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绿能新能源万生物质成型燃料江西省高新工业路绿能新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276077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绿能新能源万生物质成型燃料江西省高新工业路绿能新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绿能新能源万生物质成型燃料江西省高新工业路绿能新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绿能新能源万生物质成型燃料江西省高新工业路绿能新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绿能新能源万生物质成型燃料江西省高新工业路绿能新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绿能新能源万生物质成型燃料江西省高新工业路绿能新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绿能新能源万生物质成型燃料江西省高新工业路绿能新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绿能新能源万生物质成型燃料江西省高新工业路绿能新环评报告.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鹰潭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生物质成型燃料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鹰潭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6年4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制鹰潭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生物质成型燃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人员名单表编制主持人姓名职(执)业资格证书编号登记(注册证)编号专业类别本人签名彭希珑0006052B23030070500冶金机电主要编制人员情况序号姓名职(执)业资格证书编号登记(注册证)编号编制内容本人签名1彭希珑0006052B23030070500编制2何宗健0003650B23030050500审核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鹰潭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年

2、产20万吨生物质成型燃料项目建设单位鹰潭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艾四祥联系人艾四祥通讯地址江西省鹰潭市高新区工业5路联系电话13437015829传 真邮政编码335000建设地点江西省鹰潭市高新区工业5路立项审批部门鹰潭高新区科技和经济发展局批准文号字201628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非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C4320占地面积(平方米)66667总建筑面积(平方米)10000总投资(万元)68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8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2.6%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6年5月30日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背景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

3、题。随着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的开采,这些能源被大量消耗、逐步减少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地处北半球亚热带、温带地区,常规能源贫乏而资源相对丰富,天然气、石油、煤炭等常规能源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30%左右,近30 年的高速发展进一步造成我国常规能源的过度开采,对国外石油、天然气资源的过度依赖和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制约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从能源长期发展战略高度来审视,我国必须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道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对环境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既是近期急需的补充能源,又是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我国具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在其开发利用方面也取得了很

4、大的进展,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可再生生物质能源存在着一个巨大市场。目前秸秆、稻壳、木屑等农林废弃作物早已成为农村、农民处置的一大难题,存放在村里,既影响村容村貌和文明村街的建设,又妨碍交通或为火灾埋下隐患,堆放或站立在田间地头,不仅占据耕地,也不利于机械化耕作,有的农民尽管认识到秸秆、稻壳、花生壳、木屑等农林废弃作物开发利用带来的效益,机械还田培肥利地的好处,但苦于缺乏技术,没有门路,成本核算不经济,舍不得花钱投资,只好一火焚之,造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结果。鹰潭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是在结合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利用江西华南铜业有限公司的厂房,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道路。本项目是国家鼓励

5、支持发展的低碳、节能、利用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将为鹰潭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带来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该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促进我国新兴生物质燃料产业的快速发展,还可有效满足当前市场需求,促进我国低碳环保业及相关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长远的意义。项目在建设运营过程中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有关规定的要求,建设单位鹰潭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委托南昌大学承担本

6、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在充分收集有关资料并深入进行现场踏勘后,依据国家、地方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在建设单位大力支持下,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并报请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批。2、编制依据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3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相关文件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

7、61号文件关于贯彻实施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部2015年第3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107号文件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11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技术规范HJ2.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3-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委托方提供的项目文件、数据资料和图纸。3.项目概况3.1 建设地点、规模项目位于江西省鹰潭市高新区工业5路,利用江西华南铜业有

8、限公司的厂房,地理位置东经1165915,北纬281259,详见附图一。本项目是利用秸秆、稻壳、木屑等原料年产20万吨生物质成型燃料的能源开发利用项目(其中一期生产车间建成后生产规模为10万吨/年,二期生产车间建成后生产规模10万吨/年,总生产规模为年产20万吨生物质成型燃料),产品规模及性能指标见表1。表1 产品规模及性能生产规模(加工能力)外观热值密度灰分水分20万t/a淡黄色圆柱形6-33mm3200-4600kcal/kg1.1-1.3t/m32%8%3.2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为新建项目,利用江西华南铜业有限公司的厂房、综合楼、公用工程及环保工程等。本项目只在原有厂房安装配套生产设

