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县老坝港滩涂3.5MWp并网光伏跟踪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275241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112 大小:5.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安县老坝港滩涂3.5MWp并网光伏跟踪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海安县老坝港滩涂3.5MWp并网光伏跟踪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海安县老坝港滩涂3.5MWp并网光伏跟踪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海安县老坝港滩涂3.5MWp并网光伏跟踪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海安县老坝港滩涂3.5MWp并网光伏跟踪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安县老坝港滩涂3.5MWp并网光伏跟踪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安县老坝港滩涂3.5MWp并网光伏跟踪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doc(1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1.项目概况211项目概况及编制依据21.2.自然地理概况61.2.1地理位置61.2.2.气候特征61.2.3.地形地貌71.3.工程任务81.3.1.业主介绍81.3.2.项目概述92.项目建设必要性132.1.缓解能源、电力压力132.2.太阳能光伏发电将是未来重要能源142.3.缓解环境压力142.4.符合国家和当地宏观政策152.5.充分利用当地资源162.6.促进我国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162.7.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73.项目规模和任务184.光伏电站地址的选择及布置184.1.选址原则184.2.场址描述184.3.所选场址条件194.4.场址选择综合评价195.太阳

2、能资源分析205.1海安县气象站205.2. 多年气象资料统计205.2.1. 基本气象资料205.2.2.太阳能资源情况统计资料215.2.3. 太阳能资源综合评价236.工程地质246.1概述246.2.结论与建议246.2.1结论247.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发电量估算247.1.设备选型257.1.1.太阳电池组件的选型257.1.2. 并网逆变器选型277.1.3. 直流汇流监控箱307.1.4. 直流主配电箱307.1.5. 交流低压配电柜317.1.6. 发电系统主设备清单317.2. 光伏方阵安装设计327.2.1. 发电系统电气设计327.2.2. 光伏电池方阵的确定337.

3、2.3. 光伏阵列间距的设计计算337.2.4. 电池方阵支架的设计347.2.5. 光伏阵列设计357.2.6.电池组件的清洗357.3. 系统年发电量的预测367.3.1. 光伏阵列的基础数据367.3.2. 系统发电效率分析367.3.3 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量计算378. 电气388.1. 电气一次388.1.1. 接入电力系统方式388.1.2. 电气主接线方案388.1.3. 光伏电站厂用电398.1.4. 升压站电气设备的布置形式398.1.5. 控制开关室主要电气设备的布置形式398.2. 电气二次398.2.1. 监控、保护、通信系统398.2.2. 升压变电所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4、408.2.3 并网光伏电站过电压保护及接地保护419. 消防439.1. 消防总体设计439.1.1. 消防设计依据439.1.2. 设计原则439.2. 工程消防设计439.2.1 建筑(构)物火灾危险性分类及耐火等级439.2.2.建(构)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449.3. 安全疏散通道和消防通道449.3.1. 升压变电所及中央开关、控制室安全出口449.3.2 建筑构件449.4. 消防给水459.5. 消防电气459.6.通风空调系统的防火设计459.7.消防监控系统469.8.消防工程主要设备469.8.1. 消防水系统469.8.2. 建(构)筑物移动灭火器设置479.8

5、.3设置火灾检测及报警系统479.9建筑消防479.10.施工消防4710.土建工程4810.1.场区规划设计4810.1.1.场区道路、绿化设计4810.1.2场区照明及景观设计4810.1.3.场区给排水设计4810.2.电站房屋建设4910.2.1房屋规划4910.2.2.房屋供暖及太阳能利用4910.2.3.阵列基础设计4910.2.4.场区围栏5010.2.5.电站的供水、供电5011.施工组织计划5111.1. 施工组织实施方案5111.1.1.电站土建工程5111.1.2.设备生产、采购及运输5111.1.3.安装、测试、试运行及现场培训5211.2. 施工进度安排5211.3.

