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用高性能镍钴锰三元电池材料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271726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力电池用高性能镍钴锰三元电池材料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动力电池用高性能镍钴锰三元电池材料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动力电池用高性能镍钴锰三元电池材料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动力电池用高性能镍钴锰三元电池材料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动力电池用高性能镍钴锰三元电池材料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力电池用高性能镍钴锰三元电池材料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力电池用高性能镍钴锰三元电池材料环境影响报告书.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动力电池用高性能镍钴锰三元电池材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盖章)(一)建设项目概况1.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坐落在湖北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3年12月4日由深圳市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设立,注册资金125424.965万元,在册员工200余人,是湖北省循环经济示范单位、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国家循环经济先进单位和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是荆门市环境友好企业。近年来,人们陆续开发出Ni-Co,Co-Mn,Mn-Ni等混合氧化物体系,而Mn-Ni-Co 三元体系更是成为电池工作者

2、的研究焦点。因为三元体系具有比容量高、循环性能好、安全性能好、价格低廉、易于合成等优点,良好的解决了动力电池材料的性能与电容量的平衡,基本满足了动力电池材料的全部需要,被公认为是最有前景的钴酸锂替代材料之一,给动力电池的产业化带来了新的希望。镍钴锰三元材料等金属作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材料、高新技术和新型材料的支撑原料,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需求量也逐年增长。其前端产品Ni1-x-yCoxMny(OH)2粉体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其物理特性的控制则决定了层状LiNi1-x-yCoxMny(OH)2的物理化学性能。目前国内在层状LiNi1-x-yCoxMny(OH)2的研究方面处于相对落后状态,本项

3、目的开发可推动我国层状LiNi1/3Co1/3Mn1/3O2作为动力电池材料的进程。为了推动我国层状LiNi1/3Co1/3Mn1/3O2动力电池材料发展的进程,格林美公司拟在格林美预留厂址内建设动力电池用高性能镍钴锰三元电池材料项目,由于该项目生产废水日排放量为5500t/d左右,本项目配套建设6000t/d污水处理设施,对项目废水进行处置,并达标排放。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拟在荆门市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公司厂区预留地内建设动力电池用高性能镍钴锰三元电池材料项目,总投资58240万元,项目性质为改扩建,本项目建成后,年产氢氧化钴镍锰材料5000吨,氢氧化钴2000吨。项目环保投资20265

4、万元,占总投资的34.8%。2.项目建设内容、生产工艺、规模、建设周期及投资(1)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1)拟购置国产和进口设备约691台套(其中进口102台套)。2)新建建筑物面积8480m2,主要包括原料预处理、酸溶浸出、萃取提纯及三元前驱体及氢氧化钴的合成、扩建6000吨/天污水处理设施。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见表1。表1 主体工程一览表类 别建设单元名称设计能力备 注主体工程原料预处理200t/d实物量酸溶浸出200t/d实物量萃取提纯16t/d金属量(其中其中钴萃取8吨/天,镍萃取4吨/天,锰萃取4吨/天)锂电池用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生产线5000t/a氢氧化钴2000

5、t/a硫酸钠462000t/a副产物硫酸铵晶体1000t/a副产物贮运工程新建建筑物面积8480m2生产设施合成车间、原料与产品库房、原料仓库3600m2利用现有成品库房1600利用现有公用工程给水1374710t/a纯水制备50t/h新建供配电372万220V/380V出线供热系统蒸汽(1.0Mpa)13200t/a由公司附产供应环保工程污水处理装置6000/d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扩建废气处理设施筛分尾气收集处理1套布袋除尘设施符合GB16297-1996 二级标准干燥尾气收集处理1套布袋除尘设施氨回收装置水洗吸收+酸洗吸收符合GB14554-93二级标准、副产硫酸铵车间尾气净化酸洗涤吸收符合G

6、B14554-93二级标准噪声治理消声减振装置厂界噪声符合GB12348-2008 3类区标准要求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安全处置全部无害化处置绿化绿化率20% 现有(2)生产工艺1)生产技术方法在制备三元氢氧化镍钴锰前驱体材料过程中,格林美创造性的将物理选矿技术用于废旧电池的物理分解与初步分离,完美的实现了低端干电池向高端镍钴锰三元动力电池的高技术循环。本项目采用控制破碎,将各种废旧电池破碎成一公分左右的碎片,用磁选去除电池钢壳与镍电池的负极钢带,经涡流分选去除锂电池的铜铝正极,余下各电池的极粉。极粉经溶解后,经萃取分离提纯出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等高纯物质供三元动力电池使用。而其他非废电池类的

