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选修论文.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72975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教文化选修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佛教文化选修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佛教文化选修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佛教文化选修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教文化选修论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佛教文化选修论文佛教文化与行善的影响 佛教的文化源于婆罗门教的生死轮回和因果报应的思想,但是它反对人依照出生种姓等级而认定命运,而是相信人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修行来达到成佛正所谓“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圭峰宗密禅师也说过“一切众生无不具有觉性,灵明空寂,与佛无殊”。所以佛教比其他宗教更加注重自己的修养,比较适应于东方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所以在东方世界得到广泛的传播。 近代以来,佛教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已不仅局限于古老的东方和中国,而且对西方文明的影响也日益深刻。佛教文化具有的宽容性与开放性,不仅应当体现在尊重其它文化的合理成分上,也应当体现在容纳其它文化的合理成分,比如科技文化和其它宗教文

2、化中的合理成分上。佛教确实应当发展成为一种“非宗教非哲学”的价值观念体系,在人类文明今后的发展中,起到一种引领潮流的作用。因为,正如众多有识之士所提出的,人类文明如果向穷究物质、征服自然的外向途径发展,则肯定是没有出路的,这也是当今西方文明面临诸多危机的根本原因之所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应当是由外求转向内求,以改善人类身心素质、挖掘人类生命自身的潜能为方向,由修心、修身而实现自身生命的变革,使人类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面貌焕然一新,进而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环境,并最终走向和谐。 以下就是我对佛教文化的个人理解以及看法。我想从“行善”这个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角度来解释佛教文化的影响。 首先,从外

3、在层次上说,“行善”指不做损人害人之事,成就别人做成好事。而从内在层次上说,“行善”指从内心上追求真善美,从精神上进行道德约束。 而佛教是一种有关“心”的宗教。它认为人的意念从心中生,善恶由心中发。真象征知识与理性,而善代表道德,因此真未必善,而善也未必真。我个人认为,善更重要些,康德说过:一个人可以没有知识,但不能没有道德,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道德。 一个人只有拥有真与善,他才肯能被称作美。真善美,是人的理想追求。佛家对行善积德的释义为:行善积德就是通过各种对治方法将内心的污染消除,使自己内在美好品德得以显现,内在的清净功业得以开发.比如说人的贪欲就是污染,有污染就会产生弊病造成无尽的

4、痛苦,用布施这个对治方法去消除,这样我们清净性德才能得以显现,才能使人更加的快乐.具体的内容就要看自己哪方面的污染比较严重了。 大致上菩萨六度就是六种不同的方法: 1:布施能度悭贪 2:持戒能度毁犯 3:忍辱能度嗔恚 4:精进能度懈怠 5:禅定能度散乱 6:般若能度愚痴。 通过这六种方法的修学运用,能使人远离生死苦恼的此岸,到达永恒安乐彼岸。 也就是讲真正行善积德 ,不在乎外在形式, 关键是自己性德的提升, 这才是比较重要的。 此外,佛教中的因果报应的生死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我们自己施加给自己的一种规范的无形的约束。我们凡做一件事、说一句话、甚至动一个念头都是种因,随其善恶的性质和份量

5、,都有恰如其分的结果在后边。概括地说种善因得福报,种恶因得苦果。佛说:“行上品十善生天,中品十善做人,下品十善做阿修罗;犯上十恶者落地狱,中品十恶堕俄鬼,下品十恶沦畜生”说明十善十恶是六道轮回形成的业因动力;六道轮回是十恶十善应得的结果。人生本是业报相续,不是你老死就没事了,轮回无尽;人生不过是借路走一程,借一付皮骨而己,灵魂是因果业报的主体,它把一个人前世所做的善恶带到现世来,又把今世所做的善恶带到后世去。 关于果报大体有三种情况: 现报。即做即报、现在做善事,现在享福报;现在做坏事,现在受恶报。 生报即今生做好、做恶;来世受福报、苦报。 后报。既现在作善、做恶。到第三、四世,乃至百千万劫后

6、;才受到善报、恶报;后报,虽然早迟不定,但只要种下业因;没有不受报应的。 所以在佛教文化中一个人相貌好坏,寿命的长短,命运的穷苦,世运的盛衰等等,这些都是过去种的因,现世结的果。自己种的因迟早总会由自己承担相应的结果。不过在我们对果报恐惧同时,佛也告诉人们:行善积德可以还业,可以减少果报。这便是让人们真正从心底向善,是佛给我们的心或者说道德观上加上的一种约束。 现代世界飞速发展,科技的发达使人类物质享受超过了精神生活,这造成人类心灵的空虚。如慧能所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教中的思想能让人心如止水,淡泊名利,不再疯狂的执着于物质的追求。当代的人们在争名夺利、勾心斗

7、角时,更需要这种修行来充实精神世界,净化心灵。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它既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人们精神领域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又能稳定社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其深远的影响是不可限量的。 但是我们推崇佛教,并不是说应当迅速将佛教作为人类共同的普遍的信仰去推广开来。佛教的法缘是一个大因缘,佛教是否普及、普及到什么程度,乃是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而且,实际上,不管是从中国还是从世界范围来看,想要以某一种宗教信仰或意识形态来统御人类的思想行为,是很不现实的,有时侯还是有害无益的。但是在现今这个世界普遍存在着信仰危机、道德危机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做的是重视发掘佛教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无论如何,对于人来说,精神上、道德上的信仰,永远是人生的归宿与支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