6、设备及材料进场计划5411.3.1.土建部分5411.3.2.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部分5411.4.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5411.4.1.劳动定员5411.5.质量管理既安全措施5511.5.1质量管理5511.5.2.安全措施5611.5.3管理措施5712.环境影响的评价5712.1.环境影响初步评价5712.1.1评价标准5712.1.2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5812.1.3.对主要不利影响采取的对策措施和环境保护设计5912.2水土保持设计6012.2.1工程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其成因分析6012.2.2工程区水土保持现状6012.2.3工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分析6112.2.4水土流失主

7、要产生地段的防治措施6212.2.5水土保持设计的综合评价和结论6412.3.社会影响评价6513.投资估算6613.1编制说明6613.1.1.项目概况6613.1.2. 投资主要指标6613.1.3.编制依据6713.1.4基础资料6713.2.工程估价表6814.财务效益初步评价7014.1.概述7014.2.基础数据7014.2.1.本项目投资总额及资金筹措7014.2.2.成本数据7014.3.项目财务评价7214.3.1盈利能力分析7214.3.2.清偿能力分析7214.3.3.盈亏平衡分析7314.3.4.敏感性分析7314.3.5.财务评价结论7414.3.6.CDM分析分析7

8、415.结论与建议7615.1.结论7615.2.建议76附录781.项目概况11项目概况及编制依据无论从世界还是中国来看,常规能源都非常有限,中国的一次能源储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大约只有世界总储量的10%。图1给出了世界和中国主要常规能源储量的预测。从长远看可再生能源将是人类未来主要能源来源,因此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可再生能源对未来能源供应的重要作用。在新的可再生能源中,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是发展最快的,世界各国都把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商业化开发和利用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根据欧洲JPC的预测,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将在世界电力供应中显示其重要的作用,达到10%以上,可再

9、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占到30%;2050年太阳能发电将占总能耗的20%,可再生能源占到50%以上,到本世纪末太阳能发电将在能源结构中起到主导作用。图2是欧洲JPC的预测。化石能源消耗日益严峻,能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严峻。大部分化石能源将在本世纪内消耗结束。国际预测世界化石能源的消耗高峰将在20202030年之间到来,以后将逐步枯竭。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已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成为越来越多老百姓的共识,作为能源消耗最多的城市地区利用可再生能源之一的太阳能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城市中推广利用太阳能所必须的面积只有建筑,因此城市中太阳能利用

10、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是必由之路。我国自“十一五”开局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持续高幅度增长。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经位于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约占世界能源消费的11%。由于我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而化石能源资源相对贫凡,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安装这样的能耗速度,我国将在全球率先面临化石能源严重不足的威胁。另外,大规模、无节制的开发利用化石燃料,已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过量二氧化碳等废气的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酸雨问题和疾病问题,已引起全球的关注。自“十一五”开局以来,国家出台并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新能源发展相关政策、法规和办法,其初衷是鼓励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事业

11、单位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减轻我国目前对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从而调整我国能源结构,其具体颁布的法律、规划、办法如下:1)可再生能源法和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实施细则)发改价格【2006】7号明确了全额收购、合理上网电价和全网分摊的三项原则;2)发改能源【2007】2174号: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07年8月31日发布;3)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2007年第25号令: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2007年9月1日生效;4)国务院办公厅2007年8月2日转发: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电监会、能源办节能发电调度办法(试行)(国办发【

12、2007】53号);5)国家发改委发布: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发改委价格【2007】44号)提出了配额交易的概念;6)发改办能源【2007】2898号:关于开展大型并网光伏示范电站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明确了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的上网电价通过招标确定;7)发改能源(2008)610号: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2008年3月3日发布;8)财建【2009】129号: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9)财建【2009】128号: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10)财建【2009】397号:关于实施太阳能示范工程的通知。11)苏发改高技发【2008】27号:关于印

13、发江苏省“十一五”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12)苏政办发【2009】85号省政府关于转发省发展改革委江苏省光伏发电推进意见的通知;13)苏政发【2009】74号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的通知;14)现行国家有关的规程、规范、规定。1.2.自然地理概况1.2.1地理位置海安县位于江苏省东部的苏中地区,地处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东临黄海,南望长江,是苏中水陆交通要道。县域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232至北纬3243,东经12012至12053之间,总面积1108平方公里。属北亚热带海洋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冷热适中,日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