7、含镍废料、含钴废料、含锰废料则按照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3000吨/年超细镍钴锌粉体材料及镍铁合金项目所用的工艺流程得到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等高纯物质。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采用的“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技术”工艺可以实现对产物指标的精确控制,拥有“无惰性气体保护制备球形前驱体技术”、“前驱体中阴离子洗涤技术”、“混料技术”、“多段连续高温焙烧技术”等多项专有工艺技术,对提高产品稳定性、提高产品性能、降低制备成本具有独有的作用。本项目主要工艺包括原料配比计算、称重,氢氧化钠过滤除杂,溶解除杂,共沉淀法制备共沉淀物。本项目产品的化学反应式如下: (1-x-y)NiSO4+xCoSO4+

8、yMnSO4+2NaOHNi(1-x-y)CoxMny(OH)2+Na2SO4 (x、y均小于1)(3)生产规模及产品结构生产规模:年生产镍钴锰三元动力电池材料5000吨,电池级球形氢氧化钴2000吨;配套本项目污水处理新增日处理6000立方米废水处理厂及相关配套设施。产品方案:项目建成达产后,形成年产7000吨锂电池用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镍钴锰三元动力电池材料5000吨,电池级球形氢氧化钴2000吨)生产能力。本项目生产的镍钴锰复合氢氧化物加工出的Ni1-x-yCoxMny(OH)2有好的加工性能、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且合成的材料可逆容量高,循环性能好,解决了国内厂家的产品振实密度低、加工

9、性能差的问题。(4)建设周期拟建项目实施进度详见表2实施进度计划表表2 实施进度计划表时间进度计划及目标2013.32013.61、立项、可研报告、工厂选址及环境评价;2、规划、部分土建、配套工程,厂房设计设计;2013.72013.91、进行部分土建建设、完成部分设备选购;2、进行人才招聘与培训;2013.102013.12完成基建与设备购置;2014.12014.3粗加工车间安装阶段,完成粗加工线安装与设备调试,进入试运营。(5)总投资拟建项目总投资5824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026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4.8%。3. 产业政策及工程厂址环境可行性本项目的产品是动力电池用镍钴锰前驱体,

10、本项目的建设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版)鼓励类“九、有色金属: 4、信息、新能源有色金属新材料生产高容量长寿命二次电池电极材料”;同时也是属于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还是“三十八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 15、“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符合国家及地方各产业政策要求。扩建项目位于荆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属于规划的建设用地。其建设符合荆门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及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在工程实施污染防治措施后,拟建工程对周围环的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在此基础上,拟建工程厂址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是可行的。(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建设项目所在地

11、环境现状项目所在区域内各监测点PM10日均值、SO2和NO2小时值均远低于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限值;项目区大气环境氨、HCl和硫酸雾小时均值均小于TJ36-79中标准限值。杨树港水质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体标准要求。拟建项目区昼夜间噪声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3类标准要求。土壤各监测点监测因子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要求。地下水各监测因子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水质标准要求。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以车间排气筒为中心点,半径为2.5km的圆形区域,

12、总面积19.63km2。评价范围见下图: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杨树港排污口上游500m到下游2000m,共2500m的河段。评价范围见下图。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本项目水位地质条件较简单,地下水流速不大,调查范围小于20km2,根据总纲,预测一般小于现状调查的原则,因此本项目地下水评价范围为5 km2。评价范围见下图。声环境评价范围:厂界及厂界外200m范围内的居民等环境敏感点。(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主要措施和效果1.主要污染类型及采取的主要措施1废气污染源本项目废气主要为控制性破碎粉尘、脱氨装置尾气、筛分装置粉尘尾气及车间通风系统收集尾气,其中酸浸工序废气排放主要为水汽和二氧化碳,基本不含

