - 1.2 投资方()简况 . - 1 - 1.3 设计方(中电电气太阳能研究院)简况 . - 1 - 二 光伏产业现状 . 2 - 2.1 国际现状 . - 2 - 2.2 国内现状 . - 4 - 三 项目选址 . 6 - 3.1 光伏发电选址概况 . - 6 - 3.2 选址太阳能资源情况 . - 9 - 3.3 发电量预测 . - 11 - 3.4 小结 . - 13 - 四 建设规模和总体方案 . 14 - 五 环境保护 、劳动安

2、全与工业卫生 . 14 - 5.1 环境保护 . - 14 - 5.2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 - 16 - 六 工程进度计划与安排 . 17 - 6.1 进度安排原则 . - 17 - 6.2 项目实施进度 . - 18 - 七 投资估算和经济分析 . 19 - 7.1 投资估算 . - 19 - 7.2 经济评价 . - 19 - 八 社会和环境效益评价 . 20 - 8.1 社会及经济效益 . - 20 - 8.2 环境效益 . - 20 - 一项目概述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 :山东邹城35MWp光伏并网发电项目 1.1.2 项目拟建地点 :山东邹城市 1.2 投资方()简

3、况1.3 设计方(中电电气太阳能研究院)简况 中电电气太阳能研究院是中电电气集团为世界太阳能及其他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全球能源革命而成立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性新能源系统服务商,主要从事以光伏发电系统为主,涵盖光热、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地源热泵、生物质能、潮汐能在内的新能源相关产品及系统的研发、设计、咨询、施工等服务,为客户提供九大新能源应用领域的整套系统解决方案。 作为国内较早进行太阳能光伏系统技术研发及推广的系统服务商,中电电气太阳能研究院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已经成功承建了国内四个省份的第一个BIPV并网工程,是科技部发展中国家太阳电池与应用国际

4、培训基地、 江苏省新能源博士后工作站、江苏省组件制备与控制系统工程中心的承办单位,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研究及应用领域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2009年,国家通过光电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及金太阳工程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中电电气太阳能研究院与江苏、江西、河南、浙江、西藏、陕西、湖南等省份合作的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项目及金太阳工程项目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由我院协助各地方政府及业主单位申报项目的技术方案通过率高达100%,得到相关合作方的高度赞扬。其中,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示范工程蒙工大新能源试验示范基地 BIPV项目、湖南省第一个光伏建筑一体化

5、并网示范工程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察设计院 BIPV项目、陕西省第一个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示范工程华陆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BIPV项目、安徽首套变电站光伏直流系统巢湖供电公司110千伏柘皋变电站直流光伏系统等均已顺利投入运行。 中电电气太阳能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与巨人同行,与世界同 步”的发展理念,与Conergy,Kaco等国际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充分消化吸收国际先进光伏系统设计与施工经验后,再走出国门。迄今为止,我院已经为埃及、巴基斯坦、意大利、西班牙、南非、尼日利亚、突尼斯、马达加斯加、坦桑尼亚等众多国家和地区提供以太阳能为核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项目设计及工程建设服务。 人类文

6、明前进的每一步,都和能源的利用息息相关。能源,支撑着文明,推动着历史,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能源产业的重大调整,往往同时改写了财富的英雄榜。中电电气太阳能研究院愿与您携手,一起推进包括太阳能在内的新能源应用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倡导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方式,共同分享新能源革命所带来的文明与财富。二光伏产业现状 2.1 国际现状2.1.1 国际光伏发电现状 世界能源形式紧迫,是世界10大焦点问题(能源、水、食物、环境、贫穷、恐怖主义和战争、疾病、教育、民主和人口)之首。全球人口2008年是66亿,能源需求折合成装机是16TW;到2050年全世界人口至少要达到100110亿,按照每人每年GDP增长1.6%,GD

7、P单位能耗按照每年减少1,则能源需求装机将是3060TW,届时主要靠 可再生能源来解决。可是,世界上潜在水能资源4.6TW,经济可开采资源只有0.9TW;风能实际可开发资源2TW;生物质能3TW。只有太阳能是唯一能够保证人类能源需求的能量来源,其潜在资源 120000TW,实际可开采资源高达600TW。由于光伏发电能为人类提供可持续能源,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世界各国都在竞相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尤其以德国、日本和美国发展最快。 在技术进步的推动和各国政府的激励政策驱动下,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和市场得以迅速发展。2000年至2008年,全球太阳电池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7,2008年产量达到