9、备、除尘系统,无建设期。厂区总占地面积约100亩,总利用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其中:一期生产车间3600m2、二期生产车间3531m2、综合楼2600m2。项目现有建筑物内容见表2。表2 项目现有建筑物内容工程性质项目建筑面积(m2)备注主体工程生产车间一期3600二期3531/辅助工程综合楼2600/门卫室65/车棚204/公用工程供电工程/ 市政供水工程/环保工程应急水池/18.5m12.5m废气处理设施本次新建固废临时储存场所/设在生产车间内,20m2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1套3.3 主要原辅材料项目主要原辅材料消耗见表3。表3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表序号名称年用量备注1农业废弃物(秸

10、秆、谷壳)108150t外购2林业废弃物(木屑、竹屑)200850t3电耗195万度市政4水耗1575t3.4 主要生产设备项目主要生产设备见表4。表4 项目主要设备表序号名称单位一期数量二期数量1分筛机台112切片机台113粉碎机台114全自动分料仓套555颗粒/压块成型机台556自动输送机套777成品冷却塔套118成品打包机台559风机台4410控制柜套553.5 公用工程供电:项目用电由区域电网供给,电力供应充足,可满足项目生产、生活用电需求,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不低0.9。供水:厂区水源由园区供应,供水压力大于0.25MPa,供水水质符合国家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可以满足项目区内生产、

11、生活、消防和景观用水的要求。本项目没有生产废水的产生,一期建成后生活用水3.0m3/d(900m3/a),二期建成后生活用水2.25m3/d(675m3/a),总用水量为5.25m3/d(1575m3/a)。排水:本项目排水为生活污水,一期建成后生活污水为2.4 m3/d(720m3/a),二期建成后生活污水为1.8 m3/d(540m3/a),总生活污水量为4.2 m3/d(1260m3/a)。因本项目生活污水经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经园区污水管网排入白露河,最终汇入信江。 3.6 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项目一期建成后拥有员工20人,二期建成后拥有员工15人,共35人。每班工作8小时,每天

12、三班,年工作时间300天。3.7 产业政策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本项目属于鼓励类第一条“农林业”中的“20.农作物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青贮饲料,秸秆氨化养牛、还田,秸秆沼气及热解、气化,培育食用菌,固化成型燃料,秸秆人造板,秸秆纤维素燃料乙醇、非粮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等)”,故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有关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2007年11月13日)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基本原则之一是“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加强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

13、用,技术创新促进农村环境问题解决,积极创新农村环境管理政策。本项目建设符合农业部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该规划提出,全国建成一批农业生物质能示范基地,部分领域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农业废弃作物利用范围和规模明显扩大,农村生活用能结构明显优化,到2015年,建成一批农业生物质能基地,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体系基本建成,开发利用成本大幅度降低,初步实现农业生物质能产业的市场化,建设一批秸秆、稻壳、花生壳、木屑等农林废弃作物固化成型燃料示范点。3.8 项目总体布置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00亩,总建筑面积为10000平方米。项目厂区具体分布见附图二。与项目有关的原

14、有污染源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主体工程、公用工程、辅助工程、部分环保工程均依托江西华南铜业有限公司,江西华南铜业有限公司已停业,设备部分拆除,项目建成后,江西华南铜业有限公司不会恢复生产,因此不存在与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本项目不新增建筑物,只在原有厂房安装配套生产设备,新建废气除尘系统,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依托江西华南铜业有限公司原有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由于原公司停产时间较短,且已经通过环评验收,而本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量较小,所以利用原有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可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一、地理位置鹰潭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下游,东经116o41117o28,北纬27