13、有重金属污染物、氨等有害组分,下文不再赘述其对外环境的影响,其他各类废气分述如下:(1)控制性破碎粉尘项目控制性破碎是在密封的情况进行的,出风口用袋式除尘器收集尘料,该尘料全部回用于生产工序中的酸浸工序。(2)脱氨装置尾气本项目在工艺设计中对废水中所含氨进行回收以降低氨氮的排放量,设计采用高效氨氮吹脱回收塔对氨进行回收制备氨水直接回用于生产(处理流程见图7.2-1),尾气进一步通过硫酸吸收装置吸收后排放。通过上述处理,可达到氨回收90%以上,总净化效率大于99.5%,经处理后尾气中氨排放速率约0.069kg/h(0.5t/a),可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83二级标准要求。(3)筛

14、分、干燥粉尘本项目粉尘主要产生于筛分、干燥过程,产生量分别约为20t/a、5t/a,厂方设计分别通过布袋除尘装置处理后合并于1根15m排气筒排空,其设计处理效率大于99%,经处理后污染物排放量为0.25t/a(其中含镍折算为0.08t/a),尾气量5000m3/h,其中粉尘浓度约为6.94mg/m3(其中含镍粉尘浓度折算为2.22mg/m3),可符合GB GB16297-1996二级标准要求。(4)无组织排放废气生产过程中氨在反应槽中特别是打开检查孔时有少量散发,为加强环境治理,公司在该部分易产生氨散发的环节、设备上设置集风系统,通过排风系统引入洗涤塔(800*3400mm),通过稀硫酸洗涤后

15、在15m高度排空。根据估算,本项目无组织氨散发量约为0.95t/a,以95%收集效率计算,收集氨尾气0.9t/a至酸洗装置进行吸收,吸收废水与氨回收装置酸吸废水一道进行综合利用。其余0.05t/a以无组织散发呈现。此外本项目在筛分出料、包装等过程中有少量粉尘产生,根据现有钴酸锂项目类比调查,产生量约为0.1t/a。该部分粉尘由于粒径、密度较大,主要沉降于操作间附近,根据现有项目对比分析,对车间外环境基本不产生不利影响,厂方将该部分粉尘收集后回用,不外排。各类废气汇总见表3.3-10。(5)非正常排放状况下废气排放情况本项目非正常排放主要考虑氨气吸收装置故障,氨气吸收效率下降至95%,氨排放速率

16、为0.781kg/h,时间持续1h。2废水污染源本项目工艺废水主要为萃取废水、洗涤废水及脱盐废水等,各类废水分述如下:W1萃取排放废水:产生量227754.34 t/a,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1000mg/l)、SS(1000mg/l)、少量镍(20mg/l)钴(20mg/l)锰(20mg/l)铜(20mg/l)等;W2洗涤废水:产生量1350000t/a ,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SS(1000mg/l)氨氮(50mg/l)及少量镍(20mg/l)钴(20mg/l)锰(20mg/l)化合物等;W3硫酸钠回收装置结晶母液:产生量77271t/a,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硫酸钠、硫酸铵等,特征污染因子为

17、氨氮,浓度为1000mg/l。 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2600吨/年,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BOD、氨氮等,该部分南城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3噪声污染源本项目主要声源来自于反应器、空压机、振动筛等设备,主要采取车间隔声降噪和设备采用减震垫、减震槽等防震减噪措施,隔声量达15dB(A)左右;加强设备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杜绝因设备不正常运转时产生的高噪声现象。生产车间均安排在厂区中部,通过上述措施,使厂界噪声达到GB12348-2008 3类标准要求。4固废本项目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置情况见表3。表3 固废情况汇总表编号废物名称性状危险废物类别产生量(t/a)主要成分拟处理途径S1废渣

18、固态HW466894.36镍、钴、锰等不溶物至公司熔炼工序再提炼后,余渣转建材S2配料滤渣固态HW460.1镍、钴、锰等不溶物S3除铁渣固态/0.5铁、三元化合物等生活垃圾固态/2400生活垃圾环卫部门清运2.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目标见表4。表4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类别主要环保目标方位与距离规模或功能保护要求地表水杨树港厂址东南1200m农田灌溉GB3838-2002类水质三干渠厂址西面800m农田灌溉环境空气居民厂界西1500m15户50人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凤凰医院厂界西80米小型医疗机构(已停业协调计划搬迁中)声环境厂界外厂界外1m处GB3096-08 3类3.