8、6.4GW, 而2009年产量达10.5GW。至2009年全球累计装机总量已超过20GW。图1- 1给出了1999到2009年世界太阳电池产量的增长情况: 图2-1 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SolarBe)(数据来源SEMI,EPIA,中国光伏发展报告) 光伏组件成本30年来降低了2个多数量级。根据So1arbuzzLLC年度 PV工业报告,2007年世界光伏系统安装量为2826MWp,比2006年增长了62,2006年世界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已经超过8.5GWp,2007年年底,世界光伏系统累计装机约12GWp,其中并网光伏发电约10GWp,占总市场份额的83%,发电成本50美分/度;2010年

9、世界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到76GWp,发电成本达到20美分/kWh以下;2020年世界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将达到 300GWp,发电成本降至15美分/度以下;到2050年,太阳能光伏发 电将达到世界总发电量的1020,成为人类的基础能源之一。随着技术的进步,或许未来的实际进程将超出这一规划。 2.1.2 国际光伏产业的技术发展:技术进步是降低光伏发电成本、促进光伏产业和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几十年来围绕着降低成本的各种研究开发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表现在电池效率不断提高、硅片厚度持续降低、产业化技术不断改进等方面,对降低光伏发电成本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1)商业化电池效率不断提高先进技术不断向产业注入

10、,使商业化电池技术不断得到提升。目前商业化晶硅电池的效率达到1520(单晶硅电池1620,多晶硅1518);商业化单结非晶硅电池效率57,双结非晶硅电池效率68,非晶硅/微晶硅的迭层电池效率 810,而且稳定性不断提高。电池效率的提高是光伏发电成本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2)商业化电池硅片厚度持续降低降低硅片厚度是减少硅材料消耗、降低晶硅太阳电池成本的有效技术措施,是光伏技术进步的重要方面。30多年来,太阳电池硅片厚度从70年的450500 微米降低到目前的180200微米,降低了一半以上。硅材料用量的大幅度降低是技术进步促进成本降低的重要范例之一。预计到2010年硅片厚度降低到160180微米

11、,硅用量降到 7吨/MWp以内。(3)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自动化程度持续提高是太阳电池生产成本降低的重要因素。太阳电池单厂生产规模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的15MWp/年发展到90年代的 530MWp/年,2006年25500MWp/年,2007年251000MWp/年。生产规模与成本降低的关系体现在学习曲线率LR(Learning Curve Rate,即生产规模扩大1倍,生产成本降低的百分比 )上。对于太阳电池来说,30年统计的结果,LR20(含技术进步在内),是所有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中最大的,是现代集约代经济的最佳体现者之一。2.2 国内现状2.2.1 国内光伏发电现状 按照

12、国家 发改委编制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到201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总容量30万K W,其中偏远农牧区应用20万KW,建筑物和公共设施应用8- 10万KW,大型并网光伏电站2万KW,其他商用应用3万KW。2020年 光伏发电总容量180万KW,其中偏远农牧区应用50万KW,建筑物和公共设施应用100万KW,大型并网光伏电站20万KW,其他商用应用10万KW,到2020年我国光伏发电总容量220万KW。并建设重点如下:1、采用户用光伏发电系统或建设小型光伏电站,解决偏远地区无电村和无电户的供电问题,重 点地区是西藏、青海、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云南等 省(区、市)。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约1

13、0万千瓦,解决约100万户偏远地区农牧民生活用电问题。到 2010年,偏远农村地区光伏发电总容量达到15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30万千瓦。2、在经济较发达、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建设与建筑物一体化的屋顶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设施,首先在公益性建筑物上应用,然后逐渐推广到其它 建筑物,同时在道路、公园、车站等公共设施照明中推广使用光伏电源。“十一五”时期,重点在北京、上海、广东、山 东等地区开展城市建筑屋顶光伏发电试点。到201 0年,全国建成1000个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总容量5万千瓦。到2020年,全国建成2万个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总容量100万千瓦。3、建设较大规模的太阳能光伏电站和太阳能热

14、发电电站。“十一五”时期,在甘肃敦煌和西藏拉 萨(或阿里)建设大型并网型太阳能光伏电站示范项目;在内 蒙古、甘肃、新疆等地选择荒 漠、戈壁、荒滩等空闲土地,建设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到 2010年,建成大型并网光伏 电站总容量2万千瓦、太阳能热发电总容量5万千瓦。到202 0年,全国太阳能光伏电站总容量达到20万千瓦,太阳能热发电总容量达到20万千瓦。另外,光 伏发电在通讯、气象、长距离管线、铁路、公路等领 域也达到了广泛应用。预计,国内在未来3-5年后将迎来光伏发电的应用热潮。 2000年以来我国光伏系统装机容量的发展情况见下图: 图2-2 中国光伏系统装机容量 2.2.2 国内光伏发电政策