15、o5128o38。地理位置优越,东联江、浙、沪,南襟闽和珠江三角洲,为华东内地衔接沿海的要冲,史称“六省通衢”。鹰潭市交通极为便利,地处浙赣、皖赣和鹰厦三条铁路交汇之地,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公路四通八达,以城区为中心,不仅有连接邻近各县、市的线路,而且又是本省通往闽、浙、皖省际公路的重要叉口。水运以信江为主,常年可航机帆船,上溯上饶、玉山,下抵鄱阳湖。本工程位于江西鹰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地理位置东经1165915,北纬281259,地理位置详见附图一。二、地形地貌地处武夷山脉向鄱阳湖平源过渡的交接地带,地势东南高西北部低。地形可分为东南部中山地带,北部中高丘陵地带,西部中低丘陵地带

16、,中部贵溪盆地地带。主要山峰有阳际坑、青茅境、鲑鱼峰、唐家山、天华山、郎岗山等。境内最高峰阳际坑位于贵溪樟坪乡,海拔1540.9米,最低点位于余江县锦江镇团湖村信江河谷,海拔16米。三、气象气候鹰潭市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无霜期长。夏季炎热,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10C,冬天较冷,极端最低气温可达-10.40C,多年平均气温18.10C。多年平均降雨量1839.1mm,最大年降水量2736.2mm;多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61.2天,最长连续降雨日数17天,最大场次降水量599.8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640.1mm,最大年蒸发量1935.6mm,最小年蒸

17、发量1318.7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6%,最小相对湿度7%。多年平均风速1.5m/s,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全市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为1868.5小时。年无霜期264天。四、水文鹰潭市位于鄱阳湖流域信江水系,境内主要河流为信江及其支流白露河、白塔河等。信江发源于浙赣边境的怀玉山仙霞岑,自贵溪流口镇流入鹰潭从余江锦江镇出境,东西向贯穿全市。信江鹰潭段全长32.5公里,江流丰沛,水势平缓,流域面积12211平方千米,河床宽250600米,洪水深1115米,信江在评价范围内枯水期流量为39.7m3/s, 流速0.2m/s,河段宽120米,水深1.5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53.8m3/s,水力坡降0.

18、00025m/m,历史最大洪水位34.26米,常年洪水位27.77米,最低水位16.17米。信江水源丰富,是鹰潭市区生活、生产、航运及水产养殖重要资源。现有2个货运、客运码头、12个集中取水点,江面架有公路桥两座,铁路桥一座,沿江两岸为居民工厂密集区。信江与鹰潭地区人民生活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对鹰潭市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鹰潭市和贵溪市的饮水源地和工农业生产用水水源地,也是接纳全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主要水体。鹰潭市区内,湖泊水塘众多,主要有:东湖:因位于市区东面而得名。系1957年建成,湖塘面积为138万平方米,总蓄水量约70万立方米,原以养鱼为主,现已成为接纳老

19、城区东片城市生活污水的天然氧化塘。污水经此湖稍作自然净化后,排入信江。因其距城市自来水厂取水口仅1000米左右,使城市饮用水源水质受到了影响。西湖:因位于市区西南而得名。系1978年建成。西湖分别为内湖和外湖,原来湖的总蓄水量可达280万立方米,近年因铁路扩建、填平后仅有40万立方米左右。西湖原来以水产养殖为主,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西湖已成为接纳城区西片生活污水的天然氧化塘,城市污水经此塘流入临近的白露河,后排入信江。1994年,兴建了西湖排污站,排污能力为1.5万m3/h。其它湖泊,如南湖、平湖等都是小型渔业养殖及农灌水塘。五、自然资源矿产资源 主要矿种有银、铝、锌、铀、稀土、石膏、瓷土

20、、硅质原料。矿泉水、花岗岩和建筑用砂岩等,冷水银铅锌矿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银铅锌矿床,罗塘石膏矿区石膏储量居全省之首,瓷石和硅质原料为我市潜在优势矿石。 森林资源 林地面积299.8万亩,活立木蓄面积675万立方米,其中:毛竹林面积36.6万亩,毛竹立竹5050万株,全市建立了以杉木为主的速生丰产商品林基地11万亩、毛竹丰产林基地15万亩、名特优经济林基地17.8万亩,绿化苗木花卉基地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1%。年商品材采伐限额6万立方米,毛竹采伐限额满足要求。 水资源 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41.22亿立方米,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浅层地下水)为6.29亿立方米,全市全年地表水源供水量为10