19、环境影响及预测(1)施工期施工期间的环境污染因素主要为废水、扬尘、固废、噪声等。项目施工期废水包括员工生活废水和建筑施工废水,建筑施工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回用,员工生活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对水环境影响甚微。为了控制施工期的粉尘污染,应加强施工现场的合理布置,科学管理,对建筑材料分类堆放,严格将施工现场粉尘控制在最小范围。施工机械噪声较高,施工点距固定声源150m以范围以外,白天可达到3类控制标准,300m以内夜间可达到控制标准,由于工程施工区周边北面10m-150m有3户居民等环境敏感点,故施工噪声仍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做到预防为主,文明施工;在施工中采用低噪声设备,减少噪声污染;

20、在夜间22时到6时需连续作业施工时,必须报当地环保部门批准。施工固废集中收集,有用建筑材料进行资源回收利用,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交环卫部门统一处理,施工期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较小。项目建设施工期造成的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和绿地设施的完善,影响也将随之消失。(2)营运期从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可看出: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拟建项目用地为工业用地,厂区布置合理,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和污染源排放方式具有可行性,项目周围敏感点满足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要求。项目产生的废气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项目建设具有可行性。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结果正常排放情况下,CODcr贡献值占河流现状值的比例小于0.4%,对河流水质中CODc

21、r的影响极小。但是在非正常排放情况下,贡献比例大大增加,最大为6.76%。预测值均超标。超标主要原因是现状值超标所致。镍和铜预测结果来看,正常排放情况下,镍预测值小于0.03mg/L,铜小于1.0 mg/L,小于标准值;在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的非正常情况下预测值大大增加,镍最大预测值为0.145 mg/L,铜最大预测值为0.456 mg/L,预测结果仍然达标。 该项目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进入污水管网,最终排入杨树港。该项目废水对杨树港影响较小。3)声环境影响预测结果本工程对各评价点的噪声预测值为42.448.4dB(A)。正常运营状况下,各测点昼间噪声值在52.855.8dB(A)之间,符合GB

22、12348-2008 3类区昼间标准要求;夜间噪声值在45.551.1dB(A)之间,项目建成后噪声预测值均在昼夜间标准值范围内,且项目周围无敏感点,因此不会产生噪声扰民现象。但企业仍应加强对噪声源的治理,具体包括:对强噪声源采取封闭措施、对露天噪声源采取加装隔声罩等措施降低对外环境影响;同时建议企业在厂界加强绿化建设,种植高大乔木,利用树木的遮蔽效应进一步降低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结果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固体废物主要是除铁渣等,公司拟将该部分废渣予以回收,并回用于前道酸溶、萃取,以回收其中金属组分,从而保证各类废渣得到妥善处置。建设单位拟收集危险固废后,放置在厂内的固废(废液)

23、暂存库。不得随意堆放、不得丢弃,避免二次污染。此外对废渣堆放场应设置防渗、防漏及防淋措施,做好防渗漏、防流失工作。避免漏造成地表水、地下水水体污染等。项目污水处理设施污泥外协处置。5)地下水影响分析该项目建设对地下水产生影响较小。另外,当地居民已经不再使用地下水,他们的生活、生产用水全部来自荆门市自来水公司。综合这两方面的因素,项目建设不会对当地居民用水产生较大影响。4.污染防治措施一、废气污染防治措施1有组织废气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废气主要为脱氨装置尾气、筛分装置粉尘尾气及车间通风系统收集尾气,各类废气污染控制措施如下:补水回收硫酸钠氨水回用于生产 硫酸吸收塔含氨废水二级氨气吸收吹 脱吹 脱调

24、质放空一级氨气吸收图1 氨吹脱处理工艺流程图硫酸钠结晶鼓风机鼓风机碱(1)脱氨装置尾气本项目在工艺设计中采用高效氨氮吹脱回收塔对氨进行回收再利用。高效氨氮吹脱回收塔是按照一定的气水比,高浓度含氨废水在碱性条件下,由塔顶进水,空气由下部进入,通过多级气液混合分离,使废水中的氨从废水中分离出来。回收段将吹脱出的氨吸收,确保净化气达标排入大气环境。母液中硫酸钠去结晶装置回收硫酸钠。处理工艺流程见图8.2-1。目前企业现有生产装置氨回收池里系统,该处理系统在碱性条件下,利用氨氮的气相浓度和液相浓度之间的气液平衡关系进行分离。由于该装置设计采用传统的氨回收工艺,采用蒸汽吹脱,造成吹脱效率不高、部分氨与未