15、支持 近日,中 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十二五规划”中,我国政府将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重点支持航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和制药、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等9个行业的发展。这标 志着在“十二五”期间,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将获得更多财税 金融等政策的支持,迎来加速发展的新契机。近年来,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 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2009年,财 政部、住建部联合发布了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 暂行办法(财建2009129号),办法明确指出要对符合要求的项目,落实上网电价分摊政策、实 施财政补 贴

16、等其他经济激励政策。办法还提出,对城市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项 目,2009年的补助标准原则上定为20元/Wp。 2009年7月16日,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财建2009397号),补助办法参照按照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9129号)执行。2010年9月21日国家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金太阳示范工程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管理的通知,鼓励地方在开发区、高新区建设光伏发电连片示范工程。 2010年12月2日,财政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公布了首批连片示 范区名单: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上海张江高新区

17、、天津中新生态城 、深圳高新区、河南 郑州空港新区、安徽合肥高新区、山东德州经济开发区、江西新 余高新区、湖北黄石黄金 山开发区、湖南湘潭九华示范区、河北保定高新区、辽宁鞍山达到湾 开发区、浙江长兴经济开发区。 三项目选址 3.1 光伏发电选址概况图3-1 邹城卫星图 邹城简称“邹”,古称“邹鲁圣地”,位于山东省西南部, 地处东经1164430-1172854,北纬35912-353254,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之美誉,现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新兴能源工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邹城市区位于市境偏西北部,

18、人文、自然景观和谐,山、水、城一体,独具特色,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迅速崛起的鲁西南经济重镇。 邹城市地质属华北地台型,沉积层厚度2450米,地势东高西低,境内最高海拔648.7米,最低海拔35米,平均海拔77.8米。地型分为低山、丘陵、平原、洼地、水面五种类型。以京沪铁路境内段为界,铁路以东和西南部为低山丘陵。约占总面积的 70,铁路以西为平原洼地,约占总面积的30。 境内山脉系泰山、蒙山分支,自东向西呈规律展布,分为峄山、连青山、凤凰山、尼山、昌平山、凫山六个山系。全境共有大小山头190余个,其中较大的山头有45个。东部山区海拔多在200300米,最高的凤凰山主峰海拔648.7米。

19、水系属淮河流域,主要河流有泗河、白马河等40余条,绝大部分属季节性间歇河流,汛期有水,冬春干涸,源短流急,含沙量大。 邹城市属暖温带过渡型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水热同步。年平均降水771.7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427.9小时,年平均气温14.1,无霜期 202天。 邹城市矿产资源丰富。主要位于邹城市境内的兖州煤业藏煤面积达 357平方公里,煤层平均厚度13.5米,总储量33亿吨。煤种以低硫、低磷、低灰和高热量著称,是全国八大煤炭基地之一,邹城市境内已有7对矿井投入生产,2004年产原煤4453万吨。大理石、花岗岩、石灰石、黄沙等矿产资源蕴藏量也十分丰富。其中花岗石主要品种有邹城红、

20、邹城绿等国内稀有品种。并有磁铁、黄金等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待开发。 3.2 选址太阳能资源情况 NASA气象资料显示界面 该地区水平面所接受日照辐射总量呈中间高两边低的态势分布,即每年 49月份,是日照辐射总量最高的时段。这与当地实际气候状况相符。在朝向正南 32度倾斜平面上,全年所接受日照辐射总量稳定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如果以此倾角安装光伏组件,全年将获得较大发电量。 具体安装角度根据现场情况而定。 下图为我国国家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发布的我国日照资源分布图:图3-5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我国将上图中日照辐射强度超过9250MJ/m2的西藏西部地区以外的地区分为五类。一类地区 全年日照

21、时数为32003300小时,年辐射量在75009250MJ/m2 。相当于225285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青藏高原、甘肃北部、宁夏北部和新疆南部等地。二类地区 全年日照时数为30003200小时,辐射量在58507500MJ/m2,相当于200225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西藏东南部和新疆南部等地。此区为我国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区。三类地区 全年日照时数为22003000小时,辐射量在50005850 MJ/m2,相当于170200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山东、河南、河北东南部、山西南部、新疆北