14、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天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天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4.5。1.2.2.气候特征年均降水1025毫米,79%的年份在800毫米以上。全年水平面太阳辐射量约1329KWh/m2,太阳日照辐射年发电指数为1000KWh/KW1100KWh/KW。太阳资源分布属于三类地区,也是适合利用太阳资源的地区之一。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推广面最大、效果最好、最成功的德国的太阳日照辐射指数仅为900 KWh/KW1000KWh/KW。海安县老坝港滩涂开发区空地面积210800平方米,地势平坦,无高大建筑物遮挡,交通便利,完全可以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海安气候的最显著特征是:气温日差大,日照时间长

15、,太阳辐射强,大部分地区昼夜温差一般可达1215C。气温变化起伏大,1月最冷,平均气温6C。全区年降水量在150毫米至600毫米之间。无霜期短。日照充足,蒸发强烈,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达3000小时,无霜期260天左右,是中国日照和太阳辐射较为充足的地区之一。项目场址所属的大陆性高原气候,少雨、多风、干旱,夏季凉爽短促,降雨量年平均仅41.5mm,蒸发量却高达3000mm以上。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日照小时数高达3358h,太阳辐射强度大,光热资源充足年均温度15.3C,极端最高气温38.5C,极端最低气温-6.9C,多年平均的年降水总量仅42.8mm左右。平均风速2.8m/s,最大风速22.0m

16、/s,年大风日数19.1天。1.2.3.地形地貌老坝港镇是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沿海开放卫星镇之一,工业以海洋特色为一体、农副业以特种养殖为一优,三产服务业以海滨风情为一绝,精心打造出“紫菜之乡”、“渔网之乡”、“鳗鱼之乡”、“中国河豚之乡”四张名誉名片。作为海安县唯一的港口镇,老坝港拥有广袤的滩涂资源,丰富的海洋资源,距离开发中的洋口港15公里,沿海高速20公里、距新长铁路海安站30公里、距南通机场80公里,地理优势得天独厚。老坝港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日照充足,蒸发强烈,空气干燥,温差较大,无霜期短。夏热而短促,春暖而多风,秋凉而短早,冬寒而漫长。年平均气温18.429.9。年最低平均

17、气温6.48.2,年最高平均气温35.438.1。1.3.工程任务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组织了精干的团队,承担了海安县老坝港滩涂太阳能光伏跟踪电站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在经过与业主充分沟通后,科强能源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收集整理出大量可靠资料,参考国家相关规范,完成了本报告的编制工作。报告内容包括项目概述、项目建设必要性、项目规模和任务、场址选择及布置、太阳能资源分析、工程地质、光伏组件的选择与发电量估算、电气、消防、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环境影响评价、投资估算、财务效益初步评价、结论与建议以及附表、附图及附录等章节。1.3.1.业主介绍科强能源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集太阳电池、组

18、件、跟踪系统工程和应用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最优化的光伏发电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成立于2007年8月,由年销售20亿元欧贝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农业十强企业江苏海辰科技集团、王兴民、陈志峰四个股东发起投资,总投资3.2亿元人民币,注册资金6900万元,占地200余亩,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公司奉行“以人为本,科技为先”的经营理念,坚持把科技兴企放在第一位,建立了自主开发与合作开发相结合的技术研发平台。公司专门成立了由数名博士和硕士人员组成的研发中心,并配置了一流的研发和实验检测设备,确保技术能力保持在业内先进水平。2007年与中科院电工所签

19、订了技术开发合同书,在北京成立“中科院电工所科强能源系统工程技术开发中心”、“中科院电工所科强能源系统工程太阳光伏系统工程产业化中试基地”,公司的生产基地也是“中科院电工所科强能源系统工程高效节能太阳电池产业化基地”。2008年与中国航天科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成立了“中国航天科强能源系统工程太阳能光伏跟踪系统工程生产基地”。,2008年公司余四祥等博士带领的团队被江苏省省委省政府授予“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2009年初人事厅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9年6月,由中科院半导体所王占国院士领衔的院士工作站获得江苏省科技厅批准设立,为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2008

20、年,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产品获得38项专利。公司是江苏省建设厅授予三级资质企业之一,顺利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CE认证,获得“江苏省重点新产品”、“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南通市太阳能光伏巡日发电系统工程技术中心”、 “江苏省太阳能光伏巡日发电系统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新能源协会单位”、“南通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建设科技成果推广企业”等荣誉称号。公司自成立以来多次被南通市政府评为工业技术创新先进企业。2007年“太阳能巡日控制光伏系统”项目被列为江苏省“火炬计划项目”;“太阳能新型发电系统”荣获“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称号;2008年荣获 “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