25、能冷凝的水汽一道排空。企业本次采用高效氨氮吹脱回收塔对氨进行回收再利用,并利用稀酸对尾氨进行吸收。该装置主要工艺特点如下:多段脱除和回收:设置多段脱除串联工艺,废液由底部储水槽循环打入各脱除段,重复吹脱处理,提高氨氮去除率(约83.399.8);设置多级吸收提纯工艺,提高氨的回收率(约90.599.6),确保尾气达标排放。除雾装置:废气排放口安置除雾装置,采用不锈钢丝网填料或塑料波纹斜板等,用于去除废气中的水分。尾气进一步通过硫酸吸收装置对尾氨进行吸收。通过上述处理,可达到氨回收99.5%以上之目的,并可回收氨水513t/a以回用于生产,尾气中氨排放速率约为0.069kg/h,可符合恶臭污染物

26、排放标准GB14554-93要求。(2)车间通风系统尾气生产过程中氨在反应槽中特别是打开检查孔时有少量散发,为加强环境治理,建设方在该部分易产生氨散发的环节、设备上设置集风系统,通过排风系统引入洗涤塔(800 *3400mm),通过稀酸(硫酸)洗涤后在15m高度排空。氨为无色气体,有恶臭气味,氨极易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吸收吸收效率更高,根据目前开发区百力化工等企业运行实践看,其生产车间通风用排风系统引入洗涤塔进行洗涤后基本无氨排空。稀酸洗涤废水送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尾气吸收塔图2 含氨尾气处理工艺流程图含氨气体通过15m排气筒排空(3)筛分、干燥装置粉尘本项目筛分、干燥尾气中主要污染物为粉尘,厂方

27、设计通过布袋除尘装置处理后排空,布袋除尘器的过滤机理是一个综合效应的结果,如重力、惯性力、碰撞、静电吸附、筛滤作用等。当含粉尘气体经进气口进入除尘器,较大的粉尘颗粒因截面积的增大,风速下降,而直接沉降;较小的烟尘、粉尘颗粒被滤袋阻留在滤袋表面。经过滤袋的净化气体,经出气口,由引风机排出。随着过滤的不断进行,滤袋表面的烟尘、粉尘越积越多,滤袋阻力不断升高,当设备阻力达到一定的限值时,滤袋表面积聚的烟尘、粉尘需及时清除;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抖动和反吹滤袋,将附着在滤袋表面的烟尘、粉尘清除,使滤袋再生,周而复始,实现连续过滤,以保证设备连续稳定运行。图3 布袋集尘器示意图反吹风装置进风口出灰回收滤袋

28、本项目袋滤器采用布袋除尘器,过滤速度0.5-2m/min,采用脉冲式布袋除尘器可将进口浓度1000g/m3的含尘废气处理达标,据厂方提供资料表明:其过滤面积180m2,除尘效率99%,经处理后粉尘年排放量为0.25t/a,排放浓度6.94mg/m3,可符合GB16297-1996二级标准要求。因此本项目粉尘采用脉冲式布袋除尘器处理可行。2无组织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建设项目无组织排放废气主要储运环节收集中散逸的氨、粉尘等废气。建设单位拟采取如下措施,以减少生产区和储罐的无组织挥发量:(1)加强设备的维护,定期对储罐区进行检查,减少装置的跑、冒、滴、漏;(2)对输送管道、阀门、法兰定期检修,加强管道接

29、口处的密封。(3)加强管理,精心操作维护好设备,减少由于跑冒滴漏的无组织废气排放。制订完备的检修和设备保养制度,开展预防性检修,减少料液跑、冒、滴、漏,并按照相关规定分类存放,配备相应的消防、安全、预警设施,杜绝泄漏、火灾等重大事故发生;(4)加强职工操作技能培训,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尽可能减少事故性停车而造成的非正常排放。避免粗放式加料,减少物料暴露时间,减少物料挥发、逸散。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行经验分析,这些措施综合使用可有效减少有毒有害物的无组织散发,有益于工人劳动保护。第九章“大气环境预测评价”结果也表明,其厂界附近无组织排放监控点主要污染物浓度可符合评价标准要求。3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建议其它

