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4556114毕业设计(论文)机制木炭机设计.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278085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8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34556114毕业设计(论文)机制木炭机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534556114毕业设计(论文)机制木炭机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534556114毕业设计(论文)机制木炭机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534556114毕业设计(论文)机制木炭机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534556114毕业设计(论文)机制木炭机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34556114毕业设计(论文)机制木炭机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34556114毕业设计(论文)机制木炭机设计.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机制木炭机Mechanism of charcoal machine如需图纸,QQ153893706学 院:继续教育学院专业/班级:机专0706学 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工业用炭量日益增大,为保护林业资源,国务院明文规定不允许木材烧炭,以木炭为原料的产品,厂家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木炭机进入社会后,有效缓解了木炭供应紧张的局势。其生产的机制炭是利用农林剩余物为原料,通过机械挤压成型、脱烟碳化而成的人造炭。具有燃烧时间长、火力旺、无烟、无味,在燃烧过程中无爆花现象等优点。经权威部门检测,人造炭的各项理化指标均优于天然木炭。机制木炭生产流程主要分:原料备制、制棒

2、、炭化三大部分。原料备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粉碎、筛选、烘干、输送组成;制棒工序是由挤压制棒、薪棒收集组成;炭化工序是由薪棒运输、薪棒码放、炭化、出窑组成。本文的设计任务是设计一个占地面积较小的机制木炭机,即制棒部分。该设备能够实现对木锯末、秸秆等进行压缩挤出,最终形成高密度木炭棒,为炭化提供原材料的半成品。经过对设计方案的分析并选定、总体原理图的绘制、对各部分结构和功能进行具体设计、对零部件进行强度校核,最终设计出一台符合要求的机制木炭机。关键词:机制炭;木炭机;制棒目 录摘 要I第1章 引言1第2章 传动装置总体设计方案22.1机制木炭机的传动原理图22.2设计技术参数22.3电动机的选择2

3、2.4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3第3章 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4 3.1带轮设计4 3.2齿轮设计6第4章 轴系零部件的设计计算10 4.1各轴轴承设计核算10 4.2输入轴的设计12 4.3输出轴的设计计算15第5章 联接部件的设计计算19 5.1键联接设计19第6章 其他零、部件的设计计算21 6.1减速器箱体结构设计21 6.2密封和润滑的设计22第7章经济环保性分析23第8章结论24参考文献 25致谢 26 第1章 引言 近年来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环境日益遭到破坏,为了减轻环境压力国家十分重视森另资源开发问题。所以在木炭方面国家支持机制木炭产业的发展。一个产业的发展必将带动与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所

4、以说机制木炭产业的发展必然会为机制木炭机产业创造发展机会,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机制木炭机产业将拥有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机制木炭又名机制炭,薪棒、人造炭、再生炭、无烟清洁炭,是以木质碎料挤压加工成的炭质棒状物源于日本,产品称木力亏仆,后经台湾传入大陆英文译名为machine-made charcoal。棒炭原料来源广泛,稻壳、花生壳、棉壳、玉米芯、玉米秆、高粱秆、豆秆、锯末、木屑、刨花、松粒壳、椰子壳等皆可用作原料生产棒炭,以锯末、刨花、竹屑、稻壳为最佳。棒炭市场广阔。饭店用作烧烤用炭,棒炭密度是木炭的倍以上,燃烧无烟,工业上,棒炭用于生产二硫化炭和钢铁冶炼。棒炭还用作锅炉的补充燃料,它的密度

5、与煤相近,热值为大卡,但灰份明显低于煤炭。机制木炭主要特点:密度大,热值高,无烟、无味、无污染、不爆炸、易燃,是国际上公认的绿色环保产品。木炭的质量指标为:含炭量,发热量千大卡,灰份, 挥发份 , 水份,无杂质,燃烧时无烟无味时间小时,炭外径中间孔径。机制木炭生产流程主要分:原料备制、制棒、炭化三大部分。原料备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粉碎、筛选、烘干、输送组成;制棒工序是由挤压制棒、薪棒收集组成;炭化工序是由薪棒运输、薪棒码放、炭化、出窑组成。本文的设计任务是设计一个占地面积较小的机制木炭机,即制棒部分。该设备能够实现对木锯末、秸秆等进行压缩挤出,最终形成高密度木炭棒,为炭化提供原材料的半成品。第

