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对,你得罪的人就越多.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75226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你越对,你得罪的人就越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你越对,你得罪的人就越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你越对,你得罪的人就越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你越对,你得罪的人就越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你越对,你得罪的人就越多.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你越对,你得罪的人就越多你越对,你得罪的人就越多 中国人求的是圆满,绝对不是对错。实际上这是最难做到的。中国人最讨厌没是没非的人,但是中国人最不喜欢是非分明的人。凡是是非分明的人,人缘都不好,事情都办不通。我们是要求很高的民族,我们要在圆满当中去分对错,分对错分到不圆满,那你就前功尽弃。西方人是很简单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中国人绝对没有这回事。 在中国,经常犯错的人反而没有事,经常对的人反而搞得倒楣透顶,这是不是很奇怪?你要知道,你越对,你得罪的人就越多。我必须要说明,听中国人的话要很小心,我们绝对不是要你同流合污,绝对不是要你投机取巧,但是我们要你顾虑大家的面子,要你能够随机应变,要你能够

2、忍一时之气,否则这个是非永远是讲不通的。 是非在中国社会是高度困难的一件事情,说清楚一点,我们是中有非,非中有是,这个人这一部分做对了,他一定有一部分是做错的。一个服务员跟客人吵起来,你再有理由,也还是你错,为什么?你让他不高兴,你就是错的。不管你怎么对,你让他不高兴,那你就是错了。 西方人吵架,对错会分得很清楚。中国人两兄弟吵架了,是不能分谁对谁错的。因为分了你对我错以后,兄弟就不会同心,以后就没有感情了。我们看到西方人兄弟之间的感情是没有我们深厚的。大人在处理这种兄弟吵架的事情时,一定要说两个都有错,两个都该骂,然后还要告诉他们,兄弟只有不吵架才是对的,只要吵架,两人都错。这叫做大是非跟小

3、是非。 中国人是讲大是非的,只要是兄弟就不能吵架,有什么事好好商量。小是非是说,一定要分谁对谁错,分半天,分到最后离心离德,尽管天天住在一起,但是有时候还不如路人。 现在的小孩会把自己的房门关起来,告诉爸爸妈妈,我的信你们不能看。可是中国的父母不会接受这样的说辞,不看怎么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干什么?那种允许孩子有个人隐私的做法都是外国人的东西。外国人是孩子的事情他自己负责,因为在外国,孩子到18岁以后,他跟父母几乎没什么关系了。在中国,孩子到了30岁,还是父母的孩子;孩子40岁做错了事情,做父母的会更丢脸。 外国人看到小孩,会先问:“你叫什么名字?”我每次看到这个都觉得很好笑:小孩叫什么名字,跟你

4、有什么关系?中国人不会这样问,中国人看到小孩,二话不说,先问:“你爸爸是谁?”你爸爸是谁比较重要,你叫什么名字又有什么关系呢? 可见,中国人永远是连在一起的,中国人见到小孩,比较关心的是他爸爸是谁,至于他叫什么名字,告诉我们,我们也不太注意,因为他分量不够。而且我们据此可以随时变化你爸爸是谁我爸爸是领导请进请进,拿出家里最好的巧克力糖给他吃。有人就因此说中国人很势利。我想请问大家:势利好不好?你说不好。那我告诉你,就是因为势利,我们为了人家看得起;所以才会争气,才会不断上进,否则,如果大家都一样,你还要那么努力,那么辛苦干什么?我们中国人,无论到了哪里,永远都会想一件事,叫做:光宗耀祖! 你说

5、好。那你太肤浅了。难道人活着就是为了让别人看得起吗?那么,中国人很现实很势利,好不好?我想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清楚了,中国的事情没有什么好,也没有什么不好,四个字,合理就好。根本没有绝对的:好坏是非。所以,最后提醒大家一句,切记:得理要饶人,理直气要和。 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烦恼是用自己的过失折磨自己;后悔是用无奈的往事摧残自己;忧虑是用虚拟的风险惊吓自己;孤独是用自制的牢房禁锢自己;自卑是用别人的长处抵毁自己。放弃这些,也许才能更快乐。 要走多远,成何种人,莫外有三:一是忍常人所不能忍,再苦莫说苦,再累不言累,在高压下沉默,在逼迫中进击。二是做别人所不愿做,直面困苦挫败,勇对激流

6、坎坷,躬身最不起眼的小事,演绎最不堪的弱者,有机会做为王。三是想别人所不曾想,先有想得到,后才得得到,有梦才有目标,才会有奋斗,才会有你想要的结果。 让自己成为一个自由的人: 谦卑是当你有资本高调时,你选择了低调;节制是当你有条件奢侈时,你选择了朴素;忍耐是当你有能力反击时,你选择了退让;忠贞是当你面临巨大诱惑时,最坚守了最初的选择;人最大的自由是可以选择自由,不是被迫的选择。 向别人学习,其实也是一种创造。这种创造有赖于自己的观察、思考与探索,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才能将别人的教育教学思想转化为自己的理念,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方法与技巧的增多。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首先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思想素养,让自己能够站在一定高度上来学习别人的经验,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袁枚 续诗品尚识 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人不言自能,水不言自流。 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