30、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建议执行厂区、生产场地的清洁卫生标准,采用湿法清扫,减少二次尘源。加强通风除尘设备的维修保养,确保设备稳定运行。要设有备用除尘设备,在除尘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及时启用备用除尘设备,防止事故性排放。二、废水1废水收集措施本项目工艺废水主要为萃取废水、洗涤废水及脱盐废水等,各类废水分述如下:W1萃取排放废水:产生量227754.34 t/a,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SS、少量镍钴锰铁锌等;W2洗涤废水:产生量1350000t/a ,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少量的硫酸钠及镍钴锰化合物,其主要污染因子表现为SS,浓度约为1000mg/l;W3硫酸钠回收装置结晶母液:产生量77271t/a,废水

31、中主要污染物为硫酸钠、硫酸铵等; 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2600吨/年,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BOD、氨氮等,该部分南城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2生产废水的处理(1)废水来源与组份除生活污水外,项目工艺废水重金属均需在车间排口和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往杨树港。项目生产废水排放量约为5500t/d,废水中PH:3-7.4,SS:160 mg/l,CODcr:1000 mg/l,镍:20mg/l,钴:20mg/l,锰:20mg/l。(2)处理工艺的选择拟建工程废水拟新建6000 m3/d污水处理装置对拟建项目污水进行处理,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后排放。拟建项目的含重金属废水与现有项目萃取车间污水性质

32、相似,因此采取现有工程萃取车间废水相同的污水处理工艺处理对本项目萃取车间废水是可行的。3生活污水的处理由于纳污水体杨树港上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建设单位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后进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南城区污水处理厂处理。本项目新增劳动定员80人,生活废水排放量为8t/d。4拟扩建配套废水处理设施工程在原污水处理站基础上扩大处理规模,处理量新增6000立方米/天,新建氨气等废气循环系统,对氨氮废水和重金属废水进行分类处理,实现废水、盐类与废氨的资源化与无害化。以荆门格林美城市矿产资源循环产业园园区内各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的含氨氮废水和重金属废水、氨气等废气为处理对象,综合回收利用各种废水,节约资源

33、,降低成本。格林美以“消除污染,再造资源”为己任,响应国家“环保、节能减排”政策的号召,升级环保设施和改进生产工艺,对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含镍钴铜废渣进行综合利用,努力提高治理效果,追求排放的最小化,并回收重金属,实现资源回收,树立良好企业形象。配套废水处理设施工程项目总投资,环保设备及基础设施投资17600万元,包括设备的购置、安装以及废水、废气处理系统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三、噪声本工程噪声源主要为离心机、筛分机等设备,厂方设计中将噪声源设备集中布置在厂房内,采取建筑隔声措施,这些措施均可有效地降低噪声。本项目噪声治理方案,分析评述如下:1控制设备噪声采购设备时对供应商提出噪音控制要求,尽可

34、能选用低噪音设备;提高机械设备装配精度,加强维护和检修,提高润滑度,减少机械振动和摩擦产生的噪声等。2采取适用技术降噪根据工艺特点,将主要设备安装于室内操作,利用建筑物隔声屏蔽。通常,普通建筑物隔声量在1020dB(A);若用不同吸声材料,隔声量可达1540dB(A);并对噪音较大的设备采用加装消音器降噪,资料表明配套安装消音器可有效降低进排气口产生的空气动力性噪声,其阻损小于200Pa,消音量25dB(A);对粉碎机等采取基础减振措施,可降噪515dB(A); 3合理布局,充分利用距离衰减在厂区总图设计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尽可能将噪声设备集中布置、集中管理,使之远离办公区、厂界,以充分利用

35、距离衰减,以减小项目运行对外界声环境的影响。根据本项目总图布置,主要噪声源距离厂界均在30米以上,噪声衰减量约为12 dB(A)。根据相关设施的噪声污染防治经验分析,以上措施结合使用可获得较好的降噪效果,投入运行后,可有效降低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实现厂界噪声达标。四、固废1固体废物处置措施评价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固体废物为筛分除铁渣、配料滤渣等,其中配料滤渣中主要镍、钴、锰等不溶物;含除铁渣中主要含在加工过程中所携带铁屑等,其中夹杂有少量的镍钴锰三元化合物组分,企业设计将该部分废渣予以回收,并回用于前道酸溶、萃取,以回收其中金属组分,从而保证各类废渣得到妥善处置。 职工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适时外运卫