21、称号。1.3.2.项目概述老坝港并网光伏跟踪电站项目位于江苏省海安县境内,并网光伏跟踪电站规划建设规模3.5MWp,拟设置电站场区东西长1000m、南北宽500m加上升压变电站,总占地面积为20万m。该场址地形由南缓坡向北,总体地势平坦、开阔,起伏不大。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接入方便、交通便利,外部建设条件良好。光伏电站的具体位置详见图1-1项目场区的平均海拔高度为 3.5米,中心位置坐标位于北纬 32 度 6分,东经 120度 93 分。根据海安县气象站19712000年30年的统计数据,该地区的太阳能总辐射年总量在18062077kWh/m之间,属于太阳能最丰富的一类地区,非常适合建设太阳能

22、发电项目。本项目建设规模为3.5MWp,拟安装 7个光伏子阵列,每个子阵列由 51串组成,共计 7个太阳能,按7排 5列布置。根据初步测算,综合考虑阵列损耗、逆变器效率、场内用电、线损、机组可利用率等影响因素,光伏电站系统发电总效率为81.59%,并网光伏电站25年寿命期内,共产生约 462.5 万kWh,平均年发电量为 18.5 万kWh。本项目所发电量经场内的110kV升压站升压后,以一回110kV线路送往110kV变电所。本项目所占地面积为20万m,均为未利用荒地和滩涂。土建工程主要包括场区道路、太阳能阵列基础、场内升压站。其中,机房及办公生活用房采用太阳能采暖房,占地面积为2000m;

23、阵列基础混凝土量为9245m;场区基础土石平方整量为53655 m。本电站建设从项目立项到最终并网投运验收的建设周期拟分为二个阶段;即第一个半年完成全部土建工程及配套附属设施建设、50%的设备采购运输以及1.25MW并网,第二个半年完成50%的设备采购运输以及3.5MW并网,总工期拟控为12个月。本项目静态投资15056.26万元,单位千瓦静态投资为745.12 元;项目动态投资为3490.24万元,单位千瓦动态投资为745.12元。经过初步的财务评价,当电价为1.83元/kWh时,本工程项目全部投资税前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8.83 %,投资回收期为10.07年;全部投资税后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8

24、.06%,投资回收期为10.35年。老坝港并网跟踪光伏电站工程项目特性详见表 1:并网光伏电站项目工程特性表名称单位(或型号)数量电站场址区域平均海拔高度m1117米经度东经120度93分纬度北纬32度06分装机容量MW3.5占地面积Km20.5资源与发电 量总辐射年总量kWh/m21944.5年满发小时数h1648.48平均年上网电量万kWh18.525年总上网电量万kWh462.5主要设备晶硅光伏组件块(Eptech156P-260/72)76800直流汇流监控箱台(SSM)300直流主配电箱台(SMB)40低压配电柜台(GGD2-03)7并网逆变器台(SC500HE)40升压变压器台(S

25、9-M-500/10)7升压变压器台(SZ10-3150/110)2出现回路数回1电压等级kV110支架光伏组件钢结构支架t2630土建施工工程数量阵列基础混凝土m39245基础土石方平整m3253655设备基础钢筋t422混凝土路面道路m247167房屋建筑m22000直流电缆m13953110kV高压电缆m40000概算指标静态投资万元50956.26工程动态投资万元53490.24单位千瓦静态投资元/kWp74512单位千瓦动态投资元/kWp745.12机电设备及安装万元37941.63建筑工程万元6432.51其他费用万元6077.6基本预备费万元504.52经济指标平均上网电价(含增

26、值税)元/kWh1.83盈利能力投资利润率%4.62投资利税率%5.43资本金净利润率%11.56总投资收益率%6.27全部投资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8.06全部投资税后财务净现值(IC=5.346%)万元14,867.58全部投资税后投资回收期年10.352.项目建设必要性2.1.缓解能源、电力压力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人均能源探明储量只有135t标准煤,仅相当于世界拥有量264t标准煤的51%。通过1999年中国一次能源资源储量和世界平均储量的对比情况看,中国的一次能源资源的储量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同时我国是一个能源产生和消费大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24.6亿吨标准煤,比2005年