21、.47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为0.22亿立方米,全市总用水量为10.69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0.22亿立方米。六、生物多样性由于高新区的建设,项目所在地植被覆盖率不高,乔木主要有松树、杉树,灌木主要是油茶林,由于受人类活动长期的影响,项目所在地生物物种简单以农作物(水稻、红薯、棉花)和经济作物为主。项目所在地主要植被为人工绿化树木、丛生的野草和伏地生长的草本植物。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一、行政区划及人口分布截至2012年,鹰潭市下辖月湖区(市政府驻地)、梅园新区、信江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贵溪市、龙虎山风景区、余江县。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13.4万人,

22、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6.1万人,城镇化率49.4%。总人口中,男性59.5万人,占52.5%;女性53.9万人,占47.5%;14岁以下24.5万人,占21.6%;1564岁80.5万人,占71.0%;65岁以上8.4万人,占7.4%。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12.9万人,占99.6%;有畲、哈萨克、回、蒙古、藏、苗、壮、朝鲜、满、侗、土家、傈僳、俄罗斯族等33个少数民族,共4632人,占0.4%;超过200人的有畲族、哈萨克族、回族3个民族,其中畲族2596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56.0%;哈萨克族303人,占6.5%;回族290人,占6.3%。2011年人口出生率13.5,人口死亡率6,人口

23、自然增长率7.5。二、经济发展状况2012年,鹰潭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82.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4%。增幅连续12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46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305.92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134.79亿元,增长11.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9:64.6:26.5调整为8.6:63.4:28.0。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9.1%,比上年降低1.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2%、70.5%和26.3%。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237.42亿元,增长14.4%,占全市国内

24、生产总值比重49.2%,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42449元,增长11.8%,按年均汇率折算为6753美元。第一产业鹰潭农业资源丰富,有耕地82.5万亩,其中旱地7.8万亩,水田74.7万亩。截至2014年初,鹰潭市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已形成了十大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水稻、三元杂交猪、南方早熟梨、花生、笋竹、葛根、天师板栗、蔬菜、茶叶、绿化苗木、花卉。2012年,鹰潭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3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5%。其中,种植业产值24.62亿元,增长3.1%;林业产值3.65亿元,增长5.8%;牧业产值28.35亿元,增长4.8%;渔业产值7.77

25、亿元,增长7.0%。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3006公顷,增长0.4%。粮食产量喜获丰收,实现“九连增”,突破68万吨,达68.36万吨,增长4.4%。主要农牧产品质优量增。全年肉类总产量12.36万吨,增长1.2%,其中猪牛羊肉10.70万吨,增长1.0%,禽蛋产量2.08万吨,增长4.9%。生猪出栏128.6万头,增长0.9%。年末生猪存栏67.86万头,增长4.9%。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水产养殖面积8274公顷,增长2.7%,水产品总产量4.79万吨,增长4.7%,其中养殖业产量4.37万吨,增长5.8%。第二产业鹰潭市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82.46亿元,增长15.5%。

26、其中分类型看,国有企业144.84亿元,增长9.1%,集体企业0.06亿元,下降4.0%,股份制企业86.45亿元,增长30.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4.67亿元,下降12.1%。分轻重看,轻工业26.09亿元,增长63.6%,重工业256.37亿元,增长13.5%。分产业看,铜产业229.23亿元,增长14.5%;非铜产业53.23亿元,增长27.8%。分行业看,在统计的24个行业大类中,有19个行业的增加值实现了增长,其中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8.23亿元,增长0.6%;医药制造业2.12亿元,增长28.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38亿元,增长85.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22

27、.07亿元,增长13.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2.46亿元,增长31.3%;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79亿元,增长37.8%;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4.97亿元,增长46.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其中:电解铜103.31万吨,增长9.9%;铜材加工133.27万吨,增长23.2%;中成药1981.68吨,增长34.3%;化学农药9531.72吨,增长12.6%;水泥113.32万吨,增长140.0%;节能灯管3.60亿只,增长56.6%;皮革鞋靴379.4万双,下降0.1%;针织袜15031万双,增长2.8%;发电量58.51亿度,增长83.0%。2012规模以上工业完