36、生填埋。2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建议(1)加强固体废物的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固体废物产生、处置的详细台账,确保不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2)固废在厂内暂存期间,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实施,防渗透、防泄漏,并落实安全管理措施,避免二次污染。(3)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固体废物。(4)对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固体废物的设施、设备和场所,应当加强管理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5运输危险废物,必须采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并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定。禁止将危险废物与旅客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五、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本

37、工程对厂区地面进行硬化处理,对原料、固废堆场及主生产区地面作防渗处理。具体防渗措施如下:对厂区地面进行硬化处理,上述设施地表先夯实后,然后构筑150200mm后的混凝土等,为了确保防渗措施的防渗效果,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加强施工期的管理,严格按防渗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加强防渗措施的日常维护,使防渗措施达到应有的防渗效果。同时应加强生产设施的环保设施的管理,避免废水的跑冒滴漏;同时加强污水输送管道检查,确保无渗漏,并加强土壤、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对生产区及固废堆场等附近定期监测地下水水质、土壤质量。结合本项目建设,对公司周边土壤、地下水采取必要的污染控制措施如下:1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做好监测工

38、作。本项目开工前,各场地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采取可靠的污染防治措施。2危废堆场:地表防渗膜+水泥结构、四周1.5m砖墙+防腐处理、钢构防雨顶棚且四周超出围墙0.5m、周围0.5m高防渗围堰。3一般固废及原料堆场:地表水泥结构、四周1.5m砖墙、钢构顶棚且四周超出围墙0.5m。4保证围堰淋溶水水泵正常运行,并设备用水泵。5区域地下水保护的重点是加强管理,形成监测、评价、开发利用保护、监督管理相对协调的综合管理体系。6加强污水输送管道检查,确保无渗漏,严格控制排污排污量,做到达标排放。7加强土壤、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针对现有堆场、库区及主要污染源附近设监测井、监测地下水水质、土壤质量。5.环境

39、风险(1)原料堆场渗漏对土壤、生态影响项目生产所用原料包含:采用含镍废物HW46,锂电池及含钴废物,干电池及含锰废物作为原料等多重危险废物,危废仓库采取的措施不当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风险问题。如暴露存放会发生随风扬起尘粒的可能性,产生危险废物随风力输送扩散的危险性;如果防雨措施不到位,在下雨冲刷作用下,有可能沿输水管、地表、明渠等途径进入水体、农田,对水生环境及农田生态环境造成毒害作用。由于重金属污染土壤后极难去除,农田一旦受污染,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失去农业生长的能力,处理不当还会向四周农田扩散。考虑项目区西面800m为三干渠,若有原料淋溶水泄露,势必影响三干渠沿线灌溉农田。(2)原料运输过程

40、中风险分析由于本项目运输的原料多为固体废物,在正常操作运输情况下,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在暴雨、阴雨天、大雾及冬季下雪路面结冰等恶劣天气下,容易引起行车事故,并且交通事故发生概率随之会上升。运输过程中风险主要存在于非正常情况下,主要为交通事故和运输设备故障造成原料泄漏。若车辆运输过程发生抛洒或翻车时,对环境的影响是小范围的,一般说来,当清理工作完成后,影响便可消除。(3)废气处理事故影响分析布袋除尘器在处理燃烧气体或高温气体时,常常有未完全燃烧的粉尘和气体进入系统之中,当进入的烟气温度超过设计时,会造成“糊袋”现象,并影响除尘设施的正常运行和除尘效果。为保护除尘器滤袋,在除尘器进口设置旁路吸风降

41、温系统,在烟气温度超过滤袋耐受温度前启动,降温能力不小于30。当除尘器入口烟温超过所选用的布袋滤料允许使用温度,可以通过除尘器入口处的温度检测装置,即时准确将温度变化情况显示出来,此时迅速打开烟气旁路降温系统,使温度降至正常范围内。脱氨装置系统出现故,氨气没有处理直接排放,造成对大气和周围环境的污染。(4)污水处理设施事故影响分析由于污水处理设备、设施质量问题或养护不当,将造成设备、设施故障,导致污水处理效率下降甚至未处理直接排放。如遇污水处理厂停电,则直接导致污水未处理直接排放。风险评价结论:(1)拟建项目主要事故为原料堆场渗漏、原料运输风险、污水处理设施污染事故等。拟建项目所需的危险化学品