27、增长9.3%。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中国能源的生产和消费高幅度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根据中国电力科学院预测,我国电力供应缺口在2010年约为37GW,2020年预计为102GW。常规化石燃料资源在地球中的储量是有限的。随着大规模工业开采和不断增长的能源消费需求,全球的化石燃料资源正在加速枯竭,全世界都面临着化石能源资源日益枯竭的巨大压力。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和中国的资源情况,2010年和2020年的电力供应单靠传统的煤炭、水、核能是不够的。目前我国探明的煤炭资源将在81年内采光,石油资源将在15年左右枯竭,天然气资源也将在30年用尽。根据近年来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增

28、长情况分析,其增长速度大于2020年GDP翻两番、能源翻一番的规划速度,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非常低。说明中国的能源形势比世界能源形势要严峻得多,同时也清楚的表明,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替代形势比世界要严峻得多、紧迫得多。海安工业结构属中重型结构,高耗电工业占有较大比重。在海安电网工业用电占全部用电量的80%以上,中高耗电工业用电占工业用电量的90%。海安电源结构以火电为主。截止2007年底,海安电网总装机容量767.4万kW,大型滩涂并网光伏电站的建设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海安电源结构、缓解公共电网峰值压力。同时国家要求每个省常规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将有效的改

29、善能源结构,增加可再生能源比例,优化电力系统电源结构,并减轻环保压力。海安生态地位非常重要,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迫切要求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传统能源为基础的能源供给因资源和环境而将受到很大的制约,代之以新兴能源的崛起是未来保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2.2.太阳能光伏发电将是未来重要能源由于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大气污染状况日益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健康。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耗的大幅度增加,能源和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的约束越来越严重。因此,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将成为减少

30、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保证我国能源供应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太阳能是一种可利用的非常宝贵的可再生能源,相对于人类发展历史而言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在全球气候变暖、人类生态环境恶化、常规能源资源短缺并造成环境污染的形势下,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普遍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迄今为止,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逐渐成为绿色领域的前沿技术。在技术进步的推动和逐步完善的法规政策的强力驱动下,光伏产业自1990年代后半期起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近几年,随着光伏组件成本的不断下降,光伏市场发展迅速,光伏发电由边远地区和特殊应用向城市应用过渡。由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过渡,人类

31、社会向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过渡。并网光伏发电在整个可再生能源技术中也是增长最快的技术,成为世界最关注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并成为电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3.缓解环境压力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一次能源品种的消费构成比例为:煤炭占69.7%、石油占20.3%、天然气占3.0%、水电占6.0%、核电占0.8%、其他0.2%。可以看出,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比例超过2/3,而比较清洁的化石燃料(如石油和天然气)比例较小,与世界能源结构形成鲜明对照。“十一五”开局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煤炭消费约占商品能源消费构成的75%,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中国是世界SO2排放最为严重的国家,因而也是

32、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国家。煤炭燃烧排放的污染物占全国同类排放物的比例SO2为87%,CO2为71%,NOx为67%,烟尘为60%。2007年,除中国SO2排放持续为世界第一外,中国CO2排放也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给中国节能减排、改善能源结构以及能源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比例,减少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排放是中国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一期建设规模为3.5MWp,项目25年寿命期内年均发电量为462.5万Kwh,相当于每年大约减排二氧化碳32387.76吨。2.4.符合国家和当地宏观政策2007年9月4日,国家可再生资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

33、,确定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到能源总消费的15%的目标,并具体提出:到2010年,建成大型并网光伏电站总容量2万kW、太阳能热发电总容量5万kW;到2020年,全国太阳能光伏电站总容量达到20万kW,太阳能热发电总容量达到20万kW。2008年3月3日,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到201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万kW,到2020年达到180万kW装机容量,进行兆瓦级并网太阳能发电示范工程和万千瓦级太阳能热发电试验和试点工作。带动相关产业配套生产体系的发展,为实现太阳能发电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奠定技术基础。为了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国家从提高全社会的认识、建立持续稳定的市场需求、改善市