28、成主营业务收入2408.42亿元,增长22.7%,其中铜产业实现收入2184.36亿元,增长22.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40.81亿元,增长4.5%,实现利润97.9亿元,增长2.6%,其中铜产业实现利润81.46亿元,下降8.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445.44%,下降71.2个百分点。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665.3亿元,增长7.8%,产销率达99.92%,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56.87亿元,增长21.6%;实现增加值241.11亿元,增长0.5%;实现利税114.47亿元,下降7.8%。第三产业201

29、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05亿元,增长14.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31.50亿元,增长16.9%。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7.75亿元,增长14.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3亿元,增长10.7%。分消费形态看,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77亿元,增长12.8%;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29.73亿元,增长17.2%。从主要商品类别看: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稳定增长,热点商品销售活跃。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日用品类增长8.5%,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15.5%,服装、鞋帽、针织品类增长37.9%,化妆品类增长36.5%,金银珠宝类增长41.5%,

30、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2.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5.3%。2013年鹰潭市完成进出口总额43.24亿美元,增长0.4%,总量位居全省第三。其中,进口总额35.15亿美元,下降4.9%,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出口总额再创新高达8.09亿美元,增长32.7%。在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4.29亿美元,下降17.3%,加工贸易2.74亿美元,增长325.9%,其他贸易1.06亿美元,增长298.3%。民营出口继续占据主体地位,完成出口额5.12亿美元,增长16.0%,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3.3%。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出口商品中机械产品出口0.67亿美元,增长39.3%,光电产品出口0.5亿美元,增长42.8

31、%。贸易市场遍及五大洲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贸进出口主体发展到97家。被海关总署评为全国外贸百强城市,被商务部授予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三、教育情况2005年,鹰潭市有小学359所,教学点84个,小学在校生100016名,教职工5295名,其中专任教师4942名;普通中学74所(完全中学12所,高级中学3所,初级中学4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2所,其中民办12所,少数民族学校1所),高中在校生25124名,初中在校生44899名,教职工4911名,其中专任教师4369名;中等职业学校17所(其中民办6所),在校生27524名,教职工1389名,其中专任教师867名;高等院校(鹰潭职业

32、技术学院)1所,在校生5272名(其中大专生4144名,中专生628名,成人学历教育在籍生500名),教职工228名,其中专任教师182名;成人高校(江西广播电视大学鹰潭分校)1所,注册学生2026名,教职工45名,其中专任教师36名;幼儿园97所(其中民办80所),在园幼儿27472名,教职工1225名,其中专任教师791名。四、鹰潭市规划布局鹰潭市围绕“主攻项目、决战三区、凸显特色、实现跨越”的总体要求,坚持规划引领,不断完善配套服务、集聚产业发展,通过城区、园区、景区“三区”联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去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00亿元、总量居全

33、省第三;实现工业增加值280亿元、增速居全省第一。今年1至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8.2亿元,同比增长41.8%;完成利税26.4亿元,同比增长62.16%;效益综合指数428%,排名全省第一,领跑全省。坚持规划引领,我市把新型城镇化的主攻方向放在城市扩容上,着力打造信江新区,使之成为集行政、教育、金融、商贸、休闲为一体的滨江新城,构建“一江两岸”城市格局。同时,加速推进“一核、两轴、多点”城镇体系建设,形成中心城区与贵溪市区、余江城区、龙虎山景区“四区合一”的“5分钟城市生活圈”。此外,我市的东西向320国道和南北向206国道已成为城镇与产业密集发展的动力轴,成为区域