22、部、吉林、辽宁、云南、陕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广东南部、福建南部、 中北部和安徽北部等地。四类地区 全年日照时数为14002200小时,辐射量在41505000 MJ/m2。相当于140170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是长江中下游、福建、 浙江和广东的一部分地区,春夏多阴雨,秋冬季太阳能资源还可以。五类地区 全年日照时数约10001400小时,辐射量在33504190MJ/m2。相当于115140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四川、贵州两省。此区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少的地区。 一、二、三类地区,年日照时数不小于2200小时,是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或较丰富的地区,面积较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23、2/3以上,具有利用太阳能的良好资源条件。邹城年日照在2427.9小时左右,近年水平面平均年太阳辐射量5597.6MJ/m2。属我国第三类太阳能资源区域,较适合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3.3 发电量预测在光伏电场理论年发电量的基础上,实际上网电量还会受安装倾角、方位角、灰尘、局部阳光遮挡、逆变器效率、输电线损、升压损失、安装损失等综合因素影响。该影响所对应的综合修正系数经分析为80%,考虑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系统其他效率损失,目前屋顶大型并网光伏发电项目系统设计寿命期内平均发电效率通常按 75%取值。图3-6 发电量计算界面(最佳倾角) 邹城地区水平面年平均日照辐射量15.336MJ/m2

24、,折合标准日照条件( 1000W/m2)下日照峰值小时数为4.26小时。 上述日照峰值小时数与光伏发电系统平均效率相乘,得到光伏发电系统的年有效利用小时数为(水平安装): 1554.9小时75%=1166.18小时。 该地区35MWp装机功率的大型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量: 1166.18小时35MWp=4081.6万kWh。 本项目拟采用的光伏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衰减速率为10 年衰减不超过 10%、25 年衰减不超过20%。若按系统25年输出衰减20%计算,项目25 年运营期内发电量逐年递减小时数为1166.1820%259.33小时。则本项目25年运营期总发电量为92242.75万kW

25、h,平均年发电量3689.71万kWh。详见下表: 表3-3 本项目25年运营期内年发电量预测表 年 份年可 利用小时 数(h)年 发电量(万 kWh)备 注第 1 年1166.184081.63第 2 年1156.854048.97第 3 年1147.524016.31第 4 年1138.193983.65第 5 年1128.863950.99第 6 年1119.533918.33第 7 年1110.23885.67第 8 年1100.873853.01第 9 年1091.543820.35第 10 年1082.213787.69第 11 年1072.883755.03第 12 年1063.

26、553722.37第 13 年1054.223689.71第 14 年1044.893657.05第 15 年1035.563624.39第 16 年1026.233591.73第 17 年1016.93559.07第 18 年1007.573526.41第 19 年998.243493.75第 20 年988.913461.09第 21 年979.583428.43第 22 年970.253395.77第 23 年960.923363.11第 24 年951.593330.45第 25 年942.263297.79合 计26355.592242.753.4 小结邹城地区拥有建设大型并网光伏发

27、电项目的丰富日照资源,选址地拥有大面积满足光伏发电设备安装要求的厂房等建筑的屋顶以及便利的电力接入系统条件,适合建设此类地面光伏发电项目。 四建设规模和总体方案整个35MWp装机容量平均年发电量约4081.6万千瓦时。本项目光伏发电系统由光伏组件阵列、逆变器、光伏防雷汇流箱、直流配电柜等组成,太阳能电池组件所发直流电通过光伏并网逆变器逆变成50HZ、380V的交流电,再经过 10kV升压站送入电网。本项目光伏发电系统原理示意图如下: DC AC光伏组件阵列 光伏防雷汇流箱 直流配电柜 光伏逆变器光伏组件阵列光伏防雷汇流箱直流配电柜光伏逆变器380V配电装置11000kVA主变压器10kV配电装

28、置10kV并网线路光伏组件阵列光伏防雷汇流箱直流配电柜光伏逆变器图4-1 本项目光伏发电系统原理示意图 五环境保护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5.1 环境保护 5.1.1 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本项目为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 年本)、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长期专项规划等鼓励发展的太阳能发电领域,生产过程基本不产生污染物,对环境影响甚微,符合国家和省 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清洁生产原则。 5.1.2 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对策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利用自然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在生产过程中不直接消耗矿物燃料,不产生污染物,因此运行期间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