34、场环境条件、制定电价和费用分摊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力度、加快技术进步及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支持和保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因地制宜建设大型光伏电站在今后较长时期符合国家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宏观政策导向。基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幅员广阔、太阳能资源丰富、建设条件优越、设备维护便利,在这些地区很适宜建设MW级甚至GW级的并网光伏电站,发展光伏电站潜力巨大。中国非常重视光伏高压并网示范电站的开发研究,2004年科技部利用与韩国产业资源部等单位的合作契机,在国家发改委和西藏自治区政府的支持下,选择在西藏羊八井地区建设一座100kWp光伏发电站该电站于2005年8月31日建成,并一次并网成功,而且为整个

35、基地的发展建设提供必要配套设施。该电站是中国第一座直接与高压并网、也是海拔最高的并网光伏电站。项目的成功表明我国已经具备光伏发电高压并网的技术和设计能力,为各项关键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试验平台,为更大规模的高压并网光伏电站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5.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大规模并网电站及建筑一体化的分布式能源。海安老坝港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大面积荒漠滩涂土地,具备建设大型及超大型荒漠太阳能电站的资源条件。老坝港是我国光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年日照时数在32003600h之间,年总辐射量可达19452220kWh/,直接辐射量占总辐射量的60%以上。老坝港太阳辐射强,光

36、照充足,一般地区的年太阳辐射量1775kWh/以上,高者达2060kWh/,年日照时数在3000h以上,高者达3532.3h,日照百分率70%以上,是我国光能资源丰富地区。海安老坝港滩涂幅员辽阔,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加上这里地势平坦,无山峦遮挡。而且又不是荒漠,靠近电力线路和负荷中心,并网条件优越,是建设大型滩涂并网光伏电站、建立太阳能电力输出基地的优选区域。在该地区建设超大型滩涂太阳能并网电站,能将大面积荒漠滩涂土地变废为宝,物尽其用。海安老坝港电力基础好,大电网基本覆盖全区,交通便利,是中国大陆建设大型荒漠滩涂并网电站的理想场所。特别是在当前,光伏发电的成本较以往大幅度下降,在海安老坝

37、港地区建设大规模的荒漠并网光伏发电站的经济性将越来越好,光伏并网发电与常规能源发电的竞争力将越来越强。2.6.促进我国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2008年全世界光伏发电完成装机容量超过4700MW,比上年增长约90。目前光伏发电装机主要集中欧洲、美国、日本,其中2008年欧洲装机占世界当年总装机的80。其中,并网发电用比例愈来愈大,并已成为光伏发电的主导市场。2006、2007年欧洲的并网光伏发电占光伏发电总量的95以上,世界平均达到80以上。中国1971年首次成功将太阳能电池用于我国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上,1973年开始将光伏电池用于地面。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受到价格和产量的限制,市场发展很缓

38、慢;在19811990年期间,中国开始对光伏工业和光伏市场的发展给予支持,建设路一些示范项目;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到世纪初,中国启动利用光伏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2003年以来,由于技术的成熟应用和光伏发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光伏市场的重心从农村电力转移到通信、工业、光伏产品方面。2008年中国光伏装机40MWp,累计装机容量140 MWp,近年平均年增长率为21.75中国的光伏市场主要在通信和工业、农村和边远地区、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太阳能光伏照明、太阳能商品及其他领域,主要采取BIPA(光伏建筑一体化)和大规模光伏地面电站两种模式。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的建设将有力地推动老坝港光伏产业的发展

39、,并带动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通过并网光伏示范电站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将为大规模开发建设太阳能并网光伏电站提供技术支持。光伏并网发电是太阳能发电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必由之路,示范电站的建设将提供光伏并网发电商业化管理模式,促进光伏产业的发展。2.7.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新能源是国家积极鼓动投资的产业,光电的发展可以带动江苏光伏产业投资,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科技旅游不仅能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的有效途径。光伏电站的高科技理念和宏伟的规模,将会有力的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综上所述,江苏省海安

40、县老坝港3.5MWp并网光伏跟踪电站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当地的能源发展政策,能充分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对于当地的能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当地的能源结构、带动产业投资和促进我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并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江苏省具有发展太阳能产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海安县电力基础好,大电网基本覆盖全区,交通便利,是国内建设大型荒漠太阳能并网电站的理想场所,而且项目的实施有助于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因此建设此项目十分必要。3.项目规模和任务海安老坝港并网光伏电站项目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境内,根据当地的能源资源情况、电力供需情况、未来电