42、主要是氨、氢氧化钠,依托现有的储罐,不需新建。现有储罐风险已经在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二次钴镍资源的循环利用及相关钴镍高技术产品(3000吨/年超细镍钴锌粉体材料和环境友好镍合金产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对该罐区硫酸、盐酸、氢氧化钠、液氨的进行了详细的风险评价,并于2010年6月通过湖北省环境保护厅验收。所以,在拟建项目风险评价中不再进行重复评述分析,直接引用其评价结论。拟建项目没有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等级定为二级。项目需从风险防范、事故处置、应急预案三个层面,建立、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2)根据有关资料,本工程重大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低于为8.3310-5,因此本项目最大可信事故

43、风险是可以接受的。项目需从风险防范、事故处置、应急预案三个层面,建立、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3)风险事故情况下废水去向若发生风险事故,可直接引入应急事故池,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应急事故池容积为2500m3,可接纳事故情况下所有废液。消防废水通过污水管线排入污水处理厂调节池,经处理后逐步回用;若消防废水溢流出装置区围堰,则通过道路雨排系统流入全厂雨水调节及消防废水收集池。若储罐区发生风险事故,消防废水首先进入防火堤内,然后入污水处理厂调节池,经处理后逐步回用;若消防废水溢流出储罐区防火堤,则通过道路雨排系统流入全厂雨水调节及消防废水收集池。(4)项目采取的主要环境风险措施在工艺装置、公用工

44、程和辅助设施区域,除了采用水消防外,还根据国家规范要求,在各装置区、罐区、公用工程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内设置移动式灭火器。在易发生可燃气体泄漏和易聚集可燃气体的场所,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探头;易发生有毒气体泄漏和易聚集有毒气体的场合,设置有毒气体检测探头;报警信号直接送至DCS进行显示报警。全厂设统一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全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厂消防站为核心,在各变(配)电间、控制室等设施中设火灾报警控制器。工厂对消防废水进行三级防控预防管理。三级防控机制具体如下:一级防控措施是指设置在装置区的围堰和储罐区的防火堤。贮罐全部采用露天布置,共同布置在防火堤内,防火堤均进行防渗漏处理,管道穿堤处采用非燃烧

45、材料严密封闭,在防火堤内雨水沟穿堤处,设防止物料流出堤外的措施。堤内均设有排水沟, 堤外设有阀门井与堤内排水沟相接,正常时阀门井内阀门打开,事故时阀门井内阀门关闭。罐组的防火堤容积均满足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年版)要求。二级防控措施是设置围堰,防止物料外泄,对环境产生影响。三级防控措施是在厂区设置事故应急事故池。(5)本项目编制了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的应急预案。(6)本项目的建设不可避免会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对此,建设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做到风险防范警钟常鸣,环境安全管理常抓不懈;严格落实各项风险防范措施,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风险事故发

46、生概率、杜绝特大事故的发生隐患。据此,本报告认为,从环境风险角度评价,项目建设是可行的。7. 社会影响评价结论本项目建成后,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社会效益均较明显。项目建成后有利于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人们的收入,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繁荣当地经济,促进社会综合事业的发展,从而使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受益。项目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为项目对周围环境带来的污染以及风险,但只要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是可以避免的并将其减少到最小范围。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适应项目的建设,风险很小。8.清洁生产分析与循环经济(1)清洁生产水平分析本项目技术路线拟采用公司最新自主开发的共沉淀法来制备氢氧化镍钴锰,生产工艺,该工艺具有生产成本低、流程短、收率高、节能环保性强等特点,原料在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分别进入反应器的各个流程,溶解在过量液中,反应在液相中进行,原料的单程转化率可达约100%,即近乎完全反应,提高了产品质量及合格率,从而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效率。通过加强废气、废水的治理,对洗涤水等回用于酸溶、浆洗等工序,可确保各类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其清洁生产水平属于国内先进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