29、面:5.1.2.1 噪声影响太阳能光伏发电运行过程中产生噪声声源的只有变压器,本工程变压器容量小、电压低,运行中产生的噪音较小;同时变压器布置在室内,室外噪音水平远低于国家标准。逆变器是由电子元器件组成,其运行中的噪声也可以忽略。5.1.2.2 电磁场的影响该光伏发电项目主要电气设备逆变器、变压器等电气设备容量小,且室内布置,因此可认为基本无电磁场的影响。5.1.2.3 对电网的影响太阳能光伏电站运行时,选用的逆变器装置产生的谐波电压的总谐波畸变率控制在 5%以内,远小于GB 14549-1993 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 规定的5% 。光伏电站并网运行(仅对三相输出)时,电网公共连接点的三相电

30、压不平衡度不超过GB 15543-1995 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 规定的数值,接于公共连接点的每个用户,电压不平衡度允许值一般为1.3%。因此可认为本工程对电网的影响控制在国家标准允许的范围内。5.1.2.4 光污染及防治措施光伏组件内的晶硅板片表面涂覆有防反射涂层,同时封装玻璃表面已经过防反射处理,因此太阳能光伏组件对阳光的反射以散射为主。其总反射率远低于玻璃幕墙,无眩光,故不会产生光污染。该项目的升压设备投运后,四侧围墙外的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将远低于居民区电磁场评价标准限值,围墙外产生的无线电干扰强度将符合评价标准。升压站对周边电磁环境无影响。5.1.3 节能及减排效益分析 太

31、阳能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与火电相比,可节约大量的煤炭或油气资源,同时减少污染物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本项目光伏并 网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35MWp,年均上网电量4081.6万kWh。按照2009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厂供电煤耗平均340gce/kWh计算,本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3877吨。根据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中的单位发电量污染物排放指标计算,本项目每年可减少烟尘排放量约73.47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312.1吨以及废水排放量40816吨。 5.1.4 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本项目没有废气、废水及固废排放 ,噪声和电磁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极小,而且不会产生光污染。因此,

32、本项目的建设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又具有较为可观的节能减排效益,有利于减轻项目所在地的大气污染,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从而有利于环境和资源保护。 5.2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5.2.1 工程安全与卫生潜在的危害因素 本工程施工期主要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因素包括:设备运输作业、吊装作业、设备安装和施工时的高空作业、施工时用电作业、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以及设备损坏、火灾等。 运行期主要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环节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与输变电设备损坏、火灾、爆炸危害;噪声及电磁辐射的危害;电气伤害、坠落和其它方面的危害。 5.2.2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对策措施 5.2.2.1 设备运输的安全措施

33、在实施运输前,必须对运输路线的道路、桥梁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以确保道路和桥梁的等级满足运输要求。同时需根据生产厂家对运输的要求,落实运输加固措施,并配套足够的运输装卸工具,以确保运输过程的安全。 应制定严格的施工吊装方案,施工方案应符合国家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的规定,并进行必要的审查核准。施工单位应向建设单位提交安全措施、组织设施、技术设施,经审查批准后方开始施工。安装现场应成立安全监察机构,并设安全监督员。 5.2.2.2 施工时电力作业安全措施 本项目配电间、升压站内电气一次、二次设备安装时,应根据电力行业有关规定制定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包括安全预防和应急措施,并配备有相应的现场安全监察机构和

34、专职安全监督员。 5.2.2.3 施工时用电作业及其他安全措施 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采用可靠的安全措施。 2) 施工时应准备常用的医药用品。 3) 施工现场应配备对讲机。 5.2.2.4 运行期安全与工业卫生对策措施 为确保本工程投产后的安全运行,保障设备和人身安全,本工程考虑以下对策措施: 1)防火、防爆的措施 (1)设置必要的和合适的消防设施。变压器室和配电间装有移动式灭火栓。 (2)电缆沟道、夹层、电缆竖井各围护构件上的孔洞缝隙均采用阻燃材料堵塞严密。 (3)所有穿越防火栏的管道,均选用防火材料将缝隙紧密填塞。 2)防噪声、振动及电磁干扰 根据要求,对运行中的噪声、振动及电磁干扰,均采取相应的劳动安全保护措施,尽量降低各种危害及电磁幅射,降低噪音。 3)电伤、防机械伤害、防坠落和其它伤害 (1)高压电气设备周围设防护遮栏及屏蔽装置。 (2)在有日照条件下施工时,光伏组件会产生电压,串联后电压升高,对其进行接线等操作容易引起电伤事故,因此需要对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