6、2章 传动装置总体设计方案2.1机制木炭机的传动原理图图2-1 木炭机的传动原理图经过查阅资料最终确定机制木炭机的传动原理图(图2-1)。2.2设计技术参数螺杆圆周力:,螺杆转速:,电机功率:,主要尺寸:,整体重量:,产品产量 ,寿命:年。工作情况:两班制、载荷平稳,工作环境:室内,常温工作。2.3电动机的选择 按题目要求电机功率11kW选择Y160L6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由相关手册查出适合电动机型号:(如表2-1)表2-1 电动机型号电动机型号额定功率kw电动机转速(r/min) 同步转速满载转速Y 160L-41110009702.4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 根据设计要求设计螺杆直径为65 m

7、m, 分配传动比,带传动,减速器传动比。第3章 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3.1带轮设计1.确定计算功率查表确定工作情况系数,故2.选择V带的类型根据、查表确定选用B型带3.确定带轮基准直径并验算带速(1)初选小带轮的基准初选小带轮直径(2)验算带速因为故带速合格。 (3)计算大带轮基准直径4.确定V带的中心距a和基准长度Ld (1) 初定中心距 (3-1) 由公式(3-1),初定中心距 (2)计算所需的基准长 由表选带的基准直径(3) 计算实际中心 中心距变化范围5.验算小带轮包角a1 6.计算带的根数z(1) 计算单根带的额定功率由和 ,查得。根据, 和型带得 。查表得,于是 (2)计算带根数。取

8、根。7.计算单根V带的初拉力最小值(F0)min 由型带的单位长度质量 应使带的实际初拉力8.计算压轴力Fp 压轴力的最小值为 3.2齿轮设计 由前面可知已知, , 工作寿命年(班制,每年天)。1.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1)按原理所示的传动方案,选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2)木炭机是一般工作机,速度不高,故选级精度。(3) 材料选择。由工作条件选择小齿轮,材料为号钢调质,齿面硬度,大齿轮,二者材料硬度差为。(4)选小齿轮齿数,则大齿轮齿数 取。合格.2.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由设计公式 (3-2)(1) 确定公式(3-2)中的各计算数值1)选载荷系数 2)计算小齿轮传递转矩T1 3)查

9、表选取齿宽系数4)又查表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 5)又查表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大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6) 计算应力循环次数7) 查表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8) 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取失效概率为,安全系数 取(2)计算1) 试算小带轮分度圆 2) 计算圆周速度v = =3) 计算带宽b4) 计算模数5) 计算载荷系数根据,级精度,查的动载系数,直齿轮,又查得使用系数,用插值法查得级精度,小齿轮对称布置时,,得故载荷系数 按实际的载荷系数校正所得的分度圆直径则模数取模数 则 3.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1)由 (3-3) (3-4)取 =取安全系数,取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 。 则 =(2) 计

10、算,YFa1YSa1 8千大卡,灰份, 挥发份 , 水份,无杂质,燃烧时无烟无味时间小时,炭外径中间孔径。机制木炭项目具有原料充足,成本低廉,技术先进,成熟,设备性能稳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特点。产品用途广泛,市场潜力大,易销售,低投资,见效快,所以说它是一个实实在在,创业致富好项目。本论文从最初对机制木炭机设计方案的选定到最后设计完成,整个过程包括:设计方案分析并选定;总体原理图绘制;对各部分结构和功能进行具体设计,并初定尺寸;对零部件进行强度校核;绘制总装图及零部件图;及对该设备进行经济及环保性分析。 参考文献1 侯珍秀.机械系统设计.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16332 齿轮

11、手册编委会.齿轮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24-324-43 吴宗泽.机械设计手册(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55615584 李春胜.机械工程材料手册(上).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80825 吴宗泽.机械结构设计准则与实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302466 顾永泉.机械密封实用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367 纪名刚.机械设计.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2648 刘鸿文.材料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622719 裘文言.机械制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1710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第

12、3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3-313-1111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第4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6-316-1412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第2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6-313-2813 陈作模.机械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7218414 甘永立.几何量公差与检测.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3513715 高有华.电工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94209致谢毕业论文暂告收尾,这也意味着我在沈阳工业大学的学习生活既将结束。回首既往,自己一生最宝贵的时光能于这样的校园之中,能在众多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老师们的熏陶下度过,实是荣幸之极。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论文的写作是枯燥艰辛而又富有挑战的。老师们的谆谆诱导、同学的出谋划策及家长的支持鼓励,是我坚持完成论文的动力源泉。在此,我特别要感谢我的指导导师李延斌老师。从论文的选题、文献的采集、框架的设计、结构的布局到最终的论文定稿,从内容到格式,从标题到标点,他都费尽心血。没有李延斌老师的辛勤栽培、孜孜教诲,就没有我论文的顺利完成。本文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向各学术界的前辈们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