41、力需求预测情况、电力系统状况等因素,初步推荐本项目一期建设规模为3.5MWp,安装7个光伏子阵列,每个子阵列有 51串 2并 13300块 260Wp 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组成,共计50个太阳能光伏跟踪系统。跟踪系统按 7排5列布置。4.光伏电站地址的选择及布置4.1.选址原则结合光伏电站建设的特点、场地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以及我国现行的政策进行场址选择。场址选择一般遵循一下原则:l 丰富的太阳光照资源,大气透明度较高,气候干燥少雨。l 靠近主干电网,减少新增输电线路的投资。主干电网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有能力输送光伏电站的电力。l 场址处地势开阔、平坦、无遮挡物。l 距离用电负荷中心较近,以减少输

42、电损失。l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和生活条件。l 能产生附加的经济、生态效益,有助于抵消部分电价成本。l 当地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提供优惠政策和各种便利条件。l 场址内无名胜古迹、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居室设施及地下矿藏等。场址周围没有草场,也没有对电站造成污染的厂矿。遵循以上原则,经过综合建设条件比对,最终确定老坝港为项目建设地,场址建设条件均满足项目选址要求。4.2.场址描述总占地面积20万。站址平均海拔 3.5m,地势较为平坦开阔,地形起伏不大,有南缓坡向北。4.3.所选场址条件(1)太阳能资源丰富海安老坝港并网跟踪电站场址内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一般地区的年太阳辐射量1775kWh

43、/以上,高者达到2061kWh/,年日照时数在3000h以上,高者达3532.3h,日照百分率70%以上,是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2)地质构造稳定工程区松散堆积广覆,断裂在地表的迹象和证据较少,主要根据航磁异常及影响特征等综合分析推理。据遥感地质调查,区内主要断裂均为隐伏状的基底断裂,对工程建设无影响。场址区地质构造基本稳定,可作为光伏电站的工程场地。(3)接入系统便利根据现场踏勘情况,拟建电站距离海安县老坝港滩涂变电所仅几公里,海安县内建有四座110 kV变电所,光伏电站出线接入条件便利。(4)场址内及周边环境条件经过实地踏勘,该处场址不存在洪水淹没问题,也无常年内涝和积水问题;场址内无

44、名胜古迹、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居室设施及地下矿藏等。场址周围没有草场,也没有对电站造成污染的厂矿。(5)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江苏省、海安县等各级政府对光伏发电项目均大力支持,承诺提供法律及政策允许的各种优惠政策及便利条件,以支持光伏发电项目在本地的建设。4.4.场址选择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太阳能资源、工程地质条件、建设条件、交通条件、政策条件等多种因素,该处场址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具备建设大型光伏跟踪电站的条件,光伏发电场址拟定为海安县老坝港滩涂境内。5.太阳能资源分析气象专家根据年辐射总量指标,将全国太阳能划分为4个大带,分别为区太阳能最丰富带、区太阳能很丰富带、区太阳能较丰富带、区太阳能一般带

45、,以便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表 2:太阳能资源区划表名称资源代号年辐射总量指标(kWh/)最丰富带1750很丰富带14001750较丰富带10501400一般带1050江苏太阳能丰富,太阳能年辐射总量大于1750 kWh/,为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带,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5.1海安县气象站海安县气象站地理位置坐标为东经12056.543、北纬3236.061 ,观测场海拔高度为 4.5 m,建站的时间为1955年4月。该站的主要业务由地面观测、沙尘暴、酸雨、农业气象、生态环境等基础观测。目前收集到19712000年的太阳辐射资料。由于工程拟建场址距离海安县城区东靠近黄海边,在本研究阶段,采用海安县气象站作为本工程太阳辐射的代表站,并将该站太阳辐射资料作为本阶段太阳辐射的研究和计算依据。5.2. 多年气象资料统计5.2.1. 基本气象资料根据海安县气象站30年实测气象资料,将各主要气象要素进行统计,见表 3:海安30年基本气象资料(根据19712000年气象资料统计)。表 3:海安30年基本气象资料(根据19712000年气象资料统计)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气温()-6.1-441215.222.827.928.225.315.17.64极端最高气温()9.11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