34、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快速通道。如今,广甸汽车4S店、国际眼镜城、机电五金商贸城、手拉手国际汽车城、建材家居城等一大批强市富民的重大产业项目在鹰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物流业成为鹰潭铜产业外首个百亿元产业。以城区为依托、以园区为平台、以景区为载体,突出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推动“三区”联动。我市完善园区功能配套,大力发展以铜产业为龙头,以水工、节能照明电器、机械装备制造等地方优势产业为依托,以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创意制造等新兴产业为发展方向的“1+6”产业体系,加速生产要素集聚,打造了世界级铜精深加工基地、国家级综合性水工产业基地、国内一流的节能照明电器产业基地、区域性机械装备制造业转移首

35、选地、区域性新能源新材料示范基地、国内知名大健康产业基地、国内独具特色的创意制造产业基地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今年1至2月份,全市“1+6”产业实现强势开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5.4亿元,同比增长43.84%;完成利税24.87亿元,同比增长52.54%,有力地促进了园区经济的发展。我市还将龙虎山景区作为主战场,构筑以龙虎山景区为龙头,市区为主体,县区为两翼,道教文化为特色的鹰潭大旅游格局,开辟了韬奋故里游、冷水大峡谷漂流、耳口绿色生态游、白鹤湖生态休闲游等多条旅游新线路。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我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2012年,龙虎山景区共接待游客506.36万人次,同比增长36%

36、,实现旅游直接收入2.13亿元,同比增长33%。五、鹰潭市工业布局鹰潭市实施“产业集聚、上下扩张、两头延伸”的招商战略,依托江铜集团,用足用好中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中国铜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国字品牌”,引进了宏磊集团、金田铜业、兴业电子等一大批“块头”大、“含金量”高、“衔接度”强的大项目,形成了从废铜回收、铜冶炼到铜精深加工、终端产品加工的完善产业链,达到了培育一批企业、膨胀一个产业的叠加效应,铜产业“链式”发展的效益愈发凸显。去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铜企业33家,超10亿元铜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00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的87.2%。从以铜原材料生产为主

37、到培育壮大多元化产业、从原始铜矿基地向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迈进,科技创新给力铜产业发展。鹰潭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积极搭建产学研技术创新平台,全面启动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中心、国家铜及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院士工作站多个高端科技平台,在促进铜产业走上高新化、高质化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全市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300余个,取得发明专利56项,开发新产品160个,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1%,每年专利授权量均在200件以上。全市铜加工企业实现了由“资源要素”向“驱动要素”转变,八成铜加工企业逐步由粗放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高科技新产品占据国内外市场重要份额。六、交通运输鹰潭站鹰潭市位于

38、浙、皖、赣、闽4省交汇处,“东连江浙,南控瓯闽,信之大邑,六省通衢”的区位优势明显。浙赣、皖赣、鹰厦、沪昆客专杭南长段(在建)四条铁路干线在鹰潭纵横交汇,贯通大江南北,境内营运里程达156.3公里。是中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206、320国道和G60沪昆高速公路和G35济广高速公路横贯全境,迎来送往四方宾朋。公路四通八达,320、206国道纵横境内,上海至瑞丽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高速挂线一期工程已建成通车,乘车鹰潭至南昌1.5小时,达上海5.5小时,到杭州4小时,市、乡、村公路网络相通。鹰潭站是南昌铁路局唯一一个特等站。全市水运通畅,千里信江直通鄱阳湖。鹰潭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发达。鹰厦线

39、鹰厦铁路,又称鹰厦线,是穿越鹰潭的三条铁路干线之一,是中国东南地区最重要的铁路干线,也是新中国成立后自主建设的第一条入闽铁路。浙赣线浙赣铁路,又称浙赣线,建于1899年,是中国早期铁路干线之一。浙赣线在鹰潭市贵溪站与皖赣线接轨,在鹰潭站与鹰厦线接轨,是华东和中南地区联系的重要交通干线。皖赣线皖赣铁路,又称皖赣线,建于1958年,1981年全部建成,1982年全线通车。皖赣线,沟通皖、赣两省的铁路干线。七、江西鹰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简介江西鹰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立于2001年6月,地处鹰潭市城区西南处,下辖2个街道办事处、12个村(居)委会,辖区面积58.17平方公里,工业规划区面积30平方公里,

40、现有人口近5万人,其中企业员工2.1万人。江西鹰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现有企业400家,其中工业企业130家,规模以上企业61家,初步形成以光宝科技、万宝至马达、兴业电子为骨干的铜基新材料,以三川水表为龙头的绿色水工,以华宝香精香料、天施康药业、诚志生物为核心的大健康,以骏腾汽车、捷凯机械、鼎辉汽车为重点的汽摩配,以水晶光电、同人电子为主导的新能源及节能照明,以东源企业、梦娜袜业、美运鞋业为重点的创意制造等六大支柱产业。下一步,江西鹰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主攻项目,决战三区,凸现特色,实现跨越”的总体要求,以及“千亿园区、工业新城”的目标定位,按照“一区、二园、四平台、六产业”

41、的整体布局,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成为以工为主、工商贸协调发展的“高新产业聚集区、新型工业化标志区、新型城市化样板区、财政增收共享区”。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项目环境空气现状监测数据引用鹰潭市环境保护监测站2014年12月22日28日对鹰潭市安固铜材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高精密无氧银铜合金异型线材改建项目的现场监测,项目厂址位于鹰潭市安固铜材有限公司南面,与其相邻,监测点位均在本项目的评价范围之内,故引用数据可行。项目地表水现状监测数据引用鹰潭市环境保护监测站2013年3月4日10日对江西伟强铜业科技有限公司兴建

42、年产3万吨水暖卫浴铜材生产线建设项目的现场监测,项目厂址位于鹰潭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西北面约1300m处,其地表水监测点位均在本项目的评价范围之内,故引用数据可行。(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厂址区域风向频率特征,按功能布点法,在评价范围内共布设了2个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点,分别是在A1新屋底艾家,A2上章。具体位置见表5及项目监测布点图(附图三)。表5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布点编号测点方位相对距离(m)备注A1新屋底艾家东北约680m上风向A2上章西约280m下风向NO2、SO2、PM10、TSP日均值均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要求;表明评价区域内的环境空气环境现状质量现

43、状良好。具体数值见下表6:表6 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数据(g/m3)点位监测项目日平均浓度值超标率%评价标准(日均值)A1SO222-420150NO211-21080PM10100-1270150TSP193-2310300A2SO223-460150NO213-23080PM1095-1360150TSP174-2520300(2)水环境质量现状为了解区域水质状况,本次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在东川河、白露河和信江共设置7个监测断面,各监测断面的设置性质见表7,具体位置见项目监测布点图(附图三)。其监测统计结果表8,评价结果见表9。表7 地表水监测断面设置性质断面名称断面位置设置性质SWl

44、园区废水入白露河排放口上游500m(东川河流域)对照断面SW2园区废水入白露河排放口上游500m(白露河流域)对照断面SW3园区废水入白露河排放口下游100m控制断面SW4园区废水入白露河排放口下游500m控制断面SW5白露河入信江口处控制断面SW6白露河入信江口上游500m对照断面SW7白露河入信江口下游3000m削减断面表8 地表水环境监测统计及评价结果表 (mg/L,pH值除外) 监测项断面pCODcrBOD5氨氮SW16.89 13.00 3.33 0.510 SW27.11 7.90 1.83 0.369 SW37.16 12.57 3.33 0.620 SW47.06 10.90

45、2.17 0.560 SW57.08 12.93 2.67 0.543 SW67.15 8.00 2.00 0.354 SW77.05 7.90 1.17 0.320 表9 水质评价结果监测项断面PHCODcrBOD5氨氮SW10.11 0.65 0.83 0.51 SW20.05 0.40 0.46 0.37 SW30.08 0.63 0.83 0.62 SW40.03 0.55 0.54 0.56 SW50.04 0.65 0.67 0.54 SW60.08 0.40 0.50 0.35 SW70.02 0.40 0.29 0.32 由上表各知,评价的水域中各断面处各污染因子的标准指数均小于1,各断面各项监测因子均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无超标情况,表明项目所在区域内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良好。(3)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现场调查了解可知项目所在基地周围无大的噪声源,昼、夜噪声均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要求,无超标现象,说明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评价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